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14年高考复习). (1)课件_第1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14年高考复习). (1)课件_第2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14年高考复习). (1)课件_第3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14年高考复习). (1)课件_第4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014年高考复习). (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基本线索---理顺三个历史阶段外交:

1、20世纪50年代初登国际舞台2、70年代初打开外交新局面

3、改革开放后全面走向世界

本单元的重点:

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把握中国政府在三个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的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把握本单元的难点:“一边倒”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文化大革命”动乱初期,为什么外交方面却取得了重大胜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为什么要作重大调整?

【学习方法】1.从纵向方面看---从宏观上概括出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四个阶段,从背景、政策、成就、特征等层面把握新中国的外交关系及其成就。2.从横向方面看---运用比较法比较中华民国成立初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异同、中国近代以来历史上的两次封闭和两次开放的异同,要比较不同阶段的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中苏(俄)关系、中欧关系、中非关系的原因和影响方面的异同。3.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记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美关系发展时,可以记忆为敌视→缓和→建交→正常中曲折发展;在记忆建国以来中苏(俄)关系发展时,可以记忆为兄弟之谊→关系恶化→重新建交→战略伙伴。4.运用《政治常识》中的有关知识,把握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规律: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其对外活动的主要目的。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国家间分歧,摩擦乃至冲突的根源。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的意义。

考纲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二)外交政策、方针总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另起炉灶”②“一边倒”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基本方针国际形势国家性质国家利益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方针

材料一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是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精神。——周恩来《新中国的外交》(1949年11月8日)

导读:

新中国制定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与各国间的关系。

材料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导读:新中国实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该政策解决的是如何对待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外交,它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史料三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内……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1949年2月毛泽东与米高扬的谈话

导读:

新中国实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政策。

解决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策略。

史料四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1949年)

导读: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要性。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内容含义意义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先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与西方国家建交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在平等基础上重新建立外交关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特点(1)革命色彩: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三大方针,从产生的指导思想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看,这几项方针都表现出强烈的革命性;(2)结盟色彩:

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苏联结盟。

“一边倒”方针

表现:

同苏联、东欧等国家建交;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国内外环境:

新中国百废待兴,迫切需要一个稳定的国际环境;苏联支持新中国,美国敌视新中国。

意义:

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捍卫了新中国在国际上的独立自主地位,确定了新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

新中国成立后,“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我们把他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这体现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解答本题可将问题转化为“新中国不承认旧中国各国使节体现了什么外交原则”“当成普通侨民看待,不当作外交代表看待”就是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这符合“另起炉灶”的内涵。答案A。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对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打开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B.是新中国根据当时形势做出的正确选择

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

D.“一边倒”政策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答案】A

二.新中国初期重大外交活动

1、同苏联等17国正式建交

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意义:

巩固中苏友谊与合作,保障新中国国防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交——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苏联(1949.10.3)保加利亚(10.4)罗马尼亚(10.5)匈牙利(10.6)朝鲜(10.6)捷克斯洛伐克(10.6)波兰(10.7)蒙古(10.16)民主德国(10.27)阿尔巴尼亚(11.23)越南(1950.1.18)印度(1950.4.1)——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瑞典(1950.5.9)——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英国——最早承认中国的西方大国(1950.1.6)1954.6,互设代办处社会主义国家(17个国家)及印度、瑞典、丹麦、缅甸、瑞士、芬兰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之间的关系: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处理各国政治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②平等互利则是指导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也是国家不分大小和强弱,处理相互关系的政治基础。③和平共处是目标。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关系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新中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新中国成立初期表现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20世纪60年代表现为既反苏又反美,“两只拳头出击”。20世纪70年代表现为“一条线、一大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集中体现为不结盟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是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具体表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

1、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3、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提出过程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周恩来

1)首次提出:

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有关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会议2)进一步阐释:

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3)最终定型:

亚非会议“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A.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有利于世界和平

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是中国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而作出的重大贡献答;A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和周恩来制定了举世闻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奠定了当代中国外交理念的基础,规定了新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三大价值取向和标尺。下面不属于“三大价值取向和标尺”的是

A.以和平为最高目标 B.以平等为基本准则 C.以互利为基本要求 D.以结盟为主要手段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理解。和平、平等、互利都是这一政策的核心价值观。建国初期,中国虽与苏联结盟,但那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手段的说法错误。

答案

D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

——周恩来

导读:史料表明日内瓦会议上,参加国家达成了和平协议,说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取得了一致,正是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2)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3)结果: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4)意义:①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代表着国际舞台上一种新兴力量的崛起。②显示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好合作的精神,被誉为“万隆精神”。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来宣传个人的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是存在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思考:求同存异的方针中,“求同”是指什么?“存异”是指什么?

共同的经历,即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同时希望解除殖民主义的奴役和灾难。

存异指各国可采取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策。“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利益加强团结与合作;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

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

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解析日内瓦会议: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并推动会议取得成果;万隆会议: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思想被与会各国接纳,推动万隆精神的形成。苏联解体之后才有“一超多强”的格局,排除B项;不结盟运动兴起于60年代,排除C项;这两次会议都不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会议,排除D项。答案A

据统计,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亚、非、欧、澳、美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17个代表团,共4760人,比1954年增加64%。这一年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一边倒”政策的实施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

D.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

解析由题干可知1955年来中国访问的国家比1954年的多,这要归结于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的原则,促进了中外的交往。A项为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排除;C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实现在20世纪70年代,不符合题意;D项为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只能为B。

“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