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平区开元实验学校和开元实验幼儿园工程东、北侧边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延平区开元实验学校和开元实验幼儿园工程东、北侧边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延平区开元实验学校和开元实验幼儿园工程东、北侧边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延平区开元实验学校和开元实验幼儿园工程东、北侧边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延平区开元实验学校和开元实验幼儿园工程东、北侧边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编号:延平区开元实验学校和开元实验幼儿园工程东、北侧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目录TOC\o"1-3"\h\u16929一、工程概况 延平区开元实验学校和开元实验幼儿园工程东、北侧边坡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拟建场地位于南平市延平区开元实验学校东侧,边坡坡脚线长约200m,坡脚设计标高为127.0-149.3m,边坡最高高度约65m;场地边坡范围内主要地层为粉质粘土、变粒岩砂质粘性土、全风化变粒岩、砂土状强风化变粒岩、碎块状强风化变粒岩及中风化变粒岩。受建设单位的委托,福建省第四地质大队承担了“南平市延平区开元实验学校和开元实验幼儿园工程东、北侧边坡治理工程”的设计工作。二、设计依据及使用条件2.1使用条件⑴在边坡的施工期间,必须控制不利于边坡稳定因素的产生与发展,不得随意开挖坡脚,禁止坡顶堆载超载。避免地表水与地下渗入边坡范围,并且对有利于边坡稳定的相关环境因素进行有效的保护。⑵本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工程重要性系数为γ=1.1,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烈度为6°,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⑶坡顶(脚)建(构)筑物施工和使用工程中,不应损坏或危害坡面支护结构体系,且建筑(构)物使用期间不得向边坡范围内排水,以避免影响支护体系的安全。⑷在施工期间,当坡顶等周边环境发生变化时,并且对支护体系产生不利作用时,施工单位因及时通知设计单位进行变更或加固。⑸本设计文件使用年限为2年。2.2设计依据(1)福建省建专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南平市延平区开元实验学校和开元实验幼儿园工程东、北侧边坡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2)《福建省滑坡防治设计技术规范》(试行)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方标准;(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3-201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版);(6)《护面墙》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04J008;(7)《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0009--2012);(9)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0)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11)《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086-2015三、地层岩性根据野外钻探取芯肉眼鉴别,结合现场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成果综合分析,在钻探控制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可划分为十层,其中⑦、⑧层强风化岩层根据其风化程度和状态分为砂土状和碎块状两个亚层,全-砂土状强风化岩根据省标《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BJ13-84-2006)表6.4.2判定,各岩土层具体特征描述如下:①粉质黏土(Q4dl):红褐色、褐黄色、黄褐色,稍湿-湿,可塑-硬塑,局部呈坚硬,含5.00-8.00%风化角砾,主要由黏粒组成,含少量粉粒、石英颗粒及锰铁质结核,为坡积堆积形成。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本层在场地内的K80、K82、K84、K86、K88、K90、K92、K94、K100、K104、K105、K137-K139、K141-K143、K145-K152、XZK1-XZK3、XZK8-XZK10、XZK14、XZK15、XZK17、XZK29、XZK30、XZK40、XZK45、XZK50、XZK74、XZK80、XZK84、XZK112、XZK120-XZK148钻孔地段揭露,揭露厚度为0.80-6.50m,直接揭露,层面标高为151.93-206.82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7.0-14.0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6.6-13.6击。②变粒岩残积砂质黏性土(Qel):黄褐色、褐黄色,稍湿-湿,可塑-硬塑,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含少量石英砂、白云母,可见锰铁质氧化物,残余结构明晰。无摇震反应,光泽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低。含7.50-11.30%石英砂及母岩风化角砾。本层在场地内K137、K138、K143、K146-K149、K151、K152、XZK40、XZK45、XZK50、XZK74、XZK80、XZK122、XZK124、XZK125、XZK127-XZK145、XZK147钻孔地段揭露,揭露厚度为2.20-17.60m,层面埋深1.70-4.10m,层面埋深标高为164.78-203.32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14.0-28.0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12.8-21.5击。③全风化变粒岩(ZX):黄褐色、褐黄色,变晶结构,砂土状构造,矿物成份以云母、长石、石英为主。岩芯呈散体状,大部分已风化呈砂土状,碎块含量为10-30%,浸水后易软化、崩解。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陷,易击碎。岩体极破碎,岩石属极软岩。岩石属极软岩,岩体的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碎块间结合差,边坡岩体等级为Ⅳ类。本层在场地内的K134、K137-K139、K141-K143、K145-K152、XZK40、XZK45、XZK50、XZK74、XZK80、XZK121、XZK122、XZK124-XZK145、XZK147钻孔地段揭露,揭露厚度为1.80-16.10m,层面埋深为0.00-20.50m,层面标高为153.75-199.92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31.0-47.0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23.1-39.9击。④1砂土状强风化变粒岩(ZX):黄褐色、褐黄色,变晶结构,散体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部分原生矿物已风化呈黏土矿物,岩芯呈砂土状,碎块含量为20-40%,浸水后易软化、崩解。岩石属极软岩,岩体的完整程度为极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碎块间结合差,边坡岩体等级为Ⅳ类。本层在场地内K134、K137-K139、K141-K143、K145-K152、XZK40、XZK45、XZK50、XZK74、XZK80、XZK121-XZK145、XZK147钻孔地段揭露,揭露厚度为0.60-44.30m,层面埋深为2.60-31.30m,层面标高为144.55-190.13m。标准贯入试验实测击数为51.0-95.0击,经杆长修正后击数为36.3-66.5击。⑤2碎块状强风化变粒岩(ZX):黄褐色、灰褐色,变晶结构,碎裂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岩芯以碎块状为主,少量呈短柱状,碎块含量为60-80%,锤击声哑,无回弹,有凹陷,易击碎,岩石点荷载强度指数IS(50)为0.21-0.30,相应的极限抗压强度值为6.39-9.30MPa,岩石属软岩,岩体的完整程度为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碎块间结合差,边坡岩体等级为Ⅳ类。本层在场地内K137-K139、K141-K143、K145-K152、XZK40、XZK50、XZK74、XZK80、XZK120、XZK121、XZK123-XZK126、XZK129-XZK131、XZK133、XZK137-XZK145、XZK147钻孔地段揭露,揭露厚度为0.90-9.70m,层面埋深为3.80-49.60m,层面标高为125.95-181.28m。在XZK120钻孔深度为9.10-11.20m处揭露中风化变粒岩孤石。⑥中风化变粒岩(ZX):青灰色、褐色,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矿物成份以长石、石英、云母为主,岩芯以柱状、碎块状为主,部分呈长柱状,锤击声脆,岩芯采取率为85-93%,RQD约18-75。岩石单轴饱和极限抗压强度为40.30-85.45MPa,属较硬岩-坚硬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破碎-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为Ⅱ-Ⅳ级,结构面结合一般,边坡岩体类型为Ⅱ-Ⅲ类。本层在场地内K139、K142、K143、K145-K152、XZK50、XZK74、XZK80、XZK120-XZK123、XZK125、XZK126、XZK129、XZK130、XZK133、XZK137-XZK145钻孔地段揭露,未揭穿,揭露厚度为3.65-19.73m,层面埋深为12.10-54.00m,层面标高为127.80—178.88m。四、岩土主要设计参数值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土工试验,地质勘查资料,结合场区地形地貌条件和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主要设计参数见下表:岩土主要设计参数表1岩土层名称状态特征天然重度r饱和rsat(kN/m3)压缩模量ES100-200kP(MPa)承载力特征值fak(kPa)抗剪强度饱和快剪黏聚力C内摩擦角φ(°)黏聚力Cb内摩擦角粉质黏土可塑-硬塑18.919.26.035021.321.519.019.0变粒岩残积砂质黏性土可塑-硬塑18.719.26.5322023.622.821.220.5全风化变粒岩砂土状20.021.040.0*30028.0◆24.0◆25.0◆20.0◆砂土状强风化变粒岩散体状21.022.070.0*53035.0◆28.0◆28.0◆22.0◆碎块状强风化变粒岩碎裂状22.023.090.0*38060.0◆32.0◆50.0◆25.0◆中风化变粒岩块状26.026.50-2600◆50.0◆120◆45◆◆号为地区经验值。五、设计方案5.1、主要材料选用及要求1、钢筋:采用I级钢(图中符号^)及II级钢(图中符号)及Ⅲ级钢(图中符号),钢材均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要求,不得采用改制材;φs表示钢绞线(fy=1860MP);钢绞线应符合现行《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GB/T5223)及国家有关其他规范要求;锚具应符合《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85-2010)。2、水泥: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除注浆水泥标号为P.O42.5R,其余水泥标号均为P.O42.5。3、焊条:采用E43系列(用于I级钢筋及I级钢与II级钢筋焊接),E50系列(用于II级钢筋焊接),E55系列(用于III级钢筋焊接)。4、框架梁柱、格构梁柱、基础皆采用C30现浇混凝土,急流槽及消能池采用C25混凝土。除特别说明外,钢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5、透水管采用φ100PVC管,管端外包无纺布两层,材料应满足GB/T3923和SL/T235的材料要求。6、无纺布的质量应不小于300g/m',接头搭接宽度不少于200mm。7、石料:采用质地均匀,耐风化、耐腐蚀,强度等级为MU40的块石;其宽度和厚度各大于20cm;长度大于40cm。5.2、工程措施由于边坡岩土介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边坡参数难以准确确定,该边坡工程采用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地质状况、施工情况和变形、应力等监测信息,必要时对设计进行校核、修改和补充。综合考虑该场地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周边建筑、环境控制条件,边坡支护结构、排泄水及坡面硬化系统治理方案如下:5.2.1边坡支护结构工程拟采用以放坡卸载+锚杆(索)+框架梁为主,边坡排水+截水骨架植草为辅的设计方案。5.2.2边坡排泄水系统1、边坡坡面设置泄水孔,间距为2000X2000,交错布置,泄水孔做法如下:采用φ100PVC管,穿梅花状φ6@50,外包二层尼龙滤网,中砂倒滤层层厚50mm。2、边坡坡面设置仰斜式排水孔排水,具体位置见剖面图,水平间距3m,上斜10%。3、边坡平台位置采用C20素砼厚度20cm封闭。5.2.3坡面绿化及防护系统:(1)可沿各坡段的坡脚及平台种植爬山虎等进行坡面绿化处理。(2)对于框架梁内设置植生袋护面,并定期养护,形成绿化坡面。⑶边坡卸载坡面采用人字形截水骨架植草灌防护。5.3结构设计5.3.1土石方工程施工边坡土石方开挖施工要求严格按照具体有关设计要求进行。对于设有锚固工程的边坡工程开挖,要求严格按照从上至下的开挖施工顺序逐级开挖,待上级边坡锚固工程全部实施并产生加固作用后(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有效可行的临时加固或预加固工程措施)方可进行下级边坡的土石方开挖作业,逐级开挖,逐级加固,直至全部防护工程结束,确保坡体稳定和结构安全。陡坡加固段边坡,除要求严格按"开挖一阶,加固一阶"的原则进行外,其单阶施工工序如下:开挖上部4米,施打预应力锚索(杆)→注浆,至龄期后30#槽钢预张拉→开挖下一个4米坡面,同上施工坡面锚索(杆)并预张拉至全阶坡面→浇筑框架梁(跳开分片解除,浇筑砼3~7天后预张拉30~50%)→框架梁砼达到强度张拉至设计吨位→施工下一阶坡面。对于土方边坡开挖,不得采用爆破施工,特殊情况下经过设计审批后采用爆破施工时,靠边坡3m以内禁止采用炸药爆破;对于石方边坡开挖,接近路堑边坡工程部位严禁采用大爆破,并且,要求距设计坡面3~5m范围内一律采用光面控制爆破;对于硬质岩石石方应采用光面、预裂爆破,以尽量减少或避免爆破施工对岩体结构的破坏作用和影响。边坡开挖应顺直、圆滑、大面平整,边坡上不得有松石、危石。对于石质边坡凸出于设计边坡线的石块,其凸出尺寸不应大于20cm,超爆凹进部分尺寸也不应大于20cm;对于软质岩石,凸出及凹进尺寸均不应大于10cm,否则应进行坡面处理。如过量超挖而影响上部边坡岩体稳定性,应采用浆砌片石嵌补超挖的坑槽。对于开挖实际揭露地层情况与设计防护加固工程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代表确认是否调整或变更防护加固工程措施。5.3.2排水工程施工地表截排水沟要求在路堑边坡土石方开挖施工前施做,并发挥作用,减少地表水对坡面冲刷和入渗坡体的作用和影响;施工期间,需完善坡面排水系统,并应经常维护临时排水设施,保证水流畅通。坡体自然冲沟部位要进行铺砌和依据设计要求完善排水系统。平台排水沟排水坡率原则与线路纵坡相同,必要时考虑反坡排水;其排水出路主要为急流槽和截水天沟,最终汇入路基排水系统。平台排水沟两侧出口要求与截排水天沟顺畅连接。急流槽兼人行台阶可据汇水面积调整宽度,可由原宽1米调整1.5或2米,当边坡坡率陡于1:0.75时(含1:0.75),在其两侧设镀锌钢管扶手。地下水排水工程主要是指仰斜平孔排水工程,一般设计工程位置和数量均为原则性布设,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揭示地层及含水状态等实际情况调整孔位、孔数和孔深,以排水孔正常出水率达50%以上为宜,确保平孔排水工程效果。5.3.3植被工程施工本次设计采用的边坡工程植被技术均采用客土喷播植草灌技术。具体如下:1、防护工程设计原则边坡生态防护目标:生态防护主要通过营造一层和周围环境相容的表土,人工种植乡土草木,并为自然草木提供合适的生长环境,最终达到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它对边坡的防护作用主要是利用植物根系固定边坡浅层土,利用植物的茎和叶对边坡的覆盖防止水流对坡面的冲刷所造成的水土流失,增加边坡的稳定性,美化路容,保护环境。边坡生态防护作为一种环保技术,必须坚持以下原则:(1)安全性原则:对边坡进行生态恢复必须确保边坡的稳定和安全。(2)协调性原则:边坡生态尽可能与周围环境能协调一致。(3)长久性原则:边坡生态恢复后应尽量避免日后人工维护和管理。(4)经济性原则:必须考虑合适的生态恢复方法,做到经济上合理。(5)因地制宜原则:应结合工程所在地的情况,合理的选择施工工艺、施工材料。2、生态防护工程分类边坡工程建设中大规模的挖方边坡对沿线的自然环境和景观将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如水土流失、植物群落遭到破坏、景观质量下降等;为缓解这些不利影响,本着“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经济有效、景观优美”的原则,在本边坡工程建设中采用生态防护技术,力求使边坡的自然景观得到恢复和再造,以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鉴于此,防护措施均采用绿色防护,尽量采用本土化草种,并做到草灌结合,以贯彻“最大限度恢复自然景观”的现代设计理念。为了规范施工,结合我省的情况,综合考虑各种技术的喷射方式、基材混合料以及两年之内的效果,主要从恢复效果角度来对生态恢复技术进行以下施工工法喷射方式:序号施工工法喷射方式固土形式恢复效果1客土喷草湿喷法平行沟草或草灌2人字形骨架植草湿喷法人字形骨架同上3(锚杆)TBS植草灌湿喷法(坡率缓于1:0.5)镀锌铁丝网草为主,灌为辅干喷法(坡率不缓于1:0.5)3、生态防护设计方法(1)边坡调查植物资源调查:进行详细的地区环境观察以确定坡面目标植物群落。调查工程地周边自然植被的外貌、结构、种类组成、优势草本、灌木分布格局,特别是乡土草本、灌木植物的种类、生长状况。结合植物种子供应情况,确定边坡生态恢复植物种类、比例。地形、地质及水文调查:调查边坡形状、坡度、坡高、岩性、走向、倾向、层理发育程度、表层岩体发育程度、有无涌水、地下水、地表水情况、裂隙多少,并采集土壤和岩石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测定,科学确定喷播基质的配方选择。气象资料调查:调查工程地近5年的气象资料,包括年平均降水量、最长持续干旱时间、主要降水分布月份、月平均气温分布、风速、风向等。(2)确定生态防护类型确定生态防护目标:一般地,当周围环境为森林生态时,应以建立中低林型植物群落为目标;当周围环境为草地生态时,以建立草本型或草灌型为目标;当工程地接近城区、风景区等人群流动多的地区,以建立观赏型为目标。根据调查表中的调查结果可初步确定坡面目标群落类型,再结合业主和景观要求最终确定植物群落类型。物种设计:根据设计调查表中得到的主要植物物种确定优势植物物种,再根据期望形成的株数,综合考虑物种发芽率、发芽速度、生长速度、千粒重、边坡的岩性、坡率等确定植物物种的用量。种子种类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播种季节的降雨量、植物的生长特点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草本科植物种子质量不应低于GB6142-1985中所规定的二级质量标准;木本科植物种子质量不应低于GB7908-1999中所规定的二级质量标准;如自行采集的乡土树种、乡土草种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发芽试验以确定合适的播种量。工法选择:根据生态恢复目标及边坡本身的特性,设计合适的工法,并确定合适的固土形式。①根据调查结果,并据与周边植物群落协调的原则确定:目标植物群落是以灌木为主还是以草本为主;(b)边坡类型是否为易冲刷。②土质类边坡目标物种群落以草本为主时选用客土喷播植草防护;当目标植物群落以灌为主时如边坡不属于易冲刷则采用喷草植灌方法,如属于易冲刷类型则选用TBS植草灌防护。③岩质类边坡一般采用TBS植草灌防护,目标物种群落以草本为主时,只喷播草籽,当目标物种群落以灌木为主时,采用草籽和灌木籽喷播。④当坡面坡率等于或陡于1:0.75时,岩质类或土质类边坡均采用镀锌铁丝网作为固土器,采用TBS防护。⑤当坡面不陡于1:0.75时,如果坡面冲刷严重,或高液限土、红粘土、膨胀土等边坡,可采用拱形骨架植草灌防护。4、主要施工注意事项(1)客土喷播植草针对贫瘠边坡,通过加入由种植土、有机质、纤维料、肥料等合理比例配制成的专业客土基材,给植物提供正常生长的有效基质的生态防护型式。基材推荐配比见设计图纸,其他详细说明及检验标准等参考《福建省公路生态恢复施工标准化指南》。(2)拱形骨架植草灌针对坡面冲刷严重,或高液限土、红粘土、膨胀土等边坡,采用坡面刻槽,浆砌片石拱形骨架固土护坡,坡面(客土)液压喷播植草的生态防护型式。基材推荐配比见设计图纸,其他详细说明及检验标准等参考《福建省公路生态恢复施工标准化指南》。(3)TBS植草灌TBS植草灌又称厚层基材喷射植被护坡,它是把基材与植被种子的混合物按照设计厚度均匀喷射到需防护的工程坡面的的生态防护型式。它通过在坡面喷附一层结构类似于自然土壤且保水、保肥料的植物生长所需的基层材料,解决了岩石边坡无法生长植物的问题。基材推荐配比见设计图纸,其他详细说明及检验标准等参考《福建省公路生态恢复施工标准化指南》。5.3.4锚固工程施工1、一般规定由于锚固工程主体为地下隐蔽工程,且工程质量与施工技术密切相关,要求严格按照有关锚固工程施工与验收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确保边坡稳定和结构安全。锚固工程施工前,锚杆(索)应集中制作。施工单位要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锚固工程工作场区的数量,原则上2km以内的边坡锚固工程施工(或距离不超过1km的相邻边坡,锚杆(索)数量超过2000m),需建一个锚杆(索)集中组装场地。锚杆(索)集中组装场地应硬化,搭设工作棚,具备防雨条件,长度须大于锚杆(索)制作长度的2m以上;工作棚面积需满足机械设备、原材料集中堆放,锚杆(索)集中制作、成品集中存放;预应力锚杆(索)的制作须搭设锚杆(索)组装架,高度不低于50cm。锚杆施工前应进行承载力基本试验,基本试验数量级位置见施工图,其它未说明应按照《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附录C锚杆试验中有关基本试验的要求进行。1、成孔:1.1钢筋锚杆成孔孔径≥130mm。1.2锚杆施工时,锚孔偏斜度应小于锚杆长度的3%,钻孔深度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的500;1.3锚杆成孔:若用湿式成孔时,终孔后应用清水冲洗;若干式成孔时,须用高压风将孔口内岩粉、土渣及积水清净。本工程宜采用干式成孔。2、注浆:2.1注浆材料为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净浆,水灰比为0.4~0.5,注浆体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25MPa,锚杆采用二次注浆,水泥纯浆灌注,浆液应搅拌均匀,并过筛,随拌随用,浆液应在初凝前用完。2.2一、二次注浆管与锚杆绑扎在一起放入钻孔,注浆管长度均至钻孔孔底。2.3一次注浆待孔口溢浆即可停止注浆,浆体硬化后孔口不能充满锚杆体时应进行补浆;二次高压注浆压力宜控制在3.0MPa,第二次注浆应在第一次注浆体初凝之后进行,一般为第一次注浆后6~24小时,第二次注浆采用水泥浆量控制或注浆压力控制,即两次注浆总水泥用量为50kg/m或二次注浆压力不小于3.0Mpa且稳压3分钟。当注浆压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确保每延米一次及二次注浆的总水泥量不少于100Kg。第一次注浆管采用∅20塑料管;第二次注浆管采用∅15铁管,并在距孔口5m范围以外每间距@750周圈各钻3∅5孔用工程胶布封牢,并将注浆管底封死。一次注浆管可承受的压力不小于1.0MPa,二次注浆管可承受的压力不小于3.0MPa。3、锚杆抗拔验收试验各段采用锚杆支护的边坡不少于锚杆总数的5%,并不少于5根。验收试验荷载值取1.5Nak。5.3.5锚杆(索)抗拔试验、质量检验要求1、基本试验:a、锚杆(索)基本试验的地质条件、锚杆(索)材料和施工工艺等应与工程锚杆(索)一致。b、基本试验时最大的试验荷载不应超过锚杆(索)杆体标准值的0.85倍,普通钢筋不应超过其屈服值0.90倍。c、基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极限标准值、锚杆(索)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试验锚杆(索)的锚固长度和锚杆(索)根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进行确定锚固体与岩土层间粘结强度极限标准值、验证杆体与砂浆间粘结强度极限标准值的试验时,为使锚固体与地层间首先破坏,当锚固段长度取设计锚固长度时应增加锚杆(索)钢筋用量,或采用设计锚杆(索)时应减短锚固长度,试验锚杆(索)的锚固长度对硬质岩取设计锚固长度的0.40倍,对软质岩取设计锚固长度的0.60倍。(2)当进行确定锚固段变形参数和应力分布的试验时,锚固段长度应取设计锚固长度;(3)每种试验锚杆(索)数量均不应少于3根。d、锚杆(索)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即测读变形量;(2)在每次加荷等级观测时间内,测读位移不应少于3次,每级荷载稳定标准为3次百分表读数的累计变位量不超过0.10mm,稳定后即可加下一级荷载;(3)在每级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2次,荷载全部卸除后,再测读2次~3次。(4)加、卸荷等级、测读间隔时间宜按下表确定e、锚杆(索)试验中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视为破坏,应终止加载:(1)锚头位移不收敛,锚固体从岩土层中拔出或锚杆(索)从锚固体中拔出:(2)锚头总位移量超过设计允许值;(3)土层锚杆(索)试验中后一级荷载产生的锚头位移增量,超过上一级荷载位移增量的2倍。f、试验完成后,应根据试验数据绘制:荷载-位移(Q-S)曲线、荷载-弹性位移(Q-se)曲线和荷载-塑性位移(Q-sp)曲线。g、拉力型锚杆(索)弹性变形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所测得的弹性位移量应超过该荷载杆体自由段理论弹性伸长值的80%,且小于杆体自由段长度与1/2锚固段长度之和的理论长度伸长值。h、锚杆(索)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破坏荷载前一级的荷载值;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未达到5规定的破坏标准时,锚杆(索)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荷载值为标准值。i、当锚杆(索)试验数量为3根,各根极限承载力值的最大差值小于30%时,取最小值作为锚杆(索)的极限承载力标准值;若最大差值超过30%,应增加试验数量,按95%的保证概率计算锚杆(索)极限承载力标准值。j、基本试验的钻孔,应钻取芯样进行岩石力学性能试验。2、验收试验a、锚杆(索)验收试验的目的是检验施工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b、验收试验锚杆(索)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索)总数的5%,自由段位于Ⅰ、Ⅱ、ⅲ类岩石内时取总数的1.5%,且均不得少于5根。c、验收试验的锚杆(索)应随机抽样。质监、监理、业主或设计对质量有疑问的锚杆(索)也应抽样作验收试验。d、验收试验荷载对永久性锚杆(索)为锚杆(索)轴向拉力Nak的1.5倍,对临时性锚杆(索)为1.2倍。e、前三级荷载可按试验荷载值的20%施加,以后每级按10%施加,达到检验荷载后观测10min,在10min持荷时间内锚杆(索)的位移量应小于1.0mm。当不能满足时持荷至60min时,锚杆(索)位移量应小于2.0mm。卸荷到试验荷载的0.1倍并测出锚头位移。加载时的测读时间可按表1确定。f、锚杆(索)试验完成后应绘制锚杆(索)荷载-位移(Q-s)曲线图。g、满足下列条件时,试验的锚杆(索)应评定为合格:(1)加载到试验荷载计划最大值后变形稳定;(2)符合基本试验h规定。h、当验收锚杆(索)不合格时,应按锚杆(索)总数的30%重新抽检;重新抽检有锚杆(索)不合格时应全数进行检验。i、锚杆(索)总变形量应满足设计允许值,且应与地区经验基本一致。5.3.6锚杆(索)杆体长度及锚固密实度检测1、锚杆(索)采用声波反射法检测。2、验收试验锚杆(索)的数量取每种类型锚杆(索)总数的10%,且均不得少于20根。3、其他要求详《锚杆(索)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JGJ/T182-2009)(7)在全部工程锚索(杆)经抽样进行验收试验并符合上述有关规定和要求条件后,方可按照有关设计要求张拉锁定程序进行张拉锁定和封锚工作。对验收试验锚索(杆)一般应从1.50倍设计荷载全部退荷至零后,再重新进行张拉锁定作业。锚索(杆)张拉完成后应及时对锚头进行补浆和封锚,外锚头应用与锚梁同标号的砼封头,以防锈蚀破坏。对于锚具和锚梁等空隙的补浆应作为锚头防腐的一项关键工序在现场监理旁站的条件下认真进行,补浆管应插入锚梁底面以下进行返式补充注浆,直至补浆孔溢浆为止。对于锚具及锚筋外露部分应严格进行去锈除油后并及时采用与锚梁同标号混凝土进行封锚。以上未尽事宜应遵循《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1)有关要求及省市国土、建设部门有关边坡锚固工程施工与验收暂行规定办理。预应力锚索(杆)工程属于隐蔽性强的岩土工程,其施工工艺复杂性及技术难度使得非专业施工队伍难以保证其施工质量,故应安排具有岩土工程专项资质或地质灾害防治施工资质与相当施工经验和良好业绩的专业队伍承担。5.3.7C20混凝土护面墙施工1)材料选择要求技术指标a.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标号P.O42.5;b.水泥砂浆用砂不得含有有害杂物,砂内含泥量不得超过5%;c.浇筑水泥砂浆标号≥C20。2)构造设计a.基础埋深应符合地基强度和稳定要求,如果达不到承载力180Kpa的要求,墙基应适当处理,要求地基填土的密实度为96%,以满足设计要求,设计值宽1.6-4.8m,埋深1m;b.墙身高度5m(含基础埋深1m,如遇中风化岩层基础埋深可减少至0.5m),顶宽0.5m,底宽0.5m;c、护面墙采用C20混凝土。d、施工前应去除虚土,修正边坡,做好地面排水,保持边坡面干燥。e、护面墙必须分段跳槽开挖,严禁一次性全面开挖,分段长度不超过5m。挖成一段,砌筑一段,以保证施工安全。f、墙身砌出地面后,应及时回填夯实,并做成不小于5%的向外流水坡,以免积水下渗,影响墙身稳定。g、护面墙每隔10m~15m设置一道缝宽20mm的沉降缝(伸缩缝),自墙顶做到基底,缝内填塞沥青麻絮。h、为排出墙后积水,墙背设置竖向^80排水盲沟,水平间距2.5m,底部设置150X50塑料盲沟,护面墙底设置^75泄水孔与盲沟衔接,将积水排出。为防积水渗入基础,须在底部塑料盲沟下部夯填至少50cm厚的粘土隔水层。i.墙后填土,应优先选择疏松、透气、透水的填料,当采用级配良好的砂砾石为填料,并进行夯实处理,不应采用淤泥,膨胀性粘土等软弱而有害的岩土体作填料。j.护面墙在施工前要做好地面排水工作,保持基坑和边坡坡面干燥。3)护面墙台背回填a、工艺流程基坑清理→分层铺上→分层夯打→碾压密实→检验密实度→修整找平验收b、回填待混凝土强度达70%以上进行。c、回填前必须将松土、杂物认真清理干净,严格选用内摩擦角较大的透水性材料如碎石土、石渣等,其最大粒径控制在5cm以内。选用的材料必须符合技术要求,须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行回填;d、建议回填料的质量无杂物,检验是否符合规定,以及回填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手碾成团,落地开花);如含少量偏高,可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回填土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润湿等措施。e、使用打夯机进行压实,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15cm,压实指标为96%,每50平方米监测一点,不足50平方米按50平方米监测。压实度合格率要求为100%。夯实后检测压实度,合格后进入下一层施工;f、分段分层回填,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每层互相搭接,其搭接长度应不少于每层填土厚度的两倍(30cm),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少于1m。g、碾压时,夯迹互相搭接,防止漏压或漏夯。h、基坑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基础两侧标高不可相差太多。i、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度的地方,及时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度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4)其他a.施工场地应做好临时排水措施,防止基坑雨水浸泡变软。b.如地质有较大变化应及时反馈给勘察和设计单位,以便及时调整设计。施工过程中,若施工现场揭露坡体地层实际情况及其它相关环境背景条件发生变化,可能进行必要的动态调整、补充和完善设计,以实现经济合理且安全可靠的目标。六、施工注意事项6.1施工组织设计工程施工前,都要求编制详实、合理、可行并满足工程进度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其内容应包括施工技术设计、施工。在边坡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中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程序、劳动力组织和安全质量管理给出详细的设计,并制订相应的施工设计书。6.2施工放线测量路堑边坡开挖施工之前,要求按照设计图纸严格测放边坡顶线及截排水天沟位置;由于坡体地形的复杂性和前期测设工作的困难因素,难免存在一定的差异,如发现坡级差异或坡率急剧变化,应及时上报设计、监理及业主代表,以便进行必要的设计补充完善或修正变更。对于加固工程结构放线,原则要求在坡面开挖成形后进行,并且,除特殊要求外,一般宜按设计桩号采用坡面拉线尺量结合水准测量放线,严禁十字面板或框架梁结构悬空,遇有坡面与设计差异或特殊地形地质情况,应及时通告设计、监理及业主代表,必要时进行调整或变更。6.3监测为了取得边坡滑面确切位置、边坡滑动参数、保证边坡治理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及为治理工程施工提供边坡稳定状态或变形特征的信息,指导安全施工,同时掌握治理工程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边坡的监测设计。主要监测任务包括:监测工作采取地表位移变形监测、深部位移变形监测、地下水监测、坡顶建筑物变形等多种监测手段。各种监测成果相互映证,提高监测成果资料的可靠性。6.3.1监测设计的规范和原则(1)监测设计的依据①《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7-2007)②《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范》(DZ/T0221-2006)③《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2)监测设计的原则①施工过程监测:采用合理可行的监测方法对边坡治理工程施工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以掌握施工期间边坡变形的特点,为施工安全提供保障。②施工完成后的监测,通过必要的监测手段,对治理工程实施后边坡的变形、治理工程的变位及支挡结构物的实际应变进行监测,以检验治理工程的效果。③影响边坡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大气降水。因此,边坡工程竣工后的监测时间不应少于二年,遇暴雨情况下应加强观测。6.3.2监测工作布置本边坡监测基准网需设2个监测基准桩,基准桩设置于边坡周界外侧不受滑动影响的范围,距边坡用地周界不少于10m。基准桩的测量应满足Ⅰ级导线点和三等水准的精度要求。基准桩的布置位置与监测点相对应,以通视为基本条件。6.3.3监测点布设(1)施工中以及施工后位移监测:根据地灾点特征、变形情况及工程的重要性,框架梁顶部布置了5个位移监测点、沉降观测点,及时测定和预报斜坡的位移变化情况,工程锚杆应力监测不少于5个,监测工作布置情况详见附图1。(2)施工后在墙顶设置监测点进行监测,工后监测周期原则上不得少于2个水文年。6.3.4基准桩、监测点桩的埋设基准桩和观测桩均采用砼预制后现场埋设,其规格为顶面20×20cm、底面40×40cm,高度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