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3年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高二下生物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对某生物进行测交实验得到4种表现型,数目比为58:60:56:61,则此生物的基因型不可能是(三对基因自由组合)()A.AaBb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2.已知AUG、G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DNA片段转录时的模板链碱基排列顺序如下:T—G—C—T—A—C—T—G……(40个碱基)……G—A—G—A—T—C—T—A—G,此段DNA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个数为A.15个B.16C.17个D.18个3.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下列有关种群密度的调查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B.研究种群数量“S”型增长曲线在渔、牧、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时,人们发现种群数量保持在K/2左右时可获得最大的增长速率C.标志重捕法可用于调查蚜虫、跳蝻的种群密度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不统计样方线上的个体4.下面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B.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C.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D.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5.下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的A.B两种细胞器及相关生理活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内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B内的呼吸作用强度B.A细胞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过程C.葡萄糖进入B细胞器被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D.图示叶肉细胞中有机物呈正积累,这是植物得以生长的物质基础6.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图示为哺乳动物(或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图中腺体代表甲状腺,①至⑤表示五个过程。据图回答:(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______(填序号),过程③分泌的激素使组织细胞代谢_______________,增加产热。同时皮肤血管_______________,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达到一定值后,过程_____________加强(填序号),这种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______________。(4)人体长期缺碘将会导致甲状腺增生(俗称大脖子病),这是因为缺碘会造成______________分泌不足,导致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加强所致。8.(10分)下图为某家族白化病的遗传系谱图,该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用A和a表示),请分析回答:(1)9号个体基因型是__________,该病的遗传过程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律。(2)在第Ⅲ代个体中,可能不带致病基因的是______。A.10B.9C.8D.11(3)Ⅱ代4号个体基因型是AA的概率是_________。3号和4号再生一个孩子,是患病女孩的概率是_________。9.(10分)如图是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1)图甲是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图乙是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2]___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链是由磷酸和___________交替连接的。(4)连接碱基对的结构是[7]________,碱基配对的方式如下:即A与____配对;G与____配对。(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独特的________结构。10.(10分)研究人员对麇鹿(2n)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Ⅰ、Ⅱ为其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图Ⅲ是该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Ⅰ和图Ⅱ所示的细胞可同时存在于该生物的______(器官)中。(2)图Ⅰ中,①与③互称为_______,该细胞内应有______个染色体组,其中表示X染色体的有______(填序号)。(3)图Ⅱ所示的细胞名称是_____,图示有_______条染色单体。(4)图Ⅲ中一定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图Ⅰ和图Ⅱ细胞分别对应图Ⅲ中的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Ⅲ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11.(15分)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这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遗传因子B、b控制)。有下列三组交配组合,请据此回答相关问题。交配组合子代表现类型及比例①丙(黑色)×乙(黑色)12(黑色)∶4(黄色)②甲(黄色)×乙(黑色)8(黑色)∶9(黄色)③甲(黄色)×丁(黑色)全为黑色(1)根据交配组合①可判断显性性状是________,隐性性状是________。(2)表中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属于纯合子的有________。(3)第②组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概率理论上为________。(4)第①组交配组合产生的子代中,黑色个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子代黑色个体能够自由交配,则子二代中表现型之比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解析】

试题分析:3对基因独立遗传测交实验有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1:1:1:1,应该是有2对基因是杂合的,1对基因是纯合的,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2、B【解析】

mRNA中三个相邻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但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mRNA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中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详解】该mRNA中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G,从题干可知,从左边第四个碱基开始转录,包括起始密码子在内共有48个碱基,16个密码子,则该多肽链由16个氨基酸构成,含有15个肽键,故选B项。【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模板链,并识别出起始密码(AUG、GUG)和终止密码(UAA、UAG、UGA),注意起始密码编码氨基酸,终止密码不编码氨基酸。3、B【解析】

1、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1)概念: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法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

(3)常用取样:①五点取样法②等距取样法。

2、标志重捕法

(1)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捕的概率相等,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无迁入和迁出。

(2)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详解】A、年龄组成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性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的密度,A错误;B、根据“S”型增长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蚜虫、跳蝻的活动范围较小,因此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C错误;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蒲公英时,应统计相邻两样方线上的个体,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分析应用能力。4、C【解析】

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部分性状,B错误;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例子就是血红蛋白直接影响的性状,C正确;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D错误。5、C【解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A是叶绿体,B是线粒体。该细胞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向外界释放氧气,说明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详解】由题图可知,叶绿体完全吸收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同时还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说明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线粒体的呼吸作用,A正确;光反应阶段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该阶段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过程,B正确;葡萄糖需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B细胞器)被彻底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C错误;图示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该细胞中有机物呈正积累,这是植物得以生长的物质基础,D正确。故选C。【点睛】根据A、B两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判断它们的名称,结合CO2和O2的来源和去向,比较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6、C【解析】

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分离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A错误;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属于交叉互换性基因重组,C正确;同卵双生姐妹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因此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不是基因重组,可能是环境因素,D错误.故选C.【点睛】项

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适用范围生物

种类所有生物(包括病毒)均可发生,具有普遍性自然状态下,只发生在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遗传真核生物细胞增殖过程均可发生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类

型可分为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也可分为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自由组合型、

交叉互换型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发生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Ⅰ间期减数Ⅰ前期和减数Ⅰ后期细胞分裂期产生结果产生新的基因(产生了它的等位基因)、新的基因型、新的性状.产生新的基因型,但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和新的性状.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引起基因数目或顺序变化.镜

检光镜下均无法检出,可根据是否有新性状或新性状组合确定光镜下可检出本

质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改变了基因的“质”,出现了新性状,但没有改变基因的“量”.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但未改变基因的“质”和“量”.染色体结构或数目发生改变,没有产生新的基因,基因的数量可发生改变条

件外界条件剧变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不同个体间的杂交,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存在染色体的真核生物特

点普遍性、随机性、不定向性、低频率性、多害少利性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存在普遍性意

义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来源之一,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生物的进化有一定的意义发生可能性可能性小,突变频率低非常普遍,产生的变异类型多可能性较小应

用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生物多样性产生新的基因,丰富了基因文库产生配子种类多、组合方式多,受精卵多.变异种类多实例果蝇的白眼、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等豌豆杂交等无籽西瓜的培育等联

系①三者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②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为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突变为基因重组提供大量可供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③基因重组的变异频率高,为进化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材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④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均产生新的基因型,可能产生新的表现型.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①增强收缩④⑤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①②【解析】

1、据图分析,可知此图是神经调节控制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下丘脑释放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再通过体液调节,作用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发挥它的生理功能.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垂体和下丘脑,这样它们相应的激素分泌量降低.图中①②是促进作用,④⑤是抑制作用.

2、体温调节过程:

(1)寒冷环境→冷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减少散热)、骨骼肌紧张性增强、肾上腺分泌肾上腺激素增加(增加产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炎热环境→温觉感受器(皮肤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皮肤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多(增加散热)→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图中过程①分泌的激素名称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人受到寒冷刺激后,首先加强的是过程①分泌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过程③分泌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会使组织细胞代谢增强,增加机体产热,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以减少机体散热,维持体温恒定;(3)当过程③分泌的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达到一定值后会使④、⑤过程加强,这种在调节作用在生理学上叫做反馈调节;(4)缺碘会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过程①、②分泌的激素加强。8、Aa分离C01/8【解析】

据图分析,图中7号有病,而其父母正常,说明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6号有病、11号正常,说明该病不是伴X遗传,因此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由于6号基因型为aa,则9号个体基因型Aa。(2)由于6号基因型为aa,则9号、10号、11号的基因型肯定为Aa,ABD错误;由于7号基因型为aa,则3号、4号基因型都是Aa,则8号基因型为AA或Aa,即8号可能不携带致病基因,C正确。(3)Ⅱ代4号个体基因型是Aa,不可为A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3号、4号基因型都是Aa,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患病女孩的概率=1/4×1/2=1/8。【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根据图中“无中生有”的特点判断白化病为隐性遗传病,并根据“母亲有病、儿子正常”排除伴X遗传。9、平面立体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氢键TC反向平行双螺旋【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片段的结构图,其中1是碱基对,2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链,3是脱氧核糖,4是磷酸,5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6是腺嘌呤碱基,7是氢键。【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甲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乙是DNA分子的空间结构,即立体结构。

(2)分析题图可知,2是DNA分子的一条脱氧核糖核苷酸链,5由脱氧核糖、腺嘌呤碱基和磷酸组成,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3)DNA分子的两条链的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4)DNA分子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7为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碱基配对的方式如下:即A(腺嘌呤)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与C(胞嘧啶)配对。

(5)图甲可以看出,DNA的左链中脱氧核糖的顶点朝上,右链中脱氧核糖的顶点朝下,即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是反向平行的;DNA分子的空间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点睛】易错点:DNA的分子结构是双螺旋结构,牢记DNA分子是磷酸和脱氧核糖在外侧排列构成了基本骨架。10、睾丸(或精巢)同源染色体4②、⑥次级精母细胞4a、ba、db→a、d→c【解析】

由题意可知,图Ⅰ、Ⅱ细胞中仅示部分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分析可知,图Ⅰ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①和③、②和④、⑤和⑦、⑥和⑧属于同源染色体,其中②和⑥是X染色体,④和⑧是Y染色体,所以此生物是雄性个体。图Ⅱ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三中a细胞中染色体和核DNA均为4n,属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细胞染色体2n,核DNA为4n,说明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c细胞中染色体为2n,核DNA为2n,则为正常体细胞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细胞染色体为n,核DNA为2n,说明同源染色体已分离,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或后期;e细胞染色体和核DNA均为n,为精细胞或精子。【详解】(1)由分析可知,细胞中含有Y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