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19531.4-2004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 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这一标准详细规定了地震台站地下流体观测的环境技术要求,旨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您提供的对比要求中,《》部分未给出具体的前一版本或对比标准,这使得直接列出具体变更内容变得不可能。不过,我可以基于此类标准更新的一般趋势,概述可能涉及的变更方向,尽管这些不针对特定的前一版标准:

  1. 技术指标的更新:新标准可能根据科技进步和观测技术的发展,对地下流体观测的精度、监测频率、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等方面提出了更严格或更具体的要求。

  2. 观测站点选址与布局:可能会有关于观测井的深度、位置选择、周围环境干扰源的限制条件等方面的调整,以减少外界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干扰。

  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性:随着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新标准可能加入了更多关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以及观测设施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估要求。

  4. 数据管理与质量控制:在数据记录、存储、传输及质量控制方面,新标准可能引入了新的规范或技术手段,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发展趋势,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5. 安全规范:考虑到操作人员的安全及设备防护,新标准或许增添了更为详尽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6. 校验与维护:为了保证长期观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新标准可能对仪器校验周期、维护保养的具体措施进行了细化或更新。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4-06-21 颁布
  • 2004-09-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19531.4-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_第1页
GB/T 19531.4-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_第2页
GB/T 19531.4-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_第3页
GB/T 19531.4-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_第4页
GB/T 19531.4-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ICS91.120.25P1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9531.4-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Technicalrequirementfortheobservationalenvironmentofseismicstations-Part4:Undergroundfluidobservation2004-06-21发布2004-09-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9531.4一2004次前言引言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及定义·4地下流体观测环境技术指标5各类干扰源与观测井的最小距离柑录A(规范性附录)地下流体主要测项允许干扰度的计算方法附录B(规范性附录)附录C(规范性附录)曲抽水干扰距离的计算公式

GB/T19531.4-2004GB/T19531《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1部分:测震:-第2部分:电磁观测:第3部分:地壳形变观测;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本部分为GB/T19531的第4部分。本部分的附录A、附录B与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天津市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甘肃省地震局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车用太、孙天林、鱼金子、张培仁、邓守琴、刘耀炜、曹新来、于书泉、邢玉安、刘成龙、

GB/T19531.4一2004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减轻地震灾害,是保障社会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地地震台站是获取多种学科观测数据的基地,而确保这些数据的质量和连续性是减轻地震灾害最基础的工作。制定(B/T19531的目的是向社会各方提供保护地震台站观测环境的技术依据和规范地震台站选址,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制定本部分的主要技术依据是.我国地震台站地下流体观测实践和其结果在地震分析预报中的应用经验及相关的理论与试验研究结果。制定本部分的技术思路是,首先根据现有震例研究地下流体主要测项的前兆异常量级,取其最低值为各类干扰的限定量级,建立地下流体观测环境的技术指标;然后通过对全国地下流体观测干扰现状的普查·理清地下流体观测环境的主要干扰因素及其干扰特征与量级;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的专题调研与试验研究,经过统计分析与理论计算,按着观测井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区与观测含水层的透水性分级,分别规定干扰源距地震台站的最小距离

GB/T19531.4-2004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地震台站地下流体观测环境的技术指标、各类干扰源距观测井(泉)的最小距离及其相关的测试与计算方法。本部分适用于各类地震台站地下流体观测环境的评估、管理与保护及新建台站的选址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B/T19531的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勒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GB50027—2001供水水文地质斯察规范CJJ16—1988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勒察规范CJJ17-2001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理技术规范术语及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3.1地下流体undergroundfluid.groundfiuid充填于地面以下固体(格架)中可流动的水、气、油等呈液态、气态存在的介质的总称3.2地下流体动态behaviorofundergroundfluid地下流体物理特性和化学组分随时间的变化。包括:地下流体的年、月、日动态。3.3地下流体观测observationorundergroundfluid为了监测和研究与地壳活动有关联的地下流体动态而进行的观测。地下流体观测的主要测项是水位、水温、水(气)氢与水(气)汞。3.4地下流体观测环境observationalenvironmentofundergroundfluid保障地下流体台站得以正常发挥观测效能的周围各种因素的总体,其范围-I一般不超过观测井外围10km半径的地区。又称观测井区3.5地下流体动态干扰因素interferencefactorsofundergr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