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管理规范修订稿_第1页
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管理规范修订稿_第2页
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管理规范修订稿_第3页
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管理规范修订稿_第4页
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管理规范修订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管理规范CodeforFireSafetyManagementofLargeMassActivities(修订稿)大型群众性活动消防安全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职责要求、场所及布局要求、安全疏散要求、构件和材料要求、电气要求、消防设施要求和消防安全管理要求,规范了发生火灾后的应急响应程序。本标准适用于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的消防安全管理,不适用于影剧院、音乐厅、公园、娱乐场所等在其日常业务范围内举办的活动的消防安全要求。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GB19517国家电气设备安全技术规范GB25201建筑消防设施的维护管理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54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14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1309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统技术标准JGJ4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述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大型群众性活动Largemassactivities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面向社会公众举办的每场次预计参加人数达到10O0人以上的体育比赛活动,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展览、展销等活动,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活动,人才招聘会、现场开奖的彩票销售等活动。3.2临时性建筑物Temporarybuilding采用轻钢结构承重,彩钢夹芯板、水泥珍珠岩保温复合板或其他轻质材料做围护,或彩钢夹芯板兼作承重及围护墙体搭建的办公、展览、仓库等临时用房。3.3临时性构筑物Temporaryconstruction临时性看台、舞台、展台、展位、铺位,以及活动现场的围墙等。3.4防火巡查Firepreventionpatrol对落实消防安全制度情况和消防违法违章行为、火灾隐患以及建筑消防设施外观属性的巡视检查。3.5消防安全重点部位Keypartsoffiresafety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可能严重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对消防安全有重大影响的部位或区域。3.6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4总则4.1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以下简称“大型活动”)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等。4.2大型活动应明确消防安全责任人和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管理人员,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场地出租单位要明确各方的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义务。4.3举办大型活动应成立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场地出租单位组成的消防工作指挥部,总指挥一般由主办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由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统一指挥、协调大型活动消防安全管理行动。4.3.1消防工作指挥部应当根据大型活动场所火灾预防和应急响应工作需求制定通信、交通、技术、后勤等保障措施。4.3.2消防工作指挥部应设置消防巡查组、灭火行动组、疏散引导组等工作小组。4.3.2.1消防巡查组由消防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其主要负责人应具有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主要职责是在大型活动举办期间进行建筑消防设施检查和防火巡查,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火灾隐患。火灾发生时应参与灭火和人员疏散引导工作。4.3.2.2灭火行动组主要负责扑救初期火灾,控制火灾蔓延、监测火情,为现场人员疏散争取时间。4.3.2.3疏散引导组主要负责疏散起火部位人员,引导人员迅速有序地撤离现场,避免造成混乱、踩踏等事故。4.4自治区级以上的大型活动应当组建消防安保团队,团队成员由举办地消防救援机构防火、灭火人员和大型活动场所的微型消防站队员、安保人员、建筑消防设施维保人员等组成,开展驻点值守和现场保卫。制定团队工作标准、消防安保工作制度、现场执勤保卫要则,有效落实消防安保措施。5职责要求5.1主办单位职责5.1.1负责大型活动消防安全工作。5.1.2采取签订合同、下达文件等书面形式,明确各单位消防安全责任和责任人。5.1.3监督承办单位、场地出租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5.2承办单位职责5.2.1制定大型活动消防安全工作预案(预案内容参见附录A),组织做好大型活动全过程的火火预防、防火巡查、重点监控、火灾应急处置等工作。5.2.2组织协调主办单位、场地出租单位开展消防检查,落实防火安全措施,及时消除火火隐患。5.2.3参与对大型活动临建设施搭建单位资质和临搭设施布局设计方案进行审查,及时调整完善活动的消防安全措施。5.2.4督促场地出租单位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配置消防设施、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依法落实建筑消防设施的检测、维修,确保完好有效。5.2.5指导参展单位或个人按规定搭建舞台、展厅、展台、展柜,配置灭火器材,设置消防安全标志等。5.2.6与施工单位、参展商签订消防安全责任书,明确各自消防安全责任;对施工单位、参展商落实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5.2.7承办者应明确专人负责监理工作,监理方应查验消防产品和具有防火性能要求的建筑构件、建筑材料及装修材料的质量,监督检查施工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技术措施情况,及时发现并制止违章行为。5.2.8配备与活动消防安全工作需要相适应的安保人员。5.2.8提供现场执勤消防车辆及装备所需的工作场地。5.2.10及时向主办单位、场地出租单位通报大型活动消防安全工作落实情况。5.2.11火灾发后,组织开展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救助工作。5.2.12明确参与举办活动任务分包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督促指导分包单位落实消防安全措施。5.3场地出租单位职责5.3.1保障活动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车通道及停靠场地、建筑消防设施等符合消防安全规定。5.3.2聘请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对本单位开展消防设施和电气消防安全检测、消防安全评估,向承办单位提供涉及大型活动消防安全条件的资料数据。5.3.3组织对本单位相关人员进行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5.3.4制定并落实消防教育培训、防火巡查、安全疏散设施管理、消防设施器材管理、用火用电安全管理、火灾隐患整改等消防安全制度。5.3.5监督承办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警示不得超负荷用电,及时为整改火灾隐患提供便利条件。5.3.6应组织对施工材料进行进场登记审查,查验材料合格证、燃烧性能检测报告等资料。5.3.7火灾发生后,参与组织开展火灾报警、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救助工作。6场所及布局要求6.1不得在未经消防安全许可或消防备案的场所举办大型活动;展销活动场所内不得同时设置展品仓库,不得储存甲、乙类易燃易爆化学物品。6.2临时性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应符合GB50016、GB50067等规范的要求,且应根据耐火等级和规模合理确定其总平面布局、平面布置和防火间距等。6.3临时性建(构)筑物的设置不应占用既有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得理压、圈占、遮挡或擅自拆除建筑内原有的固定消防设施,布展所用设备、材料和布展行为不得影响建筑消防设施的正常使用。6.4室外设置的活动场所周围应设置环形临时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可沿场所的两个长边设置,并设置临时消防救援场地;室外竞赛场地因环境限制无法设置消防车道的,应采取配备灭火器具等措施。6.4.1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消防车道距搭建的建(构)筑物外沿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以下范围内不应设置障碍物,消防车道路面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6.4.2消防车道应保持畅通,消防车道和消防车扑救作业场地不得作为临时停车场使用或设置其他影响消防车作业的障碍物。6.5展销活动场所应设置宽度不小于2m的消防摩托车通道(可利用疏散通道),应根据需要在首层安全出口处设置面积不应小于2m×2m的消防摩托车停靠场地。7安全疏散要求7.1活动场所内主要疏散通道的安全出口和人员易集中区域,应设置安全疏散指示图。指示图上应标明疏散路线、安全出口、人员所在位置和必要的文字说明等。7.2室内展销活动场所的主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m,次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2m。7.3室外演出、庆典、比赛类活动场所的主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3m,次疏散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2m。7.4活动期间应按核准人数对人员进行控制,应采取防止超员的措施。7.5活动场所安全出口、疏散门不得设置门槛和其他影响疏散的障碍物,且在其1.4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7.6活动场所疏散通道、安全出口不应安装栅栏、卷帘门,不得在活动期间占用、堵塞或锁闭。7.7活动场所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的门应保持完好,门上应有正确启闭状态的标识,保证其正常使用。临时疏散楼梯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1.10m,栏杆扶手的高度不应小于1.20m,倾斜角度不应大于45°。7.8平时需要控制人员出入或设有门禁系统的疏散门,应有保证火灾时人员疏散畅通的可靠措施。7.9活动场所内消防安全标志应保持完好清晰,不得遮挡;消防应急照明、疏散指示标志、火灾应急广播等设施应保持完好有效。8构件和材料要求8.1搭建临时性建筑物应使用燃烧性能为不燃体的建筑材料。8.2搭建临时性构筑物应使用燃烧性能为A级(不燃)或B1级(难燃)材料,确需使用可燃、易燃材料的应采取阻燃处理、隔热等防火措施。8.3不得使用聚氨酯泡沫、聚苯乙烯泡沫或以其为芯材的彩钢夹芯板搭建临时性建(构)筑物。8.4搭建、拆除临时性构筑物时应落实必要的防火措施,易燃可燃废料杂物等应及时清理。8.5搭建舞台、展台、展厅、摊位、店铺等临时性构筑物时,应按要求配备火火器具。8.6临时舞台的升降电梯若采用液压式且油量大于1m3时,应采用防火板封闭,并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8.7彩虹机、吹花机、喷纸机等特效喷射物应采用不低于B1级的材料。9电气要求9.1电气设备安装应符合GB19517、GB50054的要求。9.2展览、展销活动以疏散通道分隔形成的展区应设置电源控制分闸,电源线应采用难燃双塑铜芯电线和双护套电线,并与可燃结构、装饰材料和展品保持安全距离或设不燃隔离层;镇流器应安装在不燃支架或台板上。9.3敷设在灯箱、橱窗、展台、展柜、吊顶内和穿过人行地面、地毯的电气线路应采取穿金属管、封闭式线槽或难燃材料的塑料管等防火保护措施。9.4各类照明灯具、电热设备应与可燃物保持0.5m以上的安全间距。9.5电气开关、插座不应直接布设在可燃构件上,靠近可燃物时应采取隔热、散热等防火保护措施。9.6临时LED显示屏应选用低功率、低温升产品,内部电气线路、发光发热芯片、整流变压装置,均应满足相关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要求;临时LED显示屏背面采用全封闭式安装时,应预留散热孔和检修口;内嵌式LED电子显示屏应采取散热或降温措施。10消防设施要求10.1活动场所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防排烟设施、灭火器等应保持完好有效。10.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火栓系统、自动灭火系统、机械防排烟系统等设施,应依法通过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消防设施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取得合格的检测报告。10.3室内消火栓应有明显标识,周围不应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消火栓箱门不应上锁,箱内设施应完好。10.4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不应被埋压、圈占,距离室外消火栓、水泵接合器2m范围内不得设置影响其正常使用的障碍物。10.5防火卷帘两侧0.5m范围内不应放置任何物品。10.6常闭式防火门应能保持关闭状态。10.7临时建筑(构)物应按照要求配置ABC类干粉灭火器;舞台两侧应各配置2具4kgABC类干粉灭火器;50㎡及以下的展台、展厅、摊位、店铺应配置不少于1具4KgABC类干粉灭火器,50-200㎡的展台、展厅、摊位、店铺应配置不少于2具4KgABC类干粉灭火器,200㎡以上的展台、展厅、摊位、店铺应配置不少于4具4KgABC类干粉灭火器。10.7.1灭火器应设置在疏散出口处等位置明显且便于取用的地点。11消防安全管理要求11.1一般要求11.1.1举办大型活动期间不得在现场进行动火施工,布展装修期间的施工作业应落实以下要求:a)施工单位应确定消防安全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建立并落实用火、用电、用气以及施工材料登记管理等制度和操作规程,确定专职消防安全员,全程落实巡查看护;b)对施工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培训,组织开展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c)活动封闭区内不应进行焊接、切割等明火作业;当确需进行明火作业时,应在室外固定安全区域进行。室外固定动火区与活动建筑(场所)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16的相关规定,或设置防火分隔措施。室外固定动火区域内不应设置易燃可燃物,应配备灭火器材;d)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许可证,动火许可证应由承办单位审批后报场地出租单位核发,动火操作人员应具有相应资格;e)承办单位应设置动火监护人进行现场监护,每个动火作业点均应设置1个监护人,场地出租单位应确定专人检查承办单位在动火作业期间落实防火措施情况;f)五级(含五级)以上风力时,应停止焊接、切割等室外动火作业,确需动火作业时,应采取可靠的挡风措施;h)动火作业后,应在确认无火灾危险后,动火操作人员和监护人再离开。11.1.2举办大型活动场所不得直接展览、展销、储存烟花、爆竹等易燃易爆物品;不得燃放孔明灯等。11.1.3燃放礼花弹、烟花爆竹应符合燃放有关要求;不得在室内设置明火表演环节,演出、展览等需要使用明火的应严格落实相应防火措施。不得使用可燃性粉尘(玉米淀粉、面粉等)及其他易燃易爆物品(气雾剂、乙二醇、冷烟花等)渲染气氛,对于燃爆特性不明的粉尘及其他物质,须经具有相应资质检验部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方可使用。11.1.4汽车、摩托车等内燃机车或设备展览展示时,应拆除电源,做静态展示,油箱油量应位于红线以下。如需进行灯光特效展示的,应外接固定电源。11.1.5不得在指定地点以外的其他场所吸烟,活动现场有其他可能导致火灾发生危险源的、应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并指派专人管控。11.2培训与演练要求大型活动举办前,应根据活动内容和场所特点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消防培训和预案演练。11.2.1人员培训举办单位应组织参与活动的作人员参加消防技能培训,掌握火灾报警、初起火灾扑救、人员疏散和逃生自救的基础知识技能。11.2.2预案演练11.2.2.1预案演练时应组织场所内工作人员和群众积极参与。11.2.2.2演练宜选择人员集中、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重点部位作为消防演练的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火灾模拟形式。11.2.2.3演练应做好记录,对预案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应及时进行修订完善。11.2.2.4演练结束后,应将建筑消防设施恢复到正常运行状态。11.3重点部位管理要求11.3.1应将下列部位确定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明显的防火标志,实行严格管理:a)火灾危险性大的部位,如舞台表演区、食物烧烤区、电器设备室、线路密集部位、媒体区、厨房、仓库配套服务区等;b)发生火灾会影响整个场所正常运转的部位和重点部位,如变配电室、通讯设备机房(如电话机房、广播机房等),消防总控制室、微机房、电梯机房、空调机房等;c)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火灾可能造成重大伤亡的部位,如观众席、瓶颈区(如看台出口附近、紧急出口、逃生通道)、室内停车区等;d)其他有关重点部位。11.3.2大型活动举办期间,应在消防安全重点部位设置工作人员,对其消防安全情况实施现场监控。11.3.3现场监控应划分责任区域,确定责任人,明确消防工作职责。11.3.4现场监控人员应熟悉监控任务和火灾应急处置程序,做好火灾应急准备。11.3.5现场监控人员应及时纠正发现的消防安全违章行为。11.3.6消防水泵房、配电室等重点部位应设有专人值班。11.3.7消防控制室应实行每日24h专人值班制度,每班不应少于2人,值班人员应持有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资格证书。11.3.8发现建筑消防设施存在异常的应及时向上级报告。11.3.9监控人员一旦发现火灾事故应按照预案确定的任务和响应程序,做出应急响应行动。11.3.10现场监控人员应定时向消防控制室或指挥部报告现场情况。11.4防火巡查要求11.4.1巡查频次11.4.1.1大型活动期间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4h开展1次;属公众聚集场所的大型活动场所防火巡查应当至少每2h开展1次。11.4.1.2展览、展销活动每天开馆、闭馆前,体育比赛、演唱会、音乐会等活动结束后,应组织进行防火巡查。11.4.2巡查内容11.4.2.1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11.4.2.2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11.4.2.3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有效。11.4.2.4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11.4.2.5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11.4.2.6其他消防安全情况。11.4.3巡查任务11.4.3.1防火巡查应当填写巡查记录。11.4.3.2巡查人员应当及时纠正违章行为,妥善处置火灾隐患,发现初起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并及时扑救。11.4.3.3巡查发现火灾隐患应立即改正,对不能当场改正的火灾隐患,应及时向上级报告。11.4.3.4经确认一时难以整改的火灾隐患,应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11.4.3.5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应当强化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11.4.3.6展览、展销活动每天闭馆前巡查结束后,应切断布展临时电源,确保闭馆期间的消防安全。11.4.3.7体育比赛、演唱会、音乐会等活动结束后应进行安全检查,切断活动使用的临时电源。11.4.3.8应按GB25201要求巡查建筑消防设施。11.4.3.9发现建筑消防设施存在问题和故障的,应及时组织维修、确保消防安全。12火灾应急响应12.1火灾报警12.1.1场馆工作人员发现火情后,应立即通过报警按钮或楼层电话等向消防控制室报警,并拨打“119”电话报警。12.1.2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接到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时,应立即通知巡查人员或报警区域的工作人员实地查看。查看人员确认火情后,应立即向消防控制室反馈信息。消防控制室确认火灾后,应立即确认火灾报警联动控制开关处于自动状态,拨打“119”报警,并报告指挥部。6.1.3城市消防远程监控系统的值班人员确认火警后,应立即通知“119”。12.2应急指挥火灾事故应急指挥应坚持“救人第一”、“先控制、后消灭”和“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指挥部接到火灾事件报告后,应按下列程序指挥处置火灾事故:a)确认已经向“119”报警;b)通过广播和其他方式告知应急救援人员立即启动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c)迅速通知相关人员赶赴着火部位,确认建筑消防设施已经启动;d)指挥部人员赴现场进行指挥,及时向各组负责人了解现场火灾发展、火灾扑救、人员疏散、消防设施动作情况;e)指挥部各小组负责人及时了解现场情况,并随时将现场情况报告指挥部总指挥;f)根据现场需要,及时联系“110”、“120”支援与救助;g)消防救援、医疗等其他救援人员到场后,应迅速将火灾情况、人员疏散情况等进行任务交接,服从上一级预案的统一安排。12.3疏散救人12.3.1通过广播或喊话等方式稳定现场人员情绪,引导人员沿就近安全路线有序、快速地疏散到安全区域。12.3.2对现场行动不便的人员应安排专人协助及时疏散至安全区域,现场有专业医护人员的应及时转交并参与协助救护,现场无专业医护人员的应就地展开一般救助工作;对确认死亡的人员应在现场先行妥善处理。12.4火灾扑救12.4.1活动现场安保人员、执勤人员、单位员工、微型消防站队员等力量,应建立“1、3、5、10”快速应急处置机制。一旦发现初期火灾,事故点附近员工、安保人员、志愿者或流动巡查人员,在1分钟内携带灭火器材抵达事故点进行处置;单位消防安保人员、微型消防站队员和其他执勤人员,在3分钟内携带灭火器材抵达事故点进行处置;驻勤消防救援人员,在5分钟内携带灭火器材抵达事故点进行处置;附近消防救援力量,在10分钟内携带灭火器材抵达事故点进行处置。单位根据“1、3、5、10”要求制定快速应急处置预案,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定处置方法,并配备相应的消防装备器材,储备足够的灭火药剂和物资,按照预案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