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CPU发展趋势_第1页
剖析CPU发展趋势_第2页
剖析CPU发展趋势_第3页
剖析CPU发展趋势_第4页
剖析CPU发展趋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剖析CPU发展趋势CPU介绍 CPU是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微处理器)的缩写,它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如果把计算机比作人,那么CPU就是人的大脑。CPU内部结构1.算术逻辑单元(ALU) ALU是运算器的核心。它是以全加器为基础,辅之以移位寄存器及相应控制逻辑组合而成的电路,在控制信号的作用下可完成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各种逻辑运算。就像刚才提到的,这里就相当于工厂中的生产线,负责运算数据。2.寄存器组RS(RegisterSet或Registers)

RS实质上是CPU中暂时存放数据的地方,里面保存着那些等待处理的数据,或已经处理过的数据,CPU访问寄存器所用的时间要比访问内存的时间短。采用寄存器,可以减少CPU访问内存的次数,从而提高了CPU的工作速度。但因为受到芯片面积和集成度所限,寄存器组的容量不可能很大。寄存器组可分为专用寄存器和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的作用是固定的,分别寄存相应的数据。而通用寄存器用途广泛并可由程序员规定其用途。通用寄存器的数目因微处理器而异。 3.控制单元(ControlUnit)

正如工厂的物流分配部门,控制单元是整个CPU的指挥控制中心,由指令寄存器IR(InstructionRegister)、指令译码器ID(InstructionDecoder)和操作控制器0C(OperationController)三个部件组成,对协调整个电脑有序工作极为重要。它根据用户预先编好的程序,依次从存储器中取出各条指令,放在指令寄存器IR中,通过指令译码(分析)确定应该进行什么操作,然后通过操作控制器OC,按确定的时序,向相应的部件发出微操作控制信号。操作控制器OC中主要包括节拍脉冲发生器、控制矩阵、时钟脉冲发生器、复位电路和启停电路等控制逻辑。 4.总线(Bus)

就像工厂中各部位之间的联系渠道,总线实际上是一组导线,是各种公共信号线的集合,用于作为电脑中所有各组成部分传输信息共同使用的“公路”。直接和CPU相连的总线可称为局部总线。其中包括:数据总线DB(DataBus)、地址总线AB(AddressBus)、控制总线CB(ControlBus)。其中,数据总线用来传输数据信息;地址总线用于传送CPU发出的地址信息;控制总线用来传送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息等。 CPU的工作原理就像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程序指令),经过物资分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存储在仓库(存储单元)中,最后等着拿到市场上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从控制单元开始,CPU就开始了正式的工作,中间的过程是通过逻辑运算单元来进行运算处理,交到存储单元代表工作的结束。 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的主频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 CPU制作工艺:通常我们所说的CPU的“制作工艺”指得是在生产CPU过程中,要进行加工各种电路和电子元件,制造导线连接各个元器件。通常其生产的精度以纳米来计量。在集成电路中通称为线宽,线宽是指芯片上的最基本功能单元——门电路的宽度,因为实际上门电路之间连线的宽度同门电路的宽度相同,所以线宽可以描述制造工艺。制作工艺越先进,在同样的材料中可以制造更多的电子元件,连接线也越细,CPU的集成度越高,CPU的功耗也越小。 CPU核心电压: CPU的工作电压分为两个方面,CPU的核心电压与I/O电压。核心电压即驱动CPU核心芯片的电压,I/O电压则指驱动I/O电路的电压。通常CPU的核心电压小于等于I/O电压。

采用低电压的CPU的芯片总功耗降低了。功耗降低,系统的运行成本就相应降低,这对于便携式和移动系统来说非常重要,使其现有的电池可以工作更长时间,从而使电池的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功耗降低,致使发热量减少,运行温度不过高的CPU可以与系统更好的配合降低电压是CPU主频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CPU多媒体指令集: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MediaExtended)、SSE、SSE2(Streaming-Singleinstructionmultipledata-Extensions2)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 RISC指令集(精简指令集)

在最初发明计算机的数十年里,随着计算机功能日趋增大,性能日趋变强,内部元器件也越来越多,指令集日趋复杂,过于冗杂的指令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在计算机中,80%程序只用到了20%的指令集,基于这一发现,RISC精简指令集被提了出来,这是计算机系统架构的一次深刻革命。RISC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是:抓住CISC指令系统指令种类太多、指令格式不规范、寻址方式太多的缺点,通过减少指令种类、规范指令格式和简化寻址方式,方便处理器内部的并行处理,提高VLSI器件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处理器的性能CPU的扩展指令集

对于CPU来说,在基本功能方面,它们的差别并不太大,基本的指令集也都差不多,但是许多厂家为了提升某一方面性能,又开发了扩展指令集,扩展指令集定义了新的数据和指令,能够大大提高某方面数据处理能力,但必需要有软件支持。主要有intel的MMX指令集(MultiMediaeXtension,多媒体扩展指令集),SSE指令集(StreamingSIMDExtensions,单指令多数据流扩展) SSE2指令集(StreamingSIMDExtensions2,Intel官方称为SIMD流技术扩展2或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2) SSE3指令集(StreamingSIMDExtensions3,Intel官方称为SIMD流技术扩展3或数据流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3)AMD公司的3DNow!指令集CPU发展史CPU工艺发展史

摩尔定律,是由Intel的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Moore)通过长期的对比提出来的,其内容主要意思是说

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而价格下降一半;。

从芯片制造工艺来看,在1965年推出的线宽为10微米(μm)处理器后,经历了6微米、3微米、1微米、0.5微米、0.35微米、0.25微米、0.18微米、0.13微米、0.09微米、0.065微米,0.045微米以及目前的32nm工艺和intel将在明年推出的22nm工艺。IntelCPU的发展遵循了摩尔定理的预测。CPU发展趋势 Intel会继续以摩尔定律为基准开发处理器产品,但是随着CPU线宽的逐渐减小,最终会导致发生量子效应。我们需要寻求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来解决微观世界产生的量子问题。 CPU将会向多核心发展,提高其性能。CPU不在靠单一的提高主频来提高性能,而是通过集成更多的核心来提高其性能。未来可能会生产出6核8核甚至更多核心的CPU。

高能低耗。CPU的性能会逐步提升,但是处理器厂商会利用各处技术降低CPU的功耗和处理器的电压。 CPU集成度会继续提高,目前intel,AMD以及开始将显卡逐步集成在CPU内部。未来会将CPU和GPU整合在一起,生产出性能更进一步的产品;同时CPU将会可能整合内存到CPU片内。。CPU和芯片组的最新动态Clarkdale与Arrandale

2010年第一季度intel推出32nm版的双核心处理器「Clarkdale」和「Arrandale」。对应桌面平台为clarkdale,移动处理器为Arrandale。采用Westmere32纳米工艺制作而成。新的i3,i5,i7并第一次将内存控制器整合在当中。同时新的移动处理器还“革命”性的将图形处理核心(GPU)整合到了处理器中。其中GPU核心采用45nm工艺制做,而CPU核心采用32nm工艺。并且为CPU内置3-4M的L3cache。

新的酷睿移动处理器采用英特尔的5系列芯片组PM55/HM55/HM57。新的Calpella平台其基本架构由新酷睿移动处理器和5系列芯片组构成。新的5系列芯片组由于新酷睿移动处理器集成了内存控制单元(IMC),所以在采用5系列芯片组的主板上,将不会看到北桥芯片的存在,取而代之的则是被称为平台控制单元(PlatformControllerHub,PCH)的单芯片设计。而时下主流的迅驰2代Montevina移动平台,其基本架构则是由Penryn核心处理器、4系列芯片组(包括MCH与ICH芯片)共同构成,与5系列芯片组相比,迅驰2平台在核心芯片的数量上要多出一个。Sandybridge

根据Intel的“Tick”-“Tock”钟摆策略,intel今年将进行着“Tock”阶段,即更新CPU的微架构,全新微架构命名为SandyBridge。相比上代的Nehalem微架构(即Corei5/i7),SandyBridge有几大重要革新:1、内置高性能GPU(核芯显卡)将显卡与CPU无缝结合。2、第二代睿频加速技术。3、在CPU、GPU、L3缓存和其它IO之间引入全新RING(环形)总线。4、全新的AVX指令集。Tick”-“Tock”钟摆策略

英特尔自06年开始,在偶数年推出新的微构架,在奇数年推出新的制程工艺,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是按照一种“摆钟式”的步调在推进着,钟摆“嘀嗒”一下,微构架和制程上升一个高度,英特尔将这种发展模式称为“Tick-Tock”。Tock表示处理器微构架的进步,Tick表示处理器制造工艺的更新换代,英特尔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模式以两年为一个周期。处理器比较

SandyBridge仍会沿用Corei3/i5/i7三大品牌,并用“第二代”加以区别,继续主打“智能”的概念,命名为“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在命名方式上,第二代Corei3/i5/i7仍会沿用当前的命名方式,以第二代Corei72600为例子,“Core”是处理器品牌,“i7”是定位标识,“260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