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应急防护用纺织品流通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1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应急防护用纺织品流通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2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应急防护用纺织品流通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3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应急防护用纺织品流通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4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非应急防护用纺织品流通关键问题及解决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面对突发性公共卫生问题,国家应急储备和国际防护用品流通均至关重要。为了解非洲国家应急能力,提升应急条件下纺织品的流通效率,文章通过文献梳理、相关人员访问、专家会谈等方式,发现中非国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疫用品流通存在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对策。中非防疫物品流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包括因标准认证差异、产品品质量不达标以及合作形式渠道单一导致的流通障碍。中非国家通过双边或多边标准认可机制、认可中方认证机构、企业生产产品质量预认证、共建信息共享平台和供应能力本地化等措施,可以提高应急条件下产品流通效率,拓宽产品流通渠道,提升中非公共卫生安全。关键词:防护用纺织品,产品流通,应急条件,一带一路,中非基金项目:2020年中国科协“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2020ZZGJB072037)。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由于突发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能力强等特点,对全球各国的公共安全应急体系造成了严峻考验。防护用纺织品是此次疫情期间重要的防疫物资。非洲作为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防护用纺织品生产能力较弱,主要依靠海外采购和捐赠来满足需求。中国作为防疫物品的最大出口国,与非洲国家之间存在很大的合作空间。但疫情以来,中非间应急物资跨国流通仍存在一些瓶颈。以目前疫情发展情况来看,新冠肺炎病毒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威胁,防护用纺织品的保障供给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2020和2021年,东华大学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一带一路”国际科技组织合作平台建设项目支持下,开展了“‘一带一路’非洲国家防护用纺织产品应急关键问题的协同研究”,通过中国、苏丹、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等4国的高校、地方政府及企业代表团的多次会议、实地考察、科学研究等,项目团队梳理了中非国家防疫用纺织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标准认证、质量技术及采购渠道等3个方面,并通过与非洲学者的研讨提出一些建设性对策。一、疫情下中非国家防疫用品应急状况1.非洲防护用纺织品供应情况非洲地处热带,气候炎热,人口众多,大部分国家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年轻化但基础设施较为落后,防护用品的生产能力很难完全满足国民需求。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各种防护用品的需求缺口很大。以埃塞俄比亚为例,其是我国纺织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国家,具备一定的纺织品生产能力,疫情初期该国纺织企业计划日产550万只口罩以满足当地口罩需求,但可以生产口罩的67家纺织厂有些需提升5倍产量才有望达标,实际生产能力和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很多非洲国家不具备医疗物资生产能力,如加纳虽是西部非洲第二大经济体,被视为西非最稳定的国家,但当地没有口罩生产厂家及其他相关防疫物资的生产企业。加纳、埃塞俄比亚等经济状况尚可的国家都存在不容忽视的资源短缺问题,更不用说一些经济状况较差的国家。2.中国防护用纺织品的供应能力自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发以来,全球累计有80个国家和地区禁止或者限制口罩、手套等医疗防护装备出口,以缓解本国应急物资短缺的困境。然而,中国从未禁止口罩等防疫物资的出口,据统计,全国有31个省市区通过市场化采购方式,向19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了防疫物资。疫情爆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中国口罩日产量就已经达到1.16亿只,约为疫情爆发初期的12倍。有关数据显示,疫情爆发后两个月内,中国新增8950家口罩生产企业,经营范围包括口罩且处于正常经营状态的企业达到4.7万家。2020年3—12月,中国累计出口口罩2242亿只,其中医用口罩650亿只,累计出口防护服23.1亿件,其中医用防护服7.73亿件。中国的防护装备生产能力不仅为本国国民提供了防护保障,同时也为全球防疫提供了大量物资。二、应急条件下中非国家纺织类防疫用品流通存在的问题1.因认证准入差异导致流通效率低下由于传染病的全球公共性,防疫用品的跨国流通至关重要。但由于国家之间的产品标准、技术要求等存在差异,导致国际援助及产品流通受阻。许多中国企业生产的防疫用品质量过关,但在出口时由于标准差异或认证规则限制导致出口受阻或产品被退回。如2020年3月底,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突然将中国产KN95、KP95等口罩生产标准从认可名单中删除,原因之一是中美两国的口罩标准检测条目和使用范围有所差异。以口罩为例,中非标准体系不同,标准数目较多,如表1所示。不同类别的口罩因标准不同在流通时会出现进口方不认可的情况,而同类口罩各个国家的标准之间也会有所差异,如表2所示。以医用口罩为例,中国和南非对其颗粒过滤效率和细菌过滤效率均有要求,而肯尼亚仅对颗粒过滤效率有要求。为了应对检测标准差异,目前各国都有相应认证准入要求,即只有获得合格认证证书,进口商才能够在目的国(地)海关清关,进而取得货物。非洲的认证准入要求为符合性认证(VoC),目前已被推广到大多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通过认证的产品均会获得符合性认证证书,但各个国家制定的认证准入要求由各自政府制定,对应各国的标准局,因此出口国在进行认证时需根据相关国家要求分别申请。疫情条件下,获得每个国家的认证耗时太长,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与非洲国家间的合作,导致应急条件下产品流通障碍。同时也造成市场规模分散,成本高,企业积极性不高,限制了流通渠道的畅通。2.防疫用品质量纠纷引起产品流通受阻应急条件下一些中国企业转产防护用纺织品以满足需求,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下诞生的全球最大量产口罩工厂——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在2020年3月的口罩日产能可达500万只,相当于此前全国产能的1/4,且以每天30万~50万只的速度在增涨。这类临时转产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其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规范以及产品检测等方面不如传统的口罩等防疫用品生产商严谨专业,导致产品出口时存在质量纠纷风险。据非洲时报报道,2020年3月,南非CHUNGFUNG(PTY)LTD公司向我国广东省广州市新洲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采购了超过871万只三层防护口罩,物资在抵达南非后被交予南非卫生部门时,却因其中的500万只口罩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而被退货。除此之外,由于缺乏专业性,一些企业对产品出口认证的要求了解较少,导致某些无良认证机构和中介机构诱导企业委托其代办实际无效的“认证证书”,从而造成实际质量不过关、后续出口中存在巨大的商业风险和法律风险。总的来说,应急条件下,由于一些中国口罩转产企业不专业及部分企业非法认证导致了防疫用品在流通中出现产品纠纷造成流通障碍,暴露出疫情爆发初期中国口罩生产企业缺乏一定的质量监管,且未形成有序的生产管理链。3.中非合作形式与渠道单一限制产品流通由于标准认证差异与出口国产品质量不稳定,中非之间难以形成大规模常态化防护用品贸易流通,在合作形式与渠道上都较为依靠政府、医疗机构等的援助与捐赠,双方政府在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如在南非疫情爆发40天内,中国政府、地方和医疗机构等已向南非提供了7550份核酸检测试剂、2.1万只N95口罩、19万只医用口罩、3550套防护服、3.1万双手套等医疗物资和防疫用品。同时,中国政府也向非洲其他国家如埃塞俄比亚、肯尼亚、苏丹、坦桑尼亚、刚果(布)、刚果(金)、埃及、加纳、博茨瓦纳等捐赠防疫用品。非洲大部分国家医疗条件有限,在后疫情时期,中国无偿向非洲各国分享抗疫经验,派遣医疗团队驰援。由以上分析可知,中非在共同抗疫时的合作形式与渠道单一,仅靠政府间的合作援助与官方渠道采购进行防疫用品的国际流通难以填补非洲国家抗击疫情时的防疫用三、中非国家防疫用品流通问题解决对策各个国家防护用品的产品标准、技术要求、检测条目、使用范围以及准入要求都有所不同,在常态化下的进出口贸易中,时间压迫较小,可以有充足的空间进行各种要求的认证办理等。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中,时间成为关键制约因素。因此,标准方面的差异就会成为跨国应急物资流通的瓶颈。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与中非两地一些相关学者、企业、贸易、医疗及政府部门等进行了研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应对措施。1.双边或多边应急条件下的标准认可机制双边或多边应急条件下的标准认可机制是针对中非防护用品标准之间存在差异导致的应急条件下物资流通效率问题而提出的。在目前条件下消弭各国标准之间的差异不易做到,但中国与非洲一些国家或组织应提前对双方防护用品标准进行研究和评估,并达成一定共识和协议,在应急条件下认可对方相关标准,对已符合对方国内相关标准生产的产品开通绿色通道,予以直接进口,加速应急物资的流通。2.统一明确认证机构白名单疫情爆发后中国市场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涌现出8000多家口罩生产企业,虽然生产力有了一定保障,但是其产品质量难以保障。此时产品认证机构将起到重要作用。即便中国生产的产品可以在国内进行检测,但非洲国家不一定认可检测结果,且从非洲派遣检测人员赴中国进行产品检测也并不现实。因此,如果中非双方政府事先进行协商,对中国的认证机构进行评估,适当扩大那些被列入白名单的认证机构范围,新进生产企业的产品如果通过这些认证机构的检测评估,便可直接向非洲国家出口。3.企业产品质量预认证预认证是指生产国企业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提前办理相关准入证,并进行定期质量认证。在突发状况时,出口国的企业能够凭借已有的准入证和质量认证向承认预认证机制的国家直接进行出口。而不具备生产能力的需求国也可以通过相对权威的第三方预认证,保证所进口防护用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免去独立认证带来的成本和效率问4.共建信息共享平台目前中国与非洲国家在防护用纺织品方面的合作形式和渠道主要依靠国家与政府层面的援助或是官方协助采购,民间流通渠道相对薄弱。这导致中国虽然拥有众多能够生产防护用品的企业,但很难迅速找到对接的进口方。通过非洲需求方及中国生产企业共同参与的研讨,发现中国生产的防疫用纺织品出口价格在目前的非洲国家市场具有很大优势。中国和非洲国家政府应推动信息共享平台的搭建,促进企业参与和自主交易。中非双方可在此平台上发布获批企业信息,需求方根据产品类别、规格、发货时间及价格等信息进行采购。由于防疫产品的应急特点,交易发生呈现不可预见、低频率、数量大、需求急迫等特点,目前的商业平台的设计及运营模式尚不能满足防疫产品的信息共享需求,因此有必要建立针对防疫产品的专业化信息共享平台。而且由于防疫产品的敏感性,中国和非洲国家政府部门有必要进行一定的监管,保证供需双方在平台上所发布信息的准确性和透明性。5.加强本地化供应能力疫情期间,我国大量一般民用纺织品生产企业迅速转产防护用纺织品,对我国防疫物资供应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与非洲专家研讨过程中,非洲专家提出非洲国家有必要建立一定的自主生产能力。非洲是中国纺织产业转移的重要目标地,在应急用纺织品生产能力建设方面,中非国家间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间。目前中国已有纺织企业在南非、埃及、埃塞等非洲国家建设工厂。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在非中资纺织企业的数量还将进一步增加。因此,中非国家纺织企业在产业转移和接收的同时,应考虑应急用纺织品生产能力的本地化建设问题,对相关设备、人员、原材料进行一定布局,这将对非洲国家的防疫物资供应能力和卫生安全保障带来实质性帮四、结语始于2019年末的新冠肺炎疫情突显了全球命运共同体这一命题的重要性。目前中非国家之间的防疫产品流通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因为跨国标准认证、政策法规等差异导致的效率和成本问题,部分出口产品的质量问题,由于合作渠道单一导致的信息不畅通问题等。基于研究,本文提出了一些改善应急条件下防疫产品流通和供应瓶颈问题的对策,包括统一明确认证机构白名单、产品预认证、建立中非防疫产品信息共享平台、加强本地化供应能力等。长远来看,中国企业在向非洲国家进行纺织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有意识考虑帮助当地建立一定的应急防护用纺织品生产能力。总之,中非国家间有必要也有条件在应急防疫产品供应方面进行更高效的合作,以促进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参考文献:[1]罗会钧,查云龙.非洲公共卫生治理赤字及中非合作经验[J].国际研究参考,2020(12):29-37.[2]驻埃塞俄比亚联邦民主共和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埃塞拟大量生产口罩应对巨大需求缺口[EB/OL]./article/jmxw/202006/20200602975870.shtml,2020-06-19.[3]刘青海,李群芳.非洲疫线|加纳:一个没有口罩生产厂的国度如何防疫[EB/OL]./newsDetail_forward_6747067/,2020-03-29.[4]沈国兵,徐源晗.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进出口和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及应对举措[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75-90.[5]中非贸易研究中心.产品出口非洲,需看懂符合性认证[EB/OL]./zixun/article8904.html,2020-03-29.[6]干群芳.王传福“下军令”转产口罩:仅1个月“比亚迪造”口罩已日产500万只,后续或考虑出口[EB/OL]./2020/0314/378389.shtml,2020-03-14.[7]非洲时报.广东一家企业向南非出口500万只劣质口罩影响恶劣[EB/OL]./wap/nfyw/23435.html,2020-05-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