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萧红中学2022-2023学年语文八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今天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C.很多人喜欢运动,但专家提醒,适量运动才能增加人体的免疫力,运动要讲究科学性。D.生活阅历越丰富,越有助于人们对文学作品深刻理解和全面感知。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B.通过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使我对物候现象有了科学的认识。C.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我校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1)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______________,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2)历史______________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3)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______________了自己伟大的性格。(4)每次出访,主席总能巧妙妥帖地援引到访国家本土话语,打破文化______________,促进文明互鉴,拉近与到访国家的距离,展示大国的形象与风采。A.恬静给予形成隔阂 B.寂静给予形成隔膜C.寂静赋予铸成隔阂 D.恬静赋予铸成隔膜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方场的一边,离其他的房屋几步的地方,高高地耸立着一堆瓦砾,它的本来面目简直一点也看不出来了。(环境描写)B.人道索桥险,画家们眼里的索桥却是一道线,一道富有弹性的线。(比喻句)C.宽广立场博学清楚(形容词)D.小说《骆驼祥子》中通过祥子的变化,无情的批判了当时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小说的主题思想)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高速铁路具有服务大众,紧贴民生的特点。B.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感受到了奉献的快乐。C.“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量大约在700万单左右。D.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治理下,我市PM2.5指数下降了一倍多,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6、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做任何事情都要按一定的步骤循序渐进,否则会让自己陷入效率低下的忙碌中。B.如果不想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就必须择善而从,在真理的引领下前行。C.山区扶贫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涉及多个方面,解决交通问题首当其冲。D.联欢晚会即将举行,一向热衷集体活动的明明同学上蹿下跳,做着各种准备活动。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惦记阔绰离经判道无精打彩B.花卉分泌工于心计剑拔弩张C.秘诀就序不屑置辩见义思迁D.亵渎歧视心无旁鹜叩人心弦8、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孕育(yùn)潮汐(xī)雾霭(ǎi)目孔一切B.簌簌(sù)追溯(shùo)狩猎(shòu)添衣无缝C.陨石(yǔn)粗糙(cāo)沟壑(hè)销声匿迹D.农谚(yàn)遗骸(hái)山麓(lín)海枯石烂9、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3)是故谋闭而不兴,___________,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4)__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5)投我以木瓜,_________。(6)___________,笑谈渴饮匈奴血。(7)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8)_________,天涯共此时。(9)过也,人皆见之;_________,___________。(10)孔子登东山而小魯,____________。10、请对下列病句提出修改意见。(1)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2)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强烈地证明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那时·那人·那书张淑娟①十多年前,我出生在农村,我的童年有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大清河边度过的。②记得那时,爷爷每天都去河边放羊,我特别愿意跟着爷爷,尤其到了夏天,河堤上的树木枝叶浓密,整条河水都被树荫包围着。我在河边捉蚯蚓找田螺,常常玩得不亦乐乎。爷爷抱着他的收音机,一听就是一下午。有一次,爷爷把我叫到他跟前:“这条河叫什么河,你知道吗?”“大清河”,我脱口而出。“会写吗?”说着,爷爷用手拿起一截小木棍儿,另一只手轻轻抚平被水浸过的沙地,然后一笔一画地写了一个字。“古人啊,早就知道人是最厉害的,他们以人为大,所以,这个字造得很像一个站立的人。”看着地上的字,听爷爷这么一说,我突然觉得,原来认字也可以这样有意思。③慢慢地,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大概七岁的时候,我就能和爷爷一起听评书了。因为喜欢评书,所以我特别爱看连环画,《岳飞传》《大战爱华山》《小商河》这些好看的小人书,曾让我痴迷了好长时间。有一次,我因为太专心竟然忘记了吃饭。奶奶嗔怪我变成了书呆子,爷爷反而乐呵呵地说:“爱看书是好事儿啊!多读书,别人抢不走。不读书,别人也替不了。”爷爷鼓励我多读书,但是他反对我死读书。小学二年级的那个寒假,爷爷拿起我的小人儿书翻开岳飞激战的一页,他用大手盖住下面的小字然后问我:“这一页讲的是什么?”凭着超强的记忆力,我得意洋洋地复述出那些烂熟于心的文字。满以为爷爷会夸奖我,可是,爷爷却不停地反问我追问我,我只好调动全部词汇,尽力把那张图说得更完整更详细。最后,爷爷用爽朗的笑声肯定了我。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我小小的心里上蹿下跳。④这段时光对我来说是难忘的,在物资匮乏的年代里我从未感到过枯燥或孤单。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我依然喜欢把大把的时间花在图书馆。读书慢慢变得和一日三餐一样重要,一些感触开始在心里慢慢累积,我也开始尝试写一些文字。2001年,我的一首小诗和一篇散文先后在两家刊物发表,我开心地领到了一百多元的稿酬,那次回家,我特意向爷爷炫耀了一番。读大二的那个冬天,外面飘着鹅毛大雪,我赶到家的时候,爷爷已经到了弥留之际,我泪流满面地喊他,他才勉强睁了一下眼,很快,那眼神就望向了奶奶。我只顾伤心地哭,却不知道这临终的一眼饱含着怎样的深意。直到爷爷下葬后的第三天,奶奶才把我叫到屋里,她手里攥着几张皱巴巴的钱。“这是你爷爷卖羊剩下的钱,让我留给你……”话还没说完,我和奶奶已经泣不成声。那群羊跟了爷爷很多年,那是他这辈子唯一的积蓄。爷爷子孙满堂却只有我一个人还在读书。直到临终,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可是,他又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⑤如今,走到了中年,突然发现,小时候的经历对我的影响竟是那样深远:当初,爷爷用小木棍儿教给我的字,每天还活跃在我的眼前,我依然很享受翻开新书的瞬间。“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读过书才能在琐碎庸常的生活里妥善地安置自己。爷爷只是一个地道的庄稼汉,他没有说过太高深的道理。可是,他却让我明白:世界上没有白读的书,就如同没有白受的苦。爷爷走了,永远地离开了。可是,他给我留下了一个可靠的朋友,一个清明的世界,还有一个温暖的春天!(选自《河北新闻网》2017-12-12)1.选文写了我与爷爷之间的哪些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2.选文以“那时·那人·那书”为题有什么作用?3.请从修辞角度简要分析下面的句子。“爷爷用爽朗的笑声肯定了我。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我小小的心里上蹿下跳。”这个句子的表达效果。4.选文第④段说“直到临终,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可是,他又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5.文中的爷爷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12、读下文,完成小题家信①十九岁入伍,父亲便阔别故土,倥偬天涯,多地辗转,却不改征程恋恋。一家人也跟着他,忽而南至深圳,忽而北迁京城,不断大腾挪。每次搬家,都要苦着母亲对家用进行取舍。哪双鞋子可丢,哪把凳子应留,哪套盘碟送人,决定权都在母亲手里。只有一样东西是例外。那是父亲保存的一麻袋家书,无论走到哪里,父亲都带着它。它带给父亲的慰藉与日俱增。②“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父亲的数百封家书,安静地,温暖地,躺在家中某一个角落。它们褶皱,斑驳,浸渍,堆放,娓娓诉说血肉深情与家族基因密码。这些文物般的家书,皆为父亲与祖父母三方通信。③祖父是村里文化人,写得一手好字,好到县里让他去写身份证——中国第一代身份证是手写的。当然,祖父还给村里人写春联,写婚联,这在深藏于丘陵之中的那个村庄里是了不得的。当父亲打起背包去军营时,祖父特地买了十本信纸,在站台上塞进父亲的挎包——那是一个在邮局打程控电话都要排队的年代。自此,多少年军旅岁月,祖父母从未去部队探望过他们的儿子,家庭经济基础决定了两代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方式。写信成为祖父母那一段人生旅途的重大寄托。④父亲每一个星期给家里写一封信,这个频率一直保持到手机出现。十本信纸,写尽父亲青少年时代的悲欢,一页页沾满路遥《平凡的世界》式的湿漉气息。如今,父亲的人生开始踏入念旧怀旧的里程,他是那么喜欢读那些略显稚嫩的文字,翻来覆去,不厌其烦。而且似乎他每读一遍都有新的心得与我交流,或勾起新的曾经以为忘记或放下的往事与我分享。我曾经把父亲的信文提升到这样的高度:它蕴含着“从哪里来,到了哪里,要往哪里去”这样玄深的人生思考与实践,也写尽这一代共和国军人的艰辛奋斗与光荣梦想。父亲听着,微笑着,不说话。很显然,父亲十分赞同和享受这个“高度”。⑤祖父母用的“信纸”,是如此特别——这些纸,有不规则的糊窗户纸,有香烟盒包装纸,有会计用的账本纸,有小孩田字格作业纸,还有那个年代南杂店包食品用的黄草纸……它们被祖父母写上文字,寄予他们长年漂泊在外的儿子后,享受着传家宝式的珍藏。手捻这些恍若隔世的信纸,读着祖父的文字,不禁使我正襟危坐。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但透过纸背,至今能嗅觉到祖父严厉的语气,眼前会浮现戴着高度近视镜的祖父训话的样子,言笑不苟,不容置疑。袁凯在《京师得家书》中写道:“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祖父却在信中反复告诫父亲,不要念家,不要回家,不要太早成家,在部队扎下根来,改变命运,建功军营。⑥我读祖母写给父亲的信,时常会静静地泪流满面。这种跨代解读,因为血脉相通而没有任何困难。⑦有一封信,祖母用的是包装盒纸,香烟品牌是“大前门”。纸中有一大片污渍,她的笔就躲着这片污渍绕着写。如今,时间让这片污渍不断浸染扩大,已经吞噬大部分文字。隐约中,只见到四个字:我儿勿念。我推断,这个文绉绉的四个字,是祖母从祖父那里现学现用的。因为祖母的一生,识字不过百十来个。但祖母敢于提笔,这是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在支撑她。⑧我合计过,祖母给父亲写每一封信,大约都只有七八十个朴素的字。朴素到封封都要告诫父亲“要听党的话”,要“相信组织”“干工作不要怕脏怕累”。所以,我有时候必须哭着读!“儿行千里母担忧”,这七八十个朴素的字,字字牵肠挂肚,句句有泪不弹,时时催人奋进。有时候,遇到不会写的字,祖母就会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虚心”就写“书心”,“牢记”写作“劳记”,或者干脆画一个符号来代替。这些符号,只属于祖母和父亲他们母子俩。他们约定俗成地赋予符号意义,他们毫无障碍地使用和交流。每每读到一个或者一连串符号,我时而酸楚,时而感叹,心头涌上很多复杂的情愫。我最终也不得而知上面的文字。有几封信,祖母写在黄草纸上。当年,这类黄草纸是杂货店用来包红糖的。现在,这些纸已经极度脆弱,它们安静地蛰在信封里,我都不敢打开它,害怕有一个地方再次决堤。当时,乡下人家里没有浆糊。更没有现在用的固体胶棒。有时候,祖母写完信,干脆用饭粒粘住封口。这些饭粒,因为祖母,因为岁月,因为与字和纸的缠绵,在我的视线里变得如此圣洁,甚至有些神秘。⑨“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最懂信的人,莫如游子,莫如杜牧。而之于我,感谢岁月,让我最终得以理解父亲的行为方式,并通过他的思维频率与情感路径读懂世间很多东西。1.文章第①段在内容与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第③段加点的藏字用得好,请说说好在哪里。3.第④段结尾说“父亲十分费同和享受这个‘高度’”,这里的高度指什么?4.第⑤段作者读担父的信为什么“正襟危坐”,第⑧段作者读祖母的信为什么“必须哭着读”?请谈谈你的理解。5.文章结尾有“最懂信的人,莫如游子”等句,通过这些内容,我们感受到一个家庭的家风传承。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家书”的认识。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宋庆礼,洺州永年人。举明经,授卫县尉。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受诏于河北断塞居庸、岳岭、五回等路,以备突厥,特召庆礼以谋其事。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寻迁大理评事,仍充岭南采访使。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更相侵掠,荒俗不安,承前使人,惧其炎瘴,莫有到者。庆礼躬至其境,询问风俗,示以祸福。于是安堵,遂罢镇兵五千人。开元中,为河北支度营田使。初,营州都督府置在柳城,控带奚、契丹。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两蕃反叛,攻陷州城,其后移于幽州东二百里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款塞归附,玄宗欲复营州于旧城,侍中宋璟固争以为不可,独庆礼甚陈其利。乃诏庆礼等充使,更于柳城筑营州城,兴役三旬而毕。俄拜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所,并招辑商胡,为立店肆,数年间,营州仓廪颇实,居人渐殷。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七年卒,赠工部尚书。太常博士张星议日:“宋庆礼大刚则折,至察无徒,有事东北,所亡万计。案谥法,好巧自是曰‘专’,请谥曰‘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驳曰:“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户庭可乐,彼独安于传递;稼穑为艰,又能实于军廪。莫不服劳辱之事而匪懈其心,守贞坚之规而自尽其力。有一于此,人之所难。请以所议,更下太常,庶素行之迹可寻,易名之典不坠者也。”乃谥曰“敬”。(节选自《旧唐书·宋庆礼传》)[注]安堵:安居。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担任B.庆礼躬至其境

躬:亲自C.寻迁大理评事

寻:不久D.都督赵文翙政理乖方

乖:乖巧2.把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需要加标点符号的地方用“/”标出来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庆礼雅有方略,彦范甚礼之。(2)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3)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三十年所。1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①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②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③。”(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注释)①志:通“识”,记。②冀:希望。③炯戒:警戒。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1)或谓君不善学或:______(2)吾悉能志之悉:_____2.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3.请结合选文概括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四、作文(40分)15、作文以《那段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C【解析】

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该把“通过”或“使”去掉;B.重复多余,“的原因”和“造成的”重复,应该去掉“造成的”;D.语序不当,应是“全面感知和深刻理解”。2、C【解析】A项,“表决、推举、讨论”改为“讨论、推举、表决”;B项,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D项,句式杂糅,“因为……的原因”杂糅,删去“的原因”。C项正确。3、C【解析】

恬静,形容为人闲适,安静。寂静,指没有声音,很静。“寂静”符合(1)句语境。排除AD。赋予,意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给予,意思是赠送,使别人得到。“赋予”符合(2)句语境。排除B项。检查其他词语的搭配,“铸成性格”“打破文化隔阂”正确,故选C。4、C【解析】

C.立场是名词。故选C。5、A【解析】

B.缺主语,去掉“通过”或“让”。C.“大约”与“左右”重复,去掉其中一个。D.“下降”不能用倍数表示。【点睛】病句有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词语选用不当、语义失当、句法错误这几大类。词语选用不当造成的病句比较单一;语义问题包括语义不精练、歧义问题、语义颠倒、语义不周密、语义前后照应不周;句法问题包括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残缺和多余。做题时要仔细分辨类型,有助于找到错误的地方。6、B【解析】

A.“循序渐进”意为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用在此处语义重复。C.“首当其冲”意为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遇到灾难,用在此处不合语境。D.“上蹿下跳”意为人形容四处奔走,多方串连,策划活动,含贬义。B.“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符合语境。7、B【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与辨析。学生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汉字字形的识记、辨析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A项“离经判道”写作“离经叛道”,“无精打采”写作“无精打采”;C项“就序”写作“就绪”,“见义思迁”写作“见异思迁”;D项“心无旁鹜”写作“心无旁骛”,“叩人心弦”写作“扣人心弦”。8、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C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孔”应为“空”。B项“溯”应读“sù”,“添”应为“天”。D项“麓”应读“lù”。9、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可怜身上衣正单盗窃乱贼而不作零落成泥碾作尘报之以琼琚壮志饥餐胡虏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海上生明月更也人皆仰之登泰山而小天下【解析】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庐、可怜、碾、琼琚、虏、仰”等字词容易写错。10、(1)把“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与“一件珍贵的”调换顺序。(2)把“强烈”改为“有力”【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1)句语序不当,应为“这是妈妈从北京买来的一件珍贵的礼物。”(2)句“强烈”与“证明”搭配不当,将“强烈”改为“有力”。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①爷爷教“我”认字;②爷爷让“我”给他讲连环画等故事并多次提问“我”;③“我”发表文章爷爷夸“我”;④爷爷临终给“我”毕生的积蓄让“我”读书。2.用三个短语加间隔号做标题有含蓄、意韵深远的效果,同时也提示了文章涉及到的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油然而生的成就感”比作“顽皮的孩子”生动形象的写出“我”受到爷爷的肯定时喜悦、骄傲、兴奋的感情,表现了我的幸福感、成就感和开心激动。4.看似矛盾的话语其实大有深意。爷爷临终前由于临近去世,身体虚弱得说不出话,可是我已经在爷爷精心教育下明白爷爷想给“我”说的话“世界上没有白读的书”,他想让“我”继续读书写作,有一个灿烂的人生!5.爷爷是一个有远见、会教育孩子、有智慧的老人。【解析】1.试题分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爷爷”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爷爷”教“我”认字、让“我”讲连环画等故事、夸“我”文章写得好、给“我”积蓄等事件。2.试题分析:考查标题的作用。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后再作答。“那时·那人·那书”从内容上看:提示了文章涉及到的人与物;从结构上看: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语言特点上看:含蓄而意韵深远,令人回味。3.试题分析: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手法:比喻的修辞。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心理情感。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含意的理解。首先要读懂此句话上下文的容,最好把握好文章的中心后再作答。这话语看似矛盾,其实大有深意。“他什么都没有对我说”是指临近去世时身体虚弱得说不出话;“他又好像把什么都告诉了我”是说我明白爷爷想说的话“世界上没有白读的书”。这句话很好得突出了文章的中心。5.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爷爷鼓励我多读书,但是他反对我死读书等情节中概括出爷爷是一个有远见、会教育孩子、有智慧的老人。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12、1.内容上交代家书的来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结构上开篇点题,引出下文。2.拟人的修辞手法,为下文作铺垫,正是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写信成为两代人之间主要的交流方式。3.哲理性的人生思考与实践,艰辛奋斗与光荣梦想。4.祖父与祖母的家书对父亲的关心点不一样。祖父的信:祖父的字,一丝不苟;有教和训,语气严厉;信中有反复告诫。祖母的信:封封都有告诫;字字牵肠挂肚;母子俩用约定俗成的符号进行交流。5.家书是纽带,是血肉深情与家族基因密码。家书是人生旅途的重大寄托,蕴含几代人的艰辛奋斗与光荣梦想。家书使我理解父亲的行为方式,并通过他的思维频率与情感路径读懂世间很多东西。【解析】1.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在结构上就有统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交代家书的来历,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的作用。2.分析词语的表现力。“祖父还给村里人写春联,写婚联,这在深藏于丘陵之中的那个村庄里是了不得的”的“藏”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内容上看,用“深藏”这个词语修饰“村庄”,是在强调地处偏远和交通不便。从结构上看,为下文的情节内容即写信成为两代人之间的主要交流方式做铺垫。3.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此题也不例外。答案就在问题的上文,如可提取上文的“它蕴含着‘从哪里来,到了哪里,要往哪里去’这样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与实践,也写尽这一代共和国军人的艰辛奋斗与光荣梦想”等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4.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第⑤段作者读祖父的信“正襟危坐”的原因,可分析整理下文的“也许是,祖父的字,横折竖钩,点提撇捺,一丝不苟。也许是,信中有太多的教和训的词调,虽然时隔二十多年,但透过纸背,至今能嗅觉到严厉的语气,眼前会浮现戴着高度近视镜的祖父训话的样子,言笑不苟,不容置疑”几句。而第8段作者读祖母的信“必须哭着读”的原因可分析整理“大约都只有七八十个朴素的字”“字字牵肠挂肚,句句有泪不弹,时时催人奋斗”“干脆画一个符号来代替。这些符号只属于祖母和父亲他们母子俩。他们约定俗成地赋予符号意义,他们毫无障碍地使用和交流”等句,即可得出答案。5.题干要求结合全文,请谈谈你对“家书”的认识。家书,就是指一个远在相当于现在外地或外国的地方时,家里人相互来往的信。过去,家书是主要的沟通方式之一,是维系家人情感的一种联系方式,其中包含着浓浓的亲情。答此题可分析文末的“最懂信的人,莫如游子。而之于我,感谢岁月,让我最终得以理解父亲的行为方式,并通过他的思维频率与情感路径读懂世间很多东西”一句,这句话让我们理解到“家书”对我们健康成长的意义。【点睛】分析语段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D2.庆礼为政清严/而勤于听理/所历之处/人吏不敢犯3.(1)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2)然而喜爱大兴工程劳役,又多有变动,评论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合实情。(3)宋庆礼做人坚守节操,是国家的功臣,一去边境任职,就是三十来年【解析】

选自《旧唐书》作者:赵莹年代:后晋参考译文:宋庆礼,是洺州永年人。他考中明经科,授任卫县尉。武则天时,侍御史桓彦范奉诏到河北断居庸、岳岭、五回等条道路,为了防备突厥,特意召宋庆礼来谋划这件事。宋庆礼向来有计谋策略,桓彦范很敬重他。不久迁任大理评事,并充任岭南采访使。当时崖、振等五州首领,接连相互掠夺,边远地区不安,以前的使者,害怕那里的炎热瘅气,从没人到达过。宋庆礼亲身到了那里,询问风情习俗,说明祸福之理,从这以后那里的人都安居,便撤除镇守的兵士五千人。开元年间,作河北支度营田使。当初,营州都督府设置在柳城,控制奚、契丹。武则天时,都督赵文翙治理不当,奚和契丹反叛,攻占州城,那以后移到幽州东二百里的渔阳城安置。开元五年,奚、契丹各自通好归附,玄宗打算在旧城恢复营州治所,侍中宋璟坚持争辩认为不可,只有宋庆礼陈述很有利。于是下诏委派宋庆礼等人充任使者,再在柳城筑立营州城,调发劳役三十天而完成。不久授任宋庆礼御史中丞,兼检校营州都督。开屯田八十余处,并且招集行商的胡人,给他们建立店铺,几年间,营州粮仓很充实,居民渐渐富足。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但喜欢兴作工程,多有更改,议论此事的人都讥笑他不切实际。开元七年逝世,追赠工部尚书。太常十二张星评议说:“宋庆礼为人太刚硬而易受挫,对人太苛察就无可用之人,在东北生出事故,损失的数以万计。按照谥法,喜好取巧又自以为是叫做‘专’,请谥为‘专’。”礼部员外郎张九龄辩驳说:“宋庆礼为人苦守忠节,是国家的辛劳之臣,一到边疆,历时三十年。在家本厅欢乐,他独独甘心于来往奔波;农作本艰辛,又能使军粮充实。无不是从事劳辱之事而兢兢业业,恪守坚贞之规而竭尽全力,即使其中的一样,都是别人难以做到的。请把所议论的,再下发太常寺,希望体现平日的行迹,使立谥的典礼不至于坠失。”于是议定谥号为“敬”。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D项“乖”是“背离”的意思。2.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这句话意思是“宋庆礼为政清正严明,而且勤于判决诉讼,所任职的地方,百姓官吏不敢触犯”,根据意思划分节奏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略:谋略;嗤:讥笑;苦节:坚守气节;为:是。【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4、1.有人都2.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3.学贵善思;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解析】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悉”是“全,都”;“或”是一词多义,这里是“有人”的意思。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敏(聪明,聪敏)、知(了解,明白)、善(好,对)”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要求筛选相关语句概括作答。从“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可以看出李生认为“善学者”应该“善思”;从“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冀闻道也”可以看出李生认为“善学者”应该“不耻下问”和“择善者从”。据此概括作答。【点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参考译文: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怎么能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