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教师版_第1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教师版_第2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教师版_第3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教师版_第4页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习目标:.理清文章的说明脉络,归纳内容要点,总结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和句子的含义,学习本文简洁、严密、明晰的语言特色。3,了解相关建筑知识,激发对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语言建构]一、读准字音(一)单音字墁地()接榫()屋脊()・ ・ ・额椒.穹宇([答案])水榭()斗拱(mansun•Vjl)房檩(额椒.穹宇([答案])水榭()斗拱(mansun•Vjl)房檩()框架(fangxieUnqionggbngkuang(二)多音字1.组词辨析法J轴线()啊压轴戏()」抱厦()厦£厦门().弯曲(曲调(.横膺梁呵蛮横[答案]zhouzhouququshaXiahengheng.语境辨析法(1)花园里那一朵朵殷()红的鲜花正预示着他那殷()实的生活图景。(2)在钻头不断的切削((1)花园里那一朵朵殷()红的鲜花正预示着他那殷()实的生活图景。(2)在钻头不断的切削()摩擦下,机器向下开挖的力量逐渐削()弱了。僭案](1)yanyin(2)xiaoxue二、写对字形C二、写对字形Cfang( )碍Ifang()护【覆ng( )织Jjue()起I发jue()je()强[答案]妨防纺檐赡jMyan()Ishan( )养〔zhan( )仰点zhu)( )<chuO( )学、拾duo( )瞻崛掘倔缀辍掇三、积累词语.理解辨析(1)布置•布局“布置”指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对一些活动做出安排。“布局”指对事物的结构、格局进行全面安排;围棋、象棋竞赛中指一局棋开始阶段布置棋子。(2)发掘•发现两者都有“发觉”“看到”的意思,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3)题材•体裁“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明确词义(1)大同小异: (2)差强人意: (3)喜闻乐见: [答案](1)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2)勉强还能使人满意。(3)指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常用来形容人们喜爱的某艺术形式、平台、运动项目等。[语言运用]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写法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改正。当屋顶是四面坡的时候,屋顶的四角也就是翘起的。它的壮丽的装饰性也很早就被发现而予以利用了。在其他体系建筑中,屋顶素来是不受重视的部分,除掉穷隆顶得到特别处理之外,一般坡顶都是草草处理,生硬无趣,甚至用女儿墙.把它隐藏起来。但在中国,古代智慧的匠师们很早就发挥了屋顶部分的巨大的装饰性。在《诗经》里就有“如鸟斯革,如翚(h^n)斯飞”的句子来歌颂像翼舒展的屋顶和出檐。《诗经》开了端,两汉以来许多诗词歌赋中就有更多叙述屋子顶部和它的各种装饰的词句。这证明屋顶不但是几千年来广大人民所家喻户晓的,并且••••是我们民族所最骄傲的成就。它的发展成为中国建筑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改正: [答案]“穷”应写作“穹”;“翚”应读作“hul”;“家喻户晓”应为“喜闻乐见”。.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A.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B.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C.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为了同样的需要,乃至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D.为了同解决同样的问题,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乃至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A[“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是表递进关系的三个小分句,顺序不能颠倒,排除C、D两项;“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是整个句子的状语,故放在全句的最前面,排除B项。].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我们若想用我们自己建筑上的优良传统来打造适合于今天我们新中国的建筑,我们就必须首先熟悉自己建筑上的“文法”和“词汇”,否则我们是不可能写出一篇中国“文章”的。改正: [答案]“打造……建筑”属于动宾搭配不当,应将“打造”改为“建造”。[资料链接]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中国建筑学家。梁启超长子。1928年任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和教授,1932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33年兼任清华大学教授,讲授建筑学。1947年,被中国政府派往美国担任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中国顾问。1953年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主要著作有《中国建筑史》《中国雕塑史》等。他领导的清华大学建筑系,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1949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的设计。1952年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以及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1931年9月,在创立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为宗旨的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铃先生的邀请下,梁思成离开东大,回到北平,进入中国营造学社任职,开始踏上了他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的漫漫长路。为了积累资料和寻求科学依据,梁思成开始了他的艰苦的,同时也是颇具独创性的建筑调查活动。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他跋山涉水,历尽困难,陆续实地考察了河北、山西、浙江、山东、河南、陕西以及西南地区的古建筑遗迹,进行了大量的拍照、测绘、资料整理和科研工作,于1944年写成《中国建筑史》。自然科学小论文自然科学小论文是指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原理、问题等,进行专门的考察、分析、研究所写成的科学小论文。这种科学小论文的写作难度要比一般议论文的写作难度大得多。它不但使用材料多,写作内容难,而且在概括、归纳、逻辑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它是一般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科学研究论文的起步和准备。[文本鉴赏]这篇科学论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通过介绍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魅力和重大价值,同时指出了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提出了每个建筑体系有其自身的“文法”和“词汇”。① ②[答案]①平面布置②结构特征一、阅读课文第5段,回答下面的问题。.结合本段内容,请说说中国建筑中称为“一‘所’房子"的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简析。[答案]①中心性:围绕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②对称性:左右均齐对称;③朝阳性:主要房屋一般采取向南的方向;④主次性:主要部分有砖石墁地,次要部分种植树木花草。二、阅读课文第14〜19段,回答下面的问题。.作者是根据什么提出“词汇”和“文法”这一与建筑相似的比喻的?这里的“词汇”和“文法”指什么?[答案]作者是根据劳动人民在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提炼出来的。这里的“词汇”和“文法”是指人们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第15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答案]①主要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②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确切明了,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第19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举例简要分析。[答案]主要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①类比。例如“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②举例子。例如“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③作比较。例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罗马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作者运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科学类文章的文学性。.应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试举例说明。[答案]在同样需要、解决同样问题乃至表达同样感情的条件下,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建造出各种各类的建筑物。这就好像同样一句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说出一样。例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属不同民族,大小也不同,却基本是同一功用。三、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作为一篇科技论文,科学、严谨的说明是为文的基本要求,作者主要的任务是介绍科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可本文有很多句子带有很浓烈的抒情成分,应如何看待这些抒情句?请谈谈自己的看法。[答案](观点一)我们应认真体会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梁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观点二)梁思成先生就是告诉我们中国建筑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他的用意就是用强烈的民族情怀感染人们,引领人们进入高尚的审美境界。一个没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人是不会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的。[写法借鉴].写作特色语言简明、准确、严密本文属于科学小论文,也可以说是科技说明文,而科技说明文要求语言简明、准确、严密,不可堆砌辞藻,哗众取宠;不可晦涩难懂,故作高深。本文在语言上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如“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用语简单明了,概括了中国建筑的地位和成就。又如“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这句话中“一般”“主要”就用得很准确、严密,因为有一些建筑物,为适应特殊的需要,或符合特定的审美要求,就可能不这样。.写法指导-10-语言简明、准确、严密的基本方法(1)语言“简明”的基本方法:①不说废话,做到避重复,会省略,去赘疣,要善于运用代词来指代上文中已经出现的词句。②要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③要合理安排句子,挑选合适的句式等。⑵语言“准确、严密”的基本方法:①说明文语言要做到准确、严密,首先要注意动词、名词、数词的使用,这些词语如若运用得恰到好处,必然能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②准确使用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如“大约、大多、最、一般、比较、几乎、可能、左右”等表示估计、程度、限制等的词语。因为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与严密。③词、句次序的先后安排关系到语言的准确和周密。如用“不但……而且……”来表明递进关系,把握好词句次序,意义表述才能准确、严密,合乎逻辑。④遣词造句要注意一段内或段落之间的前后呼应,这样才能使表述的意思既周密又突出。.迁移运用请根据示例给《人性光辉》栏目写一则导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句式不要求相同。示例:栏目:历史天空导语:在历史的长河里,伟人以其思想的光芒成为照耀世界的一支明亮的火炬。他们伴着一盏青灯,坚守着精神家园,不为物役,不做钱奴。追随伟人吧,追随意味着发现,追随意味着提升,我们的人生积淀将一天比一天厚重,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生活的那本大书,成为最好的自己。栏目:人性光辉导语: 【参考示例】雨果说:“天生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只有当所有的人都心存善良、心存敬畏、心存感-11-激、心存爱意时,我们的世界才能真正充满爱。让我们心灵的天空,永远沐浴着人性的光辉,绽放出最美的色彩吧![素材采撷].素材积累梁思成先生一直对中国古典建筑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深挚的感情。当他看到祖先给我们留下的如此丰富的古建筑遗产如今却是满目苍凉时,满怀爱国热忱的他下定决心要研究自己的建筑,要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正是出于对祖国建筑的热爱、对建筑艺术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有了他在建筑理论上突出的建树。关于古城保护,他有美妙的构想:城墙上可以绿化,供市民游乐;壮丽宽广的城门楼可以改造成图书馆;护城河可以引进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当北京古都已然消失之后,曾经竭力想保留其历史原貌特征的梁思成,就注定要成为人们不断提及、不断感叹的人物。【应用角度】“爱国”“责任”“使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素材应用梁思成为了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号,对国家古建筑的保护充满着忧患意识,这些都来自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张伯苓不遗余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因为他懂得只有祖国富强,个人才有尊严。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责任。爱国之心,应当人皆有之。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家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家卫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历史的风雨尽管浩瀚汹涌,但不能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岁月的河流尽管绵长蜿蜒,但无法流走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他们光辉的爱国形象,崇高的民族精神,气吞山河的言辞,可歌可泣的壮举……无不令我们敬佩不已。[群文阅读]~~导读: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叶圣陶的《苏州园林》、张抗抗的《建筑的阅读》和冯烨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均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古典建筑之美……苏州园林-12-◎叶圣陶一九五六年,同济大学出版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园林的照片多到一百九十五张,全都是艺术的精品,这可以说是建筑界和摄影界的一个创举。我函购了这本图册,工作余闲翻开来看看,老觉得新鲜有味,看一回是一回愉快的享受。过了十八年,我开始与陈从周教授相识,才知道他还擅长绘画。他赠我好多幅松竹兰菊,全是佳作,笔墨之间透出神韵。我曾经填一阕《洞仙歌》谢他,上阕专就他的《苏州园林》着笔,现在抄在这儿:“园林佳辑,已多年珍玩。拙政诸图寄深眷。想童时常与窗侣嬉游,踪迹遍山径楼廊汀岸。”这是说《苏州园林》使我回想到我的童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观赏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13-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如画的一景。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只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细说。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梯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苏州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和雕镂琢磨功夫都是工艺美术的上品。大致说来,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而决不庸俗,即使简朴而别具匠心,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建筑的阅读(节选)。张抗抗对于大多数文学家来说,建筑也许常常被作为书来阅读。大的宏伟如《巴黎圣母院》,小的精巧若《醉翁亭记》。读到精彩之处,读到忘形之时,就有了批注。文学家“批”建筑物,便诞生了《阿房宫赋》《滕王阁序》《岳阳楼记》等传世名篇。于是建筑与文学浑然一体,一并发与读者,阅读由此继续。文学家阅读建筑,在心理和行为上形成文学的同构,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建筑与文学某些相同或是类似的规律,即使我们还读出了许多不同,但我们已经懂得,建筑与文学拥有一个何等丰富、天然的“共享空间”。-14-建筑与文学的构思——我们走进香山饭店。欣赏它、赞美它与山林自然和谐、相得益彰和完美构思。当建筑大师面对香山脚下这块尚是空白的山坡时,他的头脑瞬间所涌现的建筑的构思,便正奠定了日后这座建筑的价值。贝聿铭先生曾说自己是一个“因地制宜”派。我理解其大致意思是在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建筑的形式只有最恰当地体现出功能的需求,形式才具有耐人寻味的内涵。恰如文学作品的构思,其实,取决于那个说故事的人真正想要说出“这一个”故事而不是“那一个”故事。即使是现代主义文学所强化到极致的“有意味的形式”,形式仍然无法将“意味”完全分解。区别只在于,当一个新的构思形成时,它实际已完成了意味的能指。建筑与文学的想象——建筑师与文学家犹如一双眼睛的左眼与右眼,眺望遥远的澳洲美丽的悉尼歌剧院,我们在大师宏伟而奇特的想象面前叹为观止。那被大洋洲湛蓝色的海水映衬着的白色屋顶,如蓝天上悠悠驶过的白帆,或是扇动着翅膀掠过长空的白色巨鸟,激发起我们无尽的想象。想象是建筑师和文学家生命中的“酶”,因着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才会有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因着建筑师飘忽无涯的想象,才会产生像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那样奇丽的建筑作品。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和文学家,为人类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灿烂的鸿篇巨制,填补了人在世俗而庸碌的生活中精神的空白,而在创造过程中每一处惊人之笔,每一线灵感的闪现,均被“想象”的翅膀所牵引所蛊惑,“想象”应当是灵感之母。建筑与文学的语言——一部文学作品,无论是炽热还是冷静,都在倾诉着作家的内心情感。一座建筑,同样也用它特殊的方式在表达着建筑师对生活的理解。倾诉和表达都需要语言,如果说文学语言已有通常的定义,那么建筑的语言究竟是什么?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的矗立,象征着十九世纪欧洲工业革命的胜利。世界都市的一座巨型建筑,第一次使用了全部的钢铁作为建筑材料。在这里,钢铁首先组成了表达所需的最基本的“词汇”,但词汇并不等于语言。词汇必须加以组合、结构并赋予表达的内容以后,才形成语言。也许一千位建筑师同时使用钢铁作为“词汇”,但却会产生一千种不同的语言。埃菲尔铁塔雄壮的底座,如同千万钢筋铁骨的胳膊交叉缠绕而成的塔身、以及在风中微微晃动的塔顶那种可以俯瞰全城的高-15-度,都在炫耀着展示着大工业时代不可一世的力量。埃菲尔用铁塔说出了他的叛逆和希望,200年后,埃菲尔铁塔所蕴含的建筑语言,便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读懂,成为一种“表现”的典范。黄土作为词汇时,黄土即是黄土。黄土砌出了窑洞,窑洞诉说着对风沙的避藏和资源的贫乏;青砖筑成了长城,长城诉说着几千年的围困;青砖砌成炮台,炮台表达着顽强。然而建筑的语言终归超越建筑的功能,成为与人交流的另一种方式。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冯烨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自然美和人工美高度统一的境界,逐渐形成了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含蓄是中国古典园林重要的建筑风格之一。追求含蓄乃与我国诗画艺术有关,在绘画中强调“意贵乎远,境贵乎深”的艺术境界,在园林建筑中强调曲折多变,含蓄莫测。这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其一,其意境是含蓄的;其二,从园林布局来讲,中国园林往往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曲折多姿,往往通过风景形象的虚实、藏露、曲直的对比来取得含蓄的效果。北京颐和园就是如此,颐和园入口处利用大殿,起掩园主景(万寿山、昆明湖)之作用,通过大殿,才豁然开朗,见到万寿山和昆明湖,那山光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