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石首泥北中学2022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泥北中学2022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泥北中学2022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泥北中学2022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泥北中学2022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荆州市石首泥北中学2022高二语文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作为近代社会新因素的下层市民文艺和上层浪漫思潮,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受了本不应有的挫折。李自成的失败带来了满清帝国的建立,落后的少数民族总是更易接受和强制推行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资本主义因素在清初被全面打了下去,在那几位所谓"雄才大略"的君主的漫长统治时期,巩固传统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全面闭关自守的儒家正统理论,成了明确的国家指导思想。从社会氛围、思想状貌、观念心理到文艺各个领域,都相当清楚地反射出这种倒退性的严重变易。与明代那种突破传统的解放潮流相反,清代盛极一时的是全面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作为明代新文艺思潮基础的市民文艺突然萎缩,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而为伤感文学。《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则是这一变易的重要杰作。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明清文艺思潮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三阶段(乾隆),时代离解放浪潮相去已远,眼前是闹哄哄而又死沉沉的封建统治的回光返照。复古主义已把一切弄得乌烟瘴气、麻木不仁,明末清初的民主民族的伟大思想早成陈迹,失去理论头脑的考据成了支配人间的学问。"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那是多么黑暗的世界啊。像戴震这样先进的思想家也只能以考据名世,得不到人们的任何了解,他自己视为最重要的哲学著作痛斥宋儒"以理杀人"的《孟子字义疏证》,连他儿子在编集子时也把它排斥在外,视为无足轻重。那是没有曙光、长夜漫漫、终于使中国落在欧洲后面的十八世纪的封建末世。在文艺领域,真正作为这个封建末世的总结的要算中国文学的无上珍宝《红楼梦》了。无论是爱情主题说、政治小说说、色空观念说,都似乎没有很好地把握住上述具有深刻根基的感伤主义思潮在《红楼梦》里的升华。其实,正是这种思潮使《红楼梦》带有异彩。笼罩在宝黛爱情的欢乐、元妃省亲的豪华、暗示政治变故带来巨大惨痛之上的,不正是那如轻烟如梦幻、时而又如急管繁弦似的沉重哀伤和喟叹么?还是鲁迅的几句话比较精粹: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这不正是人生空幻么?尽管号称"康乾盛世",这个社会行程的回光返照毕竟经不住内在腐朽,一切在富丽堂皇中,在笑语歌声中,在钟鸣鼎食、金玉装潢中,无声无息而不可救药地垮下来、烂下去,所能看到的正是这种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糜烂、卑劣和腐朽,它的不可避免的没落败亡。严峻的批判现实主义于是成熟了。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这样,创作方法在这里达到了与外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相比美的辉煌高度,然而也同样带着没有出路、没有革命理想,带着浓厚的挽歌色调。《儒林外史》也是这种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把理想寄托在那几个儒生、隐士的苍白形象上,如同《红楼梦》只能让贾宝玉去做和尚,解脱在所谓色空议论中一样,这些都正是《桃花扇》归结为渔樵的人生空幻感的延续和发展。它们充满了"梦醒了无路可走"的苦痛、悲伤和求索。但是,它们的美学价值却已不在感伤,而在对社会生活具体地描述、揭发和批判。《红楼梦》终于成了百读不厌的封建末世的百科全书。(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注】觌面:见面。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自成失败,使落后的满族接受并且强制推行了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从而导致复古主义、禁欲主义等盛极一时。B.清朝前期,从社会氛围、思想状貌、观念心理到文学艺术各个领域,都相当清楚地反射出国家指导思想发生了倒退性的严重变易。C.清代统治者推行复古主义,把一切弄得乌烟瘴气、麻木不仁,以致出现了"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这样黑暗的情形。D.《红楼梦》的创作方法能与外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媲美,但是这部作品带有浓厚的挽歌色调,也不能给人指明出路。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康乾盛世"时的繁荣,其实是中国封建社会行程的回光返照,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的因素被打压,中国的发展落在了欧洲的后面。B.作为近代社会新因素的下层市民文艺,是明代新文艺思潮的基础,它有着对富贵荣华、功名利禄的渴望和钦羡,是一种现实主义。C.《儒林外史》把理想寄托在几个儒生、隐土的苍白形象上,《红楼梦》最终让宝玉出了家,都延续和发展了《桃花扇》的人生空幻感。D.《红楼梦》应该定位于深刻的感伤主义,爱情主题说、政治小说说、色空观念说,都没有很好地把握住这一使之带有异彩的主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戴震只能够以考据名世,他自己视为最重要的哲学著作的《孟子字义疏证》被他儿子视为无足轻重,那个时代民主思想之匮乏可见一斑。B.《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这三部作品,分别是明清文艺思潮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市民文艺、上层浪漫主义、伤感文学的代表作。C.在鲁迅看来,表面繁华的贾府已经布满悲凉的雾气,然而能够感觉到这种隐隐变化的、并从中体验到人生无常之悲苦的只有宝玉一人。D.《桃花扇》带有感伤这样的美学价值,《儒林外史》和《红楼梦》的美学价值则不在感伤,而在对社会生活进行具体地描述、揭发和批判。参考答案:1.A

2.D

3.B【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选项强加因果,“李自成的失败,使落后的满族接受并且强制推行了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错误,原文是“李自成的失败带来了满清帝国的建立,落后的少数民族总是更易接受和强制推行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这类题目编题者会故意曲解文意或以偏概全,特别要关注句中限制性的副词。D选项“《红楼梦》应该定位于深刻的感伤主义”错误,由原文“这样,创作方法在这里达到了与外国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批判现实主义相比美的辉煌高度”可知,《红楼梦》的创作方法是批判现实主义。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B选项无中生有,“分别是明清文艺思潮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市民文艺、上层浪漫主义、伤感文学的代表作。”错误,根据原文“作为明代新文艺思潮基础的市民文艺突然萎缩,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而为伤感文学。《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则是这一变易的重要杰作。”和“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明清文艺思潮三个不同阶段。”可知,原文没有说“《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是“明清文艺思潮的三个不同阶段即市民文艺、上层浪漫主义、伤感文学的代表作。”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科学的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

田松①许多人认为: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满足了人类的需求。比如人们希望与远方的亲人有密切的联系,于是科学家就发明了电话。也有不少人认为:现代技术异化了我们的生活,常常不是我们在使用技术,而是我们被技术所控制;很多需求根本不是我们本来有的,是被技术刺激出来的,所以不是技术满足了我们的需求,而是技术刺激了我们不必要的需求。②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当我顺着“人这种动物为什么要喝牛那种动物的奶”的问题再往前推导两步之后,我忽然发现,一旦把“资本”引入到技术与人的关系中,前面的争论一下子就获得了新的解释。自从工业革命之后,技术从起点上以及归宿上根本上就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而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技术有时候会满足人的需求,有时要刺激人的需求;有时会给人带来幸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不幸;常常会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剥夺另一部分人的需求。③在工业文明的大框架中,那些能够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更有可能被发明出来;那些能够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更有可能得到应用。而那些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技术,即使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即使能够为人造福,也不容易被发明出来,也不容易得到应用。曾经看过《南方周末》的报道,说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却很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④整个工业文明是一个食物链,一切经济发展以及技术进步,归根结底是要消耗资源和能源,释放垃圾。物质不灭,能量守恒,资本的增殖,归根结底要整体地球的生态为之付出代价。在资本食物链下游生活的人群,则首当其冲承担生态破坏的后果。⑤90年代初,一项技术在北美获得了专利,利用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制造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的特效药。很快,中国西南大面积红豆杉遭到了灭顶之灾。从1992年到2001年,滇西北三百万红豆杉惨遭剥皮,而红豆杉是国家保护的珍稀植物。这个食物链是这样的:当地农民剥树皮卖给当地小商贩,小商贩卖给当地小公司,小公司卖给昆明的汉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汉德公司提取紫杉醇出售给欧美的大制药厂。汉德公司当时是云南省政府重点支持的创汇企业,一度是全球第二大紫杉醇供应商。2002年,该公司涉嫌走私珍稀植物制品被起诉,集团董事长等人被判刑。在这个食物链中,至少出现了两项科学的技术,一是北美那项专利本身;二是用树皮提取紫杉醇的技术。这两项技术满足了谁的需求?第一项技术还可以说满足了某类癌症患者的需要,然而,显然,并不是所有的癌症患者都能够买得到、买得起这种药。这项技术被发明出来,以及被应用下去,都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而提取紫杉醇的技术,更是在赤裸裸地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在这个食物链中,北美的大制药厂以及汉德公司获利最多,而因红豆杉被剥皮而导致的生态后果,都不会直接落到它们头上。所以这两项科学的技术,并没有满足云南红豆杉所在地人们的需求,相反,却对他们构成了直接的伤害。值得一提的是,汉德集团所采用的技术,是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提供的。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与科学结成了越来越紧密的同盟,于是,一些科学逐渐由神学的婢女,变成了资本的帮凶。⑥高新技术如同一个马达,逐日加速资本链条的运转。然而,在有限地球时代,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我们不可能通过技术进步获得无穷的“财富”,所以在资本链条上游的人们疯狂地攫取财富的同时,食物链下游的人们,将不会再如以前那样,可以分一杯羹,而是更加彻底地被剥夺。因为在资本链条最下游的,是底层的民众,是大自然本身。当底层民众与自然的关系被彻底剥离之后,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神性,赤裸裸地暴露在工业文明的机器面前,成为待加工的原材料,最终转化成垃圾。⑦在未来的垃圾世界到来的时候,人类的文明,以及人类的需要,都注定被垃圾所掩埋。(2008年7月7日《博览群书》,有删改)13.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科学技术满足了人的需求的实例,比如说科学家发明了电话,就满足了人们与远方的亲人朋友快捷沟通的需求。B.科学及其技术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确实能够不断满足我们更多的需求,也必定能够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C.在科学技术和人的需求之间,其实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联。它们的关联是间接的,是通过资本这个中介完成的。D.在工业文明时代,能够给企业带来丰厚回报给资本增值的科学技术被发明的速度相对来说要快得多,应用也要快得多。E.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是因为其科学技术的含量高。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是因为其科技含量太低,许多小公司就能生产。14.下列事例与作者对“科学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这一问题所持观点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A.由于多种原因,有些人近视了,看东西不太清楚,生活不方便。于是就有人发明了矫正视力的眼镜。B.国际大制药公司每年都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制治疗疑难病症的新药特药,但很少有公司愿意生产为非洲普通人治疗普通病的普通药。C.手机的新功能层出不穷,不断升级更新,精明的商家通过广告不断刺激消费者,激起消费欲望。D.工业革命时代,英国人为了销售生产出的超过自己所需的布匹,就凭武力开拓海外市场。15.科学的技术到底满足了谁的需求?试概括文本第一段所列的二种看法。作者所持的观点是什么?作者认为这种满足可能会带来哪些可能的危害?(4分)16.作者为什么说“一些科学逐渐由神学的婢女,变成了资本的帮凶”?(4分)参考答案:13.BE(B.与原文“技术有时候会满足人的需求,有时要刺激人的需求;有时会给人带来幸福,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不幸;常常会为了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剥夺另一部分人的需求”不一致。E.原因并非是科技含量高低,而是资本的增值。)14.A(BCD所述实际上都是揭示这些科学技术的背后都有资本的影子。与作者的观点“技术从起点上以及归宿上根本上就不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而是为了满足资本增殖的需求”是一致的。)15.二种看法:一是认为科学技术满足了人的需求;一是科学技术刺激人的需求。作者认为是满足了资本的需求。这种需求使资本链条上游的人们疯狂地攫取财富的同时,食物链下游的人们,将不会再如以前那样,可以分一杯羹,而是更加彻底地被剥夺。自然也就失去了它的神性,赤裸裸地暴露在工业文明的机器面前,成为待加工的原材料,最终转化成垃圾。16.作者这一结论实际上基于文本第五段详细引用的“红豆杉剥皮事件”这一实例的分析。作者详细分析了此例中涉及到二项科学技术:一是研制出利用红豆杉树皮中的紫杉醇制造治疗乳腺癌、卵巢癌的特效药的技术,一是提取紫杉醇的技术。这二项科学技术都直接给相关的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益回报,本质上讲都是为了满足资本的需求。受损的受破坏的却是红豆杉所在地的环境,受害的还是当地的百姓。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张丽钧

听一个老师讲朱自清先生的《绿》,讲到“(梅雨潭水)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时,那老师满怀激情地说道:“我想朱自清先生此刻一定是醉了——你们说对不对?”同学们一齐回答道:“对!”老师又问:“那么,他是什么醉了呢?”同学们七嘴八舌答“眼醉了!”“手醉了!”“心醉了!”“神醉了!”声浪稍一平息,有个勇敢的男生总结般地大声说道:“全醉了!”满座哗然大笑,大家无不被这一声“全醉了”给弄醉了。我十分欣赏地看着那个男生的侧影,心想:此刻,若是长衫飘飘的朱先生步入课堂,也一定会对这个小小知音颔首微笑的吧!

26岁的锦心男儿望着浓淡适宜,明暗适度的梅雨潭水禁不住痴想连连,他在拍过她、抚摩过她,亲吻过她之后,又意犹未尽地送了她一个“女儿绿”的昵称。面对这醉人醉语醉神醉态,我们怎能不随他沉醉其中乐而忘返呢?

——醉是一种忘情。不会醉的人是上帝在倦怠工作时胡乱造出的次品。

美景让人醉,良辰让人醉。想那“饮少辄醉”的老醉翁,他的情趣本不在酒中,坐在群山环抱的玲珑小亭里,众宾齐欢,觥筹交错,酒浆反成了解醉的饮品呀!还有那醉卧芍药丛中的弱女子,她并不是酒力不胜,而是禁不住那灼灼春花的撩拨而一醉不起的呀!

醉在酒内是一种理性的迷失。

醉在酒外是一种心智的升华。

醉了的心是被美宠爱着的花蕊,看一眼也能给你的眉睫沾一些神奇的金粉呢!

最让我心旌摇荡的是,醉并非人类的专利。有位作家说,鱼也会醉呢。在大西北的清波碧浪里生活着一种极富诗情的鱼,当春花片片飘落水中,鱼儿会急不可耐地餐下这份秀色,这样,它便醉了!醉了的鱼会木呆呆地晾在水面上,很久很久才能慢慢醒转来······如果愚钝的我有幸通晓水族语言,一定不惜跋千重山、涉万道水跑到大西北去亲口问一问那贪食秀色的鱼儿:烦请鱼君细述于我,醉于水中味如何?

既然鱼儿会醉,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花会醉、叶会醉、山会醉、水会醉呢?花以赏花者的眸子为鉴,在明媚春光中一次次照见自己俏丽的容颜,她能不醉?叶以无欲无争的心态从容地倾听风的情话、观赏云的仙资,他能不醉?山以哲人的深沉目送日出日落、云卷云舒,他能不醉?水以舞者的飘逸带得群山灵动、万物欢悦,她能不醉?

——朋友,在“品醇”“品茗”品腻了之后,你为什么不去品点“醉”?在“找茬”“找病”找烦了之后,你为什么不去找点“醉”?朋友啊,这世上有太多东西不会让我们恒久拥有,但美好的感觉却能安抚我们躁动的灵魂,激活我们怠钝的细胞!相信吧,即使有一天我们的生命化作了轻烟,轻烟也会动情地对轻烟说:最是难忘,我们那共醉的美好时光······

(选自《散文百家》)14.第一段中有9个“醉”字,它们的含义是否相同?含义是什么?(5分)15.对“不会醉的人是上帝在倦怠工作时胡乱造出的次品”一句该怎样理解?(4分)16.第四段中,那“饮少辄醉”的老醉翁指的是谁?他属于“醉在酒内”还是“醉在酒外”?试简述。(6分)17.文章倒数第二段和倒数第三段对主题的表达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14.不同。前8个都有“陶醉”的意思;最后一个为“折服、欣赏”。15.不懂得体味生活中的美好(不会为美好而忘情)的人(人格)是有缺欠的(人生是不完满的)。16.欧阳修。他属于“醉在酒外”。因为他不是为酒而醉,而是沉醉于小亭周围的群山美景,众宾齐欢、觥筹交错的融洽氛围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心智的升华。所以说醉在酒外。17.是前文内容的拓展——不仅人会“醉”;也用拟人的手法,进一步印证了不仅美景醉人,容颜、心态······都惹人醉。从而更深刻(丰富)(全面)地表达了人应该多去体悟美好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3题)4.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9题(18分)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5.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城:封邑的城墙B.今京不度,非制也

度:合乎法度C.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堪:承受得住D.可矣,厚将得众

厚:仁厚6.下列句子中“焉”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分)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B.君何患焉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虢叔死焉7.下列各组带点字词意思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②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③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④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A.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相同

B.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相同C.①②意思不同,③④意思不同

D.①②意思相同,③④意思不同8.下列各项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段略写战争的场面和战争具体经过,详写的是两兄弟矛盾不断激发的过程。B.郑伯认为制这个地方十分险要,会危及共叔段的安全,所以不愿意给共叔段。C.姜氏厌恶庄公,宠爱共叔段,并为共叔段争取到了京这个地方作为封邑。D.祭仲反对姜氏和共叔段的所作所为,庄公表面容忍,心中早有防备。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两个句子。(8分)(1)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参考答案:5.D厚:土地扩大6.A

A语气助词BCD均为兼词,意为“于此”7.D(①②忍受;③地名④制度8.B郑伯不把制这个地方给共叔段,主要担心共叔段会占据险要的地方,万一叛乱,会控制不了,而非担心共叔段的安危。9.(1)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给他(共叔段)安排一个适当的地方,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何厌之有”倒装1分,注意“厌”、“为”、“蔓”等字的翻译各1分)(2)多做不合道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姑且等着瞧吧。(4分)附:古文译文当初,郑武公在申国(姜姓小国)娶了一名妻子,叫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谥号),生下庄公(郑国第三代君主)和共叔段。庄公分娩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姜氏)为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作为封邑)。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其他的城邑,我不管您怎么说我都遵命。”(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让他住在那里,称他(叔段)为京城太叔。祭仲(郑大夫)说:“大夫的都邑城墙超过三百丈,是诸侯国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王侯子弟的封邑不能超过诸侯国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上大夫的封邑)不得超过五分之一,小都(下大夫的封邑)不能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限度,不是先王规定的制度,您将不能忍受。”庄公说:“姜氏想要,母命不可违,我怎么避除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早点给他安排个地方,别蔓延开来,就难以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况您的处居尊位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合道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摔跟头,你姑且等著瞧叔段终将垮台的后果!”事后不久,太叔段使西边边境上的城邑和北边边境上的城邑从时从属(两方)于自己。公子吕(郑国大夫)说:“国家受不了分裂的状况,您打算怎么来对付呢(若之何:对他怎么办?)(若……和:是一种固定格式)?如果打算把国家大权交给大叔段,那么就请让臣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指现时用不著动手),他将自己走向灭亡。”叔段又收取原先分属于自己的地方作为自己独占的城邑,(其势力范围)到达廪延。子封(即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领土扩大,他将获得更多的民众。”庄公说:“多行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庞大,也会垮台。”叔段修葺城廓,聚集民众,修缮武器,准备军队,将要偷袭新郑(郑国都城名)。武姜打算为他开城门(即作内应)。庄公得到情报叔段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命令子封率领车二百辆战车连同配套的马匹士卒讨伐京邑。京邑的士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邑。庄公讨伐叔段于鄢城。五月辛丑(隐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即公元前722年),叔段出走逃向共国。随后放逐武姜于城颖(郑邑名),并且对她发誓说:“不到黄土下的泉水,不再见面!”发誓后不久,庄公又对此事感到后悔。颖考叔(郑大夫)是颖谷(地名)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职),听到这件事,有东西献给郑庄公。庄公赏赐给他酒肉,(颖考叔)进食时把肉放在一边。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颖考叔答道:“小人有个老娘,我吃的东西她都尝过,只是不曾品尝过君王宫中带汁的肉食,请允许我带回去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母亲可以孝敬,唯独我偏偏没有!”颖考叔说:“冒昧地问一下您说的是什么意思?”庄公告诉他缘故,并且告诉他后悔的心情。颖考叔答道:“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如果挖掘土地达到泉水,从隧道中想见,谁说不是这样呢(按,既可母子相见,又不算违背誓言)?”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进入隧道赋诗:“大隧道之中相见,那快乐啊!真是暖融融的。”姜氏走出隧道进而赋诗:“大隧道之外相见,多么快乐啊!”从此作为母亲和儿子像当初一样。君子(作者自指)说:颖考叔,笃厚的孝子啊。敬爱他的母亲,(把这份孝心也)延伸到庄公身上了。《诗经·大雅·既醉》篇说:“孝子的孝心没有穷尽,长久地赐给你(指孝子)的同类(锡:赐)。”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朱然,字义封。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权奇其能,分丹杨为临川郡,然为太守。会山贼盛起,然平讨,旬月而定。建安二十四年,从讨关羽,别与潘璋到临沮禽羽,迁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笃。权问曰:“卿如不起,谁可代者?”蒙对曰:“朱然胆守有余,愚以为可任。”蒙卒,权假然节,镇江陵。魏遣张郃等攻江陵,郃围江陵,然中外断绝。时然城中兵多肿病,堪战者裁五千人。郃等起土山,立楼橹临城,弓矢雨注,将士皆失色。然晏如而无恐意,方厉吏士,伺间攻破两屯。江陵令姚泰领兵备城北门,见外兵盛,城中人少,谷食欲尽,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郃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由是然名震于敌国,改封当阳侯。赤乌五年,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将数千人,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质为忠继援。时然所督兵将先四出,不暇收合,乃将帐下见兵八百人逆掩。忠战不利,质等皆退。九年,复征柤中。魏将李兴等闻然深入,率步骑六千断然后道,然夜出逆之,军以胜反。先是,归义马茂怀奸,觉诛,权深忿之。然临行上疏曰:“马茂小子,敢负恩养。臣今奉天威,事蒙克捷,欲令所获,震耀远近,方舟塞江,使足可观,以解上下之忿。惟陛下识臣先言,责臣后效。”权时抑表不出,然既献捷,群臣上贺。权乃举酒作乐,而出然表曰:“此家前初有表,孤以为难必,今果如其言,可谓明于见事也。”遣使拜然为左大司马。然长不盈七尺,气候分明,内行修洁。常在战场,临急胆定,尤过绝人。权特使然总为大督,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减膳,夜为不寐。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年六十八,赤乌十二年卒。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选自《三国志·吴书》,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蒙卒,权假然节假:借助B.忠要遮险隘,图断然后要遮:拦截C.归义马茂怀奸,觉诛诛:杀死D.气候分明,内行修洁气候:气度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卿”是对他人的敬称,“陛下”是对皇上的敬称;“愚”是对自己的谦称,“臣”也是谦称。B.“拜”指授予官职。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有“迁”“谪”“转”“徙”“改”“移”“补”等,其中“迁”“谪”都指贬官。C.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朱然地位较高,故死为“卒”。D.《三国志》和《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其中《史记》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然多次征战,屡立战功。他曾平定山贼,讨伐关羽,两次征讨柤中,尤其镇守江陵时,以少敌多,迫使魏将张郃等人无功而返,自己由此声名远播。B.朱然指挥作战,常有奇策。第一次征讨柤中面对不利局势时,率领八百人突然袭击;第二次征讨柤中时,又率领军队夜间出击。两次征战都取得了胜利。C.朱然面临险境,英勇无畏。江陵之战时,敌军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却镇定自若,毫无惧意,激励士卒,并趁机攻破了敌军两个军营。D.朱然深受赏识,无人能比。他先后担任山阴令、昭武将军、左大司马等官职,孙权对他恩遇有加,他去世时孙权素服举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尝与权同学书,结恩爱。至权统事,以然为余姚长。后擢山阴令,董五县。译文:(2)因与敌交通,谋为内应。垂发,事觉,然治戮泰。译文:参考答案:4.(“假”应该译为“给予”。可联系课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大块假我以文章”)5.B(“迁”既可指升迁,也可指贬官)6.D(“无人能比”说法绝对,原文是说“功臣名将存者惟然,莫与比隆”,意即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而且原文还说“自创业功臣疾病,权意之所钟,吕蒙最重,然其次矣”)7.(1)朱然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恩爱”1分,“统事”1分,“董”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2)(姚泰)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交通”1分,“垂”1分,“治戮”1分,句意准确连贯2分)【参考译文】朱然,字义封。曾经与孙权一同学习,结下深厚的友谊。到了孙权统领事务时,孙权任用朱然担任余姚长官。后来升迁为山阴令,监管五个县。孙权非常惊奇朱然的才能,把丹杨划分到临川郡,朱然担任太守。适逢山贼兴起作乱,朱然讨伐他们,十天就平定了。建安二十四年,跟随讨伐关羽,另外和潘璋到临沮擒获了关羽,升迁为昭武将军。虎威将军吕蒙病重。孙权问:“爱卿如果一病不起,谁可代替您?”吕蒙回答说:“朱然胆识不凡,我认为可以接任。”吕蒙去世,孙权授予朱然节杖,镇守江陵。魏派遣张郃等将进攻江陵,张郃包围了江陵,朱然内外断绝。当时朱然城中士兵有许多得了浮肿病,能够作战的只有五千人。张郃等堆起土山,靠近城池立起楼橹,弓箭如下雨般射入城内,将士都大惊失色。朱然镇定自若无一丝恐惧,激励官吏士兵,趁隙攻破了魏军两座军营。江陵令姚泰带领军队在北门防守,见敌人众多,城中人少,粮食几尽,于是和敌人勾结,谋划作为内应。将要起事时,事情被发现了,朱然治姚泰的罪,杀了姚泰。张郃等人不能攻克江陵,于是撤兵返回。从此,朱然名震敌国,改封为当阳侯。赤乌五年,征讨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带领数千人,蒲忠在险峻的地方拦截,图谋截断朱然的退路,胡质作为蒲忠的援兵。当时,朱然所统率的兵将先前已经派出去了,来不及收拢集合,于是带领帐下现有的士兵八百人突然袭击。蒲忠战败,胡质等都撤退了。九年,又征讨柤中。魏将李兴等听到朱然孤军深入,率领步兵、骑兵六千人截断朱然的后路,朱然在夜间出击,军队反而取得了胜利。在这之前,归义人马茂怀有奸诈之心,被发现后诛杀了,孙权非常愤怒。朱然临出发时上奏折说:“马茂小子,竟敢辜负国恩。我如今承奉天威讨伐,战事定能取得胜利,所缴获的物品,能够震耀远近之人,方舟塞满江面,使战利品蔚然可观,以消解上上下下的愤怒。希望陛下记住我说的话,看我以后的行动。”孙权当时收起奏折没有拿出来。如今朱然献上捷报,群臣上贺,孙权才举酒作乐,拿出朱然的奏折说:“这个人先前就有奏折,我认为这一定难以办到,如今果如其言,朱然真可说是个明于见事的人啊。”派遣使者授予朱然为左大司马的官职。朱然身高不满七尺,气度不凡,品行高洁。每次在战场,面临危急情况能够镇定自若。孙权特地让朱然担任总大都督,功臣名将这个时候还健在的只有朱然,没有谁能够比得上朱然受到的恩宠。生病二年了,后来病情渐渐加重。孙权白天为朱然的病情茶饭不思,晚上为朱然的病情睡不着觉。自创业功臣病重,孙权情意所集中的,吕蒙最重,朱然其次。年六十八岁,赤乌十二年去世。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悲痛不已。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初事燕王于藩邸,从起兵有功。累擢太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五年九月,和等还,诸国使者随和朝见。和献所俘旧港酋长。帝大悦,爵赏有差。旧港者,故三佛齐国也,其酋陈祖义,剽掠商旅。和使使招谕,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和大败其众,擒祖义,献俘,戮于都市。

六年九月,再往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诱和至国中,索金币,发兵劫和舟。和觇贼大众既出,国内虚,率所统二千余人,出不意攻破其城,生擒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官属。劫和舟者闻之,还自救,官军复大破之。九年六月献俘于朝。帝赦不诛,释归国。是时,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詟①,来者日多。

十年十一月,复命和等往使,至苏门答剌。其前伪王子苏干刺者,方谋弑主自立,怒和赐不及己,率兵邀击官军。和力战,追擒之喃渤利,并俘其妻子,以十三年七月还朝。帝大喜,赉诸将士有差。

十四年冬,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遣使朝贡,辞还。复命和等偕往,赐其君长。十七年七月还。十九年春复往,明年八月还。二十二年正月,旧港酋长施济孙请袭宣慰使职,和赍敕印往赐之。比还,而成祖已晏驾。洪熙元年二月,仁宗命和以下番诸军守备南京。南京设守备,自和始也。宣德五年六月,帝以践阼岁久,而诸番国远者犹未朝贡,于是和、景弘复奉命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而还。

和经事三朝,先后七奉使,所历凡三十余国。所取无名宝物,不可胜计,而中国耗废亦不赀。自宣德以还,远方时有至者,要不如永乐时,而和亦老且死。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故俗传三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云。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注:①詟(zhé):恐惧。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

踪迹:追踪探访

B.多赍金币

金币:钱币财物

C.祖义诈降,而潜谋邀劫

邀劫:邀人抢劫

D.帝以践阼岁久

践阼:登上帝位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B.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C.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D.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复自福建五虎门扬帆/首达占城以次/遍历诸番国/宣天子诏/因给赐其君长/不服则以武慑之。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和历经三朝,七次出使。其中六次都是永乐年间奉明成祖之命出使,只有一次出使是在明成祖晏驾之后,先后出使过三十多个国家。B.明成祖命令郑和出使是出于政治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追寻明惠帝的下落,另一方面是为了到海外炫耀军力的强大和国家的富裕。C.郑和深通外交之道,对番国君长恩威并施。他在外交上主要采用怀柔的方式,动用武力大都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的无奈之举。D.郑和出使西洋起到了多方面的作用。扫清海道,保护商旅;发展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国家的外交关系,所出使的国家纷纷纳贡称臣。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交阯已破灭,郡县其地,诸邦益震耆,来者日多。(5分)

(2)自和后,凡将命海表者,莫不盛称和以夸外番。(5分)

参考答案:4.C(邀劫,拦路抢劫。)

5.B

6.D(“纷纷纳贡称臣”错。)7.(1)交阯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破灭,被打败灭亡;郡县,作为郡县;益,更加;每点1分,意思2分。)(2)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将命,奉命;莫,没有谁;夸外番,向外国夸耀。每点1分,意思2分。)参考译文:郑和,云南人,就是世人所说的三保太监。起初在明成祖(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在燕王府侍奉他,跟随燕王起兵夺权有功。多次提拔到太监。明成祖怀疑明惠帝(朱允炆)逃亡到海外,打算追踪探访他的下落,而且想向外国炫耀大明朝的武力,显示中国的富强。永乐(明成祖年号)三年六月,命令郑和与侪王朱景弘等出使西洋。带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多人,携带了很多金银财物。建造了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的船有六十二艘。从苏州刘家河渡海到福建,又从福建五虎门扬帆出发,首先到达了占城(印度支那古国),依次走遍了各国,向他们宣读天子的诏书,并赏赐和馈赠当地的君主、首领,有不降服的就用武力镇压。永乐五年九月,郑和等人回到明朝,各国派的使者也跟随郑和的船只来朝见明成祖。郑和献上俘虏的旧港酋长。明成祖非常高兴,对出海者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封赏、赐爵。旧港,就是从前的三佛齐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这里的酋长陈祖义,抢掠过往的商客。郑和派人去宣读口谕招抚他,陈祖义佯装投降,却暗地策划拦路抢劫。郑和打败了他们,生擒了陈祖义,献给朝廷,在京城的集市处死了。永乐六年九月,郑海再次出使锡兰山(今斯里兰卡)。锡兰山国王亚烈苦柰儿引诱郑和到国内,索要金银财物,并发兵劫持郑和的船。郑和窥探到敌人大部分都出动了,国内空虚,就率领自己统辖的二千多人,出其不意攻破了他们的都城,生擒了亚烈苦柰儿及其妻子、儿女、官员。抢劫郑和船的敌人听说后,回来救援,郑和的官军又大败了他们。永乐九年六月把俘虏献给朝廷。皇帝赦免了他们没有处死,释放他们回国了。这时,交阯已经被打败灭亡,明朝把这个地区作为自己的郡县,各国更加恐惧,来朝拜的日渐增多。永乐十年十一月,明成祖又派郑和出使,到了苏门答剌国。该国的前伪王子苏干剌,刚谋划杀掉了国王自立为王,怨恨郑和不赏赐自己,率兵抄击郑和的官军。郑和奋力作战,追到喃渤利捉住了苏干剌,并俘虏了他的妻子儿子,永乐十三年七月回国。皇帝非常高兴,不同程度的奖赏了将士们。永乐十四年冬天,满剌加、古里等十九国都派使者来朝廷进贡,各国使者回去的时候,明成祖又派郑和等人和他们一同前往,赏赐各国的君主、酋长。永乐十七年七月回国。永乐十九年春又出使西洋,第二年八月回来。永乐二十二年正月,旧港的酋长施济孙请求继承宣慰使的官职,郑和带着文书和官印前去颁发给他。回来的时候,明成祖已经驾崩了。洪熙(明仁宗年号)元年二月,明仁宗派郑和的部下守备南京。南京设置守备,就是从郑和开始的。宣德(明宣宗年号)五年六月,皇帝认为登上帝位时间很长了,而离中国远的外国依然没有来朝拜进贡,于是郑和、朱景弘又奉命出使了忽鲁谟斯等十七国,然后回朝。

郑和历经三朝,先后七次奉命出使,所经历的国家共有三十多个,得到的不知其名的宝物不计其数,而朝廷耗费的财物也不可胜计。从宣德年间以来,远方各国不时也有来中原的,但终究也不能与永乐时期相比,而郑和也快老死了。自郑和死后,凡是奉命出使海外的,没有谁不极力称赞郑和来向外国夸耀的,所以世人把三保太监下西洋传为明朝初年的盛事。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4题)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作为工厂里的技术骨干,在工作中他总是冲锋在前,时时处处

,亲力亲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职责。②不管美国如何

、挖空心思挑起中国同其他东南亚国家的地缘争端,这都改变不了南海是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③面对社会的巨变,他

地寻求乡村文学的出路,力求变化创新,用文字抒发个体身处社会复杂元素中的焦虑感情。A.处心积虑

苦心孤诣

殚精竭虑

B.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

苦心孤诣C.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苦心孤诣

D.苦心孤诣

殚精竭虑

处心积虑

参考答案:C【技巧点拨】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比如本题三个成语,字面相近,但含义用法都不相同。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8.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所有这一切都唤起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②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③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④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春联。⑤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A.③①②⑤④

B.③②⑤④①

C.②⑤④①③

D.②①④⑤③参考答案: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通读文段把握文意,确定文体特征,确定顺序;然后分析选项所给句子,辨明其间的逻辑关系;还要抓住关联词等关键性词语分析。本文段阐明:中华文化虽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③②由“文化”引出“中华文化”,④的“还有…”紧承⑤的“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①的“所有这一切”指代⑤④的内容。故正确排序为:③②⑤④①,所以选B。【点睛】句子排序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除了平时在阅读中注意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加强对于句意理解外,还要注意明显的语言标志,如关联词语,起总领、总结作用的词语等。做题过程中,要根据句意及语言标志,判断哪些句子必须相连,哪个句子是首句,哪个是尾句。这样做起题来就有轻松有趣了。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声临其境》中那些匠心独具的演员给浮躁的娱乐圈扎扎实实上了一课为作品添彩增色的,不是浮华的形式,而是内在的魅力。B.太阳岛国际雪雕艺术博览会在完成了冰雪艺术廊的施工后,来自国内外的游客兴奋地徜徉其间,犹如置身于北国童话世界C.网瘾会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成长,他们一旦罹患网瘾,不仅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还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D.近年来,故官博物院一直在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人文价值、艺术造诣,力图让故宫的文化资源得到更好地呈现与利用。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项,中途易辙。前句的主语是博览会,尚无谓语部分,后面就改成了以“游客”为主语。C项,语序不当。“生理和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与“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和金钱”轻重颠倒,应互换位置。D项,搭配不当,“挖掘”与“造诣”不搭配。10.教育部2013年8月22日公布了《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征求意见稿。下面是部分朋友对“史上最严”的减负新规的评论,请你针对网友的评论,提炼出“减负”效果不理想的三条原因。要求语言准确、简明,每条不超过10个字。(6分)@“踏雪寻镅75”:减负新规没有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首要原因是我国庞大人口基数造成的就业、竞争压力,以及压力带的社会焦虑与急功近利心态,这个改变不可能一蹴而就。@“渡西死亡”:建议真正取消重点校、重点班,严格就近入学,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层教育行政部门要真正肩负起责任。@“ts10000”:现在课程改革的一些不合理之处,弄得一人上学,全家繁忙。我是大学毕业生,儿子上小学五年级,他的作业有时我都辅导不了,比如成语接龙什么的。@“长沙网友”:建议教育行政部门改革学制,提倡全面发展,拒绝一考定终身。@“向玉36158”:减负迟迟不能见效,和政府部门抓升学率息息相关。建议建立规章制度,严防地方片面抓升学率。(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8月22日18版)参考答案:①就业压力大。②教育发展不均衡。③课程改革不合理。④一考定终身。⑤片面追求升学率。(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在解答时考生可将网友意见逐条梳理,找出每条信息的核心观点,根据题干要求列出四点即可。如“踏雪寻镅75”,“首要原因……就业、竞争压力”;“渡西死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ts10000”,“现在课程改革的一些不合理之处”;“长沙网友”,“拒绝一考定终身”;“向玉36158”,“严防地方片面抓升学率”。六、写作(60分,共1题)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很多年前,在华为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华为不需要科学家,华为需要工程商人。”对此,任正非比喻称,沙漠里是不能种郁金香的,但是改造完的沙漠土壤,是可以种植的。库布齐、塞罕坝、以色列不也是遍地绿茵吗?他说:“当年,华为是急着解决饭碗问题,顾不及科学家的长远目标。……今天我们已经度过饥荒时期了,有些领域也走到行业前头了,我们要长远一点看未来,我们不仅需要工程商人、职员、操作类员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