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机构建设规范及建设标准_第1页
疾控机构建设规范及建设标准_第2页
疾控机构建设规范及建设标准_第3页
疾控机构建设规范及建设标准_第4页
疾控机构建设规范及建设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疾控机构建设标准与规范的应用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温新玲Email:wenxl302@163.comTel:876520302021/5/91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2009)、《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筑技术规范》(2013),根据本人对《标准》与《规范》的理解和在建设管理工作中获得的些许感悟,总结了疾控机构项目建设实施的具体作法,提供给各位同仁共同商讨,以便疾控机构在建设项目实施活动中参考。2021/5/92报告内容《标准》与《规范》的由来项目建设的规划与布局实验室建筑结构的特点与设计要求建设施工的一般要求项目工程检测和验收2021/5/93一、《标准》与《规范》的由来1《标准》2002指导性意见

2006征求意见

2009年正式出台2《规范》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市嘉定区卫生局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中国建筑技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2021/5/94二、项目建设的规划与布局1建设项目的基本要求2建设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3建设项目的选址4平面布局要求5总体设计时重点考虑问题6实验室功能布局

2021/5/951项目建设的总体原则疾控机构的基本建设在满足其功能的同时,必须执行国家现行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确保质量、节省能源和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应当结合当地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规划,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现状与发展的关系,坚持科学、合理、适用、节约的建设原则,体现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在保证基本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同时兼顾节约投资和降低运行能耗的因素,更好地保证和发挥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2021/5/962建设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疾控机构总体规划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是疾控机构在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计划与实施的重要参考依据。2.1建设规模疾控机构建设的规模是根据《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结合本辖区的服务人口数或核定的编制人员数来确定履行基本职能、完成基本任务所需的建设规模。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疾病机构的工作内容、工作量有所不同,因此建设规模也不尽相同。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各疾控机构承担的特殊工作适当扩大建筑规模。是疾控机构建设项目立项的核心依据。2021/5/97省、市、县疾控中心建设规模2021/5/982建设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2总用地面积。根据建设规模,按1.2—2.0倍的容积率标准,推算出规划用地面积(用地面积=建设面积/容积率)。这是移址新建征地的重要参考依据。如:建筑面积为1.4万方,容积率取1.2则:用地面积=14000/1.2=11666(17.7亩)2021/5/992建设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3建筑密度。应根据自身的条件来把握,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建筑占地面积宜考虑占总用地面积的40%以下,尽可能留足余地,便于其它设施的建设。在总用地面积不足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建筑密度指标,可以考虑在当地规划政策支持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楼层数量,减少建筑占地面积。2021/5/9102建设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4绿化面积。应符合当地城市园林绿化管理部门的绿化率要求。一般情况下,园林绿化面积应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根据疾控机构实验室的特性,选用有利于净化空气、防止污染的植物品种。2021/5/9112建设项目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2.5各类用房面积按建筑面积分类构成比,计算实验室用房面积和其他工作用房面积。2021/5/9123建设项目的选址3.1项目基地选择必须符合当地城市规划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应节约用地,不占或少占良田。3.2项目基地应满足疾病控制工作和实验室科学实验的要求,并应具有水源、能源、信息交换和协作条件,交通方便。以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3.3项目基地应避开易燃、易爆、有害气体、噪声、振动、电磁干扰和其它污染源,避免实验室数据受到影响;对实验室自身产生的上述危害,亦应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防止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4项目基地应远离食品和饲料生产、加工、储存,家禽、家禽饲养,畜禽产品加工等企业50米以上。2021/5/9134平面布局要求

总平面设计应包括用地范围内各类工作用房平面布置和室外道路、公用设施管网等的综合设计及环境设计等。在建筑空间和平面规划上分为四大功能区:实验检验区、综合业务区、行政办公区、后勤管理区。行政办公区实验检验区综合业务区后勤管理区2021/5/914各大功能区相应可以进一步细分由不同的模块组成实验检验区:微生物实验模块、理化检验模块、毒理实验模块(分散式布局)毒理理化微生物综合办公楼2021/5/915地市级疾控机构布局微生物理化毒理综合办公楼后勤保障楼2021/5/916住宅楼卫生应急楼微生物楼综合办公楼理化楼2021/5/9174.1综合业务区:行政办公模块、业务办公模块、信息处理及应急指挥工作模块、社会服务工作模块;根据业务需求和功能需要,设置传染病防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综合业务、培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各类业务办公用房2021/5/9184.2后勤管理区:设置实验用品库房、一般化学试剂库房、化学危险品库房、应急物资贮备库房、冷库、中心供应站、仪器设备维修用房、污水处理设施用房、通风空调设备机房、配电房、泵房、车库、消防设施用房等保障用房和餐厅、运动场、宿舍等。2021/5/9195总体设计时重点考虑问题

5.1整体布局应坚持科学、合理和节约用地原则,新建疾控机构用地应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适当考虑未来的发展。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地物、水面和空间以及现有的公用设施等。5.2主要建筑物应有良好的朝向,建筑物间距应满足卫生、日照、采光、通风、消防等要求。5.3在功能分区明确的基础上,做到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科学设计人流物流,做到洁污分区,避免交叉感染。5.4住宅不宜建在工作用房区内,当建在同一区域内时,则应相互分隔,另设出入口,并应符合防止污染及干扰的有关规定。5.5实验用房与其他工作用房宜分开建设,实验楼的位置应设置在年平均最小风频上风向,充分考虑实验项目中有害因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021/5/9205总体设计时重点考虑问题5.6必须设置三废处理的场所与设施,并满足有关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要求。5.7室外道路、管网、绿化、停车场等应合理布局,并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5.8各类公用设施管网应综合布置,并与室外环境设计相结合,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使用和维护,并留有发展余地。5.9环境设计应符合当地主管部门的绿化要求,且宜适当提高绿化率。绿化植物品种的选用应有利于净化空气、防止污染。5.10由于条件所限,确需将实验、业务、行政办公等各功能用房集中在一个楼宇的,宜将实验用房置于楼宇最上部,保证实验用房呈独立区域,并处理好交通关系,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避免不同类别的人流、物流相互混杂。2021/5/9216实验室功能布局疾控机构实验楼建筑应由实验用房、辅助用房、公用设施用房等组成。其设计应合理安排各类用房,做到功能分区明确、联系方便、互不干扰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能,实验室所承担的检验检测任务主要是微生物实验、理化实验和毒理实验等。在建设规划时,根据实验室不同的专业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分设微生物实验楼、理化实验楼和毒理实验楼,但由于受到用地面积以及投资规模的限制,也可以考虑在规划布局时,将三项功能集中在一个建筑物内进行设计布局。2021/5/922实验室集中式布局2021/5/9236实验室功能布局6.1横向布局实验楼楼层平面宜设计为长条形、中廊式,垂直主通道宜设置在楼层平面总长度的1/3-1/4端,以总长度的1/3-1/4为界限,长端作为实验区(包括毒理实验室、理化检验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和其它功能实验室等),短端作为办公和生活区(包括实验人员的办公室、洗手间和学术会议、接待休息室、管井及垂直通道等)。2021/5/924实验室横向布局平面图实验区垂直通道区生活区办公区更衣区垂直通道区隔离门2021/5/9256实验室功能布局6.2纵向布局(实验室采用集中式布局时)楼层上部设毒理实验室动物饲养间布置在实验楼顶层,依次设置洗消室、模型制作室、功能观察实验室、动物解剖室、病理室、生化室、临床化验室等。实验楼楼层由高到低依次设置毒理实验室、理化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等。楼层中部设理化实验室依次设置色谱实验室(包括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离子色谱、气质联用、液质联用室等)、普通化学实验室(食品、化妆品、饮用水、室内空气、生物样品、健康相关产品和仪器分析的前处理及急性中毒产物分析室等)、光谱实验室(包括原子荧光、原子吸收、等离子发射、等离子发射-质谱联用等)。楼层下部设微生物实验室设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包括P3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肠道细菌检测实验室,食源性病原菌分离鉴定实验室,呼吸道病毒实验室,肠道病毒实验室,HIV确认或初筛实验室,结核病参比实验室等)、卫生微生物实验室(包括食品、化妆品、水质、涉水产品和健康相关产品微生物实验室,霉菌分离及鉴定实验室等)2021/5/926实验室纵向布置示意图2021/5/927三、实验室建筑结构特点与工艺要求实验楼建筑结构的特殊要求

通用实验室工艺设计要求专用实验室工艺设计要求2021/5/9281实验楼建筑结构的特殊要求抗震特殊设防类: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实验室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按承担中试和存放剧毒的高危险传染病病毒任务实验室的建筑或其区段,如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含地下室和技术夹层)、菌毒种库等,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特殊设防类,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防止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2021/5/9291实验楼建筑结构的特殊要求抗震重点设防类:对于不承担上述任务的县、县级市及以上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实验室,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重点设防类,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结构:实验楼建筑结构宜采用框架(剪)结构或钢结构的标准单元组合设计,便于实验室在以后的改、扩建时灵活设置。耐火等级:建筑物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2021/5/9302通用实验室设计要求实验室建筑与室内的专业工艺设计,不但需要体现出专业的整体概念,又要能传达交流、互动的思想。实验室标准单元组合设计应满足使用要求,并与通风柜、实验台及实验仪器设备的布置、结构选型以及管道空间布置紧密结合,还要考虑到未来的变化发展,以开放式、灵活性的布局满足实验室的发展需求2021/5/9312.1开间与进深通用实验室标准单元开间应由实验台宽度、布置方式及间距决定。实验台平行布置的标准单元,其开间宜为7.0m-8.0m,1/2标准单元开间以3.6m为佳。实验室标准单元进深应由实验台长度、通风柜及实验仪器设备布置决定,且不宜小于6.6m,以7.0-8.0m为佳。2021/5/9322021/5/9332.2门与窗1/2个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m,高度不应小于2.10m。一个及以上标准单元组成的实验室的门洞宽度不应小于1.20m,高度不应小于2.10m。有特殊要求的房间的门洞尺寸应按具体情况确定。实验室的门扇应设观察窗。外窗的玻地比不小于1/6,可开启窗扇不小于外窗面积的1/3。底层、半地下室及地下室的外窗应采取防虫及防啮齿动物的措施。2021/5/9342.3走廊与楼梯实验楼中廊式走道宽度应不低于1.80m。走道地面有高差时,当高差不足二级踏步时,不得设置台阶,应设坡道,其坡度不宜大于1:8。主通道楼梯,其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17m。实验楼应安装电梯,且至少设有一部货梯或有一部客梯可兼作货梯。有条件的宜设置独立的污物电梯。2021/5/9352.4卫生间与更衣间卫生间离最远工作点的水平距离一般不应大于50m。卫生间应设前室,并配备洗手盆及镜箱。男厕所设大便器和小便器各不宜少于两具,女厕所大便器不宜少于两具。卫生用具间,可独立设置或与厕所结合设置,其内应设拖布池及拖布吊挂设施和地漏。实验楼各楼层宜设更衣间,每人使用面积不宜小于0.60平方米,且应设更衣柜及换鞋柜。更衣间可采用集中式、分散式或两者结合的布置方式。2021/5/9362.5层高与净高实验楼层高宜为3.6m-4.2m,带技术层的楼层层高宜为5.0m-5.6m。普通实验室室内净高宜为2.6m-2.8m;专用实验室的室内净高应按实验仪器设备尺寸、安装及检修的要求确定,如有洁净度、压力梯度、恒温恒湿等特殊要求的专用实验室净高宜为2.6m。走道净高不应低于2.4m。2021/5/9372.6围护结构与选材实验室内的围护结构应采用阻燃的轻质材料,在满足不同实验室功能的前提下确定各房间的围护面积。材料应满足牢固、保温、防火及表面光滑平整、吸附性小、无眩光、耐腐蚀、易清洗的要求。实验室地面材料应满足耐腐蚀、耐磨损、易冲洗及防滑的要求。洁净实验室,负压生物安全实验室以及其它有特定要求的实验室地面材料还应满足整体无缝隙的要求。实验室墙面与墙面之间,墙面与地面之间、墙面与顶棚之间宜做成半径不小于30mm的半圆角。室内应减少突出的建筑构配件及明露管道(除实验集中供气管路外)2021/5/9382.7通风与空调实验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通常会暴露或产生各种有毒、有害气体或气溶胶。这些物质需要及时排除,避免造成室内的污染,保障实验人员的健康与安全,防止检测样品的交叉污染,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实验室通风是实验室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2021/5/9392.7通风与空调2.7.1实验室空调通风系统应根据实验室工艺和操作要求,结合室内实验通风设备的位置确定送排风口的位置,在保证实验人员、实验环境、实验对象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满足实验工艺要求和人员舒适要求的室内环境和气流组织。2021/5/9402.7通风与空调2.7.2凡在使用、操作、实验过程中有或者产生异嗅、生物安全危险气体、有害气体/蒸汽、霉菌、水汽和潮湿作业的用房应设置机械排风系统,并保持房间相对邻室或走廊的负压。当污染源相对集中、固定时,应优先采用通风柜、排气罩等局部排风措施;当污染源多点散发时,宜采取全面机械通风措施。除实验室环境和实验工艺有特殊要求的房间外,其他实验室应结合气候条件,充分利用自然通风。2021/5/9412.7通风与空调2021/5/9422.7通风与空调2.7.3凡有不同室内环境要求、不同生物安全等级要求、不同使用时间要求或使用中可能产生严重污染物的房间,应分别设置独立的空调通风系统。如等离子光谱仪/质谱仪检测室、二恶因检测实验室、负压生物安全实验室、洁净实验室等。2021/5/9432.7.4普通实验室温度在冬、夏季分别设置19—21度、25—27度为宜;新风量要求室内换气次数为6—8次/小时或根据在实验室实验人员的数量计算40m3/人.小时新风。2.7通风与空调房间名称冬季室内温度(℃)冬季室内湿度(%)夏季室内温度(℃)夏季室内湿度(%)换气次数理化实验室19~21≥3025~27≤706~8样品室14~16-24~28≤652~3毒菌种室14~16-24~28≤652~3洗涤消毒室20~22≥3025~27≤656~8微生物实验室19~21≥3025~27≤75根据风量平衡确定2021/5/9442.8给水与排水实验楼给水管网有普通用水和消防用水管网,有条件的实验楼宜设置集中供纯水管网,管网分别设置。排水分为理化实验污水、生物实验污水和生活污水三大类,通过不同的污水处理池处理达到排放标准后,进入市政管网。给水管道和排水管道,应沿墙、柱、管道井、实验台夹腔、通风柜内衬板等部位布置。不得布置在遇水会迅速分解、引起燃烧、爆炸或损坏的物品旁,以及贵重仪器设备的上方。室内所有管道均为暗装。普通给水管宜采用PP-R管,热熔连接;纯水管应采用不锈钢管,水管压力应大于1.0MPa。实验废水排水管宜采用内外环氧树脂涂层铸铁排水管,卡箍连接,其余排水管可采用U-PVC排水管。2021/5/9452021/5/946污水处理一体机2021/5/947地埋式污水处理装置2021/5/9482.9供电与照明实验室电力负荷应满足二级以上的负荷配置。三级及以上生物安全实验室、大型分析仪器室、菌毒种室、冷库等用电宜满足一级负荷的配置。在设计实验室供电总容量时,配电系统设备和线路宜预留20%的备用容量。有特殊要求的仪器设备宜设置独立的接地系统。实验室一般照明以嵌入式格栅荧光灯为主,特殊实验室内采用专用密闭洁净灯具。应急照明宜设计在实验楼门厅各楼层主要出入口、疏散楼梯间及走道、安全出口处等设置疏散诱导指示和应急出口指示灯。2021/5/949实验楼各功能室照度值表2021/5/9502.10通信网络与安防及消防在实验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需求合理配置数据终端和语音终端。经济状况较好的疾控机构在局域网设置时,可以考虑采用有线网络加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楼宇的全覆盖。安防监控系统宜使用全矩阵视频系统,采用硬盘录像机录像,保安控制室根据画面进行监控。在实验楼各个出入口安装门禁系统,系统采用计算机多重任务的处理,能对实验室各监控部位的位置,通行对象及通行时间等进行实时控制或设定程序控制。消防宜采用总线式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所有现场的报警设备均通过地址码装置进入总线,通过报警控制器及控制模块,系统实现自动喷淋、非消防电源切断、新风机关闭、排烟机开启、消防广播启动等一系列控制。2021/5/9513专用实验室工艺设计要求特殊用途实验室对疾控机构而言,由于开展的工作内容有差异,需求也不尽相同,现就几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实验室做一些介绍,供大家在建设中参考。2021/5/9523.1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以生物安全为核心,在保护实验人员安全和实验室周围环境安全的同时,满足实验对象对环境的要求。在生物安全实验室设计和建设中,应严格参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执行。2021/5/9533.2基因扩增(PCR)实验室基因扩增实验室是疾控机构病原微生物鉴别和实验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国家没有出台基因扩增实验室建设规范。因此,在其实验室的工艺设计和施工上宜满足下述要求。2021/5/9543.2基因扩增(PCR)实验室3.2.1组合式基因扩增实验室由四个实验过程的实验用房相邻布置形成独立实验区域。由于实验间集中布置,易造成相互干扰,故对各个实验用房有一定的屏障要求。3.2.2面积试剂配制室20-25平方米,样品处理、核酸扩增、产物分析室各为18-20平方米,与1.2米宽的专用走廊相连接,每间实验室入口设缓冲间。2021/5/955PCR实验室分区组合式:试剂配置室核酸扩增室产物分析室PCR专用走廊样品处理室缓冲缓冲缓冲缓冲2021/5/956四区的空气流向2021/5/9573.2基因扩增(PCR)实验室3.2.3材料实验室天棚和围护结构采用50mm彩钢板,阴阳角宜采用半径不小于30mm的半圆角铝,地面采用无拼缝的进口PVC或环氧树脂自流坪。3.2.4气流组织在试剂准备室和样本制备室设置为微正压实验室,以防外界含核酸气溶胶的空气进入造成污染;在核酸扩增室和产物分析室设置为微负压实验室,以防含核酸气溶胶的空气扩散出去污染试剂与样本。2021/5/9583.3艾滋病病毒确认/初筛实验室HIV确认/初筛实验室是艾滋病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实验室所提供的检测数据是掌握艾滋病的流行状况并进行监控的重要依据。艾滋病检测实验室建设应参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省、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实际,进行合理的布局设计与施工。2021/5/9593.3艾滋病病毒确认/初筛实验室3.3.1HIV实验室设计应满足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的各项要求,并符合三区两通道的原则,区间以传递窗作为物流通道,每区应有明显标识。3.3.2实验室使用面积根据其工作量的大小及实验目的的不同来确定,一般以40-70平方米为宜,污染区面积不宜小于平方米。33.3实验室天棚和围护结构采用50mm彩钢板,阴阳角宜采用半径不小于30mm的半圆角铝。地面采用无拼缝的进口PVC或环氧树脂自流坪。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门上贴有符合要求的BSL-2实验室危险标志。2021/5/960

平面布局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血清库HIV初筛、确认实验室2021/5/9613.3艾滋病病毒确认/初筛实验室3.3.3实验室每个分区应设有脚踏式或感应式洗手池(水池深度应在400mm以上),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在污染区设有冲洗眼睛的设施。3.3.4污染区内除配置必要的检测设备外,还应设置生物安全柜、小型高压灭菌器等。3.3.5清洁区内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用品的设施,在实验室入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有条件的可设专用淋浴设备。3.3.6实验室设置必需的计算机、传真机、电话等,便于实验结果的外传和信息的互通。2021/5/9623.4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实验室3.4.1平面布局根据实验室内部布局将实验室原有房间分隔成仪器间、样品前处理间、缓冲间、更衣间和设备间,各个房间功能和作用2021/5/9633.4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实验室3.4.2室内环境指标2021/5/9643.4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实验室3.4.3设计要求:(1)按照《洁净厂房设计规范》进行设计,保证实验室室内洁净度和室内正压,可设计自控系统,集中控制。新风在室外采集。(2)选用的化学安全柜内洁净度等级为百级,柜内为垂直单向流,设计风速为0.42m/s,化学安全柜相对于房间内压力为负压,开口面风速为0.5m/s,保证酸气不外溢,可采用全送全排通风方案,保证洁净度的送风量全部采用新风,维持开口面风速的风量取自室内。(3)结构材料宜采用彩钢夹芯板制作。地面材料在基层采用水泥自流坪,表层采用抗静电免维护的PVC地板。2021/5/9653.5样本储存室检测样本是实验结果准确性溯源的重要证据。而样本保存条件的适宜性,对保证样本质量与安全性至关重要,所以对其保存的环境温湿度条件控制、生物安全防护、监测记录等方面需进行严格要求。样本数量对样本室的规模提出了具体要求。2021/5/9663.5样本储存室3.5.1主要技术指标样本储存室温度:0℃-60℃可调,湿度:0-100%RH可调;温度精度±1.0℃:湿度精度±3%RH:温度分辨率:0.1℃,湿度分辨率:0.1%RH。3.5.2技术条件对储存室内温湿度进行24小时独立恒温、恒湿控制和不间断监控记录系统。根据不同样品储存条件的要求设置控制范围,一旦超出设定条件自动调节或自动报警,实现温湿度检测与环境温湿度的有效控制,数据自动记录、备份、不可更改等。可实时采集温、湿度数据,全程跟踪温湿度变化情况。3.5.3用房面积可根据工作量的大小来确定储存室的面积2021/5/9673.6生物样本培养室随着疾控机构监测范围的扩大,监测项目的不断增加,各类生化与病原检测项目所涉及的培养管、培养皿基等试验材料明显增多,采用温箱等小容积的环境条件,对工作效率与便捷性均带来诸多局限,生物样本培养室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对其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2021/5/9683.6生物样本培养室3.6.1主要技术指标温控范围:20-60℃可控;温度波动:±0.5℃;温度偏差:±1℃;有效容积根据常年样品量的大小确定,一般以8-20立方为宜;运行方式:温度可调,分布均匀,恒定运行。3.6.2室体结构与用料库体五面为双面彩钢保温库板(50mm),固定支撑铝材横梁,铝型材板包边;地面PVC并密封。2021/5/9693.6生物样本培养室3.6.3技术要求(1)可编程逻辑控制仪触摸屏显示器,远程集中控制与数据自动采集监测与记录,时间、温度、各类操作集成控制,具备风机循环、电热、超温保护、异常报警、加热器PID闭环控制功能,保持温度高稳定性。(2)电热防干烧,风机故障或风管内温度过高时自动切断整个电源,同时报警,电加热与风机联动,加热器防MC粘连,SSR无触点关断,加热器连接耐高温(3000℃),室内防爆型照明灯。(3)热风循环风系统为下送上回循环,排风和循环风系统独立工作。2021/5/9703.7媒介生物人工气候室疾控机构为开展蚊蝇等病媒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养殖及其他环境试验,需要建立媒介生物人工气候室。它是通过模拟自然气候条件,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浓度,通风换气等指标,采用时间程序控制,实现时段变换和周期循环的模拟试验平台。2021/5/9713.7媒介生物人工气候室3.7.1主要技术指标温控范围15℃~40℃,精度±1℃,湿度控制范围:40%RH-95%RH,光强:0-2万Lux,内空尺寸:4m×5m×4m。3.7.2结构要求要求外壁宜采用双面彩钢岩棉夹心板,岩棉厚度50mm,钢板厚度0.5mm。配以性能优良的保温层,其密度及板厚达到试验要求。门上安装有双层玻璃观察窗。室内各结合部位连接密封良好,按照无菌间要求设计实施。3.7.3技术要求(1)系统采用实时自动,定量调节,信息的采集、处理、控制和储存可以人工或自动的方式进行。(2)室内的空气经过回风口到综合空气调节箱内,按控制器设定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在综合空气调节箱内经过降温(或加温),除湿(或加湿),经过保温送风管路、送风口均匀送到室内,使室内的温度,湿度等参数均匀,波动范围小,恒定精度高。2021/5/9723.8空气消毒实验室

空气消毒实验室是从事空气消毒研究、空气消毒剂和空气消毒与净化设备消毒、除菌效果评价的专用试验场所和技术平台。疾控机构为满足消毒产品卫生检测要求,需要建设模拟空气消毒实验室。2021/5/9733.8空气消毒实验室3.8.1主要技术指标温控范围15℃~40℃,精度±1℃,湿度控制范围:40%RH-95%RH,面积为45m2,内设2个1m3气雾消毒柜与2个20m3模拟消毒室。运行噪音≤55db,照度≥300lux。2021/5/9743.8空气消毒实验室3.8.2技术结构要求(1)模拟消毒室。采用优质不锈钢框架的全玻透明结构,圆角,并加以防腐处理。内环境洁净度为万级,并有喷菌、喷药、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