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讲座9-可靠性原理及其在电力规划中的应用090409课件_第1页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讲座9-可靠性原理及其在电力规划中的应用090409课件_第2页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讲座9-可靠性原理及其在电力规划中的应用090409课件_第3页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讲座9-可靠性原理及其在电力规划中的应用090409课件_第4页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讲座9-可靠性原理及其在电力规划中的应用090409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力系统规划与可靠性

(第9专题:可靠性原理及其在电力规划中的应用)3/27/2023161可靠性原理及其在电力规划中的应用概述可靠性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电力系统规划的可靠性评价方法发电系统规划的可靠性评价方法电网规划的可靠性分析方法电气主接线的可靠性分析

3/27/2023261概述可靠性理论产生的背景可靠性理论的发展概况可靠性理论的的应用范畴电力规划中的可靠性问题

3/27/2023361可靠性理论的发展概况国外发展概况:1882年IEE出版了第一个电气设备安全条例涉及到可靠性概念;20世纪30年代在《电世界》等国外杂志上开始发表有关电容量概率分析的学术论文;工业可靠性研究始于20世纪40年代。20世纪8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大都进行了可靠性立法,遵循国际标准,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国家标准,并设有国家级和行业级的可靠性中心和数据交换网络。3/27/2023561国内发展概况: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通信、电子和航空等行业启动了可靠性工程;70年代末,以电子工业部为重点推行可靠性工程;80年代末,开始进行可靠性立法,颁布多个可靠性国家标准。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中国电力系统可靠性研究和应用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在学术上促进了交叉学科的发展,如可靠性管理、可靠性技术、可靠性数学等。3/27/2023661可靠性理论的应用范畴可靠性贯穿于产品和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可靠性技术也在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大致有:1.准则和标准的制定;2.规划和现运行系统的可靠性评估;3.可靠性成本收益分析;4.发电容量和电网最优规划;5.备用容量和位置分布;6.电力设备备用规划;7.运行方式和薄弱环节识别和优化调度;8.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状态检修);9.电力市场营运策略;10.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3/27/2023761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目的:对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故障分析,采取措施减少故障造成的影响,对可靠性投资与响应带来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合理的可靠性水平,并使电力系统的综合效益达到最佳。手段:确定可靠性目标,应用评估手段,确定故障准则,并对电力系统故障严重性作出估计。规划系统的可靠性评估主要工作任务:

1.对未来的电力系统和电能量进行预测,收集设备的技术经济数据;

2.制定可靠性准则和设计标准,依据标准评估系统性能,识别系统的薄弱环节;

3.选择优化方案。3/27/2023961思考题1.可靠性理论在电力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有哪些?2.比较传统的电力规划方法和考虑到可靠性的电力系统规划法,说明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3.叙述在电力系统规划中进行可靠性评估的目的、手段和主要工作任务。3/27/20231061可靠性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基本可靠性指标及其计算不可修复和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马尔可夫随机过程概念与分析方法3/27/20231161基本可靠性指标及其计算基本可靠性指标可靠性相关概率的基本计算

3/27/20231361基本可靠性指标

可靠性指标(Reliabilityindices):用数值大小来表示各个方面性质的量。可以从成功的观点出发,也可以从失败的观点出发。

可靠性指标的量化信息:1.概率,如可靠度和可用率(Availability)。2.频率,如单位时间里发生故障的平均次数。3.平均持续时间,如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4.期望值,如一年中系统发生故障的期望天数。以上信息都是概率量,可靠性理论中概率用以表达可靠性水平的量化信息。一般用可靠度则来作为可靠性的特性指标,它表示元件可靠工作的概率。3/27/20231461衡量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可靠性水平有若干的指标,有定量的,也有定性的,有时要用几个指标去度量一种元件、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但最基本最常用的特性指标有以下几个。

1可靠度R(t);它是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在规定条件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例1:一批产品的数量为N,从t=0时开始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失效的产品件数n(t)逐渐增加,而正常工作的产品件数[N-n(t)]逐渐减少,用R(t)表示产品在任意时刻t的可靠度。离散随机变量表示:R(t)=[N-n(t)]/N

N:试验样品总数

n(t):到t时刻样品失效的总数。0≤R(t)≤1,R(t)越接近于1,产品的可靠度越高。不可靠度F(t)为:F(t)=n(t)/N=1-R(t)

可靠度与不可靠度的关系:R(t)+F(t)=1

2失效率(故障率)λ(t):它是指一个元件、设备或系统工作到时间t之后,在单位时间△t内发生失效的概率。

离散随机变量表示:λ(t)=△n(t)/[N-n(t)]△t失效率单位:λ(t)对目前具有高可靠性的产品来说,需用更小的单位来作为失效率的基本单位,采用一个菲特(Fit)来定义,

它的意义是每1000个产品工作,只有一个失效。

3/27/202315613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MeanTimeBetweenFailure):指相邻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工作时间,也称为平均故障间隔。它仅适用于可维修产品。同时也规定产品在总的使用阶段累计工作时间与故障次数的比值为MTBF。

MTBF=总的工作时间/故障数

3/27/20231761可靠性相关概率的基本计算一、概率的古典定义如果某一试验的全部可能结果为n个,且每个结果都具有等可能性和互不相容性,而其中对应于A的结果是m个,则时间A发生的概率是二、概率的统计定义当试验次数n足够大时,事件A出现的频率渐趋于一个稳定值,则称这一稳定值为事件A发生的概率,记为

三、概率的基本运算规则

1.事件的分类:①独立事件:一件事件的发生并不影响另一事件发生的概率。3/27/20231861②互斥事件:两个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③对立事件:如果一个事件只有两种可能结果A和B,则④条件事件:研究事件B发生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则将其记为,2.事件的交和并(1)事件的交:多个事件同时发生。①对多个独立事件、、,其同时发生的概率

②对相关事件,(2)事件的并:几个事件中至少有一个事件发生。①对两个独立而不互斥事件A和B,有

3/27/20231961评估系统失效(或运行)的概率,如果能够知道系统状态(失效或运行)与系统中某个元件X正常与故障两个互斥事件的相关信息,就可以按照全概率计算公式,得:上式中:X代表元件X正常运行;代表元件X故障。4.概率分布(1)随机变量的定义:由样本空间中每一个元素所确定的函数。其取值是随机的,可用概率来量化。有连续和离散随机变量之分。工程问题中,通常计算数据是离散随机变量,测量数据是连续的。(2)可靠性计算中常用的分布函数应用举例概率分布的定义:用概率的方法来研究随机变量这种函数取值范围的分布规律。应用:研究工程中通过试验或观察取得的数据,根据可靠性评估要求来研究对它们进行处理和估计的方法。

3/27/20232161【基本可靠性函数(连续随机变量)】1(不可修复元件)的可靠度: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区(,)内无故障持续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常用R(t)表示。式中:T表示产品发生故障(失效)的时间,有时也称为寿命;t为规定的时间。在工程计算中常使用不能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F(t),或称为不可靠度,F(t)称为累积故障分布函数,即,并有。

根据概率的基本概念,故障密度函数为:

故障率函数为:上式等号两边积分,并当为常数时,上式可以化为:将这种特殊情形称为指数分布,它是系统可靠性问题中应用的最广泛的一种分布。并可推导出随机变量t的均值m的函数式为:3/27/20232261工程上常用m称为平均失效前时间,它有一个专门术语MTTF,就是不可修复元件的平均寿命。可靠度函数R(t)的形状如图2-1所示:2)典型应用-泊松分布泊松分布描述的是:在给定时间或空间内事件发生率为常数时,一定次数下单个事件发生的频率。事件的发生必须是随机的,一个系统的故障数就是这种例子。利用泊松分布来模拟失效过程时,常将其参数称为故障率。故有=单位时间的平均故障数。泊松分布的密度分布函数为:式中:x为故障发生次数,取值为0,1,……。MTTFm3/27/20232361例2-2研究图2-3所示两相同元件并联工作冗余系统的可靠性。解:设每个元件的故障率为,并且其寿命服从指数分布。根据题意可知,当且仅当两个元件都发生故障时系统才失效。因此系统的失效率为系统工作概率为系统平均持续工作时间

3/27/20232561不可修复和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从可靠性观点来看,元件可以分为可修复元件和不可修复元件两大类。【可修复元件】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生故障,经过修理就能再次恢复到原来的工作状态。【不可修复元件】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生了故障不能修复或者虽能修复,但很不经济。电力元件大部分是可修复元件。由元件组成的系统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可修复系统和不可修复系统。电力系统属于可修复系统。工程可靠性分析常用网络图形的形式来模拟元件的可靠性性能及相互间的影响。可靠性框图:根据系统的原理图和元件与系统的功能关系,按系统可靠性等效的原则绘制的网络图形。3/27/202326612.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分析定义:为可修复元件的无故障工作时间,为故障修复时间。它们都是非负的随机变量。一个可修复元件的整个寿命流程是工作、修复(故障)、再工作、再修复的过程。如图2-5所示。可修复元件的故障率表达式和不可修复元件相同。用修复率来表明可修复元件修复的难易程度及效果。可修复元件衡量工作寿命的指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TF);另一指标是平均相邻故障间隔时间(MTBF),它是指元件在相邻两次故障之间(包括修复时间在内)的时间平均值。还有一个指标是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TR)。并成立下列关系式:3/27/20232961衡量可修复元件可靠工作程度的指标:可用度A。并定义不可用度,不可修复系统使用的可靠性框图模式模拟方法完全可以推广到应用于可修系统的分析,只是由于计及了维修过程,其相应的算式会复杂一些。(1)串联系统图2-6中,和分别表示元件和系统相应的失效率和修复率。根据两个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计算规则可以知道当系统中任一元件故障时,系统失效,有整理上述两个式子,并当条件成立时,可化简得推广到n个元件串联系统的计算公式:3/27/20233061(2)并联系统两个元件并联系统的逻辑框图如图2-7所示。其推导过程与不可修复串联系统的推理过程类似。

可得特别地,当时,工程系统近似计算中n个元件并联系统的计算公式为

3/27/2023316111.2.4马尔可夫随机过程概念

与分析方法

11.2.4.1概述11.2.4.2离散马尔可夫链11.2.4.3连续马尔可夫过程3/27/2023326111.2.4.1概述马尔可夫过程是一种常见的无后效性随机过程。特点:随机过程在将来的状态仅与其所在所处的状态有关,而与过去所处的状态无关。马尔可夫方法:马尔可夫过程在工程系统可靠性模拟时的简称。马尔可夫方法既可模拟离散,也可模拟连续随机变量,对于离散的情形系则特别地称为马尔可夫链。在工程系统可靠性领域中,我们常常研究的是时间连续和空间离散的问题。3/27/2023336111.2.4.2离散马尔可夫链1.基本模型——随机转移概率矩阵如图2-8所示的系统状态空间图,它是一个马尔可夫链,具有1和2二个状态,图中带箭头的线条及相应的权值分别表示状态转移的方向和常数转移概率。研究相继的离散时间点上系统状态的转移过程。用矩阵来模拟这一过程,则可以构造以下矩阵:式中:表示开始时位于状态i,经过一个时间间隔后位于状态j的概率。3/27/20233461推广到n个状态的情况,如右所示:矩阵元素的定义是:行号i表示转移发生的起始状态,列号j表示转移到达的状态。这个矩阵表示随机过程的转移概率,被称为系统的随机转移概率矩阵。不难知道,矩阵每一行的概率之和必为1。2.时间相关概率由前面所介绍的随机转移概率矩阵,我们可以计算任何时间间隔后系统各个状态的概率:式中:为第x步时间间隔后系统的状态概率矢量;为随机转移概率矩阵P的n次自乘。以图2-8所示的系统为例,假设开始处于状态1,则系统初始状态矢量为P(0)=[10],可计算2个时间间隔后系统的状态概率为3/27/202335613.极限状态概率若研究的系统一旦达到一个稳定的极限状态,这时再用随机转移概率矩阵与系统极限状态概率相乘,乘积不变。即如果用表示极限概率矢量,而P为随机转移概率矩阵,则有仍以图2-8所示的系统为例,令和分别为在状态1和2时的极限概率,则有并联立式,可解出该系统两个状态的极限概率分别为4.吸收状态——状态期望停留时间计算

在不可修系统中,一旦进入就不再向外转移的状态称为吸收状态。可靠性分析的一个主要要求是计算系统在进入某一个吸收状态前的平均运行时间间隔。对于可修系统,将不希望系统进入的一个或几个状态(如失效状态)规定为吸收状态,就可以计算系统平均持续运行时间时间间隔数。3/27/20233661仍以图2-8所示的系统为例,如果定义状态2为吸收状态,则系统最终必然进入状态2。这时需要计算进入吸收状态2之前的平均时间间隔。设P为任意系统的随机概率转移矩阵,Q为P中删去与吸收状态对应的行和列后的降阶矩阵,称为截尾矩阵。应用数学期望的概念得出:式中:N为期望时间间隔数。考虑到中的元素都是概率小于1的值,即,通过一定的初等数学变换,当时,可得。算例:研究图2-9所示的三状态系统,转移概率已经在图中标明。计算:①每个状态的极限状态概率;②当状态3为吸收状态时,停留在每一个非吸收状态的平均时间间隔数。3/27/20233761解:(1)该系统的随机转移概率矩阵为极限状态概率分别为,,,由极限状态公式可得:并联立,解得=4/11,=4/11,=3/11。(2)状态3是吸收状态,得截尾矩阵

计算结果表明:若系统开始处于状态1,则停留在状态1的平均时间间隔数是4(=)。是0,表示系统若开始处于状态2,则停留在状态1的平均时间间隔数为0,理由是从状态2到状态1没有直接的转移,只能通过吸收状态3这个途径。3/27/2023386111.2.4.3连续马尔可夫过程应用条件:空间离散而时间连续。特别地,当系统元件失效和修复的概率是常数时,可满足平稳马尔可夫过程的条件。适用范围:不可修或可修系统以及串并联或冗余备用系统等。1.模拟方法如图2-10所示的为单个可维修元件系统状态空间,设其故障率和修复率均为常数,那么其分布特性就可以用指数分布进行模拟。设为元件在时刻t可运行的概率;为元件在时刻t失效的概率;为失效率;为修复率,运行和故障状态的密度函数分别为和式中:参数、也可称为状态转移率,其定义为从一个给定状态发生转换的次数与停留在该状态的时间比值。3/27/202339612.时间相关概率设前面提到的系统状态转移时间间隔增量足够小,因而在增量中发生两个或多个事件的概率可以忽略不计,则系统在时段内处于状态0的概率是t时刻运行且在内不失效的概率+t时刻失效且在时刻内被修复的概率,即同样,内处于状态1的概率为则当时,有于是可以得到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和反变换解上式所示的线性微分方程组,并假设初始条件为。解得3/27/20234061注意:上式中的概率和分别是系统起始时间属于运行状态时,作为时间函数的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的概率。通常分别用可用度A(t)和不可用度U(t)表示,但是与可靠度R(t)不是同一个概念。3.极限状态概率如果分别用和表示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的极限概率值,则当时,从化简2中得到的公式,可以得4.随机转移概率矩阵评估方法基本原理:当时间间隔的增量充分小(区间内发生两次或多次的转移概率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将连续的问题离散化,利用马尔可夫链的随机转移概率矩阵概念分析连续过程的问题。因为充分小,在这个时间区间内发生转移的概率等于转移乘以该时间区间的长度。如果元件的故障率是,在时间中转移为失效状态的概率为,不发生故障的概率为。得图2-10所示系统的随机转移概率矩阵3/27/20234161(1)时间相关概率若难以合理确定时间增量,可以采取估计法。原理:可以估计一个的初值进行计算,然后将减小再进行重复计算,直到前后两组结果之差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确定后,将所建立的随机转移概率矩阵连续自乘直到研究的时间期限为止。如,的值为10min,所研究的时间为8h,则矩阵就要自乘(60×8)/10=48次。对大系统来说,若选择合适的话,可以方便地计算出精度完全满足要求的结果。(2)极限状态概率将的概念应用于图2-10所示的系统,整理后得到,因非零,消去后得,再联立,即可解得(3)失效前平均时间MTTF由(2)可知,建立初始矩阵时可以全部略去,仅用转移率构成随机概率转移矩阵3/27/20234261应注意:它不是随机概率转移矩阵的完全形式,因为和严格来说并不是概率。当分析极限概率时,这种简化形式并不影响结果的正确性。若求时间相关概率的近似值,则必须计入增量时间。于是,当状态1为吸收状态时,相应的截尾矩阵,失效前平均时间为5.状态空间中的马尔科夫过程算例设有两个相同元件构成的系统,且当任一元件工作时都能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得如图2-11所示的状态空间图。计算平均失效前时间。图中和分别表示两个元件在下一个时间增量中可能故障或维修,而且只可能是二者之一。解:该系统的随机概率转移矩阵为利用极限状态概率和,得到三个状态的极限概率分别为3/27/20234361易知,只有状态3是失效状态,则该系统的可用概率为若假定状态3为吸收状态,则截尾矩阵为于是,式中,矩阵M的元素是对给定状态i开始,系统进入吸收状态前,状态j经历的平均时间。如果系统从状态2开始,则系统的失效前平均时间是3/27/20234461思考题1.叙述可靠性的确切定义。2.一般的可靠性指标有哪些?掌握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3.写出不可修复元件的可靠度、不可靠度、平均失效前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表达式。4.可修复元件可用率、不可用率,衡量可修复元件工作寿命指标分别是什么?5.不可修复和可修复系统的可靠性计算。6.应用马尔可夫链和马尔可夫过程分析并计算系统的状态概率。3/27/20234561第3节电力系统规划的可靠性

评价方法

11.3.1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11.3.2电力系统规划中可靠性分析的意义11.3.3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价的主要指标11.3.4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的基本方法11.3.5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数据要求11.3.6电气设备可靠性及其分析方法

3/27/2023466111.3.1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电力系统可靠性:电力系统按可接受的质量标准和所需的数量不间断地向用户提供电能的能力的度量。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评价:通过一套定量指标来度量电力供应企业向用户提供连续不断的质量合格的电力的能力,包括对系统充裕性和安全性两方面的衡量。充裕性是指电力系统在同时考虑到设备计划检修停运及非计划停运情况下,能够保证共给用户总的电能需求量的能力。也称为静态可靠性。安全性是指电力系统经受住突然扰动并且不间断地向用户供电的能力,也称为动态可靠性。在电力系统规划阶段对规划方案进行通常进行的是静态可靠性评估。

3/27/2023476111.3.2电力系统规划中进行可

靠性分析的意义

◎在电力系统规划和改造建设过程中,通过对系统规划设计方案的供电可靠性进行定量评估分析,并以此作为规划方案之间的比较依据,可以有效地指导电力系统规划工作。◎通过可靠性分析计算,不仅可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还可以知道可能将要采取的提高供电可靠性的措施实施的效果如何,通过对比措施实施前后系统的可靠性程度,这样才能为最后的决策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3/27/2023486111.3.3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价的

主要指标

归纳起来还是11.2.2节中提到的几大类:1.概率指标。主要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如系统的可用度、电力不足概率等。2.频率指标。主要指电力系统在单位时间(如1年)内发生故障的平均次数。3.时间指标。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如系统首次故障的平均持续时间、两次故障之间的平均持续时间、故障平均持续时间等。4.期望值指标。指电力系统在单位时间(如1年)内发生故障的天数期望值,以及电力系统由于故障而减少供电量的期望值.

3/27/2023496111.3.4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的

基本方法

11.3.4.1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研究对象11.3.4.2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计算方法3/27/2023506111.3.4.1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的研究对象

在工程实际中按照电力生产过程及结构特性,一般将电力系统分为发、输电、配电系统等主要环节。相应地,对电力系统可靠性进行评估也可以分为发电系统可靠性、输电系统可靠性、配电系统可靠性、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等方面。3/27/2023516111.3.4.2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计算方法

解析法模拟法代表网络法和状态空间法蒙特卡洛(MonteCarlo)模拟法

基本思想将设备或系统的寿命过程在假定的条件下进行合理的理想化,然后通过建立可靠性数学模型,经过数值计算获得系统各项可靠性指标。将系统中每台设备的概率参数在计算机上用随机数表示,建立一个概率模型或随机过程,使模型或随机过程的参数为所要求的问题的解,然后通过对模型或过程的观察或抽样试验来计算所求参数的统计特征,最后给出所求的可靠性指标近似值优缺点当系统规模大,结构复杂,并且在一些假定条件不成立的时候,采用解析法会比较困难.优点:更加灵活和简单;不受系统规模和复杂程度的限制。缺点:计算时间和计算精度的精密相关,为了获取精度较高的可靠性指标,往往需要很长的计算时间。3/27/2023526111.3.5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估的

数据要求

◎基础数据按照来源可以分为:(1)电力系统结构及设备电气参数。(2)电气设备可靠性参数的统计数据。(3)电气设备倒闸操作时间。(4)电力系统自动化配置情况。◎按照数据的性质可以分为:确定性数据和随机性数据。确定性数据包括线路阻抗和导纳、载流容量、发电机组参数、系统矫正措施、负荷重要性等;随机型数据则包括各种装置的故障和维修参数等。◎按照数据的类型可以分为:电气参数、可靠性参数、系统运行性参数和经济性参数等。3/27/202353611.大电网可靠性评估的数据要求(1)电气参数包括发电机组的额定容量和功率因素,最大最小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线路、电缆、变压器和移相器等输变电元件的阻抗和导纳、允许载流容量等。(2)可靠性参数包括机组强迫停运率、平均修复时间;架空线路、电缆、变压器和移相器等的故障率和故障修复时间;元件预安排停运率、预安排停运时间等。(3)运行参数包括网络拓扑结构;PV节点和平衡节点的电压水平;节点电压的上下限值;变压器比;节点最大有功和无功负荷,系统矫正措施,节点及系统负荷曲线等。(4)经济参数包括机组、变压器、断路器等元件的价格;贴现率;设备使用年限;运行费率;电价;停电损失等。2.配电网可靠性估计数据要求(1)电气参数包括电源容量;架空线路、电缆、变压器等元件的阻抗,允许载流容量等。3/27/20235461(2)可靠性参数包括电源母线停运率和修复时间:架空线路、电缆、断路器、变压器等元件的故障率和故障修复时间;断路器拒动概率;保护系统可靠动作概率等;故障隔离定位时间、自动切换操作时间、人工切换操作时间;预安排停运率、预安排停电时间等。(3)运行参数包括网络拓扑结构;负荷点电压的上下限值;变压器比;每个负荷点的负荷类型、平均有功负荷和功率因素、最大有功负荷和功率因素、用户数等。(4)经济参数跟大电网评估中的经济参数相同。3.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可靠性评估数据要求(1)电气参数:机组容量、变压器容量、线路容量等。(2)可靠性参数:机组、变压器、高压母线和电缆、高压隔离开关、出线短路故障率、故障修复时间、计划停运率和计划停运时间;高压断路器、发电机断路器等的(主动性)故障率、断路(非主动)故障率、拒动概率、故障修复时间、计划停运率和计划停运时间等。(3)运行参数包括断路器年操作次数、切换操作时间、停运机组重新投运时间、故障隔离时间等;典型负荷曲线、机组调峰状况等。(4)经济参数类型同电网评估,不再重复。3/27/2023556111.3.6电气设备可靠性及其分析方法

11.3.6.1设备故障特性有关指标11.3.6.2设备状态概率3/27/2023566111.3.6.1设备故障特性有关指标

电力系统中的绝大部分设备都是可修复设备。可修复电气设备的故障率、修复率、设备平均持续工作时间MTTF、设备的平均修复时间MTTR、可用度A相关定义和表达式也与可修复元件中介绍的相同,请复习第2节相关知识。3/27/2023576111.3.6.2设备状态概率

在可靠性评估中,人们往往更加关注的是设备或系统在稳态时的可靠性状况。根据实际需要,建立的设备状态模型有二状态模型(只考虑工作和故障两种状态)、三状态模型(工作、故障和计划检修三种状态)。二状态模型类似于第2节11.2.4.3连续马尔可夫过程中单个元件可维修系统的分析过程。可修复设备的稳态工作状态概率和故障状态概率即为已经分析的极限状态概率,即第2章中的分析结果:3/27/20235861三状态模型计算实例分析:设一台变压器具有工作、故障检修停运和计划检修停运三种状态。图3-1所示为该变压器的三状态转移图。为变压器故障率,表示变压器由正常工作状态U转向故障状态D的转移率;为变压器计划检修率,表示变压器由正常工作状态向计划检修状态的转移率;为故障修复率;为计划修复率。待求变压器稳态正常工作概率、故障状态概率、计划检修状态概率。解:根据马尔科夫过程理论,采用状态空间法可以得到该设备的状态转移方程为并联立,解得3/27/20235961思考题1.电力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是什么?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价的一般指标有哪些?2.叙述电力系统可靠性评价。3.电力系统规划中进行可靠性分析的意义有哪些?4.分析比较电力系统可靠性分析计算方法。5.掌握简单的设备状态概率计算。3/27/20236061第4节发电系统规划的可靠性

评价方法

11.4.1发电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11.4.2发电系统的容量模型和负荷模型11.4.3发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计算11.4.4发电系统可靠性在电力规划中的应用

3/27/2023616111.4.1发电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定义发电系统可靠性是指评估统一并网运行的全部发电机组按可接受的标准及期望数量来满足电力系统负荷电力和电量需求的能力的度量.2.研究发电系统可靠性的主要目标确定电力系统为保证充足的电力供应所需的发电容量。发电容量分为静态容量和运行容量两个不同的方面。静态容量是指对系统所需容量的长期估计,可考虑为装机容量。运行容量是指对于为满足一定负荷水平所需实际容量的短期估计。3.孤立系统孤立系统又称单母线系统或单地区系统。这里我们研究的是简单的孤立系统。3/27/20236261研究时采用单母线模型,即假定任一电源的可用发电容量都能够不受限制地供到任一负荷点上,线路是完全可靠的,如同所有发电机和所有负荷都接在同一母线上。4.孤立系统的发电可靠性估计基本步骤①建立机组停运容量的概率模型;②建立负荷的概率模型;③合并机组停运容量的概率模型与负荷模型,得到电力系统容量适应性的概率模型,求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指标。3/27/2023636111.4.2发电系统的容量模型和

负荷模型

11.4.2.1发电系统的容量模型11.4.2.2发电系统的负荷模型3/27/2023646111.4.2.1发电系统的容量模型

发电系统容量模型是一种用来描述发电系统处于某种停运状态的概率和频率的模型。出于计算和分析过程的考虑,对一些特殊的工程实际问题,如检修作特殊处理。一般发电机的停运模型一般都采用两态模型,即工作状态和故障停运状态,规定发电机强迫停运率为r,可用率为A式中:分别为机组的故障率和修复率。1.安装容量、可用发电容量和停运容量(1)安装容量所有机组额定容量的总和叫发电系统的安装容量。安装容量与机组的状态无关,即3/27/20236561式中,为发电系统的安装容量,MW;为机组i的额定容量,MW。(2)可用发电容量可用发电容量:指系统中每台机组处于正常可用状态,能连续带满负荷的容量。系统的可用发电容量与系统中机组的状态有关。对一台机组来说,有如下关系:(3)停运容量停运容量:机组处于停运状态,不能连续带负荷的容量。对一台机组来说,有如下关系:根据以上定义,对一台机组和一个系统分别有,如果发电厂采用单母线,则系统的可用容量和停运容量分别为3/27/202366612.停运概率和频率计算(1)基本定义设容量模型中任一停运容量状态为X,把该状态出现的概率和频率称为确切概率和确切频率。而将所有大于或等于X的状态组合后的状态概率和频率称为累积概率和累积频率。(2)相关公式实际电力系统中往往由多台发电机组成,最简分析中假设这些发电机的类型是相同的。设系统中有n台相同的发电机组,它们的强迫停运率均为r,其中k台机组同时停运,记为状态k,其确切概率为式中:表示从n中取K的组合。状态k的确切频率为:式中:为从状态k向停运容量较小的状态(可用容量较大的状态)的转移率;为从状态k向停运容量较大的状态(可用容量较小的状态)的转移率。3/27/20236761具有n台类型相同的发电机组的系统,有如下关系:第k个状态的停运容量式中:C为单机的额定容量;k为机组台数。第k个状态的累积概率为第k个状态的累积频率为式中:为停运容量在的状态向停运容量小的状态的转移率;为停运容量在的状态向停运容量大的状态的转移率。(3)计算实例例4-1已知某发电系统由三台发电机组成,有关的原始参数如表4-1所示,求该发电系统容量模型的累积概率与累计频率。3/27/20236861解:利用可用度A和确切频率与累积概率的计算公式,求得的计算结果如表4-2所示。3/27/2023696111.4.2.2发电系统的负荷模型

在对电源规划方案进行可靠性评估时,常采用三种负荷模型1.按时间序列形成的负荷模型属于确切状态负荷模型,以年最大负荷预测值以及典型的周负荷、日负荷资料为基础。通过简单运算即可得到每周、每日、每小时的最大负荷值。

2.两级日负荷模型用高低两级负荷水平来近似表示日负荷的变化。常假设每天的低负荷相同而高负荷可能不同,形成的按天排列的两级日负荷序列可以用时间空间离散、状态空间离散的马尔科夫链描述。并且,只存在低负荷向高负荷或高负荷向低负荷转移的情况,而不存在低负荷向低负荷或高负荷向高负荷转移的情况。

3/27/20237061形成的两级日负荷模型如表4-3所示。表中各变量定义:为第i日的最高负荷;为每日的最低负荷(假设每天相同);e为高负荷系数,用来表示一天中最高负荷持续的时间;为高负荷出现的频率;为低负荷出现的频率;为相同大小的出现的个数;N为研究期间内的高负荷个数;为高负荷状态向高负荷状态转移的转移率;为高负荷状态向低负荷状态转移的转移率;为低负荷状态向高负荷状态转移的转移率;为低负荷状态向低负荷状态转移的转移率。3/27/202371613.累积状态负荷模型在累积状态负荷模型中,将系统负荷大于或等于某一负荷水平L的所有状态负荷放在一起作为负荷的一种累积状态,而将小于负荷水平L的状态作为另一种状态。如果可以获知在负荷期间T内,累积状态出现的时间t,则其概率为而小于负荷水平L的负荷出现的概率则为3/27/2023726111.4.3发电系统可靠性指标的计算

1.概率指标最常用的概率指标是电力不足时间概率LOLP

(LossofLoadProbability),定义为一天(或一年)内由于发电设备故障造成电力系统发电量不能满足负荷需求量的时间概率。发电机容量模型可确定停运容量的概率,而负荷模型可确定不同停电容量导致的负荷停电时间,因此对整个负荷曲线而言(如年最大负荷持续曲线),电力不足概率可以按照下式计算由于负荷模型采用的是年最大负荷持续曲线,取的是每天的最大负荷,电力不足概率单位应为“天/年”。也可以用数学模型法。假设研究的电力系统一年的日最大负荷可用正态分布来表示,均值为M,标准差为,对正态分布,负荷L超过有效设备容量的概率由下式确定3/27/20237361那么,一年中电力不足概率为例4-2某两机系统的有关特性参数如表4-4所示,求LOLP。解:假定此两机系统有四种状态.图4-1表示该系统的四种状态及相互之间的转移率,且规定在任意小的时间内,只允许一台机组改变状态。假设两台机组的故障是独立的,则状态1的概率为:同理,可以计算出其它三种马尔可夫状态下的频率,其结果如表4-3所示。并可以得到该两机系统的LOLP计算式为3/27/20237461设年内日高峰负荷为正态分布,均值为M=60MW,标准差=10MW,查正态分布积分表,并计算得将计算结果代入LOLP的计算式,可以求得LOLP=10.499(天/年)结果表明,电力不足的天数为平均每年10.499天。除了与年持续负荷曲线结合计算LOLP的方法外,还有与其他负荷曲线结合的方法,例如:当取容量中累积概率与按时间序列形成的负荷模型中的日最大负荷概率(其值为1)结合起来求解时,就可以得到LOLP(单位天/天)的计算式为式中:为系统容量模型中停运容量X大于或等于()的累积概率;为系统装机容量;为日最大负荷。与两级日负荷曲线结合起来求解,有3/27/202375612.期望值指标(1)电力时间不足期望值LOLE(LossofLoadExpectation)表示某一时间内(如一年)内,由于发电设备故障造成发电系统发电量小于负荷需求量的天数期望值。当取容量模型中的累积概率与按时间序列形成的负荷模型中的日最大负荷概率结合起来求解时,一年的LOLE(单位:天/年)计算可以通过式累加数学期望值得到式中:为第j日的日最大负荷。(2)电量不足期望值EENS(ExpectationEnergyNotSupplied)这个指标表示某一时间(一年)内,由于发电设备故障而造成负荷停电的停电量期望值,它是计算发电系统停电损失的一个重要指标。一年EENS(单位:MW·h/年)的计算式为式中:为容量模型中的停运容量步长。3/27/202376613.频率指标常用来表明在一定时间内,由于发电设备故障造成系统发电量不能满足负荷需求而造成负荷停电的平均次数。当把容量模型与累积状态负荷模型结合起来求解时,通过推导,可以得到停电频率F(单位:次/天或次/年)的计算式为式中:Y为系统的状态;L为日最高负荷;为某日第k小时的负荷;为系统模型中停运容量X大于或等于的累积频率。或4.时间指标在对发电系统规划方案可靠性评价的过程中,可以用停电指标D(单位:小时/次)来表示由于系统发电量不能满足符合需求量而造成负荷每次停电的平均持续时间,实际应用中计算式为3/27/2023776111.4.4发电系统可靠性在电力

规划中的应用

11.4.4.1电力系统装机水平的确定11.4.4.2利用可靠性标准确定电力系统装机水平的方法11.4.4.3按可靠性指标确定系统装机方式和装机进度的方法3/27/2023786111.4.4.1电力系统装机水平的确定

影响因素:负荷需求大小、现有装机容量和可调出力、系统中备用容量大小和分布。目的:确定系统必须新增加的装机容量。1.电力系统装机水平的确定原则与方法决定条件:电力用户的需要(客观需要);电力建设资金、物资和施工力量可能达到的装机规模(实际可能)。应遵循的原则:(1)电力系统的装机容量必须尽可能满足电力消耗增长的需要。以负荷预测的需求容量为规划装机容量的基础,系统负荷的需求容量加上必须的备用容量及厂用网损容量,即系统需要的装机容量。(2)必须客观、实事求是地分析论证具体的电力建设条件,以便出科学的、能够付诸实施的系统装机规模和进度计划。

3/27/20237961(3)必须充分地考虑现有装机中部分设备容量退役的必要性和合理性(4)不但要确定规划设计水平年的总的装机水平,而且也应确定出规划期内逐年的装机容量,特别是在中、短期规划中,确定逐年的装机容量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2.系统装机容量的确定方法(1)常规方法代表是传统的电力电量平衡方法。是长期以来我国电力规划中确定系统的装机容量及年发电量所采用的方法。电力平衡的目的是是根据系统的负荷水平,必要的备用容量以及厂用网损容量确定系统所需的装机容量水平。电量平衡的目的是确定系统需要的发电量和新增加的发电量、核对装机规模是否满足系统需要等。(2)系统分析方法

分为一般的系统分析方法(引入可靠性指标,而不是传统的备用容量概念的系统分析方法)和优化的系统分析方法。3/27/2023806111.4.4.2利用可靠性标准确定电力系统装机水平的方法

为便于问题研究的简化,我们现作出以下假设:(1)输电系统及配电系统是十分可靠的。即此时系统的装机水平仅决定于负荷水平和发电系统的可靠性,而与输配电系统无关。(2)负荷水平及负荷特性是确定的,负荷的增长速度也是确定的。即与负荷预测是一致的。(3)机组的强迫停运率、故障率、修复率都是确定的。1.理论依据

(1)可靠性指标对发电系统的可靠性估计的方法不同,可靠性指标也不同,目前用的最普遍的是电力不足时间概率法。(2)LOLP与年最大负荷的关系曲线在可靠性分析中,一般先假定年最大负荷曲线的形状,并用标幺值3/27/20238161表示。即选择出典型的负荷曲线。同时假定负荷的增长按典型曲线的比例增长。当运行机组不变时,随着负荷的增长,LOLP值是急剧增大的。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负荷水平下的LOLP数值,可以得出LOLP对年最大负荷的关系曲线如图4-2所示。由图4-2可知,在同一装机水平下,一定的LOLP值对应于一定的年最大负荷,系统的装机容量与年最大负荷的差额容量即为系统的备用容量.随着系统最大负荷的增长,如果不增加装机,系统的可靠性指标数值增大,即系统的可靠性降低。要维持系统的可靠性水平不变,必须扩大系统装机。例如,年最大负荷从增长到,若维持LOLP为0.1不变,系统应扩大装机到出现LOLP与年最大负荷关系曲线B,曲线B表示扩大装机后的LOLP与年最大负荷关系曲线。cd的长度表示扩大装机的有效容量,它等于系统投入的新机组容3/27/20238261量与备用容量之差。即意义是,由于系统负荷的增长,为维持可靠性指标不变,必须新增加发电容量等于图4-2所示的机组的有效容量与备用容量之和。只要确定了备用容量的大小,利用图4-2即可确定系统需新增加的装机容量。(3)求机组有效容量的迦弗尔公式当系统机组较多时,用作图法求系统新增加机组容量很麻烦。此时,可以用迦弗尔公式求发电机组的有效容量式中:表示新增机组的有效容量,单位MW;表示新增机组的额定容量,单位MW;表示新增机组的事故停运率(或强迫停运率);M表示系统特性曲线的斜率,量纲为MW;不同的可靠性要求有不同的M值,不同的负荷曲线形状,M值也不同。由于LOLP与年最大负荷关系曲线为指数曲线,故求M值的方法如图4-3所示。按指数曲线的特性,其斜率可以写成3/27/20238361当时,。故我们可以在曲线上先决定一点,然后按求出另一点,则与所对应的容量差值即为M值。为避免取值的差异,规定由曲线求出的M值是对应于A,B两点之间中心值的值。由迦弗尔公式可以知道,有效容量与哪些量有关。另外,我们还可以得到,在一定的M值下,单机容量越大,有效容量越小,M值的大小与系统的总容量有关。大致来说,M值相当于系统总装机的5%~10%。所以,单机容量一般不大于系统容量的10%,以免使机组的有效容量降低太多导致不经济。2.利用LOLP法确定系统的新增装机容量在不降低系统可靠性水平,又能满足负荷需要的前提下,确定系统新增装机的基本原则:新增机组的有效容量必须大于或等于系统增加的负荷量。即应满足公式:3/27/20238461例4-3假设某电力系统的特征斜率M=500MW,五年后负荷预计增长1500MW,有以下几种机组可供选择:600MW,300MW,200MW三种机组。它们的强迫停运率分别为0.10,0.08,0.06。现在要决定如何装机,使得既能满足新增1500MW负荷的需要,又不降低系统的可靠性水平。解:(1)计算不同机组的有效容量根据迦弗尔公式分别计算出各种机组的有效容量的结果如下:600MW机组:495.7MW,300MW机组:268.2MW,200MW机组:185.5MW。(2)求不同的装机方案a.仅装600MW机组时,应装机台数为n=1500/495.7≈3(台),此时,系统增加的总装机为1800MW,新增的总有效容量为1487.1MW。b.仅装300MW机组时,应装机台数为n=1500/268.2≈6(台),此时,系统增加的总装机为1800MW,新增的总有效容量为1609.2MW。c.仅装200MW机组时,应装机台数为n=1500/185.5≈8(台),此时,系统增加的总装机为1600MW,新增的总有效容量为1484MW。3/27/20238561d.装2台300MW机组后,再加装200MW机组,追加的200MW机组台数为n=(1500-2×268.2)/185.5≈5(台),此时,系统增加的总装机为1600MW新增的总有效容量为1463.9MW。此外,还可以有多型机组的组合方式。但是在列举的几种装机方案中,只有装300MW机组的方案能满足1500MW负荷的需求,其他方案的有效容量均小于1500MW。在利用LOLP法确定系统新增装机容量时,除了满足负荷增长需要和保持LOLP不变外,还必须将总费用最小作为确定装机方案的经济性准则。3.利用LOLP法确定系统装机水平的优点优点:可以使系统的总的备用容量占系统容量的百分比随着装机的增加而降低。与传统规划方法中采用固定备用率法(系统备用率定义为备用容量与有效容量的比值)确定系统装机水平相比较,可以节省系统装机费用。系统M值的大小与系统总容量有关,系统总容量越大,M值也就越大,3/27/20238661而系统备用率越小,系统M值与系统容量及备用率有如下关系式中:为原系统的总容量,MW;为增加新机组后的系统总容量,MW;为原系统的备用率;为增加新机组后的备用率;为原系统的特征斜率,MW;为增加新机组后的特征斜率。结论:当维持系统的可靠性水平LOLP不变时,随着系统容量的增大M值是增大的,而值即系统备用率是减小的。例4-4某电力系统总装机容量为1200MW,备用率为20%,由于负荷增长的需要,预计每年增装一台100MW机组,如果系统的可靠性水平不变,并设原始系统的特征斜率为系统总容量的5%,即60MW,并且新机组的强迫停运率为0.05。分析研究在系统可靠性水平LOLP不变的情况下,系统特征斜率M值及系统备用率与系统容量之间的关系。解:(1)计算新增一台100MW机组的新增有效容量应用有效容量计算公式得100MW机组的有效容量为88.3MW。(2)计算系统的总有效容量3/27/20238761原系统的有效容量为加上新投入机组的有效容量后系统总的有效容量为(3)求新增加一台100MW机组后系统备用率根据备用率的定义,而备用容量=总容量-有效容量,可求得增加新机组后的备用率为(4)求新增机组后系统特征斜率M值利用上面的结果和系统备用率与M值的关系式,即可求出投入一台100MW的新机组后的特征斜率为以此类推,可以对下一年加装100MW机组后计算有效容量等值,求出8年内的有关数值,结果如表4-4所示。由表4-4可知,安装新的机组后,系统备用率是下降的。在研究系统的电源扩展规划时,根据不同机组容量和强迫停运率,可求出为满3/27/20238861足不同最大负荷增长时备用率的大小,计算结果可得出如图4-4所示的关系曲线。从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为了改善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希望安装容量小的机组,但从系统的经济性考虑,则往往希望机组容量大些。3/27/2023896111.4.4.3按可靠性指标确定系统装机方式和装机进度的方法

本节中将引入一种利用可靠性指标LOLP的计算过程来编制电源发展规划的方法。电源发展规划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逐年计算,求出在满足预定的LOLP指标条件下,需要增加的发电容量、形式和应投入的时间。一般前提:给定风险度和今后若干年的期望负荷增长率,未考虑计划检修,编制电源发展规划。实际上,可以按照不同的机组容量和不同的风险度做出几种计划,然后从经济上选出其中的最佳方案。可以通过例子来说明这种方法。如某电力系统有四台单机容量为50MW的机组,每台机组的可靠性参数为:强迫停运率0.04,故障率0.00111/天,修复率0.026/天。电源模型的状态概率如表4-5所示,负荷模型如表4-5所示3/27/20239061负荷模型如表4-6所示,假定第一年的尖峰负荷为150MW,风险判据用系统的故障率表示,选定可接受的水平为,按期望年负荷增长为8%来安排增加装机,决定新增加机组容量为50MW,若需要,可增至总容量为500MW,然后装100MW机组。新增机组的故障率,不可用率等可靠性参数与原机组相同。试编制电源发展规划。3/27/202391611.电源系统状态概率表的制定方法在研究电力系统的故障中,机组类型是相同的。一般来说,若同类型的机组总数为n台,其故障数为k台,则可以根据第2章状态k的概率、确切频率、第k个状态的累积概率、累积频率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小节11.4.4.3所给出的四机系统的状态概率表。该系统的总装机容量Z为4×50MW=200MW。现假设任一时刻可用发电容量Y为系统的总装机容量与该时刻的停运容量X之差值;为状态k的可用容量,为状态k的停运容量。该系统的状态转移图如图4-5所示。为停运容量大于等于的累积状态概率,为停运容量等于的确切状态概率。可以计算出系统的确切状态概率:3/27/20239261并依据公式计算系统的确切频率等,将结果填入表4-5中。2.负荷模型中数据的计算方法给定负荷模型是个两级模型,,的分布规律如图4-6所示。即10%的天数其峰荷为100MW,20%的天数其峰荷为120MW,50%的天数峰荷为140MW。20%的天数峰荷为150MW。图4-6所示的负荷图是低负荷和高负荷的阶梯曲线,一般是不变的,而则每天变化,是个随机序列,每个尖峰负荷在转移到次日的另一个尖峰之前,先回到每天的低负荷,在低负荷期间,一般不考虑电力不足的可能性.于是可以得出负荷的状态转移图如4-7所示。3/27/20239361尖峰负荷出现的个数为,尖峰负荷为。且,尖峰负荷出现的次数为,研究周期为表4-7给出了两级负荷模型的计算公式在本例的负荷模型中,最大负荷系数取,从状态向较大峰荷的转移率,从状态到状态的相对频率从状态向的转移率为从状态向的转移率为处于状态的概率为处于状态的概率为同理可以计算出状态,,的相应参数。故表4-6中的全部数据可以由此求出。3/27/202394613.裕度容量模型假定发电机组的故障停运和负荷的变化两种事件都是随机且独立的,此时,可以将这两种事情的概率模型加以综合。定义裕度容量为电源可用发电容量与负荷容量之差,即当,表示系统正常;表示系统故障;为临界状态。负裕度容量和正裕度容量之间的边界即为状态空间内的故障和完好之间的边界。他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4-8表示。图4-8中的折线abcde为正裕度容量与负裕度容量之间的边界线,边界线的下方为系统故障区,系统要缺电;折线上方为系统正常状态区。从状态k向较大裕度容量的转移率可以表示为:式中:为向较小负荷状态的转移率;为向较大发电可用容量的转移率。3/27/20239561类似地,从状态k向较小裕度容量的转移率为注意:对于给定负荷,当时,。若用NM表示负裕度状态集合,PM表示零和正裕度状态集合,则系统故障概率由下式确定式中:是裕度容量的确切概率,且有由于图中向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转移是相互独立的,故系统故障频率为系统故障平均持续时间为若直接用系统状态概率表4-5的符号表示,即式中:为停运容量,MW;为系统的装机容量,MW;为裕度容量,MW;为负荷,MW。确切概率公式为累积概率公式为3/27/20239661转移率公式为确切频率公式以上各式中:和分别为X状态和M状态的确切概率;和分别为X状态和M状态的确切频率;和分别为X状态和M状态的累积概率;和分别为状态M向较大和较小裕度容量状态的转移率。实例分析:在本节四机系统中,系统装机容量为200MW,根据机组停运情况的不同,其可用容量状态分别是,,,,给定负荷状态别是,,,,.因此,负荷与电源的不同状态组合共有25种合并状态。现状态参数的确定过程如下:①裕度容量计算3/27/20239761对状态,即取时,对状态,对状态,②状态转移率计算从状态到状态的转移率为从状态到状态的转移率为从状态到状态的转移率为从状态到状态的转移率为同理,可以求出其他状态之间的转移率.并画出如图4-9所示的状态图.③各状态的确切概率计算在图4-9中,方块标明了该状态的裕度容量及相应的状态概率。图中第一行的状态之间的转移率已经写出,第二行至第五行,每一行的状态之间的转移率都与第一行相同。图中第一列的状态之间的转移率也已写出,第二列至第五列每一列的状态之间的转移率也与第一列相同。各状态的确切概率可以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求得。3/27/20239861例如,M=200MW,对应的可用发电容量为200MW,负荷是0MW,则同理,可以求出其他确切状态概率,不再重复计算过程。计算结果都写入图4-9所示的方块中。3/27/20239961④各状态的确切频率及累计频率各状态的确切频率也可以参照表4-5和4-6的数据结果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得出。计算过程略。将裕度容量相同的状态合并,合并后状态裕度容量为,其概率为,累积概率为,累计频率为。计算结果如表4-8所示。由表4-8可知,裕度容量小于-20MW时系统才出现缺电状态,的概率,其相应的累积频率。由于本例中负荷系数为,故该系统日失负荷概率为3/27/202310061年失负荷概率为注意:上述计算LOLP的方法只有在时才正确,即低负荷状态不存在电力不足的情况。4.系统装机方案的确定由本节例题中我们可以知道,系统的基本最高负荷为150MW,以后年均增长率为8%,据此可以推算出今后各年的预计最高负荷值如表4-9所示。按照要求,我们安排系统系统的新增50MW机组,直到系统总容量达到500MW时,再加装100MW机组,并用系统故障率来判断装机的时间(或称进度)得到表4-10,从表中可以得出扩建机组的容量及最佳扩建年份为:第1,2,5,8,11,12,每年各扩建一台50MW机组,第13,16年各扩建一台100MW机组,可以保证系统的故障概率在0.002以下。3/27/202310161当然也可以假定不相同的机组容量来规划扩建年份的装机方案。3/27/202310261思考题1.发电系统可靠性的基本概念。2.试简述发电系统容量模型和负荷模型的建立过程,并掌握状态确切频率、确切概率、累计频率和累积概率的基本计算。3.发电系统可靠性基本指标有哪些?如何进行计算。4.简述确定电力系统装机水平的原则和方法。5.理解并掌握用可靠性标准确定电力系统装机水平的方法。6.如何在给定系统可靠性数据和负荷数据的情况下,安排系统装机方式和装机进度?3/27/202310361第5节电网规划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11.5.1输配电系统可靠性的有关概念11.5.2电网规划的可靠性分析方法11.5.3电网规划可靠性评价指标及计算11.5.4电网规划的可靠性成本—效益分析法

3/27/20231046111.5.1输配电系统可靠性的有关概念

1.定义输电系统可靠性是指包括发电厂和高压输电网络,但不包括负荷点在内的整个输电系统及设备按照可接受标准及期望数量满足用户电力及电能两需求能力的度量。配电系统的可靠性是指从供电点到用户,包括变电所、高低压线路及接户线在内的整个配电系统及设备按照可接受标准及期望数量满足用户电力及电能两需求能力的度量。输配电系统可靠性评价中主要评估充裕度,它通过可靠性指标来体现。3/27/2023105612.判别准则主要是以电网能否将发电系统发出的电能安全可靠地送到电力用户作为可靠性准则。根据《城市电网规划设计导则》,在对电网规划的静态可靠性进行评价时,通常可以采用如下的判别准则:(1)一条线路或变压器故障停运时,电网没有发生故障停电的情况。(2)两条线路或两台变压器同时发生故障或相继停运时,电网没有发生负荷停电的情况。(3)一条线路或一台变压器处于计划检修状态的同时,另外一条线路或变压器发生故障停运时,电网没有发生负荷停电的情况。(4)一条母线故障停运时,电网没有发生负荷停电的情况。(5)一台发电机故障停运时,电网中没有发生负荷停电的情况。3/27/20231066111.5.2电网规划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11.5.2.1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11.5.2.2配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3/27/20231076111.5.2.1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

1.基本原理基础:通过对研究的系统进行故障后果分析(FEA),最后达到计算可靠性指标的目的。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的故障后果分析法流程图如图5-1所示。第一步:定义所研究事件的类型(与采用的分析方法有关).通常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中将研究两种事件类型,即输电线路故障停运和发电设备、输电线路同时故障停运。事件类型确定后,第二步即需要确定在该类型故障中,要研究哪些有关事件。本章中的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中将根据输电网络规划设计中采用的所谓n-1规则,着重研究网络中只有一条回路发生故障的事件。3/27/202310861第三步,计算网络的量。主要是针对第二步确定的事件,对网络进行潮流分析,从而求得研究的输电系统在既满足发电容量又满足输电线路不过负荷的条件下,这一系统的负荷供应能力(LoadSupplyingCapacity,简称LSC)。第四步,确定哪些事件将导致系统故障。故障判据:一般在输电系统中,当某负荷母线处于工作中断或其质量变得不容许时,则可以认为系统已经发生故障。通常,当下列任一事件发生时,就可能出现故障:①系统中有效发电容量不足;②向某一负荷点的供电中断;③输电线过负荷;④母线电压偏离容许值。当导致系统故障的事件确定后,最后两步可计算这些事件的概率和频率,从而可以计算出系统的可靠性指标。2.相关概念(1)输电系统负荷供应能力(LSC)的概念定义:指一个系统的发电容量通过输电网络后,能提供给负荷的最大功率。3/27/202310961这样定义的LSC,可以用图5-2来说明。如图5-2所示,图中横坐标为负荷需要的功率纵坐标是系统实际可能提供的功率。当考虑电网的因素时,受有些输电线路可能出现过负荷的限制,系统提供给负荷的功率实际上达不到理论上的极限值。这个实际极限称为电网的LSC。其意义与我们计算发电系统时用到的有效发电容量相同。如果我们能计算出各种偶发故障情况下系统的LSC值,并将负荷需求与之比较,即当LSC小于负荷时,则可以确定此偶发故障属于系统故障或系统电力不足。(2)输电系统可靠性分析的n-1规则从规划者的角度,通常并不需要通过所有停运事件来检验一个电网的可靠性,而是特别注意在某一类或两类特定偶发故障下系统的可靠性水平。在电网规划中应用的n-1规则即属于这种情况。3/27/202311061只需对所有单重回路故障计算LSC来检验电网的可靠性,因此,有时又称为“单一故障可靠性检验”。当然,这会对可靠性分析结果带来一定误差。根据n-1规则计算一个网络的LSC包括如下内容:①计算网络在正常情况下的LSC及各线路的潮流。显然,在这种情况下各线路不会出现过负荷的情况。②依次停运网络中的一条独立支路,并在每一次停运后计算网络的LSC及各支路的潮流分布。这样便可以得到一系列网络处于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