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本原则_第1页
经济法基本原则_第2页
经济法基本原则_第3页
经济法基本原则_第4页
经济法基本原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一、经济法原则的特征和确立依据法的原则是法的要素之一,但它不同于法律规则。规则是具体的行为规范,规定各种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原则是某个领域、范围和类型诸多法律规则精神实质的概括和抽象,它提示人们行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模式,指导和协调各种具体的法律调整机制。简言之,法的原则是法在调整一定社会关系时在一定范围内普遍适用的基本准则。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部门法,有其特有的调整原则。由于经济法是一个新独立的部门法,对于其调整原则是什么,怎样正确确立其原则,人们众说纷纭。在中国,特别是80年代,许多论著在谈及这个问题时,往往都要各自罗列七八上十条原则。他们往往把一般法的原则、宪法原则和其他部门法原则,甚至根本不能作为法律原则的东西,如某些客观规律、国家的某些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等等,统统照搬过来,加以拼凑。这说明我们对于经济法的基本特征尚需要准确把握。经济法原则是经济法在其调整特定社会关系时在特定范围内所普遍适用的基本准则。经济法原则一般由宪法和有关经济法规性文件明文加以规定,或体现在其他有关法律规范之中,或在司法实践中由判例加以昭示。法的原则具有法律规定性,法律未确认的,不能随意拿来作为法的原则。经济法原则是人们行为的一种基本准则,它虽然不像法律规则那么具体,而具有一定抽象性,但它能指示人们行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模式,有一定可操作性(指示性)。不是人们行为准则的,不能作为法的原则。例如,单纯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经济规律乃是自然界或社会(这里指整体性社会)的运动发展规则,思维逻辑、思想模式,是人们的思想规则,这些也不能直接将它们当作经济法原则和法的原则。法的原则具有稳定性特征,特别是法的基本原则,其稳定性更强。因为法的原则不同于法的具体规定,具体规定可能变动性较大:法的原则是法调整一定社会关系时所遵循的基本准则,社会关系的基本性质和基本特征是比较确定的,法的基本任务也是确定的,所以其调整原则也是确定和稳定的。国家许多经济政策是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制定的,时过境迁,政策就随之改变,因此也不能将这些政策(哪怕当时是比较重要的政策)作为经济法的原则看待。此外,法的原则还具有定限性,其适用有一定范围。不同类型的原则适用于各该类型范围内的所有行为,而不适用于其他类型范围的行为。例如,国家机关活动原则只适用于国家机关的各种活动;财政收支原则只适用于国家各种财政活动。不能把国家机关活动原则适用于企业活动,也不能把财政收支原则扩大适用于国家机关其他各种活动。法的原则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按照法的体系区分,有一般法的原则与宪法和其他部门法原则、法的基本原则与局部性原则;按照所适用的各历史类型、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区分,有普遍性原则(一般原则)与特有原则;按照法律原则产生来源和确立依据,还可分为公理性原则与政策性原则,等等。经济法原则属于部门法原则。但它也有基本原则与局部性原则、普遍性原则与特有原则、公理性原则与政策性原则之分。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涵盖整个经济法部门,是该部门所有法律规范及从其制定到实施全过程都需贯彻的;经济法的局部性原则,仅贯彻于该部门法中某个或某些种类(经济法的分支)的法律规范。不能将经济法的某个局部性原则,当作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如“综合利用”是自然资源法的基本原则;“保护消费者利益”是消费者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维护自由竞争、公平竞争”是竞争法的基本原则;“稳定货币”是中央银行法的基本原则,它们都不宜作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各国和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法原则有其共性,是为普遍性原则;但也有不同特点,形成各自的特有原则,例如当代中国经济法原则、某外国经济法原则等。不过,作为各国经济法这一部门法的基本原则,在公理性方面是基本相同的,不同处在其政策性方面,因为各国的经济制度、体制和某些重大而较长期的经济政策有所不同。法的原则的确立,既有客观依据,又受人们特别是立法者的主观因素制约。法的原则是通过立法程序(包括昭示某些法律原则的法官判例)最终确立的,自然不能不受制定法律的人们主观因素影响。但立法者也不是毫无客观依据而随意决定。实际上这是基于立法者对一定客观依据的理解和把握。如果他们对一定客观依据理解和把握全面、正确,则所制定的法律原则便正确、恰当;否则,法律中所规定的原则便会偏离该法律所应当贯彻的原则。法的原则确立的客观依据,主要同法的价值、特别是它的调整对象和功能相关;而在主观因素中,虽然涉及许多方面,但最重要的是人们的立法理念。先说客观依据。我们已经知道,法具备固有的价值,价值的不断释放,即可实现法的价值总目标。法的价值是指该法能够调整何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并通过这种调整能够实现何种社会目标。前者即为法的调整对象;后者即为法的功能。其实,法的价值也可以说即为法的功能,只是严格地说,功能主要就质的方面而言,价值还包括量的方面。但法的价值与功能不必作此区分。因此,法的调整对象与法的功能都是法的价值的体现。可以说,法的原则确立的客观依据即在于该法的调整对象和功能的种类和性质。某种法有怎样的调整对象,该种调整对象有怎样的特点,便需要贯彻怎样的原则,“对症下药”,才能奏效;法有何种功能;;怎样更好地发挥其功能,这就需要确立特定的原则。法的原则是为实现法的调整任务服务的。无论一般法原则、部门法原则或某部门法之中的局部性原则等等,都莫不如此。例如,民法的调整对象是民间社会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民法的功能是规范公民和法人在平等的社会交往中的行为,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维护民间社会秩序。民法这种性质的调整对象和功能决定其调整原则必定是平等、自愿、诚实信用、互利等价。行政法的调整对象是国家行政管理关系;行政法的功能是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他们及他们的被管理者的行为,保障各有关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行政管理秩序。这决定行政法的原则必定是命令与服从等等。刑法的调整对象是犯罪关系;刑法的功能是惩罚犯罪,保护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的合法权益,维护“统治关系”。这决定刑法的原则必须是罪与刑相适应。由于同一部门法有着同一的调整对象和功能,所以,同一部门法有着同一的调整原则。同于同一部门法当中的不同种类(分支)法律规范在其各自的调整对象与功能的种类性质上有特殊性,所以,形成同一部门法之中的各局部性原则。由于人类社会各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或甚至分属不同历史类型,它们的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有基本共同点,法的基本功能有基本共同点,所以,法的原则也基本相同。由于这些法在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和功能上,毕竟有所差别,再加上政治、经济制度上的差异,所以形成各国各历史时期法的特有原则。再说主观因素。在确立法律原则时,影响立法者主观因素很多,包括立法者个人方面的各种主观素质涵养和国家整体立法机制等等。其中人们的立法理念尤为关键。所谓理念,是指人们对于某种理想目标模式的憧憬,及对于通过某种基本途径和方式实现该理想目标的信念。其中实现途径和方式主要是指借助于什么和怎么样去实现。法律原则是介于法律理念与法律规则之间的中介环节,是理念具体化为规则的桥梁。因此,立法者们有怎样的法律理念,就直接制约着他们对应确立怎样的法律原则的认识和判断。二、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内涵和要求经济法是适应生产社会化及其引起的社会经济调节机制和国家经济调节职能的需要而产生的,它调整国家经济调节中的社会关系,以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总体结构和运行的协调、稳定和发展。经济法价值的基本取向,是社会总体性和经济性的秩序、效率、公平和正义。经济法理念是相信通过经济法价值释放,能够实现社会总体性的经济性的价值目标。因此,人们在确立经济法原则时所必须思考的,是如何促使和确保经济法各种具体规则有利于社会总体性和经济性的价值和理念目标的实现,达到社会经济生活的理想目标模式。简言之,经济法原则必须侧重于经济性和社会总体性,即社会经济的总体方面。价值和理念的目标包含秩序、效率、公平和正义等内容;因此经济法原则的确立需要顾及这些方面。在法的价值体系中,法尤为关注的是效率与公平这两个环节;因此,经济法原则还应抓住效率与公平这两个中心环节。综上,可以认定:经济法原则应主要立足于社会经济总体效率与社会经济总体公平。经济效率亦为经济效益,经济法原则应当着重于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法贵在公平,在经济效益上也应公平。经济法原则应当体现经济效益公平,并且是在注重维护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前提下的经济效益公平;这意味着要在注重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各方效益;经济效益即为经济利益,效益是利益的源泉。因此,兼顾各方经济效益公平,实为兼顾各方经济利益公平;由此可见,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最核心的内涵便是:注重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兼顾社会各方经济利益公平。这一基本原则可更简要地表述为:社会总体经济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各方利益公平。上述经济法基本原则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要求:经济效益是指在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经济资源的占用和消耗所提供的劳动成果的比率。经济效益有个体或局部经济效益与社会总体经济效益之分。社会总体经济效益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的总体配置和开发利用,只有将其合理配置和合理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作用,才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经济法应当保障国家对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开发利用,这个要求应当贯彻在经济法的全部立法与实施之中。为了合理配置各种社会经济资源,需要建立合理的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各种宏观经济比例关系,使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等等协调发展。宏观经济结构不合理、不协调,就会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便差。经济法应当保障国家对各种宏观经济结构的调节,促进国民经济结构拘协调。社会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对其开发利用应当根据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要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并兼顾目前与长远利益,作好长远规划,控制其规模与速度,合理地进行。与此相适应,国民经济的增长应当是稳步的,不能过速,不能停滞和倒退,也不能大起大落,否则,会使有限的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并引起社会和人民生活的不稳定,社会总体经济效益便差。国家应当控制和调节国民经济各种总量变化,并将各种总量指标分解和落实到各部门、各地区以至各微观经济领域。经济法原则在这里也经常发挥着作用。社会经济总体效益,虽然主要指经济方面的问题,但不局限于经济领域。由于经济是其他社会生活的基础,所以还包括相关的其他社会效益问题。即就经济而言,它不仅有数量方面的要求,还有质量要求。例如经济增长必须注意对于环境的影响。一位西方经济学的激进派人士说:“不要向我提GNP(国民总产值);对我而言,GNP的意思是国民总污染!”如果从积极方面来理解这句话,就是说,不要把数量视若神明而忽视生活的质量。所以,经济法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也要求关注与经济相关的其他社会效益。社会经济总体效益给国家、社会和全体人民带来经济利益。一个社会是由众多的个体和局部组成,所以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涉及到全社会同其各个体和各局部的经济利益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同各个体利益和各局部利益从根本上说应是一致的,因为无个体和局部便无社会总体可言;但它们又常常是矛盾的,即个体和局部利益常常同社会公共利益发生冲突。这时需要国家予以协调,应当在维护或不妨害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利益的前提下,兼顾各个体和局部利益。因此,兼顾各方经济利益也是国家调节和管理社会经济的活动及经济法所应当贯彻的基本原则的重要要求和内容。维护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同兼顾各方经济利益,虽然各有其具体要求,但二者是密切联系的。分则为二,合二为一。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没有前者,则各方利益如何兼顾便迷失了方向和标准;甚至使经济法原则等同于民商法原则,使经济法难以完成其保障国家调节经济的任务。但如果没有后者(即利益兼顾),则各方经济活动积极性会受到伤害,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也难以提高。它们二者必须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构成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全部内容。考察各国的经济法立法和实施,实际上都非常明确地体现和贯彻着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兼顾各方利益这一基本原则。例如各国的竞争法,无论在其立法宗旨或各种具体规定中,都鲜明地体现着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对于为什么要反对垄断,哪些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应在反对之列,哪些应当适用除外,哪些甚至应予以扶助或由国家参与垄断等等,都是从维护社会经济效益这一原则精神出发的。日本《关于禁止私人垄断和确保公正交易的法律》第1条,规定该法的目的是通过禁止私人垄断、不当地限制交易和不公正的交易方法,以“繁荣事业活动,提高雇佣和国民收入的实际水平,以确保一般消费者的利益和促进国民经济民主、健康地发展”。它明文确立了注重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利益的立法宗旨。在各国的反垄断立法和实践中,在确定应予禁止的垄断和限制竞争行为标准时,需要仔细考察和权衡该种行为的各种利弊:如果对于某些个体和某些局部有利,而对社会总体亦无大的妨害,或者对社会或其某些局部带来的利益超出对社会总体利益的妨害,则一般不予禁止。各国都十分注意恰当把握其中的界限和“度”。这里体现着利益兼顾原则的要求。又如各国由国家直接投资开办国有企业或参与其他经营活动,其目的和行为准则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总体效益。国家从社会经济的总体和长远利益出发,对于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经济总体发展的部门、行业和领域,如果社会投资不足,国家便进行或扩大国家投资;投资规模、方向和重点也根据社会经济总体经济利益这一标准来确定;如果对社会经济总体效益无益或有所妨碍,则缩小国家投资规模或调整投资结构,甚至如许多国家所做的样进行“私有化”。国家直接参与投资经营,并控制某些重要部门是必要的,但国家投资经营和国家垄断不宜过多,不应妨害民间社会经济的发展。一般地说,国家不与民争利,对于赢利率较高的行业,国家应当放手让民间社会投资经营,国家依法对其征税。各国的国家投资和国有企业立法都应体现和贯彻社会经济总体效益和兼顾国家与民间投资者各方利益这一基本原则。至于各国的国家计划、经济政策和各种经济调节手段的运用;国家各种宏观经济调控活动及对其中有关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和处理,更都是从全国宏观角度统一加以考虑,都以是否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为标准,在此前提下,兼顾各方经济利益。国家计划工作中的“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即是兼顾各方利益这一要求的体现。国家各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要区别对待。人们常说;无区别便无政策。区别对待就是要兼顾各方利X益0经济法上述基本原则对现代各国都是适用的。因为各国尽管社会经济情况和法律方面有种种差异,但都需要国家调节,需要经济法;经济法作为国家经济调节之法,其调整对象基本性质在各国是基本一一致的,功能是基本一致的,亦即其法律价值是基本一致的;人们对经济法的基本理念也是基本一致的。这就决定各国确立的经济法基本原则是大致相同的。社会经济总体效益优先,兼顾社会各公平,是各国经济法普遍适用的基本原则。但各国毕竟有不同的国情,特别是在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差别较大的国家,国家经济调节的范围和方式不尽相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所差异;人们对经济法的理念不尽相同,对经济法固有价值和功能认识不同,因而赋予经济法的任务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确立各该国经济法基本原则时,也会表现出一些差异。三、经济法原则的特定性经济法原则应为经济法所特有,它不适用于其他部门法;反之,其他部门法原则也不适用于经济法,不能将其他部门法原则作为经济法的原则。此外,不能将其他一些根本不是法的原则、不具有法律原则基本特征的东西,如各种客观规律、某些国家制度和易变经济政策等等,也作为经济法的原则。这就是经济法原则的特定性。维护社会总体经济效益和兼顾各方经济利益作为经济法基本原则,同其他部门法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的。民商法调整各自然人和法人这些“平等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其基本任务和立法主旨重在保障各个体的合法权益,其基本原则是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等。民商法也讲求经济效益,但重在维护各个体的经济效益。民商法重在保护各个体的合法利益,强调个体间等价有偿,注重的是个体公平、形式公平;实际上往往难以保障社会公平和实质公平。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和命令与服从。行政法也讲求效率和社会效益,但主要不是指经济效益。行政法也要求以国家和社会利益为重,要求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整体、地方服从中央,但这主要是基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要求,不限于或者说主要不是经济利益和社会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