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普通高考语文试题讲评课件_第1页
山东省普通高考语文试题讲评课件_第2页
山东省普通高考语文试题讲评课件_第3页
山东省普通高考语文试题讲评课件_第4页
山东省普通高考语文试题讲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山东高考语文试题

讲评

文言文阅读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来吗?晏子回答说:效法古圣王的节俭那么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统一天下,不是因为衣服使诸侯归服的,诚心于爱护人民,果断地行善,天下人都心怀他们的统治规律而归服于他们的最佳行为方式,这就是他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大众高兴的原因。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

古人曾有用木柴搭巢和挖洞穴居而不厌恶的人,给予宫室而不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宫室,而是共同归向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衣服的轻重方便于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他们不再造柴薪搭成的巢穴居住,是为了避风寒;不再造土穴居住,是为了避潮湿。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则是,地下的潮湿,不能浸出;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能纹饰,木建筑物不能镂刻,指示民众知道节制。等到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过于足以敬肃的程度,宫室的壮美已过于避开潮湿的程度,使用人力很多,使用钱财很浪费,这是与民为仇敌。

景公赏赐给晏子平阴和槀邑。晏子辞谢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力量十分疲困了;又喜欢游乐与珍宝,用来装饰(饬:古同“饰”,巧饰。组词:衣装整饬,戎车既饬)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又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使其力疲困,使其财用竭,使其身临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人!这就是我不敢接受的原因。”景公说:“这样做是可以的。虽然这样,您难道就不想要富有和尊贵吗?

”晏子说:“我听说做人的臣子的人,先国君而后自身;安定国家后才考虑自己的家,尊崇国君才能安身,怎能说唯独不想富贵呢!”景公说:“那么我用什么封赏你呢?”晏子回答说:“君王放宽对渔盐的征税,对关市只盘查而不征税;对耕地的人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税;减轻刑罚,如果是犯死罪的人就判刑,如果是该判刑的就罚款,如果是该罚款的就免了。这三条,就是对我的赏赐、君王的利益。”景公说:“这三条,我没有什么说的,就听从先生的吧。”景公按照这三条去做了。派人去问大国,大国之君说:“齐国安定了。”派人问小国,小国之君说:“齐不会侵凌【加:凌驾,侵凌。例如:加胜于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我们了。”

水仙子舟中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注释】①鏖战:激战。②缴缠:纠缠。③琅然:指笑声朗朗的样子。【译文】入夜,洞庭湖上昏濛濛一片,客船孤零零地停泊在湖间。只有岸上一盏青灯荧荧作闪,同我乘坐的小船遥遥相伴。舱外一阵阵北风肆逞着淫威,想必在无情地摧残着梅花的花瓣。我禁不住推开船窗观看,这才发现已是大雪漫天。顿时我诗兴大作,迫不及待要同风雪争先。雪片与暴风搅作一团,我的诗句又同飞雪互相纠缠。我朗声大笑,心情无比畅然。这种强烈的风声使作者生发了“吹老梅花片”的联想,于是才有“推开篷”细看究竟的相应举动,这样看来,“朔风”在这里还有陡至的意味。推篷是因为朔风的骤起,却得到了“雪满天”的全新发现,事出意外,惊喜顿生,难怪要“诗豪与风雪争先”了。这一句中的“豪”字,不止属于“诗”,也是对“风雪”的形容。一来它表现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参考答案】①比拟。“诗豪与风雪争先”,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②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渲染了气氛,使得整个画面饱含着生命的律动。一来它表现出了风雪的劲猛,二来也说明了湖上风雪翻飞之景象,充满豪迈之情,别具一种雄豪的阳刚之美。15、(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6、【参考答案】①东滩的景象可不是这样②比偷猎者更可怕的,是互花米草【解析】①处上文写了东滩的美景,下文写的是东滩5年前的景象,提示此处应填过渡性句子,据此可确定答案应为“东滩的景象可不是这样”一类的句子;②处上文写到了东滩5年前偷猎、毒杀鸟儿现象很多,下文写的是互花米草的入侵,而且明显可以看出互花米草的入侵带来的破坏性更大,据此可确定此处应填“比偷猎者更可怕的,是互花米草”之类的内容。16、【解析】本题以句子填空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对山东卷来说,是一个不常见的题型,体现了山东卷向课标卷过渡的思想。一般来说,这类题目所要求填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找准话题,在文段所提供的语境中,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角度应保持一致,不能混杂;其次考虑语境的和谐,一个文段所描述的画面、环境、情调、氛围、风格应和谐统一,所体现出来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景致应契合;再次注意逻辑事理,在语言表达中,应该注意上下文、前后文之间的对应和呼应,若前面说到一种情况,后面就必须与之照应统一。本题①所填的句子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上文今日美景到下文5年前的回忆转折自然流畅;②所填句子主要是引出下文,同时也要承接上文,表达递进的意思,强调互米花草的危害性。总体来看本题考向明确,难度适中。17、参考示例一:拖延症就像星星之火,如果不及时扑灭,它就会毫不留情地剥夺你成功的机会。参考示例二:拖延症是生命的窃贼,它会在不知不觉中,盗取你的热情,偷走你的机会。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性题目,既考查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有一定难度。对于这种综合性题目,考生解答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干要求,全面掌握考查方向,然后再确定答题思路。本题题干要求考生用“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写出拖延症的危害”,这就要求考生首先应知道“拖延症的危害”是什么。本题题干提供的材料有限,这也就提示考生从“拖延症”这个名字和“拖延症”的表现入手分析即可。概括出“拖延症”的危害后,再用含有比喻、比拟修辞手法的句子表述出来就可以得到答案了。不过从整个高考试卷来看,本题和诗歌鉴赏题目同时考查到“比拟”这一修辞手法,似有重复之嫌。18、(1)【答案】极高一定(或务必)【解析】“盛誉”是指极大的声誉,极力称赞,或好的口碑的意思;“极高”与“盛”重复,去掉“极高”。“务必”指一定,必须的意思;“一定”“务必”重复,保留一个即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的能力,题型常规,难度较低,考向明确。对于这类题目,考生一般可以从三个角度思考:①语句中是否出现表意功能完全相同的成分,如有,删掉重复的部分;②语句中是有可用可不用的一些词语,特别是一些虚词,如有,要删掉;③语句中是否有能用指代性或替代性词语替代的内容,如有,要替代。本题中两处需要删除的内容都是出现了表意功能相同的成分,比较容易辨析。语言简明类题目曾在山东卷中多年沉寂,继2015年高考出现后今年再次出现,但难度有所降低。现代文阅读19.小说写吴秋明讲述“绒布妈妈”实验,有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内容上:①突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②交代吴秋明穿碎花薄棉衣去儿童村的原因;结构上:①推动了情节发展(引出下文),引发了马骁驭对吴秋明的关爱(促使马骁驭对吴秋明产生了情感);②为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与孩子们的亲密互动做铺垫。19、【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解答。从内容上看,“绒布妈妈”实验是一个心理学实验,吴秋明知道“绒布妈妈”实验,并有深刻领悟,暗示了吴秋明心理学博士的身份;“绒布妈妈”实验通过对猴子进行实验而验证了一个道理,就是孩子不仅需要物质上的资助,更需要感情上的关爱,吴秋明非常认同实验的结论,说明她懂得“温暖的怀抱”对孩子的重要性。从结构上看,“绒布妈妈”实验写在文章的第6至第8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引出这个话题的正是上文所写的是吴秋明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下文吴秋明在儿童村的作为也正验证了“绒布妈妈”实验所讲的道理。本题考查小说情节的作用,这类题目一般的提问方式是:某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有什么作用?答题时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一般的答题格式为:某情节写了……内容,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人物、中心)。本题考查的情节在第6至第8段,已属于中间部分,中间部分的情节一般有如下作用: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为下文……的情节做铺垫、引起下文的…内容;照应上文的…内容;或衬托人物作用,或渲染烘托某种氛围(描写环境为人物的出场营造氛围)等。本题按照上述思路分析即可。21.文中的吴秋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概括。(4分)参考答案一:(1)心理学博士;(2)专业研究深入(知识渊博)(2)长期单身(孤独);(4)关爱遗弃儿童(温暖有爱心)。(每点1分)参考答案二:吴秋明是一个细心、耐心,有爱心,充满吸引力的单身心理学女博士的形象。2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这类题目是高考小说阅读必考题目,解答时要注意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中,抓住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来分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正面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借助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借助环境描写烘托人物),阅读时要注意从文本中进行筛选。另外,还要考虑作者的感情倾向,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一般解题思路: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本题所考查的人物形象是本文的主人公,考生在解答时可首先明确她的身份——单身心理学女博士,然后再筛选出吴秋明的言行及马骁驭对她的评价,概括她的性格特点。【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这类题目往往就小说中的某个环节提出问题,然后让考生谈自己的理解。答题时首先要读清题干要求,明白命题人让探究的问题是什么,接下来要明确是联系全文还是联系现实分析,然后按要求回答。需要注意的是,山东卷最近几年的现代文阅读探究题都属于向内探究,即向文本探究,答案都是不开放的,今年也不例外。本题探究的是人物心理,考生首先应按题干要求找出马骁驭的三次心理冲动,然后思考“三次心理冲动”在展开小说情节、表现小说人物、突出小说主题方面各起到什么作用。从全文来看,马骁驭的三次心理冲动分别位于小说的前半部分、中间部分、结尾部分,从结构上串连起全篇内容,增加了小说的层次感,使小说结构紧凑,脉络清晰;三次冲动表现出马骁驭心理的起伏变化,使马骁驭的形象逐渐鲜明丰满;三次冲动越来越强烈,而且都与吴秋明有关,与吴秋明对儿童村孩子们的爱有关,表明马骁驭对吴秋明的爱越来越深,从而突出了主人公形象,也使小说主题逐渐得到升华。23、【解析】今年山东卷作文仍然延续了材料作文的形式,材料取自许顺居的散文《行囊》,在形式上选取了一段富有哲思的语言材料,体现了山东卷作文命题选材的一贯风格。与去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题立意角度更加宽泛,更方便考生扣题。本题所给材料最鲜明的特征是极富思辨性,即“准备好的却没有用到”“没有准备的却可能有用”,“有用”与“无用”等二元概念的分析恰好体现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情感体验。

这里的“旅程”可指具体的出行计划,更可指人生中的前行。路途漫漫,可指现实中的路途,更可指代“漫漫人生路”。“行囊中的储备”可以指比较务实有用的东西,如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这些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曾让我们用力准备,却可能在旅行的某些时刻被弱化或弃用;也可以指精神层面的东西,如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这些务虚的东西看似无用,没有刻意准备,却可以濡养人的精神气质,伴随整个旅程,“无用之用”,终为大用。行囊中的东西,也可以在一定情境下建立联系或互相转化。行文过程中考生需要着眼全篇,抓住关键词,分析概念,探讨关系,同时也要重点突出,谈及个人体悟写出真情实感。也可以贴近时代现状,写一篇闪烁思想火花、凝聚理性智慧的文章。三、写作角度行囊里的东西肯定是一个人成长必备的东西。可任选一个角度写,也可结合整个材料写。①“有的东西很快用到了”:人生旅程中给你带来力量、指明方向的东西,让你受用无穷。②“有的暂时用不上”:某些成长要素自己具备了,只是暂时用不上,最终会促进你的成长。③“有的想用而未曾准备”:可从反思角度,谈某些东西在人生旅程中的重要性,因为准备的不充分,积淀的不深厚,让你的人生产生遗憾。④“有的会一直伴随我们走向远方”:很有诗意和深意。可以是物质层面的,更应该是精神层面的某种优秀品质和情怀。⑤综合:强调人生成长需要准备好各种物质需求和精神品质。行囊的准备:a、物质实用方面:知识技能、处事技巧、健康体魄等。b、精神方面:理想信仰、乐观心态、诗意情怀等。■许顺居《行囊》行囊是什么?也许是一个美丽的词儿,像一路鲜花,绽放在我们的路旁,轻曳着诱人的芬芳;也许是一个温暖的词儿,如一袭母爱,捧着我们皲裂的双手,暖意浸透我们的心灵;也许是一个甘甜的词儿,似一场春雨,洒着缕缕清爽,滋润我们焦渴的日子;也许是一个苦涩的词儿,仿佛一杯苦酒,挥发着丝丝苦味,麻醉我们的神经。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母亲就为我们缝制了一个行囊,那时的行囊,的确很小,也很简单,只装着我们对世界的诧异,对父母的依恋,还有父母的痛爱,诱人的奶瓶,就这样,我们幸福而快乐地成长。而行囊就像太阳下的影子,在暗暗地伴随着我们,装下我们的快乐,也装下我们的哭泣。

上学了,行囊就变得沉重了,装的东西也多了,人生的梦想,肩上的重任,父母的希望,老师的嘱托,这一切像一座大山,压在我们稚嫩的肩上,我们没有一毫的喘息,只有背着行囊,沿着自己的人生轨迹前进。行囊里还有不服管教的叛逆,对爱的懵懂,求学的快乐与辛酸,父母的唠叨和无奈,这一切又像生活的五味杂汁,让我们不得不痛饮,即使苦得泪流满面。成年了,我们跨入社会,行囊像个万花筒,什么都有,世态的炎与凉,生活的苦与乐,事业的成与败,人性的善与恶,爱情的忠贞与背叛,道路的平坦与曲折,让我们难以应付,让我们欲哭无泪,让我们遍体鳞伤。此时唯有行囊里母亲的爱,妻子的牵念,孩子的期盼,这一缕缕浓浓的乡愁能慰藉我们的心灵,抚平我们的伤口,让我们再一次整好行囊,迈向明天的生活。年老了,行囊轻了许多,里面许多不该有的东西,甚至里面一些曾经为之流汗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