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适用) 07 说明文(二)说明顺序与结构 考点梳理+专训-上海市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_第1页
(机构适用) 07 说明文(二)说明顺序与结构 考点梳理+专训-上海市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_第2页
(机构适用) 07 说明文(二)说明顺序与结构 考点梳理+专训-上海市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_第3页
(机构适用) 07 说明文(二)说明顺序与结构 考点梳理+专训-上海市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_第4页
(机构适用) 07 说明文(二)说明顺序与结构 考点梳理+专训-上海市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构适用)07说明文(二)说明顺序与结构考点梳理+专训——上海市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说明文说明顺序与结构

(一)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答题可答得具体些)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表现为从古至今、具体日期等的依次推移。另:介绍制作过程的程序,一般用时间顺序。

这种顺序的好处是过程明晰,线索清楚,纵向排列明确有序。一般运用时文中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2、空间顺序:说明事物形状、构造或参观建筑物,表现形式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远近,表现为视线、

方位的依次转移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性的介绍,多以此为序。这样,能把复杂的事物讲清楚,可使读者对该事物对象的整体面貌和空间分布有清晰、具体的了解。运用这种顺序,文中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3、逻辑顺序:

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本质,指按照事物内在的联系或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规律来进行说明的一种顺序。常用的逻辑顺序包括以下六种: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或由一般到个别)、从主要到次要。

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顺序。特别是运用逻辑顺序可以把复杂的事物讲得清楚,有利于说明、揭示事理的内在联系。总之,阅读时抓住有一定标志作用的语言,可以更顺利地分析说明的顺序。

(1)从整体到局部

如《中国的石拱桥》中介绍赵州桥的特点时,就是从整体到局部地先介绍全桥,再介绍大拱、小拱、拱圈,桥上的石栏石板。

(2)从原因到结果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对花儿呈现各种色彩的原因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

(3)从特点到用途

(4)从主要到次要

(5)从概括到具体

如《统筹方法》先概括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及其实用范围,再以泡茶为例,具体说明统筹方法的应用及价值。

(6)从现象到本质

如《大自然的语言》先提出说明现象,再说明内在的本质原因和意义,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注:有的说明文不单一用一种说明顺序,答题时注意题目问法,要选择主要的说明顺序。

4.答题技巧:找准关键词及事物的内在联系。例如空间顺序较多使用方位词;时间顺序较多用表示时间推移的词语;逻辑顺序则关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

(二)理清文章结构

说明文的结构(重点是段落和层次)通常分为三部分:开头引出说明对象,中间详细说明对象,结尾总结说明对象。常见的结构形式有:

1.总分式

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段落(层次)之间有一个总分关系,表现为由总到分、由分到总、由总到分再到总。

2.并列式

在说明事物或事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如《松鼠》一文,从总体来看是总分结构,但分写部分之间呈现并列式结构,旨在说明松鼠外貌(形态与颜色)、习性(驯良与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点。第一段具体描述松鼠“漂亮”这个特点,主要写了松鼠的面容、身体、四肢、尾巴和吃食的样子。第三段,从它机灵的动作和生活习性,写出它是一种活泼、有趣、驯良的小动物,加深了“讨人喜欢”的印象。第四、五段写松鼠乖巧的习性和搭窝的方法,生动地表明松鼠的灵性。最后一段写松鼠的多产,毛的色泽,肉、毛、皮的用处,说明它有较高的经济价值,补充了“讨人喜欢”的内容。

3.递进式

后边在前边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本质、个别到一般、原因到结果等等。

4.把握结构的意义

开头作用有:(1)引出说明对象;(2)引出说明的内容;(3)提出说明的问题④照应题目。

中间作用有:承上启下

结尾作用有:(1)总结全文或前文;(2)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效果上:激发阅读兴趣。(通过讲故事、神话传说,引用古诗文、谜语,使文章富有诗意,增强文学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注意】:

顺序和结构是两个概念。

说明顺序:具体是对说明内容的先后次序的安排。

文章结构:是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方式。

(三)段落顺序能否调换与材料归位

1.段落互换:

答题技巧:现表明态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不能调换段落顺);在阐述理由(因为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或事物发展的规律)接着表明调换后会怎样(调换后不合逻辑,不符合原文意思。)2.总分关系中,分部分与前文总部分相照应。

2.材料归位:

确定位置+概括材料内容+符合某段说明内容+判断文章的说明顺序,联系上下文。与上/下文是(一般上文最后一句,下文第一句)......(照应、承接等)关系

例题解析

中国茶

①中国茶种类繁多,花色品种齐全,品质风格独特。其中,名优茶品种就有600多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可与之相提并论。

②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滋味风格迥异。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观外形、评内质。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香气高、滋味醇、汤色清是好茶;反之,

嫩度差、锋苗少、

、香气淡、滋味杂、______________,是劣茶。

③有了好茶,还要有好的水质、好的器具和合适的冲泡方法,才能沏出色香味俱全并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茶。泡茶用水一般宜用软水,烧水宜用硬质木炭或电,忌用有烟气及异杂味的燃料。冲茶水温要适当,高档茶水温控制在85℃左右,中、低档茶可用93℃—100℃水冲泡。冲泡时间与水温有关,85℃水温以4分钟为佳,沸水冲泡只需2分钟。据试验,93'C、3分钟可作为冲泡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来掌握。为便于观赏,细嫩茶特别是毫尖茶宜用玻璃杯沏茶;其它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塑料杯、热水瓶等。冲泡时先冲入茶具容量的三分之一,然后迅速滤去,以清除杂质污物,接着便可将茶具冲满,并用杯盖或壶盖将面上的泡沫刮去,冲沏即告完成。

④中国茶艺博大精深,内涵极为丰富,茶艺的最高境界是人与景、物的形神结合。饮茶是要在“品”字上下功夫,要以文化素养和灵感培养为基础。对于善饮茶者,只要呷上一口便会顿觉满口清香、香冲脑门,并会产生肺腑空灵的感觉;再呷一口便觉疲惫全消、神清气爽;再慢啜细品,胸中似有一股太和之气冉冉升起,继而如风生两腋而飘然欲仙,心中的块垒愁楚便会一并消失。

⑤中国是茶的故国。优越的生态条件,使之富含近5

0

0种营养保健成分,应该成为人类最佳的纯天然营养保健饮品:让我们在继承优秀茶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为饮茶的进一步普及和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而共同作出努力吧!

1.阅读第②段,完成填充:(3分)

反之,___________、嫩度差、锋苗少、___________、香气淡、滋味杂、___________是劣茶。

2.第③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3.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4分)

A.中国茶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它是21世纪的饮料之王。

B.中国茶有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差别很大,选择方法不同。

C.选用茶具宜讲究,多数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

D.中国茶艺博大精深,一般饮者较难达到这种境界,故需要普及。

4.下面一段文字放入文中哪一段后最为恰当?请说明理由?

(5分)

饮茶是很讲究环境氛围的。若在茂林修竹、空谷幽兰的环境中,邀上三五知己,品茗、赏景、赋诗,便会进入一种乐而忘归的境界。以茶醒脑助兴,以茶消忧解困,以茶联络感情,饮茶成为我们中国人生活的一失乐趣。

“选段放在第

段后,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介绍一种你知道的传统中国茶。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条索松(疏)

色泽涩(燥、干)

汤色浑(浊)

2.列数字

准确具体介绍(说明)巾国茶的冲泡方法(答首句扣1分)

3.

C

4.放存第④段后,从内容上与筇④段的饮茶是一致的;承接第④段的饮茶介绍茶艺(补充介绍了茶艺的最高境界足人与景的形神结合或从结构上符合选文从介绍选茶、泡茶、茶饮到茶艺的逻辑顺序)

5.名字1分,产地、颜色、形状、品质、滋味、功能任意介绍两点得2分

【解析】

1.根据“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香气高、滋味醇、汤色清是好茶”的反义词即可得出答案。

2.根据说明方法及作用

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作比较:突出事物相同点或不同点,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深奥的事理或复杂的特征显得通俗易懂,鲜明形象。

举例子:具体说明事物的××的特点,使抽象的道理通俗易懂,更有说服力。

3.A根据最后一段判断出错误,“含有丰富的营养保健成分,它是21世纪的饮料之王”前半部分原文中有,后半部分错误。B“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由此可知B错。C为便于观赏,细嫩茶特别是毫尖茶宜用玻璃杯沏茶;其它茶应首选紫砂茶具,次选白瓷茶具,最次是保温杯、塑料杯、热水瓶等。选项有“多数茶”。D因果关系不成立。

4.材料讲的是茶艺,和第④段内容一致。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蛙类的舌头为何这么黏?

①四年前,在一堂解剖课上,诺埃尔向正在上课的学生们提出了一个令他们感到莫名其妙的请求:等他们把青蛙解剖完毕之后,能不能把舌头都让给她?是的,只要舌头。

②乔治亚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的诺埃尔从小就喜欢蛙类,参观亚特兰大植物园时,她用高速摄像机拍摄了一只豹纹蛙,发现它在不到0.07秒的时间里就能捕获昆虫——这比人类一眨眼的速度还快了五倍。当它的舌头击中猎物,其加速度约是重力的12倍,然而猎物竟然没有被打飞,反而粘在了舌头上

③“你可以试着设计一种湿润的材料,让它以高速击中一个纹理粗糙的物体并附着在上面,你是设计不出来的,没人做出来过,然而蛙类每次捕食都在展现这项技艺。人类从19世纪就开始研究蛙类的舌头,但直到现在也没弄懂它们为什么这么黏。”诺埃尔说。

④正是为了解答这个问题,诺埃尔从解剖课堂上收集了许多条蛙舌,然后她遵照博物学家的伟大传统,亲自用手指把它们都捅了桶,“刚摸上去的时候,你简直分不清那是固体还是液体,”她很惊讶地描述,“它们的黏性很大,就像刚刚嚼过的口香糖,或是粘在手上摆脱不掉的棉花糖。”

⑤通过实验,诺埃尔证明了蛙类的舌头比人类的舌头柔软十倍,不仅如此,甚至有些蛙类的舌头,在人类测量过的所有生物材料中都属于最软的一类,几乎跟人类的脑子一样柔软,因为柔软,蛙舌在击中昆虫时能制造最大的接触面,并将其裹住,与此同时蛙舌本身的惯性使它能在弹出的过程中显著伸长,这还增加了蛙类的捕食距离,也提高了它们突袭昆虫的本领。

⑥不仅如此,蛙类的舌头还内置了“避震器”——其中的一些脂肪和肌肉能在撞击时缓冲部分能量,这些避震器在灶舌收回时时发挥作用,因此昆虫虽然承受了很大的力却并不会从蛙舌上脱落。“这舌头就像蹦床加一副棒球手套—它会伸缩,但也会抓住你。”诺埃尔说

⑦不过这块软组织只是成功的一半,另一半则是蛙类的唾液,诺埃尔和同事们花了许多时间和力气,用刮刀从收集到的蛙舌上刮下唾液。这些唾液非常黏,每次刮完,都要想办法把它们再从刮刀上刮下来。往往辛苦半小时,才只能收集半毫升左右。

⑧以前人们都觉得蛙类的唾液只是黏稠而已,但是经过仔细研究,诺埃尔却发现这些唾液是一种非牛顿流体——这类液体的性质会随着施加于其上的力而改变。比如,蜂蜜会在搅拌下从固体变成液体,玉米淀粉和水的混合物会在敲打下变成固态,而番茄酱则会因为瓶子的摇晃而变得更易流动。唾液就像番茄酱,外部力量会降低它的黏滞性但是同样受到外力,人类唾液的黏滞性会下降到约1/10,蛙类唾液的黏滞性却要下降到约1/100。于是,当蛙类的舌头击中昆虫,上面的唾液开始自由流动,就能轻易渗入昆虫体表的每一道缝隙和开口,而当舌头放慢速度并往回收缩时,唾液就重新凝结成黏糊状,就像是攥紧一只拳头,把昆虫抓了回来。

⑨对黏性动物的许多研究都造成了新材料的问世:对壁虎的爬墙功力的研究,使人类研发了干黏合剂;对贻贝足丝—那些将它们与岩石固定的黏性纤维网—的研究使人类研发了能在水下使用的黏胶;对蠕虫的研究,则让人类研发了不用缝线就能补好伤口且不会渗血的医用胶带和胶水……谁又能预料对蛙舌的研究会引出什么奇妙的发明呢!

1.第①段记叙诺埃尔在解剖课上收集蛙舌的事情,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⑨段列举了人类对壁虎、贻贝和蠕虫进行研究后研发的新材料,目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选项符合本文原意的是(??

)(3分)

A.蛙舌在人类测量过的所有生物材料中都属于最软的一类A跟人类脑子一样。

B.蛙舌内置一种“避震器”—其中的脂肪和肌肉能在撞击时缓冲企部能量。

C.蛙类唾液因为黏稠而很难收集,往往辛苦半小时,才只能收集半毫升左右。

D.在外力下人类唾液的黏滞性下降约1/10,蛙类唾液的黏滞性下降约1/100。

【答案】

1.引出下文对蛙类舌头的说明,同时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2.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对蛙舌的研究可以引出新发明的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C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3分)

走进C919:国产大型客机解密

①2015年11月2日,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总装下线。C919的命名颇具深意,“C”是“中国商飞”英文缩写“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代表“China”,也恰好与“空中客车(Airbus)”和“波音(Boeing)”的字头构成顺序排列。第一个“9”代表“长久”,后面的“19”则代表最大载客可达190座。C919承载着中国人的“大飞机”梦想。它将在首飞和通过适航测试之后,进入航线运营,填补航线上没有中国干线喷气客机的空白。

②科研人员除了考虑大飞机的先进性和科学性,还在努力提升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飞机的耗油量与飞机的升阻比(升力和阻力的比值)有直接的关系,升阻比越高,飞机的气动效率越高,耗油量就越少。而飞机的升力主要来源于机翼,为了保证飞机的座级,避免“油老虎”的出现,在飞机机翼上动脑筋,便成了提高飞机气动效率的关键。

③C919的机翼设计运用了这一超临界翼型(1)。相对于古典翼型,超临界翼型可使巡航气动效率提高20%以上,巡航速度提高100多千米/小时;如果用同一厚度的标准来设计古典翼型和超临界翼型,超临界翼型的整体阻力比古典翼型要小8%左右,而这可以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

④在C919飞机的设计上,超临界机翼与发动机、机身和吊挂之间还采用了性能更为优化的局部融合设计,这些设计进一步提高了C919飞机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⑤在中国武术界,有“内练一身气,外练筋骨皮”的说法。C919大型客机的研发,也诠释了这一思想。在机体主结构上,设计人员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铝锂合金材料,这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铝锂合金可以实现结构减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

⑥如武学人才内外兼修一样,C919也在“内功”上狠下功夫。在民用飞机产业有个形象的说法:航电系统是“大脑”,飞控系统是“四肢”,EWIS系统是“经络”。就像人一样,一架先进的飞机应该拥有聪敏的大脑、灵活的四肢、通畅的经络。

⑦C919“最强大脑”航电系统的核心——IMA,使用的是目前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这种网络化数据处理方式,较之前一对一的数据传输处理方式,是巨大的变革,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比如说,飞行速度、高度等数据,以前要由大气数据计算机分别建立通路,传输给显示系统、发动机、环境控制等系统;现在,只需“把工作都交给网络”。

这要归功于C919使用的目前国际先进的ARINC664网络集成技术。C919在数字化和扩展潜力方面,达到了目前民航先进机型的水平。

⑧C919已顺利下线,并将于2016年迎来首飞,着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有能力研制大型客机的国家。

1.本文重点说明了C919国产大型客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的性能(2分)

2.第⑤段划线句“外练筋骨皮”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练一身气”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第③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第⑤⑥⑦段先后介绍飞机机体结构,再介绍飞机的航电系统。具体说说这样安排的好处。(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分)

1.

经济性(1分)安全性(1分)

2.

“外练筋骨皮”:C919在机体主结构上大量使用了世界先进的第三代锂合金材料,可以实现结构臧重并大大提高飞机寿命(2分,照抄或概括意对即可)

“内练—身气”:C919航电系统的核心——IMA采用国际先进的高度集成数据处理和网络传输技术,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处理效率(2分,照抄或概括意对即可)。

3.作比较(1分),将超临界翼型与古典翼型进行比较,突出了超监介翼型具有减轻飞机的结构重量、增大结构空间及燃油容积的优点(1分),进而说明了C919的经济性能(1分)。

4.这里是按照从外到内的順序(或空间顺序)介绍C919(1分),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2分)。与第⑤节“中国武术界,有‘外练筋骨皮,内练一身气’的说法”这句话相照应。(1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5分)

植物能改变世界吗?

植物能改变世界吗?

②151年前,英国人理查德·斯普鲁斯来到巴西。在亚马逊河热带雨林里,采集到一棵完整的小树——它的树皮光滑平坦,开黄绿色小花。割开树皮,里面流出白色的黏稠物质。理查德把这棵不起眼的小树带回了英国皇家植物园,便转身去了南美。

③1823年,一个叫麦金托什的工人不小心把橡胶溶液沾到衣服上,意外发现能够防水。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件能挡雨水的衣服诞生了。直到今天,英语中的“雨衣”一词,还叫做麦金托什(mackintosh)。

④1887年,约翰·博伊德·邓洛普在帮儿子修理自行车的过程中,灵机一动,发明了充气轮胎。两年后,爱德华·米其林也在一次修理自行车轮胎的过程中,想到可以把轮胎做成可拆换的,由车主自己修理。1891年,米其林申请了这项轮胎改革专利,从此,人类对橡胶的需求剧增。

⑤因为橡胶树,因为有了橡胶、橡胶轮胎,整个世界从此“转”了起来。

⑥每年4万吨的生胶产量已经是巴西的极限,远不能满足需求。英国人便把橡胶树引种到东南亚。到1900年,英属殖民地的胶树种植面积达到2000公顷,后来的十几年内,又扩大到40万公顷。由此,世界橡胶产量不断扩大。曾占世界橡胶产量98%的胶源地巴西,如今产量仅占5%了。

⑦今天吞云吐雾自得其乐的烟民们,大概无法想像欧洲第一个烟民罗德里格的遭遇:他随哥伦布船队从美洲回到家乡之后,很不理智地在众目kuí

kuí之下点燃了那些神奇的叶子,他的鼻子、嘴巴冒出浓烟,“邻居们吓得魂飞魄散”。他被关进监狱,等到他出来的时候,邻居们早已学会了吸烟。在大量金钱与生命被烟草卷走之后,越来越多的主动或被动吸烟的消费者把烟草公司告上法庭。但烟草贸易早已改变了世界格局,特别是英国与北美之间的关系。

⑧能够制出甘美甜糖的甘蔗,被哥伦布引入加勒比海地区后,成为新兴的产业,由此需要的大量廉价劳动力,引发了非洲黑人最苦难的血泪史。有着先苦后甜奇怪味道的中国茶叶,更是诱发了西方对东方财富的掠夺。由茶叶和罂粟这两种植物引发的战争,改变了整个中国的近代史。

⑨虽然在人类眼中,植物沉默无语、逆来顺受、任由宰割,但事实上,橡胶树、烟草、甘庶、茶、罂粟这些植物,毫不夸张地说,已经改变了世界。从中,我们看到人类的好奇、执著,贪欲、血腥、暴力、罪孽。当然,还有彷徨、无助、脆弱、多疑。植物的历史,折射出人性的善,也折射出人性可怕的恶。这些,都是抹不去的历史。

(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众目kuí

kuí

(1分)

2.第②——第⑥节,采用

顺序,分别介绍了

、橡胶用途的开发、

(5分)

3.第⑥段画线句除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4分)

4.“谁说植物不能改变世界?在资本全球化进程中,改变世界的植物,何止橡胶一种!”这是从原文中抽出的一句,请将它回归文中,并说说这样放回的理由。(3分)

应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橡胶树原产地在巴西的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

B.英属殖民地在1900年后又将胶树种植面积扩大了40万公顷。

C.茶叶和罂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

D.植物改变了历史,植物的历史也折射出了人性的善恶。

【参考答案】(15分)

1.

睽睽(1分)

2.时间(1分)

橡胶树的发现;世界橡胶产量的不断扩大

(各2分)

3.列数字、作比较(2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世界橡胶产量在不断增加,体现橡胶树对世界的改变。(2分)

4.

(6)与(7)之间

(1分)

因为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既是对上文橡胶树改变世界事例的小结,又巧妙地过渡到对其他植物改变世界的说明。(写出过渡1分,具体说明1分)

5.

B

(2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地球人心烦的“太空杀手”

①到现在,关于世界末日的种种预言、传说已被证实纯属无稽之谈!然而,如果我们因此就认为地球是绝对安全的,那也未必。因为科学家们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测算后发现,平均每隔十万年就会有一个体积庞大的小行星撞向地球。当人类进入2l世纪后,一个新的“太空杀手”正在悄悄地向着地球飞来。它,就是直径为270米的小行星——阿波菲斯。

②对于目前的地球来说,这个阿波菲斯可以说是最为严重的威胁。前段时间,俄罗斯科学家对这颗小行星的飞行轨迹重新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阿波菲斯最早将于2029年4月13日逼近地球,届时,它与地球之间的最近距离仅有3.8万公里。别以为这个距离很远,对于两个天体来说,这已经是几乎要发生刮擦的近距离了。我们知道,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而从月球到地球之间的最小距离至少也有大约36万公里。由此可见,3.8万公里的距离对地球来说,实在是太危险了。由于地球的引力,阿波菲斯从3.8万公里处的近地点突然向地球奔来的可能性是不能排除的。

③那么,如果它真的向地球冲过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呢?假如阿波菲斯以每秒不低于16公里的速度砸向地球表面的话,在它触地的一刹那,其释放出的能量则相当于成千上万枚原子弹同时落地爆炸,随之而产生的巨响声远远超出人类耳朵所能承受的分贝级别。紧接着,强劲的冲击波便朝着四面八方横扫过去,在方圆数百公里至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城市和乡村顷刻间便会灰飞烟灭。与此同时,因小行星高速撞击地面后所扬起的巨量尘埃,则会迅速弥漫到整个大气层内。

④以上是假设这颗小行星正好砸在陆地上后的情景。如果它没有落到陆地上,而是直接掉到海洋中,又会怎样呢?

⑤在海底的落点处将会形成一个深度为3公里、直径为8公里的漏斗状或喇叭口状的巨型“弹坑”。与此同时,令人恐怖的海啸波会带着让人感到无比惊悚的魔鬼般的吼叫声向四面八方汹涌地扑去,在其前进的路途中,任何胆敢“阻挡者”都会立即被几百米高的巨大而飞速的海浪撞得粉身碎骨。在大洋四周的沿岸地区,将会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死于非命。

⑥不过,根据俄罗斯科学家的计算结果来看,这颗陨星与地球相撞的概率很小。但这是因为在对阿波菲斯的飞行轨迹进行计算时没有将非引力加速度,也就是雅可夫斯基效应这一重要因素纳入其中。雅可夫斯基效应指的是,当小行星暴露于太阳光照之下的时候,它的一个面会受热升温,导致热量辐射相应增强,这将会产生微弱的推进力。这种力虽然很小,但是当它作用于小天体的时候,足以对其飞行轨道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如果把雅可夫斯基效应考虑在内的话,那么从2029年再过七年,阿波菲斯就有可能真的与地球碰撞。

⑦因此,俄罗斯政府已经制定出了一项计划,打算在2020年将一台特制的重力牵引机发射到阿波菲斯这颗小行星上去,通过地面遥控操作强行改变其飞行轨迹,从而达到彻底消除任何一丝安全隐患的目的。

1.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说说文章标题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从全文来看,如果阿波菲斯撞击地球的话,会给地球造成什么后果?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④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你认为人类应该采取怎样的指施来预防“太空杀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运用比喻,引出了本文要说明的对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严重后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

①如果阿波菲斯落到陆地上,产生巨响,冲击波将使方圆数百里乃至数千里的城市乡村灰飞烟灭,灰尘弥漫到整个大气层。②如果落到海洋中,落点处形成巨型“弹坑”,海啸波向四面八方涌去,大洋四周的沿岸地区,将会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人死于非命。

3.

承上启下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对于阿波菲斯落到陆地情景的描写,开启下文对阿波菲斯掉入海洋中的描写。

4.

示例:提前跟踪,及时爆破,使它们分裂成小碎片被大气层消耗掉。

【解析】

【1题详解】

考查对说明文题目的赏析。题目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太空杀手”比喻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严重后果,生动形象,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即将撞击地球的——阿波菲斯这颗小行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梳理与提取。读懂原文内容和确定答题区域,此题根据第③段的具体说明“随之而产生的巨响声远远超出人类耳朵所能承受的分贝级别。紧接着,强劲的冲击波便朝着四面八方横扫过去,在方圆数百公里至数千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城市和乡村顷刻间便会灰飞烟灭。与此同时,因小行星高速撞击地面后所扬起的巨量尘埃,则会迅速弥漫到整个大气层内。”提取归纳即可。

【3题详解】

考查段落的作用。中间段的作用,一般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以上是假设这颗小行星正好砸在陆地上后的情景。”承接上文的介绍,“如果它没有落到陆地上,而是直接掉到海洋中,又会怎样呢?”引出下文对阿波菲斯掉入海洋中的描写。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此题要结合选文内容,再联系实际情况,建议针对性要强,且要有可操作性,如,将重力牵引机发射到“阿波菲斯”上,通过地面遥控操作改变其飞行轨迹。

(五)阅读下文,完成题1-5。(18分)

生物的过冬

周建人

⑴冬天是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许多小动物,未到冰冷的时候已经死去了,只留下它们的卵、幼虫或蛹去过冬:树干里面常常潜伏着甲虫的幼虫,树干上面常常缀着雀瓮蛾的硬茧,有时枝上更挂着“袋皮虫”的丝袋,里面藏着睡着的小生命。它们潜伏着,和寒冷抵抗着,待和暖的春风吹来时,再出来活动。

⑵较高等的生物,抵抗寒冷的力量也较强,然而在冷血的动物里,这种力量往往是不够的。蛙和龟蛇等,冬天躲在泥土里,像睡着的样子,所以叫“冬眠”。水中的温度的变化比陆上小,水中的鱼不大怕冬天,那是应该的,然而像鲤鱼这等鱼,冷时也藏身在河底的泥土里,别的鱼想起来也大都是这样的。古人还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闻说有一个农村的小孩便曾批评过:这诗不好,因为不确切。

⑶温血的动物抵抗寒冷的力量则强多了。许多走兽和飞鸟,冬季到来时,换上厚密的“冬毛”,虽在冬天,还能够自由行动。但是地面被雪封锁着,它们也不免闹饥荒。鸟类本来是很机警的,不容易“上弶”①。但遇到积雪略厚,便用了很简单的方法就可以弶到多种鸟。浙江江苏等山上还有麂,平时住在山林深处是很安全的,遇到积雪满了山谷时,它便出来找寻食物吃。这时候山里人便去打麂,大家便有麂肉吃。闻说生活在大草地上的野马,平时生活很舒服:它跑得快,强壮的雄马也颇能斗,能把小形的食肉兽一脚踢到,近它不得。但是到了地面结冰时,它的踢虽硬,也不能踏碎冰块,就会很多的饿死。

⑷最能和寒冷抗争的无疑的是人类,他到冬天时,不必死去了,也用不着蛰伏,只要穿上衣服,更用不着再生厚皮和长而密的毛。省下这类用途的物质和能力,使他可以用在思想上及各种活动上,照常的工作。并且他有第二层“衣服”,即房屋,此“衣服”更能够防御寒冷的侵xí。

⑸不过话虽如此,事实上却不尽然,不少的人,冬天确实在受冻。对于这种事情,解释有三:一说是由于命生的苦;一说是由于个人的不争气;反一说是由于社会制度的不良。哪一说对,是不难想到的。我写到这里,忽然记起从前莎士比亚借了哈姆雷特说出来的话:

凯撒皇帝②,死了化为粘土,

可以补洞,挡住寒冷;

啊,那使世界森严过的泥土;

可以修墙,逐出冬天的风!

⑹这话和本文本没有什么关系,将来经过人们的努力,建设起更好的社会时,想必用不着到了冬天拿这种泥土来填塞墙洞了,不过想到了就把它写在这里而已。

(《中学生》,1935年第51期)

注:①弶:方言,捕捉老鼠、雀鸟等的工具。②凯撒皇帝: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

1.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侵xí

2.第⑵段中一个农村小孩批评“这诗不好,因为不确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第⑶段主要运用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本文运用

说明顺序。各种动物过冬的方式分别是:(9分)

(1)

(2)

(3)

(4)

5.对第⑸段内容与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引用莎士比亚的诗意在唤醒人们建设更好的社会。

B.承接第⑷段,指出人类不少人冬天受冻是因为社会制度不良。

C.表现了作者对当时不少人冬天受冻的同情之情。

D.在第⑷段的基础上进一步说明最能和寒冷抗争的是人类。

【答案】(18分)

20.袭(1分)

2.有些鱼冷时是藏身在河底泥土里“冬眠”(2分)

3.举例子(2分)形象具体地说明温血动物抵抗寒冷能力较强(1分),但到冬天能力仍是不够(1分)

4.逻辑顺序(1分)

(1)低等动物(小生物)在冬天来临前死去,留下卵、幼虫或蛹去过冬(2分)

(2)冷血动物冬眠过冬(2分)

(3)温血动物换厚密的“冬毛”(2分)

(4)人类穿衣服、用房屋御寒(2分)

5.D(2分)

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动物为什么不锻炼

①一个人报名参加3个月后举行的体育比赛,这3个月里他会做什么?答案显而易见。一只候鸟3个月后必须迁徙到南方过冬,这段时间它在做什么呢?答案是:不停地吃。

②所有野生动物要想在自然界生存下去,都需要极佳的体能,但我们很少看到动物会有意识地锻炼身体,为体能做储备,候鸟就是一个好例子。大部分候鸟迁徙时都要不间断地飞行成千上万公里,其难度绝不亚于一场马拉松,但没人见过候鸟会在出发前先锻炼一下,它们就知道不停地吃,似乎只要储备足够多的能量就行了。

③为什么动物不需要锻炼呢?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问过,但直到最近才有科学家试图去寻找答案。研究发现,冬眠之所以不会让熊的肌肉萎缩,是因为熊的血液里存在某种因子,能够让肌肉细胞维持健康。曾经有人把小鼠的肌肉组织浸泡在熊血之中,发现如果是在夏天采的血,那么小鼠的肌肉会持续萎缩,但如果采的是冬眠中的熊的血,肌肉的萎缩速度会减缓40%。这个结果说明,冬眠中的熊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对肌肉有保护作用。

④迁徙的鸟类之所以不需要锻炼,似乎也和基因有关。加拿大一位科学家曾研究过一种名叫黄腰林莺的北美候鸟,他发现,只要通过人为控制光照和温度的办法模仿季节变换,这种鸟的肌肉细胞内就立刻会有上百个基因发生变化,为即将到来的长途跋涉做好准备。

⑤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大部分野生动物的生活模式是相当固定的。它们每天的每个时刻应该做什么事情都是事先安排好的,所以这些动物干脆进化出相对固定的生长模式,无须锻炼就能保持肌肉的活性。

⑥人类肌肉没有这种功能,因为我们的生活模式是不固定的。我们的肌肉需要时刻做好准备去应对不同的场景,没法按照某个固定模式去生长。

⑦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是无须担心肌肉萎缩的,我们的祖先几乎每天都要出门觅食,无论是捕猎还是采集,都需要不停地运动。一个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动的人是吃不到足够的食物的,这时他身体里的肌肉组织就会被当作食物储备消耗掉,帮助他渡过难关。

⑧现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变化,世界上出现了很多整天坐办公室的人。他们的心跳和呼吸频率长时间维持原样,他们的肌肉根本得不到足够多的刺激,这就导致他们的运动能力大幅度下降。这些人要想维持一定的运动能力,就必须人为地创造出某些场景,强迫自己动起来,这种场景被我们称为“锻炼身体”。

⑨换句话说,体育运动的目的,就是让现代人用最少的时间,高效率地满足我们的动物本能,让我们这些靠脑子吃饭的人可以相对健康地活下去。

1.

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第③段划线句主要运用______和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④段第一句画线词语“似乎”不宜删去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下列对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很少看到动物会有意识地锻炼身体。

B.

所有野生动物已进化出固定的生长模式。

C.

自然状态下的人类无须担心肌肉的萎缩。

D.

久坐办公室的人运动能力会大幅度下降。

5.

下列补充文字,最适宜放在第_____段和第_____段之间,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案例是那些需要冬眠的动物,比如黑熊。它们在冬天会找个山洞钻进去睡上好几个月,直到第二年开春再苏醒。令人惊讶的是,黑熊们醒来后立刻就能活蹦乱跳地出洞觅食,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答案】

1.

从生活现象说起,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把人和动物运动前不同的表现对比,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动物不锻炼的原因。

2.

(1)

作比较

(2)

列数字

(3)

通过把夏天和冬天浸泡在熊血中的小鼠肌肉萎缩的速度进行比较,并列举比较后的具体数据,突出说明了冬眠之所以不会让熊的肌肉萎缩,是因为熊的血液里存在某种因子,能够让肌肉细胞维持健康。(冬眠中的熊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对肌肉有保护作用。)

3.

“似乎”是仿佛、好像的意思,表估计。说明迁徙的鸟类之所以不需要锻炼和基因有关,也可能无关,如果去掉就一定和基因有关,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

B

5.

(1).

第2段和第3段之间。

(2).

理由:补充的文字是在说黑熊冬眠几个月苏醒后立刻就能活蹦乱跳,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句首“另一个案例”承接第②段候鸟的例子,补充说明动物很少会通过锻炼身体去储备体能这一内容,引出下文对“动物为什么不锻炼”原因的说明。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赏析能力,在说明文中,开头引用小故事、名言等,其作用一般是: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出说明对象。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分析即可。此文第一段通过人与候鸟的不同做法,引出此文要说明的内容——动物为何不锻炼。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列图表、作比较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句中“小鼠的肌肉组织浸泡在熊血之中,……,但如果采的是冬眠中的熊的血,肌肉的萎缩速度会减缓40%。”表明运用的是作比较和列数字,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这些数字和比较,来突出准确地说明冬眠中的熊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对肌肉有保护作用。

3.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似乎”是仿佛、好像的意思,表示不确定,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B“所有”说法太绝对,与原文“大部分野生动物的生活模式是相当固定的”不符。

5.本题考查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推断与探究。材料的位置确定,要根据材料内容与段落之间的关系,与上下文内容的契合来判断。②段“候鸟就是一个好例子”与“另一个案例是那些需要冬眠的动物”相承接,候鸟是不需要冬眠的动物,黑熊是需要冬眠的动物,共同说明动物很少会通过锻炼身体去储备体能这一内容。另外第③段中“冬眠之所以不会让熊的肌肉萎缩”与黑熊的冬眠内容相衔接,故而放在②③段之间合适。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20分)

笑,不苦口的良药

梁姗姗

①医学研究证明,笑具有激活人体某些基因的功能。人们通常认为,基因是恒定不变的。但事实上很多基因常常处于休眠状态,或者没有积极地制造蛋白质,通过某种形式的刺激,可以把它们唤醒,笑就是其中一种刺激。

②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曾经对心脏病患者做了一次测试。研究人员首先找来20名心脏病患者,观看半小时分别取自喜剧和悲剧的两部影片片段,两次观看的间隔时间在8个小时。然后,通过超声波测量患者肱①动脉的血液流速,结果20人中有14人在看过令人痛苦的电影片段后,血流速度放缓,但在观看电影中的搞笑片段后,有19人血流加速。最后,对患者进行的心电图测试表明,患者观看悲剧电影时对心脏血流速度产生的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而观看喜剧电影相当于进行了一次有氧运动。

③人生来就会笑,但很少有人知道,人持续大笑100次,对心脏的血液循环和肺功能的锻炼,相当于划10分钟船的运动效果。只要发笑,嘴角和颧②骨部位的肌肉便跟着运动,将嘴和两眼向上提拉。这种面部按摩,可以阻止面部线条下坠。每笑一声,从面部到腹部约有80块肌肉参与运动,不仅具有减少皱纹的功效,还是一种有效的减肥方式。笑,不正是一种保持青春的美容操吗?

④不仅如此,笑还是一种最为简单而有效的健身运动。开怀大笑时,随着呼吸肌群的运动,使胸腔和支气管先后扩张,增强了换气量和血氧饱和度,有助于心脏供氧。笑作为一种有效的深呼吸运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大笑伴随着腹部肌群的起伏,又是一种极好的腹肌运动。腹肌在大笑中强烈地收缩和震荡,不仅有助于把血液挤入胸腔静脉,改善心肌供血,对胃、肠、肝、脾、胰等脏器也是一种极好的按摩。一张一弛之间,使劳累的肌肉在运动中得以放松。

⑤生活需要笑声,的确,每一个人都需要放缓脚步,静观周围美好的事物,凝神谛听大自然的天籁,让绷紧的脸庞舒缓,皱紧的眉宇打开,让微笑在脸上绽放,才能融解人们彼此之间的冰霜和风寒。引人发笑或是接受别人开的玩笑,这意味着你掌握了社会密码,它可以帮助你解决争端,使别人接受你的想法,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通过微笑促进人类心理健康,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愉悦与友善,增进社会和谐。

⑥笑虽然不用花钱买,不必向人借,却需要“投入”。常和爱笑的人相处,置身其中立马受到感染;注意搜集整理引人发笑的笑话、幽默等资料,品味其间自是忍俊不禁;只要有时间,尽可能去欣赏喜剧、相声之类让人发笑的艺术,使自己多笑几声。

⑦朋友,今天你微笑了吗?

(摘选自《大众科学》,有删改)

注释:①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也泛指胳膊。②颧:quán眼睛下边两腮上面突出的骨头。

1.为什么说“笑”是“不苦口的良药”?请结合全文说说理由。(3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