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计划经济第一人_第1页
陈云计划经济第一人_第2页
陈云计划经济第一人_第3页
陈云计划经济第一人_第4页
陈云计划经济第一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陈云:计划经济第一人百年百人排行榜第十五位(1905.6.13.~1995.4.10)【清光绪卅一年(乙巳)五月十一日生,终年89岁】透过新中国头40年政治经济之紧密联系、决策指挥之庞杂体制、内外环境之频繁变迁的表象,可以得出结论:陈云最有资格被视为中国特色计划经济体制的缔造者和精神领袖;在新中国头35年最高经济决策中,客观上而非名义上起基础性作用的思想——不但在当年把苏联经验修正得适合国情,更给后来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基础并预留了空间——应该以陈云为最高代表。陈云的历史地位,便由此决定。

我把高岗和我讲的话向党说出来,高岗可能觉得我不够朋友。但我讲出来,是党的原则,不讲出来,是哥老会的原则。——陈云(在高岗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1954)

工业经济是一种协作经济,“万事不求人”的想法是办不到的。——陈云(在西北协作区基本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1958)

农业问题,市场问题,是关系五亿多农民和一亿多城市人口的大问题,是民生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是重要的国策。为了农业、市场,其他的方面“牺牲”一点,是完全必要的。——陈云(《在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的讲话》,1963)

他(陈云)这个人是很勇敢的,犯错误勇敢,坚持真理也勇敢。在武昌……正确的就是他一个人。今年一月,也是他正确。他的话很有一些同志抵触,我就赏识。我看他这个同志还是经验比较多一点。真理往往在一个人手里……——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七中全会上的讲话,1959)

一个半世纪以来,振兴中国经济的努力,贯穿了一条主脉:工业化。从曾李左举洋务、容闳购机器、盛宣怀办招商、詹天佑造铁路,到陈启源斥资设厂、范旭东奠基化工、虞洽卿竞争航运、陈光甫创新银行;从张之洞推行“官商合办”企业、张謇发明“棉铁主义”、梁启超呼吁“以工立国”、孙中山草拟“实业计划”,到马寅初组织经济立法、宋子文改革币制、翁文灏统制工矿、孙越崎策反“资委会”;从郑观应倡“商战”、薛福成论“振百工”、马建忠议“富民”、严复译《原富》,到何廉率先工业调查、刘大钧阐释“五大关系”、谷春帆鼓吹“混合经济”、巫宝三计算国民所得……其间,工业化的实践和理论,由盲目到自觉,由笼统到专门,由局部到全局。但迄至1949年,其进展之缓慢,颇不尽人意。个中缘由,虽众说纷纭,客观事实则毋庸置疑——大规模工业化的实现,自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始。纵观世纪全程,岂能无视这一基本国情?

按说,以新中国头40年政治经济联系之紧密、决策指挥体制之庞杂、内外环境变迁之频繁,确定此项事功之首要代表人物,本非易事。但浏览若干权威史著后发现,结论似乎是公认的:陈云最具这一资格。

陈云,生于江苏青浦县(今属上海市)一贫穷农户。幼丧父母,由外祖母廖氏抚养,曾被舅舅立为嗣子,改名廖陈云。8岁入塾启蒙,次年进新学校。因家贫几度辍学,至14岁小学毕业〔注1〕。继而进上海商务印书馆学徒、当店员,从而跻身工人阶级。1925年入国民党,不数月入共产党。五六年间,由中共区县级负责人,升至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临时中央成员,曾任江苏省委书记。其党内地位升迁,除见识与能力外,跟他的工人成分有直接关系。〔注2〕例如,1956年毛泽东推荐他出任中共中央副主席时,仍特别强调了这一点。〔注1〕

1933年,陈云赴江西苏区,翌年当选政治局委员、常委,兼白区工作部部长。长征中,曾任军委纵队政委。1935年出席遵义会议,旋奉命到上海恢复中共地下活动,再赴苏联工作和学习。西安事变后,随王明到延安,任党中央组织部长多年。后改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1945年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再次当选政治局委员,旋加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出关参加领导东北解放战争。

陈云是最早接触财经事务的中共领导人之一。红军时期,曾负责管理军需生产。抗战中,主持过陕甘宁边区财经。1948年7月,兼东北财经委主任,在保障第四野战军军需供应同时,领导东北解放区的经济接收与恢复。这些阅历,使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核心中“有独立威信的人”和惟一“经济专家”。〔注3〕1949年5月受命进北平,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两个月后,在上海主持全国财经会议,研究制订稳定新解放区经济秩序的方案。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任政务院(后为国务院)副总理兼财经委主任。一年后任弼时逝世,遂递补党中央“五大书记”之末,与毛刘周朱并列,仍分工主持财经。

1949~1957这八年,分为“三年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两段。前段当务之急,不仅是统一财政金融、稳定市场秩序、制止恶性通膨,也不仅是配合巩固政权、支撑抗美援朝,而且要启动社会经济变革。后人无法想象,面对当时千头万绪、百废待举之危局,最高决策者们是如何应付的。但如所周知,恢复时期的经济成效,被视为中共掌权之初创造的一大奇迹,而载入史册。当其时,陈云以中财委主任身份,提出按“抗美、稳定、建设”的次序即“把发展放在第三位”的财经工作方针〔注3〕,并据以主持制定和实施了相应部署。这一独特而关键的作用,显然没有他人能替代。此外,另一件事也非不说明问题:陈的身体状况,此后便大不如前了。〔注1〕

第一个五年计划自1953年执行,着手编制则始于1951年下半年。经“不断讨论修改,先后历时4年,五易其稿,到1954年9月基本定案”;至实施已逾三年、规定完成的前两年、实际完成的前一年,即1955年,由中共全国代表会议讨论同意,提交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注4〕

1952年11月,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直属于毛泽东任主席的中央人民政府,跟周恩来任总理的政务院平行。首任主任,是原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兼东北行政区主席高岗。而早在1949年全国解放以前,东北已开始实施经济计划,而且跟苏联签有贸易协定,被称为“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试验场所”和解放后六大行政区中“最进步的大区”。〔注3〕尽管如此,谈“一五”而绝口不提高岗〔注4〕,固然难称信史;但以高曾挂名国家计委主任近两年,就断言“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是由他来负责贯彻实施的”〔注5〕,亦与史实不合。事实上,早在高岗到任之前一年多,陈云就已受命筹划“一五”,翌年随周总理出访莫斯科求援,归国后,则主持审定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并制订运作规则。为让他全力以赴,也因他身体欠佳,中财委事务由薄一波代理,以致陈甚至没参预1953年税制调整。同期,高岗刚进京即投入权力角逐,借毛批评“新税制”之机,在全国财经会上发难,“批薄(一波)射刘(少奇)”;又四处串联,妄图取刘少奇二把手地位而代之。阴谋破败后,于1954年自杀身亡。〔注6〕可见,高的精力既不在此,且半途而废,所以在“一五”中的作用不能跟陈云相提并论。

以今日眼光反观“一五”,其意义不止于计划本身的初次编制和实施。在当时条件下,借鉴苏联经验,争取经济技术援助,已成既定国策;然而,如何使之适合国情,实乃一大难题。众多党政领导人和专家,对此固然都有过说法,但就修正苏联模式而提出有系统之具体思路,并付诸了实践的,首推陈云。

陈云关于中国工业化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农轻重按比例发展、计划要以市场为补充等观点,形成于编制“一五”之初。初稿刚完成,他担心重工业比例过高、基建规模过大,乃提出“避免冒险主义”,把“市场能不能稳定当作社会主义成败的标志”。他说:“我国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工业化不同……资本主义在盲目中依靠自然调节,能够相当地按比例发展,而我们说要按比例发展是从长时间算的,在短时间内,只是力求建设与消费、重工业与轻工业之间不要脱节太远,实质上并不是按比例的发展。吃穿的供不应求,实质上是工农业矛盾的反映。”〔注1〕

1956年,“一五”成就斐然,“三大改造”突飞猛进。就在毛泽东大声疾呼“反右倾”之际,陈云却和周恩来一唱一和“反冒进”:年初,指出“计划偏紧”;年中,部署压缩基建;年底,断言“冒了”。这进一步表明,陈的主张,跟苏联模式有不小的差异。他“提倡更大限度地发挥市场作用和限制过度的集中化”,并“对过分强调重工业的危险作出了敏锐的评价”。〔注7〕当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陈当选政治局常委、副主席,位居文革前“七大领袖”(毛刘周朱陈林邓)第五位。

1957年夏召开八届三中全会,毛首次批评“反冒进”。两个月后,陈云便请假病休,躲过了翌年初南宁会议上毛的当面批判。事后虽不得不反复检讨其“右倾”,同时仍屡次提到“一五”没把“轻重缓急分得再清楚一点”的“教训”。〔注1〕1958年一年里,陈多次离职休养,但一有机会便对“高指标”提出异议。至大跃进弊端显露,毛开始考虑“纠左”,才表示欣赏陈的“坚持真理”。陈云没出席扭转了“纠左”进程的1959年庐山会议,理由仍是因病疗养。9月,党中央基本建设委员会成立,陈兼主任。尽管这被认为“降居次要地位”〔注8〕,但他似乎并不在意,连赴各大协作区召开会议,调查部署基建工作。〔注1〕

史家认为:作为新中国头8年的“中央经济主宰”〔注3〕,陈云“从不俯首帖耳顺从苏联模式,因此赢得了毛的敬重”〔注8〕。或许,毛之反感苏联,主要是出于政治考虑,经济上的歧见未必是决定性的。然而,在中共党内民主生活退化和急躁情绪升温的五六十年代,每当经济出大问题,毛总会向陈“请教”、拿陈说事,以示“纠左”。这就使陈云上述政策主张得以传播,从而影响到更多人。至大跃进失败,毛退居二线,刘少奇、邓小平主持调整的思路,则被认为“是按照陈云的长期性建议制订的”。〔注9〕60年代前期,陈云提出压缩基建、进口粮食、对几种商品实行高价、精简职工和动员城市人口下乡等重大政策,并支持邓子恢提出的“三自一包”。有论者断言:其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者重新掌握了经济大权”,“标志着中国彻底摆脱了把重工业发展置于一切经济部门发展之上的斯大林主义经济战略”;而陈本人成为“恢复政策的设计者”,乃是“理所当然”的。〔注8〕等到毛决心发动阶级斗争和群众运动以证明其理想之时,陈随即被扣上“一贯右倾”帽子。文革初,陈云不明不白失去党中央副主席身份,遭到批判,下放“蹲点”。至1972年回京,受周恩来委托,搞起了“外贸研究”。〔注1〕

1976年夏秋,陈云参与了粉碎四人帮的策划。据说,他起初对逮捕的办法不以为然,后来表态:“也只好如此了。但下不为例!”〔注9〕两年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复任中央副主席,兼中纪委第一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和财经委主任。他在会上说:“六十年来,无论苏联或中国的计划工作制度中出现的主要缺点:只有‘有计划按比例’这一条,没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还必须有市场调节这一条。所谓市场调节,就是按价值规律调节,在经济生活的某些方面可以用‘无政府’、‘盲目’生产的办法来加以调节。”又针对当时的“洋跃进”说:“三年之内不增加基建开支,搞‘铁公鸡,一毛不拔’,‘置之死地而后生’。有人说这样耽误了时间。从鸦片战争以来耽误了多少时间,再‘耽误’三年有什么了不得!过去讲我是‘右倾机会主义’,那就再‘机会主义’一次吧”。邓小平当即表态支持。〔注1〕所以费正清说:改革开放起步的一大标志,是“经济学家陈云的思想开始受到重视了”。〔注10〕

在新中国经济建设中发挥正面作用的,当然不止陈云一人。即使在疯狂时期,也有邓子恢、杜润生、彭德怀、张闻天等高层领导,马寅初、孙冶方等经济学家,更有无数基层干部群众,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几度占主导的错误政策,有过公开半公开的抗辩,特别是无声无形的抵制。此外,还不可低估两个基本事实:旧中国遗留的工业基础,远非“一张白纸”;而50年代“苏联技术援助和资本货物的重要性,不论如何估计也不为过”。〔注3〕

然而,迥异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尽管代价巨大,且其经验未必放之四海而皆准,或许也非历史决定论者所断言的那么“必然”;我们终究是通过此种而非别种模式,实现了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进程的质的飞跃。今天可以说,作为整体,其历史使命至80年代业已完成。但谁能否认:它的影响既延续到今天,也必延续到将来?谁又能断言:这影响对今后市场经济的完善,仅仅是一种障碍或掣肘,全无“纠偏”作用?何况,在计划经济时期,陈云不仅逐渐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更始终坚持了从国情出发,“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的态度;而后者,又体现在1980年他率先讲出、后来广泛流行的说法:“摸着石头过河”。

海外史家分析五六十年代中国经济管理模式时,把陈云的主张概括为“将决策权转给生产经营者自己掌握”,把毛泽东、刘少奇的主张概括为“将权力下放给某些下级或地方行政机构”(即党的系统和政府系统),以此分成两种不同的“分权模式”;而毛、刘的主张,虽有明显差异。但都被认为在较大程度上沿袭了现成的俄式高度集中的计划模式——高岗则被认为是“照搬”该模式的代表。〔注7〕此说或失之于简单化,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陈云最有资格被视为中国特色计划经济体制的缔造者和精神领袖;在新中国头35年最高经济决策中,客观上而非名义上起基础性作用的思想——即不但在当年把苏联经验修正得适合国情,更给后来改革开放提供了经济基础并预留了空间的种种思路和做法——应该以陈云为最高代表。陈云的历史地位,正由此决定。

至于把陈云排在张謇之后,是因为:首先,他在最高经济决策中的个人作用,毕竟是通过中共中央两代领导集体实现的。其次,新中国的经济战略、经济政策,跟以刘大钧、谷春帆等为代表的民国后期“工业化派学者”的思想,以及民国时期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的演化,在实质上有着继承的关系——如戴金珊所说,“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和我们毕竟存在同一块土地,面对同样的传统”,而“历史是割不断的”。〔注11〕第三,从较长期观察,我们不应忽略:实行了40年的计划经济,今天看来,实具有过渡的性质;它留给后世的长期影响,与其说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