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3月独立作业(含答案)_第1页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3月独立作业(含答案)_第2页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3月独立作业(含答案)_第3页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3月独立作业(含答案)_第4页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3月独立作业(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3月独立作业(含答案)一、积累(22分)

1.(4分)醇chún香笃dǔ行斑斓典籍

2.(2分)B____________3.(2分)删去“使”

4.(8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__________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3分)D____________6.(3分)A

二、阅读

(一)名著阅读:(8分)

7.(3分)周进参观贡院撞号板嚎啕大哭,从一号哭到三号,哭到满地打滚,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这一看似极致夸张的举动,却又无不展现了周进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又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一直受着他人的嘲弄和冷遇,在周进的人生中,功名科举便是唯一目标。此外,这一举动揭露了科举制度下对读书人的人性扭曲和精神的摧残,也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批判

(评分标准:3分联系周进的人物经历进行分析得2分;目的意义1分)

8.(5分)

示例1:我为《儒林外史》的讽刺拟提纲。(1)比如《儒林外史》,在写守财奴严监生垂危之际,伸出两个手指头始终不肯咽气,家人纷纷猜测,只有妻子赵氏明白了这两个手指头的意思——一个灯盏里竟然了两茎灯草,太浪费油了。灭了一一茎灯草后,严监生果然把手垂下,放心离去。(2)说起讽刺,必然离不开夸张。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将人或事的丑陋面放大或者缩小,以突出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3)但是作者通过夸张手法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通过这样的描写,讽刺了他性格中吝啬、爱钱如命的一面。或细节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示例2:我为《围城》的讽刺拟提纲。(1)《围城》,钱钟书在评价方鸿渐的伪造文凭时,他把文凭比喻成遮羞布“这一张文凭仿佛在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2)小小的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新颖的比喻让人印象深刻,(3)达到了作者批评社会上不学无术、投机取巧现象的目的。

示例3:比如《我是猫》中,资本家的登场以金田夫人拜访苦沙弥拉开序幕,一登场,作者就率先通过夸张手法描写了金田夫人的大鼻子以揭露其丑陋的脸:她的眼睛像凿出来的陡坡一般,斜吊成两条直线,左右对立。所谓直线,是比喻其比鲸鱼眼睛还要细。独有鼻子大得出奇……斜眼、趾高气昂的大鼻孔,猫对金田夫人的第一印象,间接传达了资本家在作者心目中的丑陋形象:傲慢无礼,仗势欺人。

9.(3分)①树被救②柳先生替日本军官治病,惹怒百姓。③柳先生杀死日本军官,被处死。

10.(4分)(1)这里的“笑”是敷衍的笑,假意的笑;内心对日本军官的赞扬感到反感与厌恶。(2分)

(2)这里的“笑”既是对翻译官汉奸行为的鄙视,也体现其作为中国人的“风骨”及强烈的爱国之情。(2分)

11.(3分)

【示例一】颜老爷,他是饱受侵略之苦、憎恶日本侵略者的中国普通百姓形象。他这一形象是当时普通中国人的典型代表,推动全文情节的发展,有力地陪衬了柳先生爱国之情和不屈的风骨。

【示例二】翻译官,他是日本鬼子的走狗,他背弃国家,危害普通百姓。文末通过他的问话,点出了柳先生作为的原因;同时他是文中的一个反面形象,反衬了柳先生的爱国情操、坚贞不屈的品质。(形象1分,作用2分)

12.【示例】小说题目往往是全文的“文眼”,对揭示文章主旨有重要作用(1分)。本篇小说题目“柳先生的正骨膏”,不仅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同时还有力地暗示了文章的主旨(1分)。“正骨”不仅医治人们身体上的痛苦(1分),柳先生的所作所为还深深地刺激每个读者的神经,他正的是中国人的“风骨”,告诫我们做人不要忘本、要有气节和底线(1分),所以说题目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共4分)

13.(3分)(1)文本“超链接”方式帮助读者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2)护眼模式保护用户眼睛、降低阅读疲劳。(3)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数字化阅读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14.(4分)(1)加上“一定”,说明数字化阅读可能会导致“浅阅读”,但不是肯定的。使语言更加准确。

(2)材料二中的图标简明清晰地显示数字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方向都超过了书面阅读,引用的资料有权威性,更能体现数字化阅读将是未来阅读的主要方式。

15.(4分)对方辩友,我方认为数字化阅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阅读本身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与是否用数字化阅读无关。同时数字化阅读通过超链接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可以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和沉浸式体验阅读,促进阅读迈向深度化。而且根据数据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权威发布,数字阅读将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所以我方认为数字化阅读更好。

16、①:案件②:③③:从事、致力(各1分)

17、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每处1分)

18、(1)(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不能够不把握根本。用两个“不”字,双重否定句更强调了曹刿认为把握作战的根本条件的重要,体现了他对民心所向的重视。

(2)(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内心能为人民考虑,智能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了。“焉”句末语气词,表达了曹刿对战争胜利的信心。

19、甲文加入了同乡人劝曹刿的情节。(1分)更能体现曹刿的爱国、有责任感、有胆识。(1分)乙文曹刿的第一次回答更详细,能更有力的反驳庄公的观点。(1分)更能体现出曹刿能言善辩。(1分)

20、(1)燃回春浩浩照破夜沉沉(各1分)

(2)托物言志,诗人赞颂煤炭燃烧自己,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宁可最后变成石头也在所不惜,表达了诗人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手法1分,内容1分,情感2分)

译文: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对百姓,不惜衣食(肯与赏赐);对神,不惜牺牲玉帛(祭品丰厚)。”曹刿回答说:“施惠施在根本上,百姓的心才归向君主;百姓和睦,神才给君降福。

如果对百姓施德,政事办得公平,官吏致力于治理国家,百姓以出力为最重要的事,行事不违反季节,财用不超过礼仪的规定,财用不缺,没有不能使他们恭敬祭祀的,因此使用百姓,(百姓)没有不听从的,(向神求福)神降的福没有不大的。

现在,(您)将用来临战的赏赐施与恩惠,以(您)一个人的恭敬之心来祭祀。临战对将士的赏赐,不能遍及到所有的百姓;一个人对神恭敬,这恭敬不优厚。赏赐不普遍,百姓就不归附,恭敬不优厚,神就不降福,将凭什么作战?

百姓所求的是财用不缺乏,而神求的是祭献的品物丰饶,所以不能不把握根本。”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战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能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202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3月作业检查

(2)(2分)

语文学科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

准考证号11.(3分)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场/座位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0][0][0][0][0][0][0][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考场、准考证号填写清楚。[1][1][1][1][1][1][1][1]

12.(4分)

2.客观题答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2][2][2][2][2][2][2][2]

3.主观题答题,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3][3][3][3][3][3][3][3]

4.必须在题号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无效。[4][4][4][4][4][4][4][4]

5.保持答卷清洁、完整。[5][5][5][5][5][5][5][5]

[6][6][6][6][6][6][6][6]

[7][7][7][7][7][7][7][7]13.(3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填涂缺考标记

[8][8][8][8][8][8][8][8](2)

[9][9][9][9][9][9][9][9]

(3)

14.(1)(2分)

2[A][B][C]5[A][B][C][D]6[A][B][C][D]

(2)(2分)

1.(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4分)

3.(2分)

4.(8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16.(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

⑦⑧17.(3分)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

18.(1)(2分)

7.(3分)

(2)(2分)

8.(5分)

19.(4分)

9.(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20.(1)(2分)

(2)(4分)

10.(1)(2分)

21.(5分)

400

500

600

100

700

200

800

3002021学年第二学期3月学习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相应的地方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试题卷

积累(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许多智者看来,读书乃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读孔孟之书,如品馥郁香茗,醒脑清心;诵唐诗宋词,若饮陈年佳酿,醇▲香无比;品四大名著,似回味往事,喻理醒世……在阅读中,使我们的心智得以健全,思想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升。

读书的更高境界,是从阅读中领悟时代使命,进而笃▲行之。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个人的有限经历,而且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奠定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在五彩斑lán▲的中国传统文化园地里,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浩如烟海的历史典jí▲,启人心智的名家散文,灿若繁星的诗词歌赋……令人推崇备至,惊叹不已,也感召着一代代人【甲】、奋勇前行。

1.根据汉字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醇()香无比笃()行五彩斑lán()典jí()

2.请在【甲】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是语意连贯。(2分)

A.自命不凡B.自强不息C.自力更生

3.文章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4.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人生如四季,各有姿态:苏轼《定风波》中“①____________,归去,____________②”的旷达超脱;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③____________,④”思乡情切而又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⑤,西北望,⑥”的矫健英姿;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⑦,⑧”的浪漫欣喜;无论哪种姿态都有其独特的灼灼芳华。

5.下列各句中引用的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同窗三年,毕业离别之际,大家依依不舍,脑海中不由得闪现出岑参的“峰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感人画面。

B.辛弃疾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概括了自己的最高理想,表达了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C.宋濂讲述求学遭到“先达”训斥的时候,自己“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做法,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

D.人生面临选择在所难免,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该像孟子所说的那样“贤者能勿丧耳”。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二、阅读(53分)

(一)名著阅读:(8分)

【结合名著阅读欣赏“讽刺”笔法】

7.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和场景颇具漫画效果,下面是周进参观贡院时的场景漫画,请运用“知识卡片”,结合人物经历,说说作者描写周进这一举动的目的。(3分)

【体会“讽刺”文学中的批判精神】

8.班级里开展了“读名著《▲》拟写作提纲”活动,下面是小语同学找来的写作手法提纲示例。请你也从《儒林外史》(本卷第7题人物事例除外)《围城》《契诃夫短篇小说选》《我是猫》《格列佛游记》中选择一部从“讽刺”的角度,结合链接材料,参照下图表格,写出你的提纲。(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于“讽刺”的提纲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④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⑤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⑥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⑦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⑧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⑨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⑩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冷冷一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自《小说月刊》,有改动)

9.关注线索与照应,理清情节,补全思维导图。(3分)

10.揣摩下面两处“笑”,体会人物情感。(4分)

(1)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2分)

(2)“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冷冷一笑。(2分)

11.小说的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请从下面两个次要人物中选取一位,对其形象以及作用进行分析。(3分)

选项人物____________颜老爷____________翻译官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小说的题目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

班里准备组织一场辩论会,主题是“今天我们该如何阅读”。同学们的观点分为两种,正方认为“纸质图书阅读比数字化阅读更好”,反方认为“数字化阅读比纸质图书阅读更好”。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在准备阶段,反方小组围绕己方的观点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点开阅读器上《丝绸之路》一书,遇到看不懂的词语,只要选定该词就会跳出词典释义和英文,再点击“百科”便能看到更全面的关于该词的释义和知识背景。如今,这种文本“超链接”方式已广泛应用于数字化阅读,帮助读者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张凌云告诉记者,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内容,掌阅最早尝试在内容中链接中英文词语解析,还可以边读边记,分享阅读心得。此外,护眼模式创新蓝光过滤技术保护用户眼睛、降低阅读疲劳。

翻开一本秦兵马俑画册,屏幕上立即展示各种秦俑立体造型;戴上VR眼镜阅读一本关于航天的图书,宇宙飞船近在眼前;手机端下载APP,机器人开始为孩子朗读智能绘本……日前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5G、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云计算等新技术纷纷亮相,充分展现了未来阅读的无限可能。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5G技术落地、虚拟技术提升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字化阅读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未来的数字阅读将使内容的展现形式更加立体、更加多元,变成融合各种感官体验的沉浸式阅读,用户的阅读体验将大幅提升。

(摘自光明日报网)

材料二: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权威发布(发布时间:2021-04-24。发布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材料三: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与数字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摘自互联网)

13.阶段一:补充辩论提纲。根据材料一,补充下列反方一辩选手的辩论提纲。(3分)

观点:数字化阅读比纸质图书阅读更好。(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我方认为数字化阅读相比纸质图书阅读,内容和形式都将更加丰富,阅读体验更加完美。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14.阶段二:掌握辩论技巧。在辩论的准备中,请完成以下任务。(4分)

(1)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在引述观点时,加点的“一定”可否删去?请说明原因。)

(2)请分析材料二的图表在辩论中起到的作用。

15.阶段三:进行对辩练习。请针对正方二辩的辩词,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写一段话进行反驳。(4分)

正方二辩:我方认为数字化阅读基本以浅阅读、碎片化阅读为主体,阅读的主要内容是一些相对轻松娱乐、篇幅较短的文章等。这跟数字阅读主要载体——手机自身限制有关,屏幕小,相对而言很难进行深度、长篇的阅读。综合起来看,纸质图书历史悠久,使用广泛,纸质书能提供系统的、体系化深度阅读,目前并没有好的数字阅读载体可以实现替代,所以我认为纸质图书阅读更好。

反方二辩: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文阅读(2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传·庄公十年》)

【乙】

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不爱衣食于民,不爱牺牲玉于神。”对曰:“夫惠本而后民归之志,民和而后神降之福。若布德于民而平均其政事,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动不违时,财不过用;财用不匮,莫不能使共祀①。是以用民无不听,求福无不丰。今将惠以小赐,祀以独恭。小赐不咸,独恭不优。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将何以战夫民求不匮于财,而神求优裕于享②者也。(1)故不可以不本③。”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2)夫苟中心④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____________(《国语·鲁语上》)

【注释】①祀:祭祀。②享:鬼神享用的祭品。③本:用作动词,把握根本。④中心:内心。

1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3分)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1)余听狱虽不能察课内迁移法:小大之狱,虽不能察(《曹刿论战》)____________①

(2)独恭不优查阅词典法:①旧时称演戏的人;②优待;③充足;富裕;④优良;良好。②(填序号)

(3)君子务治而小人务力成语推断法:不务正业③

17.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3分)

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

18.分析文中画“____________”的句子中加点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4分)

(1)故不可以不本。

(2)夫苟中心图民,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19.【甲】【乙】两文取材于同一个历史事件,但内容上和详略安排上有所不同。请概括两文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在表现人物形象上各有怎样的作用。(4分)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①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②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注释:①爝(jué)火:小火,火把。②鼎彝:原是古代的饮食用具,后专指帝王宗庙祭器,引申为国家、朝廷。

诗人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个短语,表现了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的温暖和光明。(2分)

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使用的表现手法及作者抒发的情感。(4分)

四、作文(45分)

21.某校规定,视力保持在5.0及以上,或者期末视力和上个学期期末视力相比两眼综合视力只下降0.2的学生,才有资格参与评选“五好学生”,人们对此议论纷纷。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对这个规定的看法,字数在150字左右。(5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觉得我所在的小组不是很好,我想要换个环境,这样才能学得更好。”

“你说得有道理,环境能影响人。但我们也应自律自觉,努力为他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觉得环境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能有所秉持,应该可以不受环境影响;如果一个人还能凭自己的言行,让周围的环境变得更好,那就更棒了!”

这几个同学的谈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到800字的作文。可以叙写自己经历和见闻;可以发挥联想,创作故事;也可以对这个话题发表见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一、积累(22分)

1.(4分)醇chún香笃dǔ行斑斓典籍

2.(2分)B____________3.(2分)删去“使”

4.(8分)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会挽雕弓如满月,射天狼____________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3分)D____________6.(3分)A

二、阅读

(一)名著阅读:(8分)

7.(3分)周进参观贡院撞号板嚎啕大哭,从一号哭到三号,哭到满地打滚,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这一看似极致夸张的举动,却又无不展现了周进大半生追求功名富贵又求之不得的辛酸悲苦。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一直受着他人的嘲弄和冷遇,在周进的人生中,功名科举便是唯一目标。此外,这一举动揭露了科举制度下对读书人的人性扭曲和精神的摧残,也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批判

(评分标准:3分联系周进的人物经历进行分析得2分;目的意义1分)

8.(5分)

示例1:我为《儒林外史》的讽刺拟提纲。(1)比如《儒林外史》,在写守财奴严监生垂危之际,伸出两个手指头始终不肯咽气,家人纷纷猜测,只有妻子赵氏明白了这两个手指头的意思——一个灯盏里竟然了两茎灯草,太浪费油了。灭了一一茎灯草后,严监生果然把手垂下,放心离去。(2)说起讽刺,必然离不开夸张。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将人或事的丑陋面放大或者缩小,以突出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3)但是作者通过夸张手法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通过这样的描写,讽刺了他性格中吝啬、爱钱如命的一面。或细节对那些悭吝乡绅的揭露讽刺可以说是入木三分,为严监生的性格塑造添上了极传神的一笔。

示例2:我为《围城》的讽刺拟提纲。(1)《围城》,钱钟书在评价方鸿渐的伪造文凭时,他把文凭比喻成遮羞布“这一张文凭仿佛在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丑;

(2)小小的一方纸能把一个人的空疏、寡陋、愚笨都掩盖起来”,新颖的比喻让人印象深刻,(3)达到了作者批评社会上不学无术、投机取巧现象的目的。

示例3:比如《我是猫》中,资本家的登场以金田夫人拜访苦沙弥拉开序幕,一登场,作者就率先通过夸张手法描写了金田夫人的大鼻子以揭露其丑陋的脸:她的眼睛像凿出来的陡坡一般,斜吊成两条直线,左右对立。所谓直线,是比喻其比鲸鱼眼睛还要细。独有鼻子大得出奇……斜眼、趾高气昂的大鼻孔,猫对金田夫人的第一印象,间接传达了资本家在作者心目中的丑陋形象:傲慢无礼,仗势欺人。

9.(3分)①树被救②柳先生替日本军官治病,惹怒百姓。③柳先生杀死日本军官,被处死。

10.(4分)(1)这里的“笑”是敷衍的笑,假意的笑;内心对日本军官的赞扬感到反感与厌恶。(2分)

(2)这里的“笑”既是对翻译官汉奸行为的鄙视,也体现其作为中国人的“风骨”及强烈的爱国之情。(2分)

11.(3分)

【示例一】颜老爷,他是饱受侵略之苦、憎恶日本侵略者的中国普通百姓形象。他这一形象是当时普通中国人的典型代表,推动全文情节的发展,有力地陪衬了柳先生爱国之情和不屈的风骨。

【示例二】翻译官,他是日本鬼子的走狗,他背弃国家,危害普通百姓。文末通过他的问话,点出了柳先生作为的原因;同时他是文中的一个反面形象,反衬了柳先生的爱国情操、坚贞不屈的品质。(形象1分,作用2分)

12.【示例】小说题目往往是全文的“文眼”,对揭示文章主旨有重要作用(1分)。本篇小说题目“柳先生的正骨膏”,不仅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同时还有力地暗示了文章的主旨(1分)。“正骨”不仅医治人们身体上的痛苦(1分),柳先生的所作所为还深深地刺激每个读者的神经,他正的是中国人的“风骨”,告诫我们做人不要忘本、要有气节和底线(1分),所以说题目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共4分)

13.(3分)(1)文本“超链接”方式帮助读者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2)护眼模式保护用户眼睛、降低阅读疲劳。(3)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数字化阅读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

14.(4分)(1)加上“一定”,说明数字化阅读可能会导致“浅阅读”,但不是肯定的。使语言更加准确。

(2)材料二中的图标简明清晰地显示数字化阅读的时间和阅读方向都超过了书面阅读,引用的资料有权威性,更能体现数字化阅读将是未来阅读的主要方式。

15.(4分)对方辩友,我方认为数字化阅读只是一种阅读方式,阅读本身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引人深思,与是否用数字化阅读无关。同时数字化阅读通过超链接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手段,可以进行实时沟通交流和沉浸式体验阅读,促进阅读迈向深度化。而且根据数据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权威发布,数字阅读将成为人们的主要阅读方式。所以我方认为数字化阅读更好。

16、①:案件②:③③:从事、致力(各1分)

17、不咸/民不归也/不优/神弗福也(每处1分)

18、(1)(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所以不能够不把握根本。用两个“不”字,双重否定句更强调了曹刿认为把握作战的根本条件的重要,体现了他对民心所向的重视。

(2)(2分)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内心能为人民考虑,智能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了。“焉”句末语气词,表达了曹刿对战争胜利的信心。

19、甲文加入了同乡人劝曹刿的情节。(1分)更能体现曹刿的爱国、有责任感、有胆识。(1分)乙文曹刿的第一次回答更详细,能更有力的反驳庄公的观点。(1分)更能体现出曹刿能言善辩。(1分)

20、(1)燃回春浩浩照破夜沉沉(各1分)

(2)托物言志,诗人赞颂煤炭燃烧自己,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光明,宁可最后变成石头也在所不惜,表达了诗人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手法1分,内容1分,情感2分)

译文: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对百姓,不惜衣食(肯与赏赐);对神,不惜牺牲玉帛(祭品丰厚)。”曹刿回答说:“施惠施在根本上,百姓的心才归向君主;百姓和睦,神才给君降福。

如果对百姓施德,政事办得公平,官吏致力于治理国家,百姓以出力为最重要的事,行事不违反季节,财用不超过礼仪的规定,财用不缺,没有不能使他们恭敬祭祀的,因此使用百姓,(百姓)没有不听从的,(向神求福)神降的福没有不大的。

现在,(您)将用来临战的赏赐施与恩惠,以(您)一个人的恭敬之心来祭祀。临战对将士的赏赐,不能遍及到所有的百姓;一个人对神恭敬,这恭敬不优厚。赏赐不普遍,百姓就不归附,恭敬不优厚,神就不降福,将凭什么作战?

百姓所求的是财用不缺乏,而神求的是祭献的品物丰饶,所以不能不把握根本。”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战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能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2021学年第二学期3月学习质量检测

九年级语文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相应的地方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码、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试题卷

一、积累(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许多智者看来,读书乃是与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读孔孟之

书,如品馥郁香茗,醒脑清心;诵唐诗宋词,若饮陈年佳酿,醇▲香无比;品四大名著,

似回味往事,喻理醒世……在阅读中,使我们的心智得以健全,思想得到启迪,境界获得提

升。

读书的更高境界,是从阅读中领悟时代使命,进而笃▲行之。阅读不仅可以丰富一

个人的有限经历,而且可以涵养一个民族的灵魂性格,构建一个社会共同的精神家园,奠定

一个国家的文化根基。在五彩斑lán▲的中国传统文化园地里,影响深远的诸子学说,

浩如烟海的历史典jí▲,启人心智的名家散文,灿若繁星的诗词歌赋……令人推崇备至,

惊叹不已,也感召着一代代人【甲】、奋勇前行。

1.根据汉字写拼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醇.()香无比笃.()行五彩斑lán()典jí()

2.请在【甲】处选择一个恰当的成语,是语意连贯。(2分)

A.自命不凡B.自强不息C.自力更生

3.文章画线句有语病,请修改。(2分)

4.古诗文名句填空。(8分)

人生如四季,各有姿态:苏轼《定风波》中“①,归去,②”

的旷达超脱;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③,④”思乡情切而又

不甘心无功而返的矛盾;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⑤,西北望,⑥”

的矫健英姿;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⑦,⑧”的浪漫

欣喜;无论哪种姿态都有其独特的灼灼芳华。

5.下列各句中引用的古诗文名句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A.同窗三年,毕业离别之际,大家依依不舍,脑海中不由得闪现出岑参的“峰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感人画面。

B.辛弃疾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概括了自己的最高理想,表达了爱国激情

和雄心壮志。

C.宋濂讲述求学遭到“先达”训斥的时候,自己“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做

法,是为了劝勉马生重视礼仪,虚心学习。

D.人生面临选择在所难免,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该像孟子所说的那样“贤

者能勿丧耳”。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

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

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

二、阅读(53分)

(一)名著阅读:(8分)

【结合名著阅读欣赏“讽刺”笔法】

7.吴敬梓《儒林外史》中的人物和场景颇具漫画效果,下面是周进参观贡院时的场景漫画,

请运用“知识卡片”,结合人物经历,说说作者描写周进这一举动的目的。(3分)

知识卡片:漫画是用讽刺和幽

默的方式,表达哲理、反映现

实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运用夸

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讽刺、

批评、颂扬某些人或事,给人

启迪和教育。漫画式人物塑

造,指对所描写的人物进行夸

张变形,以见出人物的精神特

质。

【体会“讽刺”文学中的批判精神】

8.班级里开展了“读名著《▲》拟写作提纲”活动,下面是小语同学找来的写.作.

手.法.提纲示例。请你也从《儒林外史》(本卷第7题人物事例除外)《围城》《契诃夫短篇小

说选》《我是猫》《格列佛游记》中选择一部从“讽刺”的角度,结合链接材料,参照下图表

格,写出你的提纲。(5分)

《》关于“讽刺”的提纲

情节内容:表现手法:表达效果:

(1)(2)(3)

(二)文学作品阅读(14分)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

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

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

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

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

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

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

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

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

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

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④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

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⑤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⑥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

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

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⑦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

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⑧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

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

断了。”

⑨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

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⑩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

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

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

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

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

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

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丢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

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

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

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

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

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冷冷一笑。

(选自《小说月刊》,有改动)

9.关注线索与照应,理清情节,补全思维导图。(3分)

柳先生帮颜老爷柳先生被信任,②③

“医树”病人络绎不绝

树被毁①树被砸树重生

10.揣摩下面两处“笑”,体会人物情感。(4分)

(1)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

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2分)

(2)“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冷冷一笑.。(2分)

11.小说的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请从下面两个次要人物中选取一位,

对其形象以及作用进行分析。(3分)

选项人物颜老爷翻译官

我选▲,▲。

12.小说的题目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

班里准备组织一场辩论会,主题是“今天我们该如何阅读”。同学们的观点分为两种,

正方认为“纸质图书阅读比数字化阅读更好”,反方认为“数字化阅读比纸质图书阅读更好”。

请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在准备阶段,反方小组围绕己方的观点搜集了以下材料。

材料一:点开阅读器上《丝绸之路》一书,遇到看不懂的词语,只要选定该词就会跳出

词典释义和英文,再点击“百科”便能看到更全面的关于该词的释义和知识背景。如今,这

种文本“超链接”方式已广泛应用于数字化阅读,帮助读者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张凌云告诉记者,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内容,掌阅最早尝试在内容中链接中英文词语解析,

还可以边读边记,分享阅读心得。此外,护眼模式创新蓝光过滤技术保护用户眼睛、降低阅

读疲劳。

翻开一本秦兵马俑画册,屏幕上立即展示各种秦俑立体造型;戴上VR眼镜阅读一本关

于航天的图书,宇宙飞船近在眼前;手机端下载APP,机器人开始为孩子朗读智能绘本……

日前在杭州举办的第五届中国数字阅读大会上,5G、人工智能(AI)、增强现实(AR)、虚拟

现实(VR)、云计算等新技术纷纷亮相,充分展现了未来阅读的无限可能。

业内人士预测,随着5G技术落地、虚拟技术提升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数字化阅读

将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未来的数字阅读将使内容的展现形式更加立体、更加多元,变成融合

各种感官体验的沉浸式阅读,用户的阅读体验将大幅提升。

(摘自光明日报网)

材料二: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权威发布(发布时间:2021-04-24。发布单位: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材料三: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严锋:数字阅读时代后,所有过去阅读不能发生的地点和时间,现

在都被阅读抢占过来,所以整体来看,人的阅读的时间是增加的,只是媒介变了。电子阅读

不仅在量上迅速扩展,在质上同样是提高的,它走出了过去传统、封闭的阅读空间,人更容

易接触到关于书的推荐信息,专家荐书、社交媒体荐书也都开始成为日常。电子阅读使得人

在不同阅读材料、对象间穿梭跳跃,完全打破了书的物理形态的局限。

人民大学教授郭英剑:以电子阅读、手机阅读为特征的数字化阅读,更多改变的是人们

的阅读方式而不是阅读内容,所以,我认为以“深阅读”和“浅阅读”来划分传统阅读方式

与数字化阅读方式是不准确的;而且,我也并不认为数字化阅读一定会导致肤浅化。阅读是

否肤浅化,既取决于阅读者是否(愿意)思考以及思考的深度,也取决于作品本身是否能够

引人深思,即作品本身是否肤浅。换句话说,不能用媒介载体的不同而只能根据作品的内容

去界定阅读的“深”和“浅”。

(摘自互联网)

13.阶段一:补充辩论提纲。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