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1页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2页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3页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4页
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袁世凯窃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之后,军阀的专制统治和割据混战,人民困苦不堪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掀起反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陈独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安庆)人,1896年中秀才;不久受康梁维新思想影响,转而追求西学。1901年留学日本,辛亥革命爆发后,曾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他号召青年人举起科学和民主的大旗,争人权,求得个性解放。经典评价——陈独秀

一位失败的书生政治家,一位深刻的思想家,一位特立独行的叛逆者,一位命运坎坷的孤独英雄,抑或是一个不依附任何势力的社会活动家?”一切的评价用在他身上似乎都不为过。

——蔡元培2、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批判孔学,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不能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忽视革命实践,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是不可能改造国民性的。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使用的是资产阶级的方法。

3、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示自己走向解放之路苏俄反帝国主义,平等态度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俄国工人、农民和士兵群众的广泛发动,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方法启示2、李大钊—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1918年11月发表《庶民的胜利》1919年9月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1913年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赴日本留学﹐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新文化运动后期,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爆发时代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群众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壮大领导力量—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学生示威游行“三罢”斗争-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学生罢课2、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周恩来、瞿秋白、邓中夏、何孟雄、恽代英等蔡和森部分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的活动家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同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出了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上海成立共产党组织。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组织。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成立共产党组织。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成立共产党组织。王烬美、邓恩铭等在济南成立共产党组织。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成立共产党组织。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到工人中宣传和组织工作—

1920年11月,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工 会:上海机器工会宣告成立—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出版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1920年11月,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宣言》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1、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12名代表,代表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参加。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制定了党的纲领,讨论了党的实际工作计划,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一大会址中共“一大”时的党员名单上海的党员十六人: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陈望道、沈玄庐、杨明斋、沈雁冰,邵力子、李启汉、沈泽民、高语罕、袁振英、李季、叶天底,金家风。北京的党员二十人:李大钊、张国焘、刘仁静、邓培、罗章龙、高君宇、邓中夏、何孟雄、缪伯英、李梅羹、朱务善,吴汝明、范鸿劼、李骏、陈德荣、宋价、江浩、张太雷、李韶九、史文彬。湖北的党员五人:刘伯垂,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郑凯卿。山东的党员五人:王烬美、邓恩铭、王翔千、王复元、王用章。广东的党员四人: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刘尔崧。湖南的党员二人:毛泽东、何叔衡。旅日的党员二人:施存统、周佛海。旅欧的党员三人:张申府、陈公培、刘清扬。2、中共成立的历史特点和意义接受的是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历史特点:是在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历史意义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1、制定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7月“二大”党的最高纲领—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在当前阶段的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

2、发动工农开展革命斗争

罢工斗争高潮—香港海员罢工、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工人罢工1921年9月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第一个农民协会1923年元旦,彭湃领导成立海丰总农会。开展农民斗争

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二大”的决议“党外合作”,“三大”“党内合作”—建立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

1、国共合作的形成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民党一大新三民主义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内容,强调对外实行中华民族的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中强调了民主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在民生主义中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两大原则,从而形成了新三民主义。

大会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这样,国民党一大的成功召开,就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2、大革命的准备与进行

1924年国共合作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1925年国民政府广州建立1926年7月北伐战争开始

北伐对象

3、大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