2011年度防洪度汛总结报告_第1页
2011年度防洪度汛总结报告_第2页
2011年度防洪度汛总结报告_第3页
2011年度防洪度汛总结报告_第4页
2011年度防洪度汛总结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度防洪度汛总结报告1.工程概述1.1概述鲁地拉水电站位于云南省丽江地区永胜县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交界处的金沙江干流上,为金沙江中游水电规划8个梯级电站中的第7个梯级。工程总布置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河床坝身泄洪、右岸地下厂房方案。拦河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顶高程1228.00m,最大坝高140m(优化后最大坝高135m),坝顶长622m(含进水口坝段)。引水发电系统布置在右岸山体中,由电站进水口、引水隧洞、地下厂房、主变室、调压室、尾水隧洞、尾水出口组成。本工程采用枯水期隧洞导流、汛期导流洞和基坑联合度汛的导流方式。导流洞布置在右岸,断面尺寸为14.5m×17.0m,洞长870.0m。上游围堰由土石填筑和碾压混凝土混合组成的过水围堰,堰顶高程为1156.5m;下游围堰采用土石过水围堰,堰顶高程为1141.0m。1.2水文条件(1)径流坝址控制流域面积247345.5km2,年径流量551.9亿m3,多年平均流量1780m3/s,多年平均降雨量1079.6mm。鲁地拉坝址径流年内分配见表1.2-1。表1.2-1鲁地拉坝址径流年内分配流量:m3/s月份项目678910111212345年月平均流量占年水量%19208.85363041303870229012305.678053.846232.975492.365392.576713.1010304.91178010017.3019.6817.8510.91(2)洪水特性金沙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主要发生在6月~10月的汛期内,主汛期为7月~9月。各地区年最大洪水在主汛期7月~9月发生的频次均在94%以上。金沙江洪水洪峰模数相对较小,从上游往下游逐渐增大。直门达以上为高原,暴雨量较小,汛期洪水主要由降雨及融雪形成,洪水过程平缓,很少有孤立陡峭的洪峰。直门达站以下,汛期暴雨强度大,形成峰高量大多峰型洪水过程。洪水过程历时由上游向下游递增,一次洪水过程的平均历时直门达站为18天左右,石鼓站、金江街站为30天左右。洪水峰型上游直门达以上以单峰为主,下游以多峰型为多。据实测资料统计金沙江流域洪水年际变化不大,较为稳定。(3)坝址天然洪水设计成果鲁地拉坝址距金江街水文站约36km,金~鲁区间面积2857km2,占鲁地拉坝址的1.16%,故将金江街水文站作为坝址洪水设计依据站,采用面积比将金江街站洪水成果折算到坝址。根据金沙江中游石鼓(洪水系列1953年~2005年)、金江街(1957~2005年)、攀枝花站(1965年~2005年)实测洪水系列并加入历史洪水,经经验频率计算,采用P-Ⅲ型频率曲线,推得鲁地拉坝址天然洪水设计成果见表1.2-2。表1.2-2频率(P%)鲁地拉坝址设计洪水计算成果表0.010.020.050.10.20.512510流量(m3/s)(4)分期洪水2030019300180001690015900145001340012200107009550根据金沙江流域洪水特性和金江街站历年各月最大洪峰流量分布特点,6月份西副高西伸北抬,西南气流已到达本流域上空,降雨逐渐增加,洪水明显增大。10月副高南撤时,常在本流域上空停滞,导致汛末发生大水,因此将每年6~10月份划分为汛期。1~5月在青藏高原南支西风环流影响下,天气晴朗干燥,降雨少;11~12月,副高已退至太平洋,无形成较大降水的天气系统,降雨量亦少,主要为退水期,来水量较少,将11月~翌年5月划为枯水期。鲁地拉坝址到金江街水文站之间面积占鲁地拉坝址的1.16%,坝址分期洪水成果按面积比将金江街站分期洪水成果折算到坝址。汛期6~10月份洪水直接采用年最大洪水设计成果。目前,鲁地拉坝址上游阿海、金安桥、龙开口水电站在建设中,因此,2011年鲁地拉坝址度汛流量采用坝址天然洪水设计成果,见表1.2-3。表1.2-3坝址分期洪水成果单位m3/s各频率设计值P(%)分期51095502020汛期(6月~10月)10700枯期(11月~5月)2170(5)实测导流洞泄洪能力及控制断面水位汛期导流洞分流能力见表1.2-4,各流量下控制断面的实测水位及计算水位见表1.2-5。表1.2-4导流洞分流能力水隧位洞(分m流)量(流量(m3/s)m3/s)115528.7105281031403620425052406300704082408740115729.2740115830.2920115931.0968116033.3486116134.1635116135.6417116236.4591116237.604611386410700.812*3**为计算水位及分流量表1.2-5各断面流量水位控制表位置流量(m3/s)445050300035000000001111111155557889....518434591111111144442345....877694211111111144442233....上游围堰堰前大坝缺口前1157.011141.741141.51下游围堰堰前063934470111....基坑水位差位置0.23流量(m3/s)704081366084189025760007500001111111166661234....上游围堰堰前1160.631147.19689893131111111145558013....大坝缺口前627077991111111144446789....122123652333....50595535下游围堰堰前基坑水位差1145.092.11注:2011年汛期预留缺口为12#坝段(EL.1130.0m)、13-16#坝段(EL.1110.0m)。(6)历史最大洪水及近三年最大洪水根据《2011年度汛报告》,金沙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主要发生在6月~至10月,共计5个月的时间,其中7月~9月为主汛期。2011年度汛方式仍为导流洞、上下游过水围堰及基坑联合泄流度汛。上下游围堰工程、大坝基坑工程、下游岸坡防护工程2011年度汛标准为20年一遇的洪水,相应的坝址洪水流量为10700m3/s。上游围堰为土石和碾压混凝土混合过水围堰,顶高程为1156.5m(实测上游围堰堰高程为1156.5m挡水时导流流量为2850m3/s,基本能满足6月15日前的十年一遇洪水流量),下游围堰采用土石过水围堰,堰顶高程为1141.0m。经查资料,石鼓站、金江街和攀枝花三个地方的历史最大洪水记录见表1.2-6。表1.2-6三站历史最大洪水流量记录表单位:m3/s序号石鼓金江街攀枝花月Q月年.年.日Qm年月.日Qm日m810909.1219.191808020058.127.198.018.179.01066102006631810198.1119.1402345780075507380735019701972196219985006280930398.10992019.600531200980388.10981920.407210200051388.10981919.4093301009115近三年实测最大洪水流量分别为:2008年8月20日的6880m3/s,2009年8月16日的9000m3/s,2010年8月28日的6210m3/s,均小于十年一遇洪水流量。1.3地形地质条件鲁地拉水电站枢纽区位于金沙江高中山峡谷内,河谷呈不对称的“V”字形,左岸冲沟发育,延伸长且切割深,地形坡度15°~40°,右岸相对较完整,无较大冲沟发育,地形坡度15°~75°,局部呈直立陡壁。分布于坝址区的岩层主要为变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及坚硬岩为正长岩为主;松散体主要有冲洪积层、崩坡积层。其中的冲洪积层分布有左、右岸的堆积阶地及河床中,崩坡积层分布于左坝肩地带。1.4度汛项目鲁地拉水电站大坝工程施工时间长,施工期安全度汛工作是大坝工程建设的一个重点。施工期间每年汛期都会遭遇洪水,甚至会遭遇设计标准洪水或超标准洪水的袭击,安全度汛贯穿施工全过程。根据本工程的设计特点、具体布置和工程完工情况,2011年需要度汛的主要工程项目为:导流工程、大坝工程、消力戽及护坦工程、供水系统、供电系统、营地等。2.2011年防洪度汛要求2.1度汛时段金沙江洪水由暴雨形成,洪水主要发生在6月~至10月,共计5个月的时间,其中7月~9月为主汛期。上下游围堰加高后,基本能挡6月中下旬十年一遇洪水流量。根据鲁地拉电站2011年气候预报,2011年雨水较2010年偏多50%,雨季开始期稍偏早,汛期可能比往年提前。2.2度汛标准、流量及水位与2009年、2010年导流度汛方式相同,2011年度汛方式为导流洞和大坝预留缺口联合过流度汛。上下游围堰工程、大坝基坑工程、大坝预留缺口、下游岸坡防护工程2011年度汛标准为20年一遇的洪水,相应的坝址洪水流量为10700m3/s,上游围堰堰前水位为1164.83m高程。混凝土拌和系统、缆机系统、供水系统、联营体营地、渣场、场内外公路、供电系统及其他相关工程2011年度汛标准为20年一遇的洪水,相应的坝址洪水流量为10700m3/s,基坑坝前水位1155.19m,下游围堰下游侧相应水位为1147.50m高程。2.3度汛形象进度要求本次度汛要求左岸12#坝段浇至生态底孔高程,11#~9#坝段浇至EL.1156.5m,右岸17#~20#坝段浇至EL.1156.5m高程;河床坝段13#~16#坝段浇至EL.1110m高程,消力戽护坦将岩基覆盖。3.目前度汛形象面貌3.1大坝工程截止到2011年7月22日,左岸12#坝段已浇至生态底孔高程,19#坝段EL1147.5m爬坡廊道安装,7#~11#坝段碾压混凝土浇筑至EL1151m高程,;17#~19#坝段混凝土浇筑至EL1151.6m高程。3.2消力戽及护坦工程截止到2011年7月22日,左C1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12m;右C1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10m;左C2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08m;右C2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10m;C3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10m;左D1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14.5m(盖住廊道位置,其它位置为EL.1112.0m);右D1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14.5m(盖住廊道位置,其它位置为EL.1112.0m);左D2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08m;右D2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14.5m(盖住廊道位置,其它位置为EL.1112.0m);D3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14.5m(盖住廊道位置,其它位置为EL.1112.0m);消力戽池左左挡墙浇筑至EL.1128m高程后停止了浇筑;右挡墙浇筑至EL.1133m;护坦护坦左、右A1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15m;护坦左、右B1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15m;护坦左、右B2块混凝土浇筑至EL1115m。3.3供水供电系统高位水池、生活水池、麦叉拉沟水池、补水系统及其相应管路都已形成,取水主要从傈僳沟、麦叉拉沟和金沙江取水,可满足左岸拌和系统生产用水、劳务营地生活用水、仓面施工用水需求。供电系统已经历“二汛”,“三汛”将继续派人观察供电系统,确保供电安全。3.4基坑充水2010年6月27日12:00,基坑抽水机拆除,基坑上游面抽水机拆除,基坑提前充水。3.5联营体营地2#劳务营地位于左岸高位水池下方,高程较高。雨季来临之际,2#营地后边坡冲沟已处理完毕,并且在汛期前,我部将营地排水系统与高线公路排水系统连通,暴雨期间,将派专人对后侧冲沟观察。左岸高线路上方2#泥石流沟下游临时停车场汛期停放车辆不安全,汛期撤离至指定安全地点。3.6过流面保护2011年6月25日下午10时,大坝过流面保护(廊道封堵、止水保护等)实施基本完成。4.度汛工期滞后原因5.1相对于本年度相对于本年度度汛形象进度要求,工期滞后主要是因为四、五月份业主高频率停电影响,然后五、六月份左岸砂石系统曾多次出现供料不足情况,这些都极大的影响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5.2相对于合同工期自09年6月份起,至2010年10月份止,鲁地拉大坝主体工程因受“环评风暴”影响,进行了长大一年半的停工期,这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正常施工,导致工期严重拖后,从而也影响了度汛计划,导致整体度汛计划重新调整。5.防洪度汛措施2011年6月27日12:00,基坑抽水机拆除;2011年6月29日18:10,上游围堰堰顶过流;2011年6月30日12:30,上游围堰堰顶断流。.5.1围堰工程上游围堰布置于大坝上游约200m处,距上游麦叉拉沟口约150m。围堰轴线方位正北方向,堰体上游坡脚距导流洞进口约60m。上游过水围堰挡水标准采用枯期20年一遇,相应设计洪水流量2170m3/s(上游围堰实际挡水流量2860m3/s)。上游围堰堰顶高程为1156.5m,堰顶宽度65.0m,最大堰高33.5m,下游侧设3级消能平台(1139m高程平台、1126m高程平台、1114m高程平台)。下游围堰堰顶高程为1141.0m,最大堰高约19.0m,堰顶宽度为20.0m,上游边坡为1:1.7,下游边坡为1:5,斜坡长度28.8m,斜坡后接消能平台,消能平台高程为1134.5m,宽度53.5m,堰体的过水保护体系采用混凝土面板。上、下游围堰经过“二汛”洪水的考验仍安然无恙。5.2资源投入2011年防洪度汛主要机电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单位需用数量备注一、装运设备二、交通工具装载机挖掘机挖掘机汽车式起重机汽车式起重机自卸汽车平板车ZL50CAT330CPC30016t台台台台台辆辆2112345671325t125t202轿车辆辆辆辆36211234皮卡车大客车中巴车部分未列出急需设备随时从联营体有关部门调配6.汛后安排汛后首先是进行基坑的抽排水,然后进行清淤工作;拆除汛前廊道、止水等相关保护措施;其后进行13#~16#坝段EL.1110.0m~EL.1120.0m碾压混凝土的浇筑;预计2011年11月1号至2011年11月30号进行2#、3#坝段EL.1204.0m~EL.1226.0m区域内碾压混凝土的浇筑;2012年1月6号至2012年6月26号进行4#~16#EL.1120.0m~EL.1199.0m区域内碾压混凝土的浇筑;2012年3月20号至2012年5月12号进行17#~21#坝段EL.1172.0m~EL.1177.0m区域内碾压混凝土的浇筑;业主正在积极组织8月份后施工组织计划,详细安排下个月将出炉。7.防洪度汛演练为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八一六联营体于6月21日下午和晚上,分别进行了大坝基坑防洪度汛应急演练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