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_第1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_第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_第3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_第4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页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会进展简单计算。2、对学生进展节俭节约,积极参加储蓄;支援国家、灾区、贫困地区建立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重点: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地计算利息,解决利息计算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开展,人民收入增加,人们可以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储蓄起来。这样一是支援国家建立,二是对个人也有好处,既平安和有方案,同时又得到利息,增加收入。那么,怎样计算利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二、新课1、介绍存款的种类、形式。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式。2、阅读P99页的内容,自学讨论例题,理解本金、利息、税后利息和利率和含义。〔例如:小丽20xx年月1月1日把100元钱存入银行,整存整取一年,到20xx年1月1日,小丽不仅可以取回存入的100元,还可以得到银行多付给确实1.8元,共.8元。〕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小丽存入的100元就是本金。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税后利息:国家规定,存款的利息要按20%的税率纳税。小丽实际得到的1.8元是税后利息。国债的利息不纳税。利率:利息和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1〕利率由银行规定,根据国家的经济开展情况,利率有时会有所调整,利率有按月计算的,也有按年计算的。〔2〕阅读P99页表格,理解同一时期各银行的利率是一定的。3、学会填写存款凭条。把存款凭条画在黑板上,请学生尝试填写。然后评讲。〔要填写的工程:户名、存期、存入金额,存种、密码、地址等,最后填上日期。4、利息的计算。〔1〕出示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2〕计算方法按照以上的利率,假如小丽的100元钱存整取三年,到期的利息是多少?学生计算后交流,老师板书:1002.70%3=8.10〔元〕〔3〕三年后取款,小丽能得到8.10元利息吗?为什么?学生发表意见后,老师指出:1999国家规定存款时,要按利息确实20%缴纳利息税,你能再算一算假如你存入100元,3年后实际能得多少利息吗?〔4〕学生计算后答复,老师板书利息税金:8.1020%=1.62元税后利息:8.10-1.62=6.48元加上她存入本金100元,到期时她可以实际得到本金和税后利息一共是106.48元。5、练习。〔1〕完成二十三的第6题,学生读题后,提问:贝贝存入的本金是多少?利率是多少?存期是多少?然后由学生解答,集体订正。〔2〕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9题。教学总结:折扣、纳税、利息是百分数在生活中的详细应用,与人们的生活亲密相关。其中,折扣是学生们日常生活最熟悉的,教学中,我没有剥夺孩子们想说的权利,让他们自由地来说说他们对折扣的理解,并引入商品打折销售的情境,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但教学中我没有说清楚几折就是非常之几,因此个别孩子对于七五折这样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楚。而纳税和利率,那么主要是通过公式的掌握教给孩子解题的方法。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教学目的〔一〕知识教学点1、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二〕才能训练点1、能运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通过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分析^p推理才能。〔三〕德育浸透点通过把圆柱体切割后,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这一教学过程,向学生浸透转化思想。教学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1、推导圆柱体体积的圆柱体教具一套,学生学具每人一套。2、投影片、电脑软件。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提问:〔1〕什么叫体积?怎样求长方体的体积?〔2〕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3〕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的?2、导入:同学们,我们在研究圆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是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长方形来解决的。那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能不能也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来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体积〕二、探究新知1、教学圆柱体的体积公式〔1〕老师演示: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这个圆柱,我先把圆柱的底面分成了16个相等的扇形,再按照这些扇形沿着圆柱的高把圆柱切开,这样就得到了16块体积大小相等,底面是扇形的形体。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动手拼一拼,看拼起来是什么形体。〔2〕学生操作〔老师要注意巡视指导〕〔3〕启发学生观察、考虑、讨论:①圆柱体切开后可以拼成一个什么形体?〔近似的长方体〕②通过刚刚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老师要注意启发、引导〕a、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体积大小没变,形状变了。b、拼成的近似的长方体和圆柱体相比,底面的形状变了,由圆变成了近似的长方形,而底面的面积大小没有发生变化。c、近似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没有变化。〔4〕老师演示,学生观察。同学们,刚刚我们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了16份,切割后再拼起来,拼成了一个近似的长方体,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边利用电脑出示图形边提问〕①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32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②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64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③假如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28份,拼成的长方体形状怎样?〔利用电脑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就越近似于长方体〕〔5〕启发学生说出通过以上的观察,发现了什么?①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形体越近似于长方体。②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份扇形的底面就越小,弧就越短,拼起来的长方体的长就越近似于一条线段,这样整个形体就越近似于长方体。〔学生答复时,老师要注意启发、点拨。假如学生答复有困难,可把演示的三个近似的长方体,放在同一画面,让学生观察比拟〕〔6〕启发学生考虑答复:为什么要把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你从中发现了什么?①圆柱体与近似的长方体,形状不同,体积一样。②我们学过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假如把圆柱体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就可以计算了。〔7〕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①学生分组讨论:圆柱体的体积怎样计算?②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因为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板书: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近似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近似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板书:底面积〕近似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板书:高〕所以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板书:=、×〕③用字母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板书:V=sh〕④启发学生答复:求圆柱的体积必须具备哪两个条件?〔8〕反应练习:口答,只列式不计算:①底面积是10,高是2,体积是〔〕②底面积是3,高是4,体积是〔〕2、教学例4、〔1〕出例如4、〔2〕学生独立进展计算。〔老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3〕订正。〔如发现有50×2、1的,让学生板演讲解,使学生自己明白错误的原因,从而加深印象。假如发现计算没有出现错误,也可让学生板演,并正确地表述〕〔4〕反应练习:完成第9页练一练第1题。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然后订正。3、启发学生考虑答复:计算圆柱的体积,还可能有哪些情况?〔学生答复时,要让学生说出计算思路〕〔1〕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2〕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求体积。〔3〕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反应练习:完成第9页练一练第2题,学生口述解题思路,不计算。4、教学例5〔1〕出例如5。〔2〕引导学生分析^p题意:①这道题什么?求什么?②要求水桶的容积,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求水桶的底面积:〔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然后订正〕板书:〔1〕水桶的底面积:〔4〕求水桶的容积:〔让学生填在书上的空白处,然后订正〕板书:〔2〕水桶的容积:3、14×25=7850〔立方厘米〕≈7。9〔立方分米〕答:这个水桶的容积大约是7。9立方分米。三、稳固开展1、完成练一练第3题。投影出示题目内容,学生独立完成。2、完成练一练第4题。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并说解题思路。3、一个圆柱形水池,半径是10米,深1、5米。这个水池占地面积是多少?水池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启发学生从两个方面谈: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五、布置作业:练一练第5—6题。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教学内容:教材第36页例7、“练一练”,第39页练习六第16~21题,考虑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经历“找乘积是1的两个数”和“找一个数的倒数”的过程,认识和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2.使学生在认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特点的过程中,开展观察,比拟和抽象、概括等思维才能。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朋友”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已经非常熟悉了,能说说教室里哪些同学是你的朋友吗?指名答复。谈话:在将近六年级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生建立了深沉的友谊,“朋友”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数学中,数与数之间也存在一些关系,比方两个数的乘积是1,就可以说是这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哪些数之间有这种关系呢?怎样找这样的两个数呢?这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二、学习新知。1、理解倒数的意义。〔1〕出例如7,学生独立完成。〔2〕引出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例如和互为倒数。可以说是的倒数,是的倒数。引导:请大家仔细观察,刚刚我们找出的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交流后明确:这些算式里两个数的乘积都是1.指出:像这样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学生举例来说。进展及时的评议。〔4〕追问: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为什么要说“互为倒数?”小结:倒数不是指一个详细的数,而是表示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当两个数乘积是1时,这两个数互为倒数。2、归纳方法〔1〕提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分别找出和的倒数吗?提问:观察上面互为倒数的各组数,它们的分子和分母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小组讨论:引导观察倒数和原数的关系,想一想一个数的倒数与原数相比,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答复:找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追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1呢?指出: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的积都不会是1,所以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除0以外,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三、稳固练习。1、做练习六第17题。学生分别说出每个数的倒数,并选择几个数说说是怎样想的。2、做练习六第18题学生独立宛成,再集体交流,选择两题让学生说说考虑的过程。3、做练习六第19题练习之前明确要求:观察每组的3个数有什么共同点,写出的倒数又有什么共同点,带着问题边写边观察。全班交流结果,板书每组里各数的倒数。提问:你发现每组数和它们倒数的特点了吗?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交流。提出:从这四组数可以看出: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是真分数;几分之一的倒数是几,几的倒数是几分之一。4、做考虑题。启发:联络倒数的意义想一想,要使三个分数乘积是1,[板书:〔〕×〔〕×〔〕=1]必段符合什么条件?引导:通过交汉我们知道,三个分数乘积是1,其中两个分数的乘积和第三个分数互为倒数,你能在这七个分数里分别找出这样的3个分数吗?试着找找看。学生先尝试练习,再集体交流。四、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五、作业补充习题。板书方案:倒数的认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数的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教学目的: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根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进步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教学准备:老师准备:投影机。学生准备:方格纸教学过程一、复习稳固标出以下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借助老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详细情境数学化}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假如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如今我们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按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答复。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历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p、独立考虑、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历描绘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开展数学考虑,培养空间观念。〔二〕课堂进步练习一第6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好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互相说说。〔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互相联络。三、当堂测评练习一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老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练习一第5题〔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绘,一人画图。继续浸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四、课堂自我评价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五、设计意图: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____点。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本册教学目的: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拟纯熟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展简单的分数四那么混合运算。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究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可以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拟纯熟地进展有关百分数的计算,可以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适宜的统计图表示数据。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才能。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p及推理的才能。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内容位置〔一〕新授课新授教学目的1.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局部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假如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二、新授1、教学例1〔1〕假如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2〕学生练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答复〕2、小结例1:〔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假如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3、练习:〔1〕老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说说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4、教学例2〔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假如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如今我们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2〕按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答复。〔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三、练习1、练习一第4题〔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答复。〔2〕学生根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按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3、练习一第6题〔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好的三角形。〔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五、作业练习一第1、2、5、7、8题。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教学目的: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2、开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p问题的才能。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是多少。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2〕用去一局部钱后,还剩下。〔3〕一条路,已修了。〔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5〕甲数比乙数少。2、口头列式:〔1〕32的是多少?〔2〕120页的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如今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4、根据学生答复,出例如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二、新知探究〔一〕教学例2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1〕画出线段图,分析^p题意,寻找解题方法。2〕小组间说出图中各局部表示什么?哪些是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好。3〕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不同解决方法,并列式计算。2、学生汇报: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解法二:80×〔1—〕=80×=70〔分贝〕3、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局部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局部量与总量的比拟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局部量。4、稳固练习:P20“做一做”〔二〕教学例3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解法一:75+75×=75+60=135〔次〕解法二:75×〔1+〕=75×=135〔次〕4、稳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局部表示什么〕三、当堂测评练习五第2、3、4、5题。1、学生根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p,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独立完成。老师巡回指点,照顾差生。2、小组间解决疑难,全班汇报,老师讲评。四、谈收获、找疑难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吗?设计意图:例2和例3都是在理解和掌握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的根底上,学习解决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教学中,我仍然根据教学例1时教给学生的解答步骤进展分析^p解答,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紧扣线段图,直观地理解题意,并引导学生从数量和分率两方面入手,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但本堂课,老师讲解的局部似乎多了一些,留给学生讨论、练习的时间稍为稀薄。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教学目的1.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使学生理解比的根本性质。2.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化简比。3.初步浸透事物是普遍联络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观点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的根本性质课前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2.提问:比和除法,比和分数之间有那些联络?引导学生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根本性质,猜测:比有什么性质?小组交流3、出示三个分数:3÷4、6÷8、9÷12.变为比,并比拟大小指名答复小组交流的结果.学生用语言表述比的根本性质。交流: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样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比的根本性质。老师引导交流:0除外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比的后项、除数是0没有意义。二、学习化简比1、说明: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进展除法的简算;根据分数的根本性质,可以进展分数的约分、通分。同样,应用比的根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讨论.你怎样理解“最简单的整数比”这个概念?学生充分讨论后,指名答复,形成共识:最简单的整数比必须是一个比,它的前项和后项必须是整数,而且前后项应该是互质数.请个别学生举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2、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强调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互质〕14:2154:18老师引导交流:怎样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总结方法: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或用求比值的方法算,最后结果仍然是个比。1÷10:3÷83/5:5/8老师引导交流:怎么把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总结方法:比的前项后项分别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化简成最简整数比。1.25:42.7:18老师引导交流:怎么把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总结方法:先将小数化成整数,再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3、练习:化简比60:245/8:7/245/4:0.75三、练习自主练习5、7、8四、小结:比的根本性质是什么?它是根据什么来的?利用比的根本性质可以干什么?化简比的方法是什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教学内容:课本6162页。教学目的:1、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2、根据详细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3、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开展统计观念。教学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教学难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1、设疑:草地上有五个人在玩,他们的平均年龄是10岁,请你想象一个是怎样年龄的五个人在玩?2、揭题二、探究新知1、与学生一起欣赏淘气所在班级学生的升高情况。2、根据淘气所在班级学生身高统计表完成下面的统计图结合上面的统计图,答复以下问题〔1〕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2〕说说淘气身高在班级的位置。〔3〕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的班级定制运动服提出建议。3、数学书6162页某地20xx年1月到12月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销售情况统计表月份123456789101112等离子/台200250300450600300350400450650450300液晶/台4005005506508006507005508001000750600〔1〕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2〕根据统计图你有什么启示〔3〕两种电视全年中销售最好的月份占全年销售数量的百分之几?〔4〕液晶电视全年销售数目比等离子电视销售数目高了百分之几?〔5〕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出示题,引导学生考虑,交流学生交流后,出示答案:引导学生通过求平均数验证改编例题后,出示与学生一起欣赏引导学生观察出示小练习引导对中位数和众数又有那些认识小结: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时,中位数取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一组数据的众数不唯一,也可以没有,一组数的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可能是一个数三、稳固练习:完成课后的练一练。完成后,让学生讨论用哪一个数表示这组同学跳绳的平均程度。下表是华星小学五年级男女人数统计情况班级5、15、25、35、4男/人24302819女/人23222228〔1〕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2〕五年级女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3〕四班男生比二班男生少百分之几?〔4〕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板书设计:身高的情况搜集数据分段整理不重复制成统计图不遗漏分析^p数据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教材分析^p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根底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络,抓住了数量关系一样,通过复习题的分析^p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展改动变化。在边画图、边分析^p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络,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p思维才能的开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敏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学情分析^p在已经学习了,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问题的根底上,六年级学生能在一定的根底之上去拓展,去学习更新的知识。教学目的逆向思维,能根据详细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通过教学,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根底上,掌握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拟纯熟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2、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教学过程一、1、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多5千克。⑴、梨的重量比苹果多了〔〕千克。⑵、梨的重量是〔〕千克。2、钢笔X元,比毛笔少了3元。⑴、钢笔比毛笔少了〔〕元。⑵、毛笔是〔〕元。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假如单位“1”的详细数量是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二、新授课1、教学补充例题:水果店运来了一些苹果,已经卖了36千克,还剩下20千克,水果店运来了多少苹果?〔1〕卖了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p数量关系式:运来苹果的重量-卖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运来苹果X千克。x-36=202、教学例2〔1〕出例如题,理解题意。〔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1+〕〔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解:设航模小组有人。〔1+〕=25=25÷=20答:略。三、小结1、今天学习了两道应用题,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考虑起来比拟方便。〕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四、练习练习十第4、12、14题。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教学目的: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使学生经历搜集、整理、分析^p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地搜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统计图,能对统计结果进展简单的分析^p。3.培养学生分析^p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才能,感悟“数学来于生活,效劳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点:搜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统计”这个词吗?板书:统计对于“统计”,你想知道什么?〔什么叫统计?可以怎样统计?学统计有什么用?〕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认识“统计”。二、探究问题〔一〕认识统计表1.出示课件,提取数学信息。有四种饮料,桃汁5箱;梨汁10箱;苹果汁9箱;桔汁5箱。2.学生把饮料的箱数填在练习纸上的统计表中。3.汇报:你是怎样填的?理解“合计”的意思。4.比照饮料图与统计表师:假如让你用很短的时间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你看下面图〔杂乱的〕,还是看上面的统计表?为什么?〔每种饮料的箱数一目了然〕师:像这样的表,叫统计表。板书:统计表正因为统计表有这个优点,所以许多地方都用到它,你在哪见过统计表?5.看统计表提取数学信息。〔二〕认识统计图1.课件:出示饮料图2.生提出摆放建议追问: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便于拿取;箱数一目了然〕3.课件出示分类摆放的饮料图师:工人叔叔摆放饮料的方法真好,我们可以照着这种方法画一张统计图。板书:统计图4.认识统计图课件演示:方格纸→左侧数字→下面饮料名称师:你打算怎样表示桃汁的箱数?生自由发言数学上用竖着的条形表示。〔板书:条形〕5.画统计图生拿出自己喜欢的彩笔,用条形表示其余饮料的数量。6.看统计图,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三〕学看统计图1.课件出示两天后超市现有饮料统计图,看统计图答复以下问题。2.根据统计图做出决策师:看这张统计图,假如你是店长,你会做出什么决定?〔四〕小结三、实际应用1.数学书上128页试一试2.四届奥运金牌榜填统计表,画统计图,答复以下问题师:看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金牌数增多。〕预测一下,2023年在北京举办的29届奥运会的金牌数。四、拓展质疑1.这节课上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2.老师总结: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统计图和统计表,今后我们对统计还要进展深化地学习。五、布置作业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找数据,制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教材分析^p:这局部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圆周长的概念和圆的根本特征的根底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历出发,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实验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自学自知圆周率,从而总结探究出求圆的周长的公式。另一方面进步学生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教学目的:1.让学生经历圆周率的探究过程,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长的公式,能运用圆周长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拟、分析^p、综合及动手操作才能,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让学生理解圆周率的含义,熟记圆周率的近似值,结合圆周率的教学,感受数学文化,激发爱国热情。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数学活动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教学难点: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讨论。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线、尺、塑胶板上剪下的直径大小不一的圆、实验报告单、计算器等。教学过程:一、把准认知冲突,激发学习愿望。1.谈话:同学们,知道大家都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动画片,今天,老师把它俩带到了我们的课堂。听:〔课件播放故事: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喜羊羊和灰太狼举行跑步比赛,喜羊羊沿正方形道路跑,灰太狼沿圆形道路跑,一圈过后,它们又同时回到了起点。此时,它俩正为谁走的路程长而争论不休。同学们,你们认为呢?〕〔学生进展猜测〕2.要想确定它俩终究谁跑的路程长,可怎么做?〔生:先求出正方形和圆形的周长,再进展比拟。〕3.指名一生说说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生:边长×4=周长〕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提醒课题:圆的周长〕二、经历探究全程,验证猜测发现。〔一〕认识圆周长的含义并初步感知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1.谈话:那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课件出示3个车轮〕2.师:上面的3个数据是表示什么的?〔生:圆的直径〕“英寸”是什么意思?〔学生看书答复〕3.将3个车轮各滚动一圈,猜一猜,谁滚动的路程最长?从中你们有什么发现?〔生:车轮滚动一周的长度是车轮的周长;直径越长,周长越长,直径越短,周长越短〕〔二〕交流测量圆周长的方法1.学生拿出课前剪的圆,互相指一指它们的周长。2.用什么方法测量它们的周长?〔同桌交流方法〕3.指名到前面投影上展示测量周长的方法①滚动法。明确注意点:做好记号,从零刻度开场滚,滚动到这个记号再次指向这里,圆滚动一周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②绕圈法。明确:线贴紧圆周,把多余的局部剪掉,把线拉直,这两点之间线的长就是这个圆的周长。③用软尺测量。明确:用软尺上有厘米刻度的一面测量。从零刻度开场量,绕圆周一圈,然后看看对齐哪个刻度。4.小结:这些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生:将一条弯曲的线变成一条直的线〕这就是数学上所讲的“化曲为直”的方法。5.〔课件出示摩天轮图片〕问:它的周长能用刚刚的方法测量吗?〔生:不能,很不方便〕问:那怎么办?引发学生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三〕认识圆周率。1.谈话:接下来同学们分4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测量出身边这些圆的周长与直径,完成表格。〔学生分组活动,完成书上表格〕〔课件出示表格〕2.各小组组长汇报测量结果。〔学生说结果,老师在课件上完善〕3.让学生观察表格中的数据,说说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4.〔课件出示〕介绍《周髀算经》这本书及“周三径一”的意思。〔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3倍〕5.介绍祖冲之在求圆周率中做出的奉献,让学生想象祖冲之探究圆周率的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艰辛、不易。〔课件播放资料,学生自学〕6.学生说说从资料的介绍中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所得〕7.师小结:祖冲之是我们民族的骄傲与自豪,正因为他出色的成就,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就被命名为祖冲之山,宇宙中第1888号小行星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望同学们以后也能像他那样刻苦钻研,将来也做一个不平凡的人。〔四〕推导公式1.当学生弄清了圆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后,让学生说说圆的周长怎么计算?〔生: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2.谈话:假如圆的周长用大写字母C表示,那么这个公式用字母怎么表示?3.谈话:还可什么条件求周长?〔生:半径〕为什么?〔生:在同一个圆中,圆的直径是半径的两倍〕那这个公式还可怎么变换?4.齐读公式,加深印象。三、刷新应用才能,总结稳固新知。1.〔课件出示第1题〕学生口答两个圆的周长。2.计算例4中三个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大约各是多少英寸?〔课件出示3个车轮〕通过计算,比一比谁的周长最长?这再一次说明了什么?〔生: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3.〔课件出示一个喷水池〕一个圆形喷水池的周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投影仪展示答案〕4.〔课件出示摩天轮图〕它的半径是10米,坐着它转动一周,大约在空中转过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后在全班交流〕四、交流学习收获,课后拓展延伸1.通过这节课研究圆的周长,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全班交流〕2.谈话:如今假如老师问喜羊羊和灰太狼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同学们可怎么做?〔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有没有其它方法?〔学生可通过计算解决,也可直接观察两个图比拟〕3.师:种种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来确定谁走的路程长,所以当喜羊羊得知这一结果后,直喊比赛不公平,于是老村长为它们又重新设计了一种新的赛跑道路:问:假如喜羊羊和灰太狼沿这样的道路赛跑,谁走的路程长一些呢?〔学生课后考虑,下节课交流。〕教学反思:一、“情境”与“知识”两条主线互相交融。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老师抓住“情境”与“知识”这两条主线。在教学情境上,老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和谐的学习气氛。我们知道,《》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也有一定的理解,以此为学习的背景,作为学习圆周长的切入点,使“情境主线”与本节课的“知识主线”有机的交融在一起,形成一个完好的统一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二、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和开放的操作空间,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经历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的操作活动有目的、有考虑、有选择、有创造,使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的过程中增长智力,进步动手理论才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数学阅读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厚实的文化。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认识,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开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鼓励作用。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老师向学生介绍了圆周率的有关认识。这里的介绍从《周髀算经》中的“周三径一”、祖冲之的“算筹”到圆周率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用电子计算机来计算圆周率,使学生对圆周率的历史有一个完好的认识,感受到我们祖先的智慧,体会数学知识与人类生活经历和实际需要的亲密关系。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上册“回忆整理——总复习”教学目的1.通过情境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稳固比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才能,进步学生思维程度。3.通过交流整理与复习的不同思路,学会整理知识的方法,逐步养成回忆与反思习惯。教学重点:稳固比的有关知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课件出示三幅“奥运会”会徽旗帜图:分别是长3厘米、宽5厘米;长3厘米、宽3.8厘米;长4厘米、宽3.7厘米。师:你认为哪幅图最匀称?学生交流。师:能不能用数学语言描绘长与宽的关系?学生交流。出示课题:比的整理与复习。二、回忆知识,整理归纳1.回忆知识,合作梳理〔1〕师: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把所学有关比的知识用喜欢的方式整理出来。学生整理。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整理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2〕师谈话:对于这一局部知识,你认为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3〕我们学习比的根本性质是用什么方法得出的?学生交流:类推的方法。2.沟通联络,主体内化师:请小组讨论,比、除法、分数之间有联络和区别?请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整理的情况与大家分享一下?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师: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区别?请大家用表格的形式整理出来。全班交流。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1.判断〔1〕比的前项与后项可以是任意数。〔〕追问: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使学生明确足球赛中出现的“2:0”不是数学意义上的比。〔2〕小强身高1米,他爸爸身高173厘米,小强和他爸爸身高的比是1:173。〔〕〔3〕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一个一样的数,比值不变。〔〕〔4〕比的.前项增加5,要使比值不变,后项也要增加5。〔〕〔5〕8:4化成最简整数比是2。〔〕〔6〕盐占盐水的1/20,盐与水的比是1:20。〔〕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交流师让学生说一说判断的理由。2.我班男生有24人,女生有18人,体育老师拿来14个篮球,怎样分公平呢?学生解决,集体订正答案。师生总结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特点、解题思路、检验方法。把人数改成男生有18人,女生有18人可以怎样解答?你发现什么?3.实际运用张叔叔和李叔叔、王大伯三家合资办厂,由于他们齐心合力,经营有道,一年下来,除去缴纳税款、发工资和其他费用,获得利润14万元。该怎么分配这些利润。如今同学们四人一组,也像他们一样围在一起,商量商量如何分配这14万元的利润。老师巡回,作适当的指导。四、全课总结,升华进步今天我们复习了比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比解决问题的事例还很多,说说看比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教学目的: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3.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初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具学具:1.学生准备直径为4厘米、2厘米、3厘米圆片各一个,线,直尺.2.电脑软件及演示教具.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谁能说说什么是圆心?圆的半径?圆的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圆的半径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二、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1.指实物图片(长方形)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2.指实物图片(圆)问:这是什么图形?谁能指出它的周长?问:什么是圆的周长?板书:围成圆的曲线的长是圆的周长.3.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能)4.指实物(用铁丝围成的圆)问:你能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5.用拴线的小球在空中旋转画圆.问:你能测量它的周长吗?答复:不能.想一想圆的周长都可以用测量的方法得到吗?(不能)这样做也会不方便、不准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计算圆的周长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三、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练习本上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想一想圆的周长可能和什么条件有关?(半径或直径)再看电脑演示(半径不同周长不同)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或半径终究有什么样的关系?请同学们测量手中圆片的周长(用线或滚动测量),再和直径比一比,看谁能发现其中的机密?四、学生动手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五、统计测量结果.观察表中数据,想一想发现什么?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任何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吗?六、电脑演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它们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谁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发现这个规律的人是谁?圆的周长到底是直径的3倍多多少?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93页,默读“通过实验”到“π≈3.14”.七、看书后答复以下问题:1.是谁把圆周率的值准确计算到6位小数?2.什么叫圆周率?3.知道了圆周率,还需知道什么条件就可以计算圆的周长?4.假如用字母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r表示半径,π表示圆周率,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应该怎样表示?如今你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很快说出你手中圆片的周长约是多少?(π取3.14)八、出例如1:一种矿山用的大卡车车轮直径是1.95米,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多少米?(得数保存两位小数)请同学们想一想:车轮滚动一周的间隔实际指的是什么?解:d=1.95单位:米c=πd=3.14×1.95=6.123≈6.12(米)答:车轮滚动一周约前进6.12米.九、课堂练习:1.投影: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2.判断下面各题(正确的出示“√”,错误的出示“×”)(1)圆周率就是圆的周长除以它的直径所得的商.()(2)圆的直径越大,圆周率越大.()(3)圆的半径是3厘米,周长是9.42厘米.()3.小明和爷爷分别沿小圆(A→B→C→D→E→A)和大圆两条道路漫步.(如图)假如速度一样,两人同时出发,谁先回到出发地点?为什么?小明的道路长:20×3.14+20×3.14=62.8+62.8=125.6(米)爷爷的道路长:3.14×(20+20)=3.14×40=125.6(米)两条道路一样长,两人应同时回到出发点.4.一棵大树(投影)又粗又壮,不用锯倒大树,你能知道大树的直径是多少吗?讨论.结论:先测量大树一周的长度,再用周长除以圆周率,就得到了直径.小结:今天我们共同努力研究出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谁能说说圆的周长应当怎样计算?计算时要注意什么问题?今后我们在学习探究新的知识时一定要积极动手动脑,扎扎实实地学好科学知识.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20xx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姓名:沈金鹏学号:134080303院、系:数学学院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20xx年1月22日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间隔确定物体的位置。2.会看简单的道路图,能根据道路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道路。过程与方法: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2.探究和发现确定位置的有效方法。情感态°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络,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才能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重点:通过学习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间隔确定物体的位置。会看简单的道路图,能根据道路图说出行走的方向和道路。教学难点:在学习过程中,开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才能,使学生能进展有条理的考虑,能比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考虑过程和结果。课时安排: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第1课:位置与方向㈠教学内容:教材第19、20页相关内容及练习题知识与技能:1.通过解决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2.学会通过测量描绘物体在平面图上的详细位置,并会根据描绘在平面图上画出物体的详细位置。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掌握画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严密联络,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才能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间隔确定物体的位置。难点:根据描绘标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详细位置。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合作交流、共同讨论老师:多媒体课件,直尺、量角器等。教、学具准备:学生:直尺、量角器。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交流例题1中有关台风的消息。⑴同学们听说过台风吗?你对台风有什么印象?⑵播放有关台风的消息: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间隔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挪动。师:听到这侧消息,你有什么感想?启发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台风的位置和动态。2.导入新课如今台风确实切位置在哪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确定物体位置的知识。[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一〕]【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台风的,引导学生关注到确定位置的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的展开作铺垫。二、探究新知㈠教学题例11.投影出例如题1。学生观察情境图,交流从图中信息?〔启发学生观察时关注以下几方面的信息: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哪里;以哪里为观测点;图中台风中心的个体位置在哪里。〕2.交流确定台风中心详细位置的方法。⑴让学生尝试说说台风中心的详细位置。⑵老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情况进展引导。提问: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东偏南30°表示的是台风中心位置相对于A市所在的方向,也就是台风中心位置与A市的连线和正东方向的夹角是30°,即正东方向往南偏30°。〕⑶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提问:假如只有一个条件,可以确定台风中心的详细位置吗?引导学生得出:要确定台风中心的详细位置必须知道两个条件,即物体所在的方向和物体在这个方向上间隔观察点的间隔,简单地说就是要用“方向+间隔”的方法来确定物体所在的详细位置。3.组织计算。师:如今我们知道台风中心所在的详细位置了,那台风大约多少小时后到达A市呢?学生独立计算,组织交流。600÷20=30〔小时〕〔二〕教学例题21.投影出例如题2。提问:在例题1的图中,B市、C市的详细位置应该标在哪里呢?请你在例题1的图中标出B市、C市的详细位置。2.尝试画图。⑴学生独立考虑怎样标出B市、C市的详细位置。⑵小组交流作图的方法。⑶尝试画图。老师巡视交流,参与局部小组讨论,辅导有困难的学生。3.组织全班交流。投影展示学生完成的作品。组织交流和评议,通过交流明白在图上标出B市、C市位置的方法。B市:先确定方向,用量角器量出A市的北偏西30°〔量角器中心点与A市重合,量角器0刻度线与正北方向重合,往西量出30°〕;再表示间隔,用1cm表示100km,B市间隔A市200km,在图上也就是2cm。C市:先确定方向,直接在图上找到A市的正北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