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问题_第1页
人口结构问题_第2页
人口结构问题_第3页
人口结构问题_第4页
人口结构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口结构问题一.人口性别结构定义: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男性人口和女性人口各自所占的比重,通常用性别比衡量。人口性别结构中最主要最常用的内容包括总人口性别结构、出生婴儿性别结构、婚龄人口性别结构。数值范围:出生性别比一般在103-107(:100)范围内,整体人口的性别比在106-96(:100)之间,性别比随年龄增大而减少,最后低于100。越高龄、环境越好的国家性别比越低。影响变化因素:生物学因素:新生婴儿的两性差异:由于生物原因,男性胚胎的形成率女性胚胎的形成率高。死亡率:由于女性的预期寿命高于男性,所以性别比会先逐渐趋于平衡,再出现女性高于男性的情况。人口学因素:人□年龄结构:年轻型人□结构性别比高,老年型人□结构性别比低。人□再生产类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传统型人□再生产类型,性别比高;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现代型人□再生产类型,性别比低。社会因素:战争:战争会使男性死亡率上升,性别比下降人□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使性别比上升移民:国民党败退台湾时抓壮丁使台湾性别比上升医疗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在中国b超技术应用使性别比上升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重男轻女”观念的存在使性别比上升经济布局:重工业地区性别比高二•总人□性别比1•定义:统计对象为总人口2.我国现状:城镇人□性别比低于乡村人□性别比。不同地区性别比差异: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广东等省,私营企业的家族化特征对男性的偏好形成生育刺激,从而性别比上升。人□越稠密,人□政策执行的越严的省份,出生性别比高;土地辽阔,人□越稀疏,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出生性别比低。三.出生性别比1•定义:某一时期出生男婴与女婴的数量之比的反映,其数值为每100名女婴相对应的男婴数。2•我国出生性别比的变动特点:P102-103(1)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持续偏高第三次人□普查给出的1981年出生性别比为107,略高于上限;之后,出生性别比一直上升。(2)出生性别比偏高程度随孩次的增多而升高从二孩开始出生性别比就有显著的升高,三孩及以上更高,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3)出生性别比偏高程度总体加剧,涉及的地域越来越广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中西部,从乡村扩展到城市。四.现实问题出生率水平下降,进一步减少人口总量和适龄劳动人口规模,并加速人口老龄化进程,经济得不到持续发展。就业挤压:纺织厂等轻工业找不到女工停业;以后可能男性劳动力过剩会增加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女性就业压力;某些行业和职业,可能出现女性短缺而要男性替代;某些男性就业岗位会因为劳动力过剩,引发男性对此激烈争抢。有许多多余男性没有配偶和子女,这给自身未来的养老和父母养老带来许多问题和困难。婚姻挤压:即男性过多,导致大批男性找不到配偶,从而会引发剩男问题、性犯罪和剩女(条件过高的女性更容易)等问题。对传统家庭稳定也会带来巨大冲击,引发婚姻家庭道德危机,婚外情、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等社会现象可能滋生。进一步强化了女性歧视,偏远农村地区,没有生育男孩的妇女的社会和家庭地位会受到威胁。增加了社会不稳定,不安定的风险,聚众赌博、聚众闹事等事件有可能发生。人口年龄结构、主要的年龄结构指标有:老年人口系数、少年儿童系数、老化指数和年龄中位数。1、 老年人口系数=60岁(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人口(反映人口是否老化以及老化程度)2、 少年儿童系数=0〜14岁的少年儿童人口/总人口3、 老化指数=老年儿童人口数/少年儿童人口数4、 年龄中位数:也称中位年龄,指的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把人口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的那个年龄值、从人口的静态的角度,可将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1、从人口静态的角度,根据不同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老少比值和年龄中位数等,可以将人口划分为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如下表。联合国划分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标准指标年轻型成年型老年型少年儿童系数40%以上30%~40%30%以下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4%以下4%~7%7%以上老少比15%以下15%~30%30%以上

年龄中位数20岁以下20~30岁30岁以上不同类型的年龄结构,必然会影响到未来人口的再生产。因为年轻型人口的未来育龄人群规模大,出生率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必然也较快;相反,老年型人口未来的育龄人群规模小,出生率相对要低一些,而死亡率相对要高一些,人口增长速度必然较小,甚至会出现人口负增长的状况。2、将人口年龄结构用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表示G'B■Bfle.[J16y6:i<)369G'B■Bfle.[J16y6:i<)369百:J03fiH(i3(J369百分数(幼 百你数(如 白分数(町三种类型人口年齢金字曙的示憾图与实际谢临I冲收黯型x主耍存在J如AJI-?—119fi3(J:x主耍存在J如AJI-?—119fi3(J:iti!白勢埶*)军轻型(增K叩)■竿龄<#0IABbk /t\年畀W;下宽上窄,呈真正的金了塔形,表明少年儿童人口口的发展趋射足宇丨的。其21启预示着未來人静止:型成年型:底部与中部的宽窄基本相近,像一个清真寺的顶部塔形,出生率、死亡率差不多’预示着未來人口的发展趋势是隐能的。其人口增长模式一般为静止:型“低一低一低和模式,如瑞匕■I 』■I 』 I I.丨林3n3ti"9百分Si00窄)*这种类型表明少年儿童比重缩小,老年人口比重增大,是出牛率长期下降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人口问题主要是育龄人群比重低,如果生育水平不变,预示斡未來人「的发展趋势足负增长。其人11增长模式-般为“低—低—低”模三、抚养比1、抚养比=被抚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2、总抚养比(负担系数)少年儿童抚养比+老年抚养比(反映了平均每个劳动年龄人口所要供养的人口数)四、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多种因素作用,人口的年龄结构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结构)人口老龄化结构:(继前一内容人口年龄结构变动)老年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就是将倒转底部是大量的年轻人口,顶端为少量老年人口的传统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模型,成为一种倒金字塔模型。人口老龄化定义:总人口中因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这一动态过程称为老龄化。分析人口老龄化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1.趋势:(1)世界:19世纪中叶,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自然增长率”过渡到“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世界人口出现了老龄化趋势。从1850年法国首先进入人口老龄化到20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国家全部进入老年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所以总结来说20世纪人口水平还较低。进入21世纪,书P105表4-42005年世界各地区人口老龄化发展水平表中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地区65岁及以上60岁及以上发达国家15%20%发展中国家5%8%北美12%17%欧洲16%21%大洋洲10%17%衡量老龄化的指标: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的比重达7%以上。老龄化指数:同一总体中,老年人口数(65岁及以上)与少儿人口数(0~14岁)的相对比值。可以看出:北美、欧洲、大洋洲均已大大超过指标,而发展中国家虽低于指标,但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人口老龄化速度也在上升。根据世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到了2025年发展中国家的60岁以上人口占12.6%,65岁以上人口占8.4%;到了2050年发展中国家的60岁以上人口占19.3%,65岁以上人口占14%。由此可以总结出来:20世纪的人口老龄结构仍然处于年轻型,人口老龄化水平还比较低。但到21世界的人口老龄化现象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老龄化速度甚至快于20世纪。到2050年,世界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将首次超过年轻人的数量。(2)中国:从2001年到2100年的100年间,可将我国人口老龄化划分为3个阶段。即:a.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b.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c.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老龄化具有的主要特征:a.老年人口规模巨大;b.老龄化发展迅速;c.地区发展不平衡;d.城乡倒置显著e.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女性比男性长寿);f.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2.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最重要的两个原因:出生率下降、平均寿命延长。生育率的下降,降低了年轻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每一个发达国家的总和生育率都低于2.1的更替水平,有的还大大低于更替水平。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使人们更加长寿,长寿增大了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对于我国来说,出生率的下降很大原因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导致,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放缓了人口增长速度,此外,老龄化加速又是人们生活说平提高和寿命延长的必然结果,是国富民强的标志。但如果伴随老龄化的还有少子化,那么这就势必会让我国社会经济受影响。所以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必须正视老龄化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使劳动力资源相对缩减;人口老龄化还会带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化,导致社会智力结构的老龄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使社会抚养比提高,增加劳动年龄人口的经济负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金占社会全部公共开支的份额会急剧增加,从而使发达国家实行的现收现付养老金制度面临着极大压力;老龄化还会影响一个国家内部财富在不同年龄人群间的分配,改变社会的储蓄和投资水平,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等。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一、 对劳动力规模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逐步萎缩。较慢的劳动力增长意味着较低的经济增长,除非生产率提高和就业人数下降至少一样快,否则,实际的经济也会开始萎缩。劳动力年龄人口趋于老化。据预测,2040年以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中45岁以上的年长者比重将上升到37%左右,成为劳动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当劳动力人口进入45岁或50岁以后,尽管经验丰富,但随着年龄的进一步提升,他们的体力、智力、记忆力都会逐渐衰退,劳动能力和劳动速度逐渐缩减,敏捷程度和头脑的反应速度都会下降,进而影响产品的精密程度和整体质量,影响市场竞争力,削弱创新和发明的力量,妨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 对劳动年龄人口和公共支出的压力随着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而出现的人口老龄化在初期则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放慢,总人口抚养比和少儿人口抚养比的急剧下降、人口年龄结构趋于稳定。这样的人口老龄化不成问题。这时会出现“人口机会窗口”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人口再生产类型变化导致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较轻,劳动力资源较丰富,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相对宽松。但当老龄化达到某一阶段后,老年人口成为社会的主要抚养对象,这样的人口老龄化就成为了问题。老年抚养比的上升,使得公共和私人支付的增加。赡养一个老人的平均费用要大大高于抚养一个人从婴儿到青年的费用,所以,政府支付给老年人口的赡养费用是给青少年人口的3倍。子女付给老龄人口的赡养费用纯粹属于消费性支出,而给孩子的属于投资性支出。这种消费性支出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加而增加,会相应的减少用于社会生产的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的减少可能导致降低未来的经济增长率。三、对消费、储蓄和投资的影响老龄化使得退休老年人口的养老金、医疗费用、护理保健费用、社会福利费用、社会保障费用快速增长。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老人的生活照料负担还有日益严重的趋势,这些都使得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增加,而用于积累的部分减少。家庭和社会对老年消费品需求急剧上升,使未来社会的消费结构和消费偏好发生变化。而总的储蓄水平降低,且抑制了储蓄增长率的提高。投资来源于政府公共投资和个人投资。国民收入中的积累基金是政府投资的源泉,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会导致政府积累基金的减少和消费基金的明显增加。政府必须拿出大量资金去解决城乡老年福利设施匮乏、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消费基金的数量,减少积累基金的数量,影响社会投资规模。老龄化会对投资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长期的经济增长。国外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措施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国外缓解老龄化问题的主要措施(一)、开源节流,改革传统的养老金计划(二)、推迟退休,鼓励更多的老年人继续工作(三)、鼓励迁移,促进更多的移民劳动力供给(四)、鼓励生育,增加未来的劳动力供给(五)、积极老龄化,减轻老年照顾的压力二、对中国的启示(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养老保障的负担日益沉重。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与城市相比,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农民的养老、医疗都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启示、鼓励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逐渐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障体系城镇基本建立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之后,应该着手开始在农村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从政策角度看,首先,外国应该把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制。其次,是为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建立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再次,是从经济发达地区来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最后建立覆盖全农村的养老保障制度,并与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对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障制度和体系。、充分发挥“人口机会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