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第二版)》第十章 第二节 清律的主要发展变化_第1页
《中国法制史(第二版)》第十章 第二节 清律的主要发展变化_第2页
《中国法制史(第二版)》第十章 第二节 清律的主要发展变化_第3页
《中国法制史(第二版)》第十章 第二节 清律的主要发展变化_第4页
《中国法制史(第二版)》第十章 第二节 清律的主要发展变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清律的主要发展变化

一、行政立法:进一步强化对国家机构的管理

(一)进一步强化以绝对皇权为中心的专制体制

在国家中枢体制方面,清朝完全承袭了明朝初年废除丞相、废除中书省的成果,在入主中原以后,仿效明朝皇帝高度集权的体制,逐渐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地位。

在清朝,皇帝之下有内阁和军机处,作为国家权力的中枢。清朝的地方政府,分省、道、府、县四级。

(二)进一步加强职官管理在历朝编纂的《大清会典》和各部则例中,不仅详细规定了各个国家机构的职权范围、办事规程和所应依据的上谕、律例、规则,而且对于官吏的选拔、考核、监督等各方面的制度,也作了明确而严格的规定。清朝官吏的选拔任用,大体上可以分为“正途”与“异途”两种途径。

为保证各级官吏能够忠于朝廷、为皇帝和国家服务,清朝进一步加强了对官吏的监督机制。

二、刑事立法:继续强化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一)反逆重罪扩大化同明律一样,清律承袭了隋、唐以来的“十恶”制度,并将“谋反”、“谋大逆”、“谋叛”和“大不敬”等危害皇帝安全和尊严的行为,列为最严重的犯罪,用最严厉的刑罚加以惩处。

(二)继续沿用“奸党”罪条

(三)加重对强盗、窃盗等重罪的处罚

(四)运用“文字狱”手段惩罚“异端思想”

(五)刑罚制度的发展

(1)迁徙。

(2)充军。

(3)发遣。

(4)枭首。

(5)凌迟。

(6)刺字。

(7)枷号。

(8)戮尸。

(9)斩监候与绞监候

三、民事经济立法的发展

(一)“开豁贱籍”及雇工人法律地位的变化

(二)“地丁合一”的财税立法清朝政府用法律手段推行“摊丁入地”的政策,将人丁应纳丁银按照土地数量平均分配到田赋之中,不再按人头征税。这是中国古代财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摊丁入地”的政策,从雍正元年以后在各地陆续推行,大约经历了百余年时间最终完成。

(三)“禁海”政策及限制矿冶业和私人资本发展

(1)颁布“禁海令”,限制海上贸易的发展。

(2)限制民间矿业的发展。

(3)压制私人商业的发展。

四、旗人特权的法律化

在政治上,居于国家权力上层的,全部是满族贵族。

在民事经济领域,满族旗人也享有种种特权。一方面,旗人作为征服者,整个国家的经济资源都属于满族的战利品。为保证旗人的经济利益,清朝政府通过法律手段,对于旗人典卖田产、汉人典买旗地旗产作出种种限制。

除在政治、经济领域为旗人提供种种特权以外,在清朝的法律领域中也对旗人作出了一系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