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课件_第1页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课件_第2页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课件_第3页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课件_第4页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语。如《肩膀》《他们》《季节》等等。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人之常情》《举手投足之间》《带着感动出发》。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命题类型命题类型1、完全式命题:如:《人之常情》、《带着感动出发》《踮起脚尖》等等。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1.观点型命题作文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2007年上海市高考作文《必须跨过这道坎》2.论题型命题作文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3.寓意型命题作文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肩膀》《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4.关系型命题作文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森林"气候》。

审题立意方法一、探究寓意法方法点拨点拨:该方法主要用于比喻型命题作文,如《肩膀》(2006年辽宁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09年北京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7年上海卷)方法点拨点拨:(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肩膀:比喻义: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文题示范肩膀

他们有的衣衫褴褛,家徒四壁;有的出将入相,权倾朝野。他们有的徜徉恣肆,“挟飞仙以遨游”;有的周旋于朝野中,先忧后乐。无论在红尘之中的际遇有多么不同,丹青竹简上深深刻着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因为,他们的肩膀上,背负了整个历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三闾大夫的低声吟唱又一次穿透历史迷雾在寂静的夜里响起。“入则与王图议国事,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的日子以成为过去,为何你还要如此坚持?你大可以拂袖而去,从此隐居山林,与造化同游,何等逍遥自由!为何还要一次次苦苦劝谏,徒劳无功,只是害了自己?是肩膀上的重任一次次的激励与催促吗?是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吗?是青年时的济世之志吗?“心念楚国,系心怀王”是你的肩膀心甘情愿背负的重担。所以你的名字深烙在华夏文明上,鲜活了千年。你的肩膀上扛着历史的重量,在汨罗江边徘徊了那么久,那么久。你的肩膀上背负着民族的尊严,在我们心中优游,永远,永远。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潜悠闲地轻唱。“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世人汲汲皆为何?采菊东篱,悠望南山,如此生活岂不惬意?何必以清白之身翻滚于浊淖潮汛之中,白白玷污了自己?“穷则独善其身”,何况置身乱世,举世浑浊?既然无力回天,那就坚守一方心灵净土,还自己一方自由的天地吧。五柳先生肩负百世以来士人最单纯的梦想,影栖碧泉,消失于历史的迷雾中,再也没有转过身来。你的肩膀上负着一片桃源,身居世外,羡煞了无数世中人。你的肩膀上负着炎黄子孙精神的月亮,守护了无数人心中最纯净的角落屈平的哀吟的汨罗江边回响,响扼行云,久久不息;渊明的短唱在东篱边低旋,锵鸣金石,欣然,悠然。他忧国忧民,是天下士人的榜样;他坚守自我,是所有隐者的精神寄托。

他肩负了楚国的存亡,人民的忧苦;他肩负了单纯的世界,心灵的家园。[简评]这是一篇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妙文。其妙在于:一、双流出源头,共汇合于海。文章以描述屈原、陶潜的人生追求为两条线索,恰如两溪水流汩汩而出、滚滚而来,在其行进途中,二者又辉星朗月、秀木芳花,各呈态势、互为观照,最终在经天纬地不同理念的追求中融入历史之沧海。二、有分有总,叙议结合。文章先总写二人共同肩负着整个历史,然后分写他们在肩负历史中追求的不同,最后再总写其肩负着整个历史文明。具体行文中时,采取先引诗句,在描述演绎诗意,最后以议论得出结论。如此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学得为文章法。肩膀

议论能紧紧围绕题目进行论证,语言凝练,有张力。

(夏明晔)

我每次看“感动中国”总被其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所感动。就是这些人让我看到中国的真情,他们的肩膀担起的是全中国的沉甸甸的感动。金晶害怕吗?我想会的,毕竟她只是一个弱女子,但当藏独分子冲上来的时候她感到了肩膀上的重担,那承载了民族荣誉的重担,她选择了扛起这份重担用她那柔嫩的肩膀。明知道这个选择可能带给她伤害,但仍旧选择了承担。那一刻她不是一个人,她背后有整个中国。神情淡定透着丝丝骄傲,她为自己的选择为自己的民族骄傲。那一刻她就如一尊女神神圣不可侵犯。不只是她承担起了责任,唐山十三位农民兄弟在大灾中放下了肩头担着谷粒的担子挑起了挽救生命的担子;李桂林、陆建芬在高耸的天梯上担起了悬崖小学无数孩子的学习梦;翟志刚、刘景明、景海鹏担起了中国的航天梦中国的富强梦。不要以为韩惠民只是个特例,其实像韩惠民那样的真男人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用同一个词称呼他——父亲。我们的父亲担起了家庭的重担,让你放心的学习,好好生活。他们的肩上挑起了重担但心里盛着甜蜜。父亲,现在您为家庭挑起重担,而今后这重担我们为您挑起。

肩膀,代表了责任。愿天下每个人都用坚实的肩膀,挑着爱前行。【典例精选】《虚掩着的门》门:人生、事业的入口虚掩着的——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别让眼睛老去》眼睛:信念、希望、情感、认识、观念、思维……《必须跨过那道坎》坎:

文题示范二、增补信息法方法点拨增补法1)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2)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思维启发例3: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2008浙江卷

第一步,找出隐含的中心词

触摸都市的什么?感受乡村的什么?这里的“什么”,才是要触摸、感受的内容,也就是要找的题眼。

审题指导:审题指导:

第二步,明确限制。是谁触摸或感受?你、我、大家都在可写之列。

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也可以写负面的。【典例精选】《悟》悟什么

文题示范三、明确重心法方法点拨【典例精选】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文题示范【类题训练】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题示范重心之法: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思维启发“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审题指导“诗意”:怎么样获得诗意的生活?“诗意”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审题指导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审题指导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审题指导【类题训练】题目:以“留给明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谁”要“留给明天”:我、我们这一代人、历史上的名人……2)“留给明天”什么:微笑、梦想、、正义……文题示范四、以问领想法方法点拨【典例精选】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题示范问领法点拨: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文题示范【典例精选】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题示范

追问1:自然是什么?

“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审题指导:追问2: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

1)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2)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审题指导:追问3:我们怎么样在自然中生活?

1)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2)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审题指导:【类题训练】题目: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文题示范

追问1:这是一个怎样的圈子?

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审题指导:追问2: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

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审题指导:追问3:怎么样走出这个圈子?

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审题指导:追问4:怎么样走出这个圈子会怎样?(结尾升华)

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审题指导:【典例精选】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

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五、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审题指导】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

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弯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指导】

对“弯曲”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

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等,这时,我们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样正直。这样我们的思维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

【典例精选】

2006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六、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典例精选】

2006年高考作文(湖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