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书法研究(论文)》_第1页
《蔡邕书法研究(论文)》_第2页
《蔡邕书法研究(论文)》_第3页
《蔡邕书法研究(论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蔡邕书法研究摘要 1前言 1一、蔡邕简介及其书法造诣 1(一)蔡邕生平简介 1(二)蔡邕的艺术成就 21、自创飞白字体 2主持书写《熹平石经》 2(三)蔡邕的书法理论 3二、蔡邕对魏晋书法的影响 5(一)蔡邕对钟繇的影响 5(二)钟繇的书法风格 5.三、蔡邕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引导和启迪 6(一)蔡邕书法的后世影响 6(二)对蔡邕的学习 7四、结论 7参考文献 8摘要:书法是中国的一门传统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当今的文字。然而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这就不得不提到在书法发展史上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艺术家—蔡邕。蔡邕是汉末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他多才多艺,博采众长。蔡邕通经史,善辞赋等文学,书法上精干篆、隶,由以隶书造诣最深。对后世书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关键词:蔡邕,书法艺术,后世前言书法是中国的一门传统艺术,中国汉字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开始以图画记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成当今的文字。几千年来,书法除了有它的实用功能以外,它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审美的功能、艺术的功能。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成大篆、小篆、隶书,直至东汉魏晋的行书、楷书、草书诸体书法一直有其独特的魅力。蔡邕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和艺术家,他的艺术才能显现在诸多领域,他不仅有精湛的音乐才能以及与琴的不解之缘。同样,蔡邕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开创之功的人物,他在书法理论和书法实践两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一、蔡邕简介及其书法造诣(一)蔡邕生平简介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t"/item/%E8%94%A1%E9%82%95/_blank"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南\t"/item/%E8%94%A1%E9%82%95/_blank")人。东汉时代在文学以及书法上造诣相当之深,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其有一女,就是著名的才女蔡文姬。蔡邕早期没有答应皇帝在朝廷做官,随后也曾担任过郎中等一官半职。曾参与续写《\t"/item/%E8%94%A1%E9%82%95/_blank"东观汉记》及刻印\t"/item/%E8%94%A1%E9%82%95/_blank"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在江南躲避乱世。\t"/item/%E8%94%A1%E9%82%95/_blank"董卓掌权时,蔡邕曾在其统治下担任官职,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受到牵连而饱受牢狱之苦,最后郁郁寡欢,结束了一生。\t"/item/%E8%94%A1%E9%82%95/_blank"音律上的才华是蔡邕的天赋,满腹经纶,才高八斗,是胡广最杰出的弟子。不仅仅经史、辞赋是蔡邕擅长的领域,书法才能也将蔡邕推向艺术成就的高峰。尤以\t"/item/%E8%94%A1%E9%82%95/_blank"隶书造诣最深,“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有神力”就是对其的高度评价。飞白书体是被蔡邕率先制造的,后来魏晋、唐、宋等朝代受到了相当大的启示。藏书也是蔡邕的一种爱好,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美好追求。(二)蔡邕的艺术成就1、自创飞白字体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蔡邕受到此场景的感染,激发了其创造力与想象力,因而发明了飞白体。白和飞是对其作品笔迹和笔势最生动形象的写照。飞白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概念,那就是艺术作品的笔触部分。用这种方法去创作书法,可以显示一个人书法功底如何,不仅使作品带给人生动形象的感觉,更使苍劲有力的效果跃然纸上飞白书是飞白体的另一种称呼。蔡邕首创之后,在后世的书法界引起了强烈反响,魏晋南北朝尤为突出,例如王献之就很精通于这种书体,唐太宗更是对王羲之的飞白体情有独钟。2、主持书写《熹平石经》隶书起源很早,甚至早于小篆。隶书之祖传为程邈,不十分确证。后又有八分书之祖王次仲,王次仲更是扑朔迷离,有说是秦代人,有说是东汉人。至于八分书也颇有争议,比较占上风的说法是八分书是东汉后期成熟的隶书。隶书从起源到发展成熟,贯穿了两汉,超过400多年的历史,所以有时也可以简单地把隶书称为汉隶。但严格来说,隶书分为古隶、汉隶和今隶。古隶是秦代隶书,汉隶是汉朝隶书,今隶是汉末楷书(早期楷书)。但从笔法特点上看,一直到东汉前期,隶书在笔法上没有大的发展,一直沿用秦隶,笔画比较古朴平正,没有波磔;从东汉中后期开始,隶书的波磔出现了,也就是常说的“蚕头雁尾”,臻于成熟后的隶书也叫八分书。在汉末三国时期,楷书开始出现,这时的楷书称为今隶,第一个发展楷书的是曹魏的重臣钟繇,因此钟繇也被尊为现代楷书之祖。汉碑是汉隶的主要载体,优秀的汉碑很多,《乙瑛碑》、《史晨碑》、《礼器碑》多块著名石碑,其作者已经无从考究了。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得知的情况是,汉代精通隶书这种书体的大家占比程度很大,由于当时碑文落款很少,因此很多隶书大家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的信息。唯一留下大名的是撰写《熹平石经》的蔡邕,因为这是国家大事,官方正史有所记载。这并不是说蔡邕沾了国家的光而被后人所熟知,而是因为蔡邕确实写得好,朝廷才选他来写。蔡邕是在隶书发展至顶峰时的隶书大家,所以《熹平石经》可以称得上隶书历史上的巅峰之作。只是可惜,1800多年的光阴磨损,原来46块石碑、约25万字的《熹平石经》,西安碑林中仅有将近8000字的保存不完整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留存了下来;蔡邕的书法理论哲学思想的体现自然是一切的起源,一切物质的运行方式是法的基础。这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理论,也是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在书法理论中的体现。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思想就成了汉朝的正统思想,道家则区别于儒家在思想领域只占有很小的一部分。虽然蔡邕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但是受到祖父的影响,其思想中难免会被道家思想所感染。东汉末年,社会局势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并且逐渐尖锐,儒家的正统地位已经风雨飘摇,道家思想逐渐获得了很大地发展空间。蔡邕在性格上具有不被尘世所影响的心态,独善其身,追求心灵自由解放的,这就显示出了蔡邕的道家思想。“自然”和自然界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而是指自然而然,是指“无为”,但与自然界有密切的关系。《后汉书》记载,蔡邕“六世祖勋,好黄老。”可见蔡邕在书法与文学创作上受到庄子无为的自然观颇深。庄子作品中“散木”、“散人”的概念在蔡邕作品中都可以找到类似的痕迹。古人有时也把自然界称为“天”,或把“天”称为“自然”。东汉末年的蔡邕赶上了道家发展的时期,“天人合一”不仅在思想界可以影响人,也同样可以影响艺术作品的创作。人和自然在某些方面的特点是相似的,一个规律适用于自然,也同样适用与人。“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这是蔡邕作品笔论中的观点,与老庄的道不谋而合。2、书法作品需要激发想象力只有脑洞大开发挥想象力,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书法作品,才能真正欣赏艺术作品所达到的高度。其在《笔论》中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进行艺术创作时以及品鉴艺术作品是时,要使自己自由的思想在脑海中翻滚,发挥自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抽象的物质变成具体的意向,把“水火”、“云雾”、“日月”等一系列自然意象和“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等生命意象的“纵横之象”与人的感受紧密结合;把“虫食木叶”、“利剑长戈”、“强弓硬矢”与书法艺术用笔的“力感”联系了起来。这些原本非具体的物质或者存在于自然界的物质经过创作者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头脑可以通过书法的美感将其表现的栩栩如生,使品鉴者的思绪可以飞出很远。这就是根据想象力创作作品所拥有的巨大的魅力,想象力是创作者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体现。从至今的部分书法大家也发表过类似的观点,“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每作一牵,如万岁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趣骤。”王右军的这段论述就是对创作需要拥有想象力的最佳体现。珠圆玉润、龙飞凤舞、飞仙舞鹤、铁画银钩、长枪大戟、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等词语都是古人鉴赏书法作品表现的想象力,这些都是对书法艺术的比喻性描述,而比喻的产生正是联想和想象的结果。《九势》作为蔡邕关于书法的论述作品,其中具有大量文字表现了其对于书法以及对于艺术的理解。《九势》中“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立,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很好说明了艺术创作时心情平静的重要性。3、书法艺术创作的物象论前人用形象的实物来达到对文字含义的理解,这其实便是最早的物象论。如东《说文解字·序》中“依类象形”就是这个意思,崔瑗《草书势》中所讲的“观其法象”,并用鸟兽之势来比喻草书的动态之美等。在《笔论》中提出“为书之道,须入其形”,然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描述,“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并得出结论“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后世的张旭观“担夫争道”、怀素观“惊蛇入草,飞鸟出林”,等等,其实与此是一脉相承的,所谓“屋漏痕”、“折钗股”、“锥画沙”、“印印泥”等经典理论也无不源出于此。结合上述我们可以理解得知,蔡邕关于书法理论的论述在中国的书法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他的书艺理论。虽然根据当代观点来分析,可能其具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但在书艺刚起步时便能够从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它与自然和人的关系以及书法艺术的创作心态等方面揭示书法作为纯艺术所需要的主观心理条件,突出了心态以及情绪相对于创作的重要性,但是对时隔千年在历史长河中历经洗涤还能闪闪发光的艺术作品而言,汲取其中的精华,结合当代艺术的实际情况,结合时代气息,推动相关艺术作品的创作,无疑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二、蔡邕对魏晋书法的影响(一)蔡邕对钟繇的影响钟繇是三国魏朝的书法家,后世称为蔡邕的第二代传人。他的书法结合了百家的优点,又极具个人特色,他不仅擅长隶书、行书等书体,其独创的楷书更是别具一格,浑然天成,他的书法将隶书和楷书达到紧密结合的目的。“钟王”是后世对他和王羲之的高度评价。其影响力可见一斑。文人墨客之间寄情山水,吟诗作对。有一次重要与曹操、韦诞等人谈到书法理论使时,韦诞拿出了一幅墨宝,那就是蔡邕的《笔法》一书。当得知是蔡邕的真迹《笔法》后,钟繇就被深深吸引了过去,喜悦与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当时钟繇深深沉迷于蔡邕的字体中无法自拔,因此,当听到韦诞说他有蔡邕的《笔法》并拿出来给众人看时,两眼放光的钟繇便一把把它抢了过来,唯恐观之不及。当看到帖上的字后,钟繇感到十分惭愧,他觉得自己的字和蔡邕相比,差距实在太大了,心怀愧疚的钟繇竟然开始捶胸顿足,结果竟大口大口地吐血,止都止不住,最后竟昏死了过去。曹操等人吓的面容失色,一时竟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曹操拿自己的五灵丹给钟繇服下。钟繇醒后,对蔡邕的艺术作品简直求之若渴。韦诞虽然非常不舍但是见到钟繇是发自内心深处对这幅作品拥有深深的,但还是忍痛割爱。钟繇如获至宝,《笔法》这部艺术作品边日夜陪伴在钟繇身边。不分昼夜地日摹夜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有一次,为了不间断地看《笔法》,他竟然蹲在了厕所,家人与邻居四处多次寻找而不得,最后他被大家发现时颇让众人忍俊不禁。(二)钟繇的书法风格笔法风格的学习是钟繇对蔡邕作品研究的重点,依据他人的书体,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书体。钟繇临死前把从韦诞墓中所获的蔡邕笔法交与儿子钟会,说:“我这一辈子都在研究蔡邕的书法,这生将永无止尽地研究下去”从这些话可以看出钟繇对蔡邕的作品的痴迷程度之深,成为他一生不懈追求的目标。他最成功也最受推崇的便是以真书为表率的“三表”。一般所谓“三表”,指钟繇所书的《贺捷表》《荐季直表》以及《宣示表》,也有人将《力命表》放入。所谓“表”,一般指端正书写的正式奏本,大都是用最规整的字体写成,钟繇就是以楷体写“表”的首创者。所谓楷体,也称真书,是从隶书发展过来的一种易写易认,也更端正的书体。钟繇将汉代末期的隶书进行了变革,将扁平化的字体变得中正平稳,这就是楷书的最早起源。“楷”就是规矩整齐、字体楷模的意思,而“真”正的写字,也应该从规矩与整齐开始。传道是为了授业解惑,促进人的发展,然而写字的基础学习做人应该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或许就是字如其人的意思吧。钟繇在公元二二二年所书《力命表》,从笔势的变化展现了他非凡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力。上古时期的仓颉造字,以及钟繇的自创楷体,都体现出要形成自己独树一帜的字体必需要具有强大的魄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将一物象名迹都归结到能琢(磨)出“点画”来的“字”的名份之中。史载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物,近睹乌兽之迹”。其只是观、察、睹,还有那遥不可及、近可玩味、逝必有痕、来者可追的心动意思,与那“万方皆文”的目的。钟繇也正是在废寝忘食中,如“中邪中魔”般地“每见万类,皆画象之”。正因为如此,钟繇才总结了前人的结晶,结合自己的智慧以及堂正做人的品格,创造出一代风格鲜明的楷体。作为中国人,了解每一种书法起源以及其中的智慧故事是很有必要的,不要沾染不良的歪风邪气。在那些是似而非中忽视了“字如其人”的“字”,那些“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的错误入门和引导,也许会耽误你数十年或一生。记住“读书、写字、画画”的恒途,以及“读书明理,教书育人”的方针,才可从万途中走向“有志、有识、有恒”的“自我”的堂正永恒的快乐人生。去从无数无穷中拣捡自己的“表”吧!三、蔡邕书法对后世书法的引导和启迪 x(一)蔡邕书法的后世影响 x在中国书法史上,书法理论的出现晚于书法艺术创作。书法创作从先秦时代一路在不懈探索中进步,书法艺术理论在汉代才刚刚开始出现苗头。魏晋时期是中华文化理论以及艺术达到的一个新高度,王羲之等书法家在时代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结合自己的实践创作出极具思考以及借鉴价值的理论。任何理论都有它的来源,书法理论的首创者当推蔡尷。某种程度而言,魏晋书法以及其艺术研究是璀璨中华文化中一颗耀眼的星。在书法史上,完备的书法理论的出现晚于书法艺术创作,到了两汉时期,书法艺术创作得到逐步完善,从流传至今的众多碑刻看,虽然没有留下作者姓名,但在艺术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成为后代迫墓的典范。但遗憾的是没有出现完备的书法理论,到魏晋时期,具有丰富内涵又有高度表现力的成熟书法作品出现了,而书法理论在经过了漫长的摸索过程,在汉末书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