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代诗歌鉴赏-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_第1页
(5)古代诗歌鉴赏-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_第2页
(5)古代诗歌鉴赏-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_第3页
(5)古代诗歌鉴赏-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_第4页
(5)古代诗歌鉴赏-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古代诗歌鉴赏——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作业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高都护骢马行①杜甫安西都护胡青骢,声价欻然来向东。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腕促蹄高如踣铁,交河几蹴曾冰裂。五花散作云满身,万里方看汗流血。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青丝络头为君老,何由却出横门②道。【注】①高都护,即安西副都护高仙芝。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率军万人,平定小勃律国,因这次战功,入朝升官。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八、九载(749、750年)间杜甫困居长安时。②横门,长安城北西起第一门,横门道,是去西域的必经之道。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马”二句,补叙骢马曾在边地立过战功,它有着人的感情,一心助主人建立大功,称颂了骢马的品德。B.“雄姿”二句,借用曹操《步出夏门行》诗意,称誉骢马的品格,写青骢马不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总怀念战场的胜利。C.“五花”二句,“五花”是骢马毛色,散在各处,如满身云锦。这匹骢马是汗血马,奔驰万里,才能见到身上汗流如血。D.“青丝”二句,照应“雄姿未受伏枥恩”,写出骢马向往西域战场,戴上青丝络头,老死在槽枥间,这并非它的志向。2.托物寄情是古诗常用的手法,结合诗句说说作者借“马”寄托了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晚次鄂州①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①鄂州:唐时属江南道,在今湖北鄂州市。安史之乱前期,诗人为避战乱浪迹天涯,这首诗是他在南行途中写的。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见”字写出战乱漂泊中遥见汉阳城的喜悦,“犹是”突转,回归现实,写出仍需启程出发的沉郁。B.颔联简笔白描船中日常情景:同船商贾白日酣然入梦和夜晚船夫呼唤,透露出作者昼夜不宁的纷乱思绪。C.颈联即景生情:时值寒秋,人往三湘走,心却驰回故乡。用一“逢”字,将愁情与秋色的凄凉联系起来。D.本诗诗风淡雅直露,感情平易炽热,通过诗人的切身感受表现战乱,以小见大地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现实。4.试分析本诗尾联包含了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出塞作【唐】王维居延城外猎天骄①,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②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③。【注】①天骄:借称唐朝的吐蕃。②碛:沙漠。③霍嫖姚:即西汉名将霍去病,此处借指唐将。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联描写吐蕃在居延关外狩猎,白草连天,猎火熊熊,骑兵在秋日原野上纵横驰骋,弯弓射雕。B.面对如此紧迫的军情,唐军将士紧急调兵,“朝乘障”“夜渡辽”,急速行军,奔赴前线,疲于奔命。C.诗歌采用两相对照的写法,一面写吐蕃强悍勇猛,气势逼人;另一面写唐军士气高昂,积极应对。D.全诗读来音韵铿锵,声调响亮;借用“霍嫖姚”的典故表现唐军将士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6.清代方东树《唐宋诗举要》引:“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结合诗歌,谈谈你此评价的理解。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①阅之有感林景熙②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何人一纸防秋疏③,却与山窗障北风。【注】①封事稿:臣子上奏给皇帝的机密奏章,因加封防止泄密而得名。②林景熙,宋末元初诗人,宋亡后弃官不仕。③防秋疏:北方民族在秋高气爽、马匹肥壮、中原秋收完毕时入侵,故以“防秋疏”指内容为抵御异族入侵应采取措施的奏稿。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诗题可知,作者在山间小屋看见原本为南宋时期奏稿的窗户纸,有感而发。B.首联写景,先点明所居之地,意味着当时作者四处漂泊,遁迹世外,远离人烟。C.颔联写所处冬令飞雪之季,故有山窗糊纸避寒之举,为下文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D.后两联即事抒情:防秋疏用在窗上抵御北风,暗含作者怀才不遇,报国无门之叹。8.元代文人章祖程在《白石樵唱注》中评论道:“‘防秋疏’、‘障北风’六字间,非情思精巧道不到也。然感慨之意,又自见于言外。”请结合后两联诗句谈谈你对这段评论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杜甫画像(节选)王安石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①。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吟哦当此时,不废朝廷忧。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②。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伤屯悼屈止一身,嗟时之人我所羞。所以见公像,再拜涕泗流。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注】①不见收:不被录用。②伊周:指商朝伊尹和西周周公旦。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见到杜甫的画像,联想到杜甫的境遇和情怀,有感而发,表达了对杜甫的敬仰。B.“青衫”运用了借代,指代下级官吏,意即杜甫年纪已经很大还只是做了个下级官吏。C.诗人受到杜甫精神的激励,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D.诗人感慨,具有杜甫那样心灵的人古来少有,他希望杜甫能起死回生,好从之而游。10.诗中刻画了杜甫怎样的形象特点?请联系诗歌内容概括并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稚川约晚过进叔,次前韵,赠稚川,并呈进叔黄庭坚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道上风埃迷皂白①,堂前水竹湛清华②。我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③。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④。[注]①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②湛清华:出自谢混《游西池》“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③削瓜:削瓜而食,指夏天。④连夜发园花:《唐诗纪事》记载:武则天将去上苑赏花,去前作催花诗一首:“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对句中“小隐家”本指隐居山林行为高尚的人,这里指的是稚川。B.颔联将“迷皂白”与“湛清华”作对比,内容丰富,语言精练,感染力强。C.从诗歌的题目即可看出,这是一首唱酬诗;全诗情感真挚,富有意蕴。D.这首七律诗虽多用典故,但读来却不觉其用典,可见诗人艺术手法高明。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得郑二宣海南手札高株番禺天外古交州,念子南行恋旧游。故国又经花落后,远书翻寄雁来秋。梅边野饭逢人少,海上青山对客愁。为报罗浮①云影道,早随明月引归舟。注释:①[罗浮]山名,在广东南部,即友人所去之地。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从友人郑二宣南行之地说起,分别从空间和时间角度,写出此行路途遥远,所去之处历史悠久。B.故乡花落春尽,友人音讯全无,直等到“天外”来书,已是大雁归来的深秋,典故暗用得自然贴切。C.“梅边野饭”句寓情于景,写出了亲朋云散、人既少、情自减的境况,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D.全诗精于选景构图,时空、主客多层次交错,组成奇特的画面,语言清新明丽,情感表达不落俗套。14.本诗是如何利用虚实结合这一手法抒发对友人的思念的?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题。秋日三首秦观其一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其二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B.第二首前两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自有闲适情趣。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舟中,一在家里。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16.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不屈服于被束缚的命运”错,养在马厩是恩惠,但青驰马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故选B。2.答案:①战马和主人一心,在战场上为国建功,载誉而来,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②战马只能在京城槽枥之间,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困守长安,不能为国出力的惆怅之情。③战马不满足于在京城槽枥之间,依然渴望上战场建功立业,作者借此表达了不愿意困守于京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④战马雄姿英发,可以踏破交河的坚冰,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也有能力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信心。⑤战马非名将不敢骑乘,作者借此表达了困居长安间渴望被“伯乐”发现和重用从而获得建功机会的愿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此马临阵久无敌,与人一心成大功”,作者补叙驰马曾在边地立过战功,它虽是牲畜,却有人的感情,一心助主人建立大功,作者借此表达了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功成惠养随所致,飘飘远自流沙至”,指马跟随主人从遥远的沙漠地区来到这里,受着恩惠被豢养在厩里。战马只能在京城槽枥之间,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困守长安,不能为国出力的惆怅之情。“雄姿未受伏枥恩,猛气犹思战场利”,写马不甘心接受伏枥豢养的恩惠,它并没有衰老,故时刻不忘建功沙场。作者借此表达了不愿意困守于京城,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腕促蹄高如踏铁,交河几蹴曾冰裂”,战马腕促蹄高,踏地如铁,雄姿英发,几次蹦踏就使层积的交河冰破裂,作者借此表达了自己也有能力为国家建立功勋的信心。“长安壮儿不敢骑,走过掣电倾城知”,战马雄俊绝伦,京都“壮年”都不敢骑乘它,骑术高超的人驾御它,风驰电掣地在城里奔跑,全城的人都知道它是一匹良马。作者借此表达了困居长安间渴望被“伯乐”发现和重用从而获得建功机会的愿望。3.答案:D解析:“诗风淡雅直露”错,本诗诗风含蓄而非直露。4.答案:家业已随着战乱丧失殆尽,哪能再忍受江上传来的军鼓声。①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②对国事的忧虑,③同时显示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解析:5.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疲于奔命”分析错误。颈联凸显军情紧急,进军神速,表现出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而非疲于奔命。故选B。6.答案:①这首诗前四句写吐鲁番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秋日塞外狩猎,“时驱马”“好射雕”展现出吐蕃健儿勇猛强悍的风姿。②颈联“朝乘障”“夜渡辽”极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的局势积极备战,士气旺盛,有守有攻,从容应对。尾联写把“玉靶角弓珠勒马”赏赐给将军,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之武”。③整首诗从敌我双方落笔,两相对照,着力渲染双方实力相当,描写敌兵没有贬损和丑化,相互映衬中呈现出浓烈的诗意和气氛,正所谓“兴高采烈,如火如锦”。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诗前四句“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是说居延城外胡人正在狩猎,白草连天大火漫天燃烧。暮云下旷远的沙漠纵马飞驰,秋日里辽阔的平原正好射雕。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时驱马”好射雕”展现出吐蕃健儿勇猛强悍的风姿,刻画形象,有声有色。颈联“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护羌校慰坚守阵地登上障堡,破虏将军勇猛出击夜渡辽河。“朝乘障”“夜渡辽”极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的局势积极备战,士气旺盛,有守有攻,从容应对。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而尾联“玉粑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的意思是镶玉的剑,角饰的弓,战马戴着珠络头,朝廷要赐给得胜的将军:勇如汉朝的霍嫖姚。“玉靶角弓珠勒马”是唐军的装备,凸显唐军武器装备的精良,从侧面展现了唐军的军威,非常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之武”。此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全诗着力渲染双方实力相当,描写敌兵没有贬损和丑化,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此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前四句写敌人的勇悍和嚣张气焰,意在反衬出大唐守边将士不畏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相互映衬中呈现出浓烈的诗意和气氛,正所谓“兴高采烈,如火如锦”。7.答案:D解析:D.诗人对亡国之因的满腹愤慨,没有怀才不遇之情。8.答案:(1)“防秋”是为了抵御北方元兵入侵,“障北”是抵御北风的寒冷,两者意思相关。(2)感慨之意:遗憾当年“防秋疏”中的方略未能实现,痛惜前朝旧物沦落山间小屋,在此饱含对故国的怀念、伤感,同时也暗含对前朝政事混乱的批判。解析:防秋疏:北方部族以游牧为业,多在秋高马肥时向南侵扰。防秋疏即防范其秋季侵袭的奏章。这里特指有关南宋抗元的封事稿。“防秋疏”中的胜元方略在昏庸的君王和投降派手中未能实现、也无法实现,终成纸上谈兵,昔日未能助南宋抵挡住北人的侵略,今天却只能给山窗聊以挡挡北风了。其间蕴藏着多少感慨、多少讥讽、多少愤怒、多少谴责!而诗在表面上却用语平静委婉,仅略一感问,顺笔一点,较之声色俱厉却更为道劲有力。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等的能力。C.“诗人……宁可自己房屋破烂受冻而死,也不忍心天下赤子遭受寒冷”错误,诗中“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写的是杜甫。选项属于张冠李戴。故选C。10.答案:①命运穷苦:不被国家重用,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妻亡子死,历经战乱。②忧国忧民:希望天子圣明,大臣贤良,希望天下赤子能有安身之所。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惜哉命之穷,颠倒不见收”,写可怜杜甫的命运,颠沛流离,不被国家重用;“青衫老更斥,饿走半九州”,写生活艰难,忍饥挨饿;“瘦妻僵前子仆后,攘攘盗贼森戈矛”,写妻亡子死,历经战乱。诗歌前三联体现了杜甫命运的穷苦。“常愿天子圣,大臣各伊周”,作者希望天子圣明,大臣贤良;“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作者希望天下赤子能有安身之所。这两联体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这里指的是稚川”错误,由诗题“稚川约晚过进叔”可知,这里指的是进叔。故选A。12.答案:①轻松愉悦。首联写诗人骑着一匹钝马,慢慢向城东隐士家走去,衬托了诗人内心的轻松自在和即将见到好友的愉悦。②钦佩进叔。颔联出句用“迷皂白”比喻当时社会污浊以致是非不分,对句则借青竹写进叔清高不俗的高尚品格,抒发了诗人对进叔的敬佩之情。③珍惜友情。颈联写和朋友相聚日子无多,很快就要分赴两地;尾联写朋友间樽酒相欢,光阴非常宝贵,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情的珍惜。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从首联“人骑一马钝如蛙,行向城东小隐家”可知,诗人当时是悠闲自得地骑着马去“城东小隐家”,作者用“钝如蛙”的细节描写,衬托出当时内心的轻松自在和即将见到好友的愉悦心情;联系注释①,从“皂白”出自葛洪《抱朴子外篇·自叙》“不能明辨臧否,使皂白区分”(不能明辨善恶,使黑白分明)可知,颔联的“道上风埃迷皂白”,暗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黑暗腐朽,善恶不分;联系注释②,从“湛清华”出自谢混《游西池》“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在夕阳斜照之下,飞鸟归巢,鸣叫着欢聚枝头;落日的余晖流洒在池面树梢,水含清光,树现秀色,水清木华,西池的傍晚更加迷人)可知,颔联的“堂前水竹湛清华”,运用了象征手法,借“堂前水竹”的秀美风姿,赞颂了进叔超凡脱俗的品质。颔联的前后两句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进叔的崇敬之情;从颈联“我归河曲定寒食,公到江南应削瓜”可知,“我”要在寒食节“归河曲”,友人要在“削瓜”(夏天)到江南。讲述朋友间团聚的日子不多,要倍加珍惜;尾联“樽酒光阴俱可惜,端须连夜发园花”,表达了作者倍加珍惜当下和朋友欢聚畅饮的美好时光,“俱可惜”“端须”突出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之情的珍惜。13.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语言和思想情感等的能力“语言清新明丽”错误,从全诗来看,本诗的语言平实质朴、朴素自然。14.答案:①“念子南行恋旧游”虚实结合,写诗人因思念友人而倍感寂寞,从而更留恋往日的交游,今与昔交错映衬,深深地写出诗人对挚友的眷恋、思念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