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_第1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_第2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_第3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_第4页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二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集合十篇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1

教学内容

北师版学校数学二班级下册67至68页"熟悉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让同学熟悉生活中到处有角,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动手操作力量及合作学习力量。

2.结合生活实际,直观熟悉平面图形中的角。

3.通过"摆一摆""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引导同学熟悉角。

4.让同学通过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践对角有直观的熟悉。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电脑课件一份。

同学预备:每人预备1-2支铅笔。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爱旅游吗?〔喜爱〕今日,老师想带着大家一起去巡游一个布满神秘的地方,你们情愿吗?〔同学答:情愿〕那好,请大家跟着我一起进入"角的世界".

〔课件出示一组南浦大桥的图片〕首先,请大家一起欣赏一座世界出名的斜拉桥——南浦大桥。这座宏伟壮丽的大桥位于我国上海市的黄浦江上,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和建筑的,目前,它在世界排名第三,是我国人民的傲慢。

你们看,在桥面上塔栓和缆索组成了很多美丽的角,并且根据肯定的规律排列成了秀丽的图案。到了晚上,在灯光的映照下,这些角的图案显得更加秀丽。

其实,除了我们刚刚所看到的角以外,在我们生活的四周,很多物体的外表也都有角,你们情愿和老师一起去找到它、熟悉它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新的内容:熟悉角〔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熟悉角及各部分的名称〔1〕找一找

先请大家看几幅图片〔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图〕你们看!这是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比较熟识的物体,在它们的外表也都有角,你能发觉它藏在哪里吗?〔依据同学的回答点击显示物体外表藏着的角〕老师:同学们真棒!观看得很认真。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到处都有角,只要我们平常做个留心观看的孩子,就肯定可以找到它。

〔2〕摆一摆

虽然你们能很快地找到物体外表的角,但是假如老师要你用两支铅笔摆出一个角的样子,你能办到吗?请你们同桌两人一起试一试吧?

〔3〕认一认

课件显示同学摆出的图形,同时出示另外两种不同的摆法,引导同学找到不同之处。再推断哪个才是角。从而让同学知道角的基本特征是: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用"〕"在图中标出角并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老师:你能指出刚刚摆出的角的顶点和边分别在什么地方吗?指给同桌看一看。

通过摆一摆、认一认,你能发觉角的世界里的隐秘吗?

隐秘之一:一个角是由1个顶点2条边组成的。

2.比较角的大小并发觉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或无关。

〔1〕摆

过渡:通过努力,你们已经很快地发觉了角的第一个隐秘,接下来我们要一起探究另外一些隐秘,你们情愿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好!这次挑战的主题是"摆",老师盼望你们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用原来的那两支铅笔摆出一个比原来更大的角,有信念吗?试试看吧。

老师:你是怎么办到的?谁情愿与大家一起共享你胜利的喜悦?〔老师边听回答边演示课件中的活动角绽开与复原的动画过程。〕通过这次的活动,你能把角的其次个隐秘补充完好吗?

隐秘之二: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就〔〕;张口越小,角就〔〕。

请你把这个隐秘告知你的同桌。

〔2〕比

过渡: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宣布:你们的第一轮挑战胜利!如今,老师要向你们发起其次轮的挑战,这次的主题是"比".〔课件出示〕通过比较,依据两种不同的状况〔两个角大小区分是否明显〕引导同学得到不同的比较方法。〔老师用课件着重演示角3与角4通过重叠比较大小的过程。〕角的大小比较方法:1.直接推断。

2.重叠的方法。

〔重叠时要留意顶点和一条边对齐〕

〔3〕猜

对于其次轮的挑战同学们完成得不错,如今我们要进入最终一轮挑战——猜。〔课件出示角的大小相同,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通过猜一猜和比一比,你能说说角的第三个隐秘吗?

隐秘之三: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

三、稳固练习

过渡:同学们,你们不但敢于接受老师的挑战,而且在挑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慧才智,通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挑战的胜利。你们真是了不得!

接下来,老师要看看你们能否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学问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课件出示〕1.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2.数出图中各有几个角,并用"〕"标出来。

〔着重讲讲最终一幅图中桥洞与两边形成的图形不是角及缘由。图2与图3同学只要找到内角就行,假如部分同学能找到外角就赐予确定与鼓舞。〕3.推断。〔留意引导同学说出错的缘由〕4.摆一摆:用三支铅笔你能摆出三个角吗?试试看。

〔让同学各显神通,充分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老师依据不同的回答展现同学的作品。〕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或发觉了什么?与大家谈谈你的收获。

启发同学:生活中到处有角。让同学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并即兴找一找。〔如桌面、门窗等〕老师:是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除了我们刚刚发觉的那几个隐秘以外,角的世界里还有许多的隐秘,老师盼望你们连续努力学习,把握更多的科学学问,长大以后去探究和发觉数学世界里更多的隐秘!像中国自己设计和建筑的南浦大桥那样,敏捷运用它们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课件出示结语〕组织同学用《两只老虎》的旋律唱一唱,在歌声中结束教学。

五、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是熟悉的源泉,才智从动作开头。本课例充分利用教材给同学供应了观看、操作等活动机会组织教学。

首先通过"找一找""摆一摆""认一认"的活动让同学抽象出角这个几何图形,同时了解角的基本特征;其次,通过"摆""比""猜"的活动关心同学熟悉角的大小,初步熟悉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为了增加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本课例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制作了可活动、可改变的课件。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一节课的教学,我发觉同学对"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理解得不够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同学的引导。

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2

教学内容:

有几块积木”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积木的块数,初步学会用乘法解决简洁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2.初步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排一排或一列一列地〕数排列的物体的个数,列出乘法算式。

3.在数出得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与乘法的关系。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育同学仔细观看,思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依据详细情境和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能依据详细情境和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教具预备:

课件、练一练第三题的房子和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动手画一画

1.每行画4个圆形,画5行。

2.每列画5个圆形,画4列。〔同桌相互检查画的结果〕

二、提出问题

1.想一想,写在本子上。

2.全班沟通。

三、尝试解答完成。

全班沟通,你是怎么想的?乘法算式是……

四、观看积木

1.说说你是从哪个角度观看积木的?同桌沟通不同方法:横着看……竖着看……

2.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有几块积木吗?5×7=35〔块〕7×5=35〔块〕

3.全班沟通。

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3

一、教材分析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教材共支配了两道例题,是在学习了连加、连减之后,进一步讨论数的计算。在编排上与连加、连减基本相同,也是协作例题各支配了一幅情境图,用图关心同学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挨次,同时还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挨次和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图形编排的处理,有利于同学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其次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其次步计算,从今逐步提高同学的计算水平。加减混合对同学以后学习100以内的进位加减打下基础,以上学问对同学后续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1〕引导同学经受从实际情境种抽象出加减混合计算的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地理解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2〕把握加减混合式题的计算挨次,能正确的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3〕初步学习用加减混合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亲密联系。

2、力量目标:让同学学会看图、说图、理解图意,了解语言和图案之间的关系,培育同学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图意的力量,提高同学的语言表达和组织力量,逐步养成主动探究科学的精神。

3、情感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挨次培育同学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科学看法和爱美的情操,让同学了解加减混合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教学重点是把握运算挨次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同时把握运算挨次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那么,怎么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呢?我预备实行以下两个措施:

二、教学过程设计

接下来我将重点向各位专家介绍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我首先通过一个电脑的情境设计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提出新问题,让同学进入新学问的学习,创设一种探究的情景:动物王国联欢会,全部的小动物都来参与巨大的盛会,树上机智的小猴,草地里奔跑的小鹿,蹦跳的小兔,小猫、小狗……都来了,还有湖里快乐游玩的4只白天鹅,这时又飞来了3只白天鹅。抛出问题: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了3只,湖里一共有几只白天鹅?依据同学的回答老师板书:43。再显示从7只天鹅里飞走了2只的场面。老师引导同学观看发觉湖里天鹅只数发生了什么改变?同学沟通商量提出问题:如今湖里还有几只天鹅?老师协作同学说的在43后面板书“-2”把算式写完好“43-2”,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在4加3后面减2?应到同学观看图画说清图意,说明算理,从而实现力量目标。

引导同学商量:结合图上的天鹅只数的改变过程,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组织汇报、沟通计算方法。依据同学说的出示:43-2并标明计算挨次。启发同学思索其次步是几减2?为什么是7减2?

进一步的我们设计其次个情景:“草地上原来有4只小鹿在奔跑打闹,突然离开了2只后,又跑来了3只”连续改变的画面。引导同学依据画面说出图意,并提出数学问题:“如今草地上有几只小鹿?”结合同学回答写出算式并板书:4-23=〔〕启发同学思索:上面的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引导同学说出计算挨次以及算理,协作同学说的出示思维线并板书:4-23=5。

通过情景的设计引导同学们进行探讨沟通,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加减混合计算的运算挨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要根据从左到右的挨次进行计算。

结合一班级同学学情特点,激发同学求知欲,提高同学学习爱好,我设计闯关练习,闯关一:首先关心小猴解决问题:小猴爬到树上首先摘了7个香蕉,不当心掉了4个,接着又摘了1个,如今小猴手中有几个香蕉?通过闯关练习培育同学勤于思索勇于回答下列问题的学习习惯。为什么要设计闯关一内容呢,是为了进一步培育同学动眼,动脑,动嘴力量,提高同学的语言组织及表达力量。闯关二:出示课本75页做一做练习:看谁算得又快又精确,并说明算理,同时我们设计闯关2的内容是让同学深刻感受到加减混合计算与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闯关三:完成课本76页计算题,在完本钱题时我力求练习形式新奇,好玩,我会采纳开火车,抢答等形式汇报计算结果。同时我们设计闯关三的环节为今后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表达我们教材的前后呼应与连贯。通过一系列的闯关练习,师生互动,让同学分析,思索然后准时的进行小结。

下面是我本节课的一个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表达严谨美观,起到画龙点睛构建学问结构的作用。

三、教学反馈与评价

1、教学反馈是检验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即老师以观看同学的语言,表情及答题状况推断同学把握学问的程度,本节课设计三个反馈环节:

①通过闯关抢答,稳固练习到达学问技能目标;

②通过练习说图意,沟通、汇报到达力量目标;

③通过课后练习,应用实践到达感情德育目标。

2、教学评价,对回答正确的同学要赐予充分的确定,有创新的要赐予表扬,有学问障碍的,赐予耐烦的引导、订正、鼓舞,通过教学评价以激励同学奋勉学习。

四、教学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说明数学教学既要传授学问又要传授思想方法,是培育同学制造思维的有效途径。为此本节课作以下几点设计说明:

1、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重视学问的产生和进展过程,围绕“引发—探求—归纳—应用”四个环节组织教学,如在例题1、2中通过情境设计,引发问题的产生,探求归纳加减混合计算挨次,加强应用与实践来组织教学过程,留意学问间的连接与连贯,这符合同学的认知规律。

2、在教学方法上,我主要采纳了启发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辅以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皆在通过老师的启发、引导,同学的步步深化,从各个反馈层面收集信息,保证师生的思维同步,到达教与学的和谐统一。这符合“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3、加强了同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培育同学动眼〔及观看〕、动嘴、动脑的力量。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地位,把老师的学问传授过程转化成同学认知的探究实践活动,让同学在教学活动中探究猎取学问的途径。

思索问题的方法,做到学有所思,思有所得,练有所获,在学习中产生一种胜利的体验。提高学习爱好,也表达了“一培育同学的力量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4、重视教学过程中思想的渗透,制造出创新的思维空间。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4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凌河区洛阳学校的参赛老师王微,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学校数学二班级上册第六单元“时、分、秒”中的起始课《我们赢了》。

本节课是在同学一班级初步熟悉了整时、半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三班级进一步学习年、月、日的基础。《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能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熟悉钟表,还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到处结合了同学的生活实际,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和已有的学问动身。进一步熟悉钟面把握看钟表的方法,熟悉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初步建立起时间观念。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熟悉钟面,熟悉时、分。会正确的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理解1时=60分。培育同学的观看、合作、研讨、沟通的力量。让同学在动手拨表的过程中,发觉钟表的运作规律,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在课程中让同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教育同学珍惜时间。

时间单位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简单用详细的物体表现出来,它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特别抽象的概念,二班级的同学对此比较模糊,不简单理解,很难建立起量化的时间概念。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1时=60分,建立1时和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细心设计了FLASH课件,利用它的形象直观这一特点来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有关时间的学问,

下面,我就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教材以北京申奥胜利这一情境导入新课,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考虑到这一情境离同学的学习需要比较远,同学对于这一情境也比较生疏。为了让同学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问,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练”,我设计了用玩自制的圆盘跳格棋这一嬉戏导入新课。这样更能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同学玩得兴致盎然,在不知不觉中把我们平常需要反复强调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学问,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自制的教具。通过玩跳格棋熟悉了大格、小格。知道了棋盘中有多少个大格、多少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多少个小格。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正是由于组织了这样的一个嬉戏,同学在玩棋中经受了时针与分针的行走过程,因此对钟面上大格与小格的关系体会非常深刻,在学习关于钟面的学问的时候,同学已经会把刚刚体会到的学问迁移过来,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玩这个嬉戏的过程中同学每次走棋的提示均是有肯定目的的。在实际教学时假如采纳投骰子则无法掌握每次走棋的提示,只能通过课件的预先设计才能实现。嬉戏结束后利用棋盘和钟面的相像点,用课件演示出由棋盘转化来的钟面引导同学观看,上面还缺少什么?依据同学的汇报利用课件依次出示钟面上的数字、时针、分针。

时与分的关系的教学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在这里我设计采纳直观教学法,利用课件呈现动态过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在呈现教学内容上形象直观的优势,利用Flash课件演示1时=60分,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关心同学建立表象,获得感性熟悉。整个过程是这样的:〔播放教学片段〕由于flash动画直观形象的将分针和时针行走的轨迹显示出来,更便于同学观看出时针与分针的走动过程,关心同学理解记忆,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同学在观看、思索、商量中亲历学问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其主体性,成为学问的发觉者。

在教学“精确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这一环节时,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与真实的钟表结合使用,同学通过“看一看”、“认一认”、“读一读”、“写一写”、“拨一拨”等操作活动突破了教学难点。

本节课,在“数学来源于生活”原则的指导下,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同学多操作、多活动,将学习的自主权充分放手给同学,同学在一系列的活动中主动思索、大胆操作,争先恐后地呈现自己,既熬炼了同学的动手、动口力量,又培育了他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价值。使学问教育与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完善的结合,真正让同学在丰富的数学实践中获得厚实的感性阅历。实现了“把抽象的数学学问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把静态的数学结论建立在动态的体验、感悟和思索之上。完成了由学问到力量的升华。

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5

同学在一班级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本单元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本节课是第一课时,学习万以内的连加法,为后面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同时也能进展同学的独特思维,培育同学解决问题的力量。

教材把连加法的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供应了富有意义的情境图,鼓舞同学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让他们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同学既能体验到发觉问题的胜利,又能切实感受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

一、理念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意算理、单一的算法和技能训练,比较枯燥。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创设生动详细的教学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主动性,向同学供应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同学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学问,关心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把握基本的数学学问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阅历,同时,还要敬重同学的个体差异,满意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鼓舞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依据二班级同学的学习心理、认知规律,结合本课学问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结合详细情境,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并能正确计算,利用连加等有关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2、力量目标:结合详细情境,进展同学的估算力量。

3、情感目标:利用情景、协商、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意识,培育同学的主动探究力量。

教学重点:探究算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在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教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变注意学问获得的结果为注意学问获得的过程的教育理念,以同学进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采纳多媒体帮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分别采纳直观演示、实践探究、观看比较、演绎概括等教学方法,引导同学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

三、学法

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需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同学学习方法上力求表达:

1、在详细情境中经受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究的'胜利、学习的欢乐。

2、在动手操作、思索、进行独特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沟通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敏捷、好玩的练习,稳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同学的进展。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教学程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二〕探究新知、构建方法〔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四〕课堂总结、激励评价

环节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也是创设“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之一,依据低班级的同学年龄特点和生活阅历,我从同学熟识的生活情景引入,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同学们,在你的学习用具中你最喜爱什么?”同学会依据个人的爱好回答,确定有的同学会说喜爱书,我就顺势说道:“书是我们学习中必不行少的,同学们都有好多工具书和课外读物,可是你们知道吗,还有许多和我们同龄的小伴侣却没钱买书,他们也多么盼望有几本课外读物啊!大家有好方法满意他们的心愿吗?”同学们会各抒己见,可能会说给他们捐书,这时我连续说:“正好有两所学校和我们想的一样,大家看”用电脑出示统计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同学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同时也对同学进行了要有爱心,要乐于关心他人的德育教育。

环节二:探究新知、构建方法

1、电脑出示统计表,引导观看,问同学:“从老师供应的信息中你发觉了什么?”让同学观看,进展同学从表中猎取信息的力量。

2、依据你所看到的,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并在小组中沟通商量自己的问题。这一开放性的问题给同学供应了更宽阔的思维空间,让同学依据自己的实际状况选择学习方式,绽开自主学习。

3、同学们提出了这些问题,我们先选择一个问题解决,建设学校一共捐书多少本?

先让同学自主列出算式,估算一下得数的大致范围,进展同学的估算力量。

然后让同学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算出得数。由于同学生活背景和思索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定是多样的,应当敬重同学的想法,鼓舞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充分敬重同学的个体差异,满意不同层次的需要,让同学的潜能得到进展,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表达。

最终让同学在班上沟通自己的算法。在沟通时,不仅让同学主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和思索过程,还要让同学在倾听的过程中,不断比较、分析、完善、优化自己的思维过程,把握自己认为好的计算方法,自觉地构建计算的基本思路。

4、完成试一试。在同学获得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后让同学解决,既能使计算方法迁移,得以敏捷运用和稳固,又能使同学体会到胜利的喜悦,注意了同学价值观的培育。

环节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基本练习。75页1题,用竖式计算,让同学进行计算,进行新知的稳固。

2、应用练习。75页2题,同学在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沟通,培育同学用学习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3、拓展延长练习。利用原型的启发,突破原型,让同学获得更多的学问外延。48+〔〕+567>813〔〕+450+340<1000

整个练习设计遵循“多样性、敏捷性、开放性”的原则,激发同学以主动的心态参加新知的内化,给每个同学都有展现自我的舞台,开放题的设计给同学供应了新的挑战,让同学在观看思索中发觉规律,培育同学的数学思维力量。

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6

一、说教材

今日这节课主要教学倍的熟悉及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倍的关系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于同学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拓宽应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特别重要。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经受熟悉“倍”的学习过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会比较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2、让同学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3、让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进展同学观看、比较、推理、迁移、有条理地表达的力量,培育同学擅长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同学“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同学已有的阅历动身,让同学通过观看、商量、发觉、沟通,动手操作等活动过程中把握学问,积累数学活动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而老师只是同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因此,我主要运用如下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依据教材内容以森林运动会为开头,采纳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学习过程中儿童的视觉感受力量最强,我为同学供应了黄花、蓝花图片,以引导同学从各自的生活阅历和数学积累动身进行主动的、独特的思索,从好玩、新奇的素材和情节中发觉和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同学在活动的情境中打开了思路,激发了灵感,使同学的学习爱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享受到了胜利的喜悦。

2、动手操作法:如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时让同学进行操作并在基础上完成相应的填空,同学把动手操作和口头表达结合起来边摆边说,指名说说思索的过程,进一步突出要求一个数量是另一数量的几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份看作一份,看另一个数量是这样的几份,就是第一个数量的几倍,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同学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制造的乐趣,增进同学学习数学的信念,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

三、说学法

学法是同学再生学问的法宝。为了使在整节课的探究活动中,我的设计有活动、也有同桌两人活动。再通圈一圈,摆一摆,说一说等方式让同学建立了倍的概念在详细活动中,我让同学说说小动物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这样,既培育了同学的观看力量和归纳概括力量,又表达了同学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培育了同学探究力量和创新精神。将课堂还给同学,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重要的参加者与制造者。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从参观动物运动会引入小动物之间不仅存在相差关系,还存在着倍数关系引入倍的概念

〔二〕主动探究,探究新知

这里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是倍的熟悉,通过观看蓝花有朵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三份,也就是3个2朵,可以说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之后改变蓝花的朵数。说出黄花的朵数与蓝花之间的倍数关系。同学能够感受到把蓝花的朵数看作一份,黄花有这样的几份,黄花的朵数就是蓝花的几倍。

其次层次是教学求一个在熟悉倍的基础上,要求小鹿的只数是小鸭的几倍,除了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外,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除法算式来表求。结合除法的含义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就是求几里面有几个几这样的数量关系。之后是趣味嬉戏拍拍手,先是老师拍2下请同学根据老师的要求拍一拍,然后老师拍,全班同学漆器按老师的要求拍一拍,并说说你们拍的是老师的几倍。通过几次的尝试,使同学进一步加深对倍的熟悉,训练同学逆向思维力量。

摆小棒练习进一步稳固倍的熟悉。同学通过摆摆说说填填的形式进一步理解了倍的概念。

〔三〕稳固新知,应用拓展

练习内容的设计,由易到难,分层支配,使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胜利的乐趣。

第一层基础练习是进一步稳固倍的相关学问,并用倍的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

其次层是有关倍的一些变式练习,让同学动动小脑筋把红圆和绿圆成倍数关系进一步稳固了倍的熟悉,训练了同学的思维力与拓宽了同学思维的进展空间。

在这这节课结尾的动动小脑筋这个环节,很多老师对我提出建议说这个环节花的时间太长了,可以缩短一些时间来让同学来完成补充习题。

最终没有总结,其实我原来的意图在做完书上的练习之后做一个总结,但是那个总结我只问了同学你认为你学的好吗?却遗忘接着问同学生你有什么收获,。以至于很多老师都问我你怎么没有总结。最终一个环节处理的不是很好。那盼望各位老师给以批判指正。

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7

一、教材分析

等边三角形是八班级数学上册的内容,主要内容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以及判定定理的推理证明和初步应用。是同学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等腰三角形有关学问后学习的,本课学习不仅是同学进一步熟悉特别的轴对称图形——等边三角形,更是今后证明角相等、线段相等的重要工具。要求同学探究并把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判定方法。

力量目标:

建立初步的符号感,进展抽象思维。经过观看试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进展合情推理力量。

学问目标:

〔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2〕情感目标:激发同学主动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爱好,培育同学良好的创新意识。

重点:

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证明。

难点:

〔1〕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觉和证明。

二、教法指导

依据“获得数学学问的过程比获得学问更为重要”的理念。我确定本课的教法为:探究发觉法,即同学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主动主动参加探究发觉、归纳类比等数学活动获得学问。

三、学法指导

“教学中让同学发觉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本课的学法指导是让同学在“观看——发觉——论证——归纳”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加学问的形成的过程。从而培育同学探究问题,沟通合作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同学是数学学习的仆人。”为能更多地向同学供应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为以下四个环节: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先借助多媒体展现一组图片。让同学观看实物图片,在众多图形中熟悉等腰三角形,分辨特别的等腰三角形。揭示课题

2、合作沟通探究新知:从实物抽象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几何图形,并用课件展现图形。请同学思索以下问题:

问题1图中的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别之处?——同学回答后自然引出等边三角形的定义。

问题2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让同学依据定义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度量三角形内角的角度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

问题3我们从边、角两方面描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那么我们要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从边、角如何判定?〔提出问题后,应给同学自主探究、思索的时间〕然后归纳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问题4你认为有一个角等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请把你的证明思路和同伴沟通。〔提出问题后,再次让同学合作沟通,归纳:等腰三角形判定方法2,有一个角是60度,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应用新知稳固提高1。例题解析;课外爱好小组

〔1〕由同学们分组互相探讨,共同讨论此题的已知、猜测结论部分,然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推理过程,老师板书,在板书的过程中,请其它小组的同学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此题证明过程条理更加清楚,从而培育他们语言表达力量。

〔2〕、课堂练习〔然后我又设计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练习题

第一部分设计了两道有关等边三角形推理的练习。目的是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进一步理解,并考察同学把握的状况。

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教学内容:教科书94、95页上的内容

2、教材分析

在一班级下册教材中,同学已经学习了一些简洁的统计图表学问,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熟悉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洁的统计表,并能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同学已有的学问和阅历的基础上,让同学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同学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改变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同学生活实际,同学应当比较感爱好。

3、教学目标:

〔1〕使同学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同学初步熟悉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

〔3〕过对同学身边好玩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培育同学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力量。

教学重点:使同学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熟悉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依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

二、说教法

1、多媒体设置生活情境引入法。借助计算机这一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实例引入,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2、实际操作发觉法。让同学亲身参加测量体重的活动中,通过小组沟通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收集、整理数据,为教学增加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同学的学习主动性。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法:让同学去亲身体验数据产生的过程,使同学的熟悉不仅仅停留在外表,主动组织同学人人参加,以同学为主体,结合教材内容,紧密生活实际,()让同学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同学的分析、估量、推断力量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2、沟通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互相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同学开动脑筋,相互商量,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了三个环节:

1、收集数据

〔1〕我给同学供应了同学喜爱的动物卡片,要求同学记录喜爱各种动物的人数,学会统计喜爱每种动物的同学数,并教给同学简洁的整理数据的方法。

〔2〕依据喜爱动物的同学数,制成统计图。目的是让同学在制作过程中感知格子不够时,发生了冲突怎么办?

2、学习用一格表示2个单位。

3、练习。我支配了两个练习:

〔1〕课件出示P96第1题,让同学依据图中的信息完成统计图。

〔2〕、完成。P97第2题,天气状况与我们的生活亲密相关。〔课件出示晴天、多云、阴天、雨天、雪天的气象标记。〕这几种气象标记谁熟悉?说给大家听一听。再同学完成统计图。

五、教学反思:

《学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动身,创设生动好玩的情境。"数学学问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教学中,敬重同学,从同学的生活实际动身,关注同学的阅历和爱好,通过现实生活中同学感爱好的卡通素材引入新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同学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给予抽象的教学学问于丰富的现实背景,同学玩得快乐,学得舒心。数学课成了同学展现自我的舞台,真正到达了"寓教于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9

一、说教材。

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数学计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整个计算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节内容的支配较原有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数学教科书有很大地转变,主要表如今用乘法口诀求商没有实行分段编排而是集中编排。

同时也没有根据乘法口诀中积的大小来编排,而实行了随机编排,而且例题大大削减,共只有3个例题。这样并不是降低表内除法的口算要求,而是让数学学习内容更切合同学生活实际。集中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策略,可以节省更多的学习时间,学习更多的与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和对后续学习更有用的数学学问。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情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

1、经受探究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能依据详细的除法算式正确选择乘法口诀求商。能娴熟地口算表内除法。

2、经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可运用除法含义解决的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培育数学应用意识,能有条理的思索,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3、在与他人沟通算法的过程中,享受思索后发表自己见解的欢乐,获得胜利的体验,培育学习的主动性,产生对数学的主动情感。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教学难点:依据除法算式,很快的找到相应的除法口诀。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

依据本课的创设意图,我创设了复习引入自主探究提升训练的教学模式,引导同学从生活中发觉问题,思索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用数学解决问题思路的敏捷性,从而激发同学探究数学学问的欲望。表达同学主体性和主动性。

2、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遵从同学发觉问题探究总结敏捷运用的认知进展规律。充分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解决同一问题,使同学学会优化方法的选择。

五、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口算。

2、谈话。

同学们,都喜爱春游吗?在春游的时候,我们都会带好多好吃的和同学们一起共享。下面我们来看看,图上的小伴侣们在干什么呀?他们是怎么分的呢?〔引导同学说明图意。〕

老师板书:有24个苹果:

1、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

2、每6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学问的复习,激发同学的求知欲望,调动同学学习的主动性,为下一步探究新知打下基础。〕

〔二〕合作学习、探究算法。

1、学习例题1。

师: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谁能说说:24个苹果,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几个是什么意思?怎样用除法算式表示这种分法呢?

列式:244=

求商:这个算式的商是多少?你能用什么方法求出这个算式的商?

〔让同学动手操作用学具摆一摆,求出商。先在小组内沟通摆学具求商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在全班沟通。244=6〔个〕〕

师:假如不摆学具,你能用过去学习的乘法口诀直接求出商吗?

师:请同学们想想24除以4,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能求出它们的商?

生:可以用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求出244=6

小结:在计算244,先看除数是4,就想4几得24,这样利用乘法口诀很快就能求去商。

师:24个苹果,每6个装一盘,可以装几盘?是什么意思,你能列出算式吗?

依据同学的回答,板书:246=

师:能用哪句口诀求出它的商?

依据同学的回答,老师把算式补充完好。

246=4〔盘〕

师:请同学们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分小组议一议

①上面两道除法算式的商是怎么算出来的?

②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觉了什么?

同学分组商量,老师巡察并参加同学的商量。

引导同学汇报沟通商量的结果。

小结:从上面的两道除法算式的商中,我们发觉用一句乘法口诀四六二十四算出来的,这说明一句乘法口诀可以算两道除法算式的商。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商量让同学全面经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探究过程,让同学在自主学习中能全神贯注,集中思索〕

〔三〕稳固深化、把握方法。

完成课堂活动1、2题。

1、议一议:3个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34=12

124=3

123=4

〔让同学依据图说算式的意义,通过说进一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2、开锁。〔连线〕

〔让同学感受乘法算式和相应的除法算式,乘、除法算式与相应的乘法口诀之间的联系,以此稳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3、用乘法口诀求商。

255=

324=

366=

273=

244=

284=

182=

305=

〔强调求商的过程,进一步提高同学应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娴熟度〕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讨论了用乘法口诀求商,也就是看除法算式中的除数想乘法口诀。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商就是几。〔采纳这种简明扼要的方式结尾,主要是想让同学能在轻松、愉跃的心境下来回顾本节课的学问〕

二班级数学说课稿篇10

敬重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阜阳市铁路学校的侯晶晶,从事学校教学工作刚三年,教学阅历缺乏,加上这次预备的比较仓促,说课的过程中确定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良的地方,恳请在座的各位批判指正。我今日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上册其次单元乘法口诀〔一〕的第六课时《小熊请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

教材分析:

《小熊请客》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4的乘法口诀,是在同学学习了5、2、3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里以“小熊串红果串请客”这一情境入手,引导同学自觉经受用4连加的过程,为编制4的口诀做预备。在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