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汇总_第1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汇总_第2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汇总_第3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汇总_第4页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知识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业知识1、精囊炎患者精液是A、黄色或者脓性精液 前列腺炎或精囊炎B、红色或者血性精液 肿瘤、结核、结石、前列腺炎、精囊腺炎症C、淡黄色精液久未射精者D、半透明状精液正常液化后E、灰白色或乳白色精液正常2、目前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最灵敏的指标为ABAFPCCA125DEPSAAFP:原发性肝癌CEA:胃肠道恶性肿瘤CA125:上皮性卵巢癌、子宫内膜癌CA19-9:消化道癌(胰腺癌、直肠癌CA15-3:腺癌(是监测乳腺癌术后复发的最佳指标)PSA:前列腺癌异位ACTH:肺癌标志物。NSE:神经母细胞瘤和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a-L岩藻糖苷酶APU: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标志物降钙素CT:甲状腺样癌的标志物儿茶酚胺类激素如变肾上腺激素是分泌型嗜络细胞瘤的主要标志物香草扁桃酸VMA常认为是神经母细胞瘤、神经节瘤和嗜络细胞瘤的标志物高香草酸HVM常认为是神经母细胞瘤、儿童交感神经肿瘤的标志物。3、正常成人淋巴细胞占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的、7B、、005~0、、C、、2~0、4D、0、03~0、08E、0、01~0、054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E、接触放射线解释: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肾移植术后排异、白血病(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再障、粒细胞缺乏症。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某些感染(性感染恢复期、或活动性肺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和粟粒性结核、某些血液病(如粒细胞缺乏症恢复期、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由电阻抗血细胞分析仪间接测定的指标是A、MCVBRBCCHCTDHGBE、6、急性化脓性感染引起的积液可见A<0、1X109B、以淋巴细胞为主C、以中性粒细胞为主DE、葡萄糖接近血糖水平>05X109化脓性积液,淋巴细胞增高常见于结核性、肿瘤性积液。7、漏出液蛋白质含量一般小于A、10g/LB、20g/LC、50g/LD、15g/LE、25g/L解释:漏出液<25g/L,渗出液>30g/L.8HCTA、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B、温氏比色法C、比重法D、毛细管高速离心法E、放射性核素法解释:放射性核素法被ICSH开展。9、脑脊液白细胞数明显升高见于A、病毒性脑膜炎B、脑出血C、化脓性脑膜炎D、脑瘤E、结核性脑膜炎解释: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时(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显著增加(超过200X10的9次方每升)为主。结核性、真菌性脑膜炎:细胞可中度增加9次方每升)但早期仍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病毒性脑膜炎:以淋巴细胞为主。2、脑寄生虫病:脑囊虫病、包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弓形虫病、旋毛虫病、棘球蚴病和锥虫病等:细胞数升高,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浆细胞也可升高。3、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细胞数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可发现肿瘤细胞。10、正常脑脊液中细胞主要为A、红细胞BC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解释:参考值:正常CSF中白细胞为单个核细胞,多为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偶见软脑膜细胞、蛛网膜细胞、室管膜细胞及脉络膜细胞等。11、尿液比密测定常用的筛选方法A、超声波法BC、折射仪法D、比密计法E、称量法解释:折射仪法:尤其适用于少尿者,结果精确可靠。被NCCLS推荐位参考方法(最适PH5.0~6.5),敏感度低、精密度差、测试范围窄。仅适用于健康人群的普查。称重法:最准确,常作为标准参考方法比重计:NCCLS建议不再使用。10g/L0.0030.00510g/L、04。SG4摄氏度时尿液与同体积的纯水重量之比。参考值:成人晨尿:1.015~1.025;随机尿:1.03~1.035;婴幼儿比重偏低。12、关于干化学检验尿蛋白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BC、对清蛋白敏感D、生殖分泌物可致假阳性E、细胞多时候可致假阳性解释:1、加热乙酸法:敏感度150g/L,操作繁琐,确证试验。2(50~100g/L),但与清蛋白、球蛋白、在高浓度尿酸、草酸盐及黏蛋白作用下菌可呈假阳性。此法适用于筛查。3、干化学试带法:利用指示剂的蛋白质的误差原理,本法于球蛋白反应很弱,与血PH会出现假阳性。适用于健康普查,肾病筛查。影响:1、PH:偏碱(>9.0)可使加热乙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呈假阴性,干化学法假阳性;偏酸(<3)假阴性。因此,实验前因将PH值调至5.0~6.02、离子强度:强度低,可使加热乙酸法假阴性。因此对限盐或无盐饮食的病人,需滴加饱和氯化钠溶液1`~2滴后再检查。3、药物:大剂量青霉素钾盐、庆大霉素、磺胺、含碘造影剂时,磺基水杨酸法假阳性,干化学法假阴性。4、污染:生殖分泌物,假阳性。13、适用于化学法测定蛋白质的尿液PH为A、1~3B、2~4C、5~6D、7~9E、8~10解释:PH:偏碱(>9.0)可使加热乙酸法和磺基水杨酸法呈假阴性,干化学法假阳性;偏酸(<3)假阴性。因此,实验前因将PH值调至5.0~6.014、痰液中肉眼不可见的病理成分是A、干酪样小块B、肺结石C、寄生虫卵D、库施曼螺旋体E、支气管管型15、硫磺样颗粒见于A、肺脓肿B、肺放线菌病C、肺结核D、支气管扩张E、肺吸虫病红染色,中央部位呈紫色,末端膨大部分呈红色。16、正常胃液为A、浑浊灰白色B、含鲜红血丝C、无色透明状D、棕褐色E、黄色17、在血液ACD保存液中,枸橼酸盐的主要作用是A、抗凝B、供给红细胞能量 葡萄糖CD、延长红细胞生成期E、保持和细胞形态完整18、婴幼儿毛细血管采血法的采血部位是AB、脚趾CD、指尖E、足跟19、瑞氏染色时间长短与下列哪项无关A、染色液与缓冲液比例B、室内温度C、与有核细胞数量D、染色液存放时间E、与血膜长短20、检测尿中的B微球蛋白是检测A、肾小球功能B、恶性肿瘤C、泌尿系统感染D、肾小管功能E、良性肿瘤21、关于B微球蛋白叙述错误的是A、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B、炎症及肿瘤时血浆中浓度可降低C、急性白血病有神经浸润时,脑脊液中B微球蛋白可出现增加D、肾移植后如发生排异反应,尿中BE、尿中B2微球蛋白主要用于监测肾小管功能解释:由淋巴细胞合成,存在于所有有核细胞表面,特便是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半寿期约107分钟。自由通过肾小球,在肾小管近曲端几乎全部重吸收,尿液排出的仅为滤过量的1%以下。40mg/L。22、本周蛋白检测较为先进的方法是?A、热沉淀-溶解法B、蛋白电泳法C、免疫电泳D、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E、免疫固定电泳23、尿液PH值降低一般不见于A、痛风B、肾小管性酸中毒C、慢性肾小球肾炎D、糖尿病E、呼吸性酸中毒1、指示剂法:指示剂:溴麝香草酚蓝、石蕊和酚红等。受黄疸尿、血尿干扰。2、试纸法:干化学试带法的检测范围约5。0~9.0之间。3PH(电极法)精密度高,但须专用仪器,仅适用于科研。4、滴定法:可进行PH值动态监测。参考值:随机尿4.6~8.0,多数尿在5.5~6.5左右。质控:久置细菌分解尿素产氨,PH偏高。或因丧失挥发性酸影响结果。临床意义:1降低:见于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及碳酸氢钠等药物。2、泌尿系感染的辅助诊断:当某些细菌感染泌尿系统时常使尿液呈碱性。而且碱性鸟本身也不利于泌尿系统的自我防御,易导致感染。3、指导用药:通过酸化或碱化尿液增加某些结晶的排泄率,可用于泌尿系结石的预防。24、关于A-醋酸奈酚酯酶(a-NAE)染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单核细胞和幼单核细胞为阳性反应,且不被NaFB、巨核细胞和血小板呈阴性反应C、少数粒细胞可呈弱阳性反应,且不被NaF抑制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细胞多呈阳性反应解释:本实验常用重氮盐为坚牢蓝B,形成沉淀为棕黑色或灰黑色。a- NAENaF抑制,称为“单核细胞酶1、单核系:分化差阴性,幼稚单以上阳性。氟化钠抑制率=(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后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X100%2、粒系:各期多数阴性,少数阳性,不被抑制。3、淋系:各期多数阴性,少数阳性,不被抑制。4、其他:巨核和血小板阳性,不被抑制;少数有核红弱阳性,不被抑制;浆细胞阴性。临床意义:1、急单白:单核细胞多呈阳性,被抑制。2、急粒白:原始粒阴性或弱阳性,不被抑制。3、急早幼粒白:早幼粒强阳性,不被抑制。4、急淋白:原始淋、幼稚淋呈阴性或阳性,不被抑制。5、急粒-单:原始粒阴性或弱阳性,不被抑制;原始单及幼稚单阳性,被抑制。6、红血病和红白血病:异常红细胞阳性,不被抑制。25、骨髓检查禁忌症A、晚期妊♘B、多发性骨髓瘤CD、白血病伴皮肤黏膜出血E解释:适应症:1、原因不明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和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三系减少或增多,一系增多伴二系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等。2、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等。3、不明原因的胸骨压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及疑似骨髓转移瘤和异常蛋白血症等。4、血液病定期复查及化疗后疗效观察。5、其他:微生物培养(如伤寒、副伤寒、败血症、血液寄生虫检查(疾、黑热病、骨髓活检、骨髓细胞表面抗原测定、造血干/祖细胞培养、血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电镜检查、骨髓移植、微量残留白血病检测等。禁忌症(为明确诊断也可做妊♘晚期、小儿及不合作者。临床应用:1、明确诊断:各类白血病、再障、巨幼细胞贫血、恶性组织细胞病、戈谢病、尼曼-匹克病、海蓝色组织细胞增生症,多发性骨髓瘤。2、协助诊断:各种恶性肿瘤的骨转移、淋巴留的骨髓浸润、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性疾病、缺铁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和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提高诊断:疟原虫、黑热病原虫、红斑狼疮细胞及细菌培养、染色体培养、干细胞培养等26、关于出生后造血,不正确的是A、淋巴器官产生淋巴细胞B、出生后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均由骨髓产生C、5~7岁以下幼儿几乎全部骨髓参与造血活动即为红骨髓DE、正常情况下,成人的主要造血器官是骨髓27、关于多发性骨髓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外周血片可能见到骨髓瘤细胞,小于20%B、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增生的一种恶性实体瘤C、“缗钱状”排列的红细胞是本病特有的形态学改变之一D、骨髓中见到异常形态浆细胞,且比例高于20%E、所有患者尿蛋白电泳可检出B-J蛋白28、血管外溶血的特点A、肝脾肿大B、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C、血清结合珠蛋白升高D、Hb尿常见E特征病因病程贫血、黄疸肝脾肿大红细胞形态异常红细胞脆性改变血红蛋白尿尿含铁血黄素骨髓再障危象LDH

血管内溶血获得性多见血管内常见少见正常或轻微异常变化小少见增高

血管外溶血遗传性多见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常见常见明显异常多有改变正常或轻度增加正常轻度增加溶血性贫血诊断:1、确定溶血存在2、确定主要溶血部位3、确定溶血原因4、29、HbF含量增高见于ABB、缺铁性贫血C、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D、冷凝激素综合征E、HbS病解释:抗碱血红蛋白检测:参考区间:成人<2%,新生儿:<40%HbF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重型者达30%~90%、中间型5%~30<5%(可达2、HbF相对增加:见于骨髓纤维化、白血病、浆细胞瘤等恶性疾病及再障、PNH、卟啉病等。3、HbF生理性增加:多见于孕妇及新生儿30、下列关于贫血的论述,正确的是A、慢性失血常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Bessman分类主要根据MCH和HCTC、确定有无贫血,以RBC最常用D、确定贫血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HCTE、叶酸缺乏常引起单纯小细胞性贫血31、以下改变不符合缺铁早期实验室指标的是?A、血清铁减低B、红细胞形态正常C、铁粒幼细胞正常D、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E、骨髓小粒铁染色正常或减少32、溶血性贫血的实验室诊断步骤不包括?A、确定有无贫血B、确定有无溶血C、确定溶血部位DE、判断溶血的严重程度33、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要点是A、前者多有高热、感染出血B300X109C、前者周围血中淋巴细胞减少D、前者骨髓增生多极度活跃E、前者原始细胞POX染色阳性。解释;:POX过氧化物酶染色:1、粒系:分化差的早期原始细胞阴性,分化好的阳性,阳性逐渐增强;嗜酸性粒强阳;嗜碱性粒阴性。2、单核系:原始单阴性,幼稚及成熟单多呈弱阳性。3、其他:淋巴系、红系、巨核系阴性;浆细胞和组织细胞液呈阴性;吞噬细胞有时候呈阳性。临床意义:1、鉴别急粒和急淋:急粒阳性,急淋阴性。急粒强弱:M3>M2b>M2a>M6>M4>M1>M5>ALL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急单鉴别:前者强阳性。3、急单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染色阴性,单核细胞弱阳性。活性变化:1、增高:再障、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急淋、慢淋。2、降低:急粒、慢粒、急单、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放射病及退化性中性粒细胞。34、符合AML-M2b型白血病特点的是A、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核发育明显不平衡B、a-NBE染色呈阳性反应(阴性)C、有(9:2(M1型)D、异常早幼粒细胞核浆发育明显不平衡E、CD10为主要免疫标志35A、M1B、M2C、M3D、、M536、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病态造血表现为外周血ACD3+CD4+细胞减少,CD4/CD8BCD3+CD4+细胞增加,CD4/CD8比值增加C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增加DCD3+CD4+细胞增加,CD4/CD8ECD3+CD4+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减少37、急性红白血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外周血可见幼红和幼粒细胞B、幼红细胞POX阳性C、幼红细胞有巨幼样变(类巨幼样变和副巨幼样变)D、幼红细胞糖原染色阳性明显增高E、血型糖蛋白A阳性38、区分急粒与急单最好的化学染色是A、POX染色B、PAS染色C、a-NAE染色加NaF抑制D、NAP染色E、铁染色393凝血酶原时间19.8s48s,血浆凝血因子I1.6g/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明0.59,其胞浆内充满粗大、染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可见较多Aure小体。最有可能的是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D、急性浆细胞白血病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为成熟型(M1)40、鉴别原发性纤溶症与继发性纤溶症最重要的指标是A、血浆纤溶酶测定B、血浆D-2C、血浆纤溶酶原测定D、血浆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E、血浆组织纤维溶解活化药抗原测定41、血小板球蛋白)和PF4(4因子)的测定可作为?A、判断血小板数量指标B、血小板活化指标C、判断血小板形态学指标D、分析血小板与出血的相关性指标E、提供血小板聚集性功能指标血栓与止血的一般检查步骤:1、BPLT②二期止血缺陷是指凝血因子缺乏或病理性抗凝物质的存在所致的出血性疾病:APTT、PT③纤溶亢进是指纤维蛋白原被降解所引起的出血:PDF、D-二聚体2、凝血因子筛选试验:APTT、PT、TT、Fg3、确证试验:①诊断血管病变:vWF、血浆内皮素-1、血浆调节蛋白等因子的测定②血小板检查:血小板数量异常检查:血小板寿命测定、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补体测定、骨髓穿刺检查;血小板功能异常测定:血小板粘附试验、血小板聚集试验、血小板释放产物(β-血小板球蛋白4PF4、P-选择素等A2(GPIb-IXGPIIb-IIIa)测定③凝血因子测定:凝血因子缺乏纠正试验: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凝血因子促凝活性的测定:因子VIII:C、因子IX:C、因子XI:C、纤维蛋白原测定凝血因子活化标志物测定:凝血酶复合物(TAT)测定等凝血因子抗原含量测定:因子VIII:Ag、因子IX:Ag、因子XI:Ag抗凝物质测定:肝素、类肝素物质、狼疮抗凝物质测定等纤溶活性过度测定:纤溶活性过度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主要检测:t-PA或尿激酶型纤溶酶激活物u-P、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纤溶酶-a2抗纤溶酶复合物PA、凝血酶时间T间EL、FDD二聚体等42、DIC的筛选试验A、PLT计数B、FDP检测C、PT检测D、Fg检测E、凝血因子检查43、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需要下列哪个凝血因子的参与A、XBXICXIIDETF44、下列描述哪种为2型糖尿病的特征A、胰岛素释放试验为低水平低B、空腹胰岛素可正常、稍低或稍高,服糖后呈延迟释放C、空腹血糖降低,血浆胰岛素/血糖比值>0.4D、每天胰岛素分泌总量40~50UE、当血糖升高时胰岛素分泌量增加45、进行OGTT试验时,抽血的正确时间为A、餐前、餐后30min、餐后60min、餐后120min\canhou180minB、餐前、餐后1h、2h、3h、4hC30min60min90minD30min60min120min180minE、餐后1h、2h、3h、4h、5h46HCL-cA、≥1.55B、≥2.55C、≥4.55DNCEP-ATPIII1.03mmol/L(40mg/L1.3mmoL/(50mg/1.55mmoL/L(50mg/L)为增高,对预防AS发生有保护作用。临床意义:升高: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降低:急性感染、糖尿病、慢性肾衰竭、肾病综合征等47、胆固醇升高的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A、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密切关系B、遗传性高血脂病易早发冠心病C、能作为诊断指标DE、可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48、HCL-c降低可见于下列哪种情况,除了A、急性感染B、糖尿病C、慢性肾衰竭D、肾病综合征E、慢性肝炎49A、营养不良BC、肾病综合征D、恶性肿瘤E、急性肝炎解释:1、总蛋白:参考值:60~80g/L,长期我卧床者约低3~5g/L。新生儿含量较低,大约一年后才达正常人水平。60岁以上者约低2g/L。克隆或单克隆性免疫球蛋白病。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球蛋白多>50g/L>100g/L。各种原因引起机体明显失水时,血液浓缩。降低:多反应合成减少或丢失。如肾病综合征、胃肠道疾病倒置吸收不良、严重烧伤、大出血等,使蛋白质大量丢失;增多。2、白蛋白:参考值:35~55g/L,直立式采血,由于血液浓缩其值可高3g/L。临床意义:升高:机体严重失水、因治疗机体输入过多白蛋白。减低:与总蛋白相同。见于大出血、严重烧伤、肝脏疾病引起合成减少、严重吸收不良、消耗性疾病、腹水形成、肠道肿瘤及(<20g/L时,临床可但不出现水肿。3、球蛋白:参考范围:20~30g/L,白球比值:1.5~2.5炎症或感染反应如:结核、疟疾、血吸虫病等。还见于恶性M蛋白血症如: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等。降低:主要是合成减少:有低y-球蛋白血症或无y-球蛋白血症的报道。50A3.5mmol/LB、4.5mmol/LC、5.5mmol/L、5.0mmol/L解释:参考范围血清钾:3.5~5.5mmol/L,血清钠:135~145血清氯:96~10551、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浓度,底物用量常为?A、1KmB、2KmC、3KmD、10~20KmE、>100Km解释:底物浓度足够大(10~20Km)酶促反应速度与酶量呈正比52CKA、化学发光法BCD、电泳法E、层析法53、下列有关于铜蓝蛋白叙述错误的是A、为含铜的a2-糖蛋白BC、具有基因多态性D、具有氧化酶活性E、不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解释:CER具有氧化酶活性,对多酚及胺类底物有催化其氧化的能力。临床意义:最特殊的作用是在于协助诊断肝豆状核变性Wlison病Wlison病患者血清铜蓝蛋白含量降低<100mg/L以下,而伴有血浆可透析的铜含量增上的肝癌(转移性3避孕药者。减低:肾病综合征、严重肝病。54A、用于蛋白定性的化学方法不能检出B、可随机留取标本C、多采用免疫化学法进行常规测定D、可见于糖尿病性肾病E、为晚期肾损伤的测定指标免疫法、酶免法、免疫浊度法等。收集及报告方法:1、定时尿法:计算出单位时间内排出率(ug/min或mg/24h)、随机尿法:用肌酐比值报告排出率或、晨尿法:报告每升尿排出量推荐以24h尿清蛋白排泄总量,即尿清蛋白排泄率(UAE)表示。参考值:成人:1.27±0.78mg/mmolCr或11.21±6.93mg/gCr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早期肾损害的诊断,尤其是当尿清蛋白排泄率持续超过20ug/min尿,常作为糖尿病、SLE等全身性疾病早期肾损害的敏感指标。还可见于:1、大多数肾小球疾病、狼疮肾炎、肾小管间质疾病等2、妊♘子痫前期、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的肾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癌、肝硬化等3、高血压、肥胖、高血脂症、吸烟、剧烈运动与饮酒等。55CK-MBA、已发生急性心肌梗死B、可能有微小梗死灶C、已发生卒中D、发生心肌或骨骼肌损伤E、发生心源新休克56、能最早反映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酶学检查是A、ASTB、CKC、CK-MBD、CK-MM亚型:MM3/MM1比值E、HBD57A、甲状腺素B、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钙、降低血磷C、维生素DD、降钙素(降低血钙血磷E、生长激素D物质的调节下进行的。58A、骨、肾小管和小肠B、骨、肾上腺和小肠C、骨、肝和小肠D、肝、肾上腺和小肠E、肝、肾上腺和骨59、高钙血症常见的病因如下,但除外?A、肺癌骨转移B、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C、维生素D中毒D、急性肾功能不全E、急性胰腺炎60A、滴定法B、比色法CD、荧光法E、酶联免疫分析法61、哪种疾病患者可检测出甲状腺激素和TSHA、原发性甲亢B、下丘脑性TRH分泌不足C、垂体TSH分泌细胞腺瘤D、库欣综合征(垂体病变E、原发性甲低甲亢Craves病甲状样瘤腺垂体腺瘤异源TRH性甲低甲状性腺垂性体下丘脑性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S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阴性阴性阳性阴性阴性延迟阳性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试验前先采血,然后静脉注射TRH200~500ug后,153060120分钟分别采血。正常时,注射后15~30水平较基础值增加1~20mU/RIA法,60分钟恢复正常。女性反应高于男性;主要鉴别垂体性甲低和下丘脑性甲低。62、糖皮质激素在肝细胞中主要代谢产物是?A、二氢皮质醇B、六氢皮质醇C、四氢皮质醇D、皮质素E、以上均不是63、免疫固定电泳的应用不包括A、M蛋白的鉴定BC、脑脊液中蛋白的检测D、本周蛋白κ、λ分型E、抗原内显影64、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性能评价指标不包括?A、总精密度BCD、相关性E、波长校正65、抗原抗体复合物吸附在一起靠A、分子间吸引力B、电吸引力C、以上均是DE、化学共价键66A、颗粒性抗原BC、超抗原D、半抗原E、异嗜性抗原67CD4+A、总T细胞B、抑制性TC、总B细胞D、辅助性T细胞E、细胞毒性T细胞(CD8+)68、精密度是指AB、样品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C、样品测定的最低浓度D、样品的检测值与真值的符合程度E69、免疫反应的特异性是指AB、样品测定值与平均值的偏差CD、某一试验方法的最小可测量E、某一试验方法对同一样品的重复测定值70、E玫瑰花环试验是用于A、计数B细胞B、检测B细胞功能(EAC花环)C、检测NK细胞功能D、计数T细胞E、检测T细胞功能71A、红细胞溶解BCD、红细胞凝集E、乳胶颗粒不凝集72、临床中进行肥大试验最常采用的方法为A、正向间接凝集试验B、玻片凝集法CD、试管凝集法E、反向被动血凝73、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是指?A、两者之间相互结构的互补性和亲和性B、两者分子的电子云吸引力C、以上均不是D、两者分子大小的相近性E、两者之间空间结构的相似性74、将区带电泳和双向琼脂扩散相结合的免疫分析技术称为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转印计数D、免疫电泳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75、下列那类细胞产生AT淋巴BCNK细胞DB淋巴E、嗜碱性粒细胞76A、有核红细胞BC、原始红细胞D、网织红细胞E77A、III型超敏反应B、II型超敏反应C、IVD、I型超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解释:IgE介导,主要病变在小倒卖、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补体不参与;常见疾病: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胃肠炎和荨麻疹。IgG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goodpastureGraves病、重症肌无力。是由于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以及在血小板、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参与下,引起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组织坏死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常见疾病:局部免疫复合病:Arthus反应及类Arthus反应(实验性局部过敏方法)。型超敏反应迟发型:是由于效应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后引起以单个核细胞(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性病理损伤。特点:与抗体、补体无关,与效应T细胞和巨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个体差异小,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传染度性迟发型超敏反应:由胞内寄生菌(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2、接触性皮炎:某些化学制剂品、某些药物如磺胺、青霉素等,再次接触24h后局部皮肤可出现红肿、硬结、水疱,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3、移植排斥反应78、需指定专人专柜加锁保管,并严格登记请领制度的化学试剂是?A、乙醚B、苦味酸C、浓硫酸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