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浙江省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命题:萧山五中1.本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古籍充满智慧,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值得深入挖掘、认真汲取。我国浩如烟海的古籍按大类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体现了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经部中,现存传世古籍以儒家经典《六经》影响最大。从哲学思想角度看,“《书》以道事”,蕴含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易》以道阴阳”,蕴含丰富的宇宙哲学思想;等等。子部中,《道德经》以“道”为万物本体,以“德”为万物生成模式,《庄子》以“相对”主义、“无为而无不为”为运动方式,共同构建起了“尊道贵德”“自然无为”的哲学体系,一定程度上展现了那个时代关于事物变化、转化的最高认识水平。史部地理类《山海经》等书,也为我们保存了“德义仁礼信”的宇宙观和价值观。集部汇集了许多哲学思想的文学表达。古圣先贤重视系统性地总结自身或一个时代的哲学思想。比如,《论语》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构想,《孟子》中“四端”“五行”及“尽心知性”“知性知天”的阐述,西汉王褒、严君平、扬雄“道德仁义礼”的体系构建,都为我们研究古代哲学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可见,中华民族在创造灿烂文明的进程中,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丰富系统的哲学思想。但是,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一些中外学者习惯于运用西方哲学史范式来书写“中国哲学史”,大量关于中国哲学史的著作成为西方哲学框架下的中国哲学史叙述。当前,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要有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的意识。这既是我们书写中国本位“中国哲学史”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内在需要。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可以利用典籍中的诸子学说、百家理论,展示中国古圣先贤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时的心路历程、思想火花和哲学思维。一是积极利用古圣先贤创造的中国古代哲学的标志性成果进行再思考。比如,中国古代以《道德经》《庄子》抽象的“道”为代表的形而上学,以《论语》《孟子》《荀子》为代表的“人本”“民本”和“性本”哲学,等等。二是针对中国哲学史书写存在的西化问题,有的放矢地构建起中国本位的反映古圣先贤揭示事物本质、发展规律、运行模式和守中原理的学术范畴和话语。可以利用孔子等倡导的“中庸”理论,儒家经典确立的“尊师重教”“学以致道”“教学为先”“格物致知”等认知途径。三是对于道德哲学这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可以利用儒、道、墨等诸子思想资料,构建“仁义礼乐”为用、“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行的道德哲学和情感哲学,梳理归纳“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实践伦理。今天我们沉潜丰富古籍、立足百家学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进而丰富世界哲学思想宝库,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19日《沉潜丰富古籍立足百家学术丰富世界哲学思想宝库》)材料二我国古籍历史悠久、卷帙浩繁,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古圣先贤的深邃智慧。在内容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文精神是重要方面。新时代,我们要善于从古籍入手,做好人文精神的归纳总结、提炼升华,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本义是指对人进行礼乐教化。西周时期,对人的教化、人自身的修养开始受到重视。后来,孔子称赞周王朝“郁郁乎文哉”,指的就是文明教化成果斐然。春秋时期,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强化。《左传》中记载了子产拒绝用珍贵玉器来祭祀的故事,因为子产认为:“天道远,人道迩。”怎么能用“天道”来影响和决定“人道”呢?人的主体性,就这样逐步确立起来,人文精神的内涵也随之越米越丰富。在个人对自身方面,人文精神强调修身。我们常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古人把“修身”作为教化的起点,包含着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人格和尊严首先要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思想。同时,人文精神还要求在修身时把天性和修养结合在一起,只有把天性和修养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称得上是君子,才是真正的修身。修身要求个人高度自律、践行诺言。《论语》中说子路“无宿诺”,意思是子路践行诺言毫不迟疑,答应的事情就会立刻去办。在个人对他人方面,人文精神要求包容。古人认为品行宽厚的君子,对于他人有一颗包容之心。《论语》记载,孔子对“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的冷言冷语不以为忤,反而称赞老农是“隐者”。人文精神要求彼此尊重个性差异,互相理解和包容,在此基础上和而不同、和睦相处,才能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在个人对人类方面,人文精神提倡大爱。孔子认为,君子的核心品行是“仁”,而“仁”的本质就是“爱人”。不仅要爱自己的亲人,还应该爱天下之人。这种对于全人类的大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古人追求的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礼记》提到的“天下大同”,“天下大同”的前提是“天下为公”。放在今天可以理解为,在发展、安全、气侯等关系人类共同命运的大事上,国与国之间应该携手合作、同舟共济。(摘编自《人民日报》2022年9月19日冯胜君《万物之中以人为贵做好人文精神的总结和升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体现了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诸如“《书》以道事”,蕴含丰富的历史哲学思想。B.中国古籍中的诸子学说、百家理论,是古圣先贤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智慧,研读典籍,有助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C.中国古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凝结着古圣先贤深邃的思想,而人文精神是中国丰富而悠久的中华优秀文化中的最重要方面。D.人文精神在强调修身时,不仅要求承认和尊重人格和尊严,还要求有机结合天性和修养,这样才称得上是君子,才是真正的修身。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的一项是(3分)A.《孟子》中“四端”“玉行”的阐述,西汉王褒等入“道德仁义礼”的体系构建等哲学思想,都为我们研究古代哲学思想提供了丰富的材料。B.《道德经》和《庄子》共同构建起了“尊道贵德”“自然无为”的哲学体系,展现那个时代关于变化、转化的最高认识水平。C.在新时代,我们只有从古籍入手,传承和弘扬好人文精神,做好归纳总结和提炼升华,才能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D.“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西周时期对人的教化和人自身的修养开始受到重视,人文精神中“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得到了强化。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列举了经、史、子、集四大类中国古籍的代表作品和思想,论证了儒家经典对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之大。B.材料一作者从再思考古圣先贤古籍、构建中国本位的学术范畴和话语、利用古籍构建道德哲学三方面论述构建中国特色中国哲学史话语体系。C.材料二从个人对自身、对他人、对人类三个方面,分别论述了人文精神强调修身、要求包容和提倡大爱,条理清晰。D.材料一、二均运用了大量的事实论据,用先贤的众多实践和理论成果,论证了古籍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4.材料一作者指出中外学者存在习惯于运用西方哲学史范式来书写“中国哲学史”的现象有什么作用?(4分)5.请结合以上材料,概括在新时期进行古籍研究的现实意义。(6分)(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缝隙朱以撒①这条婉蜒的老街还在翻修,处在半完成状态。完成了的那部分已经租出,挂起招牌做生意,从洞开的大门和里边的摆设,可以知晓他们都在经营一些什么,咖啡、甜点、沉香、山区土特产,便觉得没有必要走进去。那些等待翻新的还是大门紧闭,两扇大门早已褪色,加上常年润含春雨又迎来秋风,甚至难以紧闭。神秘被捂在里面,碰巧的是旧日门板上有裂缝,有人就凑近裂缝往里边打量,一眼看到过去。②缝隙的出现,赐予了这样的机会。③很多次,我在临写敦煌残经时,想到了那个己经空空荡荡的藏经洞。当时里边堆放了那么多的经卷,只是门面用泥皮糊死了。时间过去,没有谁走过时会想到里面有这么多宝贝一一风沙吹老了时日,也吹走了这个密室外观曾经有过的人工痕逵如果不是后来的自然干裂,让人从缝隙中窥操到内部,也就没有接下来的许许多多传奇。说起来我也是缝隙的受益者,经卷走出密室,散佚到世界各地,也来到书法家的案前,让人狂喜。我挑选了一部分合我情调的经卷,终日临写我学习书法的路径,由于遇上了这些残经而得到改变。它们都是瑟比挂在王羲之名下的那些作晶叮靠多了。夜深的时候,我可以感受到这些无名氏的墨迹远比藻剿要真切的温度和呼吸,是一道裂缝释放了它们、许多的过往起始都是封闭的,时日把曾经知晓它们的人迭走,史册也语焉不详,让后来人止步。经不起时日的鞭打冲刷,一些物品终于见到了天日,不苒成为秘密。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了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但前提是,先找到隐藏在寻常中的那一道裂缝吧。④我第一次见到桃胶是在乡下,这里桃树千万,桃林连属无端,坚硬的桃胶恍如琥珀、玛瑙那般晶莹,抓一把放入盘中,声响如大珠小珠,甚是悦耳。文人笔下喻此为桃花泪,是时光把泪水凝固了。而当口舌触及一碗温度适宜的桃胶时,它柔中含韧舒展开来的弹性,足以称之美味,总是会欣赏一番,再细细品尝。追溯它的由来,则是从伤口开始的。兀立不移的万千桃树,没有哪一棵是表皮严实无损的,很像人的皮肤,总要在生存的不易中,因人为或天时,被扯开一道道口子,溢出不少汁液来。在我的记忆中,严冬是人的表皮最易开裂的时段,那时在工地、田野劳作的人,对此毫无办法,静等裂开,那时的教科书赞美这样的手和脚是开裂成就了美好生活。桃胶不断地从桃树伤口的缝隙中涌出,接触空气,成为胶状,为桃树的所有者不断收取,加工成坚硬之物。相比于桃胶,桃花要风雅浪漫多了。曾有人将朵朵桃花寄送给远方的友人,被津津乐道,以为是名士风度的延续。在我看来,桃花是虚的,便于托寄情性,也便于浮想联翩,想到唐伯虎和桃花庵,李香君和桃花扇,真是妙不自寻。而如果寄一箱桃子、一袋桃胶,那真是难言风雅一一风雅之举似乎都是轻盈的、灵性的,甚至是虚无缥缈的,让人无从一握手中。这也使人感受到一棵树的多重功用,用于实的,用于虚的,用于精神的,用于口腹的。⑤每个学期上课,我都会想几个题目,让研究生去写,然后抽空每篇看过一一这当然是一种私趣。师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说单薄得很,他不知你,你不知他,通过文章,窥探其中的主旨和表达,究竟有哪一些差异,也是很有意思的。我总是强调,我写故我在,如果不用文字表达出来,还真不知道一个人如何想,想如何,正是写作罄露了他们的才华和情性,或者点缀了一些奇诡和荒唐,这些都是我所乐意把玩的。正是从一些语言的缝隙里,我察觉到文思无定居然如此一没有哪两个人的笔端是相似的,客气浮辞的、深婉不迫的、循途守辙的、纵横自喜的,应有尽有,读毕不禁无端生慨。善于操作的人,总是以大量地调遣史料为快慰。科技手段使人便捷地将史料填纳于文章之内,使我见到古贤人这般说、那般说,独不见这位学生如何说一他被史料的烟云遮蔽,使我找不到他了。这常是我阅读的一个疑问一一为何不以自己的话语言说?邻家的金银器皿的确气派得很,瓦缶瓷杯虽不起眼,还有裂痕,却是自家物色,理应珍惜。这个道理却不是都能明白的。⑥每到午后,怀安桥下就陆续集中了各路的水果商,各自经营来路不一的水果。刀剑披挂的榴糙⑨尽管一副凛然不可侵的相貌,还是被不少人围着。我猜,是它微微裂开的缝隙,那飘出来的独特的果香把人招引过来。不买也罢,这浓郁的气味真的让人迷醉。⑦有时,在自我表现上,人还不如一枚榴裢。⑧有一则旧事是如此展开的弘一到丰子恺家,丰子恺请弘一坐在一张藤椅上,藤椅柔韧,老师坐上去会更舒适。弘一没有马上坐下,而是先摇晃了几下藤椅,方才缓缓落座。后来又去了一次,仍然是这个摇晃的动作。弘一回答了丰子恺的疑问这张藤椅旧了,藤条间有许多缝隙,会有一些虫蚁,如果贸然坐下就把它们挤压了。一般人和不一般人的差别不一定都是宏大的,反而是在一些细微处,譬如细细的缝隙,也填充了一个人丰富的悲悯。有些人刻意为之,那就辛苦;有些人自然为之,成为一种自觉。一个人要走多远,才可以关注到藤椅中的缝隙?⑨时日匆匆,我们对于屑屑者已经缺乏察觉的细心了,而对于大,我们的兴致要高昂得多。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有人赠送我的宣纸形制大起来了,我把笔濡墨挥洒的作品也大起来了。其实,书法家的内心都很清楚一大未必佳,但巨大是可以引人注目的。如果我用巴掌大的花笺写一幅小楷,那真会像汪洋中的溺水之人,顷刻被淹没,无处找寻。想想晋宋时期的那些简札,小得不得了却精彩之至,是有真性情在里边的,别无他倚。这样,就是片纸只字,也甚佳好。说起来,其翼若垂天之云的鲲鹏,其死生在朝暮之间的虫蚁,所谓的大小,都是天地夹缝里的存活物,没有什么差别,当如弘一那般相待,不可轻慢。(选自2022.9.16《光明日报》,有删改)注:①榴裢:也作榴莲。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散佚的敦煌经卷来到了书法家的案前,作者也因为遇到了符合自己情调的经卷而改变了自己学习书法的路径,不再终日临写。B.科技手段方便了人们搜寻史料,但是文章中填纳大量史料让读者找不到写作者的观点和想法,这是本文作者所不认同的。C.透过微微裂开的缝隙散发出来的独特果香,是作者猜想榴糙虽然相貌凛然不可侵犯但是被不少人围着的原因。D.作者认为,巨大的书法作品虽然能够引人注目,但是大未必佳,像晋宋时期的简札,虽然小得不得了,却精彩之至。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紧闭的大门,神秘被捂在里面,让人产生凑近裂缝往里打量的兴趣,在结构上引出了下文作者由缝隙而展开的种种联想。B.文中邻家气派的金银器皿和不起眼的瓦缶瓷杯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应珍惜自家的瓦缶瓷杯,但这个道理却不都能明白。C.作为书法家、美学教授的朱以撒,在其散文中,总能让我们领略到他丰厚的学养和卓越的联想,以及古典情怀和灵动的生命意识。D.本文看似散漫,其实并不是漫无边际泛泛而谈,它在散漫中又自有韵致,以“缝隙”为触发点,将所思所忆所感娓娓道来。8.第四段,作者的思绪随着他对桃胶所见所感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内容简要分析。(4分)9.文中的“缝隙”一词,引发了作者广泛的联想和思考,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加以概括和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以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似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节选自朱熹《读书之要》)(乙)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节选自荀子《劝学》)(丙)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孑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C.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D.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跬步”,古时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而跨出两脚为“步”。B.老聃,即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孔子曾向他问过礼。C.古文,文中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敝文,与讲求声韵和谐、辞藻华丽的骈文相对。D.韩愈,字退之。愈,胜过,其名与字意思相反,相同的名、字关系如苏轼,字子瞻。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提出了读书应熟读精思的观点,熟读让语句如出自自己的嘴巴,精思让文意好像出自自己心里所想,这样以后可以有所收获。B.甲文认为,读书要仔细思考,对于有疑惑的内容,一定先要学会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否则没等到和其他学说比较,就已经自动屈服,无法读懂了。C.乙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学习应该具有的态度和方法,荀子认为,学习要注重积累,要坚持不懈,还要专心致志。D.丙文作者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以此表明本文的写作缘由,其更深的用意是倡导古人从师之道,抨击当时社会士大夫们的耻师风气。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4分)(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4分)1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分别简要分析它们运用的论证方法。(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上汝州郡楼①李益(唐)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二一十车,当耐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的叛乱尚未平定,时年矽岁的诗人曾于三十年前进士及第时登临过此楼。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似边州”三字看似淡笔一描,实则寄慨无穷,贯穿全篇。B.首句从空间回忆那遥远的边塞生活,而“三十年前上此楼”则从时间回忆那漫长的已逝岁月,寄寓了抚今思昔的无限感怀。C城郭依旧,人事全非,诗人三十年间仕途不得志,又远走边塞,过了长时间的军旅生活,第三句诗人当时面对山川怆然泣下,百感丛集。D.最后一句,诗人的感触既无法在这首小诗中表达得一清二楚,也不想把话讲得一干二净,最后以“不独为悲秋”来结束诗篇,流露出厌世之情。16.诗歌以“伤心不独为悲秋”结尾,具有什么特点?“不独为悲秋”,那么诗人还因何而“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劝学》里的“,”表达了不同的学思观。(2)“没有人天生懂得道理”,这与《师说》中的“,”意思相同。(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近年来,现代影音技术常常应用到国潮产品中,具象活化中华文化遗产。中华文明传承千年,,积累和留存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很多外国友人想了解“神秘”的中华文化,但苦于没有的入门介绍,即使亲自到博物馆参观,也经常是难以尽兴。近年一些国潮影视节目试图运用现代拍摄技术、舞台设计、动画演示,展现古老传统的中华文化内涵。例如2021年河南电视台连续制作了除夕、元宵等系列“奇妙游”节目,以各传统节日为主线,充分应用AR、环绕定格拍摄等技术,实现虚拟人物和现实人物、历史场景和当下场景的来回切换和同框融合,通过舞蹈、戏曲、动画等形式,让各类文物和民俗具象化,活泼生动地走进生活。“奇妙游”节目上传至抖音国际版、油管等平台后,海外观众纷纷表示“太优雅了”“真正的艺术”,不吝各种支持和点赞。节目为静态文化遗产赋予了圭富的故事性和唯羡的画面感,让国外网友通过曼妙的水下舞蹈感知了中国诗词之美,通过缥缈灵动的飞天舞蹈体会辽中国石窟雕像之美通过”人在画中游”的清明上河图导览欣赏了中国绘画之美。借助现代影音技术的呈现,文化遗产走出了国门,走进了人心。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演绎连绵不绝通俗易懂浮光掠影B.演义绵延不绝耳熟能详浮光掠影C.演绎绵延不绝通俗易懂走马观花D.演义连绵不绝耳熟能详走马观花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20.结合以上材料和自身体会,谈谈你对借助现代影音技术传承中华文化遗产的看法。(5分)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①由区教育局主办,我报承办了全区中小学生“反恐主题”手抄报作品征集活动正式起动。②本次手抄报活动,③围绕掌握知恐防恐意识、如何自救自护、安全防范技能等知识为主题,④同时倡导在校学生关心社会,⑤培养运用自己所学所能为社会做贡献,⑥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反映大时代,⑦要求有思想性、法治性。22.请给下面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字。(4分)据《第一财经日报》5月11日报道,拆开包装、使用灶具或微波炉等加热,轻松变出一桌佳肴……近年来,预制菜热度升温,成为餐桌上的“新宠”预制菜站上风口,多省市跃跃欲试。今年!月份以来,全国先后有多个城市公开表示要建设“预制菜之都”,集中在粤鲁两省,分别是广东的湛江和肇庆市高要区、山东潍坊市下辖的寿光和诸城此外,重庆市梁平区也于日前出台了《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产业规划》和《支持加快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等文件,拟打造“中国(西部)预制菜之都”。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工月,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预制菜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其后是河南、江苏,广东排名第四。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作家姚雪垠说,耐得住寂寞的人,能够勤学苦练,从而傲出成绩来;相反,耐不住寂寞的人,心浮气躁,热衷于赶时髦,出风头,很难取得大的成绩。法国作家大仲马说,寂寞对年轻人而言是一剂良药,它不仅使灵魂更美好高尚,还使年轻人保持青舂的色泽。作为青年学子,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自拟标题,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2022学年第一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参考答案1.C(原文是“人文精神是重要方面”。)2.A(B“一定程度上展现了”,c“只有……才”错,D人文精神得到强化是在春秋时期)3.A(A应该是说明古人在不同领域的学术思考和哲学思想。)4.①提出中国哲学史研究中存在缺乏文化自信和中国本位意识的问题,破立结合,让论述更有针对性。(2分)②强调挖掘古籍中的哲学思想,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史话语体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分)5.①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丰富系统的哲学思想②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③帮助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史话语体系④提高自身修养,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⑤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⑥促进国际间在人类共同命运大事上合作共建(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A(应该是终日临写,而不是不再终日临写)B(运用比喻手法是为了说明要注重表现自我)8.①先写桃胶之形与声:外形晶莹,声响如珠。②再品桃胶之味:温度适宜,柔中含韧,有弹性。③追溯由来:桃胶从缝隙涌出,成为胶状,劳动者收取加工。作者由伤口联想到皮肤开裂的劳动者,赞美他们用劳动成就美好生活。④桃胶与桃花对比,桃花寄情风雅,桃胶务实口腹。一物兼具多重功用。(每点1分)9.①敦煌的缝隙让封存的过往再现,与秘密相逢,就获得与众不同的认知、识见。②由桃胶联想到劳动者开裂的手脚,赞美劳动成就美好生活;一物兼具多重功用。③透过语言的缝隙,让作者察觉文思无定,写文章要注重表现自我。④由弘一善待藤椅缝隙中的虫蚁,体现了丰富的悲悯情怀和生命关怀。⑤书法作品上记载的“情思”这一缝隙,展露了古人的“真性情”。(每点2分,答3点即可)CD(苏轼的名、字关系是相关,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