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大全带解析答案_第1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大全带解析答案_第2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大全带解析答案_第3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大全带解析答案_第4页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大全带解析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教师资格之中学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大全带解析答案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1、18世纪英王使者马戛尔尼来华,提出自由贸易要求,被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出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尊王攘夷

B.休养生息

C.抑制工商

D.闭关锁国

【答案】:D

2、恩格斯以为.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律关系”,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表述符合恩格斯论断的是()。

A.罗马法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法典

B.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统治的有力支柱

C.罗马法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D.罗马法是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基础

【答案】:D

3、1937年,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贝特兰谈话时回忆说:“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毛泽东所说的“这种制度”始于()。

A.黄埔军校

B.南昌起义

C.三湾改编

D.古田会议

【答案】:A

4、孙中山说:“(我)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一千元,或多至二千,就算将来因交通发达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盈利八千,当归国家。”他的主张与下列各项相关的是()。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权主义

【答案】:C

5、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本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答案】:B

6、《中国现代的区域研究》中记载:“1880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派候补知县戴华藻集股两万两白银,开办中兴矿局,均为商股。”由此可以判断中兴矿局的经营方式是()。

A.官督商办

B.官办

C.商办

D.官商合办

【答案】:A

7、新航路开辟前,人类文明尚未超出地域的发展,不同区域文明之间的交流少、相互影响小。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世界尚缺乏整体的了解

B.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

C.人类技术水平难以克服地理障碍

D.缺少富有冒险精神的伟大航海家

【答案】:C

8、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

A.刀耕火种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千耦其耘

【答案】:C

9、某国际文件写道:“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该文件是()。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德黑兰宣言》

D.《波茨坦公告》

【答案】:D

10、英国诗人雪莱说:“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这句话强调的是()。

A.英国人和希腊人同宗同源

B.英国全盘继承古希腊遗产

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

D.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联系紧密

【答案】:C

11、罗斯福新政期间成立“民用工程署”,在全国建立18万个小工程,包括校舍、桥梁等,吸纳400万人工作。该措施的作用是()。

A.减少企业盲目生产

B.刺激生产与消费

C.促进企业间公平竞争

D.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B

12、《诗经·大雅》云:“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从中可以看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礼乐制维持社会安定

B.以为政有德强化天子的统治地位

C.以井田制保证财政收入

D.以血缘亲疏维系天子与诸侯关系

【答案】:D

13、“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反映了诸侯有勤王的义务,与其相关联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王位世袭制

【答案】:A

14、从最初的西欧六国结盟到横跨大半个欧陆的28国集团.催生并推动这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A

15、不满1周岁的婴儿用药剂量折算是

A.成人剂量的1/2

B.成人剂量的1/5

C.成人剂量的1/8

D.成人剂量的1/4

E.成人剂量的2/3

【答案】:C

16、白寿彝在《中国通史纲要》中指出:“它对封建主义的打击是前所未有的,它对知识青年摆脱旧思想的束缚起了巨大的作用。它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文中的“它”指的是()。

A.护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护法运动

D.一二.九运动

【答案】:B

17、《汉书》载:“诏贤良日:‘……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文中的“朕”指的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答案】:D

18、晚清一位大臣针对列强在华攫取的某项特权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这项特权指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开矿筑路权

D.片面最惠国待遇

【答案】:D

19、据史料统计,1872—1890年间,进口棉纱的价格下降了1/4以上,如以1872年的进口棉纱价格为基数,1886年进口棉纱的价格仅为它的66.9%。这一变化引起的直接后果是()。

A.政府财政收入增加

B.民族工业迅速发展

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阶级矛盾空前尖锐

【答案】:C

20、“将各省现今征收钱粮册内有名人丁,永为定数,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钱粮。”颁布这一政策的清代皇帝是()。

A.顺治

B.康熙

C.雍正

D.乾隆

【答案】:B

21、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农民形象:“……普通农民大概一半是自耕农,一半兼做佃农。不管怎样,他和他的家人在相隔不远的三四块田地里劳动,带着锄头和镰刀来来回回,主要为他们自己的生存干活……还可以种点卖钱的作物。”这反映了自耕农()。

A.在经济上实现了男耕女织

B.依赖于商品经济而存在

C.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自给。部分用于市场交换

D.生活富裕祥和的真实状况

【答案】:C

2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为春秋以来的三十多个大商人立传,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商艺术。他的这一做法()。

A.违背了历史潮流

B.不利于农业的发展

C.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D.反映了司马迁的个人意志

【答案】:C

23、标志着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的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答案】:D

24、1912年,孙中山表示要以全力“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此话应出自()。

A.《民报》发刊词

B.《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约法》

【答案】:B

25、“爱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与墨子的“兼爱”相比,孔子的“仁爱”注重()。

A.调解人际关系

B.倡导重义轻利

C.讲求实际功利

D.区分等级名分

【答案】:D

26、下列史事发生在淝水之战后的是()。

A.西晋灭亡

B.祖逖北伐

C.前秦瓦解

D.八王之乱

【答案】:C

27、史载:“晋主虽有南面之尊,无总御之实,宰辅执政,政出多门,权去公家,遂成习俗。”文中“习俗”指的是()。

A.郡国并行

B.门阀政治

C.地方割据

D.内阁专权

【答案】:B

28、垄断资本主义取代自由资本主义是一种社会进步,主要是指()。

A.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C.克服了生产的无计划性

D.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答案】:D

29、某患者症见心悸气短,自汗,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心胸憋闷,面色苍白,脉迟。根据脏腑辨证,回答以下问题。

A.心气虚

B.脾阳虚

C.心阳虚

D.肺气虚

E.脾气虚

【答案】:C

30、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签订条约,决定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这一条约是()。

A.《巴黎条约》

B.《罗马条约》

C.《布鲁塞尔条约》

D.《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答案】:D

31、221年,刘备亲率蜀军攻打吴国,结果蜀军“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骨漂流,塞江而下”。造成这一惨败景象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猇亭之战

C.淝水之战

D.长陵之战

【答案】:B

32、下列我国近代史上出现的标语和口号,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

【答案】:C

33、中国历史上有多次赋役制度的改革,其中把税收并为单一的土地税的赋役制度是()。

A.租庸调制

B.方田均税法

C.一条鞭法

D.推丁入亩

【答案】:C

34、下列教学方法中,适于讲授历史上重要条约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35、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

B.科学与生产紧密结合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D.科学家直接参与生产

【答案】:B

36、教师在编制历史初中试题时,要关注难度与区分度。为保证试题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难度应控制的区间是()。

A.0.1~0.2

B.0.2~0.4

C.0.4~0.6

D.0.7~0.9

【答案】:C

37、某村村主任二混子者也,变卖村里的50亩水田,村民获悉后,联合启用程序罢免村主任,保住了水田,这个事件反映了村民()。

A.可以随便罢免村官

B.有较强的维权和民主意识

C.不能盲目选村官

D.目无领导,为所欲为

【答案】:B

38、某历史著作写道:“明治政府认为强有力的经济是国家实力的基础,……电报、铁路以及蒸汽轮船航线的建立把地方和区域市场连接成为一个全国性的经济网络。”这句论述体现了明治政府实行的政策是()。

A.废藩置县

B.殖产兴业

C.文明开化

D.土地改革

【答案】:B

39、《新元史》记载:“上至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长,汉人南人贰之。”此处的“汉人”指的是()。

A.所有的汉族人

B.随蒙古人西征的汉族人

C.原南宋统治下长江以南的汉族人

D.原辽、金统治下的汉族人及契丹、女真族人

【答案】:D

40、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答案】:D

41、伯里克利当政时期,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公安委员会

C.陪审法庭

D.部落会议

【答案】:A

42、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

A.用理性的旗帜构建美好社会

B.彻底否定教皇权威

C.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猛烈抨击封建专制

【答案】:C

43、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的影响

C.人文主义思想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成为官方文字

【答案】:C

44、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答案】:B

45、继公民法之后,罗马逐渐形成了万民法。其主要原因是()。

A.领土的不断扩张

B.帝制取代共和制

C.公民矛盾逐渐激化

D.社会经济的繁荣

【答案】:A

46、20世纪后半期,我国决定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和新材料七个领域作为国家发展高科技的重点。这一科技发展规划是()。

A.“七五计划”

B.“985工程”

C.“211工程”

D.“863计划”

【答案】:D

47、近代《申报》曾评述道:“这是华北战争以来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国共宣布合作以后的第一个喜讯。我们的抗战是全面的持久的抗战。……不过,从这次晋北的初步进展中,我们却得到了一个深切的教训,那就是要保证抗战的胜利,政治工作必须和军事相配合,武力必须和民众相联络。”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答案】:B

48、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答案】:A

49、某国际文件写道:“现时业已到来,日本必须决定一途……《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该文件是()。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德黑兰宣言》

D.《波茨坦公告》

【答案】:D

50、要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可查阅()。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第二部分多选题(50题)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两极世界形成的内容所提出的要求是:“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某教师对“两极世界形成”一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表述如下:①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②通过对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对比变化的分析。进一步认识“冷战”的实质。③掌握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等主要内容,理解美苏两国对峙中各自采取的措施。④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研习等方式.认识美苏两国在“冷战”状态下的对抗和矛盾的激化对世界和平及国际关系造成的深刻影响。(1)指出上述陈述存在的问题。(8分)(2)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为本课设计两个“过程与方法”的目标。(8分)

【答案】:(1)材料中的①三维目标的主体出现错误,应以学生为表述主体。②、③将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同过程与方法概念混淆。(2)目标一:通过对对峙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培养综合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目标二:通过小组讨论、史料研习、情景再现等方式,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史料分析归纳能力,树立论从史出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学习“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教师先利用投影显示新闻片段: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罗斯最终告别了落后的农奴制。为了纪念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做出的巨大贡献,俄罗斯政府于2005年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式上,市长卢日科夫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全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在致辞中说:“亚历山大二世不仅使俄罗斯摆脱了农奴制的桎梏.同时在国内也十分重视教育兴国,创立了许多大学。”致辞后,阿列克谢二世亲自为塑像进行了东正教封圣并主持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追悼弥撒。然后,教师引入新课:以上这则新闻告诉我们,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那么,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改革为什么对俄国历史产生了如此重要的影响呢让我们进入本专题的历史之中去寻求答案。请对此课堂导入进行评价,并说明课堂导入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评价:关于课堂的导入艺术应当把握的关键就是六个字:“凝神、点题、起兴”。可以说,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古今结合的导入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习改革专题的现实意义,体现了本模块教学的时代性原则。教师在讲解中注意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性,更好的投入到历史教学中来。课堂导入的要求有:(1)趣味性;(2)新颖性;(3)启发性;(4)艺术性;(5)简短性。综上所述,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教无定法,新课导入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在学习原有的导入方法的同时应不断探索新的方法,并积极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3、材料:在历史课中,老师讲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给每个学生发一把小刀和一个橡皮,让学生在橡皮上刻自己的名字.比一比谁刻得好。学生们很好奇,十分钟后进行展示,教师对学生刻的字进行点评。问题:(1)对教师的做法如何评价,说明理由。(2)历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制作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案】:(1)该教师运用了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如临其境的感觉中,进行历史的体验和思维,激发求知欲和情感,培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不足之处:制作过程中师生关系没有协调好。体验式教学课上的环节、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应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而并非单纯的制作与体验,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应将该课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穿插其中,制作完成的过程也是教学目标完成的过程,教师应将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效果更佳。(2)在组织学生进行历史制作时应注意.①情境的直观性:创设的教学情境要直观,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有代入感.②启发性:创设形式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的内容要有讨论的价值,能启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③过程的灵活性:课上的环节过程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引导参与时情境创设可能就在其中,实践探索的过程可能就是成果交流的过程,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环节灵活的融合,使学生“身临其境”.④操作时做好安排:课前确定主题、搜集活字印刷术制作的资料;课上引导参与_÷情境创设。实践探索成果交流;课后总结知识、提升能力。

4、莱位教师在讲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时,有学生突然站起来提问“为什么在蒋介石杀害了众多共产党人后,共产党仍选择和平解决”。针对这一突发状况,老师首先肯定了学生的认真与积极,接下来根据学生对这一事件的理解,将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赞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另一组强调应该杀摔蒋介石。在同学们激烈的讨论中,结束了这节课的教学活动。问题:(1)你如何评价这位教师的做法?(2)如果你是该教师,你如何处理课堂中的这一突发状况?

【答案】:(1)首先,这位老师在讲课过程中遭到学生的突然提问时,能以肯定的形式应急处理是值得赞扬的;其次,利用学生的知识盲点与学习热情引导学生深入展开讨论,因势利导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值得倡导;再次,面对突发状况,教师的教学机智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既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按时按质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是教师应当关注的重点。材料中,这位老师在同学的讨论声中结束了课堂教学活动,既没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计划的完成。该教师应在面对课堂突发状况时,合理把控活动时间,以确保既能拓展延伸,也能按时完成教学计划。(2)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教师要学会因势利导,把突发问题变成课堂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许多自己的想法,此时教师要看准学生思想的症结和可能的走向并随时调整教学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所以面对课堂中的突发状况,教师首先要保护当事人的尊严,不能使突发的事件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要不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学习活动,巧妙而果断地将突发事件转化为有益的教育因案,使全体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这种灵活应变的教育艺术是厚积薄发的结果,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5、材料:我们……受上帝恩惠的神圣罗马教会的副主祭和枢机主教,代表教皇受特别异端法庭大法官的命令,反对全体基督教徒共和国内可能出现的任何异端罪恶.因为在1615年神圣的法庭里检举你,伽利略,七十岁,已故佛罗伦萨市民文钦卓.伽利略之子,认为太阳是世界的中心而且是静止的,大地也昼夜运行的许多谬说是真实的.还加以宣传,你对你的一些学生宣传了这种谬说,关于这种说法你和某些德国数学家通过信。你发表了名为《论太阳的黑点》的文字,在其中你把这一谬说当真实地加以叙述.因为你用自己的圣经注解来回答人们。根据教皇和最高的世界异端法庭各位枢机主教的命令,两个原理——太阳的静止和大地的运行——受到鉴定者的神学家的审查,即:“太阳是世界中心而且是静止的原理在哲学上是荒谬的、虚伪的而且形式上是异端的.因为它和《圣经》上所说的相矛盾。”“大地不是世界的中心而且不是静止的,也是昼夜运行的原理,在哲学上也是荒谬和虚妄。在神学上至少是信仰的错误。”——摘编自《中世纪史文献》卷2问题:(1)阅读材料并结合史实知识,指出罗马天主教会审判伽利略的原因。(2)结合史实知识,谈谈伽利略及其研究成果的历史意义。

【答案】:(1)罗马天主教会审判伽利略的原因:①伽利略坚持的“日心说”与天主教会的“地心说”相矛盾,在理论上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构成挑战;②伽利略对“日心说”进行广泛宣传,用自己对<圣经>的注解回答问题,影响罗马天主教会对当时人们思想的控制.(2)伽利略及其研究成果的历史意义:①伽利略借助观测工具对天体运行情况进行科学研究,其研究成果及求实的精神为之后的近代科学工作者做出表率,起到激励作用;②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以出版物的形式予以传播,启迪当时人们对宇宙事物产生新的认识,推动科学探索活动向前进行。

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农业调整法》,一方面控制农产品产量,从而提高农产品价格;另一方面,政府对缩减耕地、缩减产量的农民提供补贴。不久,国会又通过《农业调整法》的修正案,允许政府采用减少美元含金量等办法,增加全国货币流通量和信用贷款数量。1933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提高工人工资和工业品价格。在《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影响下,物价很快上涨。价格上升吸收了投放到市场的货币,增加了货币存量。货币存量的增加,导致名义收入的增加和就业人口的增加。这一增加,又进一步提高了物价。?——李世安《美国金融改革及其影响》?问题:(1)根据材料,概述这两项法案所采取的相同的金融货币手段。(6分)(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上述两项法案颁布的背景与影响。(10分)

【答案】:(1)金融货币手段:实行货币扩张政策,增加货币发行量,实行货币贬值;加强国家对金融的干预;国家通过政策提高工人和农民的收入,提高工农业产品的价格。(2)背景:美国处于经济大危机时期,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市场萧条;工农产品生产过剩,物价下跌,城镇居民和农民收入锐减。影响:促进了美国经济的逐步恢复,确保社会稳定发展;农民和工人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巩固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避免走上法西斯极权和对外扩张道路;美国废除了金本位制度,抛弃了货币紧缩政策,实施货币扩张性政策,加速了旧的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的衰落,逐步确立了国家适度干预的经济政策。

7、材料:某教师在“抗日战争”的教学中,引用了一段日军第59师团第54旅团第110大队伍长富岛健司的口述材料:“我想起了1943年在渤海湾的沿海地带生活的事情。我们如果见了男人的话,就抓过来殴打,残酷地加以杀害。但是见了女人,就要羞辱她。如果她们哀求或反抗的话,就大骂她们‘混蛋.难道不知道为什么让你们活下来吗’于是拼命地打她们,以致用刺刀将她们杀死。”然后,教师问:这段材料能说明什么学生答道,说明日军侵华暴行。教师补充说:这是亲历者的口述,是日军暴行的有力证据。问题:(1)该教师引用这段口述史料有哪些作用(2)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如何选择口述史料

【答案】:(1)教师引用口述史料的作用:①教师选取能够体现抗日战争时代特征的口述史料,增强历史学科的现实感,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②教师引用日本老兵关于日军侵华暴行的口述史料。充分发挥了述史生动形象的特征.营造了恰当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犹如亲历,有助于本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2)口述史料易出现主观片面的问题。但其依然具有一手史料的价值,教师需要从以下方面人手进行甄别和取舍:①注意目标性原则,选择能够体现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口述史料。②注意思想性原则,注重所选口述史料呈现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取向。要选择那些有助于学生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认识历史的口述史料。③注意精选性原则,必须要选取反映历史真实状况、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口述史料。④注意可行性原则,要充分贴合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取恰当、易于理解的口述史料。

8、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天人三策》问题:(1)根据材料,董仲舒认为“持一统”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汉初统治者崇尚什么学说(3)材料中董仲舒提出什么建议其目的是什么

【答案】:(1)学说众多,法制数变。(2)黄老之学。(3)建议:统一思想。目的:维护封建王朝的中央专制集权统治。

9、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2)课文摘录:女真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明朝前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在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

【答案】:

【参考设计】

一、导人新课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同学们能回忆出所学的主要内容吗?(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踊跃回答)师:(鼓励评价并指出)这些大事主要发生在明朝前期和中期,明朝末年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历史又将怎样演变呢?我们请同学根据课件上导入框的内容向大家作介绍。生1:明清之际风云变幻,政权更迭,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它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现在学习新课。二、讲授新课师:提到清朝,近年来描写清朝的电影、电视剧不少,其中有许多创作更是以“戏说”的形式来演绎历史。哪位同学能说出清朝给你留下的最基本的印象?(学生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时,教师引导同学回忆唐宋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生2:今天的满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唐宋时期。师:明朝后期.女真族在东北白山黑水间崛起,后来改族名为满洲并建立了政权。(教师板书: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师:在这个民族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有两位杰出的人物,那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内容,选出两位同学来介绍他们的业绩,并归纳出他们的贡献。

10、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堂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了解孔子、孟子与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认识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对当时和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提高学生阅读分析材料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观看孔子教授学生的动画片,了解孔子的基本思想和人生观点。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和墨家的主要观点,增强感性认识。采取比较和启发式教学等方法来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让学生运用诸子百家的观点来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积极参与整个思考过程,用争鸣来理解争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多元思想中,感受诸子百家为人类思想宝库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体会其对人类思想惠泽千年的影响;感受先哲关于做人、处事和治国的智慧。请评价该老师的教学目标。(16分)

【答案】:新课标倡导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这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互为整体的。该教师对三维目标做了很具体的阐述。但在书写方式和逻辑关系之间有所欠缺。首先在书写格式上:该教师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出现了多次“让学生、提高学生”等语句。其次,三维目标并未形成整体.逻辑性不强。针对该教师的问题,除了将“让学生”等词语去掉以外,将过程与方法改为:通过相关的寓言和成语故事来了解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观点,通过比较、讨论、探究教学等方法加深理解各家学说的特色和观点。

11、材料:大化二年(646年)春正月甲予朔,贺正礼毕,即宣革新之诏日:其一日,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屯仓。仍赐食封,大夫以上各有差。降以布帛,赐官人百姓有差。又日,大夫,所使治民也。能尽其治,则民赖之。故重其禄,所以为民也。其二日,初修京师,置畿内国司、郡司……凡畿内东自名垦横河以来,南自纪伊兄山以来,西自赤石栉渊以来.北自近江狭狭波合坂山以来,为畿内国。凡郡以四十里为大郡,三十里以下、四里以上为中郡,三

【答案】:(1)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①废除皇室和贵族的私有土地和部民,收归国家,成为公地公民;对大夫以上的高官贵族赐予食封.②改革统治机构,建立京师和地方行政机构(国、郡、里),设置关塞、防人(戍边军)和驿站,设置相应的职官.③确立户籍和赋税账簿,实行班田收授法,明确土地的面积计算方式.④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新税法.(2)大化改新是日本统治阶层中的革新派在遣唐留学生的影响和支持下,以唐代集权制国家为典范,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律令制国家而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这次改革对当时日本产生的影响包括:①废除部民制代之以班田收授制,为国家奠定基础,改变政权性质,使之成为新的封建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⑦改革将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国家公民授予口分田,使其社会地位有所提高,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③改革确立律令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削弱氏族豪强的传统特权,限制其为争夺土地和民众进行的争斗,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12、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2)课文摘录:女真是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明朝前期,属奴儿干都司管辖。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为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经常从在知识分子的诗词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人们称这种做法为“文字狱”。要求:根据《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答案】:

【参考设计】

一、导人新课师: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明朝的历史,同学们能回忆出所学的主要内容吗?(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踊跃回答)师:(鼓励评价并指出)这些大事主要发生在明朝前期和中期,明朝末年又发生了哪些大事?历史又将怎样演变呢?我们请同学根据课件上导入框的内容向大家作介绍。生1:明清之际风云变幻,政权更迭,由满洲建立的清王朝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它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了维护统治,强化君主集权,使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我们现在学习新课。二、讲授新课师:提到清朝,近年来描写清朝的电影、电视剧不少,其中有许多创作更是以“戏说”的形式来演绎历史。哪位同学能说出清朝给你留下的最基本的印象?(学生在座位上窃窃私语时,教师引导同学回忆唐宋时期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情况)生2:今天的满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它的历史要追溯到唐宋时期。师:明朝后期.女真族在东北白山黑水间崛起,后来改族名为满洲并建立了政权。(教师板书:一、满洲的兴起和清朝的建立)师:在这个民族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有两位杰出的人物,那就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内容,选出两位同学来介绍他们的业绩,并归纳出他们的贡献。

13、材料一:中国资本家在宁波组织了一个公司,使用外国机器轧花,以资本五万元开始营业……业务难以为继.此厂已濒于停业。——摘编自《海关十年报告》(1882--1891年)材料二:据估计,到1913年,中国产业资本约为3亿多元,其中清政府和民国北京政府的国家资本约为1.49亿元.私人资本约为1.55亿元。"时中外产业资本中,外国资本占80.3%。——贺耀敏《中国近现代经济史》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括这家中国公司的基本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状况及其主要原因。

【答案】:(1)在设备、技术等方面依赖于外国;规模小,资金少,经营管理困难。(2)发展状况: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棉纺织业作为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由沿海向内地扩展。原因:甲午战争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客观条件: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热潮和人民掀起的收回权利运动的推动。

14、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请回答下列问题:(1)请对下列文字中四个错误加以修正。中国古代成文法自战国时代的《法典》开始,到秦汉时代都是按照儒家精神制订的。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是《唐律》的制定和《唐律疏议》的撰写。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形式是中华法系的鲜明特点。(4分)(2)英国法系特别注重法典的历史延续性,例如:《权利法案》。请列举该法系两例具有恒久法律效力的其他成文法典名称。(4分)(3)近代欧洲大陆各国的法律大多渊源于罗马法。古罗马法实行的法律诉讼制度和原则中,至今依然起作用的有哪些(3分)(4)结合下列材料和已有知识简要分析罗马法产生的历史根源。(5分)材料公元395年,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奴隶制大田庄在东罗马帝国不占主要地位。君士坦丁堡和阿拉伯、伊朗、印度有贸易关系,是“沟通东西方的金桥”,成为繁荣的工商业中心。——《罗马法论纲》

【答案】:(1)《法典》改成《法经》;儒家改成法家;形成改成成熟;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形式改成以礼入法、礼刑结合。(2)《大宪章》《人身保护法》《王位继承法》等。(任写出其中两个即得全分)(3)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公开审判原则。(4)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商业经济发达、人口的流动和移民的增多等因素促使了法制的产生。

15、(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2)课文摘录: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西欧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上了联合的道路。1951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了《巴黎条约》,决定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这个共同体促使政治宿敌法德&r日-1的矛盾化解。后来,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这三个共同体合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成立后,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加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强制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的同时,又推动日本政府进行民主改革,以铲除军国主义的社会经济基础。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这就为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20世纪80年代.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政策,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深入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20世纪70年代开始,不结盟运动把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作为重要任务,同时,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要求: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答案】:一、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关于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视频资料和信息)师:20世纪80一90年代,中国提出了多极化概念,国内学术界对多极化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和形成了一批丰硕的成果和共识。所谓“极”是指具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较强大的综合实力.对国际事务具有较大影响的相对独立的力量中心或国家集团。当一个国家的力量遥遥领先,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时,体系就是单极的。当两个大国势均力敌,它们处在高于其他大国的一个力量层次时。这样的一个结构就是两极结构。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国或国家集团力量大致接近时,体系就呈现出多极化的状态。关于多极化的理解,有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还有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还有人认为东盟、巴西等也有可能成为一极。那么,这些说法到底哪一个更符合事实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一起解决。二、讲授新课师:请同学们迅速阅读教材各子目标题.回答有哪几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可能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生1:欧盟。生2:在亚洲还有中国和日本。(其他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大家请不要忘记,中国现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各方面来看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所以.请大家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也算作是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发展中国家的含义)师:在国际关系领域,发展中国家也被称为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或南方国家,泛指亚非拉和其他地区原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民族,在独立后所形成的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总和。这是二战后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这些国家在地域上多位于南半球,因而也常常被称为“南方国家”。(教师将同学们分成三组,组成上述三个代表队,分组自主研习教材对应的子目。然后由各代表展示研习成果并阐述该代表队可能成为其中一极的理由)(学生按照分组认真准备需要展示的内容)教师:哪个代表队首先来展示呀西欧队:

16、材料:下面某教师在“辉煌隋唐文化”实录:师.李白是唐朝诗人,生于公元701年,死于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一生写了大量的诗.1000多首流传至今,很多熟知,下面请一位同学朗诵《送孟浩然之广陵》生: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师:你们知道黄鹤楼在何地吗生:湖北武汉。师:这首诗描写的什么呢生:送别朋友。师:第一句说明送别的地点。第二句说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去向。三四句描述场景,诗人目孤帆远远逝去,眼前只有通向天际的长江流水。整首诗意境开阉,情意绵绵。其中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被后人评为千古丽句。问题:(1)你认为老师的课程讲述是否恰当主要理由(2)历史教师在讲述文学史时应该注意哪些内容

【答案】:(1)该教师在讲授的时候有失妥当。历史学科具有综合性,很容易和语文、地理等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课就是典型的例子。但在综合的时候,又不能失掉历史的特性。讲述文学史的时候应该注意对文学历史背景的探索。要讲清楚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创作的历史背景.以及产生的影响。该教师把“辉煌的隋唐文化”讲成了一堂语文课.而忽略了探讨李白诗中如此开阔的意境是在唐朝开放豁达的思想文化的背景下产生.教师在讲述文学史时也应该注意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历史学科的人文性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学史中的历史人物,自然会有值得学生学习的闪光点.而该教师忽略了这一点。教师讲述文学史应该注意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唐诗是我国文学史上光辉的篇章,帮助学生通过学习相关诗歌,形成对祖国文学的自豪感。因此,该教师在讲授文学史的时候.并未遵循历史教学的规律.是不正确的。(2)①注意对文学历史背景的探索。历史新课标中对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要求“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任何历史的事物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主观上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客观上的社会因素。教师在讲授的时候,要讲清楚这一段历史时期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文学上会有这样的特性,以及这样的特性对于以后的历史有什么样的影响。②教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我们仔细挖掘文学艺术史中展示出的人类普遍的爱。爱就是一种情感,它是情感教育的核心所在。一个感情麻木的人是创作不了好的作品的。在学习文学作品时,可以把其中最动人心弦的篇章呈现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交流感受.通过深入评析,揭示其中蕴含的理性追求和人文精神,把学生的情感引入更高的境界。为了培养学生历史唯物史观.需要形成一种关注劳动人民、钦佩杰出人物,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学而自豪的情感。③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康人格。文学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在于很多作者本身具有良好的人格.大量的古今中外名人及其言行事迹,可以成为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康的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良好素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心发掘,使历史人物形象有血有肉,使学生走近历史人物.融人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继承前人的传统美德.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④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在文学艺术史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能力.发挥学生的特长,我们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古典名著读后感评比、故事擂台赛、历史短剧表演和书法比赛等竞赛类活动。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更好地挖掘学生兴趣爱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多元化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还能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供舞台。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下面是某教师教授高中必修1《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一课的导入。教师:大家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宣传口号是什么吗学生: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教师:那么.你们是否知道2004年奥运会由哪个城市举办的学生:希腊的雅典。教师:雅典奥运会的口号是“欢迎回家”,英文是‘We1comeHome’,为什么雅典能向世界说出“欢迎回家”这样的话学生:因为雅典是古代奥运会的发源地。教师:说得对。古代奥运会之所以起源于雅典,是与这座城市的繁荣与文明有密切关系的,雅典被誉为“古希腊文化的中心,欧洲文明的摇篮。”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古代雅典的高度繁荣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课题——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1)教师的这种导入方式有什么特点和作用(8分)(2)采用这种导入方式应注意什么问题(8分)

【答案】:(I)使用的是谈话式导人。谈话特点和作用:特点:谈话法的最大特点是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和呼应,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作用:①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更加集中,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谈话的内容往往针对性强。有利于保持学生学习时大脑的兴奋,消除大脑皮质的疲劳。②能够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④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教育。(2)应注意的问题:①谈话的中心要围绕和服务于教学目的;②对谈话的内容做好充分准备;③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谈话;④提出的问题要尽量带有启发性、以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⑤提问要面向全班学生,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加;⑥教师对谈话中所提的问题最后要做出明确结论;⑦一般不要在课堂上完全采用谈话法。

18、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在“辛亥革命”这一课中“有关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两面性的体现”的难点讲解,某位老师通过让同学分析材料得出结论,以下是该老师在上本课时的教学片段:材料一以梁启超为首的改良派成为反清革命的坚决反对者,梁启超曾公开表示:“刀加吾颈,枪指吾胸,吾敢日期期以为不可,期期以为不可也。”材料二孙中山曾说:“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材料三辛亥革命成功之前,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起义:1906年蔡邵文、刘道一发动萍浏醴起义,1907年5月22日发动潮州黄冈起义,1907年6月2日发动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12月20日发动镇南关起义,1911年4月27日发动黄花岗起义,无一不是以失败而终,但革命党人没有放弃直至辛亥革命成功。师:同学们通过以上三段材料自由讨论以下两个问题:①通过材料分组讨论,简单归纳辛亥革命的过程。②通过材料简要总结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的原因。(1)结合设问,对该老师选取的材料有何评价(8分)(2)对该老师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教学片段运用了哪种教学方法并谈谈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应注意什么问题(8分)

【答案】:(1)我认为该老师选取的材料不够恰当,材料一说明的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坚决反对武力推翻清政府,没有体现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特点,学生无从分析。材料二、三体现的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性,但是没有选取关于资产阶级革命派妥协性的材料,所以学生不能从所给的材料中分析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妥协性的特点。因此该老师所选取的材料存在问题。(2)运用了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运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法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问题的层次性:探究式课堂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因而问题要经过精心设计,课堂上的问题应当是有层次的,由浅入深、连续不断的,使学生循序渐进,完成探究。②结论的不明确性:结论不明确,学生才会产生弄清事实真相的兴趣,继而积极开展探究问题答案的活动。结论明确的问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大,探究意义不大。③探究主题的价值性:选题要有价值,选取材料要正确,与问题搭配要得当。④民主性:老师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探究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在民主、平等的环境中,师生间、生生间对话交流研讨能够无拘无束,课堂才能活跃而高效。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应星(1587一约1666年)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一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编《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材料二牛顿(1643—1722年)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494f1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的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答案】:

【知识点】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古代中国的经济——小农经济;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经典力学;近代科学技术。(1)特点:传统科技的集大成;多总结,少创造。长期实验基础上的理性探讨;突破性的科学成果。背景:中国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发达;科举失利后的发愤之作。科学冲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长期从事科学研究。(2)原因:士大夫热衷于科举功名、轻视农业手工业活动;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新方法。

20、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李自成是明末农民军最杰出的领袖。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建国,国号大顺,建元永昌。……农民军以疾风暴雨之势,从陕西经山西直捣北京。三月十七日,农民军已至北京城下。……十九日晨,崇祯帝在煤山自缢而死。农民军胜利地开进北京。——摘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崇祯十二年(1639年),张献忠叛乱……李自成也乘时猖獗,于十四年(1641年)攻陷河南……十六年(1643年),李自成陷襄阳,僭号“新顺王”。次年,李自成建国,号日大顺,改元永昌……这时洪承畴早为清军所俘,山海关之地全部沦陷,而流寇的势力已非明朝所能抵御。就在这一年,流寇攻陷北京,清军也接着入关。——摘自傅乐成《中国通史》问题:(1)对同一史事的叙述,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何不同?(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8分)

【答案】:(1)材料一主要从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视角对史事进行叙述,对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持肯定的态度。材料二是从封建正统的视角对史事进行叙述,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农民军攻陷北京和清军入关造成的,将农民军称为“流寇”,对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持反对的态度。(2)出现这种不同叙述的原因如下。①材料一选自翦伯赞的《中国史纲要》,该书的出版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作者深受阶级史观(革命史观)的影响,对我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持正面积极的态度,因此站在李自成和农民起义军的视角叙述明朝灭亡这段历史。②材料二选自傅乐成的《中国通史》,该书于20世纪60年代在台湾地区出版。作者由于身处台湾,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受当时政治局势的影响,对农民起义持否定的观点,认为明朝的灭亡是由于农民军攻陷北京和清军入关造成的,从封建正统的视角叙述明朝灭亡这段历史。上述两种不同的历史叙述是由于作者具有不同的史观、身处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当时的时代背景造成的。

21、材料:某校历史教师在命制期末考试题中,找到如下一段史料:“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舶长日大班,次日二班,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仍明代怀远驿旁建屋居番人制也”。据此,该教师命制了一道单项选择题:史载:“国朝设关之初,番舶入市者,仅二十余柁(艘)……得居停十三行.余悉守舶”。此材料反映了“国朝”的经济政策是:A.严禁通“番”B.限制外贸C.打击走私D.杜绝外贸答案:B问题:(1)该题考查的知识与能力目标各是什么(2)指出该题在命制技术上的合理性。

【答案】:(1)知识目标:了解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理解广州十三行的内容和作用.能力目标:提高阅读和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2)①题型选择恰当。针对清朝前期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这一需要理解的知识内容以及期末考试这一考试形式,选择了材料阅读选择题这一题型,考查知识的同时考查相应能力.命制恰当。②难度合理。该试题是考查材料分析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试题,是在新的情境中把原有知识迁移过来以解决新的问题的题目,并非单纯考查记忆能力,这一考查难度符合期末考试目的。③题干史料选取精确、选项编制合理。选择题是由题干和选项两部分构成。该选择题的题干表述明确.中心突出;史料选取精炼;根据史料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同时,选择题中备选项的编制。尤其是干扰项的编制与答案具有似真性,与题干有一定联系,与正确答案一样具有吸引力。综上,从选择题题型、难度、题干和选项内容都能体现该题在命制技术上的合理性。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全面推行“养廉银”制度。具体做法是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注:耗羡,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耗羡”或“火耗”。)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摘编自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材料二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加坡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而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是产业工人的16倍强。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据《检察日报》(2004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10分)

【答案】:(1)“养廉银”的实施与耗羡归公相辅相成;“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的;“养廉银”制度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不同:政府官员的待遇更高;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高薪”与“严惩”相结合。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A.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僭越之权力,为非法权力。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利,为非法权力。C.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借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

【答案】:(1)《权利法案》。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权。(2)《权力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实现了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君权神授遭到否定,君主权利由法律授予,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议会权利日益超过国王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

2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片段一初创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片段二发展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片段三转型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

【答案】:(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3)调整一: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背景:一战后,国际呈现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调整二: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背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雍正二年(1724年),雍正力排众议,全面推行“养廉银”制度。具体做法是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注:耗羡,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耗羡”或“火耗”。)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摘编自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材料二作为高薪养廉的典范新加坡的做法应当是具有示范意义的。新加坡总理年薪22.84万美元,而同期美国总统年薪是10万美元,而新加坡政府内第四级公务员(从事体力劳动的打字员、司机、杂役人员等)的收入是产业工人的16倍强。除此之外,新加坡的公务人员还有厚的福利待遇没有计算在上列数据内(如退休金、假期、医疗照顾、在职培训、贷款等等)……在新加坡要成为高级官员是非常不容易的,新加坡从早期教育就开始寻找从政人才,对他们进行严格培训,并常常派他们到国外深造,并不计较家庭背景,而重实际能力。……在新加坡,由于立法周全而明确,执法严明,使贪污行为很容易被查处,而且还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腐败的成本远大于收益。——据《检察日报》(2004年)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主要特点。(6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新加坡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10分)

【答案】:(1)“养廉银”的实施与耗羡归公相辅相成;“养廉银”是按官职高低、事务繁简等来决定的;“养廉银”制度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不同:政府官员的待遇更高;对政府官员实行高标准选拔、严格培训,以保障其高素质;“高薪”与“严惩”相结合。

2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片段一初创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片段二发展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他非炸药类产品。片段三转型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

【答案】:(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3)调整一: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背景:一战后,国际呈现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调整二: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背景: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27、材料一:进入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微,诸侯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与此同时,铁器和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产力.私田越来越多。——某版历史教材课文选段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商鞅徒木立信论》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问题:(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经济上变革的最重要的表现是什么(2)材料二“商鞅之法”开始于哪一年请写出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列举两点即可)。这次变法给秦国带来了哪些影响(3)韩非子是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三,归纳韩非子的主张。

【答案】:(1)铁质农具和牛耕的使用。(2)时间:公元前356年。内容: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④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⑤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任答两点即可)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3)法家。主张: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4)确立郡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启示: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28、《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历史必修1中对辛亥革命的教学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下面是某教师讲授《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片段:教师:1911年底.孙中山从海外回到国内。各省的代表到南京集会,推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这标志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从此结束。孙中山堪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下面,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讨论,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学生分小组讨论5分钟,各组代表发言5分钟。最后,教师对讨论进行总结。问题:(1)你认为在《辛亥革命》一课中安排这样的讨论主题是否得当请结合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说明理由。(10分)(2)教师拟定课堂讨论的主题应考虑哪些主要因素(6分)

【答案】:(1)不得当。《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该教师的讨论主题“谈谈孙中山在20世纪中国社会的巨变中所起的历史作用”是围绕孙中山个人的影响进行的小组讨论。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从课程内容体系来看,孙中山个人的历史作用并非该课内容的重难点部分。不应该选为讨论主题。(2)从主题自身的内容考虑:①注意主题内容的综合性;②加强主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③注意主题的目标性,要符合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课程内容体系,能够完成课堂目标。从学生角度考虑:①注意主题的多角度和新颖性,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②主题的难度要适合学生能力,既能引发学生思考,又要保证学生认真思考后能够解决这一主题。

29、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独特多样。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探寻,不仅可以认识历史风貌,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材料一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圜丘,称“宝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徐吉军《中国丧葬史》材料二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吴新雷《为“百戏之祖”立典》问题:(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并分析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3)从上述材料中各遗产的文化特征看,指出它们所属遗产的类别。结合江苏两处文化遗产,谈谈保护文化遗产有何社会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