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地区住宅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_第1页
岩溶地区住宅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_第2页
岩溶地区住宅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_第3页
岩溶地区住宅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_第4页
岩溶地区住宅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1一、前言(一)工程概况XX市XX有限公司(甲方)拟在新XX市检察院(XX城南汽车南站)斜对面,醴茶铁路北约50-60m兴建XX市三力小区,受甲方委托,XX(乙方)承担了该场地的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任务。2007年12月4日我院根据甲方提供的规划草图,先期布设施放了C栋钻孔,后依据12月8日提供的《XX市三力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图》进行了余下A、B、D、E栋的钻孔布设施放工作,对C栋未控制到位的地方进行了钻孔增补,共计布设钻孔87孔,因B栋部分位水塘中,尚有9孔未施工。甲方提供的《XX市三力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图》,总征地面积22435.2m2,建筑占地面积2585.5m2,规划总建筑面积41368.0m2,主要建筑物包括五栋16层住宅楼(楼编号A、B、C、D、E栋),具体位置见平面图。(二)勘察目的与任务因设计方未提供勘察任务委托书,由我院根据规范和本工程特点确定勘察的目的与任务:1、本工程重要等级为二级工程,场地岩溶极发育,且局部存在土洞,场地岩土层变化较大,为复杂场地基,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2、查明拟建场地各岩土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及特殊岩土的性质,尤其应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分布,岩溶及土洞的发育状况,以及各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对于岩质的地基,应查明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和风化程度。提供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参数,分析和评价地基稳定性和承载能力。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危害程度,并提出整治方案和建议。4、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地下水性质,地下水初见和稳定水位。判定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对建筑物基础形式提出建议,并提供桩基力学参数以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合理化意见。(三)布孔原则及孔深控制1、布孔原则:本期工程的岩土工程详细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按复杂场地布置,布孔间距按8.0~15.0m布设,勘探点并尽量按建筑物轮廓布设。共计布设勘探钻孔87个。2、孔深控制:控制孔进入中等风化完整岩层5~8m,一般性钻孔进入中等风化完整岩层3-5m,基岩埋深较深地段,控制孔深度不小于35m,一般孔不小于30m。(四)完成工作量我院于2007年12月4日进场,至2007年12月24日完成野外施工勘察任务,共计完成勘探点78个,总进尺2317.98m。本次勘察坐标高程控制点由甲方提供,我院使用全站仪测量施放钻孔,共计放孔78孔,取原状土样28组,做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室内试验;取颗粒分析样8组,做室内土工颗分试验;取岩样9组,做岩石饱和抗压强度试验;取地下水样2组,做侵蚀性CO2分析和简分析;标准贯入试验91段,重(2)型触探测试38段。(五)勘察质量评述本次岩土工程详细勘察依据国家有关规范及甲方的有关要求,采用了钻探、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勘察,经综合分析对场地地基岩土层进行评价。1、本次详细勘察的勘探点间距按复杂地基进行布置;取土试样与原位测试勘探点数量为48个,占62%,满足规范要求;土层岩芯采取率为85-100%,完整岩石岩芯采取率为80-95%,满足规范要求。2、钻孔位置放样:以甲方现场提供的坐标高程控制点为基准点,采用全站仪测定钻孔孔位和高程。勘探点坐标为XX独立坐标系,高程为黄海高程。3、标贯、重型(Ⅱ)触探试验采用N63.5穿心锤自动脱钩法测试。在野外工作过程中,严格按照现行的有关规范操作,野外数据记录齐全,勘察质量良好。通过勘察查明了各岩土层的分布、厚度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查明了地下水的埋藏情况及其对砼的腐蚀性等。资料真实可靠,可作为基础设计的依据。4、本次勘察执行下列规范:(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一)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XX市城南汽车南站斜对面,东南向约200m,醴茶铁路北约50-60m,交通便利。其地貌类型属丘陵区,处于丘前冲洪积区,场地原为菜地、水田和水塘,地势较平坦,地面标高64.88—67.30m(水塘除,水塘深约3-4m)),相对高差2-3m左右。(二)地层岩性根据本次勘察钻探揭露,组成拟建场地的地层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种植土(局部少量填土)和粉质粘土,第四系更新统粉质粘土和圆砾,石碳系泥灰岩和灰岩。各岩土层的岩性特征及分布情况自上而下依次概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Q4)(1)种植土=1\*GB3①(Q4pd):灰褐色,松散至稍密,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有机质和植物根系及少量碎石等。局部有少量填土(ZK34)。层厚0.30—1.60m,平均厚度0.65m,广布场地。(2)粉质粘土=2\*GB3②(Q4al+pl):黄褐色,可塑,含砾约15%,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等,径0.2-1.5cm。分布于场地C、D、E栋和A栋小部分地势相对较低地段,层厚0.90-2.30m,平均厚度1.43m。2、第四系更新统(Q3)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多含有砾石,因砾石含量不均匀,表现呈混合土状,以粉质粘土和圆砾为主,局部为砾砂状。受基岩面起伏变化影响,厚度变化极大,最小总厚度11.4m,最大总厚度至孔深57.16m尚未见底。因砾石含量不同,含水量亦不同,其塑性状态也不同,根据其砾石含量、塑性状态以及其结构的不同划分以下几个地质单元:(1)粉质粘土=3\*GB3③(Q3al+pl):红黄、紫红夹灰白、褐黄等色,多呈硬塑状,下部局部呈可塑状,具似网纹结构,含砾一般为15-20%,局部5-10%或30-40%,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等,径0.2-1.5cm,呈次棱角状至次圆状。根据其塑性状态又分为两个亚层:硬塑粉质粘土=3\*GB3③1和可塑粉质粘土=3\*GB3③2。硬塑粉质粘土=3\*GB3③1呈硬塑状,局部呈硬可塑状,厚度2.7-25.m,平均厚12.28m,顶面埋深0.3-2.9m,场地大部分地段均有该亚层分布。可塑粉质粘土=3\*GB3③2呈可塑状,厚度0.8-6.1m,平均厚3.9m,见于ZK63、ZKL67、ZK68、ZK80、ZK82和ZK87,近下部圆砾孔段。(2)圆砾=4\*GB3④(Q3al+pl):褐黄、黄褐色,稍至中密,湿至饱和,含砾约50-60%,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等,粒径一般为0.2-5cm,最大达5-7cm,呈次棱角至次圆状,由可至软塑粘土充填,局部由泥砂质充填。该层厚1.30-19.40m,平均厚4.81m,顶面埋深11.9-48.0m,主要分布于场地西南部A栋和D栋西部部分地段。(3)粉质粘土=5\*GB3⑤(Q3al+pl):褐黄色,上部可塑,局部硬塑,下部软塑,含砾一般为15-20%,局部达30-40%,局部10-15%,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及灰岩等,料径一般0.2-3cm,个别达4-5cm,极个别达6-7cm,呈棱角至次圆状。局部受下部灰岩溶蚀地下水浸泡影响,呈软至流塑状,极个别地段形成为软流塑充填的土洞。根据其塑性状态又分为三个亚层:可塑粉质粘土=5\*GB3⑤1和软塑粉质粘土=5\*GB3⑤2,以及土洞充填物=5\*GB3⑤3。可塑粉质粘土=5\*GB3⑤1呈可塑状,局部硬塑状,厚度1.0-12.4m,平均厚度4.09m,场地绝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软塑粉质粘土=5\*GB3⑤2多呈软塑状,局部极少量流塑状,厚度0.-8.6m,平均厚度2.91m,场地绝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土洞充填物=5\*GB3⑤3呈软至流塑状,厚度2.8-13.0m,平均厚度7.9m,本次勘察仅见于ZK37和ZK86两孔。3、石碳系(C)场地内揭露的岩性主要为泥灰岩和灰岩,局部夹极少量砂岩,节理裂隙及溶蚀发育。根据其岩性划分为以下地质单元:(1)泥灰岩=6\*GB3⑥:灰褐色,中等风化,岩石完整,岩芯呈柱状,节长10-25cm,岩体基体质量等级为Ⅳ级,局部夹薄层砂岩。该层揭露厚度2.73-7.08m,顶面埋深17.6-26.3m,见于ZK6、ZK8、ZK9、ZK12和ZK14拟建建筑物A栋地段。(2)灰岩=7\*GB3⑦:深灰、浅灰、灰白色,中等风化,隐晶质结构,质硬,溶蚀较发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Ⅳ级。有39个钻孔揭露了溶洞,单孔见溶洞最多达5个,呈串珠状分布,高0.30-7.90m,被软至流塑粘性土及细砂和灰岩碎块等全充填。见灰岩孔中该层顶面埋深11.4-39.5m,起伏变化极大,特别是D栋ZK76孔钻至57.16m尚未见基岩,揭露该层度一般6-8m。勘探深度内主要分布于B、C、E栋和D栋东部。(三)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场地地下水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性分述如下:1、岩土含水性及地下水类型场地内耕植土=1\*GB3①、粉质粘土=2\*GB3②不含水,为微弱透水层,粉质粘土=3\*GB3③和粉质粘土=5\*GB3⑤含极微弱孔隙水,为相对隔水层,圆砾=4\*GB3④含弱孔隙水,泥灰岩=6\*GB3⑥含弱裂隙水,灰岩=7\*GB3⑦含丰富裂隙溶洞水,但分布不均匀。2、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场地处于丘前冲洪积区,地势较低,是地下水的迳流排泄区,地表水排泄条件较差,场地岩溶极发育,地下水迳流条件较好。3、地下水位埋深在勘探期间对钻孔内地下水位进行了观测,测得混合地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0.50-4.50m。4、地下水对材料的腐蚀性在ZK1和ZK28孔内分别取地下水样各一组,经湖南省神州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分析,PH值分别为7.31、6.77,侵蚀性CO2分别为5.50和11.0mg/L,HCO3-分别为1.25和0.50mmol/L,(见附表3),根据水质分析结果判定:该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四)岩土物理力学性质1、根据室内土的工程地质性质试验资料,场地主要岩土层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见表1: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表1岩土名称统计指标统计项目含水量w(%)湿密度ρo(g/cm3)孔隙比eo塑性指数Ip液性指数IL压缩系数av压缩模量Es内摩擦角(度)凝聚力C(kPa)粉质粘土=33\*GB3③1统计组数14组最小值19.81.950.5408.80.040.136.313.727.1最大值29.22.100.81519.50.390.2913.122.969.4平均值Φm24.32.020.68115.30.220.208.918.043.3变异系数δ0.1110.0210.1140.2150.4380.2280.2170.1580.240标准值///////16.939.1粉质粘土=33\*GB3③2统计组数2组最小值24.51.930.68513.10.320.247.012.332.1最大值27.02.010.81021.80.320.257.215.542.8平均值Φm25.81.970.74817.50.320.257.113.937.5粉质粘土=55\*GB3⑤1统计组数6组最小值20.61.960.5658.00.240.216.113.222.7最大值27.42.080.78117.90.400.288.519.451.2平均值Φm24.82.000.69814.40.310.237.416.435.9变异系数δ0.1030.0220.1100.2460.1880.1290.1290.1710.279标准值///////14.428.8粉质粘土=55\*GB3⑤2统计组数6组最小值22.31.830.61513.20.280.193.87.616.2最大值35.22.061.00818.20.740.498.518.536.4平均值Φm28.61.950.80515.10.510.365.511.625.0变异系数δ0.1900.0480.2070.1230.3620.3530.3340.3810.308标准值///////8.519.62、根据标准贯入试验及重型(2)动力触探资料,场地主要岩土层的触探指标统计见表2: 表2统统计项目岩土名称触探类型统计个数(击)平均值(击)修正值(击)σ变异系数δ粉质粘土=33\*GB3③1标准贯入67.19.018.30.211粉质粘土=33\*GB3③2标准贯入1///圆砾=4\\*GBB3④305.4-13..010.09.51.940.194粉质粘土=55\*GB3⑤1标准贯入1211.2-233.917.313.68.400.48764.6-10..59.37.62.420.260粉质粘土=55\*GB3⑤2标准贯入54.4-12..87.1///23.4-4.003.7///土洞充填物=5\**GB33⑤3标准贯入42.2-4.553.3///溶洞充填物=7\**GB33⑦1标准贯入26.3////、根据室内岩石力学强度试验,灰岩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指标见表3:表3岩土层名称及代号试验状态统计个数抗压强度(MPPa)区间值平均值变异系数标准值a=7\*GB3⑦饱和91105.10.091100.1(五)场地地震效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标准划分:耕植土①为软弱土、粉质粘土=2\*GB3②、粉质粘土=3\*GB3③2和粉质粘土⑤2为中软土,粉质粘土=3\*GB3③2、粉质粘土⑤1和圆砾=4\*GB3④为中硬土,泥灰岩=6\*GB3⑥、灰岩=7\*GB3⑦为岩石。拟建场地土属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2\*ROMANII类。按《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拟建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标准划分,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小于6度,可不进行抗震设防设计,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地形较平坦,属抗震有利地段。(六)不良地质作用根据本次勘察成果,场地未发现活性断裂构造,场地地貌类型较单一,但场地存在土洞和灰岩岩溶工程地质问题,该场地东侧约20m(场地围墙外约15-20m)有一坍塌的落水洞,洞径约2-3m,深度约5-7m,有地下水充盈,场地内土洞可能与该落水洞有联系。场地基岩面起伏变化极大,岩溶发育,87个勘探钻孔中有21孔钻探深度达30m以上未见基岩,有39个见灰岩溶洞,有5个孔见泥灰岩,无明显溶蚀现象。灰岩区见岩溶率达64%,溶洞高0.30-7.90m,平均高1.81m。具体岩溶发育状况见后附表5。三、岩土工程评价(一)拟建场地稳定性评价根据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和本次勘察成果,场地内未发现活动断裂构造,但场地灰岩岩溶发育,基岩面起伏变化极大,存在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和土洞稳定性问题。建议对灰岩分布区进行物探工作,进一步探明基岩面起伏变化差异极大分界线、溶洞和土洞的分布区域,建议灰岩区拟建建筑物采用嵌岩桩基础,并进行施工探岩,并对土洞进行加固处理,如采用挤土碎石桩对土洞进行挤密充填处理。(二)场地岩土分类评价根据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地基为复杂地基。现对场地内各岩土层工程特性评述如下:1、耕植土①:结构松疏,为表土,含植物根系和有机质,局部存在新填土,承载力低,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2、粉质粘土②:可塑,承载力低,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天然地基持力层。3、粉质粘土③1:硬塑,局部可塑,有一定承载力,层位较稳定,可作为拟建建筑物整板基础地基持力层,但下伏灰岩岩溶发育,须注意岩溶工程地质问题,且含砾不均匀,软硬不均匀,力学性质不均匀,须注意不均匀沉降。4、粉质粘土③2:可塑,场地分布范围较小,承载力低,为软弱土层,埋藏较深,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5、圆砾④:稍至中密,密实度不均匀,厚度不均匀,分布不均匀,有一定承载力,压缩性中等,进行挤密处理后,局部可作拟建建筑物桩基础地基持力层。6、粉质粘土=5\*GB3⑤1:硬塑,局部可塑,有一定承载力,厚度变化大,局部层位较稳定,可作为拟建建筑物整板基础地基持力层,但下伏灰岩岩溶发育,须注意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和下伏土洞稳定性问题,且含砾不均匀,软硬不均匀,力学性质不均匀,须注意不均匀沉降。7、粉质粘土=5\*GB3⑤2:可至软塑,场地分布范围不大,承载力低,为软弱土层,埋藏较深,起伏变化大,局部存在土洞问题,不宜作为拟建建筑物基础持力层。8、泥灰岩=6\*GB3⑥:中等风化,力学性质较好,岩体完整性较好,但分布范围较小,顶面埋深普遍较大,可作为拟建建筑物桩基础持力层。但须进行一步进行施工探岩。9、灰岩=7\*GB3⑦:中等风化,其完整岩石承载力高,为良好桩基础持力层,但岩溶发育,顶面埋深变化变化大,上覆土层局部存在土洞稳定性问题。顶面埋深相对较浅地段,可嵌岩桩桩基础持力层,须进一步物探和施工勘察探岩等工作,进行一步查明岩溶发育状况,确保桩端以下3-5倍桩径或桩端以下5米范围为完整灰岩。(三)基础选型评价场地拟建建筑物楼高均为十六层,场地岩性复杂,基岩面埋深起伏变化极大,岩溶发育,局部存在土洞,每栋建筑物所处的位置不同,地质条件差异大,现分别就各栋拟建建筑物的基础选型评价如下:A栋基础选型评价:该栋拟建建筑物所在场地,基岩顶面埋深约为17.6-34.52m,基岩以泥灰岩为主,局部为灰岩,岩溶不太发育,上覆土层以硬至可塑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夹圆砾层,建议采用长螺旋摩擦桩,或采用长螺旋做CFG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后,采用片筏基础,既可控制不均匀沉降,又可满足承载力要求。B栋基础选型评价:该栋只施工了部分钻孔,大部分为水塘区,浅部上覆土层较软弱,下伏基岩主要为灰岩,顶面埋深14.8-20.6m,岩溶较发育,地下水极丰富,宜采用冲击钻孔嵌岩桩基础,以完整灰岩作桩基持力层,并须进行施工探岩工作,确保桩端以下3-5倍桩径或桩端以下5米范围以内为完整灰岩。C栋基础选型评价:该栋所在场地基岩为灰岩,顶面埋深为11.7-19.4m,岩溶极发育,溶洞呈串珠状分布,上覆土层局部存在土洞,土层稳定性差,地下水丰富,宜采用冲击钻孔嵌岩桩,须进行施工探岩,确保桩端以下3-5倍桩径或桩端以下5米范围以内为完整灰岩。并须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如钢护筒护壁,防止灌注砼大量流失。D栋基础选型评价:该栋东侧基岩埋深较浅,基岩为灰岩,灰岩溶蚀不甚发育;西侧基岩埋深极大,最大钻入深度为57.16m,尚未见基岩,基岩面起伏变化极大。西侧土层中普遍存在有一层圆砾,呈稍至中密状,密实度不均匀,力学性质不太均匀,建议该栋建筑物采用桩基础,采用端承摩擦桩,西侧以圆砾作持力层,东侧以灰岩作持力层,建议采用长螺旋钻孔灌注桩基础型式或采用长螺旋做CFG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后,再采用片筏基础型式。为防场地内存在土洞,建议进行物探和施工探岩工作,进一步探明岩土起伏变化极大的分界线和是否存在隐伏断层。采用不同岩土层作为桩基础持力层,须注意不均匀沉降,应注意进行沉降观测。E栋基础选型评价:该栋所处场地基岩为灰岩,顶面埋深为12.6-26.8m,岩溶极发育,溶洞规模较大,溶洞最大高度达12.8-16.4m,地下水极丰富,建议采用冲击钻孔嵌岩桩,须进行施工探岩,确保桩端以下3-5倍桩径或桩端以下5米范围以内为完整灰岩。并须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如钢护筒护壁,防止灌注砼大量流失。并须进行物探工作,因溶洞很发育且规模大,进一步查明岩溶发育状况,是否存在土洞,拟建建筑物是否需跨越较大溶洞、避开溶洞或对溶洞进行处理。综上所述,场地地下水丰富,基岩岩溶发育,除进一步补充物探和施工探岩工作外,建议建筑物设计须增强其整体刚度,如采用筏板下桩基础型式,并加强拟建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严禁在场地内及其附近抽排地下水,以防产生地面沉降和塌陷。基础设计所需参数按下表4选用,本场地岩土层复杂,力学性质稳性差,桩基础设计其单桩极限承载力宜采用现场单桩竖向抗压(抗拔)静载荷试验确定,在同一地质条件下不应少于3根。对于大口径桩的极限端阻力宜采用大直径桩单桩极限端阻力载荷试验确定,其数量不宜少于3根。高层建筑施工遇下列特殊情况应布置现场监测:基坑开挖施工引起周边土体位移时;需监测建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沉降变化情况时。建议对拟建建筑物沉降进行观测。基础设计力学参数表表4岩土层名称桩的侧阻力特征值qsiaa(kPaa)桩的端阻力特征征值qpa(kkPa)天然浅基承载力力特征值ffa(kPa)压缩模量Es(MPa)天然重度r(kkN/m33)内摩擦角Φ(度度)粘聚力C(kPPa)桩型桩型(入土深度度大于155m)沉管桩干作业钻孔桩沉管桩干作业钻孔桩耕植土①1010///418.0//粉质粘土②2530//1404.519.5615粉质粘土③1526414009002008.919.816.939.1粉质粘土③228347505001707.119.310.428.1圆砾④6075250016002209.220.0//粉质粘土=55\*GB3⑤1506013007501807.419.614.428.8粉质粘土=55\*GB3⑤225306004001005.519.18.519.6泥灰岩=6\*GGB3⑥//250025002500////灰岩=7\\*GBB3⑦//400040004000////注:泥灰岩、灰灰岩为完整整岩石的取值;长长螺旋成孔孔灌注桩属属干作业钻钻孔桩。四、结论与建议1、拟建场地属复杂场地类型,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2、勘察结果表明:场地岩溶发育,局部存在土洞,场地存在岩溶工程地质问题和土洞稳定性问题,须对土洞进行挤密充填处理。3、场地岩溶发育,基岩面起伏变化极大,局部存在土洞,场地所布钻孔有部分本次勘察未施工,建议进行物探和施工勘察工作,进一步查明岩溶发育状况,其他地段是否存在土洞,拟建建筑物是否需跨越较大溶洞,如需跨越溶洞宜对溶洞进行处理。4、建议A、D栋采用长螺旋成孔CFG桩进行地基加固处理,以加固后的复合地基为持力层,采用片筏基础型式,或采用长螺旋钻孔形式摩擦桩,运用筏下桩基础型式方案。但需进一步探明场地内是否存在土洞等不良地质问题。桩基若选用不同岩土层作基础持力层,应注意不均匀沉降和岩溶工程地质问题。5、建议B、C、E栋采用冲击成孔钻孔嵌岩桩,以中风化完整灰岩作为桩基持力层,但需进行施工探岩勘察,确保桩端以下3-5倍桩径或桩端以下5米范围为相对完整灰岩。6、场地岩土层复杂,力学性质不均匀,采用桩基础,宜进行试成桩,确定成桩的有关参数。并建议采用板下桩基础型式和对建筑物在施工建设过程中进行沉降观测。7、场地灰岩浅部岩溶发育,地下水极丰富,今后应严禁在场地内及其附近抽排地下水,以防产生地面沉降和塌陷,并对地基产生为良地质作用进而影响构筑物的安全使用。8、场地地下水对混凝土及钢筋结构具腐蚀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的规定采取适当的防腐措施。9、株洲市地震基本烈度小于6度,拟建场地土属中软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2\*ROMANII类。场地地形较平坦,属抗震有利地段。正文目录HYPERLINK\l"_Toc187053333"一、前言1HYPERLINK\l"_Toc187053334"(一)工程概况1HYPERLINK\l"_Toc187053335"(二)勘察目的与任务1HYPERLINK\l"_Toc187053336"(三)布孔原则及孔深控制1HYPERLINK\l"_Toc187053337"(四)完成工作量1HYPERLINK\l"_Toc187053338"(五)勘察质量评述1HYPERLINK\l"_Toc187053339"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2HYPERLINK\l"_Toc187053340"(一)地形、地貌2HYPERLINK\l"_Toc187053341"(二)地层岩性PAGERE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