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学校课程实施方案_第1页
XX学校课程实施方案_第2页
XX学校课程实施方案_第3页
XX学校课程实施方案_第4页
XX学校课程实施方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cxXX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四川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修订稿》(川教[2007]173号)、《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实施方案(试行》(川教[2006]108号)等文件精神,在总结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一、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成员:XXXXXX全体教师组长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布署学校课程实施全面工作。副组长按照上级主管部门与学校要求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督促和指导教师做好课程实施,并把教师课程实施情况纳入教师个人考核。二、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三、课程设置的原则均衡性原则根据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总课时数和课时比例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之内以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增加。综合性原则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象。设置综合课程。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根据儿童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把课程内容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社会,使之生活经验不断丰富,社会性逐步发展。选择性原则根据我校实际,选择分科课程。同时,为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留有一定课时,保证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鼓励各校办出特色。在达到九年义务教育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农村普通中学试行“绿色证书”教育,形成有农村特点的学校课程结构。四、课程设置安排各学年教学时间安排全年52周:教学时间39周,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13周。各学年39周教学时间安排:一一八年级每学年上课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由学校视具体情况自行安排,如学校传统活动、文化节、运动会、远足等。九年级全学年上课33周,复习考试4周(初中最后一年的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增加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每周活动总量每周按5天安排教学。一、二年级周活动总量26课时;三一六年级周活动总量30课时;七一九年级周活动总量34课时;每课时以45分钟计。课程计划表绵阳市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方案表年级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课时课时比例品德品德与生活(社会)2222224200.044思想品德2232390.025语文88776655519850.208数学44444555513900.146夕卜语22224446920.073社会历史2222060.022地理3/221580.017科学科学22222800.029

生物2/321570.017物理231690.018化学3990.010体育(初中为体育与健康)44333333310090.106艺术音乐2222221115230.055美术2222221115230.055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信息技术11111112430.0255地方课程33334444210460.1099学校课程1122211013830.0402周总课数(节)262630303030343434274学年总课时(节)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11229522晨(夕)会每天2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眼保健操每天35—40分钟,其中大课间体育活动25—30分钟,眼保健操10分钟,上、下午各一次,每次各5分钟。五、课程设置说明我校执行的是“按分科设置”的课程计划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其中,信息技术教育根据教育部和省教厅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从三年级开始单独开设,每周1课时;其他内容统整到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中学习。各地应根据市教育局的有关要求开足开好,课时必须得到保证,不得挤占或挪用。地方课程由市教育局根据教育部和省教厅关于地方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统一安排;学校课程由学校根据我局关于学校课程管理与开发的指导意见开发与管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门课程普遍增加了实践活动。学校在做学年教学安排时,应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内容,结合分科的学科教学统筹合理安排;各门课程均应结合本学科的特点,有机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一至六年级设体育课,七至九年级设体育与健康课,其中七至九年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健康知识,应在学生进行相关体育活动时,使学生了解,但不得组织笔试。没有体育课(体育与健康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寄宿制学校要坚持每天出早操。小学劳动、初中劳动与技术教育、法制与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绿色证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