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邓俊良--猪胃肠炎-腹泻综合征课件_第1页
乾坤邓俊良--猪胃肠炎-腹泻综合征课件_第2页
乾坤邓俊良--猪胃肠炎-腹泻综合征课件_第3页
乾坤邓俊良--猪胃肠炎-腹泻综合征课件_第4页
乾坤邓俊良--猪胃肠炎-腹泻综合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猪胃肠炎-腹泻综合征概述与防控邓俊良四川农业大学一、腹泻概述胃肠炎腹泻——常见肠道炎症变化;胃肠道炎症——并不一定腹泻有猪腹泻(diarrhea)排粪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病理产物?拉稀、下痢血液、脓汁黏液脱落黏膜未消化的饲料(一)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高能、高蛋白营养特点

出生10日30日60日<成年1%>初生重2倍初生重5-6倍>10-15倍蛋白代谢能CaP9-14g302.1kJ7-9g4-5g30-35倍3倍高高20日龄仔猪每千克增重需营养与成年猪比较二、仔猪消化生理特点(二)胃肠功能差、消化机能不完善(1)仔猪胃肠重量轻、容积小胃小肠大肠出生4-8g,体重0.44%,成年猪10%;容纳乳汁25-50g20g,成年猪1.5%;容量:ml/kgBW20日龄35g,容积扩大3-4倍长度增长5倍;容积增长50-60倍哺乳期30-40;断奶后90-100(2)消化酶系统发育不全(新生仔猪只有母乳的酶系,消化非乳饲料酶系在1周后才开始发育)高峰乳糖酶初生时活性高4-5周降至低线出生凝乳酶初生较高1-2周达高峰以后下降1-2周胃蛋白酶8周胰蛋白酶3-4周蔗糖、果糖、麦芽糖酶3-4周植物性蛋白饲料消化能力差(4)杀菌力低,胃肠排空速度快

哺乳期结合酸/总酸胃液酸度0.005-0.15%50%成年猪1%(3)胃内酸性低,缺乏游离盐酸(20日龄开始产生2-3月龄接近成年猪水平)3-15日龄1月龄2月龄仔猪胃排空速度快1.5h3-5h16-19h(5)肠黏膜易受损,肝脏解毒机能弱

初生最适温度32~35℃。仔猪保温非常重要,尤其是1周龄。(1)大脑皮质发育不全(20日龄才完善)(2)新生仔猪缺乏皮下脂肪(需1~2周后)。(3)通过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来提高脂肪、糖类氧化产热的效率低。(4)仔猪出生后7天内,缺乏糖异生的酶。(四)体温调节能力差、体质弱

低血糖症多因素性疾病饲料因素管理因素病原微生物遗传因素三、原因及分类病程

经过病因炎症性质急性胃肠炎慢性胃肠炎出血性胃肠炎化脓性胃肠炎纤维素性胃肠炎黏液性胃肠炎其他原发性胃肠炎继发性胃肠炎霉菌性肠炎伪膜性肠炎胃肠炎的分类(一)食物性腹泻

|

消化不良性腹泻

自体免疫因素

妊娠母猪不全价饲养仔猪发育不良母猪疾病影响母乳质量1、主要因素—先天因素初生仔猪腹泻(1)初生仔猪采食初乳时间和量;(2)人工哺乳不当;

(3)不适当的饲喂方式;

(4)哺乳期补饲不当;

(5)仔猪饲料;

(6)仔猪管理不当

仔猪饲养管理及护理不当

仔猪小肠表面具有大量的病原结合位点——仔猪易感因素

(二)

应激性腹泻饲养环境断奶应激运输应激疫苗应激(1)环境应激(2)生理应激

(3)营养应激

(4)抵抗力最低阶段(三)

气候性

腹泻(四)

药物性

腹泻滥用抗生素——胃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应用大剂量泻剂应用大剂量拟胆碱药夏季高温腹泻气候突变(寒冷刺激);(五)营养性腹泻4、维生素缺乏(冬季—VitA)1、缺铁性贫血—营养性贫血2、硒-维生素E缺乏—仔猪腹泻3、仔猪低血糖症3、猪副伤寒(七)细菌性胃肠炎|

腹泻1、猪红痢(魏氏梭菌)4、血痢(密螺旋体—猪痢疾)2、大肠杆菌病

(黄、白痢,水肿病)5、空肠弯杆菌病、小肠结肠耶尔森

氏菌病等3、猪流行性腹泻(冠状病毒)(八)病毒性胃肠炎

|

腹泻1、猪瘟5、圆环病毒病2、猪传染性胃肠炎6、细小病毒病(少)4、轮状病毒性肠炎

渗出性腹泻

(炎性腹泻)分泌性腹泻运动异常性

腹泻渗透性腹泻四、腹泻产生的机理及分类肠道运动增强分泌机能旺盛消化与吸收功能障碍腹泻渗出性腹泻

(炎性腹泻)感染性:病毒、细菌、寄生虫非感染性:肠道肿瘤、肠缺血、烟酸缺乏、砷中毒炎症、溃疡肠黏膜破坏大量渗出分泌运动吸收

粪便含渗出液、血液等腹部或全身有炎症反应特点分泌性腹泻细菌肠毒素:大肠、沙门、痢疾、梭菌分泌>吸收粪便量多,呈水样;中性或偏碱禁食后腹泻仍存在特点导泻药物:油类泻剂、中药前列腺素其他内源性促分泌物质:肠肽、胃泌素、5-羟色胺、前列腺素、降钙素药物:拟胆碱药食物过敏及变态反应性肠炎砷等重金属中毒运动异常性腹泻肠内容物增多蠕动加快排粪次数多,量增不明显;不含渗出物和血液等特点肠运动神经异常内源性促蠕动物质:肠肽、胃泌素、5-羟色胺、前列腺素渗出性腹泻分泌性腹泻单纯运动异常性腹泻仔猪腹泻机理仔猪体弱、消化机能差外界不良因素粘膜充血、肿胀消化道机能减弱乳汁饲料不能正常消化、异常发酵胆汁排泄障碍白色粪便乳脂消化不全加重分解不全产物、发酵所的低级有机酸发酵产物、毒素毒物吸收刺激肠分泌蠕动增强肠道H+

中枢神经精神沉郁、昏睡昏迷或兴奋自体中毒血肝变性腹泻肝发酵菌和腐败菌大量繁殖胆汁分泌障碍细菌毒素VitK吸收抑菌力肠蠕动电解质丢失Na+

K+Cl-HCO3-脱水血液浓缩心衰出血腹泻排除有毒物质机体脱水

低K+、低Na+酸中毒血循障碍干扰消化液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营养障碍心衰黏液分泌增多肠液丢失营养丢失消化吸收不良电解质紊乱黏液被复于黏膜表面影响消化吸收覆盖于粪便上产生多量的粘液蛋白减少对胃肠粘膜的刺激腐败菌

大量繁殖肠内容物积滞排粪迟滞排粪迟滞炎性产物、细菌毒素(肠毒素、内毒素)

吸收入血自体中毒、内毒素血症腐败、发酵腐败、发酵产物(大量有机酸)

胃肠炎发生的中心环节自体中毒脱水——形状、颜色、气味、混杂物药物疗效流行病学起病缓急(四)实验室检查(粪、血、病理组织学)(一)病史(二)粪便观察(三)全身症状(眼结膜、原发病特征)五、临床检查要点1、腹泻的流行情况无传染性有传染性消化不良性医源性腹泻腹泻发生传播群发、窝发散发、窝发饮食性腹泻营养性腹泻应激性腹泻爆发性迅速急性细菌、病毒腹泻中毒性腹泻轻微并逐渐增重缓慢慢性细菌性、寄生虫性腹泻急性腹泻急性肠道感染细菌感染:大肠杆菌、副伤寒、痢疾病毒感染:猪瘟、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饲料因素霉败饲料中毒其他中毒性腹泻冰冷食物其他寒冷刺激性腹泻泻剂性腹泻2、

起病缓急及病程长短

痢疾样泻水样泻慢性腹泻肠道感染慢性细菌感染:结核病、副结核病、副伤寒寄生虫感染:血吸虫病、姜片吸虫病、前后盘吸虫病、球虫病;病毒感染:慢性猪瘟饲料因素长期饲喂大量麸皮引起的腹泻多汁饲料突然大量饲喂其他肝病;仔猪VitA缺乏、硒缺乏、铁缺乏3、粪便性状恶臭——感染性腹泻:副伤寒、红痢、猪痢疾、猪瘟其他颜色:白色—仔猪白痢;黄色—仔猪黄痢;绿色—Cu中毒粪量大、稀软、含消化不全产物;有呕吐、“粪黑”—胃、小肠多量小气泡——副伤寒、红痢、猪痢疾、霉饲料中毒性肠炎不臭——应激性、药物性、营养性、消化不良性腹泻(酸臭)带有假膜:仔猪副伤寒、球虫。有荧光:无机磷(鼠药)中毒。粪量少、稀、粪频;带血或多量黏液、里急后重——大肠粪便气味

混杂物量、形状粪便颜色

粪便带血:红痢、猪痢疾、猪瘟;中毒性肠炎4、年龄阶段性腹泻病各年龄段仔猪腹泻病其他年龄猪腹泻病猪副伤寒(1-2月龄)猪痢疾(2-3月龄)伪狂犬病(出生~2月,母猪)弓形体病(仔猪、母猪)寄生虫腹泻(断奶—小袋纤毛虫、球虫~成年)(1-2日)低血糖症(3日左右)红痢(7日以内)黄痢(10-20日龄)白痢缺铁(硒);水肿病;断奶20~40日龄7日龄后发生营养性腹泻消化不良性腹泻中毒性腹泻应激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肠炎轮状病毒肠炎幼仔猪严重5、季节性腹泻病冬季拉稀病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病秋冬季腹泻病春夏季腹泻病毒性腹泻病冬季——仔猪低血糖症细菌性腹泻寄生虫性腹泻应激性腹泻——气候突变饮食性腹泻——饲料腐败副伤寒—寒冷及阴雨潮湿季节大肠杆菌病(黄白痢)、空肠弯杆菌;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肝片吸虫、姜片吸虫病;蛔虫、结节虫病;球虫病;铜中毒、马铃薯中毒、有机磷中毒等;饲料、饲养管理、营养性腹泻。6、伴发症状仔猪红痢;小袋虫病;砷、汞中毒、磷化锌中毒;猪瘟、副伤寒、猪痢疾;弓形体病、棘头虫病、焦虫病;霉烂甘薯中毒、T-2毒素中毒腹泻带血腹泻不带血传染性胃肠炎、李氏杆菌病;酒糟中毒;体温升高体温不高体温升高体温不高眼结膜苍白——受寒、营养性、寄生虫性潮红——感染性(发热性)腹泻黄染——小肠炎、血液寄生虫瞳孔缩小——有机磷中毒腹痛明显——感染性、寄生虫性中等——中毒性、寒冷刺激、泻剂、拟胆碱药不明——分泌性腹泻里急后重——痢疾性肠炎、急性腹泻后期神经症状红痢中毒性腹泻脱水症状腹泻——酸中毒呕吐——碱中毒特征症状硒缺乏——运动障碍、肌肉变性铁缺乏——异嗜、贫血六、腹泻性疾病的鉴别目前高发病—非单纯性传染胃肠炎非单纯性传染胃肠炎:1、传染性胃肠炎2、流行性腹泻3、产毒素大肠杆菌4、轮状病毒5、温和型猪瘟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病原学: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为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成员。本病毒能在猪肾等细胞上很好增殖。对次氯酸盐、氢氧化钠、甲醛、碘以及季铵化合物等敏感;目前高发病—非单纯性传染胃肠炎流行病学:传染源为发病猪、带毒猪。病毒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粪便、乳汁及鼻分泌物中,病猪康复后可长时间带毒,有的带毒期长达10周。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感染母猪可通过乳汁排毒感染哺乳仔猪。

感染动物为猪,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但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高。本病发生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见于冬季和初春。多呈地方性流行,新发区可暴发性流行。本病常可与产毒素大肠杆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或轮状病毒发生混合感染。目前高发病—非单纯性传染胃肠炎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仔猪为12~24小时,成年猪为2~4天。病初仔猪呕吐,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绿或灰色,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随即脱水、消瘦,2~7天死亡。病愈仔猪生长缓慢。肥育猪或成年猪症状较轻,表现减食,腹泻、消瘦,有时呕吐。哺乳母猪泌乳减少,一般经3~7天恢复,很少发生死亡。

病理变化:本病以急性肠炎变化,从胃到直肠呈现卡他性炎症为特征。剖检可见胃肠充满凝乳块。小肠充满气体及黄绿或灰白色泡沫样内容物,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绒毛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心、肺、肾一般无明显病变。

猪流行性腹泻流行性腹泻:本病是20世纪70年代发现的一种猪肠道传染病,不仅发生于成年猪而且发生在小猪,感染率近乎100%,在小猪中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哺乳仔猪死亡率平均50%。临床上以拉水样粪便、呕吐、脱水为特征,其流行无季节性,全年均可发生。病原:该病的病原为类冠状病毒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形态与冠状病毒相似,但抗原性不同。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猪的小肠上皮细胞及粪便中,它不仅引起肠道局部感染,而且可以随血液循环感染到其它组织。病毒在呼吸道也可检出。经口、鼻实验感染强毒后,病毒进入小肠引起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增生、上皮变性损伤、吸收功能障碍等而引起腹泻、脱水死亡。轮状病毒腹泻猪轮状病毒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仔猪爆发消化道机能紊乱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呕吐、腹泻、脱水和酸碱平衡紊乱为特征。本病在世界各地养猪场内普遍存在,我国也己确认猪感染本病毒引起发病。一、流行特点1、本病多发于寒冷的晚秋,冬季和早春季节,传染方式多为爆发或散发。2、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但以8周龄以内仔猪多发,感染率可达90-100%。3、病猪和隐性带毒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4、消化道是主要传染途径,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因素。5、寒冷、潮湿、卫生不良、饲料营养不全和其它养病的侵袭等,均能促进本病的发生。轮状病毒腹泻二、临床症状1、常发生呕吐2、迅速发生腹泻,呈水样或糊状,粪便颜色有黄白色、灰色或暗黑色。3、常在严重腹泻后2-3天产生脱水。4、由于脱水结果,导致血液酸碱平衡紊乱。5、衰竭致死。病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仔猪日龄和环境状况,初生仔猪感染率高,发病严重,死亡率达100%,10-20日龄仔猪症状轻,死亡率10-30%。当外界温度下降,继发感染大肠杆菌时,能使病情加重和死亡率增加。非单纯性传染胃肠炎——防治措施一、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进行免疫接种,母猪在分娩前5周和2周进行,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抗体,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对曾发生过传染性胃肠炎病的猪场,应在秋季和冬季对保育仔猪进行免疫接种。二、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进行控制,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三、补充适量的电解质,维持体内酸碱平衡,防止仔猪因脱水酸中毒而死亡,降低死亡率。四、每周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带猪消毒工作,选择在中午天气最暖和时进行,消毒要均匀、透彻。七、猪腹泻性疾病的预防(一)哺乳仔猪腹泻1、加强母猪管理

2、加强仔猪管理3、仔猪药物预防

(1)母猪分娩时必须专人在场照顾(2)初乳:(3)保温与通风(4)调整窝仔猪数或正确人工哺乳

(5)及时补铁、硒:(6)去势

(7)哺乳期仔猪补饲(8

)仔猪3周龄左右,避免去势、驱虫、注射疫苗(9)环境卫生、消毒等。1、消除蛋白源的影响

2、适时断奶

3、早补料

4、调整断奶仔猪饲料营养成分5、喂添加剂

6、加强管理

7、选择性破坏胃肠道机会致病菌

8、疫苗的使用9、应用细胞因子或其他免疫调节剂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10、药物预防

(二)断奶仔猪腹泻

八、腹泻病的治疗(三)缓泻止酵,清理胃肠(一)改善饲养管理液体石蜡50~100ml(或植物油、或硫酸钠20~50g、或人工盐20~50g),鱼石脂3~5g,酒精10~50ml,水1000~3000ml。(四)

收敛止泻饲料、环境卫生(二)抗菌消炎、抗病毒时机时机1、0.1%高锰酸钾液200~1000ml,内服

2、药用炭5~30g(或次碳酸铋或鞣酸蛋白1~5g)、碳酸氢钠2~5g,加适量常水,内服。(五)强心补液,缓解自体中毒1、口服补液盐(ORS):葡萄糖30gNaCL3.5gKCL1.5gNaHCO32.5g,配水1kg饮服或一次灌服。

2、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

生理盐水100~200ml50%葡萄糖10~40ml10%KCL2~5ml

10%葡萄糖酸钙10~50ml25%VitC2ml*1~4支IV

5%NaHCO310~50ml(腹泻严重时)IV。(六)

对症

治疗1、出血——止血:安络血、Vitk、止血敏等。

2、恢复胃肠功能---健胃助消化药物:如乳酶生、龙胆苏打片、健曲、调痢生等。

3、寄生虫——驱虫(七)中药制剂1、止痢灵(散0.25~0.5g/kg体重、口服液2~4ml/kg体重)黄连10白头翁15乌梅15坷子15白芍12

地榆12车前子12甘草12大黄9

(25kg猪1次用)白头翁汤、郁金散抗菌消炎抗菌消炎病毒性疾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