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_第1页
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_第2页
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_第3页
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_第4页
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掌握内容:1.胃液性质、成份和作用2.胃液分泌调整熟悉内容:胃肠激素及其分泌细胞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1页水、维生素和无机盐:直接吸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消化吸收废物排出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第一节概述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2页消化(degestion):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小分子物质过程。吸收(absorption):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小分子物质,以及维生素、无机盐和水经过消化道粘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过程。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3页一、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征(一)消化道平滑肌普通生理特征1.舒缩迟缓;2.富有伸展性;3.含有担心性;4.节律性收缩;5.对电刺激不敏感。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4页(二)消化道平滑肌电生理特征

1.静息电位(RP)RP为-50~-60mV,主要由K+外流和钠泵生电性活动所形成。

23K+生电性钠泵胞内胞外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5页2.慢波(slowwave):基本电节律(basalelectricalrhythm,BER)

概念:波幅:5~15mV形成原理:起源:与生电性钠泵周期性活动相关Cajal细胞生理意义:是胃肠平滑肌起步电位;是胃肠平滑肌收缩节律控制波。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6页3.动作电位

产生机制:Ca2+内流→AP上升支K+

外流→AP下降支慢波上AP数量决定收缩力大小。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7页二、消化腺分泌功效消化液主要功效:①稀释食物②改变消化腔内pH③分解食物④保护消化道粘膜

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8页(一)内在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三、消化道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二)外来神经系统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9页消化系统中枢和局部反射通路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10页四、消化道内分泌功效胃肠激素:

由消化道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激素。细胞名称分泌产物分泌部位A细胞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胰岛素胰岛D细胞生长抑素胰岛、胃、小肠等G细胞胃泌素胃窦、十二指肠I细胞胆囊收缩素小肠上部PP细胞胰多肽胰岛、胃、小肠等S细胞促胰液素小肠上部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11页胃肠激素分泌方式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12页胃肠激素生理作用1.调整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运动2.营养作用3.调整其它激素释放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13页第三节胃内消化(一)胃分泌细胞:

一、胃液及其分泌肠嗜铬样细胞D细胞G细胞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14页(二)胃液性质、成份和作用性质:无色、酸性液体,pH为0.9~1.5成人分泌量为:1.5~2.5L/日

成份:主要有盐酸、胃蛋白酶原、粘液、

HCO3-和内因子等。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15页1.盐酸:由壁细胞分泌(1)盐酸分泌及分泌机制餐后碱潮CA奥美拉唑抑制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16页①激活胃蛋白酶原,并给胃蛋白酶提供适宜pH;②使食物蛋白质变性,易于被消化;③杀菌;④促进Ca2+和Fe2+吸收;⑤促进胰液、胆汁和小肠液分泌。(2)盐酸生理作用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17页2.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主要由主细胞合成和分泌月示和胨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HCl蛋白质pH=2.0~3.5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18页3.黏液和HCO3-

(1)黏液表面上皮细胞

作用:润滑、保护胃黏膜(2)HCO3-

主要由胃黏膜非泌酸细胞所分泌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幽门腺糖蛋白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19页作用:①润滑:预防食物机械损伤;②中和胃酸:HCO3-+H+→H2CO3;③减免高[H+]和胃蛋白酶对本身侵蚀。黏液-碳酸氢盐屏障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20页4.内因子(intrinsicfactor)

由壁细胞分泌一个糖蛋白。作用:①保护B12不被消化酶水解②促进B12经回肠粘膜吸收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21页(三)胃液分泌调整1、促进胃液分泌内源性物质迷走NACh

ECL细胞组织胺G细胞胃泌素壁细胞HCl↑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22页①②③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23页2.抑制胃酸分泌内源性物质生长抑素抑制抑制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24页(1)头期胃液分泌3.消化期胃液分泌调整←食物刺激头部感受器

组织胺壁细胞直接间接Ⅰ.分泌机制Ⅱ.分泌特点:●量大(30%)、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很高。●分泌量与食欲、精神原因相关。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25页(2)胃期胃液分泌←食物刺激胃引发胃液分泌

⑵胃期胃液分泌食物刺激胃引发

胃液分泌。Ⅰ.分泌机制食物化学成份G细胞壁细胞①②③胃泌素Ⅱ.分泌特点:●量最多(60%)、酸度高、胃蛋白酶含量比头期少。●消化力(胃蛋白酶量)<头期。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26页小肠

食胃泌素、肠泌酸素Ⅰ.分泌机制:Ⅱ.分泌特点:●量少(10%)、酸度和胃蛋白酶含量均较低。(3)肠期胃液分泌食物刺激肠引发胃液分泌

胃腺分泌胃液↑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27页头期食物刺激

眼、耳、鼻、口、舌、咽、食管胃底、胃体机械刺激胃幽门部化学刺激胃腺机械小肠刺激

化学胃液胃泌素小肠I细胞胃期肠期胃幽门部机械刺激中枢壁内N丛壁内N丛幽门部G细胞12指肠G细胞Ⅴ、Ⅻ、Ⅸ、ⅩⅠ、Ⅱ、Ⅷ缩胆囊素Ⅹ迷走N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28页4、消化期抑制胃液分泌原因抑制胃酸分泌原因有:

胃酸(HCL)脂肪(fat)高渗溶液(hypertonicsolution)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29页(1)胃酸:

当胃窦内pH<1.2~1.5时,对胃酸分泌可产生抑制作用。

机制:1)HCl→胃窦G细胞→胃泌素↓→HCl分泌↓;

2)HCl→D细胞→生长抑素→窦G细胞→胃泌素↓→HCl分泌↓;是经典负反馈调整。3)HCl→十二指肠粘膜→促胰液素→HCl分泌↓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30页(3)高渗溶液三者抑制胃液分泌能力依次为:盐酸>脂肪>高渗溶液。激活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肠-胃反射→抑制分泌;刺激小肠黏膜→胃肠激素→抑制分泌

(2)脂肪

脂肪进入小肠后→小肠黏膜释放肠抑胃素。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31页BarryJ.Marshall巴里·马歇尔

J.RobinWarren罗宾·沃伦

发觉了造成胃炎和胃溃疡幽门螺杆菌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32页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33页掌握内容:1.胰液性质、成份和作用2.胰液分泌调整3.胆汁性质、成份和作用4.胆汁分泌、排放及其调整熟悉内容:1.胃运动形式及其调整2.胃排空及其影响原因3.小肠运动形式4.回盲括约肌活动5.大肠液分泌及大肠内细菌活动6.大肠运动和排便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34页二、胃运动(一)胃运动形式及其调整

1.容受性舒张(receptiverelaxation)

由进食动作和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刺激反射性引发胃底和胃体肌肉舒张。生理意义:暂时贮存食物,防食糜过早排入十二指肠。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35页3.蠕动

2.担心性收缩

生理意义:①维持胃腔内压,促进消化及排空;②保持胃形状和位置。①磨碎食物;②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和;③把食糜向十二指肠推进。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36页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37页(二)胃排空及其影响原因影响胃排空原因:

胃排空:食糜由胃排入十二指肠过程。混合食物完全排空时间为4~6小时。胃内促进胃排空原因十二指肠内抑制胃排空原因

肠-胃反射;胃肠激素食物机械扩张刺激→壁内N丛和迷走-迷走反射→胃运动↑→胃排空↑;胃泌素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38页移行性复合运动(MMC):始于胃体上部,并向肠道方向扩布,每一周期约90~120min。

(三)非消化期胃运动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39页第四节小肠内消化一、胰液分泌内分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生长抑素

胰腺

外分泌导管细胞→碳酸氢盐和水腺泡细胞→各种消化酶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40页(一)胰液性质、成份和作用性质:无色、无臭碱性液体,pH7.8~8.4

分泌量:1~2L/日成份:水、无机物和有机物。

1.胰液无机成份和作用(1)水(2)HCO3-(3)Cl-②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pH环境。①中和胃酸,保护肠粘膜;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41页二糖、三糖淀粉,糖原,碳水化合物pH=6.7~7.0胰淀粉酶2.胰液有机成份和作用(1)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42页(2)蛋白水解酶肠激酶多肽氨基酸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羧基肽酶原胰蛋白酶蛋白质糜蛋白酶、羧基肽酶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43页(3)脂类水解酶

胰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一酯、甘油辅脂酶脂肪pH=7.5~8.5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44页正常时,胰液中蛋白水解酶并不消化胰腺本身因为:

①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以酶原形式分泌(肠腔中激活)。②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失活胰蛋白酶,抑制糜蛋白酶活性。

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45页(二)胰液分泌调整1.头期胰液分泌:迷走神经占20%,水分和HCO3-较少,而酶很丰富。2.胃期胰液分泌:胃窦黏膜释放胃泌素占5~10%,酶多而液体量少。3.肠期胰液分泌:促胰液素和缩胆囊素占70%,量最多,HCO3-和酶含量都高。

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46页中枢神经胃体胃窦胰腺小肠视、嗅、咀嚼食物迷走神经传入纤维迷走神经传出纤维扩张蛋白质和脂肪消化产物盐酸胃泌素扩张,蛋白质分解产物促胰液素缩胆囊素①②②③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47页二、胆汁分泌和排出(一)胆汁性质和成份性质:味苦有色液体:肝胆汁呈金黄色或桔棕色,pH=7.4;胆囊胆汁色深;pH=6.8。分泌量:800~1200ml/日。水成份:有机物:胆盐、磷脂、胆固醇、胆色素等无机物:Na+、Cl-、K+、HCO3-等。※不含消化酶。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48页1.胆盐

主要为甘氨胆酸钠/钾和牛磺胆酸钠/钾

胆盐肠-肝循环

2.胆固醇

肝脏脂肪代谢产物3.胆色素

血红蛋白降解产物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49页(二)胆汁作用:胆汁对于脂肪消化和吸收有主要意义。

1.乳化脂肪,促进脂肪消化分解

2.促进脂肪吸收

3.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4.其它作用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50页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51页(三)胆汁分泌、排放及其调整呈连续分泌、间歇排放特点。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52页三、小肠液分泌(一)小肠液性质、成份和作用性质:呈弱碱性,渗透压与血浆相等水成份:无机成份有机成份:肠激酶等。作用:(1)中和胃酸,保护小肠粘膜;(2)稀释肠腔内容物,利于吸收;(3)肠激酶(+)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4)各种消化酶深入消化水解食糜。消化和吸收知识讲座第53页

肠粘膜食糜局部反射肠腺小肠液↑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VIP(二)小肠液分泌调整消化和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