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恩施州巴东一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湖北省恩施州巴东一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湖北省恩施州巴东一中高考历史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建国初期至上个世纪80年代末,中国医疗史上出现了一个特殊产物——赤脚医生,即乡村中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如图)。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据此推知A.赤脚医生为当时农村医疗解燃眉之急 B.医疗问题是当时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C.我国赤脚医生群体是左倾错误的产物 D.当时我国农村医疗问题得到圆满解决2.“他(葛朗台)半夜里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密室之中,爱抚、把玩、欣赏他的金币,放进桶里,紧紧地箍好。”……“临死之前还让女儿把金币铺在桌上,长时间地盯着,这样他才能感到暖和。”法国作家巴尔扎克在《欧也妮葛朗台》中对守财奴的描述,从侧面反映了19世纪初法国的一些社会生活。这部小说A.以浪漫主义风格表达不满情绪B.以印象主义技巧展现真实历史C.以现实主义笔触揭露社会黑暗D.以现代主义手法表现自我追求3.拿破仑的侵略战争,复辟时期的反动以及工业革命带来的贫富分化,无情地打碎了人们对理想主义的幻想;而获得了个性解放的知识分子,则需要一种自由表达个人情感的主观感受方式。在这样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文学作品是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D.《等待戈多》4.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推出国防高速公路建设计划,把公路作为躲避洲际导弹袭击时城市疏散的通道。在此背景下,美国文学领域出现了公路叙事文体,它们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这一文学现象A.具有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特征 B.突出了战后美国民众的理性思维C.说明民众对美国干预政策不满 D.反映了冷战导致美国社会的焦虑5.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此人所讽喻的现状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美、欧、俄、中、日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两极格局结束之后,世界呈现多极化趋势C.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尚处于发展过程中D.众多巨人出现,标志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6.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列强"的做法A.维护了分封制,有利于奴隶主的统治 B.维护了宗法制度C.避免分封制崩溃,维护统治秩序 D.加速了礼崩乐坏7.14世纪,欧洲思想文化领域开始摆脱宗教束缚,关注现世人生,追求个性自由,这一转变起源于A.意大利 B.法国 C.英国 D.西班牙8.《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二十八年海战史》称:“7点45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开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炮向济远轰击。”对丰岛海战记述各异说明了文献记录A.最接近历史真相 B.不能揭示出真相C.能还原历史真相 D.会受立场的影响9.下面是两幅汉代面像砖的图片。突出反映出汉代A.集体协作劳动普遍化 B.重视生产工具的运用C.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D.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10.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一个“改变组织方式”是指()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实现土地归农民所有11.下表是西汉列侯分封情况一览表。西汉中后期,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发生变化,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高帝惠帝吕后文帝景帝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各朝所分封的功臣侯与外戚恩泽侯1391312132284143115101322士人出身的列侯80001341024615所占比例6%0005%4%29%32%13%40%46%68%A.独尊儒术推行B.宦官外戚专权C.中央集权加强D.重文轻武实施12.有学者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利益阶层分化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引起经济议题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化,并在客观上阻滞经济全球化进程。这一观点反映出A.全球化导致世界动荡不安B.逆全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政治因素主导全球化进程D.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全球化进程受阻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白银的跨大陆流动大潮中,中国和欧洲的金银价差距是一个主要动力。中国金银价一直高于欧洲,早年是1:3甚至更低,明初大概是1:6-1:5,随后到1:8-1:7,直到清代仍旧高于欧洲,欧洲中世纪一般是1:14-1:10,甚至更高(按照美国经济史学家汉密尔顿1934年的数据,1643~1650年金银价为1:15)。地理大发现引爆了全球化。根据学者德科民的统计,1571-1821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银子共计4比索,其中的1/4-1/2流入中国。白银的流入,不仅使元之后历朝帝王屡次禁银的努力付诸东流,也使得中国经济加速货币化,无意间进入全球化搅拌之中。-----徐瑾《白银啼国:一部新的中国货币史》材料二诸大陆这一经济上的一体化导致了全球生产率的惊人增长。1860年至1913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正如所预料的那样,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虽然得不到有关全球状况的统计数字,但据一位经济学家估计,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地区的生活水平是欧洲宗主国生活水平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更准确地说,我们知道,英国在19世纪的最后二十五年中,其生活费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在这同一时期内,工资却略略增长了5%,从而使生活水平提高了35%以上。西欧其他国家在这些年间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白银流动的原因,并指出这种流动带来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积极作用。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4—15世纪,欧洲大学和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阻止而不是鼓励学生的流动。“当时每个国家、政治或教会团体都试图建立大学,以使其公民能在当地而不是国外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它们将公民的智力和思想训练监控起来,阻止资金流向国外以损害本地商人和手艺人的利益。”一些国家甚至以剥夺公职的惩罚来强化进入国外大学的禁令。——摘编自贺国庆《西方大学史上的留学潮》材料二1902年,清政府正式饬令各省选派学生赴欧洲留学。清末的留欧生,以公费为主,自费留学生较少。清政府明令:“凡官费出洋学生,概学习农工格致各项专科,不得改习他科。”“习法、政、文、商各科者,虽入大学,不得给官费。”1903年以后,清朝官僚一致认为最好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成千上万的中国人涌入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一日本,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留日高潮。针对戊成维新前后改良派学习日本的愿望,日本舆论大肆宣扬说:“支那既渴望教育,日本教育家苟趁此时喙于支那教育问题,握其实权,则日后支那为教育上之主动者,为知识上之母国,种子一播,则将来万种之权,皆由是而起。”——摘编自刘志强、张学继《留学史话》(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4—15世纪的欧洲和20世纪初的中国在留学政策上的异同之处,并简要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在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留日高潮?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A【答案解析】由材料“他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可以治疗常见病,能为产妇接生,主要任务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和根除传染疾病”可以得出,赤脚医生的出现为建国初期中国医疗水平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对于解决农村医疗起到了重要作用,A符合题意;农民最关心的是土地问题,B不正确;C说法不正确;D“圆满解决”的说法不正确。2、C【答案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欧也妮葛朗台》对人物及环境精细入微的描写,反映了法国的时代风貌,生动再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体现了现实主义的手法,C项正确;《欧也妮葛朗台》是一部现实主义批判小说,故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3、A【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拿破仑战争失败和工业革命影响,知识分子要求自由表达个人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浪漫主义文学,《巴黎圣母院》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品,A项符合题意;《人间喜剧》是19世纪中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号称社会百科全书,与自由表达个人感情无关,B选项错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十月革命后苏联的无产阶级文学,C选项错误;《等待戈多》是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作品,属于后现代主义,D选项不符合题意。4、A【答案解析】

通过材料“把公路作为躲避洲际导弹袭击时城市疏散的通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通过材料“以自由驰骋和漂泊流浪表达对传统的挣脱对主流价值观的逆反”可以看出美国文学体现出对冷战现象的不满,说明此时美国公路叙事文体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特征,A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美国民众的理性思考,排除B;材料信息体现的不是民众对国家干预政策的不满,而是对冷战思维的不满,排除C;材料信息未体现出美国社会焦虑特征,排除D。5、C【答案解析】

由题干可知,“当今世界,巨人林立”但同时每一个巨人都没有绝对的优势,说明世界多极化正在发展之中,并且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共同主导”,也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是1991年,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故B项错误;多极化格局是一个趋势,没有最终形成,D错误。6、B【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会盟专门强调嫡长子的地位,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宗法制度,B项正确;诸侯会盟和“国际公法”对家庭小事的关注,与维护周王共主的分封制不符,A项错误;诸侯会盟体现了分封制的崩溃,C项错误;强化嫡长子的家庭地位,不会加速礼崩乐坏,D项错误。7、A【答案解析】

根据“14世纪”“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现世人生”“个性自由”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反映的是14世纪的文艺复兴,而文艺复兴起源于意大利。故答案为A项。综上所述,法国、英国、西班牙都不符合题意,故BCD项错误。8、D【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日本的《济远航海日志》的记载与《二十八年海战史》的不同,由于所处的认识立场,两者的认识存在着冲突。故D正确。考点:史学理论•历史研究方法•历史研究的立场【题目详解】9、B【答案解析】

制盐和薅秧两幅画像砖都体现了对工具的充分利用,选项B正确;薅秧体现的是一家一户生产,A排除;薅秧和制盐两者之间属于不同行业,不存在结合,排除C;D与题无关,排除。10、C【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邓小平领导下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农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释放给农民,从而提高了劳动效率,C符合题意;ABD项内容不是在邓小平时期的改革内容,排除。11、A【答案解析】

由表格可知,汉武帝之后士人出身的列侯所占比例明显呈现上升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汉武帝推行独尊儒术的措施有关,故选A。分封的功臣候与外戚恩泽候在表格中反映出的趋势是不断减少,故无法得出B项的结论,排除;加强中央集权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不是具体造成变化的原因,排除C;重文轻武是宋朝加强统治的措施,而不是汉朝,排除D。12、D【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势必引起经济议题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化,并在客观上阻滞经济全球化进程”可知,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阶层分化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在客观上阻碍了全球化进程,故D项正确;世界动荡并非由全球化导致,故A项错误;全球化虽然出现挫折,但仍然是发展必然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经济议题在政治上意识形态化,但不能说政治因素主导全球化进程,故C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欧洲对亚洲商品的大量需求(亚欧贸易的发展);金银比价差异下的巨大利润吸引。影响:对欧洲:大量白银流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成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西欧出现了“价格革命”。对中国:促进了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出现了白银货币化。对世界:加强了各地的联系和经济交流;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全球一体化。(2)积极作用:欧洲经济迅猛发展,欧洲的优势地位进一步凸显;欧洲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更进一步加强。【答案解析】

(1)一问原因根据材料一“中国金银价一直高于欧洲……地理大发现引爆了全球化…….美洲运往马尼拉的银子共计4比索,其中的1/4-1/2流入中国”从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中西金银比价差异进行分析;二问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欧洲使西欧出现了“价格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并推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增多,促进了亚洲尤其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出现了白银货币化;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各地的联系和经济交流加强,世界市场日益形成。(2)作用根据材料二“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欧洲在这一经济腾飞中得益最多……生活水平是欧洲宗主国生活水平的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结合所学知识,从推动欧洲经济发展提高欧洲的优势地位、提升欧洲人民生活水平及加强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和交流进行分析阐述。14、(1)异:态度方面,欧洲阻止,清政府鼓励;目的方面,欧洲力图控制公民的思想并阻止资金流向国外,清政府鼓励学习外国理工类技术,培养实业人才。同:都是为了巩固统治;都重视对留学进行一定程度的管理。原因:欧洲民族主义兴起;欧洲盛行重商主义;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实施新政的需要。(2)从中国政府的角度看日本明治维新建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君主立宪政体,派遣留学生赴日本学习,更符合清朝统治阶级的利益。而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清朝统治者担心他们接受欧美民主思想,从而危及清王朝的统治。从日本政府的角度看: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迅速向军事封建的帝国主义转化,加入国际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市场的行列,并将侵略矛头指向了朝鲜和中国。为了从精神上控制中国,决定大批接受.中国留学生。从留日学生的实际情况看:一是距离近,节省路费;二是文字和生活习惯相似,容易融合;三是同属东方,易仿行等【答案解析】

(1)异:态度方面,根据材料“14—15世纪,欧洲大学和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阻止而不是鼓励学生的流动”和“1902年,清政府正式饬令各省选派学生赴欧洲留学。清末的留欧生,以公费为主,自费留学生较少”可得出欧洲阻止,清政府鼓励;目的方面,根据材料“通过这种方式它们将公民的智力和思想训练监控起来,阻止资金流向国外以损害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