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件:行程问题说题_第1页
初中数学课件:行程问题说题_第2页
初中数学课件:行程问题说题_第3页
初中数学课件:行程问题说题_第4页
初中数学课件:行程问题说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数学说题

原题呈现方成同学看到一则材料:甲开汽车,乙骑自行车从M地出发沿一条公路匀速前往N地.设乙行驶的时间为t(h),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为y(km),y与t的函数关系如图1所示.方成思考后发现了如图1的部分正确信息:乙先出发1h;甲出发0.5小时与乙相遇;….请你帮助方成同学解决以下问题:

(1)分别求出线段BC,CD所在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当20<y<30时,求t的取值范围;(3)分别求出甲,乙行驶的路程

,与时间t的函数表达式,并在图2所给的直角坐标系中分别画出它们的图象;原题呈现(4)丙骑摩托车与乙同时出发,从N地沿同一公路匀速前往M地,若丙经过h与乙相遇,问丙出发后多少时间与甲相遇?

说解法说背景与价值说学情123说题流程说拓展5说教法46说反思

此题选自2015年杭州市中考数学卷第23题。本题考查的是一次函数图像的综合应用中很经典的问题——行程问题。说背景与价值该题注重日常生活取材,在设计问题时,跳出课本具体的知识内容,大量地运用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注重学生在相应学习领域的基础能力学习及其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这正是学生能力国际评价PISA命题评价所反映的实质之一。说背景与价值知识点: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函数值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计算;利用一次函数的模型解决实际的问题。

4小问题层层递进,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的基本功,更能反映出学生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选拔作用。说学情一次函数是学生函数学习的启蒙,而一次函数的应用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近几年命题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一次函数图像与相关行程问题结合紧密,它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提取图表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较高的数学素养。说学情作为初三的毕业生,他们基本功基本较扎实。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还是有很多学生惧怕的。学生比较缺乏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关键的能力,也无法熟练应用函数模型,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所以这类函数应用问题还是很值得大家进一步去探究的。说解法第(1)问:分别由B(1.5,0),C(,),D(4,),即可求出直线BC的函数表达式为y=40t-60;直线CD的函数表达式为y=-20t+80说解法第(2)问:有两种解法解法一:求出各段函数解析式,解不等式。根据CD段求得乙的速度为20km/h.所以A(1,20).因此只要考虑BC段,CD段即可。20<40t-60<30或20<-20t+80<30,解得2<t<2.25或2.5<t<3说解法第(2)问:解法二:利用函数图像解决同样先求出A(1,20),再求出当y=20,30时对应的t值,再利用函数图像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GHEF说解法第(3)问:结合第(1)问可得出甲、乙的速度分别是60km/h,20km/h.进而得出行驶的路程s关于时间t的表达式。再利用“两点法”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像。说解法第(4)问:有两种解法:解法一:(用行程图解决)先由丙乙相遇的时间求出丙的速度:再根据丙甲的行程图列出等量关系:60(t-1)+40t=80,解得t=1.4丙先出发1h甲走过的路程丙在甲出发后走过的相遇点MN说解法第(4)问:解法二:用函数模型解决。丙距M地的距离:说教法第(1)问属于基本功问题,方法要求不高,大多数学生可以得分,学生独立解决。第(2)(3)(4)问解决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识图,理清每一段图象的实际意义;拐点以及与坐标轴交点的实际意义。操作1:学生独立思考3-5分钟,并与同伴交流,请学生代表回答。OA:乙先出发1小时,甲还未出发,y就是乙走过的路程。AB:甲出发后开始追乙,两人相距越来越小,即y越来越小,B点表示甲追上乙,此时y=0。BC:甲超过乙继续向N地行进,C表示甲到达N地,而乙还未到达。CD:甲停在N地,乙继续向N地走,两人相距越来越小,直到t=4时,乙也到达N地。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识图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说教法设计意图:学生遇到行程问题,最熟悉的就是想到画行程图,培养学生把不擅长的转化为熟悉的问题的能力,以及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也为后面几问做铺垫。操作2:动手画。让学生根据前面的分析画出相应的行程图。乙先出发1h的路程甲出发后,乙被追上时走过的路程MNB(追及点)A说教法设计意图:第二种解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函数图象是解决问题很好的工具,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的妙处。第(2)问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第一种方法,但是求直线OA、AB解析式关键在于解决A的坐标,根据对图像OA的分析,求A的坐标只需要知道乙的速度,引导学生思考根据行程图,结合函数图像,就可以由CD段求出乙的速度,进而求出MN之间距离,从而求出甲的速度,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而第二种方法图像法可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说教法设计意图:既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也让学生先行——教师诊断——交流呈现——教师断后这种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发挥应有的价值

在甲乙速度知道后第(3)问就很好解决了,学生独立解决。但是很有可能求会出错。忽视甲晚出发1小时;另外,画图时容易忽视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将线段画成直线或者射线。所以针对这些问题,我采取这样的措施:让学生先行,自己独立完成,然后教师诊断,接着学生交流,呈现出错误,最后教师在小结点评时,一定要点出t指的是谁的时间,是以谁为参照物的。说教法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会,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收获经验。在第二种方法的讨论中,感受函数模型的优越性.第(4)问同样学生比较容易想到第一种做法,利用行程图,自己动手画图,列出等量关系,求出t.老师再提出本题是一道一次函数的应用问题,能不能利用函数来解决呢?引导学生思考函数图象交点的意义有哪些?接着学生适当讨论,这时就有学生会提出求丙距离M地的距离关于时间t的解析式,然后求与交点的横坐标即可.说拓展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求交点坐标的方法,以及交点、拐点的实际意义。拓展一:求图(2)中两函数图象的交点坐标,并说出该点表示的实际意义。说拓展设计意图:本题涉及到参照物的问题,学生很容易出错,设计这样一个变式,可以让学生巩固理解,培养学生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形成一定的解题经验。拓展二:设甲乙的速度不变,甲的行驶时间为t,y是甲乙之间的距离。(1)画出y关于t的函数图像;(2)求出甲乙行驶的路程,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说反思现在一些问题的设计情境来源于生活,学生熟悉,注重考查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些题特点就是在题干中有一些刺激性材料(文字或图表)作为命题的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可以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题干下又有若干个任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