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_第1页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_第2页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_第3页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_第4页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一、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地位不会动摇我们国家是一个富煤、少气、缺油、贫铀国家,这是自然形成,是无法改变现实。在这个现实条件下怎样确保国民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必须考虑能源禀赋情况,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自己优势。(一)煤炭资源量据中国第二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1000m以浅煤炭总资源量为2.6万亿t。其中大别山-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地域资源量约2.45万亿t,占全国总资源量94%;以南广大地域仅占6%左右。中国煤炭资源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5%、无烟煤占12%、褐煤占13%。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

中国煤炭质量,总来看很好。已探明储量中,灰分小于10%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约占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域。华东和华北地域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中国煤炭资源北多南少,西多东少,煤炭资源分布与消费区分布极不协调。从各大行政区内部看,煤炭资源分布也不平衡,如华东地域煤炭资源储量87%集中在安徽、山东,而工业主要在以上海为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域;中南地域煤炭资源72%集中在河南,而工业主要在武汉和珠江三角洲地域;西南煤炭资源67%集中在贵州,而工业主要在四川;东北地域相对好一些,但也有52%煤炭资源集中在北部黑龙江,而工业集中在辽宁。中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除上海市外,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有不一样数量煤炭资源。在全国2100多个县中,1200多个有预测储量,已经有煤矿进行开采县就有1100多个,占60%左右。从煤炭资源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域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49.25%,其次为西北地域,占全国30.39%,依次为西南地域,占8.64%,华东地域,占5.7%,中南地域,占3.06%,东北地域,占2.97%。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内蒙、山西、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保有储量约占全国81.6%。(二)煤炭产量及消费量我国又是个产煤大国,1995年产煤已超出12亿吨,处于世界第一位,我国煤炭保有量位居世界第三,但可供开采煤炭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二分之一。,全国煤炭产量40亿吨,达成了建国以来最高产量。伴随供给侧改革、关闭小煤矿、淘汰落实产能等方法实施,以后煤炭产量有所下降,但仍达成344546万吨,另从国外进口煤炭约2亿吨。截止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17.8亿千瓦。其中:火电装机110604万千瓦、水电34119万千瓦、核电3582万千瓦、风电16367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3025万千瓦。火电装机占到了装机总量62%,实际火电发电量占到了总发电量70%以上。水电:全国水电理论蕴藏量约7亿千瓦,技术可开发约5.5亿千瓦,经济可开发约4亿千瓦,已经开发3.1亿千瓦,占经济技术可开发77.5%(也就是开发度)。剩下近1亿千瓦,均处于大西南,几条河流均属国际河流,不但开发难度大,而且要充分考虑相关国家感受,开发前景不看好。天然气:全国天然气产量1371亿立方米,进口700多亿立方米,缺口依然很大,从久远看,依赖进口格局不会有大改变。风电、太阳能发电:风电有清洁,环境效益好;可再生,永不枯竭;基建周期短;装机规模灵活等优点。但也有视觉污染、占用大片土地等缺点,尤其是发电不稳定,不可控,密度低缺点。太阳能光伏发电也有转化率低、占地面积大等几个方面缺点。上述缺点现在在技术上还不好处理,还不可能完全代替燃煤发电。核电:核电站用燃料是铀。铀是一个很宝贵金属。用铀制成核燃料在“反应堆”发生裂变而产生大量热能,再用水把热能带出(即产生蒸汽),推进气轮机带着发电机发电。不过我国严重缺铀,用于核电站铀90%依靠进口。,我国人均消费能源2.6吨标准煤,而同期美国达成了8吨以上,西欧一些国家已靠近10吨,预计到2035年,我国人均消费能源将达成6吨标准煤左右,依据现在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情况,依据天然气、石油和我国煤炭等资源禀赋情况看,在能够预测未来(2035年),煤炭在能源消费中比重会连续下降(但不会低于50),但煤炭产量还会增加,大约达成40亿吨左右,这是由我国能源消费和能源结构决定。也就是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主体地位还将保持很长一个阶段。煤炭行业是个高危行业,有煤炭需求,就有煤炭生产,就会有煤矿安全生产问题,怎样做好煤矿安全生产,依然是一个长久命题,依然是一项艰巨工作。二、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及情况分析,本局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及省委、省政府直接领导下,深入学习落实党十八届五中、六中、七中全会和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方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指示指示精神和全国、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决议布署,以落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意见》为动力,以确保党十九大安全稳定为首要任务,以防范遏制较大及以上事故为目标,围绕促进辖区煤矿安全形势连续稳定好转这个中心和监管执法、队伍建设两条根本,认真推行监管职责,扎实开展煤矿全方面安全“体检”专题工作和煤矿安全生产大检验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目标,辖区煤矿安全生产形势连续稳定好转。(一)全省煤矿基本情况初辖区共有各类矿井137处,年内整合关闭矿井11处,截止底共有各类矿井125处。按隶属关系划分:中央在甘煤矿企业17处,占13.49%;省属煤矿企业11处,占8.73%;地方国有煤矿17处,占13.49%;乡镇煤矿81处,占64.29%。按矿井性质划分:生产矿井44处,生产能力4954万吨/年;其中中央在甘煤矿企业11处,生产能力2350万吨/年;省属煤矿9处,生产能力1630万吨/年;地方煤矿24处,生产能力974万吨/年。注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矿井或待整合矿井17处,生产能力220万吨。新建矿井15对,设计生产能力2710万吨/年,其中中央在甘煤矿企业6处,设计生产能力2080万吨/年;省属煤矿1处,设计生产能力240万吨/年;地方国有煤矿1处,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乡镇煤矿7处,设计生产能力360万吨/年。扩建矿井49处,设计生产能力1048万吨/年,其中省属煤矿1处,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地方国有煤矿4处,设计生产能力124万吨/年;乡镇煤矿44处,设计生产能力834万吨/年。改建矿井1对,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其中乡镇煤矿1对,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按井型划分:年生产能力大于等于120万吨大型矿井23处,生产能力6270万吨;年生产能力大于30万吨小于120万吨中型矿井25处,生产能力1360万吨;年生产能力小于等于30万吨小型矿井78处,生产能力1317万吨。按瓦斯等级划分:突出矿井4处,其中煤与瓦斯突出矿井1处,煤与二氧化碳突出矿井3处;高瓦斯矿井8处,其中按煤与二氧化碳突出管理1处;低瓦斯矿井114处,其中按高瓦斯管理矿井1处。从以上数据看,小煤矿依然占了全省煤矿总量很大比重,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淘汰煤矿落后产能任务依然艰巨。今年计划关闭小煤矿21处,淘汰煤矿落后产能240万吨,依照现在掌握情况,可能要力度更大一些。底,全国有煤矿9598处(9万吨及以下煤矿占45.5%),经过关闭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底,全国煤矿数量下降到6990处(9万吨及以下煤矿占33%),今年将深入加大小煤矿关闭力度,9万吨及以下煤矿要全部淘汰。二、全国、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形势1-12月份,全国累计生产原煤344546万吨,同比增加10683万吨,增加3.2%。1-12月份,甘肃省累计生产原煤3738.4万吨,同比降低515.89万吨,下降12.13%。甘肃省原煤产量占全国1.085%。,全国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38000人,其中煤矿事故死亡人数378人,占总数近1%(0.9947),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1097。,甘肃省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887人,其中煤矿事故死亡人数8人,占总数近0.9%,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214(百万吨死亡率是全国1.95倍)。煤矿事故死亡人数全国2.12%。整年未发生重大及重大以上死亡事故。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百万吨死亡率3项主要指标实现“三个大幅下降”,其中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首次实现“双个位数”。(一)与往年对比分析近年来,甘肃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稳步发展,事故总量、死亡人数、较大事故和百万吨死亡率逐年呈下降态势。辖区煤矿数量从760处减至底126处,减幅达83.42%。煤炭产量从1632.71万吨增至4752.98万吨,增幅达191.11%,至间,伴随国家化解钢铁煤炭过剩产能和小煤矿关闭退出等政策出台,煤炭产量降至3738.4万吨,较下降21.35%。在矿井数量下降产量大幅增加同时,煤矿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由109人,降至31人、13人、8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首次实现“双个位数”,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创历史最好水平。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由4.99降至0.91,首次降至1以下,和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214和0.252,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百万吨死亡率0.214,同比下降24.11%,与最低水平持平。(二)按隶属关系分析发生6起死亡事故中,均发生在省属煤矿企业,其中窑街煤电集团企业4起、4人,同比增加3起、2人,分别上升300%和100%;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企业2起、4人,同比降低2起、1人。中央在甘、市县地方国有和乡镇煤矿企业未发生煤矿死亡事故,其中中央在甘煤矿企业同比降低2起、2人;市县国有地方煤矿同比降低3起、3人;乡镇煤矿同比降低1起、1人。(三)按事故类别分析在发生6起死亡事故中,运输事故3起、3人,分别占事故总量50%和37.5%;水害事故1起、3人,分别占事故总量16.67%和37.5%;顶板事故2起、2人,分别占事故总量33.33%和25%。从以上事故类别分析能够看出,机电运输、顶板事故等零星事故依然多发。(四)按产煤市分析在6起死亡事故中,白银市2起、4人,分别占事故总量33.33%和50%;兰州市3起、3人,分别占事故总量50%和37.5%;武威市1起、1人,分别占事故总量16.67%和12.5%。从以上情况能够看出,白银、兰州两市煤矿事故较多。(五)按事故原因分析技术和设计缺点1起、3人(红会一矿);安全设施缺乏或有缺点1起、1人;生产场所环境不良6起、8人;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5起、7人;对现场工作缺乏检验或指挥错误2起、4人;教育培训不够、缺乏安全操作知识3起、5人。从以上能够看出生产场所环境不良和违反操作规程或劳动纪律是造成人员伤亡主要原因。4-7月份是事故多发主要时段,4-7月份共发生煤矿死亡事故3起、5人,分别占事故总量50%和62.5%。、、连续三年在4月28日这一天发生事故,其中一起是较大事故(王家山煤矿、红会一矿、天祝煤矿)。发生事故地点主要集中在综放工作面、平巷等地点,死亡人数占事故总量比重较大。(六)较大以上事故分析,全省发生1起较大事故,同比增加1起、3人。即4月28日19时5分,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企业红会第一煤矿(以下简称红会一矿)1512机道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较大水害(溃浆)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98.66万元。全省煤矿自9月25日白银屈盛煤业有限企业发生一起重大运输事故至今,连续1921天未发生重大事故;4月28日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责任企业红会第一煤矿发生较大水害事故,结束了自1月5日武威市天祝旭东煤业有限企业发生一起较大瓦斯事故以来连续824天未发生较大事故统计。三、经典事故案例分析4月28日19时5分,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企业红会第一煤矿(以下简称红会一矿)1512机道掘进工作面发生一起较大水害(溃浆)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98.66万元。事故地点概况事故溃浆点位于1512机道掘进工作面迎头左上角,现场勘察时发觉该处有一喇叭状溃浆洞,洞口直径30cm。溃出泥浆比较粘稠,一直涌到机道口,不均匀分布在整个巷道底板上,溃浆量约为115m3。整条巷道支护完整,未发觉棚腿及棚梁歪斜和折断现象。事故发生经过4月28日12时,二采区综掘二队队长董军主持召开中班班前会,1512机道掘进工作面跟班队长茹建军、班长王成虎、副班长石满屯、验收员周自成、安检员魏邦发等9人以及1608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参加。会上董军交代了安全注意事项和任务分工安排。13时30分,中班人员开始入井,14时抵达工作面为掘进做预备工作,14时30分交接班,安全巡视结束后开始掘进施工作业。18时15分,工作面架好第一付木棚,并挂好了金属网片,前方左侧出现了“淌黄泥”现象,安检员魏邦发向安检站做了汇报,随即当班人员自棚左肩起至巷道中心线位置向上45o打了4根3m长穿杆(用24kg/m废旧钢轨加工而成),以控制前方顶板。19时5分,准备背顶工作时,从工作面左上角突然涌出黄泥浆,将魏邦发和茹建军两人腰部以下淹埋。现场作业人员周自成、王成虎、石满屯等人立刻刨黄泥浆救人,十几秒后,溃浆点又涌出黄泥浆,班长王成虎喊了一声“快跑”,其余人员快速撤离事故地点至机道口,涌出黄泥将茹建军、魏邦发和参加抢救周自成完全淹埋。抢险救援情况事故发生后,班长王成虎打电话向矿调度室汇报事故情况。此时,黄泥浆已流至机道口,人员无法进入,现场人员向事故地点铺板皮挖泥救人,十几分钟后附近工人赶到并参加救援。接到事故汇报后,矿方立刻安排相关人员和救护队员入井参加救援工作,21时15分三名被淹埋人员救出并送往靖煤总医院进行抢救,21时45分经抢救无效死亡。(四)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1512机道掘进工作面在过老窑破坏区时,未查明灌浆后泥浆积存情况,当班作业人员对出现溃浆征兆未做出正确判断,冒险作业,受到掘进扰动浆体从工作面左上角突然溃出,将3名作业人员涌倒淹埋。2.间接原因(1)现场安全管理不到位。=1\*GB3①危险源辨识能力不足,事故当班未严格执行《1512工作面机道恢复掘进安全技术方法》中“要随时探测所灌黄泥胶结情况,当黄泥较稀、有涌冒现象时必须停顿掘进”要求,出现溃浆征兆时,现场人员未及时停顿施工作业并撤出人员。=2\*GB3②探放水方法不落实,事故工作面未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方针,在矿井现有钻探设备无法在老窑破坏区进行有效验证情况下,未采取其它有效探水疏水方法。(2)施工组织和技术管理存在漏洞和缺点。=1\*GB3①未严格按照设计批复组织施工,边界联络巷未施工完成就组织1512机道开始掘进。=2\*GB3②对灌浆后脱水量和脱水时间,长久沿用习惯性经验,未明确规范灌浆和脱水相关技术参数。4月26日再次恢复掘进前,未对积浆情况重新进行安全评定。=3\*GB3③未针对该区域地质条件设计可靠有效防溃浆方法,在巷道顶板压力突然增大情况下,未全方面分析隐患成因,仅采取加强支护,在隐患未全部排除情况下继续施工掘进。(3)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1\*GB3①矿井隐蔽致灾原因普查不到位,未能查清老窑破坏区详细情况,未发觉1512机道掘进工作面前上方积存泥浆情况。=2\*GB3②安全生产相关制度建立不完善。未制订关于灌浆脱水量和脱水时间以及预防溃浆相关要求和制度。在矿井现有钻探设备不能有效防控前方区域未知灾害时未制订相关方法和制度。(4)职员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1\*GB3①对职员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实效不够,从业人员对于水害防治相关知识掌握不够,自保互救能力不够,安全防范意识淡薄,危险源辨识能力和风险预判能力有待深入提升。=2\*GB3②班组组织学习作业规程不透彻,不能确保学习效果,极难从根本上让现场管理人员及施工作业人员了解该工作面存在危险源及其它事故隐患。(5)安全监督管理不到位。=1\*GB3①对于各个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未能严格经过一系列相关规章制度来加以确认,隐患排查和上报制度未有效落实。=2\*GB3②二采区安监站当班值班员在接到掘进迎头“淌黄泥”,显著出现事故征兆汇报后,未向矿调度室及安监部汇报。=3\*GB3③甘肃靖远煤电股份有限企业相关部室对红会一矿指导管理不细致,对矿井未按照批复施工和未采取有效探放水方法隐患督促整改不力。这起事故暴露出来问题,在其它煤矿事故中、其它煤矿也不一样程度存在,除了上述问题外,还有安全生产工作指导思想出现了偏差、安全理念更新不快,可靠性差、安全风险高作业方式长久存在,没有得到及时处理、事故教训吸收不深刻、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责任不明晰、矿井采掘接续担心,增加了安全生产潜在风险等。四、严格落实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责任人第一责任、管理人员管理责任、员工岗位责任,促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愈加完善,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隐患自查治理机制深入健全,是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情况连续稳定好转最直接、最有效方法。(一)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1.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责任人(实际控制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切实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管理机构,确保安全投入,开展安全培训、安全检验、隐患整改和事故汇报等工作。

2.建立健全覆盖生产经营单位全部层级、全部些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责任人员、责任内容,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

3.逐层逐岗订立安全生产责任书。

(二)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煤矿企业要按照安全生产关于法律法规和《甘肃省安全生产条例》要求,建立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2.按照行业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制订涵盖企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三)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1.确保“三项岗位”人员按要求参加培训考试,取得合格证或操作证。

2.对新进员工、外包队伍员工和农民工开展“三级”安全教育,对员工转岗、换岗、复岗前开展安全教育,采取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前进行专门安全教育和培训。

3.确保全部一线员工培训合格后上岗,真正掌握所在岗位安全责任、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规程。

4.建立包含培训时间、地点、培训人(签字)、被培训人(签字或按手印)、培训内容、考试时间、考试成绩、考试试卷安全培训台账。

5.强化班前会安全提醒,播放安全警示教育培训片,利用“两微一端”平台,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内部微信群、QQ群,大力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