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试题】福建省某校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1页
【初中历史试题】福建省某校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2页
【初中历史试题】福建省某校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3页
【初中历史试题】福建省某校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4页
【初中历史试题】福建省某校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祥细答案与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2626页,总=sectionpages2727页试卷第=page2727页,总=sectionpages2727页福建省某校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假如你作为一名记者要参与新中国筹建大会的报道工作,请问,你应该到下列哪个城市去采访最合适()A.北平 B.南京 C.上海 D.延安

2.新中国建立后,右图所示通过和平手段得到解放的地区是()

A.北平 B.西藏 C.乌鲁木齐 D.海南

3.文艺作品可以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事件。下列语句与抗美援朝有关的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C.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4.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B.消灭了地主阶级C.解放了农村生产力D.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5.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A.巩固新生政权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6.1957年,一位诗人写道:“请看,中国张开了翅膀﹣﹣﹣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车轮追风,屋脊建新路。”该诗句表达了()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的喜悦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的欣喜C.“大跃进”运动全面展开后的热情D.三大改造完成后的欢乐

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完善。如图内容出自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该法律文件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8.“三大改造”的实质是()A.引导劳动者走合作化道路B.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

9.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其错误的共同点是()A.对党内问题性质作出错误判断B.严重的“左”的错误C.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D.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11.20世纪60年代,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人民的好干部的是()A.王进喜 B.邓稼先 C.焦裕禄 D.孔繁森

12.如图是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的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这次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遵义会议

1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A.城市 B.国有企业 C.沿海地区 D.农村

14.农业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1年间的4.9%,究其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大跃进”的促进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的推进

15.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下列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

①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我们党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二大”

17.以下既是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又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批通商口岸的城市是()A.珠海 B.深圳 C.汕头 D.厦门

18.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A.举办经济特区 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19.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回顾所学知识,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是(

)A.计划经济的道路 B.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道路 D.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0.我国共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稳定、发展与繁荣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改革开放政策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一国两制”国策

21.“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C.两岸关系的发展 D.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22.(如图)201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在山东青岛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

A.华东军区海军 B.北海舰队 C.东海舰队 D.南海舰队

23.周恩来说:“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A.采取妥协退让的外交政策B.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采取明哲保身的外交方针D.采取“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24.我国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实现中美建交同属的领域是()A.经济 B.军事 C.外交 D.思想

25.“两弹一星”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科技成就,其中“两弹”是指()A.原子弹和氢弹 B.核弹和导弹 C.炮弹和炸弹 D.原子弹和导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其中第26题8分,27题14分,28题16分,29题12分,共5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小明与爷爷在讨论新中国的土改问题,小明抢着说:“195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该法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土地改革最终于哪一年基本完成?(2)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一种什么样的经济状况?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棉、钢、煤都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棉花产量增长26%,钢产量增长296%,煤产量增长100%。(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沿海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一批新的工业基地。(3)依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建设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的重心是什么?联系所学知识,写出这一时期交通运输领域和工业领域的建设成就各一个。

一个人、一个党、一个国家都有很多路要走,路上难免会有挫折,会走弯路。中国共产党在这条路上不断探索、反思,终于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挫折之路】

材料一: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该刊认为邓小平“给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1)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严重失误?

【转折之路】

材料二:“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材料二中“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哪一重大会议?“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什么伟大决策?

材料三:“(1978年)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材料三中“邓小平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采取的具体措施是什么?第一扇“窗”指的是哪一城市?

【光明之路】

材料四: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4)材料四中“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党最终找到了一条什么样的正确道路?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什么?(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得到什么启示?

材料对联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表达方式,有时也承载着历史的信息。以下是某位同学收集的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副对联:

对联一: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对联二:走计划建设道路,做三大改造先锋。

对联三:杂居聚居遵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对联四: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1)对联三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哪项基本政治制度?(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福建省某校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答案】A【考点】新中国成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相关知识的掌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解答】据题干“假如你作为一名记者要参与新中国筹建大会的报道工作,”结合所学可知,去北平采访最合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大会确定:五星红旗为新中国的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北平改名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新中国采用公元纪年。2.【答案】B【考点】西藏和平解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藏和平解放相关知识的掌握,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解答】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是解放军进驻西藏拉萨。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3.【答案】C【考点】抗美援朝【解析】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答】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等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抗美援朝。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经过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4.【答案】D【考点】土地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答】据题干“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的叙述,”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选项“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是错误的,土地改革后,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建立的是土地私有制度。5.【答案】A【考点】土地改革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相关知识。【解答】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获得大团结。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为保家卫国,中朝人民共同作战,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1953年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三者都是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措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巩固新生政权。6.【答案】B【考点】“一五”计划【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识记“一五”计划主要成果。【解答】首先注意时间:1957年。其次注意内容:一桥飞架指武汉长江大桥;车轮追风指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屋脊”建新路指青藏高原上的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根据所学,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喜报频传。题干所指“天堑”等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7.【答案】C【考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名称和通过的会议的识记情况,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解答】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故选C。8.【答案】B【考点】三大改造【解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及意义。【解答】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9.【答案】A【考点】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八大的相关史实。【解答】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阶级关系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中共八大之所以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因为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故选A。

10.【答案】B【考点】“文化大革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解析】本题考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共同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错误的共同点是严重的“左”的错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于党和人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政治内乱。文化大革命是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发展的结果,11.【答案】C【考点】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人物的掌握情况。【解答】焦裕禄1962年被调到河南省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他坚持与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被誉为“党的好干部”。12.【答案】C【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解析】本题以1998年为了纪念一次转折性会议召开2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章为切入点,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分析。【解答】1998年往前20年是指1978年,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13.【答案】D【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农村改革的相关知识点。【解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率先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即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和取消人民公社化建立乡镇的政治改革,农村改革的实现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打下了基础,ABC三项改革时间晚于D项。14.【答案】A【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本题以农业改革的结果完全是个奇迹,粮食生产的年增长率从1957﹣1978年间的2.1%提高到了1979﹣1981年间的4.9%为依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题干粮食生产年增长率的提高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结果。15.【答案】B【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大改造土地改革【解析】本题考查建国后的重要农业政策。【解答】①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广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②农业合作化运动,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因而有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是①②④。

故选B。16.【答案】B【考点】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四大的相关史实。中共十四大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解答】1992年10月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此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新阶段。17.【答案】D【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南京条约》的内容。【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既是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又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批通商口岸的城市是厦门。18.【答案】C【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解析】本题以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为依托,考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各国之间要相互合作,促进经济共同发展。2001年,中国为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大力度对外开放,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9.【答案】D【考点】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知识点。【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找到的正确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故选D。20.【答案】A【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制度,目前已建立5个省级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些民族自治区域分别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共有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它们的稳定、发展与繁荣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1.【答案】B【考点】祖国统一大业【解析】本题考查澳门回归祖国的相关史实。识记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的史实。【解答】题目给出的“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澳门回归。在题目给出的四个事件中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发生在1999年,A发生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D发生于1997年;而C直至今天仍在发展中且不属于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22.【答案】A【考点】陆、海、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了人民海军的建立。【解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故选A。

23.【答案】B【考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解析】本题以“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考查学生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相关知识的掌握。【解答】据题干“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100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结合所学可知,“不学他们”的含义就是不奉行屈辱的外交方针,而是要旗帜鲜明的采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4.【答案】C【考点】亚非万隆会议【解析】本题以我国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依托,考查万隆会议。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我国参加万隆会议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实现中美建交同属的领域是外交。新中国成立后,我国25.【答案】B【考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解答】“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合称核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大题,其中第26题8分,27题14分,28题16分,29题12分,共50分)【答案】1952年。错误,因为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才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考点】土地改革【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土改运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变,不过是由过去地主私有变为农民私有。1956年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土地才实现了公有制。【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本题考查的是对土改运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解。题干中,小明最后的观点明显错误。新中国土改运动最大的意义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梦想,而不是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答案】我国工业水平十分低下。制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三大改造”基本完成。重心:重工业。成就:交通运输领域: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集二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工业领域: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考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1953年﹣1957年,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党和政府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解答】据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够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工业水平落后,尤其重工业落后;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据材料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如粮、棉、钢、煤都比1952年有较大增长,其中棉花产量增长26%,钢产量增长296%,煤增长100%”结合所学可知,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是,我国政府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材料三“1957年底我国兴建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的工业项目有一万多个”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我国重点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有,交通运输领域: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川藏公路、宝成铁路、鹰厦铁路、集二铁路、武汉长江大桥。工业领域:克拉玛依油田、武汉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等。【答案】文化大革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建设要立足本国国情;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任答1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文化大革命”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的严重失误。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的准确认识。

(3)本题主要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经济特区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本题主要考查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之路中得到的启示。【解答】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类似的严重失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紧接着,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依据材料二“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光辉的起点”指的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新的伟大革命”指的是在此次会议上做出的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通过材料三邓小平“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生产效率,我们可判断出邓小平采取的措施是实行改革开放中的内容,我国在农村进行改革是在农村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变得富裕起来。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安徽凤阳小岗村,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建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所以第一扇“窗”指的是深圳。材料四中“走自己的路”指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以党最终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邓小平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和邓小平理论。现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本题是主观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社会主义建设要依据国情;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等。【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观点:新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发展经济和对外关系。1957年,超额完成一五计划的任务;1956年底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