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军信股份研究报告 湖南省固废处理龙头-一站式综合服务商_第1页
2023年军信股份研究报告 湖南省固废处理龙头-一站式综合服务商_第2页
2023年军信股份研究报告 湖南省固废处理龙头-一站式综合服务商_第3页
2023年军信股份研究报告 湖南省固废处理龙头-一站式综合服务商_第4页
2023年军信股份研究报告 湖南省固废处理龙头-一站式综合服务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军信股份研究报告湖南省固废处理龙头_一站式综合服务商湖南省固废处理龙头,一站式综合服务商公司前身军信有限成立于2011年9月,注册资本为3,000万元,其中军信集团出资2,250万元,排水公司出资750万元;2015年6月,排水公司整体退出,将其全部股权以750万元转让给军信集团。2017年4月,公司完成股改,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6月,公司受让军信集团垃圾填埋及渗沥液(污水)处理业务和浦湘生物80%股权,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2020年6月,为消除公司与军信集团的同业竞争情形,公司收购平江军信100%股权。2022年4月,公司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2023年2月,公司公告拟收购主营生活垃圾中转处理和餐厨垃圾收运处置的仁和环境,有望延伸生活垃圾处置产业链,并横向拓展至餐厨垃圾收运处置领域,拓宽公司业务广度。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已成长为湖南省固废处理领域的综合性龙头企业,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固废处置服务。公司自成立之初即聚焦于固体废弃物处理业务,目前主要提供的服务为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处置、渗沥液(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和灰渣处理处置等。公司经营的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是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垃圾渗沥液等固体、液体废弃物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协同处理场所,根据公司招股书,公司目前也是湖南省会长沙市唯一的城市固废综合协同处理场所,该场所建设运营规模(垃圾焚烧处理能力7,800吨/天、市政污泥处置能力1,000吨/天、垃圾渗沥液处理能力2,700立方米/天、垃圾填埋处理能力4,000吨/天、灰渣处理处置能力410吨/天)在湖南省内排名前列,公司在湖南省内固废处理领域的规模优势突出。公司股权结构稳定。截至2023年3月3日,公司控股股东为军信集团,其持有公司股份的62.23%。李孝春为戴道国岳母,两者为一致行动人,并签订协议若双方就表决事项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李孝春无条件按照戴道国意见进行投票表决。戴道国通过投资及一致行动安排控制军信集团合计55%的表决权,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新产能释放推动公司近年来的业绩呈现高速增长态势,2017~2021年公司营收复合增速超过40%。2018年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投产,推动当年营业收入和利润高速增长。随着项目产能利用率和运营效率不断提高,2019~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仍在快速增长。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55亿元,同比增长86.6%,主要系会计准则变更,确认BOT项目资产建造服务收入所致,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43.2%;实现归母净利润4.39亿元,同比增长5.76%,2017~2021年复合增长率为26.4%。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建项目减少并逐步投产使得其建造收入下滑但利润提升,公司分别实现营收与归母净利润12.02亿元与3.28亿元,同比分别变动-26.8%与+8.2%。从公司近年收入&毛利构成情况看,公司固废处置业务以垃圾发电为主,以污泥&渗滤液处理&填埋业务为辅。2018~2022H1年公司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收入分别为4.47亿元、6.07亿元、7.25亿元、8.33亿元和5.4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54.1%、61.0%、66.0%、40.5%和67.1%,2021年占比有较大幅度下降,主要系当年确认较多项目建设期服务收入,剔除影响后占比为63.9%。2018~2022H1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毛利润分别为2.73亿元、3.73亿元、4.89亿元、5.20亿元与3.36亿元,占毛利润比重分别为56.2%、63.1%、69.3%、68.3%与76.9%。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处于高位,盈利能力稳定。公司项目所处的长沙市财政支付能力较强,公司与政府在特许经营协议中规定了相对较高的处理单价并约定明确的保底处理量,相对较高的处理单价和稳定的废物来源量使得公司毛利率、净利率等财务指标位居高位且基本稳定,2017~2020年公司的毛利率普遍在55%以上,ROE在20%以上。2021年由于会计准则变更,公司确认较多项目建设期服务收入,而该项收入毛利率为0,因此导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22年以来公司运营收入占比恢复至历史水平后,毛利率、净利率显著回升,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56.6%与34.7%,同比分别提升21.7pcts与13.1pcts。负债率逐年改善,现金流创造能力强。近年来公司负债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截至2021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2.8%,主要由于公司从事的固废处置业务属于典型的重资产行业,且公司正处于业务扩张周期。公司上市募资之后,截至2022Q3,负债率已下降至44.8%。从现金流来看,稳定经营的环保运营类资产规模不断扩大使得公司近年来的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增长,现金流创造能力强。焚烧发电市场规模庞大,行业回报持续提升可期生活垃圾处置主流路线,焚烧市场增速放缓但增量仍可观目前国内城市生活垃圾年均清运量接近2.5亿吨,需要妥善有效处置。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以及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国内规模庞大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呈现稳步增加态势。2020年国内城市垃圾清运量同比多年来首次下降,主要系影响居民流动所致,可以看成一次性扰动因素。根据住建部编写的《城乡统计年鉴》,202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2.49亿吨,2010~2021年11年CAGR达到4.2%。通常来说,生活垃圾成分复杂且产生量巨大,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将长期占用大量土地资源,严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从而对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群众健康带来极大不利影响。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推进以及居民对美丽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有效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已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焚烧处理成为主流,政策推动不断发展。在同等处理能力情况下,市政固废采取焚烧路线虽然单位投资额高于填埋,但相比填埋,焚烧土地节约效果突出;此外,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时可产生电能进而创造收入,这也使得生活垃圾焚烧的资源化及循环再生效果要明显高于填埋;最后,从环保效果上看,利用高温焚烧消除垃圾中大量的有害物质,可以更优的达到无害化、减量化的目的。因此在我国经济较为发达但可利用土地较少的东部及中部地区,焚烧已经取代卫生填埋成为市政生活垃圾处置的主要方式。从2010年国家发改委等六部明确提出“推广城市生活垃圾发电技术”后,政府推出一系列相关的政策规划以推动焚烧发电行业发展,比如通过垃圾发电补贴电价,对垃圾发电企业实施税收优惠,出台行业规划政策等措施,为垃圾发电行业的成长打开空间。2010年以来,国内焚烧发电市场迎来快速发展。根据生态环境部编写的《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投运规模自2010年的8.5万吨增至2021年的72.0万吨,2010~2021年垃圾焚烧处理能力CAGR高达21.4%,焚烧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中占比已经自2010年的19%增至2021年的73%。从焚烧发电在生活垃圾处置中的市占率角度看,我们认为东部省份的高速增长周期已经结束,但中西部正在接力。分区域看,人口密度较高且经济发达的东部省份是国内焚烧发电核心市场,东部城市在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增长方面格外突出,经过多年发展,2021年垃圾焚烧在经济发达的上海、浙江和江苏垃圾处理中的占比分别为77%、89%和89%。从市场发展容量角度看,超过60%的焚烧占比意味着焚烧发电在东部省市的成长即将接近其发展容量上限,留给行业在东部省市进一步快速发展的空间已经较为有限,但随着东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入,扩建项目仍有一定增长空间。目前国内中西部地区的焚烧处置产能需求仍然较大,有助填补东部需求下滑的缺口,行业整体未来仍有充足发展空间。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2021年垃圾焚烧上市企业投产产能CR10超过50%。从已投产产能角度看,根据我们对上市环保企业的统计,2021年上市环保企业已投产产能CR10为51.8%,同比2020年提升了5.9pcts,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我们预计行业未来仍将处于强者恒强、龙头持续扩张的竞争状态。展望“十四五”行业未来发展,我们预计2025年国内焚烧发电处理能力将增加至107.6万吨/天,2021~2025年的复合增速为4.8%。根据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十四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政府规划在2025年,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将达到80万吨/日,焚烧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总能力中占比65%左右,该目标已于2021年提前完成。展望焚烧发电“十四五”时期的发展,虽然中西部焚烧发电市场仍然有需求,但考虑人口密度较高的东部市场开始步入成熟期,行业增速将有明显放缓,我们预计焚烧发电处理能力增速将从“十三五”时期的双位数增速下降至“十四五”时期的个位数增速。从市场规模角度看,在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持续增长带动下,我们预计2025年垃圾焚烧行业的运营收入将有望达到783亿元,行业投资额为168亿元,两者合计约为951亿元。我们的关键假设如下:1)预计国内城镇生活垃圾清运量仍能延续适度增长趋势,其在2025年增长至3.79亿吨,2021~2025年均复合增速为4.6%;2)垃圾发电项目持续投运,由于政府规划的2025年焚烧能力80万吨/日和焚烧在生活垃圾处理中占比65%的目标在2021年已经实现,我们预测这两项指标会在未来四年温和增长;3)根据行业中上市公司的垃圾焚烧项目平均投资水平,假设吨垃圾焚烧能力的投资规模为人民币50万元/吨,政府支付的平均吨垃圾处理费为80元/吨。焚烧发电商业模式简单清晰,项目盈利稳定且可预测性强公司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主要以BOT特许经营的方式运营,客户主要为当地政府部门和项目所在地的电网公司,政府在核定成本后为项目投资方提供稳定合理回报。在项目运营后,从收入构成及成本分析看,垃圾焚烧发电具有收入高度稳定、盈利可预测性强等特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收入主要包括垃圾处置费收入和供电(供热)电费收入两部分。垃圾处置费收入由垃圾处理量及处理单价决定,其中处理单价由项目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核准确定,并在特许经营期限内根据合同约定的调价公式实行动态调整,项目运营方通常会就垃圾处理量和地方政府约定最低保底量。供电电费收入取决于上网电价、上网电量等因素,由电网支付,目前国内垃圾发电项目普遍统一实行垃圾发电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含税,吨发电量在280度内部分),超过280度之外的上网电量采用项目所在地的燃煤标杆电价进行销售。在2016年以前,国内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内低价中标现象频繁出现,但随着低处理费中标后项目因为环境达标排放等问题的暴露,地方政府逐步认识到低价中标通常伴随着低投资标准和高环境隐患,不再单纯追求低处理费,而是寻找具有品牌、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优质垃圾发电企业进行合作。政府态度转变推动垃圾发电市场参与者在向理性竞争回归,企业通过低价竞标去获取项目的意愿明显下降,2017年以来,国内低价中标事件在行业内已经较为罕见,行业竞争回归理性有助于焚烧发电行业处理费的回升以及行业盈利能力的持续改善。2012年,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垃圾焚烧发电开始执行固定电价,《通知》规定: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统一执行标杆电价每千瓦时0.65元;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实际上网电量/入厂垃圾处理量未满280千瓦时/吨的部分,给予补贴,超出280千瓦时/吨的部分不予补贴;垃圾发电项目的电价补贴实行两级分摊。其中,当地省级电网负担每千瓦时0.1元;其余部分纳入全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解决。进入2020年,国家相关部委相继出台《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其补充通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完善生物质发电项目建设运行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补贴政策进入新阶段,政策明确全生命周期补贴电量=项目容量×82,500小时(生物质项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时),用完82,500合理利用小时后的所发电量,或自并网之日起满15年后,不再享受中央财政补贴资金,之后通过核发绿证准许参与绿证交易。且政策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起,规划内已核准未开工、新核准的生物质发电项目全部通过竞争方式配置并确定上网电价,目的在于逐渐让生物质发电摆脱对补贴的依赖,鼓励多元化和高附加值利用,逐步推动市场化。从模拟测算看,我们测算补贴期限缩短对垃圾发电IRR的影响仅为0.6个百分点,焚烧发电项目的回报水平受影响极小。我们模拟假设了一个典型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对国补电费支付周期缩短为15年进行影响测算。我们假设项目处理能力为1,000吨/日,项目总投资额为5.0亿元,项目资本金比例为30%,项目商业化投运后的运行周期为25年,地方政府支付的垃圾处理费为90元/吨,吨垃圾发电量为380度。假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能够获取国补的时间周期降至15年而非此前的全生命周期,从对项目IRR和NPV的影响看,补贴周期改为15年对项目权益IRR影响程度较小,降幅仅为0.6个百分点至13.7%。热值及效率提升等推动焚烧发电行业ROE持续改善环保细分市场主要包括垃圾焚烧发电、水务运营、水务工程、环卫、大气和监测6个细分领域,其中垃圾焚烧发电技术非常复杂,在运行管理上也需要更加专业化,因此相比于其他环保细分领域,垃圾焚烧发电专业化程度较高,强调技术及管理,有技术溢价。同时受益于管理经验积累以及生活垃圾分类推动的垃圾热值提升,焚烧发电企业ROE较高且处在持续扩张通道。借力生活垃圾分类以提升入厂热值。在做垃圾分类之前,湿垃圾通常占生活垃圾总质量的50%以上。水分不能燃烧且会蒸发吸热,导致生活垃圾分类前的发电效率降低。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宋国君团队编写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十三五”管理目标和管理模式建议》中的统计,每千克湿垃圾发电量仅为0.04千瓦时,而纸类的发电量0.36千瓦时,橡胶类垃圾的发电量高达0.96千瓦时;湿垃圾使焚烧前所需发酵时间更长,点火时需要更多助燃物,这都大大增加了垃圾发电企业的运营成本;此外,从环境污染角度看,焚烧温度在850℃以上时才能降低二噁英(Dioxin)的产生,湿垃圾的存在使得焚烧温度较低进而增加了二噁英排放的可能性,增加环境风险。单位垃圾热值的提升意味着可以从处理垃圾中收获更多电费收入。20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正式实施,更多的城市开始逐步推行对生活垃圾的严格分类,垃圾分类由末端逐渐向前端迁移。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行,湿垃圾被分离出来,这将有效提升垃圾焚烧发电效率并减少污染。根据深圳市能源环保有限公司调查结果显示,随着垃圾分类的推进,深圳市入炉垃圾中厨余垃圾含量逐渐降低,垃圾热值随之逐年升高,已经从2010年的6,462KJ/kg提升至2014年的7,144KJ/kg。从历史经验看,我国大城市垃圾热值高于中小城市,东部垃圾热值高于中西部,背后的原因是生活水平较高通常会推升生活垃圾中纸张、塑料等高热值垃圾的含量,进而提升垃圾热值。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步突出以及居民收入不断上升,拾荒人员减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流向焚烧发电厂的垃圾热值。综合来看,随着生活垃圾分类日益推进以及城市垃圾收运体系日益完善,建筑垃圾、餐厨垃圾等低热值垃圾流向焚烧发电的数量逐步减少,叠加居民生活水平提升、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推动,国内生活垃圾热值水平持续提升可期。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累积垃圾发电企业管理效率也在提升,热值提升及效率改善将共同带动焚烧发电项目的单位垃圾发电量出现可观提升的明确趋势。从三峰环境、瀚蓝环境、伟明环保等国内垃圾发电领域各家上市公司的吨垃圾发电量变动趋势看,2017~2021年,虽然各家因项目所处区域差异等因素导致单位发电量有所差异,但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在项目竞争日益理性、单位热值持续提升、管理效率不断改善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2015~2019年行业整体回报水平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20年起由于市场下沉、局部新冠反复等因素,行业ROE增长承压。我们预计在2023年影响消退后,国内垃圾发电行业ROE将逐渐回暖,未来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区位&效率&技术优势突出,积极收购纵横拓深谋协同卡位优质区位,效率领先同行湖南省固废处理龙头,盘踞长沙占据优质区位。公司是湖南省固废处理领域的龙头企业,拥有湖南省会长沙市六区一县全部生活垃圾、大部分市政污泥和平江县全部生活垃圾终端处理市场,卡位省会城市使得公司区域竞争优势明显。公司在湖南省内焚烧发电市场拥有比较高的市场份额,截止2022年底,根据公司招股书以及北极星环卫网统计,湖南省已建成并投入使用32座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公司的规模份额达到26.04%,仅次于光大环境34.1%的规模份额,远超其余公司。我们认为公司立足长沙,占据了优势区位,未来有望进一步向周边城市辐射,进一步扩大自身规模。公司下属的长沙市垃圾焚烧项目(一期)处理能力高达5,000吨/日,是国内一次建成投产单炉处理规模最大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之一,规模为2,800吨/日的垃圾焚烧项目(二期)也建设在同一产业园内,两者合计规模高达7,800吨/日,在单一园区内规划近万吨的焚烧发电项目在国内极为罕见,单项目规模在全国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中排名前列。相比小型化项目,大型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更具经济性,项目大型化能够形成规模优势,有效降低单位投资和运营成本,同时还能避免由于选址分散而带来的土地资源浪费。从收入区域分布看,目前公司99%以上的收入来源于人口体量和经济规模均庞大的湖南省会长沙市。长沙市常住人口规模庞大且近年来呈现快速增加态势,截止2021年末,长沙市常住人口规模已经高达1024万人,在国内省会城市中规模排名靠前。长沙市经济总量庞大且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1年长沙市GDP规模高达1.3万亿,2021年预算内财政收入高达1,188亿,2018~2021年长沙市财政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财政收入增速。作为省会城市,长沙由于教育、医疗、就业等资源丰富,人口流入较多,常住城镇人口增速超过全国平均,进而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也较多,并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态势。充足的生活垃圾为公司垃圾焚烧发电厂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并为其业绩增长提供空间。公司2018~2020年的年均焚烧处理费均超过100元/吨,明显超过同期国内50~90元的平均处理费区间。卡位人口数量庞大&经济实力强劲的省会城市为公司带来明显的区位优势,长沙市政府的财政实力较强,财政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因此政府支付意愿较强,带动垃圾处理单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长沙市政府支付焚烧发电项目一期的处理费标准为每年180万吨以内109.90元/吨,每年超过180万吨的部分65.94元/吨。支付项目二期的处理费标准为每年102.2万吨以内109.90元/吨,每年超过102.20万吨的部分65.94元/吨。对于发电收入,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型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推升生活垃圾中纸张、塑料等高热值垃圾的含量提高,进而提升垃圾热值,有效提高吨垃圾发电量,能为垃圾焚烧发电厂带来更多的电费收入。公司高管理运营效率叠加技术优势,促使发电效率进一步提升。先进的运营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对固废处理的质量管控和效率提升至关重要。公司通过对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设计和科学管理,在提高锅炉给水系统稳定性、计量系统智能化诊断、低氮燃烧(VLN)技术、自动化生产控制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核心技术,实现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较大突破。2018~2021年公司吨垃圾上网电量遥遥领先于同行业公司,并呈现逐年提升态势。公司通过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设计以及全厂热力系统的优化,实现厂用电率约11%,处于全国行业水平的前列。专注研发技术创新,协同处置提质增效公司重视技术研发,持续对多领域业务进行研发投入。截至2022H1,公司已取得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154项。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投入4,44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7%,在可比公司中处于较高水平。公司经营的长沙市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是集生活垃圾、市政污泥、垃圾渗沥液等固体、液体废弃物于一体的综合协同处理场所。公司根据固废处理园区综合资源优势,结合自身技术研发优势,以废治废,将焚烧渗沥液及老龄填埋渗沥液、市政污泥与焚烧炉渣等协同处理处置,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降低运行成本。目前,公司主要处理废弃物及其处理方式以生活垃圾焚烧为主,协同处置市政污泥,并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进行二次处理,其收入毛利结构如下。在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泥协同处置方面,垃圾焚烧项目(二期)沿袭垃圾焚烧项目(一期)的高标准,并根据污泥协同处置要求进行技术优化:一是将污泥接收、储存、干化整体布置在垃圾焚烧主厂房内,使得干化污泥完全密封、通过管道泵送进入垃圾焚烧炉,解决了污泥协同处置过程中带来的厂区环境影响问题,同时实现了干化污泥连续给料、密封输送、控制系统连续监测并自动调节燃烧工况的智能控制;二是利用炉排自动燃烧控制系统能够实时跟踪调节燃烧速度以适应变化的垃圾和污泥混合热值,解决了稳定燃烧的难点问题。在市政污泥处置方面,公司污泥处置项目引进、吸收、形成了“热水解+高温高含固厌氧消化+脱水+干化”技术集成技术并作为国内首批工程应用,实现了污泥的“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置目标,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公司在建设运营过程中,对工艺设备进行持续研究开发与优化升级:一是采用高温高含固厌氧消化污泥处置工艺,减少了消化罐池容、降低了沼液产生量和运行能耗,有效降低了运行成本;二是根据高温污泥输送和高含固污泥搅拌对设备的严苛要求,从设备材质和型号上进行优选结合自主研发设计与投入使用,解决了污泥输送及搅拌装备使用寿命短、磨损程度高、维护工作量大等普遍存在的问题;三是通过生化池设计和关键工艺参数控制,在污泥沼液处理中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工程化应用,相比传统生化工艺大幅降低碳源和能耗;四是将污泥中生物质能源转化为热能与电能,用于污泥处置工艺,实现了“以废治废”;五是针对污泥处置过程臭气控制难题,采用焚烧主体工艺与化学、生物除臭工艺设备集成处理污泥水解高浓度臭气,同时采取区域划分、分类收集、分质处理的方法,建立了一套污泥厂区臭气控制技术措施,解决了行业内普遍存在的污泥处置厂区臭气控制的难题。在垃圾渗沥液处理方面,公司首批采用外置式MBR+纳滤/反渗透工艺,通过十年以上的项目运营、持续设备优化与工艺调控,形成了多项专利技术与系统的工艺设备控制标准,有效提高了系统处理效率与稳定性,降低了运行成本。一是提高了生化系统耐冲击负荷能力,可在设计处理量的50%~130%区间稳定达标运行,处理规模及运行管理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处于先进水平。二是将焚烧项目高浓度渗沥液与填埋场老龄渗沥液协同处理,解决填埋场老龄化渗沥液碳氮比失衡的问题,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计划收购仁和环境,纵横拓深谋求协同发展仁和环境运营经验丰富,在手项目规模庞大。仁和环境于2011年11月在长沙市成立,十多年来在行业内持续深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运营经验。仁和环境专注于生活垃圾中转处理、餐厨垃圾收运及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服务。根据公司公告,目前,其拥有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处理场项目(9,200吨/日)、长沙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1,560吨/日)以及长沙市望城区生活垃圾转运站项目(在建1,600吨/日)的特许经营权,其中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处理场系全国单体处理规模最大的垃圾中转处理场之一,长沙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为全国单体处理规模最大的餐厨垃圾处理厂之一。盈利能力优秀,注重创新实现技术共进。根据公司公告,2021年仁和环境实现营业收入8.93亿元,净利润4.33亿元,净利率高达48.5%,盈利能力出色。此外,仁和环境注重研发投入,与公司战略相近。根据仁和环境官网,仁和环境现有员工800余人,其中高级管理人才与技术工程师200余人,技术人才占比超过25%;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