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圆成特征及其成因_第1页
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圆成特征及其成因_第2页
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圆成特征及其成因_第3页
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圆成特征及其成因_第4页
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圆成特征及其成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杜甫诗歌沉郁风格的圆成特征及其成因邱旭【摘要】沉郁顿挫是指杜甫诗歌的主导风格,已成定论.但是沉郁风格所蕴含的深广的诗学内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仍然有待深入开掘.文章将〃沉郁”析而论之,认为其兼有〃意”的深邃厚重,〃境”的宏阔高远,〃情”的沉厚真挚,从而成就了诗歌思想内容的沉雄博大和艺术构思的深刻婉曲,并从文化心理的角度探究此种风格的成因.【期刊名称】《甘肃高师学报》【年(卷),期】2018(023)001【总页数】4页(P5-8)【关键词】沉郁;圆成;波澜老成【作者】邱旭【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汉语系,甘肃合作74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27沉郁是一种富有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源于长期积淀的民族文化心理,并经过历代文人心理体验的层积叠累,逐渐丰富深广,并得到了普遍的接受和认同。我国自古就有发愤著书的传统,〃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1]此人〃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2]侘傺抑郁,感伤悲愤的情感深蓄厚积,抒发在诗文中,呈现出一种深厚、崇高、永恒之美。这种创作形态,屈原、司马迁发其端,杜甫集其大成,韩、柳、欧、苏等大家袭其后,逐渐成为述作的不二法门。而建安时期〃风衰俗怨”的时代风气激发了士人忧世不治的历史担当,譬如朝露的生命忧患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催生出立言以不朽的人生追求,艰危多变的人生际遇造就了意境深邃、骨力遒壮的诗歌风骨。如曹操《苦寒行》写行军征战的艰苦,抒发内心的怫郁,真切豪迈;《短歌行》吐露年命易尽的苦闷和功业未就的忧思,梗概多气。曹植后期诗歌如《杂诗六首》等多作不平之鸣,忧愤深广。建安诗歌慷慨悲壮的风骨源自诗人深广的忧思和高情远致,从而给沉郁的传统风格注入了健康的苦闷、雄劲的气质和蓬勃的张力。建安风骨乃至盛唐气象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士人精神的重振。"初盛唐,士人把国家的意志个人化了,唐帝国的强盛再度被士人感知和认同,终酿成空前的生存迷狂,产生了盛唐气象。三种生存的压迫期(春秋战国、汉末建安、初盛唐)都驱动士人的创造热情,创立了非凡的文化与文明,凝聚了伟大的中华智慧。”[3]杜甫生活在士人精神重振的伟大时代,经历过开元全盛,又目睹了国家的残破和变乱。〃乃短咏长吟,激扬顿挫,蒿目者民生,系怀着君国”,[4]将满腔的忠爱之忱和忧民情怀一寄于诗,从而将传统的沉郁风格发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沉郁风格至’诗圣’杜甫,可谓圆成。其重大贡献是于’厚’、于’深’之外又拓之使'阔’”,沉郁风格’三维’于是乎大备。”[5]因此,杜甫诗歌沉郁风格以其意厚、境阔、情深呈现出含义深邃、意境宏阔、寄情遥深的鲜明特色,将传统沉郁风格推向圆成大备的崭新境界,后人难以企及。一、深邃厚重的诗意(一)意之厚重郁为奇文,而郁自何而生?概言之,有志士不遇、怀君忧国、仁民爱物、伤时感事、悲天悯人等一系列崇高、厚重、深邃的情感。这些都在杜甫诗歌里酝酿激荡,得到层积和沉淀,得到淬炼与升华,转为笔底波澜,所以能包罗宏富,含蓄深远,沉厚之至。〃公原本忠孝,根柢六经,沉酣于百家六艺之书,究天地民物古今之变,历山川兵火治乱兴衰之迹;一官废黜,万里饥驱,平生感愤愁苦之况,——托之于诗”。[6]“上感九庙焚,下悯万民疮”(《壮游》)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忧民情怀使得杜甫诗歌超出了以往诗人嗟叹个人不得志的悲鸣,自觉扛起了国家治乱兴衰的历史责任,反映了艰危变乱的时事,展露了仁民爱物的情怀,也成就了诗意的厚重。(二)意之深微老杜诗,人称〃诗中六经”。用意深微处不减春秋笔意,沉潜内转,思致绵密,钻之弥坚,味之无极。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说:“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登上高塔,诗人心中百忧翻腾,那所忧何事?这只有体察杜甫忠爱之忱才能作出准确的解读。令诗人深深忧虑的是天宝时事。诗的后半写道〃秦山忽破碎,泾渭不可求。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惜哉瑶池饮,日晏昆仑丘。黄鹄去不息,哀鸣何所投。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上面几句诗用意深微缜密,值得细论。山为安泰稳固之象,暗喻江山社稷,〃秦山忽破碎”,痛陈国家变乱和社稷崩摧,开元全盛日转眼成空,社稷有倾覆之危,尽在一个〃忽”字里。不禁要问,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巨变和国难,答曰:“泾渭不可求”,意即泾渭不分,即是清浊不分、贤愚不辨,忠奸不明,轻重莫辨。此论考之天宝时事,却为的论,深具识见。大唐的国运艰危,国事日非,一直发展到何种地步呢?〃俯视但一气,焉能辨皇州。”“一气”者,混沌不清,失却清明气象;不辨者,谗邪当道,妖氛笼罩皇州,上下茫然失策;不辨皇州,即不见帝德,不可见,无德可称焉。这些只能〃俯视”方才可见,君臣日夜欢娱,不恤国事,当然熟视无睹了。而明皇沉于淫乐,不顾国事,诗人〃回首叫虞舜,苍梧云正愁”。可见老杜所思所忠的不是某个统治集团的首脑,而是能够治国安民的有道明君,其忠君思想的价值地位也应给予再度审视和评价。现实是明君不可得,诗人喟然而叹〃惜哉”。君臣们日夜沉欢,瑶池饮晏。贤人像黄鹄一样高翔远引,避乱远遁。那些利禄之徒,只念妻子,不顾国事,谁来整顿乾坤,转乱为治。这是诗人深忧所在,也是郁而为诗的明证。杜甫诗用意深微缜密,可见一斑。(三)意之富赡流离漂泊中的耳闻目见,艰危变乱中的身历心感,成就了诗意的层积叠累,构成富赡绵密的多重诗意。如元稹所说,〃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7]被称作古今七律第一、旷代之作的《登高》后四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将多重意思层积堆叠,诗歌有了层积厚重之美。“‘万里’言流徙中离乡之远,此一悲也;’作客’漂泊,二悲也;'常作客’,言作客之久,居无定处,三悲也;’百年’言身已老,四悲也;疾病增多,五悲也;’登台’见满目秋色,六悲也;无亲无伴,孑然一身的’独登’,七悲也”;如此秋天,如此处境而登此高台,怎生不悲,焉能不悲。诗两句而已,说了这么多层意思。正如罗大经所说’十四字而已,含有八意’。"[8]二宏阔高远的诗境杜诗的沉郁不是个人穷通得失的消极喟叹,而是蕴含着胸胆开张的的豪纵心力,展现出纵横捭阖的扛鼎笔力。那种沉郁层积的情愫并没有让杜甫真的沉郁,广大的心量、浩荡的胸次和雄强的心力,全由他独有的拗折生新的千钧笔力脱出,从而造就出非凡的诗境,那种宏阔让人心胸开张,那种高远令人超乎尘外,那种伟丽让人意夺神骇。〃子美《洞庭诗》云:’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不知子美胸中吞几云梦也。”[9]说出了杜甫诗歌意境的宏阔。非但宏阔,而且伟丽。东坡《诗话》曰〃七言伟丽者,如子美云:’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而后寂寞无闻焉”[10]杜甫诗歌大境界,非大胸襟不能写。从心理结构角度探究,一定程度上源自沉雄的气韵和豪迈的情怀,比如〃《望岳》诗’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二句写’望’:一写望之阔,一写望之远。只十字写’望’亦遂尽。从来大境界非大胸襟未易领略,读此四句益信。”[11]此夕卜诸如〃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登兖州城楼》)〃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春日江村五首其—》),“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登楼》)都表现了境界宏阔,气象雄浑,而这种宏阔源自崇高的沉郁情感对胸襟的冲决和开张。三、沉厚之至的诗情杜甫的诗之所以能上继骚雅,下开百代,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将其蕴蓄的人伦情感经过淬炼和升华,达到沉厚之至、醇和之至地步。大者如〃义笃君臣,不忘忠爱”,小者如兄弟妻子,都至笃至厚,切挚动人。飘零忧国,忠君恋阙的感情和屈原称得上异代同调。杜甫的忠君其实是把自己拯世济民的政治理想寄托在君主身上,想通过〃致君尧舜上”的谏净和辅弼,再现〃煌煌太宗业”。士人的这一宏愿在封建时代只能寄希望于君王。所以杜甫在诗里表达出了不同以往的忠君恋阙之情,到了宋代推崇备至。苏轼说〃古今诗人众矣,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敢忘君也欤?”[12]飘零忧国的深情,在《北征》有突出反映:〃君诚中兴主,经纬固密勿。东胡反未已,臣甫愤所切。挥涕恋行在,道途犹恍惚。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杜甫的忧国从疏救房琯一事看,其忠君不忘切谏,意在裨补时政;受挫后心无怨尤,怀恋君父,一片敦厚。忧愤不已的是世乱时危,百姓流离,国家不治,超越个人了的穷通得失;流落饥寒,虽然位卑仍然不忘忧国,济世安民的宏愿时刻不离于心。杜甫爱国忧民的情怀具有历久弥坚,死而后已的特点。这是杜诗卓绝而高不可攀的重要原因所在。友道方面,杜甫是重情的益友,与李白的深情厚谊堪称佳话。〃寂寞书斋里,终朝独而思”(《冬日有怀李白》)的遐思遥想;〃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的苦口劝解和深沉担忧;“何时一杯酒,重与细论文”(《春日怀李白》)的倾心推许和诗艺切磋,称得上友道典范。兄弟情亲方面,〃凡关及兄弟朋友诸作,无不切挚动人”。[13]杨伦进一步说〃杜公寄诸弟诗无不佳,以其从真性情流出也”。兄弟死别的沉痛令他〃终身恨不平”(《不归》),舌L离生别后幸得团员的欣喜让他疾病顿消,〃乱离生有别,聚集病应廖”(《得舍弟观书》)。舌L离流落中的亲情,更真、更深沉、更具动人的力量。夫妇的感情至真至纯。《月夜》诗最为典型。〃只从对面着笔,只说闺中人如何想念远方的亲人:’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依徐幌,双照泪栏杆’,一个'湿’字,一个’寒’字,写尽了美丽善良的妻子的孤苦形象,也写尽了诗人无限同情与想思之意;而那一副照沐普天下的月光,将分隔两地的心,当下即是的接通了。”[14]四、圆成沉郁风格的心理积淀沉郁风格达到圆成的境地,有其独特的心理动因和感情积淀。在残酷艰危的时运中,与国家休戚与共,同人民哀乐相通,具有荷负百姓苦难的勇气和澄清天下的志气,是杜甫诗沉郁的心理动力。〃敢于正视惨淡的人生,坚决的站出来,为祖国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高唱。杜甫就是这少数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而忠实的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机的情况之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而以其所独具的’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高妙艺术手段,又足以将这种高贵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15]而多重心理冲突和激荡则是沉郁达到圆成境界的心理机制。(一)杜陵布衣的寒微地位与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杜甫生在士人精神空前振奋的伟大时代,有着宏伟的政治抱负,而〃终日坎壕缠其身”。“计公生平,惟为拾遗侍从半载,安居草堂仅仅年余,此外皆饥饿穷山,流离道路,乃短咏长吟,激昂顿挫,蒿目者民生,系怀者君国,所遇之困厄,曾不少芥蒂于胸中。自古诗人,固穷砥节,不陨其志,上下千年,唯渊明可以抗行,然后叹子美真天人也。"[16]困厄不遇砥砺了诗人心志,开豁了诗人心胸,淬炼了诗人见识,那种磅礴的气势、雄劲的张力、浩荡的意气很大程度上导源于这种错位的际遇和心理断裂体验的情感积淀。(二) 窃比稷与契的崇高自许与多病潦倒的人生际遇公少来蕴蓄奇才,自负不浅,有着〃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的崇高人生自许。在盛唐,有这样宏图伟愿的诗人很多。这与盛唐士人渴望建功立业的普遍的社会心态有关。如李白生当盛世,也自比宰辅,欲〃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知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与杜甫相比,李白不管是〃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书情题蔡舍人雄》),还是〃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都显得浪漫而迂阔,而杜甫的经纬济世策略则深具见识,老成谋国,且矢志不渝,盖棺则已。〃送兵五千人,驱马一万匹。此辈少为贵,四方服勇决。”四句诗说到用回纥兵助战,杜甫深感忧虑,〃来即易来,去或难去。盈庭大臣,共议拒虎吞狼,不如以少为贵,诚乃老成深忧至计”[17]“所用皆鹰腾,破敌过箭疾。圣心颇虚伫,时议气欲夺。伊洛指掌收,西京不足拔。官军请深入,蓄锐伺俱发。”(《北征》)金圣叹赞为〃窥先生之雄略盖世,诚使得用,诸葛公不足二也”。以为有无数筹划,盖世雄略。但是不幸的是负王佐之才,有意当世,而落拓不偶,所幸的是胸中蕴蓄的全部寄写在诗里,有忧世之谈,有经济之策,沉切迫至。因此杜诗达到的沉郁并非一般诗人所能造就。(三) 穷年忧黎元的悲悯情怀与人饥己饥的仁义担当杜甫的心时刻和百姓冷暖安危联系在一起,流离漂泊中还多次亲身体会到父老淳朴的深情:〃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羌村三首》其三)在自己生活艰难情况下,仍然推己及人,忧念那些生活更困难的人:〃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鸿洞不可掇。”杜甫对众生的悲悯情怀和目睹百姓流离失所的种种惨状,激发出诚挚慈悲的大爱。这给沉郁注入了真挚的悲悯和仁爱。(四)妻寒子饥的家庭遭遇与情圣的感情激荡杜甫最重亲情。但是,万里饥驱,备尝愁苦,妻子异地,幼子饿死,种种灾难愁苦,煎熬着情圣的心灵。一人亲历着时事艰危,一心荷负着天下苦难。家国一体的困苦,使得老杜感情沉郁而深邃,〃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北征》)和家人生还骤见,悲喜交加;看到儿女衣衫破敝,又添—悲;种种苦事,种种悲凉,交织冲击,给沉郁的诗风注入了动人的真情。杜甫诗歌的沉郁,集沉郁之大成,以其意厚、境阔、情深的特点,达到了圆成的地步。而渊源有自,源自诗人伟大崇高的心灵和世运时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