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读书报告3000字】_第1页
【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读书报告3000字】_第2页
【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读书报告3000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行政学:概念与案例》读书报告近几年,公共危机管理、应急管理已然成为行政管理学科研究的热点。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的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做好行政决策不仅是公共管理学的难点,亦牵涉到众多学术领域,决策本是决策者或决策主体对客观价值的一种主观反映、选择或回应。根据美国政治学家伊斯顿的观点,公共行政决策是政府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性的分配,不只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抽象的思想理念。我们一般认为,“价值”是社会上的正常人群都渴望获得的有形或无形的东西,如资源、权力、财富、能力、知识、声望等,主要表现为对稀缺性的占有。“权威性分配”则是指整个社会的权威机构---政治系统经由决策制定,将各种价值分配于体系内的成员。而具体分配什么,怎样进行分配,分配给哪些人等问题,始终关涉到某种价值取向,且负荷某种优先性价值。公共行政决策可谓是行政管理中的核心环节、基础性问题,尤其对行政领导来说,无时无刻不在做决策或选择。就抽象意义上的决策理论而言,其关键在于如何在决策过程中做好价值的排序问题,也即何为先,何为后,从规范性立场使得决策具有公共性。在具体实践中,决策便体现为决策方案的执行与实施、评估等。由于决策理论层面的认识有限、决策执行中的偏差等不可避免。加之,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社会发展优先序排列各有差别,因而,公共行政决策问题从理论到实践都层出不穷,很难真正实现理想化的制度安排。行政决策的目标指向是处理社会公共问题或追求公共目的,重点在于“公共”二字。因此,公共性即是公共行政决策的优先目标,如何达至公共一致抑或公共利益最大,便成了行政决策的最先考量。公共性可以说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概念,但遗憾的是,政府是由实实在在的个人组成的,具有明显的利益取向性。政府的行为规则也是由经济理性、社会理性与行政理性复杂交织的“理性人”制定的,政府的行为更是需要人去决策,而这些都不可避免地带有经济人的自利特征。因此,作为普通的行政相对人,我们没有任何正当的理由认为政府总是集体利益的代表和反映。政府同样也会犯错误,也会不顾所在社会的公共利益,去追求由政府成员所组成的集团的自身利益。个人或政府集团的自利动机何以形成公共利益?邻避困境的出现,选址为何选在A地而不是B地,往往不只由公众单方面决定。然而,行政决策的公共性决定了公共决策实质上是对社会资源分配的公平问题。任何的公共性结果都会出现一些人的受益,而是建立在取利于他人之上。故而,社会中的个体都会从自身最大的利益出发来对待公共政策,以求趋利避害。思想观念的差别、知识水平的高低以及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导致不同人有不同的、永无止境的利益需求。然而,社会实际存在的资源是有限的,多元化需求的无限与资源稀缺的有限性之间的不可调和,必然导致在分配各种具体利益和社会资源时产生价值冲突。[1在社会生活中,行政决策往往体现为政府在特定时间的价值取向,许多重大决策承担巨大压力的原因在于面临社会风险,风险又来源于决策。在农业案例的政策倾斜中,起点的公平性抑或是以效率为先导,这不仅涉及农业产业的公共性矛盾,更夹杂着农村基层社会中人情网络的构建是否到位。从学理层面来说,决策的公共性与决策参与主体的自利性矛盾不仅是一个基于价值选择的道德问题,也是人性本质的劣根性体现。这种冲突到底如何化解,从来都是学术界争议之焦点。然而,化解这一悖论,是难以做到的。经济学中的帕累托改进体现至政治层次上,无非是福利空间的提升、社会公平的获得,通俗地说是效率原则的背后,还有什么指标未能满足公众需求,还有什么补偿性因子存在。因此,我们可以做的是尽量减少公共性受损的程度,而非彻底消除这一矛盾。对于任何一个值得探寻的问题都离不开历史维度的考察。公共行政决策价值也不例外。公共行政决策的特殊性就在于其不仅关乎个人性,更与社会性紧密相连接。无论是公共政策还是公共设施,都是个人实践活动在社会整体中的一种整体性结果。然而这种全局性结果深深根植于历史发展的框架之中,是个人与社会的利益趋向不同所致,反映着此种历史维度下个人与公共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种发展态势。社会学家布迪厄曾提出场域的概念,是从关系的角度思考现实问题。在高度分化的客观世界中,社会是由大量具有相对自主性的社会小世界所构成的,每个小世界又都有自己自身的逻辑和必然性,与其他世界相互作用。[7113那么,这个大世界中存在的公共性价值的差异究竟为何出现呢?追溯到场域中个人与社会的力量对比、所处位置的相较,我们可以发现,此种差异根源于相互面对的各种力量的距离和不对称的关系,也可以说这种关系反映到价值上也即是个人价值与社会整体价值的不对等。但是,任何场域都无法超越历史因素,每一个具体情况都应分别考察。当前时期的公共与个人的不对等,换言之,对邻避效应的受害者、公共政策中的弱势者的倡导,或许会出现难以克服的二律背反困境,但此种情况也是社会转型结构调整中不可回避的内部张力问题,折射到公众的权利与利益、公共领域与个人私域上的一种公与私难以调和的表现。[8历史前进的规律告诉我们,不管使用哪种决策规则、兼顾到多少方面,公共行政决策的结果都未必会一定是有效率的,更谈不上绝对的公共性价值。历史发展总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即是我们每个人总会身处于我们当前阶段的局限性之内,虽然人们会认知到历史局限的规律,合乎理性地去做前沿性地思考和建议,但毕竟很难将理想化的设计付诸实践,来寻求全社会的认同与满意。尤为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公共行政性价值探寻追求的是普遍性意义,但不同的时间段、不同场域的逻辑下的行为效果总会具有其独特性,伴随着不同价值冲突。微观场域下资本力量的悬殊、位置差距的不同均会带来差异性的结果,面对公共行政决策中的排序困难,甚至可以说今天的公共与个人的排序冲突所导致的独特性差异正好会成为未来改进的经验。因此,我们应该正视这种难以克服的公共性排序困难,循序渐进地去改善,而非一蹴而就地去凭借当前时段的惯习,甚至是过去式的思维来做短视效应的判断。目前我国改革已经全面步入深水区,改革中的公共行政决策更多倾向于以解决民生建设问题为先,也即是在发展基础上如何使得公平与效率更好衔接。“在制定农村发展的公共政策时仅有为农民利益服务的愿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思量地方政府扭曲公共行政决策的可能性及扭曲到何种程度的现实。”行政决策中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复杂,看似为着人民利益决策,但在实际中,又不得不考虑政策执行者、基层利益相关者的“小伎俩”。我国的许多民生工程在转型期这一历史条件限制下,现实中的理性与理论上的理性相互交织,探讨公共行政决策优先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在实践操作层面上来看,首先,应树立公共行政决策中公共性的价值理念,将公共性当作一种“秩序”来强化于社会各界内部,形成一种从“经济人”到“社会人”,再到“公共人”的转变,只有从公共性出发,公共行政决策才具有公信力。其次,应该以社会公众为本,将公民协商参与归入正规的程序内,建立一套利益群体恳谈机制,充分回应公众需求,给予公众发言的机会,让其感受到自己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