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_第1页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_第2页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_第3页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_第4页
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page22页,共=sectionpages22页初二(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及答案(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008μm

B.人步行的速度可达5m/s

C.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错误的是()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雾、露都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夏天吃冰淇淋解热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海波、石蜡是晶体,它们的熔点不同

D.衣柜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如图所示的四种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钢笔错位 B.水中倒影

C.一叶障目 D.林间光柱小明家安装了家庭影院,在放映时,发现屏幕中央的画面只占屏幕的一小部分,为了更好地观看,小明该如何调整()A.将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B.将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C.将放映机远离屏幕,同时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D.将放映机远离屏幕,同时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剩下的一半汽油与原来一箱汽油相比较()A.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 B.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C.热值变为原来的一半 D.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针对题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手机的声音越来越小,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空气的关系

B.乙图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理振动产生的

C.丙图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图中,“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当甲车突然向前开动时,与之并排停放在路旁的乙车中驾驶员感觉自己在向后退,则他选择的参照物是()A.甲车 B.乙车 C.路灯 D.地面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前4min乙同学速度比甲同学速度大

B.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m/s

C.乙同学第4min后仍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同学相遇时距起点240m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反射光线虽杂乱无章,但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乙中,佩戴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图丁中,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光束与镜面间的夹角逐渐增大时,则()A.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减小

B.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增大

C.入射角逐渐增大,反射角逐渐减小

D.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逐渐增大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小,像距变小

C.像变大,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下列关于物理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由W=Fs可知,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不一定对物体做功

B.由p=ρgh可知,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高度成正比

C.由ρ=可知,物质的密度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D.由R=可知,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体积和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物质的密度最大

B.b

物质的密度是1.0×103kg/m3

C.c物质的密度是a的两倍

D.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

如图所示的是在一些交通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A.平面镜成虚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放大镜成实像 D.凸透镜成虚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0分)如图,“天舟一号”正在给“天宫二号”在轨补加推进剂,在燃料加注过程中,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______的,以地球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是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小明同学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紧贴音叉,当小明同学让小锤儿敲击音叉的时候,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______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______;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是______m/s。若在真空中完成该实验,则小明将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乒乓球弹起。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声音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小明又敲击不同的甲、乙两个音叉,甲音叉发声时每秒振动256次,乙音叉发声时振动频率为512Hz。相比较甲、乙音叉,甲音叉发出声音的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一定更低。夏季,当你在河岸边漫步时,有时会看到“鱼在云中游”的美景。你看到的鱼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像,水中的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像.有一个体积为80cm3的空心铁球,质量为395g,在铁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419g,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____cm3,这种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ρ铁=7.9×103kg/m3)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如图所示,请你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适当位置大致画出蜡烛火焰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成的蜡烛火焰的像。(要求能正确反映出像的特点)

“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B表示,请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9.0分)归纳式探究:

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溶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张明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的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酒精/mL水/mL酒精/混合液(V/V)观察现象12.512.5-8℃未发现凝固12.530-8℃未发现凝固12.575-8℃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12.5370≈-6℃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12.5750≈-4℃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1)请你仔细看一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张明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

(2)在水中添加酒精后,水的凝固点会______。

(3)冬天,为了防止汽车和水箱中水结冰,可以在水箱中加入防冻液,请解释防冻液防冻的原理:______

。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序号123A到玻璃板的距离/cm3.005.008.00B到玻璃板的距离/cm3.005.008.00(1)实验时应选______(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实验过程应选择在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____。

(4)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5)改变A的位置,重复(3)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上述表中。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6)实验中多次改变棋子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小华想测量一种红葡萄酒的密度,但家里没有量筒,只有量程为200g的天平、砝码、小空瓶、水。他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了测量。

m1/gm2/gm3/g1236(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小华将天平放在______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______,发现天平的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如图甲所示,他应该将______向______调。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小华调整好天平后,利用天平测了3次质量,具体步骤如下:

①天平测量小空瓶的质量m1,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②用天平测量小瓶装满水的总质量m2,并记录在数据表格中。

②用天平测量小瓶装满红葡萄酒的总质量m3,如图乙,将数据填入表格。

根据小华测量的数据,计算出红葡萄酒的体积为______cm3、密度是______g/cm3

(3)小李在认真观察了红葡萄酒的商品说明后,发现酒瓶上写有750mL的字样,觉得小华的测量方式太过繁琐,他决定直接将一整瓶葡萄酒放在天平上测出其总质量m总,然后将酒全部倒出,再用天平测出空瓶质量m空,最后用,就是红葡萄酒的密度。你认为小李的方法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______。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4.0分)2015年,南通建造的世界首座海洋生活平台“希望7号”出海试航,若试航平台的质量为2.5×104t,以5m/s的速度匀速直线航行5km,所受阻力是平台重的0.016倍,取g=10N/kg,q燃油=4×107J/kg求:

(1)平台受到的浮力;

(2)平台受到的牵引力;

(3)平台运动的时间;

(4)平台牵引力做的功;

(5)试航过程至少需要燃烧的燃油质量1.25×103kg,求释放的热量.

某同学用天平、玻璃瓶和水来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空瓶的质量为25.4g瓶中装满水后总质量为47.4g,将瓶中水全部倒出并装满待测液体后总质量为51.8g。(水的密度为1.0×103kg/m3)

(1)玻璃瓶的容积;

(2)待测液体的密度。

答案和解析1.【答案】C

【解析】解:A、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80μm,故A错误;

B、人步行的速度可达1.1m/s,故B错误;

C、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符合实际,故C正确;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7℃,故D错误。

故选:C。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

2.【答案】D

【解析】解: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该选项正确;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该选项正确;

C、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越髙,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选项正确;

D、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该选项错误。

故选:D。

【解答本题要明确:

(1)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不是唯一的介质。

(3)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4)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

本题通过不同的物理情景考查了声与能量、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并能够搞清影响它们的因素。

3.【答案】B

【解析】解:A、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A错误;

B、夏天,吃冰淇淋解热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故B正确;

C、海波是晶体,石蜡是非晶体,故C错误;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D错误。

故选:B。

(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4.【答案】A

【解析】解:A、钢笔错位是光的折射现象,故A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属于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D、一叶障目和林间光柱都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

(2)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被“折断”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3)光射到介质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光反射形成的现象: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凹面镜成像。

正确区分三种光现象(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一般来说: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5.【答案】D

【解析】【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定熟练掌握成像规律的内容,还考查了成像规律的变化,要搞清像距和物距的关系。

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放映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与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

【解答】

放映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与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画面只占屏幕的一小部分,说明画面小了,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将放映机远离屏幕,同时要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

故选D。

6.【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对密度、质量、比热容和热值的理解,知道它们的定义是解题关键。

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密度和比热容都是物质的特性,热值是燃料的特性,只要物质确定,这些属性是不变的;

②质量也是物质的属性,它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解答】

一箱汽油用掉一半后,所含的汽油减少,所以质量变为原来的一半,但是热值、密度和比热容是不会改变的,因为物质确定后,物质的这些属性与质量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7.【答案】B

【解析】【分析】

①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它的传播需要考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②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离开了传声的介质声音就不传播了,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③音调反映的是声音的高低,与振动快慢有关;响度反映的是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音调、响度以及减小噪声的方法,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解答】

解:

A、甲图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手机的声音越来越小,是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此选项错误;

B、乙图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发声体在振动,从而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此选项正确;

C、丙图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此选项错误;

D、丁图中,“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是在生源处减弱噪声.此选项错误.

故选B.

8.【答案】A

【解析】解:停在车站上的两辆汽车,以甲车为参照物,当甲车开动时,乙车(包括乘客)相对于甲车(参照物)位置不断变化,乙车的乘客觉得自己坐的这辆汽车在后退。

故选:A。

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

关于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的考查,一般由两种考查思路:①告诉研究对象及其运动状态,选取参照物;②已知研究对象与参照物,确定物体运动状态。

9.【答案】C

【解析】解:

A.由图象可知,乙4min运动的路程是240m,乙的速度v乙===1m/s,

甲4min运动的路程是120m,甲的速度v甲===0.5m/s,

则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正确;

B.甲在0~10min内,路程和时间的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这段时间内甲运动的速度是0.5m/s,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乙在4~10min内,处于静止状态,故C错误;

D.甲图象和乙图象的交点就是甲和乙的相遇的时刻,此时甲和乙运动的路程都是240m,故D正确。

故选:C。

(1)通过图象找出甲和乙4min中运动的路程,根据v=求出甲和乙的运动速度进行比较;

(2)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乙物体一直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甲、乙同学相遇时,也就是甲和乙图象的交点,找到这个交点表示的路程即可

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于图象的分析能力,这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必备的一种能力,也是中考时常常考到的。

10.【答案】B

【解析】解:

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

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

C、白光通过三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所以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C正确。

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故D正确。

故选:B。

(1)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近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到达视网膜时已经不是一点而是一个模糊的光斑了,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

(4)平面镜成像时,物体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

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反射、近视眼及其矫正、光的色散以及漫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1.【答案】A

【解析】解:当入射光束与镜面夹角逐渐增大时,入射角逐渐减小,因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反射角也逐渐减小。

故选:A。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分析答题,

光的反射定律: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③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光的反射定律进行分析,以及知道光经过反射后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

12.【答案】B

【解析】解: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始终大于焦距,因此凸透镜成实像,由于物距增大,则像距减小,像变小。

综上分析可得,选项B正确。

故选:B。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离凸透镜越远,像也越大。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首先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搞清物距和像距。然后才能准确判断像的性质。

13.【答案】A

【解析】解:

A、由W=Fs可知,做功的多少与力的大小、物体通过的距离有关;有力作用在物体上时,不一定对物体做功,物体还必须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此力对物体才会做功,故A正确。

B、由p=ρgh可知,同一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而不是与液体的高度成正比,故B错误。

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在状态一定时,密度是确定的;虽然密度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但与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故C错误。

D、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而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液体压强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

(3)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的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没有关系。

(4)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其大小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与导体两端的电压、通过的电流无关。

此题考查学生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液体压强特点、密度和电阻的理解,解答此题时应注意物理公式和数学公式是不一样的,并不能完全像数学公式一样来分析成正比或反比,因为物理公式有其特定的物理意义。

14.【答案】B

【解析】解:由图象可知,当Va=Vb=Vc=2×10-3m3时,ma=1kg,mb=2kg,mc=4kg,

则a、b、c的密度分别为:

ρa===0.5×103kg/m3,

ρb===1×103kg/m3,故B正确;

ρc===2×103kg/m3,

所以ρa<ρb<ρc,即a物质的密度最小,且c物质的密度是a物质密度的四倍,故A、C不正确;

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所以b、c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无关,故D不正确。

故选:B。

(1)密度是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从图象中找出一组对应的数据然后根据密度公式ρ=求出a、b、c物质的密度;

(2)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密度大小与物质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体积无关。

本题考查了学生密度计算和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考查了学生根据物理知识分析图象的能力,这类题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掌握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注意图象中的单位。

15.【答案】B

【解析】解:由于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应是实际的光线形成的,且应成在较小的区域上,故是成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

故选:B。

电子监控器的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应用。

16.【答案】静止

运动

【解析】解:以“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的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以地球为参照物,“天舟一号”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静止;运动.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

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7.【答案】乒乓球被弹起

振动

介质

340

不能

响度

音调

【解析】解:(1)当小明同学让小锤儿敲击音叉的时候,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弹起,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大;在15℃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是340m/s。若在真空中完成该实验,则小明将能看到乒乓球弹起,但不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

(3)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相比较甲音叉的频率低于乙音叉的频率,所以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一定更低。

故答案为:乒乓球被弹起;振动;介质;大;340;能;不能;响度;音调。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较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较慢,在15℃空气中声速是340m/s;

(4)音调: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声音的大小,由发生体的振动幅度决定。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声音的特征,属于基础题。

18.【答案】折射;反射

【解析】解:(1)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看到变浅的鱼的虚像。

(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看到水中的云属于平面镜成像,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折射;反射。

(1)我们能看到鱼,是鱼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进入人眼,人看到的不是真实的鱼,而是变浅了的鱼的虚像,是由于折射形成的;

(2)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白云通过水面成像,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反射与折射都能形成虚像,主要区别是反射形成的虚像关于反射面对称,物像分布在反射面的两侧;折射形成的虚像,像和物在界面的同一侧。

19.【答案】30

0.8

【解析】解:(1)由ρ=可得,395g铁的体积:

V铁===50cm3,

空心部分的体积:

V空=V球-V铁=80cm3-50cm3=30cm3;

(2)在铁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液体的体积:

V液=V空=30cm3,

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419g-395g=24g,

这种液体的密度:

ρ液===0.8g/cm3。

故答案为:30;0.8。

(1)根据V=求出395g铁的体积,用铁球的实际体积减去铁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

(2)在铁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液体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总质量减去铁球原来的质量即为液体的质量,利用ρ=求出这种液体的密度。

本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和密度公式的应用,知道在铁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液体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关键。

20.【答案】解: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蜡烛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放大、倒立、实像画在凸透镜另一侧2F外,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像在二倍焦距以外。

此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也可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出火焰像的适当位置。

21.【答案】​​​​​​​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的应用,这是光现象中的重点,是中考时必考的一个知识点。

由于光在水面上发生镜面反射,所以月亮和在水中形成的像关于水面轴对称。先确定像的位置,连接像与猴子的眼睛确定入射点,可得反射光线,进一步得出入射光线即可完成光路。

【解答】

先做出B关于水面的对称点B′,即像的位置,连接像B′与小猴子的眼睛A与水面的交点为O,即为入射点,连接BO为入射光线,再连接入射点O和点A,OA即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22.【答案】降低

加入防冻液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

【解析】解:(1)从表格中知水和酒精的混合液从-4℃~-8℃根据混合比例的不同凝固情况不同,但是酒精都不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故不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

(2)水的凝固点为0℃,根据数据可知,在水中添加酒精后,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

(3)冬天,汽车循环水中加少量防冻液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

故答案为:(1)不能;(2)降低;(3)加入防冻液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

水和酒精混合后,水的凝固点降低。

晶体物质加入杂质后,其熔点和凝固点都随之降低,比如冬天清扫公路上的积雪喷洒融雪剂,脏雪比干净的雪化得快就是这个道理。物理来源于生活,学习中注重知识的拓展应用。

23.【答案】较薄

较暗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寻求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解析】解:

(1)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像的距离越近,这样可以使确定的像的位置更加准确,厚玻璃板会形成两个像,会影响对实验结果的判断;

(2)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棋子是最亮的,棋子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棋子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3)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

(4)在玻璃板前面能看到棋子和棋子在平面镜中的像,在玻璃板后面不能看到棋子在平面镜中像,所以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5)由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6)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研究像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的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

故答案为:

(1)较薄;(2)较暗;(3)前;像与物的大小相等;(4)后;(5)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6)寻求普遍性,避免偶然性。

(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每个反射面都可以成一个像,这样由于两个像的干扰,像的位置不易确定准确,需要两个像距离越近越减小误差;

(2)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3)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当物像重合时,可以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可以说明物像大小相等。

(4)眼睛在物体一侧时,既能看到物体又能看到物体的像;眼睛在像的一侧,只能看到物体,不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5)根据表中物距和像距的数值可得出结论。

(6)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所以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及其应用。这是光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近几年来中考经常出现的题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24.【答案】水平桌面

零刻度线处

平衡螺母

24

0.9

不可行

不能直接将酒瓶放在天平上测量质量,酒瓶比较高,放在托盘上不稳,容易发生危险或酒瓶总质量远远超过天平量程,无法测量

【解析】解:(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图中指针偏向左侧,说明左端沉,无论是左端的平衡螺母还是右端的平衡螺母都向右移。

(2)用天平称量葡萄酒和的总质量时,砝码总质量是20g+10g=3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3.6g,所以读数为30g+3.6g=33.6g。

小瓶中的葡萄酒质量等于总质量减去空小瓶的质量,即m=33.6g-12g=21.6g,

由小瓶装满水的总质量m2和小空瓶的质量m1,可得所装水的质量m水=m2-m1=36g-12g=24g,

由ρ=可得,水的体积V水===24cm3。

则红葡萄酒的体积V=V水=24cm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