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_第1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_第2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_第3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_第4页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名词解释随机变量: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之为随机变量总体:又称为母全体、全域,指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次数: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成为频数,用f表示频率: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被总的事件数目除,亦即某一数据出现的次数被这一组数据总个数去除。频率通畅用比例或百分数表示概率:又称机率。或然率,用符号P表示,指某一事件在无限的观测中所能预料的相对出现的次数,也就是某一事物或某种情况在某一总体中出现的比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叫做特征值参数:总体的特性成为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观测值:在心理学研究中,一旦确定了某个值,就称这个值为某一变量的观测值,也就是具体数据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找出心理与教育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选用统计方法有哪几个步骤?首先要分析一下试验设计是否合理,即所获得的数据是否适合用统计方法去处理,正确的数量化是应用统计方法的起步,如果对数量化的过程及其意义没有了解,将一些不着边际的数据加以统计处理是毫无意义的其次要分析实验数据的类型,不同数据类型所使用的统计方法有很大差别,了解实验数据的类型和水平,对选用恰当的统计方法至关重要第三要分析数据的分布规律,如总体方差的情况,确定其是否满足所选用的统计方法的前提条件什么叫随机变量?心理与教育科学实验所获得的数据是否属于随机变量随机变量的定义:①率先无法确定,受随机因素影响,成随机变化,具有偶然性和规律性②有规律变化的变量怎样理解总体、样本与个体?总体N:据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全体,又称为母体、样本空间,常用N表示,其构成的基本单元为个体。特点:①大小随研究问题而变(有、无限)②总体性质由组成的个体性质而定样本n: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交个体,称为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数目用n表示,又叫样本容量。特点:①样本容量越大,对总体的代表性越强②样本不同,统计方法不同总体与样本可以相互转化。个体: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称为个体。有时个体又叫做一个随机事件或样本点统计量与参数之间有何区别和关系?参数:总体的特性称参数,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特征值二者关系:参数是一个常数,统计量随样本而变化参数常用希腊字母表示,统计量用英文字母表示当试验次数=总体大小时,二者为同一指标当总体无限时,二者不同,但统计量可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参数的估计值试举例说明各种数据类型之间的区别?下述一些数据,哪些是测量数据?哪些是计数数据?其数值意味着什么?17.0千克89.85厘米199.2秒93.5分是测量数据17人25本是计数数据说明下面符号代表的意义μ反映总体集中情况的统计指标,即总体平均数或期望值反映样本平均数ρ表示某一事物两个特性总体之间关系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r样本相关系数σ反映总体分散情况的统计指标标准差s样本标准差β表示两个特性中体之间数量关系的回归系数集中量数应用算术平均数表示集中趋势要注意什么问题?应用算术平均数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同质性原则。数据是用同一个观测手段采用相同的观测标准,能反映某一问题的同一方面特质的数据。平均数与个体数据相结合的原则平均数与标准差、方差相结合原则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个适用于心理与教育研究中的哪些资料?中数适用于:①当一组观测结果中出现两个极端数目时②次数分布表两端数据或个别数据不清楚时③要快速估计一组数据代表值时众数适用于:①要快速且粗略的求一组数据代表值时②数据不同质时,表示典型情况③次数分布中有两极端的数目时④粗略估计次数分布的形态时,用M-Mo作为表示次数分布是否偏态的指标(正态:M=Md=Mo;正偏:M>Md>Mo;负偏:M<Md<Mo)⑤当次数分布中出现双众数时几何平均数适用于①少数数据偏大或偏小,数据的分布成偏态②等距、等比量表实验③平均增长率,按一定比例变化时调和平均数适用于①工作量固定,记录各被试完成相同工作所用时间②学习时间一定,记录一定时间内各被试完成的工作量对于下列数据,使用何种集中量数表示集中趋势其代表性更好?并计算它们的值。⑴4566729中数=6⑵345575众数=52356789平均数=5.71求下列四个年级的总平均成绩。年级一二三四90.5919294n236318215200解:三个不同被试对某词的联想速度如下表,求平均联想速度被试联想词数时间(分)词数/分(Xi)A13213/2B13313/3C1325-解:C被试联想时间25分钟为异常数据,删除下面是某校几年来毕业生的人数,问平均增加率是多少?并估计10年后的毕业人数有多少。年份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毕业人数54260175076081093010501120解:用几何平均数变式计算:所以平均增加率为11%10年后毕业人数为1120×1.1092510=3159人差异量数度量离中趋势的差异量数有哪些?为什么要度量离中趋势?度量离中趋势的差异量数有全距、四分位差、百分位差、平均差、标准差与方差等等。在心理和教育研究中,要全面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不但要了解数据的典型情况,而且还要了解特殊情况。这些特殊性常表现为数据的变异性。如两个样本的平均数相同但是整齐程度不同,如果只比较平均数并不能真实的反映样本全貌。因此只有集中量数不可能真实的反映出样本的分布情况。为了全面反映数据的总体情况,除了必须求出集中量数外,这时还需要使用差异量数。各种差异量数各有什么特点?见课本103页“各种差异量数优缺点比较”标准差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除度量数据的离散程度外还有哪些用途?可以计算差异系数(应用)和标准分数(应用)应用标准分数求不同质的数据总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要求不同质的数据的次数分布为正态计算下列数据的标准差与平均差11.013.010.09.011.512.213.19.710.5今有一画线实验,标准线分别为5cm和10cm,实验结果5cm组的误差平均数为1.3cm,标准差为0.7cm,10cm组的误差平均数为4.3cm,标准差为1.2cm,请问用什么方法比较其离散程度的大小?并具体比较之。用差异系数来比较离散程度。CV1=(s1/)×100%=(0.7/1.3)×100%=53.85%CV2=(s2/)×100%=(1.2/4.3)×100%=27.91%<CV1所以标准线为5cm的离散程度大。求下表所列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班级平均数标准差人数di190.56.2400.3291.06.551-0.2392.05.848-1.2489.55.2431.3其值见上表即各班成绩的总标准差是6.03相关关系解释相关系数时应注意什么?相关系数是两列变量之间相关成都的数字表现形式,相关程度指标有统计特征数r和总体系数ρ它只是一个比率,不是相关的百分数,更不是等距的度量值,只能说r大比r小相关密切,不能说r大=0.8是r小=0.4的两倍(不能用倍数关系来解释)当存在强相关时,能用这个相关关系根据一个变量的的值预测另一变量的值-1≤r≤1,正负号表示相关方向,值大小表示相关程度;(0为无相关,1为完全正相关,-1为完全负相关)相关系数大的事物间不一定有因果关系当两变量间的关系收到其他变量的影响时,两者间的高强度相关很可能是一种假象计算相关要成对数据,即每个个体有两个观测值,不能随便2个个体计算非线性相关的用r得可能性小,但并不能说不密切假设两变量为线性关系,计算下列各情况的相关时,应用什么方法?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均为正态分布(积差相关)两列变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数据且不为正态分布(等级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列变量也为正态变量,但人为分为两类(二列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列变量也为正态变量,但人为分为多类(多列相关)一变量为正态等距变量,另一列变量为二分称名变量(点二列相关)两变量均以等级表示(等级相关、交错系数、相容系数)如何区分点二列相关与二列相关?主要区别在于二分变量是否为正态。二列相关要求两列数据均为正态,其中一列被人为地分为两类;点二列相关一列数据为等距或等比测量数据,且其总体分布为正态,另一列变量是二分称名变量,且两列数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品质相关有哪几种?各种品质相关的应用条件是什么?品质相关分析的总条件是两因素多项分类之间的关联程度,分为一下几类:四分相关,应用条件是:两因素都为正态连续变量(eg.学习能力,身体状态))人为分为两个类别;同一被试样品中,分别调查两个不同因素两项分类情况Φ系数:除四分相关外的2×2表(最常用)列联表相关C:R×C表的计数资料分析相关程度预考查甲乙丙丁四人对十件工艺美术品的等级评定是否具有一致性,用哪种相关方法?等级相关下表是平时两次考试成绩分数,假设其分布成正态,分别用积差相关与等级相关方法计算相关系数,并回答,就这份资料用哪种相关法更恰当?被试ABA2B2ABRARBRARBD=RA-RBD218683739668897138236-11258523364270430167856-1137989624179217031414394647840966084499264242459185828172257735122-1164868230446243264965439755473025220925858972-11882766724577662323515-249322510246258001010100001075565625313642005735-24∑670659480804719346993555536834或用积差相关的条件成立,故用积差相关更精确下列两列变量为非正态,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相关本题应用等级相关法计算,且含有相同等级X有3个数据的等级相同,等级3.5的数据中有2个数据的等级相同,等级为6.5和8.5的数据中也分别有2个数据相同;Y有3个数据等级相同,等级为3的数据中有3个数据等级相同,等级为5.5的数据中有2个数据等级相同,等级为9的数据中有3个数据等级相同。被试XYRXRYD=RX-RYD21131411002121123-11310113.530.50.25410113.530.50.2558755.5-0.50.256676.55.5117656.57-0.50.258548.59-0.50.259548.59-0.50.25102410911N=104.5问下表中成绩与性别是否相关?被试性别成绩男成绩女成绩成绩的平方1男838368892女919182813女959590254男848470565女898979216男878775697男868673968男858572259女8888774410女92928464∑88042545577570适用点二列相关计算法。p为男生成绩,q为女生成绩,为男生的平均成绩,为女生的平均成绩,为所有学生成绩的标准差从表中可以计算得:p=0.5q=0.5相关系数为-0.83,相关较高第8题的性别若是改为另一成绩A()正态分布的及格、不及格两类,且知1、3、5、7、9被试的成绩A为及格,2、4、6、8、10被试的成绩A为不及格,请选用适当的方法计算相关,并解释之。被试成绩A成绩B及格成绩不及格成绩成绩的平方1及格838368892不及格919182813及格959590254不及格848470565及格898979216不及格878775697及格868673968不及格858572259及格8888774410不及格92928464∑88044143977570适用二列相关。和分别为成绩B的标准差和平均数,和分别是成绩A及格和不及格时成绩B的平均数,p为成绩A及格的比率,y为标准正态曲线中p值对应的高度查正态表得所以或者相关不大下表是某新编测验的分数与教师的评价等级,请问测验成绩与教师的评定间是否有一致性?0.871下表是9名被试评价10名著名的天文学家的等级评定结果,问这9名被试的等级评定是否具有一致性?被评价者被试∑Ri∑Ri2123456789A111111111981B243394332331089C424429558431849D3555521074462116E962265269472209F678636646522704G5391047983583364H81068837107674489I781071010825674489J10979784910735329∑49527719适用肯德尔W系数。即存在一定关系但不完全一致将11题的结果转化为对偶比较结果,并计算肯德尔一致性系数ABCDEFGHIJA999999999B077587788C026567777D023565878E044455669F013346777G022443566H022132445I012232355J012102344已知N=10,K=9选择对角线以下的择优分数或者选择对角线上的择优分数概率分布何谓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所谓样本平均数的分布是指从基本随机变量为正态分布的总体(又称母总体)中,采用有放回随机抽样方法,每次从这个总体中抽取大小为n的一个样本,计算出它的平均数,然后将这些个体放回去,再次取n个个体,又可计算出一个,……再将n个个体放回去,再抽取n个个体……,这样如此反复,可计算出无限多个,理论及实验证明这无限多个平均数的分布为正态分布。10、查正态表求:Z=1.5以上的概率0.5-0.43319=0.06681Z=-1.5以下的概率0.5-0.43319=0.06681Z=±1.5之间的概率0.43319×2=P=0.78Z=?Y=?Z=0.77Y=0.29659P=0.23Z=?Y=?Z=-0.74Y=0.30339Z为1.85至2.10之间的概率?0.48214-0.46784=0.014313、今有1000人通过一数学能力测验,欲评为六个等级,问各个等级评定人数应是多少?解:6σ÷6=1σ,要使各等级等距,每一等级应占1个标准差的距离,确定各等级的Z分数界限,查表计算如下:分组各组界限比率p人数分布p×N12σ以上0.022752321σ~2σ0.1359113630~1σ0.341343414-1σ~00.341343415-2σ~-1σ0.135911366-2σ以下0.022752324、已知一正态总体μ=10,σ=2。今随机取n=9的样本,,求Z值,及大于该Z以上的概率是多少?解:属于样本分布中总体正态,方差已知的情况:,,所以,查表得Z=3时p=0.49865,所以大于Z=3的概率是0.5-0.49865=0.0013526、已知,,问该以上及以下的概率是多少?解,查表得df=7时,以上的概率是0.100,以下概率为1-0.100=0.900第八章8、9、10、11、12、第九章6、第10章6、10、12、14、第12章4、5、

小学美术教学改革应立足于理性思考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美育对培养全方面发展的素质人才的作用越发重要,美育

具有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培养美感和愉悦身心的作用。美育的基本特征是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它的这一特性是其它学科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因此如何提高小美术课的教学质量,迫切需要我们美术教师去研究和探讨。现如今在轰轰烈烈的教学改革潮流中,我们更应该立足于理性的思考,而不是一味的赶潮流,走形式。为此笔者结合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谈几点体会与广大同仁商榷。

一,研究教材要有深度,是美术教师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过去的教材内容是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教学方法是以灌输为主,而新教材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人文的东西起来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那就是"以人为本"。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和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权利,发展学生的个性,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我们的教材就是为了体现以上目标而编写的,因此,充分吃透教材的内涵和精神,充分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是美术教师上好美术课的前提.

二,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是上好美术课的首要环节

教学目标就是船上的舵,它不仅对教学活动设计的方向起指导作用,而且在设计的步骤和方式方法上也具有制约的功能。因此,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控制,有利于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个别教师在备课中,考虑了学生的兴趣,想到了创新,但却没有想到自己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真正目标。比如,在上小学美术第一册《谁的鱼最大》一课时,有位教师就采用了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作为课堂导入,并先让学生观看录相,以引起学生的兴趣,随后让学生模仿大鱼扑小鱼,相互推拉,引起课堂秩序的混乱,最后不得不草草收场,教学效果当然不理想。教师想采用一些新奇,刺激的游戏吸引学生,却没有想到这一环节到底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方法与目标相背离,期望与效果势得其反。因此,我们说美术课应该有美术课的特点,应该认真设计好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在每一个环节中真正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注重双基教学,是上好美术课的关键.

美术学科的课改,不能脱离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对传统的东西完全抛弃,重新趟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教改,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是"扬弃"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我们知道,过去的美术教学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假如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教学,那么学生的能力又从何谈起。在目前的美术教学改革中,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认为美术教学要重在发展学生的个性,认为如果讲究技能技法就会约束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学中就形成

了一种不良的态势,作品不论好坏,都一律倍加赞赏,甚至到了高年级也疏于对基本功的指导。试想不学技能和技法,孩子就是再有灵感和想象力也很难将它表现出来的。我们的许多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困惑中丢失了原先那种对绘画的热情。比如:有一次我让学生学习画树,发现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儿时对树的理解,一根木棒支撑着一个圆。再让他想一想怎样画树时,孩子说:"我不知道怎样画",这时我才觉悟,创作与想象源于生活,没有生活的接触和观察,难道要求孩子凭空想象和设计吗

创造不是闭门造车,它需要一定的基础来支撑,是对已有基础经验的综合应用和提高,因而双基不能忽视。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研究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将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美术课的一大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很难引起学生感悟美感,因此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就显得非常必要,"动静结合"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取生最佳效果。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在收集中积累知识,学生只有见多识广,才能提高创造能力。我们虽然天天都在讲要构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但对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还没有上升到理论研究。我曾观摩过一堂"颜色的表情"的美术课,就比

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位教师并没有从传统的教授色彩出发,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去感悟。该教师通过让学生说几个表示颜色的词语"五颜六色,红彤彤,五彩缤纷"等,再让学生从表示颜色的词语中进行联想。为颜色的导入打下了伏笔,继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利用视觉(欣赏凡高的作品,借用人类社会文化资源,丰富儿童的视觉,触觉和审美体验)、味觉(通过品尝酸,甜,辣等滋味,让学生用颜色表现出来)、听觉等手段,让学生大胆的展开联想,谈感受,谈体会,加深对色彩属性的理解,使孩子自己感悟色彩的魅力。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更符合儿童初学色彩的接受水平,也更能吸引学生,化枯燥为有趣,把复杂变简单。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认为美术教学在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