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石油危机对各产业链影响回顾分析_第1页
三次石油危机对各产业链影响回顾分析_第2页
三次石油危机对各产业链影响回顾分析_第3页
三次石油危机对各产业链影响回顾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次石油危机对各产业链影响回顾分析一、历次高油价行情回顾1973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共经历了几轮较为明显的上涨。2000年以前主要是三次石油危机带来油价的上涨,2000年之后需求和货币等因素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攀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并且2000年之后国际原油价格中枢明显上移。本文对三次石油危机以及2008年这四轮油价显著上行进行复盘,探讨宏观经济、资本市场主要指数以及产业格局在历次高油价期间的表现。1、第一次石油危机1973-197520世纪50年代随着大量油田被发现,石油业开始快速发展,期间各种矛盾也在不断积蓄,到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分析来看经济和政治因素都在这轮石油危机中扮演重要角色。经济层面来看,产油国与西方石油垄断公司的利益冲突是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20世纪50年代开始,石油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加瓦尔、罗马什金等大油田的发现以及石油钻探技术的进步,带来世界范围内石油供给的大幅增加。后来被称为石油“七姐妹”的石油巨头公司也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壮大。由于国际石油垄断公司对油价的控制,油价一直维持在1.4-1.8美元/桶,经过OPEC的斗争,到1973年1月油价上升到2.95美元/桶。1971年签订的德黑兰/的黎波里条约改善了油价,但是国际石油公司有权按照约定价格购买任意多的石油。产油国对资本主义旧的石油体系长期低价的不满与西方石油公司不肯让步,使得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政治层面来看,这次石油危机根本原因是阿拉伯国家主要想利用石油武器,要求美国等放弃对以色列的支持立场,迫使以色列退出占领的阿拉伯国家领土。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0月14日美国公开向以色列空运武器、19日向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的军事援助,此后阿拉伯国家开始实施一系列削减产量、石油禁运措施将石油危机推向高潮。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之后,为了达到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谈判的政治目的,阿拉伯国家继续使用石油武器施压。一方面,从1973年9月到1974年1月,阿拉伯产油国原油产量从每天2230万桶,降低到1790万桶,下降了11.8%。另一方面1973年12月22日至23日,石油输出国组织各成员国在德黑兰一致决定将石油价格由每桶5.12美元提高到11.65美元,也被认为是“二十世纪关键性事件之一”。因此,第一次石油危机主要是阿拉伯国家出于自身政治和经济需求,主动缩减供给。2、第二次石油危机1979-1980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发生政局变动,即“伊斯兰革命”,亲美温和派国王巴列维被推下台。社会经济的动荡使得伊朗石油日产量从650万桶/天跌到不足100万桶/天,1978年12月26日至1979年3月4日,伊朗石油出口全部停止。供给的严重不足导致石油价格从13美元/桶一路攀升到34美元/桶,第二次石油危机爆发。随后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产油设施遭到破坏,伊拉克石油产量从370万桶/天骤降至20万桶/天,全球石油产量从580万桶/天降到100万桶/天以下,市场每天有560万桶的缺口,国际油价一度攀升到41美元/桶。为了缓解油价上涨的冲击,美英等国家开始提高石油开采能力,随后OPEC石油产量开始回升,同时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衰退,石油需求开始回落。1983年,OPEC决定降价15%,油价重新回落至30美元/桶以下。在这一轮的石油危机中,一方面有战争导致的被动供应减少的客观因素,另一方面,市场心理预期的也扮演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西方国家意识到石油在国际博弈中的重要作用,纷纷开始制定石油储备计划。“伊斯兰革命”爆发之后,出于对波斯湾地区供油稳定性的担忧,各家开始加速石油储备。3、第三次石油危机1990-19921990年,伊拉克对科威特发动海湾战争,两国石油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石油产量骤降。8月初,伊拉克占领科威特之后,受到国际经济制裁,石油供应中断。仅仅3个月的时间里,国际油价从14美元/桶急剧攀升至42美元/桶,石油危机爆发。随后美国经济在1990年第三季度陷入衰退,拖累全球经济增长。相比于前两次石油危机,本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并没有那么大。一方面由于海湾战争仅维持了8个月,主要作战时间在一个月左右,同时,世界其他国家的产油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国际能源署(IEA)充分的紧急预案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以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迅速增产超过300万桶/天,基本维持了海湾战争期间石油的供给。科威特在战后1年多的时间将石油产量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因此,到1991年末,世界石油产量几乎与海湾战争前持平,国际油价很快恢复到战前水平。4、2003-2008:供不应求推动油价高涨2003年至2008年全球尤其亚洲经济迅速崛起,原油需求大幅上行,带动油价攀升。2003年至2008年亚洲GDP年均增速均在5%以上,与此同时全球原油消费量出现较大幅度提升,2004年全球原油需求同比增速达到3.84%,达到1990年以来的最大涨幅。根据BP数据统计,2007年全球原油供给缺口达到0.85亿吨。2004年开始,国际油价在需求的拉动下稳步提升,2007年之后进入快速提升阶段。2007年1月布伦特原油54.3美元/桶,到2008年7月油价达到133.87美元/桶,涨幅达到146.54%。5、小结回顾以上四轮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可以发现全球原油价格主要由供给需求的决定,同时货币因素也会对原油价格产生直接影响,地缘政治和原油库存通过影响原油的供给需求间接对油价产生扰动。从需求端来看,原油的需求长期主要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并且石油需求比GDP的变化提前反应。当经济从衰退转向复苏时,投资意愿增加,带动原油需求增大;当经济由繁荣走向衰退时,经济仍保持在较高增速水平,由于对经济衰退的预期和市场存量的饱和,企业投资需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