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 距离测量_第1页
建筑测量 距离测量_第2页
建筑测量 距离测量_第3页
建筑测量 距离测量_第4页
建筑测量 距离测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章距离测量学习重点:钢尺丈量、视距测量和光电测距的方法及全站仪的使用。距离测量也是测量的基本工作之一。距离测量的目的是测量地面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距离测量方法有钢尺量距、视距测量及光电测距等。4.1钢尺量距钢尺量距是传统的量距方法,适用于地面比较平坦,边长较短的距离测量。4.1.1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一、 钢卷尺钢卷尺(简称钢尺)长度有30m、50m等。二、 直线定线当地面两点间距离较长时,往往以一整尺长为一尺段,进行分段丈量。分段丈量首先要做的是将所有分段点标定在待测直线上,这一工作称为直线定线。三、距离丈量平坦地面量距的长度为(4-1)式中D一距离总长(m);l一钢尺长度;n一整尺段数;q一零尺段距离。

倾斜地面量距则需根据两端点间的高差h将倾斜距离L化为水平距离:TOC\o"1-5"\h\z\o"CurrentDocument"D=KL2-h2 (4-2)四、往返丈量往返丈量,取其平均值作为量距的成果\o"CurrentDocument"D=D往*D返 (4-3)均 2并以相对误差(分子为1、分母为某整数的分数)K来衡量其成果的精度,即1D均|D-D|(4-4)K='D往-D返11D均|D-D|(4-4)D均一般钢尺量距的相对误差,在平地应小于念,在山地应小于10004.1.2 精密量距的三项改正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钢尺量距,应对丈量结果进行以下改正。一、尺长改正

设钢尺名义长为l°,实际长为l,二者之差值即为一尺段的尺长改正△l:Al=l-l° (4-5)二、温度改正受热胀冷缩的影响,当现场作业时的温度/与检定时的温度/°不同时,钢尺的长度就会发生变化,因而每尺段需进行温度改正Al:tAl=a(t-t°)-1°(4-6)式中a=0.0000125/1C,为钢尺的膨胀系数。钢尺说明书上一般都带有尺长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式,称为尺长方程式:Al=a(t-t°)-1°(4-6)式中a=0.0000125/1C,为钢尺的膨胀系数。钢尺说明书上一般都带有尺长随温度变化的函数式,称为尺长方程式:l=10+Al+a(t-10)10(4-7)式中l,―温度为t度时钢尺的实际长度;10一钢尺的名义长度;等式右端后两项实际上就是钢尺尺长改正和温度改正的组合。三、倾斜改正设一尺段两端的高差为h,沿地面量得斜距为l,将其化为平距d(图4-6),应加倾斜改正Alh。h2A1=一——h 21(4-8)以上三项之和即为一尺段的改正数Al:A1=A1+A1+A1再按下式计算所量总长D的改正数AD:(4-9)图4-6倾斜改正AD=—-Al104.2视距测量(4-10)视距测量是使用经纬仪和标尺同时测定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的一种方法,常应用于碎部测量。4.2.1视距测量的原理一、视线水平时的视距计算公式设经纬仪安置于A点,照准B点竖立的标尺。当望远镜视线水平时,视线与标尺面相互垂直(图4-7)。由图可见,前交点F至标尺的距离FQ=匚.i,p为上、下视距丝间隔、f为物镜焦距、l为上、下视距丝在标尺上的读数之差,又设仪器中心至物镜的距离为<5图4-7图4-7视线水平时的视距测重则仪器中心至标尺的水平距离为D=—-1+(f+8) (4-11)P令乘常数K=—、加常数C=(f+8),上式可写为PD=K-1+C (4-12)在设计仪器时,可令K=100及C=0,则有D=K-1=100-1 (4-13)设在测站量得地面至经纬仪横轴中心的仪器高为/、十字丝中丝在标尺上的读数为S,由图4-7又可见A〜B两点间的高差为(4-14)(4-13)〜(4-14)式即为视线水平时的视距和高差计算公式。二、视线倾斜时的视距计算公式当地面起伏较大,望远镜视线倾斜时的视距和高差计算公式为:(4-15)水平距离D:(4-15)D=D'-cosa=Kl-cos2aA〜B的高差:

h=h'+i-S=1Kl-sin2a+i-S (4-16)2式中,l为上、下视距丝在标尺上的读数之差,a为倾斜视线的竖直角,i为仪器高,S为十字丝中丝在标尺上的读数,乘常数K=100。图4-8视线倾斜时的视距测量4.2.2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视距测量的观测和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在测站A安置经纬仪,量取仪器高i,在目标点B竖立标尺;以盘左转动望远镜照准标尺,使中丝截标尺上与仪器高i相等的读数或某一整数S,分别读取下、上、中三丝读数,并以下丝读数减去上丝读数得视距间隔l;旋转指标水准管微动螺旋,使指标水准管气泡居中,读取竖盘读数,并按盘左竖角公式计算竖角a;将观测值记入手簿(表4-1),再按(4-15)〜(4-16)式计算水平距离、高差,并根据测站高程计算出测点的地面高程。表4-1 视距测量手簿测站A 测站高程25.17m 仪器高i1.45m仪器DJ6点八、、号上丝读数下丝读数/m视距间隔l/m中丝读数S/m竖盘读数O竖直角O水平距离D/m初算高差h,/m高差h/m高程H/m12.2370.6631.5741.450874112+21848157.14+6.35+6.3531.52

22.4451.5550.8902.000951736-5173688.24-8.18-8.7316.444.3光电测距4.3.1光电测距原理一、光电测距的两种方法如图4-9所示,在A点安置测距仪,B点安置反光镜。已知光波的传播速度c为一定值,可按下式计算A~B的距离D:D=—c-t (4-19)2t为测距仪发射的光波传播至反光镜,再经反射回到测站总共耗费的时间。二、相位法测距的基本原理图4-1。相位法测距原理通过测定测距仪发出的光波经往返测程所产生的相位差,来间接测定时间,称为相位法测距。如图4-10所示,测距仪在A点发射光波,经B点反射后再回到A点。将光波往返测程的图形展开,即成一连续的正弦曲线。其中一个周期的光波长度为波长人,相位变化为2兀。图4-1。相位法测距原理根据电设调制光波的频率(即每秒钟光强变化的周期数)为f,光波自A到B再返回A的相位移4为。=2兀•f•t式中t为光波往返测程所耗费的时间,即t=一^-2兀•f代入(4-19)式,则得D=二上2f2兀由于波长人=勺,所以fD=-•— (4-20)22兀设从发射至接收之间光波的整周期数为N,最后不足一个整周期的零周期数为△N,由图4-9可见,。=Nx2兀+△Nx2兀代入(4-20)式则得D=—(N+AN) (4-21)2

令日=—,,则有 D=叶(N+AN) (4-22)2此式即为相位法测距的基本公式。如果将,N和AN分别视为其整尺段与零尺段数,可见(4-22)式和钢尺量距的(4-1)式相类似,在根据设计已知“光尺”长度日的情况下,只要测出N和AN,即可求得距离D。4.3.2光电测距仪的使用一、测距仪的级别测距仪按测程长短可分为远程(15km以上)、中程(5〜15km)和短程(5km以下);测距仪的测距中误差(又称标称精度)通常表示为m=±(A+B-10-6-D)(mm) (4-23)式中,A为固定误差,单位mm;B为与距离成正比的误差系数;D为被测距离,单位km;B-10-6-D即为比例误差,单位mm。按1km测距中误差mD所表示的测距精度又可将测距仪分为一级(mD<5mm)、二级(5mmVm<10mm)和三级(10mmVm<20mm)。三、测距仪的使用 D测距时,将测距仪(或全站仪)与反射镜分别安置于测程两端点。反射镜所用棱镜的块数与测程长短有关(参见图4-15)。一般单棱镜测程为2.5km,3、7、11棱镜的测程依次为3.5、4.5和5.5km。每照准一次反射镜,揿动2〜3次测距按钮,即进行2〜3次距离读数,称为一测回。为提高测距精度,应按规定增加测回数,取其平均值作为测距成果。新型测距仪一般均有对温度、气压等影响自动进行改正的功能,即所读距离已消除温度、气压变化所造成的误差。4.5全站仪全站仪将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微处理器合为一体,具有对测量数据自动进行采集、计算、处理、存储、显示和传输的功能,可全部完成测站上所有的距离、角度和高程测量以及三维坐标测量、点位的测设、施工放样和变形监测。4.5.1全站仪的组成和使用一、全站仪的组成史电单元存储器电子手簿键盘数据程序史电单元存储器电子手簿键盘数据程序水平角系统I/O-竖直角系统补偿系统测距系统图4-13全站仪组成框图四大光电测量系统全站仪其四大光电测量系统分别为水平角测量、竖直角测量、距离测量和水平补偿系统。微处理器、电子手簿和附属部件同轴望远镜、全站仪的使用图4-14全站仪图4-15反射棱镜四种测量模式角度测量模式距离测量模式坐标测量模式(4)特殊模式(菜单模式)使用步骤安置一将全站仪安置于测站,反射镜安置于目标点。对中和整平同光学经纬仪。开机一打开电源开关(POWER键),显示器显示当前的棱镜常数和气象改正数及电源电压。仪器自检一转动照准部和望远镜各一周,使仪器水平度盘和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