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寓言教学的有效指导_第1页
小学低年级寓言教学的有效指导_第2页
小学低年级寓言教学的有效指导_第3页
小学低年级寓言教学的有效指导_第4页
小学低年级寓言教学的有效指导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低年级寓言教学的有效指导

寓言是一种用故事来寄寓道理的文学体裁,它短小生动、有趣、富有教育意义。小学语文课本中选有许多寓意深刻的寓言,它作为小学整个语文阅读教学体系中的一部分,和其他诸如童话、儿歌、记叙文、议论文等文体教学一样,存在着共性,但也有其个性,也就是说存在着独特的教学原则。那么,小学低年级寓言教学又应该注意哪方面呢?下面,笔者以《狐假虎威》一课为例,谈谈在寓言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一、抓住主线,贯穿始终新课标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应是主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寓言教学中,教师如何当好这个主导者,把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呢?我认为,教师要善于抓住寓言的主线,引导学生沿着这条线索去感悟文本中的词句,再现文本中的生动形象,从而揭示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我就牢牢抓住“狐狸的狡猾”这条主线组织教学,让学生到文中找表示狐狸狡猾的词句。学生边读文本边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也就是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过程。如有学生通过朗读,认为“骨碌一转”这个词语能说明狐狸的狡猾。理由是:这只狐狸眼珠子骨碌一转,坏主意就出来了,它的坏脑筋动得可真快呀!还有学生认为:如果有人知道自己撒了谎,一般都只想赶快溜走。可是这只狐狸却还敢带着老虎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地到森林里去走一走,真是狡猾透了……学生顺着这条主线,通过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对照文本中狐狸的一言一行进行解读,多角度地再现了狐狸的狡猾。同时,在揭示寓意“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时,学生很自然地理解了“狐假虎威”中“假”就是“借”的意思。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当教师巧妙地抓住寓言的主线,引导学生顺着主线去解读寓言时,学生会主动地去感受寓言中生动的形象,进而深刻地体会寓言揭示的道理。二、读读演演,感受形象寓言故事中往往存在一些生动的人物形象,只有当学生对这些艺术形象有了真切的感受时,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寓言的生动、有趣,领悟到寓言深刻的教育意义。如何让低年级学生更好地感受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教师应该根据故事内容,采取相应有效、生动的教学方法。低年级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因此,在指导学生感受寓言中生动的形象时,我采用的方法是“读读演演”。如《狐假虎威》中第7自然段讲述的是狐狸带着老虎朝森林里走去的情境,也是要求学生表演的内容。在指导学生感受老虎这一形象时,我是这样处理的:一是指导读。我先这样问学生:“跟在狐狸后面的老虎还是平时威风凛凛的老虎吗?”“不是的,已经被狐狸蒙住了,正在东张西望呢?”学生回答。“那么,谁来读读表示老虎动作的词?”“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学生的朗读不像原来那么响亮了)“你读得很好!如果能把语速再放慢点,加上一点表示怀疑的语气就更好了,谁再来读?”“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学生的朗读中有了一些表示怀疑的语气)“读得太好了,让我们一起来读。”“东张西望,半信半疑。”听得出,学生已经通过朗读,把老虎半信半疑的样子表现了出来。二是指导演。我分两个步骤来指导:首先指导“东张西望”。我这样问:“跟在狐狸后面的老虎是怎样走的呢?”学生立刻做出了东张西望的动作,可是动作速度快了点。我边模仿他们的动作边问:“动作这么快的是什么动物呀?”学生都笑了,说是猴子。“那么老虎的‘东张西望’应该是怎样的呢?”我继续问。立即有学生举手要求来做老虎,把动作速度放慢了,演得很到位、逼真。我顺势进行“半信半疑”的指导,问这位学生:“老虎,你为什么要东张西望呢?你想看什么呀?”学生回答:“我想看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是不是真的像狐狸所说的那样,看到它都逃跑了?”“你是完全相信狐狸的话吗?”“不是的,我是有点相信,有点怀疑的。”“所以我们在演老虎的时候,脸上应该有点怀疑的表情,谁来做?”学生在表演老虎的时候,不仅有了肢体动作,而且还皱着眉头,眨巴着眼睛,一副怀疑的表情。学生通过读、演两种方式,把“老虎”这一形象体会得很到位。其实,学生读得好、演得到位,是建立在学生对故事中各个形象的理解的基础上的。同时,好的表演又能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生动的形象,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三、揭示寓意,认识寓言每个寓言都蕴涵着深刻的道理,揭示寓意是整个课堂教学的高潮。只有把寓意引申到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发挥寓言真正的教育作用。揭示寓意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寓言要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发挥寓言特有的教育作用。揭示《狐假虎威》的寓意时,可让学生扮演小动物,让他们大声地把真相告诉老虎,用这样一个简单而顺畅的形式让学生明白:“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但这只是一个表面的寓意,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次的寓意,我这样问学生:“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电视里,你有没有见到过像狐狸这样借着别人的威风吓唬人的现象呢?”“我看到过《小兵张嘎》里的汉奸,他们借着鬼子的威风,欺负我们中国人。”“我们小区里的××,他借着他哥哥的威风欺负其他小朋友。”……学生根据课文,联系自己看到过的电视、生活中的相似现象,纷纷举手发言。“是呀,像这样的借着别人的威风吓唬人的行为,也叫做‘狐假虎威’”。最后,我又用一句简单的话告诉学生:像《狐假虎威》这样,用一个小故事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的文章叫“寓言”。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的基础上,很容易明白什么叫“寓言”,认识了寓言这一特殊的文学体裁。四、课内提效,课外延伸如何“向40分钟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在研究的课题。我认为,要提高寓言教学的效率,关键在课堂上。教师要牢牢抓住寓言的主线,采用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寓言中生动的人物形象,领悟寓言所告诉我们的深刻道理,并且将其引申到我们的生活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使得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来给学生进行补充阅读。我用开书单的方式给学生介绍了《中国古代寓言》和《伊索寓言》两本经典书籍,指导学生运用抓住寓言主线,感受寓言中生动的形象来体会寓意的方法阅读寓言。其实,介绍这两本书只是一个开始,在此后的两三个星期里,我发现班级里出现了一股“寓言热”,班级中几乎人手一本寓言故事书,课间还听到学生“唧唧喳喳”地给同学介绍自己读到的寓言。为此,我特地利用一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寓言故事、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和从寓言中明白的道理。学生交流的热情和从寓言中受益之多让我吃惊,特别是他们能将从寓言中明白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并且许多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绝不能止步于课堂,更应该放眼于课外。但课内和课外阅读应该是紧密结合的,课内的教学应该给课外阅读提供方向,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使学生逐渐从被动读书变为主动读书,对语文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只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