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小说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200字_第1页
《赵树理小说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4200字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这几年来,对党史、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学习日益广泛,在这个背景下,分析赵树理的农村题材小说具有重要性。赵树理所写的是解放区封闭的农村,是新中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塑造的多是一些翻身农民的崭新形象,他们为争取自由而努力奋斗,是觉醒了的一代农民青年,他们身上有较鲜明的反抗精神;他的写作自始至终都以农村农民的思想变化,革命斗争为题材写作的。赵树理还是第一位在文学上成功地塑造了中国翻身农民形象的作家。虽说赵树理的小说数量不多,但就反映四五十年代解放区农村变革所达到的高度而言,在当时是十分杰出的。从他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出解放区农村题材小说的大致面目。表现农民的斗争,对农村封建落后的旧规矩的改造,热情歌颂农村在新时期焕发的新思想,以及表现翻身后农民的欣喜心情。他的小说在刻画新旧农民形象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围绕“赵树理与‘现代启蒙传统'”、“赵树理与‘大众化’”、“赵树理与‘民间’"、“赵树理与‘时代政治’”、“赵树理与‘现代性’”等几个重要问题,全面梳理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赵树理的阐释历史,重点考察了赵树理在20世纪中国文学追求“现代性”的历史过程中其身份与角色的复杂位移和其文化意义的生成与变迁。研究农民形象问题能够为未来作家写作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能够为广大学生提供一定的启示,从而对当时的社会现状,以及解放区农村的发展过程有深刻认识。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绪论几十年来,关于赵树理的研究经历了以时代赋予的政治意图为评价标准到学术化的发展轨迹。对这些研究成果作全面客观的整体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希望通过对赵树理研究的系统梳理和全面审视,在时代转折的不同历史语境中进一步探讨赵树理及其创作对中国文学史的价值和意义。本文力求深入讨论赵树理文学精神的复杂性,从而确定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承上启下的地位和价值。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显示,外国基本没有对这个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国内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相关研究:1.我国学者从赵树理小说中的各类农民形象、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分析以及与同时期作家作品进行对比,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王春林,赵新林(1991)提出赵树理研究必须突破多年来形成的政治,社会历史批评的格局,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方法进行研究。魏家文(2004)提出赵树理的小说创作表现出明显的民间文化立场的特点.这种文化立场使得他的小说创作对新文学民族化,大众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这种文化立场也限制了他的小说创作在思想的深度和艺术上做进一步的开掘,导致他的小说创作的模式化倾向。段崇轩(2006)提出赵树理的小说,表现了中国北方农村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历史变迁,战争、革命和社会主义运动是文本的基本框架。但在历史的波涛和底层中,又隐含着一个广大的、复杂的民间社会和一种民间文化形态。作家坚定地站在民间立场,逼真而深刻地描绘了民问世界从破碎到沉潜的悲剧命运,从中也折射出赵树理从"辉煌"到"末路"的人生轨迹。2.现在对于赵树理小说农村题材小说的研究具有片面性。大多是针对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农民形象的单独分开的具体研究,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成果来分析赵树理的小说。翟永明,高小弘(2004)提出赵树理的作品一直被当做现实主义的重大收获,但是由于作者本身情感与理性的矛盾,使他的某些作品在情节发展与人物塑造上失真,这是他无法克服的矛盾,尽管他尽力在这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但最终他还是不可避免地失败了,创作生命也由此结束。郑春凤(2001)提出赵树理把女性的解放或表述为女人与女人之间关系的调整,或表述为男人对女人的救赎,在这两种表述中,作者所关注的始终是女性的政治解放,而忽略了女性的精神解放。在这种选择中赵树理的心态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已预感或感受到了革命摧毁旧有文化秩序的威力,使他心甘情愿地去抒写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他又无法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的道德准则对他的束缚,从而使他的男权文化意识在作品中凸现出来。李蓉(2011)提出在赵树理的小说中,赵树理寻求的是变动时代中"人"的"安身"问题的答案,这种"安身"是在变动和恒常相统一的日常结构中进行的,即人寻求变动的目的是适应新的社会结构,但最终仍是要回到稳定的日常结构中来。3.我国学者的现有研究表明与同时期同类型的作家作品的分析缺少,大多是与鲁迅的作品分析比较。江卫社(2003)赵树理小说体现了民间性与现代性的统一,其民间性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全面口语化上,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对农村民主实现、人性解放、民间文化生态的独特理解等方面.赵树理小说的现代性思考,是以一种传统文学的"载道"性方式表达出来的。唐文其(2007)提出赵树理无疑是20世纪40年代至70年代中国文学中政治意识形态和民间文化形态交叉的最典型作家之一。他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崭露头角,又在建国后的文艺斗争中举步维艰。作为一个特异的样本,从声名鹊起到悲剧收场,他折射了一幅转折时期的政治文化生态图。同时,在他身上,又实现了极其成功的传播,积累了值得注意的经验。杨天舒(2006)提出赵树理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并且成果颇丰,但本文不作面面俱到的综述,而是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民间艺术资源对赵树理小说创作的影响,这是对与本文论题直接相关的艺术审美方面研究成果的梳理;二是对与这些审美研究和美学评价相关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如意识形态、现代性视角、民间立场等)的变化加以勾勒,以呈现对赵树理的小说艺术上的种种质疑、褒贬、好恶等态度背后的不同文化立场。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绪论一、赵树理塑造农民形象的艺术方法(一)纯朴的外号描写农民形象“三仙姑”是《小二黑结婚》中小芹妈的外号,读者一看到这顶帽子,一个神婆的形象就栩栩如生地浮现在读者眼前。《锻炼锻炼》里的“小腿疼”那顶帽子,读者一看,落后形象的形、神、行就一清二楚了,就是不看作品﹐也会准确地猜到这一定不是小腿疼,而是头脑疼,是封建的小农思想在作怪。赵树理给落后农民起外号,是对我国古典小说中利用外号塑造人物形象这一方法继承。(二)幽默的语言描写农民形象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作家风格最主要的组成因素。“山药蛋派”运用山西农民群众的口语来写作,于朴实、严肃中常常流露出诙谐、调皮的语言风格﹐赵树理把这一语言风格使用得得心应手,塑造出了一批栩栩如生的落后农民形象。赵树理把群众口语中那些“荤语’‘脏话”都过筛淘净,只汲取其中健康﹑活泼、生动的语言﹐他运用这“书面化的语言”,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写什么就像什么,把自己的感情准确﹑鲜明地传达给读者。(三)丰富的细节塑造农民形象“永富老婆靠墙坐着,脸板得和墙一样死,嘴嚬得像个晒干的桃,要不是多两只眼睛,谁也不会觉得那地方有人,不过这两只眼睛也不算白长,狠狠地对着他们三个人翻了一下。”这是《表明态度》里给永富老婆描绘的一张文字漫画,这幅漫画把永富老婆流露着个人主义心思的脸,那张善于吹歪风邪气的嘴,那双瞧不起互助组的眼,写得惟妙惟肖。二、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一)新农民形象描写分析小说《小二黑结婚》中的小二黑和小芹是解放区新时代农民的代表,他们是新一代农民形象,他们与他们父辈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小说的主线。小说中的新农民已经不能够承受传统的婚姻制度和家长作风对他们婚姻的束缚,他们想开辟一个新的婚姻生活和生存空间,追求合理的生活方式。他们认为进行自由恋爱是合法的,他们觉得政府会支持他们的抗争﹐虽然他们遭受了封建恶势力打击,但是他们依然显得十分勇敢。这些描写都体现了时代变革和青年农民对自由民主生活渴求。(二)老农民形象描写分析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这部小说中刻画的第一类农民形象是二诸葛、三仙姑﹐他们由于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既不明白自己受苦的根源,又无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地位,便养成了落后、守旧、自私﹑迷信的性格﹐他们属于老一代农民。(三)农村妇女形象描写分析农村妇女形象系列,尤其是落后妇女,是赵树理小说中塑造得最生动、最深入人心的一部分,其中三仙娀《小二黑结婚》)最具代表性。刘家蛟的三仙姑是位“无人不晓”的人物,她“虽然已经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小鞋上仍要绣花,裤腿上仍要镶边﹐顶门上的头发脱光了,用黑手帕盖起来,只可惜官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好像驴粪蛋上下上了霜”,依然想借“下神”吸引青年们来看她的“圣像”。结论

4.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文献资料法:通过文摘、索引期刊等检索工具书查阅资料,同时也采用微机联网检索等先进的查阅文献的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经验总结法:在掌握一定数量的相关参考资料的基础上制定总结计划,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与综合,最后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总结研究成果。进度及预期效果:1.《开题报告》由指导老师通过。1月5日前2.《开题报告》的“线上系统上传”。1月15日前完成3.论文初稿完成。3月1日前4.由指导老师检查并提出问题进行论文修改。4月1日前5.论文修改完成并最终定稿,查重通过。5月1日前6.论文答辩。5月31日前

5.已查阅参考文献:

凌晨2021论赵树理的语言风格——以《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为例《汉字文化》李达2021-6-30时代变迁与赵树理笔下的农村女性形象李刚2020-10-15扁平的典型人物——论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长治学院学报唐涛冰2019-11-05鲁迅与赵树理笔下农民形象比较《文学教育上》马咏佳王则涛2018-06-15赵树理“农村”题材小说研究综述《北方文学》孙文娟2017-06-30赵树理作品中农民形象塑造手法探究《青年文学家》高慧2014-12-25赵树理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探析《鸭绿江(下半月版)》刘丽娜2014-12-01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革命精神与悲剧人物塑造短篇小说段乐陶2014-09-30浅析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青年文学家》朱庆华2010-11-15赵树理、高晓声笔下新老式农民之比较——以《小二黑结婚》《水东流》为例《浙江万里学院学报》席晓辉2012-05-15浅析赵树理作品人物形象《社科纵横》12.王春林,赵新林1991-03-18赵树理小说的叙述模式《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3.魏家文2004-04-06民间文化立场与赵树理的小说创作《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4.段崇轩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