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1页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2页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3页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4页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人口主体规模大小形成早晚乡村城市农业人口为主非农业人口为主较小较大较早较晚城市乡村思考1.什么是聚落?2.城市和乡村的划分依据是什么?房屋的集合体、道路、广场、公园等1)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该地形有什么特点?

2)当时先民选择这样的居住环境,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好处?半坡原始村落复原模型窑址壕沟居民点公共墓地河流半坡原始村落功能示意半坡原始村落读P88图4-1、4-2及“半坡村落”材料河谷阶地上

既接近水源,便于灌溉,又不会被洪水淹没,同时河流有防御作用。影响古代聚落布局的因素:拓展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聚落有什么差别?

南方多山地丘陵,地形对聚落限制大,聚落分布相对分散,多沿山谷伸展成条带状。----上右图

北方平原多,地形对聚落限制小,聚落分布集中,向四周伸展成团聚状、棋盘式。----上左图小结:我国南北方聚落对比比较项目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形聚落规模聚居人口聚落形态较大较小集中,沿四周伸展成团聚状、棋盘式相对分散(沿山谷伸展成条带状)较多较少多丘陵山地,平原面积小平原面积广大AB活动1.图A、B,哪个是山区的聚落,哪个是平原的聚落?简要说明它们的主要差异。(提示:从分布、规模、形态等方面考虑)2.试从地形角度分析两种聚落形成的主要原因。读下图(P89图4-3、4-4),探究:1、A是山区聚落,B是平原聚落。山区的聚落多位于山间盆地或谷地,相对稀疏,规模小;平原地区的聚落相对密集,规模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布局。2、平原地区地势平坦,相对开阔,受地形的限制较小,且耕地广而集中,因而分布相对密集,规模也较大;山区地形则较为复杂,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小,且分散于山间盆地或谷地等相对平坦的地区,因而聚落的分布较为分散,规模较小。地形对大城市的分布的影响大城市主要分布在地形较为平坦的地区原因:地势平坦开阔,受地形的限制较小;且耕地广而集中;平原区交通联系方便。因而聚落分布相对密集,规模大。结论:平原是城市的理想发源地

为什么巴西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上,而亚马孙平原上却很少有大城市的分布??城市集中地结论:地形通过影响气候进而影响城市的分布丽江古城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如下问题:

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2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2)地处山间小盆地,且地势较高,西北俩面依山,东南开阔便于夏季风的进入。探讨3(1)丽江古城位于云贵高原上,地势较高,夏季气温较低,所以夏无酷暑,又因为纬度较低和地形的阻隔,受冬季风的影响小,因而冬季温暖。阅读下列材料,思考以下问题:

1、分析本地区绿洲分布什么地方?为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2、分析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探讨41、在塔里木盆地中,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的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此处地形较为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相对发达。

2、城镇、乡村分布在塔里木盆地绿洲边缘,且大多位于山前冲积扇、洪积扇的中下部。城镇、乡村多沿交通线分布呈条带状课堂总结:3.不同地区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地区分布特点原因分析半坡村落

河谷阶梯上接近水源,避开洪水,利于农耕西北地区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的绿洲上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水源条件好,人口集中,农牧业生产较为发达青藏高原多分布在地势较低河谷地区河谷地势低,热量相对较好,且近水源云贵高原多分布在相对平坦的山间盆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山间盆地地势相对地平,联系方便北方平原区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北方平原多,地形对聚落限制小,聚落分布集中,向四周伸展成团聚状、棋盘式南方低山丘陵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

南方多山地丘陵,地形对聚落限制大,聚落分布相对分散,多沿山谷伸展成条带状。你认为除地形外,还有哪些因素还影响聚落分布?请举例说明耶路撒冷克拉玛依城的夜景日本科学城——筑波课堂总结: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聚落的影响因素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聚落的特征位置分布形态规模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二、自然环境要素对交通线的影响

------以地形为例活动读上图(P91图4-8、4-9)探究:

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

2.讨论我国地形大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

1、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

2、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使得交通线路密度表现出西部稀疏、东部稠密的特点。▲第三级阶梯地区海拔较低,为平原与丘陵交错分布区,利于交通线布局,加上这里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因而这里各类交通线路较多,线路密度也最大;▲第二级阶梯地区海拔多在1000-2000米之间,为我国高原、盆地、山脉相互交错分布区,交通线路密度明显比第三级阶梯地区低;▲第一级阶梯由广阔的青藏高原所组成,平均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是谷岭并列的高寒地区,交通建设难度大,投资大,且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因而为我国交通线路最为稀疏的地区思考:四川省暴大致可赴分为哪余两个地烂形区?地形有历何特点引?西部山看地高原东部四投川盆地东部四拦川盆地思考:盆地中部撒平原地区繁交通线路混密度和形坝态特点?交通线路榜密且呈网弄状分布山区公路碍形态看图思考:山区公罗路形态特龙征是什么禁?为什么窜呈现这种形态戚?大致沿等仰高线(或泛河谷)延运伸利---挨---线路平她稳,行惠车安全弊---腰---线路长,好建设成本欲高地表形态走向密度形态分布平原山岳地区平直弯曲网状分布公路呈“之”字形分缎布线路尽侦量沿山征间盆地僻、河谷昼或等高指线修筑避开沼泽尝;尽量少稿占好地,钟处理好农叛田水利设外施和城镇项发展的关径系●地表形态对交通线出路分布的戏影响大小小结学法指青导图示法解椒析山地对控交通运输企的影响因为工程婆技术难度迹较低,造芳价较低实例探抱究兰州地映形与交皂通布局结合课逃本P93《活动》1中的文乱字和图复片,小搅组合作关分析:1)为什么握兰州城区迈沿黄河分姻布?2)你认既为兰州捷城区主孤干道是掀以东西坐走向为聋主,还哭是以南推北走向那为主?捞请简要的说明理梅由。(1)兰州地处优我国西部益山区,地弄形崎岖,绢而黄河谷飘地较宽阔寒,地势相霜对平坦。肯黄河水又桥提供了充中足的水源冰,因此兰装州沿黄河婆谷地分布店。(2)东西走礼向为主三、合理音布局交通奥运输线----以公路、详铁路线为烈例公路选线丛的基本原县则地形因窃素对线逮路具体裕走向影古响很大碧,线路动应尽量采避免穿赚过地形悠地质条胃件复杂饥、自然遥灾害多采发的地遮区,尽站量避免床穿越河半流。公路选此址的基替本原则①道路在陡沙坡上呈“慢之”字形禾;②山谷中的煤道路应避劝开陡坡;③尽量避免偏跨越河流全,减少桥浮涵总长度怒;④道路应良避开沼陆泽地;⑤平原地疼区选线良应尽量策不占耕征地;⑥低等级的逝道路尽量超通过小的盲居民点,她通向大城预市的尽量灶以直达运拉输为主。规律技巧纵总结合理的选票线原则在交通更选线时阶要充分话考虑沿乏线的自德然、经宾济、技掉术、生廉态等因兵素充分考虑沿线的城镇聚点技术、生态环境等因素利用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形图4-1胡4铁路铁选线三种铁路候选线方案液中,A方支案线路最掘短,但要救跨越山顶寄附近,地却形坡度大蹈给铁路的握修建和运户营带来极冷大困难;B方案线管路较长,困基本沿山秘谷修建,爷但中间也归需要穿越柜山地的鞍均部,地形资坡度也较榆大;C方捕案尽管线业路也较长馋,但所经夹地区地形切坡度最小脉,相比而者言C方案视相对合理旋。在交通益选线时室,一般势要选择偷有利地场形避开击不利地暂段,尽腐可能降璃低工程亲造价设虹法减少议对生态绒环境的伶破坏.在图4-察14中,体有A、B作、C三种铁路选气线方案,站其中相对代合理的是——方案,早为什么疏?思考:1、青藏妥铁路建重设要克却服的困作难有那雪些?2、国家投粉资修建青利藏铁路,糠其目的是停什么?青藏铁路遭示意图促进经缩慧济发展法、文化鲜交流缩小差距亲,增强民辱族团结巩固保卫园西南边疆……科学技岂术地质灾符害、冻卵土、高眨寒生态环境盾脆弱影响交通悠线路分布岛的主要因鸭素交通线路因的分布自然因汽素(地形、气候、水守文、生态环舞境)社会经济滥因素(工业、巩农业、漠人口、夸资源、首城市)科技基础条件决定条迈件保证条淋件小结谢谢观看/欢迎下载BYF贸AITH植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