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小说训练题(含答案)_第1页
初中小说训练题(含答案)_第2页
初中小说训练题(含答案)_第3页
初中小说训练题(含答案)_第4页
初中小说训练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送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⑪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⑫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⑬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⑭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⑮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⑯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说说你对第⑧自然段画线句子中“紧闭的门”的理解。(4分)

【解析】“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作者在这里将扣在耳朵上的耳机比作一扇紧闭的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明儿子关闭了心灵之门,同时也表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和无法走进他内心世界的伤感。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扣在耳朵上的耳机比喻成一扇紧闭的门.暗指儿子关闭了心灵之门,母亲无法走进他的世界:表达了深爱着儿子的母亲的遗憾和伤感。

第①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4分)

【解析】阅读画线句子可知是环境描写.然后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即可。句中以幼果太多以至枝丫下垂的情景.侧面表现“我”对儿子的不舍与牵挂。

【答案】环境描写.表现了果树挂满幼果.枝丫因负重而低垂的情景.烘托渲染了“我”把年幼的儿子送进学校后的不舍和牵挂之情。

联系第①〜⑧自然段的内容,说说第⑨自然段中“不断地在目送”具体是指什么。(3分)

【解析】题干中已经明确要求,联系第①〜⑧段内容,那么在解答时注意在这几个自然段内筛选答案,第①~④段讲华安上小学的第一天,我“目送”他走进教室,第⑤⑦段讲他十六岁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在机场“目送”,第⑧段讲他上大学,“我”目送他乘公车离去。注意答题时语言要连贯,不要遗漏。

【答案】①儿子上小学的第一天,'我”目送他走进教室:②儿子上中学时去美国,我”目送他走进机场:③儿子上大学时去学校.“我”目送他乘车离去。

4•作者为什么以“目送”作为文章的题目?说说你的理解。(4分)

【解析】通读全文,文章围绕“目送”展开,“目送”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文章前半部分写“我”一次次目送儿子离去,后半部分写“我”目送父亲离开,表达了“我”对儿子的牵挂和对父亲的感激。

【答案】其一.“目送”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全文叙事的共同特征。其二.“目送”这一举动能传达出作者的主要情感对儿子的牵挂和不舍,对父亲的感激和依恋。

我的农耕母亲

刘诚龙

过了一冬天,菜豆子带着水灵灵的春意与清亮亮的阳气,奔赴母亲作就的盛宴。母亲说,要等父亲先尝,菜豆子才肯结的。我说,谁先尝谁后尝,蔬菜们怎么知道?母亲说:

“怎么不晓得?天地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她们什么都晓得。”

菜豆子是报春最早的蔬菜吧。那开着红花黄花,五颜六色的,就是菜豆子。她们长得那么快,长得那么美。她们下地之初,母亲就烧了草皮山灰,与大粪一起搅拌,用手抓着,一兜一兜地散播。母亲曾经叫我抓,我找了一双手套,母亲一巴掌拍过来:“你怎能这样对待庄稼?”

我见过母亲抢肥。牛吃草吃饱后,后面会跟着好几个叔伯婶嫂,他们有的拿笸萝,有的拿灰斗,有的拿撮箕,虎视眈眈,等牛拉屎。牛尾巴一翘,一哄而上,谁抢得归谁。那次我母亲没拿工具,一头牛要拉了,母亲一个箭步,拉起上衣,全兜了,母亲以胜利者的姿态“哈哈”大笑,一路兜着,直奔自家的菜园子里。那菜园子里的菜豆子因此长得格外茂盛。

菜豆子之后,便是土豆,便是番茄,便是青辣椒,便是丝瓜、线瓜、苦瓜、南瓜。这些蔬菜们,像赶赴一场盛宴,呼朋唤友,一拨儿一拨儿来了。母亲说,要是菜豆子说那个铁道冲的刘家去不得,这些蔬菜们都不来了,你们到哪吃去?母亲平时说话很爱笑,但说到蔬菜,说到庄稼,她从来不笑。

母亲不太信神灵,隔壁的三奶奶信。三奶奶时时刻刻手上都拿着一副卦,砌房子、出远门这些大事,要打卦;就是扛只锄头去锄麦子,也要打一卦,问神仙宜不宜动土。母亲从不打卦,母亲信另外一种神灵。母亲下红薯种,挑选阳光炽热的晌午。晌午时分,人都回去吃饭了,鸟们也回去午休了,母亲便领着一帮孩子上园子,闷着挖土,不说话。总是有那么几个迟归的婶娘,这时节还在野外,一看见母亲总要喊:“刘婶子,还不回去啊?”平时很热情的母亲,此刻却装聋作哑,不应人。母亲说,不能应人的,一应,鸟就晓得了,鸟就来啄种了;一应,老鼠就听到了,老鼠就来偷吃了。鸟是走世界走江湖的,它见多识广,它有本事到哪里都能活下来,话语能力肯定超人;老鼠是土著,祖祖辈辈生活在我们这里,懂得我们的方言。有鸟“嗖”的一声带着哨音飞过,母亲就举头打一个手势。直到现在,我也不明白,母亲的这个手势与鸟做了一次什么交流。

母亲从不骂人。我家的菜园子经常失窃,母亲也不骂。母亲说,菜园子里是不能骂人的,那些恶话毒誓从嘴里骂出来,落到土里,会变成虫子咬菜。母亲的菜十分光鲜,毫无瑕疵,即或是天生“麻疹”的苦瓜,也比别人家的光滑。

老家有个说法,人太恶,养个崽都是“实屁眼”像所有的教徒一样,母亲虔诚地修炼自己的内心。每一年新鲜蔬菜上桌,母亲都要请父亲先尝。鸡爪,母亲夹给父亲吃,是要父亲扒财喜;新鲜蔬菜叫父亲先尝,是要我们孝敬长辈。竹子有上节下节,人有尊长晚幼。忠信孝悌,与人为善,那些蔬菜们大概也是考察了我母亲的品性的吧。开春的菜豆子也许这么喊:“铁道冲的刘婶子家是个好人家,我们都去她家吧。”菜豆子一声喊,蔬菜们便纷纷响应,结伴来了。我们家的南瓜都有一抱大,个个像弥勒佛;我们家的冬瓜站起来有人高,一排排靠在屋墙上,像十八罗汉;那豆角,一线一线地吊串串,像春天密密麻麻的雨脚。年年都是这样,我家蔬菜大丰收。

我家的碓屋有个神龛,祖宗都在神龛上,平时只有我爷爷值班,到我们供飨的时候,他们都回来。爷爷旁边有一只青瓷坛子,里头装的都是种子:辣椒种子,玉米种子以及南瓜、线瓜、高粱种子。它们被母亲分门别类,用红布包裹,一层一层地放在坛子里。神龛的后面是我家的柴火灶,在寒冷的腊月,我家在这里酿酒,蒸饭,炒菜,煮猪潲,天天有薪火燃烧。种子们在这里既享受春天般的温暖,又歆享母亲虔诚的供奉。

要说信神灵,这大概就是母亲所信的神灵吧,也是我们农耕民族子民所信的神灵吧。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1.这篇选文是通过哪几个典型事件来表现“母亲”的?(3分)

母亲用手抓粪肥、抢肥来悉心“喂养”庄稼。②虔诚信奉庄稼里的神灵,田间劳动不说话、不骂人。③虔诚修炼内心,用蔬菜教育孩子尊长,忠信孝悌,与人为善。(3分)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分析。本文的第①段引出“我”的母亲是相信“天地万物都是有灵性的”。而在第②〜⑧段分别举例讲母亲对农耕虔诚的态度:第②段写母亲撒播菜豆子直接用手抓,第③段写母亲在抢肥时的毫不犹豫,第⑤段写母亲下红薯种专挑阳光炽热的晌午,第⑥段写菜园经常失窃但母亲从不骂人,第⑦段写母亲虔诚地修炼自己的内心,第⑧段写母亲供奉种子。最后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请从语言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过了一冬天,菜豆子带着水灵灵的春意与清亮亮的阳气,奔赴母亲作就的盛宴。这句话用“水灵灵”“清亮亮”两个叠词形容菜豆子,同时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菜豆子新鲜、可爱的情态,同时也与母亲对待种子、蔬菜植物的态度相呼应。

(3分)

【解析】题干要求从语言、修辞角度赏析,该句在第①段,“水灵灵”“清亮亮”本是用来形容人的词语,这里说菜豆子“带着水灵灵的春意与清亮亮的阳气”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菜豆子写得富有灵气,与之后写母亲对种子和蔬菜植物的虔诚态度相呼应。

3•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母亲,在第⑤段中为什么要写三奶奶?(3分)

以三奶奶信神灵和母亲不信神灵形成对比,表现出母亲对蔬菜、种子的虔诚态度,突出了母亲的勤劳和善良。(3分)

【解析】母亲是文章的主人公,文中其他人物显然是为了表现母亲而存在,文中提到三奶奶信神灵,而母亲不信神灵,供奉种子,所以三奶奶的信神灵与母亲的不信神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而母亲供奉种子,可见她对蔬菜、种子和劳动的热爱,更好地突出了母亲的勤劳和善良。

4•读了本文,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她给了你怎样的启迪?(6分)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淳朴,对农耕生活虔诚、热爱的人。她的故事启示我们,要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对万物要有敬畏之心。(6分)

【解析】阅读全文可知,本文主要讲母亲对待农耕的态度以及对天地万物的敬畏。第③段中的“抢肥”,第④段中的“说到庄稼,她从来不笑”,第⑥段中的“母亲从不骂人”,都可以看出母亲的善良,以及对农耕的虔诚;第⑤段中母亲与鸟的交流和第⑦段中写到“每一年新鲜蔬菜上桌,母亲都要请父亲先尝”,体现出母亲对自然万物的敬畏之心。写启示可以结合母亲对农耕的态度来谈,如从母亲对农耕生活的虔诚,可以启示我们要敬畏世间万物,再如对母亲勤劳、善良的描写可以启示我们要热爱生活,努力修养自己的内心,使自己心平气和等。

我的温暖,一寸长

葛闪

这是个身着工作服,满身油漆和泥土,满脸灰尘,约莫40岁的中年男子。

他隔着车窗朝我弯着腰,腼腆地笑着,给我递了根香烟。

看我接了烟,他大喜过望,慌忙从兜里摸出打火机帮我点上,且咧开大嘴一笑,说:“大哥,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我一听有点蒙。

他好像瞧出了我的心思,又是憨憨一笑,说:“俺这烟差,你们城里人瞧不上眼。您是第一个接俺烟的人,俺激动哩。您绝对是一个瞧得起俺们乡下人的好人。您说是不,大哥?”

“有事吗?”我笑笑,为这个中年男子的“油嘴滑舌”。

“是这样的,大哥,”男子搓搓手,不住地点头,“俺就是想,能坐坐您的车不?”

“你要到哪里?”我轻轻皱了皱眉,不是我小气不让他搭车,而是他那一身的油漆和泥土,实在是让我心生芥蒂。

“不不不,”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俺哪儿也不去,就在上面坐一会儿就行。今儿不坐,就明天坐一回就行,还是今儿这个时间。”

说完,他那布满血丝的大眼睛,充满着乞求的眼神。

⑪我犹豫了一下,还是点了头,说:“行!”我话音刚落,还没来得及问他我心中的疑惑,他就一连向我说了几句谢谢便离开了。临走前,还特意向我车前的车牌望了一眼。

⑫第二天,他准时到了学校门口。看我在,他一脸兴奋,轻轻坐上了副驾驶座位,和我

聊了起来。

⑬还没聊五分钟,放学的孩子们便冲出了校门。他透过玻璃,紧张地看着人流。过了一阵,他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不一会儿,一个小男孩跑到了他的面前,他让小男孩叫了我一声“叔叔好”,然后还介绍说我是他在城里刚认识的朋友。他递了根香烟给我,便将孩子放在自行车上匆匆离开了。临走的时候,他望向我的眼神里,充满了感激。

⑭我实在不明白,他为什么只坐这么一小会儿。直到三天后在学校门口,他才告诉了我答案。

⑮原来,孩子刚进城读书,因为农村和城里的生活习惯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同学很瞧不起他的孩子。孩子的心理因此出现了阴影。

⑯“其实俺明白,城里人也待俺们如亲兄弟般的好,只是孩子小,暂时还不能理解。”他笑笑说,“俺上次坐您的车看着他向我跑来,然后我就告诉他,您和我是顺路的,常免费载着我一起来学校!”

⑰他搓着手,又憨憨地补充道:“别的家长给自己孩子的温暖那么长!”他张开双臂,比画了一段很长的距离,然后又接着说,“俺不中用,俺只能给他这么点的暖!”说完,他用手指比画了一个大约一寸的长度。

⑱“一寸长的暖!”这形象的比画瞬间击中了我的灵魂,我深深地震撼,被它的朴实,又被它的深沉!

(选文有删改)1.文中的“他”为孩子做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为了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他”请求坐一次“我”的车.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全文,将主要事件——“坐车”.目的——“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等内容概括出来。分析时.要结合重点段落来分析。注意做到语言筒洁。

课时讲解题型

文章第①段使用了人物描写的哪种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作用:①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②暗示了“他”工作的艰辛:③暗示了“几天来”“他”被拒的原因:④为后面“我”的“皱眉”“犹豫”作了铺垫。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的把握能力。结合第①段的内容不难判断出

描写方法。在分析作用时.应结合后面的内容.从结构、表现人物性格等方面具体分析。课时讲解题型

3.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您是几.天.来.第一个接俺烟的呢。

“几天来”说明“他”为此努力了好些天,表现出“他”的艰辛努力和坚持,以及父爱的执着深沉。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境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句中加点的“几天来”与“第一个”形成对比,说明“他”为了要坐车,已经努力了很多天。再结合这位父亲的言行及全文的中心来体会他的精神与性格即可。

4.本文情节安排上最大的特点是设置悬念,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悬念举例:“他”为什么无缘无故给“我”香烟?“他”为什么对“我”“油嘴滑舌”?“他”为什么要坐“我”的车.而且只坐一会儿?为什么“他”的孩子出来“他”就“飞快地推开车门.站在车旁大喊着”?作用:利用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情节有波澜。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特点的把握能力。题干很鲜明地告诉考生,考查的是“设置

悬念”。只要弄清楚悬念的概念.就能找出例子。分析悬念的作用.可从读者的角度、情节发展这些方面展开。

5.“一寸长的暖!”深深地震撼了“我”,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一寸长的暖”的理解。这位父亲认为自己为消除孩子心理阴影而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给孩子的爱是很少的。但是他想出办法,不惜委屈自己,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这样的父爱是深沉的、伟大的。

解析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分析时.可结合全文内容.指出父亲为了孩子.只能用坐一坐别人的车的方法来消除孩子的心理阴影。虽然这位父亲认为为孩子做的事情是微不足道的.但他执着努力地去做.这份爱又是很深沉的.给孩子、给“我”以温暖。

寒冷的冬夜那是一个冬日的夜晚,我们几个人从茶店里出来,顿时感到寒气袭人,马上把衣领拉了起来。还不到十点钟,行人已经很稀少了,路上静悄悄的。

风稍小了些,天却冷得更加厉害了。路上结成的冰,反射着点点灯光;一踏上去,就可能使人跌倒。入冬就冻了起来的路,在人的脚下,发出清亮的声音。

“我们回家去吧。”两个同伴向南走了,我们三个人该向北去。因为还有一段颇远的路程,我们只好叫人力车。原以为街上是冷静的,可是一声呼唤之后,许多辆车子都朝我们这里赶来。

车夫们争着说:“您到哪儿?我拉您去。”刚要把要去的地名说出,他们就开始讨价,还没有等我们还价,他们自己就一直把价钱少了下去。“一毛钱。”“四十枚。”

“三十六枚吧!”

“三十枚我送您回去。”

听到这样的价钱,我就说:“三十枚就三十枚,要三辆。”要价最低的那个车夫,立刻就嚷着是他们先讲好了的,另外两个车夫也争着附和,这样就说定了。我走近那个车夫,分明地看到那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他放下车把,我并没有坐上去。

他说:“请您坐上去吧。”

我没有回答,脚也没有动。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就对我说:“您放心,保准送您平安到家。”

“我,我倒没有什么,只是你……”

“我今年十九岁啦,已经拉了两年半的车。”

显然这是不确实的,他那样子最多也不过十六岁。

“你知道到那里还得爬一座桥,路又不近……”

“我常走,您就上车吧。”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他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在昏暗的灯光下,我看见他的脸是那么瘦小,他的身子是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的样子。

“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

话还没有说完,就有一辆车跑到我眼前,可是我并没有马上坐上去,我从衣袋内掏出一些钱,给那个失望了的小车夫。

“你不用拉我了,这点钱给你。”

他坚决地摇着头,俯下身拾起了车把,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你的年纪太小,你不该拉车,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我的年纪一点儿也不小,家里人说我该养家了。”

“拿去这点钱吧。”

“凭什么要你的钱?我要靠卖力气赚钱的!”说完,他径自掉头走掉了。跟我同行的两个人的车子早已走了,只有我呆呆地站在那里。我感到十分孤独,觉得自己好像是生活在一个陌生的世界中。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小车夫也许是对的,难道是我错了吗?

握着铜元伸在冷空气中的手有一点儿僵住了,我只得缩回去。我的心也冻结了,在这寒冷的冬夜,在那怨恨的眼光里。

我终于坐上了车,一任车夫送我到任何地方去。

课时讲解题型

1.选文多次写天气的寒冷,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衬托小车夫谋生的艰难:②衬托“我”内心的孤寂。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性格等,本文多次描写寒冷,首先是衬托“我”的孤寂,此外还衬托了小车夫谋生的艰难。

课时讲解题型

“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

示例:我怕你年纪太小.太劳苦了会伤害你的身体:怕你不能送我平安到家。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省略号在这里语意未尽,“我”看到小车夫那么瘦小,身体那么单薄,好像还生着病,自然会想到自己坐他的车会伤害他的身体,万一他在半路病倒了,自己也不好回家。

课时讲解题型

请简要赏析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眼睛里冒着愤怒的光

这是一处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车夫因“我”失信和给钱伤他自尊而产生的不满情绪。

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画线句是对小车夫的神态描写。因为“我”拒绝坐他的车并且施舍给他钱,他的眼里冒出了“愤怒的光”,表达的是对“我”的所作所为的不满。

课时讲解题型

结合选文中加着重号句子的内容,谈谈你阅读后的感悟。我.一.点.儿.也.不.懂.得.别.人.,.别.人.也.不.懂.得.我.。

示例: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非常重要。我们要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样才能减少误解•避免出现隔阂。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感悟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注意,感受、感悟等需要源自原文,不能脱离原文,但是也不能照抄原文,要能结合文章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内容要积极向上。

特殊的圣诞礼物

[美]赛珍珠

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诞节最使他高兴的,就是吃火鸡和母亲做的馅饼。他姐姐每年都要缝制一些圣诞礼物,而父母总给他买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一本书什么的。而他呢,也总是把零用钱攒起来,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份礼物。

他很爱他的父亲,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他想,这个圣诞节他就十五岁了,该送给父亲一份更好的礼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老是到商店里去给他买条普通的领带。他侧身躺在阁楼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琢磨着。

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过他,耶稣是在牲口棚里诞生的。还说牧师和圣人来到牲口棚,给人们带来了圣诞礼物。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爸爸进去挤奶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这不就是给父亲的最好礼物吗?他凝望着满天的星斗,不觉得.意.地笑了。

这一夜,他醒了好多次,每次都要擦根火柴,借着火光看他那只旧表。

凌晨两点半他就起了床,悄悄下楼,轻轻拉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向牛棚。牛棚里,一头奶牛睡眼惺忪地望着他,显出惊奇的样子,好像在说:“你好早啊!”

过去,他从来没有独自挤过奶,现在觉得似乎要做一件极不简单的事。他开始干起来:给牛添草加料,挤奶,接着打扫牛棚……诸事完成后,他便小心翼翼地关上牛棚的门。

回到房间,他一看表,离四点只差五分钟了。他赶紧脱掉衣服,跳上床,像地鼠一样钻进被窝,用被子捂住头,尽力控制自己激动的喘息声,生怕父亲听见。这时,房门开了。

“鲍勃,”父亲的声音,“虽然是圣诞节,但我们也得起来干活啊,孩子。”

“好——吧——”他故意装作还没睡醒的样子。

“那我先去了,我得把事情先干起来。”

⑪门关上了。他仍躺在床上,忍不住笑出了声,想到等一会父亲就会明白一切时,他的心跳得都快蹦出来了。

⑫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听到了父亲的脚步声,接着门开了。

⑬“鲍勃!”

⑭“嗯,爸爸一一”

⑮“你这小鬼,”父亲激动得话也被哽住了,“你这家伙骗了我,是不是?”

⑯“这是给您的圣诞节礼物,爸爸!我爱您!”

⑰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双臂在他的后背上下抚摸着,滚烫的泪水滴到了他的面颊上。

⑱“我也爱你!孩子,我真谢谢你!再没人比这干得更棒了!”

⑲那一瞬间,他心里猛然一暖,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原来爱是需要表达的!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赛珍珠,美国作家,

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1.“特殊的圣诞礼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

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筛选文章信息。题目要求“摘录原文语句回答”,故首先应该找到信息所在的段落。通读全文,从第②段的内容可以看出鲍勃想给父亲一份与众不同的圣诞礼物。第③段中,“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用设问句引出答案。

课时讲解题型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不觉得.意.地笑了。

“得意”就是感到非常满意(称心如意)。写出了鲍勃终于想出送给父亲的特殊的圣诞礼物时的自豪(兴奋、骄傲、喜悦)心理。

(2)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

“紧紧”形容动作的程度.写出了父亲看到特殊礼物时的惊喜(激动、兴奋)之情.表明儿子的礼物得到了父亲的赞许(认可、肯定)(或写出了鲍勃的用心、懂事感动了父亲)。

解析本题属于词语赏析题,作答时应结合语境仔细推敲。第(1)题中,“得意”是指“感到满足时的高兴心情”。用在此处写出了鲍勃想出送给父亲的特殊圣诞礼物时的高兴、骄傲、喜悦、自豪等心情。第(2)题中,“紧紧”有“牢固,不放松”“严密”“事物呈现紧张状态”等意思,句中指父亲把儿子抱得很牢固,不放松,表现出了父亲的激动、惊喜和感动。

选文第②段中说“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读完文章,请说说父亲是否意识到了鲍勃的爱,并简述理由。

父亲意识到了他的爱。从文章第⑥段中的“紧紧地搂”“抚摸着”等动作及第⑱段中“我也爱你……”等语言中可以看出。

解析首先要点明父亲是否意识到了鲍勃的爱,然后再阐述理由。在看到鲍勃送给自己的圣诞礼物后,父亲紧紧地搂住他,抚摸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并对他说“我也爱你”。这些都体现出父亲意识到了鲍勃对自己的爱。

课时讲解题型

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示例一:此句运用动作描写,刻画出鲍勃完成礼物后既兴奋又激动"既紧张又期待的心理(刻画出鲍勃既担心父亲提前发现他准备的礼物,又期待看到父亲发现礼物时惊喜状态的心理)。示例二: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鲍勃动作的敏捷。写出他既担心父亲提前发现他准备的礼物,又期待看到父亲发现礼物时惊喜状态的心理。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重点句子。题干中明确指出“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对照语句,由“脱掉”“跳”“钻”“捂”“控制”等表示动作的词语可知,运用了动作描写,“像地鼠一样钻进被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任选其一,写出运用此方法所起到的作用即可。比如运用动作描写,形象地刻画了鲍勃完成这件特殊的圣诞礼物后的兴奋激动和紧张期待的心理。

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

结构上前后呼应,总结全文:内容上点明“爱是需要表达的”这一主旨,深化了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文段的表达作用。题目要求“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

结构上与前文“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相呼应,且是对鲍勃送父亲特殊的圣诞礼物的一个总结:内容上点明了“爱是需要表达的”这一中心,深化了主题。

罗圈腿的小猎狗曹文轩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害羞。它的主人,也就是那个猎人,一共有十一条猎狗。但猎人在清点狗数时,却总是只数到十。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主人的忽视,很让小猎狗伤心。它决定要让自己跑得最快,终于有一天,它跑着跑着,竟然发现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了。此时,它又突发奇想,要成为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猎狗,尽管那十条猎狗一个劲地笑话它傻瓜。

终于,有一天,它跳过一堵高墙,不料,高墙那面是养鸡场。当鸡的主人找到猎人时,它自然受到了惩罚。

猎人罚它去看守潭底的石头,不要让石头浮上来。他带着其他十条猎狗打猎去了。当然,每次捕猎回来,它也分得一块肉。但小猎狗并不满足,看到小河,它竟然说要成为这个世界上一条跳得最远的猎狗。它开始起跑……跃起,“扑通”,掉进了河里,激起一大片水花。

河岸上,猎狗们笑成了一团:“哇,我们看到了世界上头号大傻瓜!”小猎狗不为所动,一如既往地跳进河里。一次,正在飞跃河面的它,吓到了正准备上岸下蛋的母鸭,结果蛋全部生到了水里。

放鸭的老头非常恼火,一把揪住正在往岸边游的小猎狗,将它扔在了猎人面前:“好好管教管教你们家的罗圈腿!”

猎人没辙了,让它去看葵花田,说要看住这些葵花,不许它们跟着太阳转。所有葵花都跟着太阳转动。小猎狗来回跑动着,向它们“汪汪”叫个不停,但是它们根本不理睬它。小猎狗累坏了,不过,等它疲倦回家时,还是能吃上肉。

又到了给村民表演的时刻了。猎人的另外十条猎狗皮毛光滑,神气十足。突然,一条毛发发红的公狼,愣是在十条猎狗的眼皮底下,满不在乎地跑掉了!众人发出“嘘——”声,这太丢人了!猎人觉得颜面扫尽。

这时,小猎狗突然窜出去,穿过狗群,直向山冈上的狼扑去。它快得像一团光,人们甚至都没看清楚它的样子,等反应过来的时候,才发现小猎狗正在一棵大树下休息,它的身边躺着那只雄壮的公狼,早已停止了呼吸。

从此,猎人最喜欢的一条狗,就是小猎狗。他特地做了一个漂亮的皮圈,套在它的脖子上,无论去哪里,都带着小猎狗。

人们见了,都会“啧啧啧”地赞叹:“瞧啊,那四条罗圈腿,弯曲得多美啊!”一条小猎狗,走在大街上,它为它的罗圈腿感到骄傲。后面跟着那十条猎狗,学着小猎狗,一律走成罗圈腿。

(《意林》(少年版)2012年第10期)

课时讲解题型

1.简要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小猎狗在被别人瞧不起的情况下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了别人的尊重。(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故事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抓住故事中的事件主体(小猎狗),以及事件的主要内容,用简洁通顺的语言加以表述。

2.联系上下文,体会下面语句中加点文字的表达效果。

小猎狗以为猎人没看到它,它总是挤.到前面去,可是猎人把目光越过它,还.是.数后面十条狗。

“挤”这一动作表现出小猎狗希望猎人关注自己的迫切心理。“还是”则强调了猎人对小猎狗的忽视.凸显了小猎狗被忽视后的伤心失落。

解析这是描写小猎狗动作及心理的词语,要结合小说内容,细致挖掘它当时“挤”的心理,以及猎人“还是”忽视它时的心理变化。

课时讲解题型

3.公狼的出现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公狼的出现使小猎狗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故事情节发生逆转,达到高潮。

解析由于公狼的出现,气氛顿时紧张了起来,小猎狗也得以表现,所以这是故事的高潮。解答本题要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从情节发展的角度分析其作用。

4.阅读小说后你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请具体阐述。

示例:小猎狗角度:①面对自己的缺陷.面对他人的嘲笑.内心必须强大:②不能满足于现状.要有自己的追求:③不要怕挫折.要坚持不懈地努力:④要敢于在关键时刻亮出自己:⑤相信只要努力.就会赢得别人的尊重。—猎人(人们)角度:①不可以貌取人.不要随意轻视一个人:②要看到别人的努力:③要客观地评价一个人。.十条猎狗角度:①不要嘲笑别人:②不要去轻视一个看似比你弱小的人:③不要盲从。(从两个角度回答即可)

解析这是一个关于故事主题的分析题。注意分别从小猎狗和猎人两个不同的角度.联系故事中的内容.加以总结提炼。

金果

[新西兰]吉姆•拉蒙特

我与玛丽•特拉弗斯是偶然相识。她是一个孤儿。在青霉素这种药还没有发明之前,她的父母在几天之内就相继死去。这种悲剧在我们那个小村子里可不是轰动的新闻,不过七天就会被人遗忘。哈里•特拉弗斯和他的妻子赫提,理所当然得收养这个孩子。他们自己没儿没女,而且全村都赞成他们应该这样做,所以,不管怎样,他们对此事没有选择的余地这事发生在两年前,那时玛丽只有五岁。

我好歹算是个画家吧,对于真和美的追求已把我引入歧途,我变得相当自私,甚至对存在于我眼前的真和美也视而不见。

我既不是出于病态,也不是特地到乡村教堂的墓地去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因为在这夏日的夜晚,我发现我们乡村的墓地是一块宁静的地方,它给人以无穷的沉思遐想。就在那一天,人们在这块墓地上举行了一次葬礼。可怜的老卢汾去世了,他是留在村里唯一的中国人,淘金热那个时代的遗老,至少有九十岁的年纪。我曾经把这位老人画入一套反映这个地区早期风貌的组画中。他住在村外的一间小草棚里,从不与任何人来往。人们发现他死在床上便立即将他安葬了。据我所知,只有教区的牧师和殡仪员两人参加了他的葬礼。

我大口大口地吸着烟斗,沉思地望着这位老人坟头上的新土,试图想象卢汾的童年生活,假如他曾有过的话。这时,我瞥见了玛丽•特拉弗斯。

她沿着两边栽有白杨的小道走来,手捧一大束黄色玫瑰花。后来,她跪在卢汾的墓前,把那束玫瑰花放在肥沃的黑土上,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两手平整着那马马虎虎翻整过的草皮。

我忘记了吸烟,呆视着。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到玛丽•特拉弗斯。随后,她也看见了我。

她那对深思的棕色眼睛虽然仍是泪水盈眶,但却好像看穿了我整个面目。我觉得我那卑贱的灵魂仿佛已暴露无遗。

“你是卢汾的朋友吗?”她问。

我只好顺水推舟地说:“是的。”

“我爱他。”她直言不讳地说。

⑪在那一刹那间,我意识到我的寻求已告结束。

⑫“告诉我,姑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