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疾病课件_第1页
肾小球疾病课件_第2页
肾小球疾病课件_第3页
肾小球疾病课件_第4页
肾小球疾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肾小球疾病的分类、诊断及治疗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儿科马恒颢主任医师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类2001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肾脏病学组(珠海)会议将小儿肾小球疾病临床分为: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遗传性肾小球疾病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一、肾小球肾炎1、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病程多在1年内。可分为:(1)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有链球感染的血清学证据,起病6~8周内有血补体低下。(2)非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起病急,有尿改变(血尿、蛋白尿、管型尿)、高血压、水肿,并常有持续少尿或无尿。进行性肾功能减退。若缺乏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预后严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一、肾小球肾炎3、迁延性肾炎:包括两种情况:(1)有明确急性肾炎病史,血尿和(或)蛋白尿迁延达1年以上;(2)没有明确急性肾炎病史,但血尿和蛋白尿超过半年,不伴肾功能不全或高血压。4、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程超过1年,或隐匿起病,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或肾性高血压的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二、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1周内3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3、血浆胆固醇高于5.7mmol/L;4、不同程的水肿。以上四项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必要条件。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二、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分型:1、单纯型2、肾炎型凡有以下四项之一或多项者属于肾炎型:(1)血尿:2周内分别3次以上离心尿检查RBC≥10个/HPF;并证实为肾小球源性血尿。(2)反复或持续高血压:学龄前≥120/80mmHg;学龄期≥130/90mmHg。并除外使用糖皮质激素原因所致。(3)肾功能不全:并排除由于血容量不足等所致。(4)持续低补体血症。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三、孤立性血尿或蛋白尿指仅有血尿或蛋白尿,而无其他临床症状、化验改变及肾功能改变者,又分为:1、孤立性血尿——指肾小球源性血尿,分持续性,再发性。2、孤立性蛋白尿——又分为体位性,非体位性遗传性肾小球疾病二、遗传性进行性肾炎(Alport综合征)三、家族性再发性血尿(薄基底膜肾病)四、其他:甲-髌综合征弥漫性血管角质病等。

肾功能的诊断1、肾功能正常期:血BUN、SCr及Ccr正常。2、肾功能不全代偿期:血BUN、SCr值正常,Ccr为50~80ml/min.1.73m23、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血BUN、SCr增高,Ccr为30~50ml/min.1.73m24、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Ccr为10~30ml/min.1.73m2,SCr>353.6umol/L,并出现临床症状,如疲乏、不安、胃肠道症状、贫血、酸中毒等。5、终末肾:Ccr<10ml/min.1.73m2,如无肾功能替代治疗以难以生存肾小球病理分类(WHO1995)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WHO1995)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二、全身系统性疾病时的肾小球肾炎三、血管病时的肾小球损伤四、代谢病时的肾小球损伤五、遗传性肾病六、其他肾小球疾病七、终末期肾八、移植后肾小球损伤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一、轻微肾小球异常二、局灶/节段损伤(伴有其他小球的轻微改变),包括局灶性肾炎三、弥漫性肾小球肾炎1、膜性肾病2、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系膜增生性肾炎(2)内皮毛细胞血管增生性肾炎(3)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I、III型)(4)新月体(毛细血管外)和坏死性肾炎3、未分类的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WHO1995)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二、全身系统性疾病时的肾小球肾炎三、血管病时的肾小球损伤四、代谢病时的肾小球损伤五、遗传性肾病六、其他肾小球疾病七、终末期肾八、移植后肾小球损伤全身系统性疾病时的肾小球肾炎一、狼疮肾炎二、IgA肾病三、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四、抗基底膜肾炎(Goodpasture综合征)五、全身性感染时的肾小球损伤(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分流肾炎、梅毒、HIV、乙型及丙型肝炎、衣原体、立克次体)六、寄生虫肾病(疟疾、血吸虫、黑热病、丝虫病、旋毛虫病、类圆线虫病、后睾吸虫病)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WHO1995)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二、全身系统性疾病时的肾小球肾炎三、血管病时的肾小球损伤四、代谢病时的肾小球损伤五、遗传性肾病六、其他肾小球疾病七、终末期肾八、移植后肾小球损伤血管病时的肾小球损伤一、系统性血管炎二、栓塞性微血管病(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三、肾小球栓塞(血管内凝血)四、良性肾硬化五、恶性肾硬化六、硬皮病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WHO1995)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二、全身系统性疾病时的肾小球肾炎三、血管病时的肾小球损伤四、代谢病时的肾小球损伤五、遗传性肾病六、其他肾小球疾病七、终末期肾八、移植后肾小球损伤代谢病时的肾小球损伤一、糖尿病肾病二、致密沉积物病三、淀粉样变四、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五、纤维样肾小球病六、免疫触须样肾小球病七、瓦尔登斯巨球蛋白血症八、冷球蛋白血症九、肝病的肾病十、镰状细胞病肾病十一、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高压时的肾病十二、肥胖时的肾脏病十三、Alagille综合征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WHO1995)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二、全身系统性疾病时的肾小球肾炎三、血管病时的肾小球损伤四、代谢病时的肾小球损伤五、遗传性肾病六、其他肾小球疾病七、终末期肾八、移植后肾小球损伤遗传性肾病一、Alport综合征二、薄基膜综合征和良性复发性血尿三、甲-髌综合征四、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芬兰型)五、婴儿肾病综合征(弥漫性系膜硬化)和Drash综合征六、Fabry病和其他脂病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WHO1995)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二、全身系统性疾病时的肾小球肾炎三、血管病时的肾小球损伤四、代谢病时的肾小球损伤五、遗传性肾病六、其他肾小球疾病七、终末期肾八、移植后肾小球损伤其他肾小球疾病一、妊娠毒血症时的肾病二、放射性肾病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类(WHO1995)一、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二、全身系统性疾病时的肾小球肾炎三、血管病时的肾小球损伤四、代谢病时的肾小球损伤五、遗传性肾病六、其他肾小球疾病七、终末期肾八、移植后肾小球损伤急性肾小球肾炎定义广义: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组病因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高血压、水肿并常伴有少尿、肾小球滤过率减低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狭义: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病因1、细菌β-溶血性链球菌A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革兰氏阴性杆菌。2、病毒流感;腮腺炎;柯萨基;埃可病毒3、其他真菌;钩端螺旋体、立克次体;疟原虫急性肾小球肾炎病理改变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中性粒细胞浸润上皮下免疫复合物(驼峰hump)急性肾小球肾炎临床表现1、前驱感染2、典型表现——水肿;血尿;高血压3、严重表现——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急性肾衰4、非典型表现——无症状性肾炎;肾外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小球肾炎实验室检查1、尿常规:血尿为主,可伴蛋白尿2、肾功能检查:大多一过性下降;少数表现为急性肾功衰。3、链球菌感染证据:ASO;DNAaseB;Ahase;ADPNase4、补体改变:起病2周内下降,4~8周恢复急性肾小球肾炎鉴别诊断1、IgA肾病:“咽炎性血尿”;反复发作;无补体变化;无链感证据;肾活检。2、其他继发性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炎;SLE3、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有慢性肾炎的表现。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低蛋白、低盐饮食2、抗感染:7~10天3、对症:利尿;降压4、高血压脑病:止惊;降压;脱水5、循环充血:限水、盐;利尿;血管活性药物;血滤6、急性肾功衰:限入量;利尿;电解质、酸碱平衡;透析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预后大多数预后良好;少部分进入慢性肾炎、肾衰;极少数表现为急进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定义肾病综合征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透通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自尿中丢失、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为其主要临床特点。肾病综合征病因1、原发性2、继发性3、先天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及诊断1、大量蛋白尿(尿蛋白+++~++++),1周内3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50mg/kg;2、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3、血浆胆固醇高于5.7mmol/L;4、不同程的水肿。以上四项中以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必要条件。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临床分型临床表现分型:1、单纯型2、肾炎型凡有以下四项之一或多项者属于肾炎型:(1)血尿:2周内分别3次以上离心尿检查RBC≥10个/HPF;并证实为肾小球源性血尿。(2)反复或持续高血压:学龄前≥120/80mmHg;学龄期≥130/90mmHg。并除外使用糖皮质激素原因所致。(3)肾功能不全:并排除由于血容量不足等所致。(4)持续低补体血症。肾病综合征原发性肾病临床分型按激素反应分类:1、激素敏感型:以强的松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转阴者;2、激素耐药型:以强的松足量治疗8周尿蛋白仍阳性者;3、激素依赖型:对激素敏感,但减量或停药1个月内复发,重复2次以上者。注:NS复发与频复发复发(包括反复)是指尿蛋白由阴转阳>2周。

频复发是指肾病病程中半年内复发≥2次;或1年内复发≥3次。关于诊断中的几个概念复发:激素治疗结束后,再次出现蛋白尿++或以上,并持续2周或以上者。(完全缓解后于3-7天至少连续3次(不在同一天内)尿蛋白阳性(++)或定量>4mg/m2.h

反复:治疗过程中尿蛋白定性转阴后又出现阳性++或以上,并持续2周或以上者。

勤复发或勤反复:指6个月内2次或以上的复发或反复;或1年内复发或反复3次或以上者。关于诊断中的几个概念

激素依赖性肾病:对激素敏感,用药后缓解,但减量或停药2周内即复发,恢复用药或再次用药仍有效,并重复3次以上。

激素迟缓反应:强的松连用8周,尿蛋白始终不转阴,但持久用药后尿蛋白阴性。

难治性肾病:三项之一者①激素耐药(包括初治有效,再治无效者);②激素依赖;③勤复发或勤反复。

肾病综合征的病理表现1、微小病变(MCDN)——占大多数2、系膜增殖(MsPGN)3、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4、膜增殖(MPGN)5、膜性肾病(MN)6、毛细血管内增生(EnPGN)7、其他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的治疗方案一、激素1、疗程疗程6个月者为中疗程,多适用于初治患者疗程9个月者为长疗程,多适用于复发者2、剂量(1)诱导缓解阶段:足量强的松1.5~2.0mg/kg.d,分服。尿蛋白阴转后巩固2周,一般不少于4周,最长8周。(2)巩固维持阶段:以原足量两天量的2/3量,隔日晨顿服4周,如尿蛋白持续阴性,然后每2~4周减2.5~5mg维持,至0.5~1mg/kg维持3个月,以后每2周减2.5~5mg至停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的治疗方案(3)说明a.对于使用足量激素≥8周者,可于诱导缓解后采用移行减量方法,再进入巩固维持阶段,移行减量方法如下:维持两天量的2/3量隔日晨顿服,另将其余两天量的1/3量于次日晨顿服,并逐渐于2~4周内减完,每日最大一般不超过60mg。b.拖尾疗法:对于频复发者可酌情在强的松0.5~0.25mg/kg.d水平选定一能维持缓解的剂量,较长时间维持不减。c.肾病综合征时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宜在肾病理基础上选择适应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的治疗方案二、免疫抑制剂治疗适用于激素耐药、频复发、激素依赖,以及出现严重激素毒副作用者。选择免疫抑制剂时除应注意适应征外,要尽量结合临床和病理,尤其注意药物的禁忌证和毒副作用,以期良好疗效。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的治疗方案1、环磷酰胺口服:2~2.5mg/kg.d,疗程8~12周。总量≤200mg/kg静脉冲击:8~12mg/kg.d(750mg/m2.次)VD

qd连用2天,每2~4周1次。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的治疗方案2、环孢霉素A5mg/kg.d口服疗程6个月左右。注意血药浓度,防止肾小管间质损害。3、雷公藤多甙1mg/kg.d,最大30~45mg/d,疗程3~6个月4、其他:硫唑嘌呤,苯丁酸氮芥或霉酚酸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的治疗方案三、免疫调节剂治疗一般作为激素辅助治疗,适用于常伴感染、频复发或激素依赖者。左旋米唑:2.5mg/kg,隔日用药,疗程6个月。肾病综合征的转归判定临床治愈—完全缓解,停止治疗>3年无复发完全缓解—血常规、生化及尿检查完全正常。部分缓解—尿蛋白阳性<+++未缓解—尿蛋白≥+++如何利用治疗新进展的信息

当前利用临床治疗信息的误区(1)根据推理、设想。各种讲座、专家意见;(2)依赖医药公司提供的信息;(3)过分信任个人经验或观察性结果。

如何利用治疗新进展的信息运用循症医学的研究结果提供治疗信息

1、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前瞻性研究信息的可信程度最高:

A级:大规模随机、双盲、对照、前瞻性,观察终点明确的研究

B级:大规模随机、对照、前瞻性,但终点不明确的研究

C级:病例对照,不完全随机,回顾性的研究。

D级:小样本,无对照,观察性的研究,专家意见。2、荟萃分析(meta-analysis):对小样本研究的综合分析(病例的齐同性)如何利用治疗新进展的信息目前肾病治疗方案的可信度(1)单纯性肾病(微小病变、轻度系膜增殖性肾炎)治疗方案(A级)强的松1.5-2mg/kg.d分服4周,完全缓解后每2-4周撤药10%,总疗程6-9个月;如果出现频繁复发可用MP冲击。如果出现激素依赖或者初治疗无效应,加用CTX或苯丁酸氮芥或环胞霉素A或盐酸氮芥或MMF。初治无反应者,须进行肾活检,如非微小病变可加用免疫抑制剂(CTX、氮芥、CsA、MMF)

如何利用治疗新进展的信息(2)肾病综合征表现的IgA肾病1.强的松标准治疗方案(B级)2.CTX、双香豆素、华法令、鱼油无明确的保护肾脏作用(A级)(3)FSGS治疗1.强的松足量用6个月(不要轻易下“激素耐药”的结论)(D级)2.环孢霉素A用药的安全性及持续时间(6mg/kg.d6个月可有40-50%肾间质损害)如何利用治疗新进展的信息

(4)膜性肾病的治疗

1.已证实单独应用大剂量强松对于肾病综合征本身或保护肾功能均效果(A级)2.硫唑嘌呤对MN亦无效(C级)3.细胞毒药物治疗:适应症是具影响预后因素者(如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MP冲击三天;口服27天

瘤可宁口服28天

(Ponticeli前瞻性10年追踪,成人A级)

CTX口服6-12个月+强的松口服2个月+双香豆素或华法令(B级)4.CsA可作上述治疗的备用药物(B级)

如何利用治疗新进展的信息(5)膜增性肾炎(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强的松治疗6-12个月(A级)成人:强的松+双香豆素或阿斯匹林(B级)(6)关于MMF治疗激素耐药性肾病20-40mg/kg.d-11-3个月,以后10-20mg/kg.d

维持6个月,可明显减少蛋白尿且无明显副作用(D级)

如何利用治疗新进展的信息(7)关于肾病的“拖尾”疗法有人主张在病人完成激素疗程后,采用小剂量强的松2.5-5mg/d,口服,并不停药(D级)。如果从病人生活质量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话,不主张“拖尾”。

几种常见的继发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一、诊断标准:在过敏性紫癜病程中(多数在6个月内),出现血尿和/或蛋白尿。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二、临床分型1、孤立性血尿或孤立性蛋白尿2、血尿和蛋白尿3、急性肾炎型4、肾病综合征型5、急进性肾炎型6、慢性肾炎型HSN临床分型与疗效的关系67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治疗时间及效果分级———————————————————————————————————————临床分型例数平均治疗时间治疗效果例数(月)A级B级C级D级———————————————————————————————————————单纯血尿123(0.5~14)10(83%)2(17%)蛋白尿+血尿425.4(1~16)32(76%)7(17%)3(7%)肾病综合征+血尿1310.2(3~29)8(62%)3(23%)2(15%)———————————————————————————————————————合计676(0.5~29)50(75%)9(13%)6(9%)2(3%)——————————————————————————————————————引自:何艳燕等,中华儿科杂志1998;36(9):565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三、病理分类国际小儿肾脏病研究组织(ISKDC)分类:Ⅰ型:轻微肾小球病变Ⅱ型:单纯系膜增生病变:a)局灶性;b)弥漫性Ⅲ型:局灶性和弥漫性系膜增生伴新月体(及硬化)形成(<50%肾小球受累)a)局灶性;b)弥漫性Ⅳ型:局灶性和弥漫性系膜增生伴新月体(及硬化)形成(50%~75%肾小球受累)a)局灶性;b)弥漫性Ⅴ型:局灶性和弥漫性系膜增生伴新月体(及硬化)形成(≥75%肾小球受累)a)局灶性;b)弥漫性Ⅵ型:假性系膜毛细血管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四、治疗一般治疗同过敏性紫癜,临床应尽量结合病理分级和临床分型予以治疗。注意个体化处理,应进行长期随访。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四、治疗1、孤立性血尿或病理I级:潘生丁和清热活血中药。2、血尿和蛋白尿或病理IIa级:雷公藤3个月。3、急性肾炎型(尿蛋白>1.0g/d)或病理IIb、IIIa级:雷公藤3~6个月。4、肾病综合征型或病理IIIb、IV级:强的松+雷公藤;或强的松+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强的松不宜大量、长期应用,一般于4周后改为隔日顿服。5、急进性肾炎型或病理IV、V级:MP冲击+CTX+肝素+潘生丁(四联),必要时透析或血浆置换。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诊断和治疗一、诊断条件1、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2、患肾小球肾炎并可除外SLE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肾组织切片中找到乙肝病毒(HBV)抗原或HBV-DNA。4、肾组织病理为膜性肾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诊断和治疗二、治疗1、a-干扰素qod6个月2、糖皮质激素:对于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者3、不宜应用免疫抑制剂4、阿糖腺苷(Ara-A)15mg/kg.dVD2周为一疗程,联合a-干扰素效果好。5、胸腺肽6、中药7、合理的生活制度,恰当的营养,定期随访。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一、诊断标准狼疮患者有下列任一项肾受累表现者即可诊断为狼疮性肾炎:1、尿蛋白定量>0.15g/24h或>4mg/kg.h2、尿RBC>5个/HPF(离心尿)3、肾功能异常(包括肾小球和/或肾小管功能)4、肾活检异常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二、临床分型1、孤立性血尿和/或蛋白尿型2、急性肾炎型3、肾病综合征型4、急进性肾炎型5、慢性肾炎型6、肾小管间质损害型7、亚临床型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三、病理分型(ISKDC)I型:正常肾小球:a、LM、IF、EM均正常;b、LM正常,IF和/或EM有少量沉积物II型:单纯系膜病:a、系膜区增宽和/或轻度细胞增多;

b、系膜细胞明显增生III型:局灶节段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活动性坏死性病变

b、活动性和硬化性病变

c、硬化性病变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三、病理分型(ISKDC)IV型: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a、不伴节段性坏死性病变

b、伴节段性坏死性病变

c、伴节段性活动性和硬化性病变

d、伴硬化性病变V型:弥漫膜性肾小球肾炎:

a、单纯膜性肾小球肾炎

b、伴II型病(a或b)

c、伴III型病变(a、b或c)

d、伴IV型病变(a、b、c或d)VI型:进行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四、治疗1、治疗原则(1)积极控制狼疮活动(2)积极改善和阻止肾脏损害(3)坚持长期、正规治疗,尽可能减少药物副作用,加强随访。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四、治疗2、一般对症治疗与其他肾脏病的治疗原则相同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四、治疗3、根据临床表现参照病理类型制度治疗方案:(1)一般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和/或蛋白尿者,可参照病理II型或III型轻度给予治疗。(2)一般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者,可参照病理III型、IV型或V型治疗(3)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炎首先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而后参照病理IV型治疗。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四、治疗4、根据病理分型治疗:(1)I型、II型: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常规治疗;当尿蛋白>1g/d时,给予强的松治疗,并按临床活动程度调整剂量和疗程。(2)III型、IV型:强的松+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病初时或疾病暴发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3)V型:强的松治疗,疗程1~2年。(4)VI型:肾功能不全者,肾替代治疗,伴活动性病变,仍应给予强的松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泌尿系感染【概述】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本病占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第4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岁以下婴儿为多;新生儿期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1岁以后女孩发病率为男孩的3~4倍。根据感染发生部位,泌尿系感染可分为下尿道感染和上尿道感染。前者主要是膀胱炎,后者为肾盂肾炎。但小儿因定位困难而通称为泌尿系感染。根据起病及病程,小儿泌感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泌尿系感染【病因与发病机制】1、

小儿易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原因——局部防卫能力差;先天畸形;膀胱输尿管返流。2、

致病菌——常见为大肠杆菌;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介杆菌及副大肠杆菌;少数为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偶由病毒、支原体或真菌引起。感染途径——上行感染;血行感染;邻近器官感染及器械所致。

泌尿系感染【临床表现】1、

急性感染——病程在6个月内。症状因年龄而异。a)

新生儿期——以全身症状为主,且缺乏特异性。部分新生儿可以生无症状性菌尿症。b)

婴幼儿期——以全身症状为主,但膀胱刺激征随年龄增长逐渐明显。排尿时哭闹。c)

儿童期——下尿道感染时多表现为膀胱刺激征;上尿道感染时以全身症状为主。2、

慢性尿路感染——病程6个月以上,病情迁延或反复多次重复感染,反复急性发作。泌尿系感染【诊断】典型症状、脓尿、菌尿三者俱备即可确诊。【治疗】原则: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复发,去除诱因,纠正尿路结构异常,防止肾功能损害1、

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勤排尿;外阴清洗。2、

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