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理念2003_第1页
现代教育理念2003_第2页
现代教育理念2003_第3页
现代教育理念2003_第4页
现代教育理念200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教育的十大理念一、以人为本的理念21世纪的今天,社会已经由重视科学技术为主发展到以人为本的时代,教育作为培养和造就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以促进社会发展和完善的崇高事业,自然应当全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时代精神。因此,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把重视人,理解人,尊重人,爱护人,提升和发展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它更贯注人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发展,更注重开发和挖掘人自身的禀赋和潜能,更重视人自身的价值及其实现,并致力于培养人的自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意识,不断提升人们的精神文化品味和生活质量,从而不断提高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与完善。鉴于此,现代教育已成为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为综合国力的基础并日益融入时代的潮流之中,倍受人们的青睐与关注。二、全面发展的理念现代教育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因此它更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表现在宏观上,它是面向全体公民的国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体的全面发展,以大力提高和发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民族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包括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为根本目标;表现在微观上,它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与完善,造就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己任。这就要求人们在教育观念上实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由专业性教育向通识性教育的转变,在教育方法上采取德、智、体、美、劳等几育并举、整体育人的教育方略。三、素质教育的理念现代教育扬弃了传统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与吸纳的教育思想与方法,更注重教育过程中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及其内化为人们的良好素质,强调知识、能力与素质在人才整体结构中的相互作用、辩证统一与和谐发展。针对传统教育重知识传递、轻实践能力,重考试分数、轻综合素质等弊端,现代教育更加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主张能力与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更稳定、更持久的要素,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工作来抓,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强化素质为基本教育目标,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诸种素质潜能,使知识、能力、素质和谐发展,提高人的整体发展水准。四、创造性理念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重要转型之一,就是实现由知识性教育向创造力教育转变。因为知识经济更加彰显了人的创造性作用,人的创造力潜能成为最具有价值的不竭资源。现代教育强调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以点拨、启发、引导、开发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为基本目标。它主张以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优美的教育教学艺术来营造教育教学环境,以充分挖掘和培养人的创造性,培养创造性人才。现代教育主张,完整的创造力教育是由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与创新人格)与创业教育(指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与创业人格)二者结成而形成的生态链构成。因此,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并促进二者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五、主体性理念现代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它充分肯定并尊重人的主体价值,高扬人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并发挥教育主体的能动性,使外在的、客体实施的教育转换成受教育者主体自身的能动活动。主体性理念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始终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为此,它要求教育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六、个性化理念丰富的个性发展是创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源泉,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创新的时代,它需要大批具有丰富而鲜明个性的个性化人才来支撑,因此它催生出个性化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强调尊重个性,正视个性差异,张扬个性,鼓励个性发展,它允许学生发展的不同,主张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评估标准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条件。它把培养完善个性的理念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要素与环节之中,从而对学生的身心素质特别是人格素质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个性化理念在教育实践中首先要求创设和营造个性化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搭筑个性化教育大平台;其次在教育观念上它提倡平等观点、宽容精神与生师互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和条件,鼓励学习者各显神通;再次在教育方法上,注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给个性的健康发展提供宽松的生长空间。七、开放性理念当今时代是一个空前开放的时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的网络化,经济的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更加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封闭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方位开放式的新型教育。它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过程的开放性,教育目标的开放性,教育资源的开放性,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等等。教育观念的开放性即指民族教育要广泛吸取世界一切优秀的教育思想、理论与方法为我所用;教育方式的开放性即教育要走国际化、产业化、社会化的道路;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即教育要从学历教育向终身教育拓宽,从课堂教育向实践教育、信息网络化教育延伸,从学校教育到社区教育、社会教育拓展;教育目标的开放性即指教育旨在不断开启人的心灵世界和创造潜能,不断提放性指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现实的、虚拟的等各种资源用于教育活动,以激活教育实践;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升人的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拓展人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教育资源的开现代的、民族的、世界的、物质的、精神的、指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设置教育教学环节和课程内容,使教材内容由封闭、僵化变得开放、生动和更具现实包容性与新颖性;教育评价的开放性指打破传统的单一文本考试的教育评价模式,建立起多元化的更富有弹性的教育评价体系与机制。八、多样化理念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多样化的时代,随着社会结构的高度分化,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和多变,以及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这首先表现在教育需求多样化,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才的规格、标准必然要求多样化;其次表现在办学主体多样化,教育目标多样化,管理体制多样化;再次还表现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质量的标准多样化等等。这些都为教育教学过程的设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它要求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管理体制的教育机构与部门进行柔性设计与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学实践的弹性教学与弹性管理模式,主张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宽松的社会政策法规体系与舆论氛围,以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九、生态和谐理念自然物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才的健康成长同样也需要宽松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的滋润。现代教育主张把教育活动看作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这一整体既包括教育活动内部的教师、学生、课堂、实践、教育内容与方法诸要素的亲和、融洽与和谐统一,也包括教育活动与整个育人环境设施和文化氛围的协同和环节之中,最终形光、营养、水分、空气等各种因素产生和谐共振,达到生态和谐地育人。所以,互动、和谐统一,把融洽、和谐的精神贯注于教育的每一个有机的要素成统一的教育生态链整体,使人才健康成长所需的土壤、阳现代教育倡导“和谐教育”,追求整体有机的“生态性”教育环境建构,力求在整体上做到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营造出人才成长的最佳生态区,促进人才的健康和谐发展。十、系统性理念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学习化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成为现实。教育成为伴随人的一生的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因而,教育不再仅仅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情,也不仅是个人成长的事情,而且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大事,是整个国民素质高的事情,是关乎精神文明建设及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大业,它是一项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许多行业和部门,所以需要全社会普遍参与、共同努力才能搞好。所以,与传统教育不同,转型时期我国正在形成的是一种社会大教育体系,它需要在系统工程的理念指导下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和一体化运作,以培养人们的学习能力,提升人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为普遍提目标,以实现社会系统内部各环节、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整体联动为基础,把健全教育社会化网络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中心工作来抓,促进大教育系统工程的良性运行与有序发展,以满足学习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就是教育生活化与生活教育化,即教育与生活的重新结合。教育生活化是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起来。而生活教育化则是指寓教育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的教育性,使学生在他日常的生活世界之中受到教育。与生活教育化相适应的便是终身教育。21世纪教育的特点是终身教育,这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必然结果。美国预言家托夫勒在1970年就预测,就知识增长的速度来讲,今天出生的小孩到大学毕业,世界的知识总量将增加10倍,当这个小孩50岁,知识总量将是他出生的32倍,而且全世界97%的知识都是他出生以后才研究出来的。因此,人类无论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还是速快更新知识,都必须一生持续不断地学习。中学教育是人发展的起点、生长点和前提,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学教学中要做到:培养一生受用的学习习惯;做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永不磨灭的求知欲;培养一生不变的正直、与自然的品格。也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乐于不断地获取知识和主动探索、善于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正规的学校教育再也不能为人们一次性地勤奋、善待人提供终生享用的知识。《学会生存》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提出:“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这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社会”。所谓学习化社会也就是受教育者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是越来越成为主体,教育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他身上的东西,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教育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因此,只有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生存中适应学习化社会对公民的要求。浅谈现代教育理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本,是教师教育行为的先导,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结合学习情况和工作实际,浅析我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和体会。一、教育观教育是人类伟大的事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首先,教师的职业道德对每位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无能”不能当好教师,“无德”不能当教师,师德并重才能当好教师,教师要教好书,成为“经师”,而且要成为学生成长和身心健康的指导者,成为“人师”。爱就是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的热爱他们时,他们感情的大门,智慧的大门就会向你打开。任何教育都应建立在爱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发起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对学习的执著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二、教学观

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建立师生合作的、民主的教学环境。知识和智慧是伴行的,在教知识的同时应给人以智慧,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知识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结论,同时还是人类认识世界智慧的结晶。任何把智慧排除在外的知识都是盲目的、片面的,是不可能把人教聪明的。能力不仅仅是动手能力,应当是“手脑”并用。学习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我们应当让学生抢占能力的制高点,在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知识,而不是仅仅让学生强占知识的制高点。教学中我们必须把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由“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教师由独奏者变为伴奏者。同时积极创设智力操作活动,教师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探索性学习结合起来,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提供材料、工具和线索,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通过自己的活动去探索、发展。三、学生观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个性,承认并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要发展和能发展是每一个学生的自我天性,承认并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学生水平不齐,有差异是自然合理的。学生的成长过程,是潜能的显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与主体性的宏扬;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看,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教师的教学过程是生命与生命过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教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评判学生,教育不是为了消除差异,而是使学生各得其所,各有发展,同时基础教育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求知,更是为了做事。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重视了培养学生“做题”的能力。做题是虚拟的,做事是真实的。做题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智力活动,而做事不仅仅是需要投入智力,还需要投入情感。做事需要的能力更全面,做事的过程是对一个人各个做一方面的检验与锻炼。教师要让学生把“做题”当件事来做。四、人才观社会的发展需要多方面的人才,人才应该是多规格、多种类型、多种层次的观念。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是优秀人才的竞争。人才应是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环境,找到自己与社会环境的结合点,而承认自己是强有力的。按照多元智能理论,人才只有类,而无层。现代的人才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且优秀人才不一定是少数。在优秀人才的培养上,与其说注重层次的差别,不如应注重种类的差别,通过种类差别培养人才,教师应强调每一个人都有才,而且

都能成才,面向全体,绝不能否定个体,必须从关心个体开始,只有真正关心个体,才能真正尊重他们的差异,否则谈不上面向个体。一个人的发展是一步一步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单项上有所突破,从而有助于全面发展。现代教育的三大基本观念考察中外教育史可以发现,过去的教育概念,主要是指成人一辈对儿童、少年、青年的生活生产经验传递、科学技术文化知识传授和道德情操熏陶这种社会现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一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发展为由专门机构从事教育活动的学校教育。17世纪教育才真正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但其教育对象仅局限于儿童青少年,故称之为狭义的教育或小教育观念。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的完善发展的需要,教育的概念也随之扩展了。过去局限儿童青少年的小教育观,已不符合社会发展带来的广泛得多的教育事实,于是出现了大教育观念。因此,笔者在《现代大教育观》一书中,提出了"现代大教育观"这一概念,它是20世纪出现的一种新颖的教育理论,它将教育看成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大系统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就教育而论教育的小教育观,它采取全方位的观点、系统论的观点,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传统教育学、管理学、传播学、未来学等各个角度,综合地考察研究教育的本质和规律。而不是孤立地将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心理学、教育传播学、教育未来学等等分支学科一一门门地做静态研究。大教育体系包括三个层级,即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种类型,即基础教育、普通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还有四类形式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个人自我教育。从上述介绍中,我们逐渐明晰了现代大教育观的内涵和外延。首先,现代大教育观是一种全方位考察的系统教育观,它将教育看作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大系统,多学科全方位综合地考察教育的本质和规律;第二,它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教育观;第三,它是包涵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广泛教育观;第四,它是一种从生到死的终身教育观,甚至还包括了胳教、临终教育;最后,它是一种力图超前的未来教育观。当然现代大教育观还是一种尚待成熟的新兴的教育理论,可以预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将日趋完善,这对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标:素质教育观念我们可从以下三对关系来阐明素质教育的内容与实质。其一是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我们认为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化,它们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其二是素质教育与"英才教育"的关系。我们认为前者是面向全体这生,要求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而后者是面向少数人的选拔教育。两者的差别是前者强调发展,而后者强调挑选。教育的功能是挑选还是发展,美国教育家布卢姆在《教育评价》一书的开头就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这个问题,但是他没有非常明确地选择:"我们认为:教育既有挑选功能,又具有发展功能;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特别当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极大增长,教育的功能将主要是发展。而且只有全体都发展了,方可能挑选出少数的高质量的英才,并发挥包括少数在内的整体效应。"其三是基础教育与专教门育的关系。我们认为这两种教育的任务虽然有区别,

但是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的目的是一致的,只不过基础教育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为根本任务,而专门教育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也要重视提高人的素质。从上面三对关系的阐述中,我们可以得知,素质教育摒弃了应试教育、英才教育的弊端,克服了教育功能的单一性,或只重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功能,或只重为人本身发展的功能。因此,素质教育同时全面地实现了上述两种功能。●手段:信息技术教育观念当前,世界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是教育现代化。所谓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体制、教育结构、学制、专业、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原理等方面的改革。其中,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根本,教学手段的改革是关键。世界各国都在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反映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成就,这就要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本世纪中期出现了教育传播学,应用传播理论与技术研究探索人类的教育活动,阐发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它涉及教育的结构与模式、教育设计与织形式、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育的方式与方法。等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是一项革命性的内容。组80年代初,美国的约翰奈斯比特的《大趋势》一书中就认为工业社会正向信息社会转化。这个趋势对教育提出了一些要求:(1)教育重点应转向智力开发;(2)掌握自然语言和计算机语言;(3)学会查询、筛选、使用信息,辨别真伪,不致于被不良信息污染。有的专家认为网络教育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改变了师生关系。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到以学生为中心。网络教育也便于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网上自主学习,享受名师指点。过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quot;学会生存"。现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21世纪的教育有四大支柱,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习不仅仅是课堂学习,而且包括一个大学习现。而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培养这种大学习规将起重要作用。现代教育理念(班主任培训稿)●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学生是人”的学生观●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观●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观●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评价观●整体优化的大教育观什么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对教育的理性认识。任何教育行为背后都隐含着某种教育理念,只不过有的人教育理念正确、先进,有的人教育理念错误、落后。作为一个教师,特别是作为一个校长,应当

不断加强修养,树立正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这是因为,教育理念对我们的教育活动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它会影响教师对教育意义的认识,影响他们对什么样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的判断以及对好的教育的探索和追求,影响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看法,影响他们对日常进行的教育和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的处理。“有没有明确而先进的教育理念,有没有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有没有不断改进工作的意识和能力,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和一个平庸的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区别。”作为当代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的新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人为本,既是一种新的基本理念的价值取向,又是一个基本的教育工作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也是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要求。“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意思:其一,人是目的。其二,人是关键。其三,人是主人。人是目的,人是关键,人是主人,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以人为本价值观的完整内涵。教育的发展过程与人的发展过程正在成为同一个过程。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学校的一切工作,最终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由于先天遗传、后天环境、所受教育以及自身努力程度不尽相同,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教育对象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就像山有自己的姿态,鸟有自己的歌声,花有自己的色彩,树有自己的翠绿一样,孩子们也应有自己的个性。独特的个性,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世界,都有其独立的人格特点和人生价值。我们不能幻想用一个统一的标准去“修理”千差万别的学生,也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去强求学生效仿,只有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因势利导,才能促进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满腔的热情,满怀希望去点燃每一支火把,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在教师的视野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固然不对,但“只见森林,不见树木”,也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和“对症下药”。●能让学生主动发展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儿童的成长是其心灵中真、善、美的种子不断生长、发展的过程。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心灵的“唤醒”。心灵的唤醒是教育的核心之所在,也就是说,只有能够唤

醒人的灵魂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据说,苏格拉底小时候,有一次看到他父亲雕刻狮子,便问道:“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塑师?”父亲说:“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它,我只是在唤醒它。”“唤醒?”小苏格拉底不解地问。“对,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它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苏格拉底从父亲的话中得到启发,日后便成为一位唤醒心灵的大师。教育是师生心灵的和谐共振,是师生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造过程。教育是心灵对心灵的感受,心灵对心灵的理解,心灵对心灵的耕耘,心灵对心灵的创造。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如同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培养出一个个具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以追求高升学率为目的,而是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能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因此)激励学生主动发展,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有一个精辟的比喻:“教育近乎农业生产,绝非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是把原料经过设计好的流程,做成合乎标准的成品。农业则不然,种下的种子是有生命力的,他们得自己长大,人们所做的是给它们适当的温度、水分、阳光和肥料,帮助它们好好地生长,以获得较好的收成。”这个比喻告诉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生命的,是要靠自己长大的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发展主体。教育影响作为一种“外因”,必须通过学生这一“内因”发挥作用。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关注学生,激励学生主动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教师对于考试学科外的知识与技能淡漠,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很少甚至不予理会,将使教育发生很大的误差,不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2、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教师要关注学生近期发展,更要注重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的发展。教师如仅仅关注学生通过“考试关”,这对学生的近期发展的关注尚不全面,更不用说关注学生中远期发展。(家乡小木匠的故事)3、关注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要关注不同学生的需求,学生刘勇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诗,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需求是合理的,应当得到允许,

应该得到满足。而在教师的不当关注中,合理的需求不被认可、不被接受,学生的成长会受到挫伤,学校适应学生发展的功能也大大降低。4、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师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教师要承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途径和方法。5、关注学生的个人尊严学生的尊严是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学生的人格应当受到尊重。在教师的不当关注中,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一些教师往往见“物”不见“人”,从而降低了学校教育中的“育人性”。学生的尊严,是在受尊重的人际环境中形成的,教师要平等、友善地对待学生,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三个不明的故事)[阅读材料]对待爱因斯坦不同的教育方法爱因斯坦可以说是公认的科学巨匠。谈到科学、智慧、思考或想象力,人们经常想到爱因斯坦。但是,我们今天的教育能否培养出爱因斯坦?我们的教师,通过他们的教育,是培养爱因斯坦还是扼杀爱台湾詹志禹教授总结了几种因斯坦呢?对待爱因斯坦的不同的教育方法,比照我们自身的教育方式,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培育爱因斯坦的六种方法(1)倾听他述说各种疑问与想象大部分孩子其实都很像爱因斯坦。充满着疑问与想象;大部分父母或老师都急着给孩子答案,或急着对孩子的想象进行评价。其实,答案与评价都不是重点,如何保持孩子这种强烈的好奇心才是重点;如果答案与评价关系到孩子的好奇心,那么宁愿是不提供任何答案与评价,只要倾听他述说各项疑问与想象即可(倾听是一种非常有效而且无副作用的增强方式)爱因斯坦小时候对某些问题的好奇思考,保持了好几十年。所以,嘉德纳给爱因斯坦的评价是“未泯的童心”。(2)允许他对某些东西(如零件)或游戏(如拼图)很着迷爱因斯坦小时候玩拼图游戏很认真,对于所有会动的零件都很着迷,这不是什么特点,因为很多孩子都有类似的行为,只不过认真玩的游戏或着迷的对象不一样罢了。但“认真”与“着迷”确实是杰出创造者的必备条件,杰出的物理学家必然对某些自然现象很着迷,杰出的电脑工程师必须对玩电脑很着迷,杰出的画家

必然对构图、色彩与美感很着迷。只要着迷的对象不伤身心不伤他人,那么,着迷的能力值得珍惜,因为“认真”与“着迷”反映出强烈的专注力与内在动机,并自然构成“毅力”的基础。(3)允许他静静地自由思考爱因斯坦从小就比较喜欢独处与思考,而不是一个热衷于社交的人。的确,社会互动的次数太频繁,会使一个人缺乏时间思考,或者会使思考缺乏深度。让孩子有时间坐下来思考,有时间进行反思,却是培养孩子成为杰出创造人物的好方法之一。(4)让他有机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分离思考与情感爱因斯坦虽然比较喜欢独处与思考,但他也不是一个孤僻、自闭的人物。他在想到好问题时,也会说给他的好朋友听,长大之后,则常说给他的同事或妻子听;他也能组织同学,分享思考。例如:他在联邦理工学院毕业之后,就与几个同学经常聚会,制订读书计划,有系统地阅读哲学与科学著作,并一起旅行、野营、游泳与激辨,这一群小团体被称为“奥林匹克”,他们的聚会其实是每一位成员(以爱因斯坦为首)试验自己思想的机会。(5)接纳他的平凡爱因斯坦的童年其实相当平凡,甚至有一点适应不良;他的适应不良其实是一个自由思考者面前强烈束缚的环境时常有的现象。他的青少年时代相当平凡,第一次报考理工学院未被录取,大学毕业后想当教师也被拒绝,没有人看出这一个青年的非凡潜能。不平凡的人,不一定有不平凡的童年;反过来说,平凡的童年,可能孕育不平凡的杰出人物。这种长期、非线性的心理发展,即使智慧深厚的人也不一定能观察或预测得出。接纳孩子的平凡,给孩子多一点发展的空间或多一点尝潜能的机会,总是不会错的。(6)提供他优良、知性的课外读物,鼓励他阅读爱因斯坦从小就喜欢阅读,特别是青少年时期,他就阅读了许多有关力和物质的畅销书,甚至阅读康德和达尔文的著作。透过这些哲学与科学的著作,奠定了他基本的世界观。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仍然组织“奥林匹克”读书会,有系统地阅读科学与哲学著作,并相互交换心得。由此可见,大量阅读优良课外读物,是爱因斯坦最重要的知识来源。★2“人人能成才”的人才观人才观是人们对什么是人才,什么是成功,衡量人才的标准是什么,人才在经济

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如何,如何育才、用才等问题所持的观点和态度。人人都有成才的愿望,人人都有成才的可能,学校要为每个孩子编织成才的梦想,要为每个孩子的明天积蓄成才的力量,要为每个孩子开辟多条成才的道路,要为每个孩子提供最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这是现代人才观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教师相信人人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有才,才会积极寻求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年幼并非无知,教育并不是一切从零开始。只要有正确的引导,学生的潜能就会像空气一样,放在多大的空间里,它就有多大。(皮革马利翁效应伟大的谎言)每个人都有要求进步的愿望,这种要求进步的愿望是推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强大动力。一些学生所以缺乏学习的动力,恰恰是学校、家庭错误教育的结果。在教育实践中,有多少学生正陷入心理无望的境地?!他们被老师忽视,被同学岐视,受爱长责难,在烦恼中成长,在痛苦中学习,他们因此丧失了信心,丧失了学习的愿望和进步的动力。他们急需有这样一个人,能为他们“拨开迷雾,重见天日”,使他们重新证明自身的价值。一位中学校长曾说:“反复成功的孩子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孩子越来越差。”“差生”概念是彻头彻尾的否定孩子,一旦孩子被戴上了“差生”的帽子,很可能会产生“标签效应”,让他们从小认定自己是笨蛋、是坏蛋,这种自我否定倾向有可能使其长期生活在阴影里,甚至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常会发现,有些教育工作者无视人性的丰富内涵,轻易地判定某个学生是没有希望、没有前途的人。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这样一位女教师:她班上一位男孩成绩很差,考试屡屡不及格,还常以各种各样的恶作剧把女教师气得双手发抖、面孔发白。当男孩子的家长决定让其辍学时,女教师如释重负,其他教师也都向她表示祝贺。事隔数年,女教师家的电视机坏了,那位上门修理的师傅手艺高超,很快修好了电视机,并开出了保修三年的保单。这位手艺高超的修理工正是当年那位辍学的学生。对此,女教师百感交集,愧疚于心:“他完全不是当时在我课堂上的那个人啊……我们做老师的怎么会没有发现,在我们认为无可救药的懒汉和毫无希望的‘差生’身上,在他们的心灵和双手里,还蕴藏着天才,不仅是蕴藏着一个巧匠的天才,而是蕴藏着我们没有看到的大写的‘人’……”教师如果相信,每个学生具有基本的学习能力和独特的发展方向,就不会造成这样的误判,而令自己遗憾。教师如果以“有教无类”的精神,依学生的个别需求,提供适应性教育,运用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启发教育学生,并鼓励学生自我努力,

自我实现,那么,教师就不会轻易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每一个学生也会拥有自己的一片天空。相信每个人都有发展的潜能,就是相信人具有可塑性,而相信人具有可塑性,正是教育的前提。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需要教师制定丰富灵活的教育计划,以适合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